第十七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学练优》第17章 小结与复习评讲与答案
14.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 的点A,B,C,D中任取三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的个数是 3个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2,CD =3,DA=1,且AB⊥BC于B.求:【方法6】 (1)∠BAD的度数; (1)如图,连接AC. ∵AB⊥BC,∴∠B=90°. 在Rt△ABC中,∵AB=BC=2, ∴AC= AB2 BC2 =2 2,∠BAC=45°.
9.★一辆装满货物,宽为2.4米的卡车,欲通过如图 所示的隧道,则卡车的外形高必须低于 4.1 米.
解析:∵车宽2.4米,∴欲通过隧道,只要距隧道中 线1.2米处的高度大于车高.在Rt△OCD中,由勾股 定理可得CD= OC2 OD2= 22 1.22 =1.6(米). ∴CH=CD+DH=1.6+2.5=4.1(米),∴卡车的外形 高必须低于4.1米.
又∵CD=3,DA=1, ∴AC2+DA2=8+1=9,CD2=9, ∴AC2+DA2=CD2,∴△ACD是直角三角形, 且∠CAD=90°,∴∠BAD=45°+90°=135°.
(2)四边形ABCD的面积.
(2)S四边形ABCD=S△ABC+S△ACD
= 1 ×2×2+ 1 ×1×2 2 =2+ 2 .
11.(2018·福建中考)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 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 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
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 2 ,
求CD的长.
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F, 在Rt△ABC中,∠B=45°, ∴AB=AC, ∴BC= 2 , AB=2, BF=AF= 2 AB=1.
八年级下人教版2013年数学教学计划
坝镇中心学校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2)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李德胜2013年2月21日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2)班数学科目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较好,优等生较多。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五章,第十六章分式: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本章主要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华东师大版教学课件 第17章 小结与复习
图象
b>0
y=kx+b
(k≠0)
b=0
b<0
经过的象限
第一、二、 四象限
第二、四象限 第二、三、 四象限
函数性质
y随x增大 而 减小
4.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先设出函数解析式; (2)根据条件列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
三种表示方法:
y或 xky=k 或y=kx-1 (k≠0). x
防错提醒:(1)k≠0;(2)自变量x≠0;(3)函数y≠0.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
(k≠0)y的
k x
图象是 双曲线,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
对称图形.
反比例函数的两条对称轴为直线
和 y =;x
【分析】(1)由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得m-3=0且2m+1≠0;(2)由两直线平行得 2m+1=3;(3)一次函数中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即2m+1<0;(4)代入该点 坐标即可求解.
解:(1)∵函数是正比例函数,∴m﹣3=0,且2m+1≠0,
解得m=3;
(2)∵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3x﹣3,∴2m+1=3,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一、函数
1. 常量与变量 取值发生变化的量 叫变量,
取值固定不变的量 叫常量. 2.函数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 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3.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 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 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初三数学复习目录(全)
人教版初三数学复习目录(全)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正数阅读与思索用正正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求填幻方阅读与思索中国人最先运用正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索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索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运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索〝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兼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求有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践效果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3第四章图形看法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索几何学的来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索长度的测量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造长方体外形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4局部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5.4 平移教学活动小结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复杂运用阅读与思索6.2 坐标方法的复杂运用教学活动小结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7.1.3 三角形的动摇性信息技术运用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索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阅读与思索7.4 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活动小结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 实践效果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与思索*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阅读与思索9.2 实践效果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求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与思索教学活动小结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画10.1 统计调查实验与探求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小结局部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与思索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方根13.3 实数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念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5局部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索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6第十七章正比例函数17.1 正比例函数信息技术运用探求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7.2 实践效果与正比例函数阅读与思索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阅读与思索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阅读与思索平行四边形法那么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求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动摇信息技术运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索数据动摇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安康测试中的数据剖析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0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索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索黄金联系数22.3 实践效果与一元二次方程实验与探求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信息技术运用探求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阅读与思索旋转对称性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索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探求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情与概率25.2 用罗列法求概率阅读与思索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率估量概率实验与探求П的估量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陈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5局部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运用探求二次函数的性质26.3 实践效果与二次函数实验与探求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6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巧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运用探求位似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索一张新鲜的三角函数表28.2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活动小结温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
