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病理提纲
一、名词解释:
疾病、充血、淤血、心衰细胞、槟榔肝、出血、血栓、栓塞、梗死、萎缩、变性、玻璃样变、代偿、再生、化生、机化、创伤愈合、炎症、趋化作用、肺炎、间质性肺炎、肾炎、败血症、肿瘤、肿瘤转移、肉芽组织、肉芽肿
二、填空
1.充血的病理特点: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体积略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机能亢进。(在皮肤,叫“潮红”)
3. 局部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温度降低,代谢变慢。(在皮肤和粘膜称“发绀”)
4.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可见标志性的细胞为心力衰竭细胞
5.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
6.出血的种类: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
来源于右心和静脉的栓子可随血液运行到达肺脏造成肺的栓塞,来源于门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肝脏的栓塞,来源于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脑、肾、脾及四肢的栓塞
7.梗死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8.首先是脂肪组织可减少90%,其次是肌肉,可减少45%,再次是肝、脾、淋巴结;而大脑、心脏的萎缩很不明显,肾上腺等腺体基本不萎缩。
9.局部性病理性萎缩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激素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10.一般萎缩的组织器官的变化是,体积缩小(细胞体积、数量减少),颜色变深,包膜增厚发皱,边缘变锐,机能减退;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常伴有间质细胞增生。
11.细胞坏死时细胞核表现为三种变化,即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12.炎症渗出的顺序为:血浆的液体成分、盐类的渗出和电解质、血浆蛋白的渗出、纤维蛋白原渗出、白细胞渗出。
13.炎症的局部症状:红、肿、热、疼、机能障碍。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一门学科。
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淤血 :是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肺褐色硬化 :肺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肺泡壁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脏变硬,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 :淤血的肝窦及中央静脉呈暗红色,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呈黄色,因而肝脏切面呈红黄相互交错的斑纹,形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管腔内。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是指在循环的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梗死: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和组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其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脂肪变性:是指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虎斑心:脂变心肌呈灰黄色,浑浊,松软脆弱,可见在正常色彩的心肌纤维之间分布着一排排黄色的条纹,外观上黄红相间类似虎皮状斑纹,称“虎斑心”
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兽医病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
1.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淤血:由于静脉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3.缺血:由于动脉管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4.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
8.萎缩:正常发育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9.细胞水肿:又称水样变性,一般由颗粒变性发展而来,因变性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浆形成大小不
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故称水泡变性。
10.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
1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1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
13.细胞自噬: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并使其包被进入囊泡,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
14.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
非损伤性的可复性的。
1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16.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
织的过程。
17.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
18.再生:机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临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兽医病理学-医学资料
(3)脾瘀血 脾体积显著肿大,质度柔软,切面结构模糊 不清,可刮下大量粥状血泥。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1. 心内膜或血管内膜受损伤 2. 血流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 血液性质的改变 4.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5. 混合血栓.(红白相间) 6. 白色血栓(血小板和白细胞组成) 7. 红色血栓(静脉血) 8. 透明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 9. (三)血栓的结局和对 机体的影响
2、粘膜水肿:肿胀明显,呈半透明的外观,手指触压时 有波动感。
3、肺水肿:体积增大,表面光滑、湿润,被膜紧张,小 叶间质明显增宽,充满水肿液,切面和支气管内流溢多量混 有泡沫的液体。
4、浆膜水肿:浆膜腔积液 5、心、肝、肾水肿体积肿胀不明显。 (四)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肺栓塞或小循环的栓塞 2、大循环的栓塞 (二)其他栓塞
第二节 组织液循环障碍 一 水肿
组织间隙蓄积超常量的组织液称为水肿。 (一)炎性水肿 (二)非炎性水肿
1、淤血性水肿 2、肾性水肿 3、营养不良性水肿 渗出液是炎性水肿液,混浊、易凝固、蛋白含量4%以 上,密度1.018以上;漏出液是非炎性水肿液,透明、不凝 固 、蛋白含量3%以下,密度1.006~1.015 (三)水肿的病理变化 1、皮肤水肿:肿胀明显,呈苍白色,组织缺乏弹性, 软如面团,手指按压后留有凹坑,切开时流出多量水肿液, 皮下组织呈胶胨样。
