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5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42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42

高考达标练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常考2大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陕西澄县模拟)“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

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堆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堆积⑥风力侵蚀A.①③ B.①⑤C.②④ D.②⑥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解析:1.C 2.A 3.D 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

第2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

第3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启动实施“七库连通”工程,逐步实现闽江流域、晋江流域、洛阳江流域的互连互通、相互调剂,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河库水系连通总体格局。

读泉州市简图和“七库连通”调水工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主要因为其东部沿海( )A.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B.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C.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D.河流流量小,水运需求量较大5.下列关于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的主要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B.改善流域生态环境C.提升水资源的保障和调蓄能力D.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发展解析:4.A 5.D 第4题,由图可知,泉州市东部沿海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造成水资源相对不足,故该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11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11

基础强化练气候类型————————————————————————————————————————本专题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考查的形式往往以多种气候要素变式图来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以及气候特征、成因的分析等。

做好这类习题,首先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步骤,再结合气候类型的实际分布分析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1.下图为四地气候统计图,指出气候类型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地中海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草原气候B.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温带季风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D.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解析:选D 根据四地气温和降水特征,①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地终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3.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解析:2.A 3.B 第2题,①1月均温0 ℃以下,降水量在0~50 mm,7月均温20~30 ℃,降水量在150~200 mm,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7月均温0 ℃以上,降水量在50~100 mm,1月均温20~30 ℃,降水量在150~200 mm,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1月均温0 ℃以上,降水量全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布大陆东岸的20°N~35°N和35°N~50°N。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高考达标练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常考2大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去工业化”后的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

“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 )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D.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2.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

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7.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5.A 6.D 7.A 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

第6题,分析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7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017·宁夏银川一中一模)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9.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A.人口的大量外迁 B.矿产资源的枯竭C.环境质量的恶化 D.老工业基地衰落解析:8.C 9.D 第8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项。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基础落实练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基础落实练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基础落实练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练小题·夯基础(2017·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1。

B 2。

A 3。

B 第1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

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

第2题,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知识可知,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

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第3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

(2017·湖南四县联考)图Ⅰ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Ⅱ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

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 ℃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4~5题.4.图甲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D.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解析:4。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高考达标练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近两年美国都力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接受国。

波士顿咨询公司就此预测称,多个行业的制造业将回归美国,所涉及产值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额的30%。

读中美两国每千克纺纱成本价(单位:美元)对比表,完成1~2题。

1.导致美国每千克纺纱成本较低的因素有( )①劳动力价格②贸易壁垒③原料价格④优惠政策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2.若中国纺织企业赴美国建厂,可能出现( )A.中国工业化水平下降B.企业的成本上升C.促进美国的产业升级D.产品的质量提高解析:1。

A 2。

D 第1题,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于我国,但由于政府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和政策倾斜,加之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农产品价格低,因此其纺纱成本较低.第2题,中国纺织企业赴美国建厂,可以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工业制成品质量.(2017·安徽淮南六校一模)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N~18°N、100°E~105°E)。

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图回答3~4题。

3.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5~6月B.7~8月C.9~10月D.12月~次年1月4.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①先进的耕作技术②发达的信息与交通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品质优良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④解析:3。

D 4。

B 第3题,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依据文字信息可推知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应出现在凉季.第4题,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

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其品质优良和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综合检测湘教版选修5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综合检测湘教版选修5

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2.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图中的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干旱气候有利于蝗虫产卵,洪涝灾害有利于幼虫的生长。

自2016年5月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市遭遇暴雨及强对流天气袭击,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等灾害。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南北支流汇集,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4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读下面“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5~6题。

5.图中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A.aB.bC.cD.d6.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A.向北方向B.向南方向C.向东北方向D.向东南方向答案 5.A 6.C解析a、d处是汇水区,b、c处是山坡,所以a、d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且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a处容易发生洪灾或泥石流灾害。

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逃离的方向应是与泥石流的流动方向呈大体垂直的斜上方。

再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或西北方向。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湘教版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湘教版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河北张家口高三期末)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棉花产区分布变化,图中甲代表该国西部和西南部的新棉区,乙代表中南部和东南部的老棉区。

据此完成第1~3题。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1.美国棉花产区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从沿海湿润气候区向内陆干旱区扩展B.从密西西比河东部向密西西比河西部扩展C.老棉区面积缩小,新棉区面积扩大D.从密西西比河附近向东、西两侧扩散2.相对于老棉区,新棉区的突出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光照充足、降水稀少B.地广人稀、热量不足C.热量充足、水源短缺D.市场广阔、土地贫瘠3.甲区域沿海夏季多雾,其原因是( )A.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沿岸有暖流经过,使大量水汽蒸发成雾C.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汽凝结成雾D.人口和城市众多,雾岛效应显著读我国甲、乙两河流域棉花产区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甲、乙两河流域都属于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但两地棉花质量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水分条件D.土地条件5.在中国历史上,叶城县初因农而兴,后因玉而衰,今又因西部大开发再兴。