儒林外史第17回内容概括300字
儒林外史第17回内容概括300字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内容概括
第十七回主要讲述了马纯上与士大夫、举人等文人名流相交往,而名声鹊起的过程。
在这一回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文人名流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和行为方式。
本回主要情节包括:马纯上拜师、宴请名流、结交朋友、应试高中、受知县赏识等。
其中,马纯上拜师一事是本回的引子,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一情节,作者生动地表现了马纯上谦逊好学、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
而名流宴请、结交等情节则展示了当时文人名流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提携的氛围,以及他们各自的为人处世之道。
在马纯上高中之后,作者通过描述他受到知县赏识的情节,展现了当时官场上的复杂性和官员选拔机制的不完善。
同时,这也揭示了当时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的问题。
总体来说,第十七回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叙述,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的内容概括,希望能对读者了解该回情节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第17章分式小结与复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 选择题:1. 已知302)1(c )13(b 2a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b>cB. b>a>cC. c>a>bD. b>c>a2. 若分式1x 2x x 2+--的值为零,那么x 的值为( ) A. x =-1或x =2 B. x =0C. x =2D. x =-13.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yx y x =++ B. 22x y x y = C. 1y x y x =--+- D. yx 1y x 1--=+- 4. 分式3a 2a 2++,22ba b a --,)b a (12a 4-,2x 1-中,最简分式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 5. 如果把y3x xy 5-中的x ,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C. 扩大15倍D. 不变二. 填空题:1. 当x________时,分式1x 3-有意义;当x________时,分式3x 9x 2--的值为0。
2. 当x________时,分式1x 1--的值为正数。
3. 若解分式方程4x m 4x 1x +=+-产生增根,则m =________。
4. 近似数0.000031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5. 如果5z 3y 2x ==,则y z x z y x -+++=________。
6. 计算421225a ]a )a [(÷÷=________。
三. 解答题:1. 计算或化简。
(1)ab b a a b b b a a 22+÷⎪⎪⎭⎫ ⎝⎛-+-;(2)⎪⎭⎫ ⎝⎛--+÷--1x 31x 1x x 2; (3)3220)1(221)23(--+⎪⎭⎫ ⎝⎛----。
2. 解下列方程:(1)7x 30x 100+=; (2)x2x 32x 12x 1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课题:17。
1勾股定理(1)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2)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3)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2、(1)、同学们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 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2)、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问题:你是否发现+与,+和的关系,即+ ,+ , 二、自主学习 思考:(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 (3)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4)你能发现课本图1-3中三个正方形A ,B ,C 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
6个单位长度和2.4个长度单位,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章 复习与小结(教学案)
第1章复习与小结教学目标:1.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2.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弄清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的含义,学会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会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描述数学命题,会写出有关命题的否定.教学难点:充要条件和命题的否定.教学方法:问题链导学,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借助图表复习以下知识点:1.四种命题;2.充要条件;3.逻辑联结词;4.量词;5.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二、数学运用例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2)当x=-1时,x2-x-2=0.例2设α,β,γ为平面,m,n,l为直线,则对于下列条件:①α⊥β,α∩β=l,m⊥l;②α∩ γ=m,α⊥β,γ⊥β;③α⊥γ,γ⊥β,m⊥α;④n⊥α,n⊥β,m⊥α.其中为m⊥β的充分条件的是(将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序号都填上).例3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pn+q,(p,q为非零实数,n N*),求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例4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的是.(1)p:在∆ABC中,若cos A=cos B,则A=B,q:y=sin x在第一象限为增函数;(2)p:a2+b2≥2ab,q:︱x︱>x的解集为{x︱x<0};(3)p:圆(x-1)2+(y-2)2=1的面积被直线x=1平分,q:y=sinπx 的图像关于x=1对称.例5如果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区间[-1,1]上存在一个x的值,使f(x)>0,求p的取值范围.三、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章主要学习了命题及其四种关系、充分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五章 小结与复习》
第十五章 分 式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
要点梳理
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B都表示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B
为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为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对于分式 :BA 当__B_≠_0___时分式有意义; 当__B__=_0__时无意义.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A. 90 90 3 x x1
C. 90 90 3 x x1
B. 90 903 x1 x
D. 90 903
x1 x
8. 某商店第一次用600元购进2B铅笔若干支,第二次又用600元购进该
款铅笔,但这次每支的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 5 倍,购进数量比第一次
4
少了30支.求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设第一次每支铅笔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谢谢 大家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 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集 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 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 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 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针对训练
6.解 方 程 : x x 2 21x2 1 64.