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
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掌握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对于兽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兽医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本文将介绍兽医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的概念、分类、病变过程和诊断方法等。
一、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病理学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病变,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可以分为病因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分支。病因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通过分析病因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二、病理学分类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发生机制,病理学可分为结构病理学和功能病理学。
1. 结构病理学
结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器官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它主要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和描述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增生、
纤维化、坏死等。结构病理学是病理学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分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功能病理学
功能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和变化的学科。它通过生理学和生化学的方法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如代谢紊乱、免疫异常等。功能病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病变过程
病变是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它可以经历不同的过程和阶段。
1. 损害和病因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由于各种损害和病因引起,如感染、外伤、遗传等。损害和病因导致机体产生反应,并引发病理变化。
兽医病理学试题
兽医病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B.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C.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D. 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预后评估
答案:A、B、C、D
2. 下列哪种细胞器在细胞的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A. 内质网
B. 核小体
C. 线粒体
D. 基因
答案:C
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哪个器官最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
A. 肺
B. 肝脏
C. 心脏
D. 肾脏
答案:A
4. 下列哪种细胞黏附分子负责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A. 法氏粒
B. 整合素
C. 胞外基质
D. 锚定蛋白
答案:B
5. 小鼠皮肤发生了损伤,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红斑、水肿和疼痛,下列哪种炎症因子与此病变有关?
A. 白细胞介素-1(IL-1)
B. 白细胞介素-6(IL-6)
C. 白细胞介素-8(IL-8)
D. 白细胞介素-10(IL-10)
答案:A
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请简要描述一下急性炎症的病理过程。
答案:急性炎症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反应、渗出和炎症细胞
浸润三个阶段。在炎症的早期,受到损伤的组织细胞会释放出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会引起血管壁的
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成分、水分和白细胞等物质渗透至组织间隙,
形成渗出液。随后,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会逐渐从血
液中聚集到炎症部位,完成炎症细胞浸润的过程。
2. 请简要描述细胞凋亡的特点和机制。
答案: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主动的细胞自杀程序。其特点包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资料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贫血性充血)】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概述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兽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对动物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兽医师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二、兽医病理学的分类
1. 一般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化学等内容。
2. 特殊病理学:研究特定动物种类或特定疾病的病理学,如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肿瘤学等。
三、兽医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1. 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
2.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体对疾病的适应机制。
3. 病理化学: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代谢紊乱。
4. 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形态学变化,包括病理组织学和病理细胞学。
5. 病理诊断学:根据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6. 病理预后学:研究疾病的预后和预后因素,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四、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的观察,进行病理学诊断。
2. 组织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诊断。
3. 细胞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细胞标本的涂片和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诊断。
