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四中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教案
流体压强教案
大豫镇兵房初中彭建华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能用相关知识简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对比流体的流速,分析压强大小,解决相关问题。
3.体验有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规律,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与喜悦感,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初步领略流体
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程序
小孔
打气
利用此实验仪和同学一起共同探究气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利用桌上的纸、漏斗、乒乓球、纸杯等进行实验探究。
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气体、液体等都属于流体
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液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
P1。
山东省枣庄四中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每人纸片两张,各小组塑料吸管,漏斗,乒乓球,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泡沫塑料两块;教师准备伯努利实验器材,模型飞机,落地电扇一台。
多媒体的运用液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飞机起飞(MPG),飞机升力(flash),香蕉球的精彩片断(MPG),香蕉球的原理分析(flash)。
教学流程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事件引入[19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俄国沙皇派往西伯利亚的一位钦差大臣,将要乘火车经过一个名叫鄂洛多克的小站。
站长沃尔伦斯基,一大早就让部下把车站打扫得干干净净,身着笔挺的新制服,率领全站职工,手捧花束,排列在铁道两旁,恭候钦差大臣的到来。
不多久,列车在汽笛声中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由38名铁路员工组成的“人巷”。
离列车很近的人们刚要举起手中的花束欢呼时,突然,所有的欢迎者都像是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下,纷纷不由自主地向前仆倒下去……结果,这“魔鬼般的黑手”,造成了4人终身残疾,而包括站长悬疑事件的引入,定下了本节课的最大“悬疑”,由事件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
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为上好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做一做】实验所用器材一张薄纸条实验方法先让两张志竖直下垂且相互平行放置,然后用嘴从中间竖直向下吹气吹气前现象吹气后现象可能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流动后,其压强会怎样?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伯努利实验介绍伯努利实验的装置及实验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据。
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件,从力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揭示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2024年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
2024年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液体压强》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计算。
重点:液体压强的定义,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演示仪,压强计,电子秤,容器,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压强计,容器,液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 知识讲解:(1)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液体压强。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成正比。
3. 实验演示:(1)将液体压强演示仪置于讲台上,向容器内倒入不同密度的液体,观察压强计的读数变化,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改变液体深度,观察压强计的读数变化,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4. 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3.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4.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液体密度、深度,求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初中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学生亲身感受、讨论法、课件展示、实验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具:老师准备: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大可乐瓶、塑料袋、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等。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问:带鱼生活在深海里,请问同学们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生:二、学习液体压强的概念。
1. 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三、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1. 实验一:观察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在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用U形管压强计观察压强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增大。
实验结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 实验二:观察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在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中倒入不同密度的盐水和水,用U形管压强计观察压强变化。
实验现象:不同密度的液体压强不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四、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
教案初中物理流体压强
教案初中物理流体压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流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深度等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流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深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流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风扇、水泵、气球、塑料瓶、水银柱气压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风扇吹气球,让学生感受流体压强的存在。
2. 提问:为什么吹气球时,气球会膨胀?气球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二、探究流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流体压强的定义:流体对容器壁或物体的压力称为流体压强。
2. 演示实验:水泵抽水,观察水柱的高度变化。
3. 讲解流体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深度有关,流速越快,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深度等因素的关系(20分钟)1. 实验一:让学生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泵,观察水泵抽水时水柱的高度变化。
2. 实验二:用风扇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3. 数据分析: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探讨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四、流体压强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流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P:压强,ρ:流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h:液体深度)。
2. 示例计算:假设水的密度为1000 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水深为1米,求水的压强。
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流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拓展思考: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流体压强为人类服务。
2024年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
2024年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液体压强》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演示仪、压强计、多媒体设备。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潜水员潜水深度与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分析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液体、不同深度的压强,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重点,提醒学生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2.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 ρgh3.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4.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下的液体压强。
(1)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某点在水中的深度为10m,求该点的压强。
(2)已知某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液体压强为1.0×10^5 Pa,求该液体的深度。
答案:(1)P = 1.0×10^3 kg/m^3 × 9.8 N/kg × 10m =9.8×10^4 Pa(2)h = P / (ρg) = 1.0×10^5 Pa / (0.8×10^3 kg/m^3 × 9.8 N/kg) ≈ 12.7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液体深度、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计算。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液体压强知识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容器、压强计、尺子、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计算方法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教学设计
2.观察生活中的流体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飞机起飞、船只在水中行驶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同学们,你们是否好奇过飞机是如何起飞的?船只是如何在水面上行驶的?这些现象都与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物理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初步理解,教师予以肯定并总结。
"很好,你们已经对流体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流体压强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流体压强。流体压强是指流体对容器壁的压强。现在,我通过这个实验来展示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大家请注意观察。"
2.学生在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流体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液体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图片:潜水员在不同深度潜水时需要穿不同的潜水服;大坝的上窄下宽的形状。
提问:这些现象都与液体压强有关,那么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实验: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针扎一个小孔,观察水的流出情况。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水会从小孔流出?这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再演示实验:将一个侧壁有开口的玻璃管装满水,观察水的流出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水从侧壁流出,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介绍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
可能的猜想有: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有关等。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节液体的压强概念1. 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压强的定义。
2.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公式为P = ρgh,其中P 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液体高度。