解:最简公分母为(x+2)(x﹣2), 去分母得(x﹣2)2﹣(x+2)(x﹣2)=16,
整理得﹣4x+8=16,解得x=﹣2, 经检验x=﹣2是增根,故原分式方程无解.
当_A_=_0_且___B_≠_0__时,分式
第1章 复习与小结
第1章复习与小结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2.通过问题形成过程和解决方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1.分步计数原理.2.分类计数原理.3.排列与组合.4.二项式定理.二、典例分析例1甲同学有若干本课外参考书,其中有5本不同的数学书,4本不同的物理书,3本不同的化学书.现在乙同学向甲同学借书,试问:(1)若借一本书,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2)若每科各借一本,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3)若借两本不同学科的书,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例2现有高一四个班学生34人,其中一、二、三、四班各7人、8人、9人、10人,他们自愿组成数学课外小组.(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每班选一名组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推选两人作中心发言,这两人需来自不同的班级,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例3有4名男生、5名女生,全体排成一行,问下列情形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1)甲不在中间也不在两端;(2)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两端;(3)男、女生分别排在一起;(4)男女相间.例4有男运动员6名,女运动员4名,其中男女队长各1名.选派5名外出比赛.在下列情形中各有多少种选派方法?(1)男运动员3名,女运动员2名;(2)至少有1名女运动员;(3)队长中至少有1名参加;(4)既要有队长,又要有女运动员.例5在二项式n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的绝对值成等差数列.(1)求展开式的第四项;(2)求展开式的常数项;(3)求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的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七章好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七章好句
摘要:
1.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
2.革命思想的萌发
3.参加红军,成为一名战士
4.与丽达的爱情故事
5.面对困境,坚定信念
6.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
正文:
保尔·柯察金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这部小说以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从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
在第十七章中,保尔·柯察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曲折。
他的革命思想开始萌发,对剥削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这使他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在战场上,他与战友们共同奋斗,为了保卫祖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保尔与丽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并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感情的挫折,保尔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钢铁般的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熔炉
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真正成为钢铁般的共产主义战士。
这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所要传达的主题。
初二下数学第十七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初二下数学第十七章小结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思想第一通过对问题的摸索与解答,回忆总结梳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往常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
通过摸索,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回忆本章内容,建立知识结构图。
通过练习把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依照所给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科内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反思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明白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依照图象和解析式把握反比例函数的要紧性质。
3.提高观看、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面对困难,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2.养成合作交流意识和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认识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要紧性质。
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明白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至九年级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5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 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实数10.1 平方根10.2 立方根10.3 实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0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11.1 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1.2 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1.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12.1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2.2 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2.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轴对称14.1 轴对称14.2 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4.3 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15.1 整式的加减15.2 整式的乘法15.3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4 整式的除法15.5 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6.1 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1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1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1 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北京版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北京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附: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详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数学活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活动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 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实数10.1 平方根10.2 立方根10.3 实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0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11.1 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1.2 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1.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12.1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2.2 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2.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轴对称14.1 轴对称14.2 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4.3 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15.1 整式的加减15.2 整式的乘法15.3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4 整式的除法15.5 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6.1 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1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1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1 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全~~~部~~~结~~~束~~~~~~~~~~~~~~~~~~~~七年级下册等式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命题的意义和组成,知道逆命题的意义,会根据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会写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3.知道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4.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的逆命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教学难点:1. 勾股定理逆命题的正确性.2. 勾股定理的逆命题的证明.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对比,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师:这句话是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所以这句话叫做命题。