4. 免疫组化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免疫染色,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帮助确定病理诊断。
5.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DNA、RNA等分子的检测,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
2、组织细胞坏死时,在光学显微细胞核的特征性变化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根据坏死病变的特点,可将坏死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坏疽按其原因及病理变化,可将其分为、和三种。
3、通常将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病程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期、____ ____期、_________期和__ _期。死亡是生命的终止,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经过了期期和期。
4、根据充血的原因和机理,可将充血分为、和。
5、根据血管损伤程度的不同,出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 ____ ______。
6、血栓形成的条件机理有、和。根据血栓形成程及其形态特点,可将血栓分为、、和。
7、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与方向一致,常见的栓子有、、
和。
8、根据梗死灶内含血的多少不同,可将梗死分为和。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和。
10、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将休克分、、、和。
11、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3个时期,即、和。
12、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过多水肿的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即、
、、和。而球-管失衡导致的钠水在体内潴留其主要因素有和。
13、心性水肿多发于身体的部位,如等;肾性水肿多发于身体的的部位;而肝性水肿主要引起。
14、根据脱水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脱水,脱水和脱水。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题
獸醫臨床病理學復習題
紅細胞計數:單位體積血液重所含的紅細胞數目,對於提示累及紅細胞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
白細胞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白細胞數目。白細胞是機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貧血Anaemia:迴圈血液單位體積內血紅蛋白、紅細胞數或紅細胞壓積低於健康動物的相應正常值時的狀態。
竇勒氏包涵體(Doehle’s inclusion bodies):白細胞的胞漿中出現的呈三角形的帶藍色的包涵體,
在貓的中性粒細胞中常見,若在其他動物出現,是輕度中毒的表現。若包涵體彌散存在於胞漿且胞漿呈鹼性,同時胞漿又空泡的話,則是重度中毒的表現。在大多數動物,常見於細菌的嚴重感染期,不是特有現象。
白細胞增多症leucocytosis:白細胞計數值超過健康動物正常值的上限,主要由中性粒細胞增多引起。
白細胞減少症leucopenia:白細胞計數值低於健康動物正常值的下限。單胃動物主要由中性粒細胞減少引起,反芻動物可能由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減少引起。
中性粒細胞增多neutrophilia:年齡大於一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外周血中性杆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於7.5x109/L和小於一個月的嬰兒大於26x109/L。中性粒細胞增多症是根據白細胞總數x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計數的絕對值升高,並非是根據白細胞分類計數時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單核細胞增多症monocytosis:由EBV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喉炎,肝脾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後體內出現EBV抗體。
动物医学基础(病理学)兽医学 精品资料
a.在体表阻挡外界致病因素(如细菌等) 进入体内;
b.把已经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固定在一定的 地方,然后把它吞噬掉;
c.分泌液体和抗体消除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 d.把有毒物质变为无毒物质; e.把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排出体外.
⑶机体的免疫性:是指生物体识别我物质排 斥异己物质,以达到维持机体自身稳定性的 一种生理功能。具体的讲,免疫的作用包括 防御传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可分 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四)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 血液凝结成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凝血块,称之为血栓。
1、血液的凝固和抗凝
2、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血管内膜受损
(2)血流缓慢或不规则
(3)血液成分及性质的改变:主要是指 血小板、红细胞及血浆生物化学特征的 变化。
3、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特点
创伤愈合的过程,包括如下两个阶段: 清除阶段、修补阶段
创伤愈合可分如下三种类型:
浅表创伤愈合:见于表皮浅表创伤如擦 伤,创伤很浅,只破坏皮肤表层。一两 天内完成愈合。
第一期愈合:多见于伤口小而整齐,创 缘接合紧密,消毒完善无感染的创伤愈 合。一天左右就有肉芽长出,三天左右 就可以填平创腔,七左右天愈合。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对致病因素具有 感受性和机体抵抗力的降低。
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能力与 以下内因有关: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
1、肾盂积水所致的萎缩是:
A.废用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神经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2、坏死组织逐渐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为:
A.化生
B.机化
C.修复
D.再生
3、构成血栓头部的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
4、细胞水肿镜下病变的特点是:
A.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量空泡形成
B.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量粉红色颗粒
C.胞核肿大,胞浆内有大量粉红色颗粒
D.细胞肿大,胞核内有大量粉红色颗粒
5、判断坏死的主要标志是:
A.胞浆的改变
B.胞核的改变
C.细胞膜的改变
D.细胞间质的改变