影响叶城县城市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 )A.位置—土壤—气候B.地形—气候—河流C.气候—水源—矿产D.土壤—矿产—政策6.天津市是京津冀一体化区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京、冀相比,天津市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地理位置B.气候条件C.土地条件D.矿产资源(2016江苏南通三模)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处荒漠化区域。

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示甲、乙两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植被茂盛B.气候干旱C.河流水系发达D.矿产资源短缺8.乙地区荒漠化不及甲地区严重,主要原因是( )A.地形封闭,风力微弱B.土壤贫瘠,不利垦殖C.矿产丰富,开发较少D.距海较近,降水较多9.甲地荒漠化防治的可行性措施是(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大规模环境移民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跨流域调水,大力植树造林(2017湖北襄阳四中高三月考)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水系分布图。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选修⑥ 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选修⑥ 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达标练选修⑥环境保护一、练真题找规律1.(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

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42份) 湘教版5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42份) 湘教版5

1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A.天然气B.水能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

完成3~4题。

3.有效灌溉面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4.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A.1950年B.1965年C.1975年D.1988年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地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6.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下图为1995年以来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1995~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8.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2016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44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44

高考达标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济南检测)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深刻的环境危机B.生活贫困C.资源短缺D.人口素质过低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读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是资源短缺问题。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读图,回答2~4题。

2.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D.河西走廊3.“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市场B.地形C.水源D.技术解析:2.B 3.C 4.D 第2题,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第3题,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减少了农业废弃物;产品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4题,鱼菜共生的农业模式,主要受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影响。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B、C分别代表( )A.资源市场环境B.环境市场资源C.环境资源市场D.资源环境市场6.此工业地域( )A.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B.产品更新换代快C.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7.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解析:5.C 6.C 7.D 第5题,图示A表示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去;B表示工业原料的来源,即资源作为工业原料;C表示产品销往市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 湘教版选修5-word文档资料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 湘教版选修5-word文档资料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共45分)2019年夏,台湾阿里山遭受台风袭击。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台风袭击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 )A.防灾、抗灾能力强B.预测预报准确及时C.人员提前撤离D.山区人口密度小2.此次台风袭击,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 )A.洪涝灾害B.生物灾害C.滑坡、泥石流灾害D.强风灾害解析:台湾阿里山为山区,由于人口密度小,人员伤亡也少。

台风带来暴雨,在山区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1.D 2.C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完成第3~5题。

3.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最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寒潮4.图示期间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移动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暖气团势力强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5.烟雾可以预防寒潮带来的霜冻的原因是( )A.增强地面辐射B.为地面传导热量C.让作物吸收更多的CO2D.增强大气逆辐射解析:由于图中所示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 035百帕,可知该气压中心只能是亚洲高压,出现在亚欧大陆的冬季。

在亚洲高压的前缘有一个冷锋,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北方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时会有寒潮,所以此时我国北方可能出现沙尘暴、干旱和寒潮等天气。

而泥石流的出现需要有大量降水这一条件,所以最不可能出现。

寒潮到来前,农民到麦田上点火,让烟飘到麦田上空可以预防霜冻,主要是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3.C 4.D 5.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举国上下为之震惊和伤痛,人们迅速投入到紧急的抗震救灾中。

据此完成第6~7题。

6.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逃生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上课时,高楼上的学生立即躲到课桌下B.家里,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迅速躲到空间小的厕所里C.上班时,高楼里的员工躲避到坚固的办公桌下D.街上,紧紧地抱住电线杆7.地震发生后,上海有一个40人的医疗队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地震灾区抢救伤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含答案

高考达标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宜春模拟)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

据此完成1~3题。

1.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解析:1.C 2.C 3.D 第1题,据图及题干要求可确定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故C项正确,D项错误;该环流是中纬环流,故A、B项错误.第2题,此时是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故此季节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故A项错误;印度低压处于较弱时期,故B 项错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故C项正确;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故D项错误。

第3题,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又以下沉气流为主,甲地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中的四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式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其他气候类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故D项正确。

(2017·辽宁模拟)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

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4~5题.4.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相对固定B.南美洲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D.气温年较差大5.此时,图中K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4.B 5.A 第4题,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其次是非洲赤道的刚果盆地,故B项正确;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赤道位置不是固定的,A项错误。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高考达标练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常考2大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去工业化”后的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

“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 )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D.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2.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