命题一般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的部分叫做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叫做结论.我们把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同学们试着写出来,这个新的命题叫什么呢?生: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师:题设和结论经过交换,我们把这个命题叫做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二.新课:命题2 如果三角形的边长a, b, 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那么我们看到,命题2与命题1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如:如果把命题1当成原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命题:对顶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怎么写?“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先要把这个命题写成“如果什么什么,那么什么什么”的样子。
生: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师:那么现在写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生: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师:这些命题成不成立.我们知道,命题有真有假,能成立的命题是真命题,不能成立的命题是假命题.“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成立吗?生:(成立))师:它的逆命题“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成立吗?生:(成立))师:(指准命题)“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成立吗?生:(成立))师: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成立吗?师:(不成立))师:从上述命题的真假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 cm和4 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是否发现了32+42与52的关系,52+122与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读“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探求新知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22~23页图17.1-2和图17.1-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只是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归纳验证,得出定理(1)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定理的.①用多媒体课件演示.②小组合作探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古人赵爽的证法.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师:通过拼摆,我们证实了命题1的正确性,命题1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讲解【例1】填空题.(1)在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答案】(1)17(2)7(3)68(4)6,8,10(5)3 3【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答案】119或13三、巩固练习填空题.在Rt△ABC中,∠C=90°.(1)如果a=7,c=25,则b=________;(2)如果∠A=30°,a=4,则b=________;(3)如果∠A=45°,a=3,则c=________;(4)如果c=10,a-b=2,则b=________;(5)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________;(6)如果b=8,a∶c=3∶5,则c=________.【答案】(1)24(2)43(3)32(4)6(5)12(6)10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验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困惑?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1: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分小组讨论,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生: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 m,BC=5 m,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则AB=13 m.所以至少需13 m长的梯子.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生1:从题意可以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生2: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师生共析: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22=5.因此AC=5≈2.236.因为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可以从门框内通过.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_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分析:由∠CAB=30°易知垂直距离为23米,水平距离是6米.【答案】23 6【例2】教材第25页例2三、巩固练习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答案】50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米,求该河流的宽度.【答案】约480 m四、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会构造直角三角形.2.本节是从实验问题出发,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用勾股定理完成解答.这是一节实际应用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3课时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进一步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在数轴上寻找表示2,3,5,…这样的表示无理数的点.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一、复习导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们能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一结论吗?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 =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BC =AB2-AC2,B′C′=A′B′2-A′C′2.又AB=A′B′,AC=A′C′,∴BC=B′C′,∴△ABC ≌△A′B′C′(SSS).师: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3所对应的点吗?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像长度为2,3,5,…这样的包含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师:由于要在数轴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3,5,…,所以只需画出长为2,3,5,…的线段即可,我们不妨先来画出长为2,3,5,…的线段.生:长为2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而长为5的线段是直角边为1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长为13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生:设c=13,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即a2+b2=13.若a,b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则a=2,b=3,所以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2.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一点B,使AB=2.3.以原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则点C即为表示13的点.二、例题讲解【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800米处,过了10秒后,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A点表示男孩头顶的位置,C,B点是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C是直角,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根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50002=BC2+48002,所以BC=1400米.飞机飞行1400米用了10秒,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1400×6×60=504000(米)=504(千米),即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上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分米.【例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如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②能否找到斜边为17,另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课堂小结1.