6、肾白色梗死属于: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凝固性坏死
D. 液化性坏死
7、在坏死组织的结局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溶解吸收
B.脱落排除
C. 包囊形成、钙化
D. 病因消除,细胞恢复正常
8、肺淤血常见原因是:
A、左心衰竭B右心衰竭 C、肺动脉栓塞 D、肺原性心脏病
9、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A、肝细胞嗜酸性变化
B、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C、肝小叶中央部分肝细胞萎缩
D、小叶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
10、后肢骨折,骨髓中的脂肪进入血液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最可能栓塞的部位是:
A、右心房
B、肺
C、肝
D、肾
11、产后感染最易发生:
A、空气栓塞
B、血栓栓塞
C、脂肪栓塞
D、细菌栓塞
12、下列最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A、心脏
B、肺
C、肾
D、脾
13、临床护理中的热敷是为了使组织:
A、动脉性充血
B、减轻渗出
C、局部保温
D、防止散热
14、分娩过程中常见的栓塞为:
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
C、羊水栓塞
D、空气栓塞
15、肉瘤是指来源于()的恶性肿瘤。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充血淤血肺褐色硬化槟榔肝积血血栓
栓塞梗死萎缩变性细胞肿胀脂肪变性
虎斑心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坏疽
适应肥大增生化生机化肉芽组织
炎症变质渗出蜂窝织炎脓肿肉芽肿
二、判断题
1.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2.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3.脾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4.动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5.动脉性充血只发生于生理状况下。
6.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7.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8.只要消除刺激因子,损伤都可以恢复。
9.萎缩的基本病变是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10. 气球样变是细胞肿胀的一种形态学表现。
11. 细胞质内脂肪酸蓄积称为脂肪变性。
12. 心肌严重的脂肪变性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13. 严重的肝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严重的心肌脂肪变性称虎斑心。
14. 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只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病理性增生。
15. 若细胞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就可称该细胞死亡。
16. 体内的细胞死亡称坏死。
17. 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窦。
18. 炎症的核心是血管反应。
19. 炎症是防御反应,对机体无害。
20. 免疫反应有时可以引起炎症。
21. 渗出液是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的液体成分,但不包括细胞成分。
22. 炎性渗出与漏出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23. 炎症时局部血流动力学力学变化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24.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兽医病理学重点(学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重点(学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章⾎液循环障碍
⼀、充⾎:
(⼀)动脉性充⾎:指由于⼩动脉扩张⽽流⼊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量增多。⼜称“主动性充⾎”,简称“充⾎”。
动脉性充⾎可分为⽣理性充⾎和病理性充⾎两种。病理性充⾎⼜可以分为炎性充⾎、侧枝性充⾎、贫⾎后充⾎(如:瘤胃⿎⽓后放⽓)。
充⾎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颜⾊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静脉性淤⾎:指由于静脉⾎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量增多,简称“淤⾎”。
1.淤⾎的类型和原因有:
(1)全⾝性淤⾎:由于⼼⼒衰竭和胸内压增⾼。如:⼼衰,⼼肌炎,⼼包炎、胸膜
及肺脏疾病等。
左⼼衰竭导致肺淤⾎,右⼼衰竭导致⼤循环淤⾎。
(2)局部性淤⾎: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的病理变化:颜⾊暗红⾊,稍微肿⼤,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肝⼩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使切⾯形成暗红⾊淤⾎区与⼟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出⾎:指⾎液流出⼼脏或⾎管之外。
1.原因和类型:
(1)破裂性出⾎
(2)渗出性出⾎:由于⾎管壁通透性增⾼,红细胞通过扩⼤的内⽪细胞间隙和损伤的⾎管基底膜⽽漏出到⾎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
⾎肿:指⼩⾎管破裂时流出的⾎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时,出⾎点直径⼀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时,出⾎点直径⼀般为1~10mm。
出⾎性素质:指全⾝性渗出性出⾎的倾向。
(2)外出⾎:咳⾎、吐⾎等。
三、⾎栓形成:指在活体的⼼脏或⾎管内,⾎液发⽣凝固或⾎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病理学知识点
第六篇动物病理学
1、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肿胀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也可见于皮肤和黏膜的被覆上皮细胞。病理变化:发生细胞肿胀的器官眼观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被膜紧张,色泽变淡,混浊无光泽,质地脆软,切面隆起,切缘外翻。根据显微镜下病变特点不同,细胞肿胀可分为颗粒变性(其特征是变性细胞的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微细的淡红色颗粒)和空泡变性(也称为水泡变性、气球样变,其特征是变性细胞的胞浆内、胞核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使细胞呈蜂窝状或网状。)。
2、脂肪变性多发生于心、肝、肾。器官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表面光滑,质地松软易碎,切面微隆突,呈黄褐色或土黄色,组织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鸡脂肪肝综合征时,则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红、黄相间的类似槟榔或肉豆蔻切面的花纹色彩,称之为槟榔肝。
3、脂肪浸润主要发生于心脏、胰腺、骨骼肌等组织内。