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3.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是( )A.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B.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使大城市发展布局更合理D.可能会产生逆城市化现象4.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持城乡人口数量的稳定B.促进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C.限制外国人口向中国大城市迁移D.限制人口从小城镇向大城市迁移解析:3.A 4.B 第3题,取消暂住证制度有利于流动人口落户城市,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第4题,取消暂住证制度有利于降低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等,从而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017·辽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曲线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5~7题。

5.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7.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5.A 6.D 7.A 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2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20

基础落实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练小题·夯基础(2017·牡丹江一中模拟)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

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

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②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③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④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⑤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2.北欧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②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不适用③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④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1.D 2.D 3.B 第1题,由图文资料可知,冬季地表降温快,温度低于地下水与土壤,所以温度高于地表,通过地源热泵可以将热量提取出来,供室内取暖。

夏季由于地表升温速度快,地表温度高于地下水与土壤,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冷空气提取出来以供室内降温。

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②④⑤对。

并非是储存夏季热量等到冬季再用,①错。

也不是冬季把供暖设备埋在地下,③错。

故选D。

第2题,北欧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温和凉爽,冬季取暖需求大,夏季降温需求小,故选D。

第3题,在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主要是因为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且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

高中湘教版地理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湘教版地理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湘教版地理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2.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季节变化B. 昼夜长短变化C. 时差D. 潮汐现象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青海湖4. 长江流经的省份中不包括:A. 四川B. 湖北C. 江西D. 甘肃5.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东南亚国家?A. 越南B. 泰国C. 菲律宾D. 印度6.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巴丹吉林沙漠C. 腾格里沙漠D.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7. 以下不属于四大高原的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E. 华北平原8.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海南岛B. 台湾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9.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黑龙江10.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印度D. 日本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12. 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盆地。

14.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15.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

16. 我国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瀑布。

17. 我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8. 我国的首都位于________平原。

19. 我国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

20. 我国的四大古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京。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2. 描述我国的主要气候特点。

23. 阐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24. 简述我国农业发展的地理优势。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5. 论述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62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 湘教版62

高考达标练选修⑥环境保护一、练真题找规律1.(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

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生态环境问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高考达标练 生态环境问题

高考达标练生态环境问题常考3大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广东揭阳一模)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的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解析:1.D 2.B 3.B 第1题,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第2题,由示意图可以确定,该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第3题,根据示意图中信息,入海径流量增加会减轻淡水变咸,减轻海洋污染,延缓海岸线的后退,同时使容纳、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提高。

(2017·陕西西安一模)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

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高山冰雪融水B.玛纳斯河水C.大气降水D.地下水5.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B.保护生物多样性C.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D.减轻土地荒漠化解析:4.D 5.C 第4题,该地主要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在出山口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所以该地“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强化练地球的自转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特征及自转的意义,其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地球不同纬度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期界线引起的全球“今天”和“昨天”范围的变化等问题是重难点,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突破这些重难点关键是把握基本概念,明确地球自转的特征,掌握对这些知识点考查的常规题目,然后再做到举一反三。

———————————————————————————————————————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选A 指向北极星的极点为北极点,在北极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图A正确。

东经度度数增大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图B箭头所示为向西,B项错误。

图C中,根据经度判断,从0°顺箭头方向到90°W是向西(西经度度数增大的方向为向西),C向错误。

图D中在南极标注的自转方向错误。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2.C 3.D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自转线速度等值线越往北越高,故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图中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一半,说明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越大,运
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e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e点线速度比a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a点低
B.e点线速度比b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b点低
C.e点线速度比c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c点低
D.e点线速度比d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d点低
5.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B.同纬度,海拔变高,线速度变大,角速度不变
C.同海拔,纬度变低,角、线速度变大
D.同经度,角、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解析:4.B 5.B 第4题,e、a相比,e点线速度大、海拔高,其线速度大,有可能是海拔高导致的,故A错误。

e、b相比,e点海拔低,线速度大,说明其纬度一定低于b 点,故B正确。

e、c相比,e点线速度、海拔均小于c,说明e的纬度有可能等于或高于c,故C错误。

e、d相比,e点海拔高但线速度小,说明纬度一定高于d点,故D错误。

第5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高自转的线速度就越小;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自转的线速度就越大;在地球上,除极点外角速度都相等,故B项正确。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7.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6.A 7.D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

第7题,由图可知180°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为60°E(15°/时)。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8~10题。

8.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8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9.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8日16时
10.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解析:8.C 9.B 10.C 第8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由题干可知OD为日期分界线,地方时为零时,OD与OA经度差为90°,故A点区时为7月8日6时。

第9题,由图分析可知90°E为12时,故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第10题,A、B、C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