进一步巩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做了认真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难点归纳猜想出命题2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探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1: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与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 cm,6 cm,6.5 cm,有下面的关系: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 cm,7.5 cm,8.5 cm,再试一试.生1: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第1个结到第4个结是3个单位长度即AC=3;同理BC =4,AB=5.因为32+42=52,所以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5 cm,6 cm,6.5 cm.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测量后,发现6.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并且2.52+62=6.52.再换成三边长分别为4 cm,7.5 cm,8.5 cm的三角形,可以发现8.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有42+7.52=8.52.师:很好!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猜想结论.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看下面的命题: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命题2与命题1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如把命题1当成原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二、例题讲解【例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分析:(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2)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33页练习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内容精简化,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割的思想.设计的题型前后呼应,使知识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感受探索、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目标分层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做题要求,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1.理解并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2.理解逆定理、互逆定理的概念.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概念.难点理解互逆定理的概念.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的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师: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得到了勾股定理逆命题的内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命题1我们已证明过它的正确性,命题2正确吗?如何证明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师:△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如图),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生:我们所画的Rt△A′B′C′,(A′B′)2=a2+b2,又因为c2=a2+b2,所以(A′B′)2=c2,即A′B′=c.△ABC和△A′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C=∠C′=90°,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2是正确的.师:很好!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2就成为一个定理.由于命题1证明正确以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又是命题1的逆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2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师:但是不是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呢?生:不一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成立.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例如原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显然原命题成立,而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新课教授【例1】教材第32页例1【例2】教材第33页例2【例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零件各边的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分析:这是一个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解:在△ABD中,AB2+AD2=9+16=25=BD2,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A是直角.在△BCD中,BD2+BC2=25+144=169=132=CD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 m后,又走了60 m,再走100 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 m后,又走60 m的方向是________.【答案】向正南或正北2.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6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求甲巡逻艇的航向.【答案】解:由题意可知:AC=120×6×160=12,BC=50×6×160=5,122+52=132.又AB=13,∴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对本节的内容有哪些认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熟记几组勾股数.本节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的能力,切实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 巩固知识
练习2 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 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4,5,6. 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①②③ .
基础训练 巩固知识
练习3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 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 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 m后, 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C ). A.8 m B.10 m C.12 m D.14 m
A
C
课堂小结
两个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种重要思想(出入相补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互逆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边 长的数量关系
直角三角 形的判定
课后作业
作业教科书第38页复习题17第1,2,5,6, 7,10,14题.
综合运用 解决问题
例1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与周长; (2)∠BCD是直角吗?
A
B
D
C
综合运用 解决问题
例2 如图所示,测得长方体的木块长4 cm,宽 3 cm,高4 cm.一只蜘蛛潜伏在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 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B处,蜘蛛 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爬上去,所走的路程会最短, 并求最短路径. H B F G B
八年级
下册
第17章 小结与复习
课件说明
• 本课是对全章知识的回顾和复习,通过知识整理, 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体会勾股定理在 距离(线段长度)计算中的作用,理解勾股定理与 它的逆定理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综合运用这两个定 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章知识,在回顾过程中主动构建起本章知 识结构; 2.思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过程, 体会出入相补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 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 学习重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追问1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 直角三角形一个重要的定理,你 能叙述这个定理吗? 追问2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 命题都有逆命题,勾股定理的逆 命题成立吗?你能叙述这个逆命 题吗?
理清脉络 构建框架
勾股定理
互逆定理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 形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边 长的数量关系
基础训练 巩固知识
练习1 在Rt△ABC中,已知a=1,b=3,∠B=90°, 则第三边c的长为 2 2 . 变式 在Rt△ABC中,已知a=1,b=3,则第三边c 2 2 或 10 的长为 .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问题1 如图,这是矗立在萨摩斯岛上的雕像,这 个雕像给你怎样的数学联想? (背景介绍:我们知道,古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 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人们为 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 的家乡建了这个雕像.)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问题1 如图,这是矗立在萨摩斯岛上的雕像,这 个雕像给你怎样的数学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