4、根据休克时微循环变化规律将休克分为三期:①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微循环血管痉挛期):患畜表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心率加快,脉搏快而有力、尿量减少,血压稍升或无变化。②微循环淤血期(休克期、代偿不全期):临床表现皮温下降、可视黏膜发绀、心跳快而弱、血压下降,静脉塌陷,尿少或无尿,精神沉郁,甚至昏迷。③微循环凝血期(DIC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末期):临床上患畜表现:昏迷、全身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四肢厥冷、血压极度下降,尿少或无尿、呼吸不规则,脉搏微弱或不易触及。休克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
病理学
第一单元动物病理学概论
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表现出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动物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
1、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
2、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3、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现一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4、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
5、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
6、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
二、疾病的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四个基本阶段。
三、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过程的发展趋向和结局。疾病的转归一般可分为完全康复(痊愈)、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种形式。
四、引起疾病的原因大致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大气压、噪音等)、营养性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反应性改变、遗传因素、特异性免疫反应
第二单元组织与细胞损伤
一、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一般而言,变性是可复性改变。变性可分为两大类:即细胞变性(常见的有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等)和细胞间质的变性(有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槟榔肝
答案: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
答案: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
答案: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
答案: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 栓塞
答案: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流中断,又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C. 异物巨细胞
D. 单核细胞
E. 心衰细胞
答案:E
5. 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
A.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B. 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C.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E.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答案:A
6. 血肿被肉芽组织所代替,这种现象称为
A. 纤维化
B. 机化
C. 肉芽肿形成
D.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
答案:B
7. 静脉石是指
A. 静脉血栓
B. 静脉血栓机化
C. 静脉血栓钙盐沉积
D. 静脉内钙盐沉积
E. 静脉内胆盐沉积
答案:C
8. 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生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 血栓脱落
B. 侧支循环形成
C. 血栓机化
D. 血栓硬化
E. 再通
答案:E
9. 最常见的栓子是
A. 血栓
B. 脂肪
C. 空气
D. 细胞
E. 寄生虫
答案:A
10.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 心
B. 肾
C. 脑
D. 肠
答案:D
11. 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
A. 该器官的血管分布
B. 坏死灶的大小
C. 梗死灶内的含血量
D. 坏死的类型
E. 侧支循环的建立
答案:A
12. 槟榔肝可发展为
A. 坏死后性肝硬化
B. 门脉性肝硬化
C. 色素性肝硬化
D. 胆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答案:E
13. 槟榔肝的特点不包括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萎缩
C. 胆小管增生
D.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
E. 肉眼观察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
答案:C
14. 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A. 血管内膜炎
B. 血流缓慢
C. 血小板数目增多
D.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答案:D
15. 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 阻塞血管
B. 阻塞血管破口,止血
C. 栓塞
D. 心瓣膜变形
E. 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
答案:B
16. 血栓的结局不包括
A. 梗死
B. 溶解、吸收
C. 钙化
D. 机化
E. 再通
答案:A
四、问答题
1. 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结局。
答案: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黏膜淤血时发绀;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
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案:(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2)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答案:(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
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4.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答案:(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