第2节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 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第3节液体压强的计算与应用1. 讲解如何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液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压强。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容器的设计、液体压力表的使用等。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液体容器、液体压力计、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材料:水、盐水、酒精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起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的关系。
4. 应用拓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液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压强。
2. 实际问题解答: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容器的设计、液体压力表的使用等。
3. 思考题:思考液体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液体深度、密度有关,与容器形状无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密度与压强的关系。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实验演示: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如U型管、压强计等。
5.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密度的液体压强。
6.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液体压强在工程、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设计、船舶浮力等。
2. 介绍液体压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重大发现。
3. 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压强计、U型管、液体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案例等。
初中流体压强教案
初中流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流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流体压强的特点。
2. 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流体压强的概念及特点。
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塑料瓶、吸管、纸板、尺子。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流体压强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流体压强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流体压强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体压强的定义。
二、探究流体压强的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高度下的压强大小。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总结流体压强的特点,教师板书。
三、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提出假设。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流速下的压强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4. 学生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板书。
四、应用流体压强知识(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流体压强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分享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流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与流速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掌握了流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与流速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流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流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定义。
2. 掌握流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能够运用流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流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流体压强的单位。
教学难点:1. 流体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流体压强实验器材:气球、水、尺子、玻璃板。
2. 流体压强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压强是如何计算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 = 压力 / 面积,单位为帕斯卡(Pa)。
二、流体压强的定义(10分钟)1. 介绍流体的概念:流体是能够在任意方向上流动的物质,如水和空气。
2. 引出流体压强的定义:流体压强是指流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三、流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10分钟)1. 讲解流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流体压强 = 流体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单位为帕斯卡(Pa)。
2. 解释流体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是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1Pa = 1N/m²。
四、流体压强的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实验1:用气球和尺子展示流体压强的大小。
a. 吹起气球,用尺子测量气球的直径,记录下来。
b. 逐渐放气,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体积下的压强。
c. 引导学生发现,气球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 演示实验2:用玻璃板和水展示流体压强的变化。
a. 将玻璃板放在水面上,观察玻璃板下的水柱高度。
b. 逐渐倾斜玻璃板,观察水柱高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c. 引导学生发现,玻璃板倾斜角度越大,水柱高度越小,压强越小。
五、流体压强的应用(10分钟)1. 展示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飞机的飞行、潜水艇的浮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流体压强是如何影响这些现象的?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流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和实验演示。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流体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流体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流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有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引课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气体综上所述 流动气体压强 与流速关系 演示实验:两只近距离同向并行的小船容易相撞,为什么? 在流动的液体中,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演示实验:流动的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师分析流体流过不同横截面积的管道时流速不同,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积的流量一定,中间横截面积小的管道流速大,左侧横截面积大的管道流速小,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比较3个竖直管底部的液体压强,左侧液面最高深度最深,液体压强最大,得出结论。
在流动的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学生实验:向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向中间靠拢、两侧分开,还是静止不动?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学生理解记忆规律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积的流量一定,中间横截面积大的管道流速小压强大,U 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横截面积小的管道流速大,U 型管右侧液面上升。
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
演示仪回应引课小实验过渡飞机的升力巩固练习课堂小结随堂检测作业布置解释两只近距离同向并行的小船容易相撞的原因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两船之间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流速小压强大,对两船产生向内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压力差,将两船压向一起。
机翼形状上凸下平,产生升力。
演示机翼模型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白纸上方流速大压强小,白纸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对白纸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压力差,白纸可以飘起来。
由于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空气流速比下方快,因而气流在机翼上表面产生的压强小于在下表面的压强,对机翼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使机翼受到向上的压力差获得向上的升力。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流体压强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
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
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如:空气、水等。
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
(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
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液体压强》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液体的压强定义、计算公式、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装置、PPT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潜水员潜水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提出问题:“液体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2. 理论讲解:a. 液体压强的定义b.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c.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压强逐渐增大。
3. 实验演示:a. 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下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变化。
4. 例题讲解:a. 计算给定液体密度、深度下的压强。
b. 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a. 填空题: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b. 计算题:给定液体密度、深度,计算压强。
c. 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3.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4. 实验结果及注意事项5. 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给定液体密度、深度,计算压强。
b. 应用题: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研究不同液体(如水、盐水等)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张薄纸条
实验方法
先让两张志竖直下垂且相互平行放置,然后用嘴从中间竖直向下吹气
吹气前现象
吹气后现象
可能的原因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流动后,其压强会怎样?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伯努利实验
介绍伯努利实验的装置及实验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以后在站台上候车时,不要越过安全线;或在铁路边玩耍时,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火车。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每人纸片两张,各小组塑料吸管,漏斗,乒乓球,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泡沫塑料两块;教师准备伯努利实验器材,模型飞机,落地电扇一台。
多媒体
的运用
液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飞机起飞(MPG),飞机升力(flash),香蕉球的精彩片断(MPG),香蕉球的原理分析(flash)。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有用观”的升华。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大屏幕显示)
警察破案时常用“现场模拟”的方法解决难题,我们也来模拟一次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凶手。
〖现场模拟〗
(让学生选取一个情景,自己从桌面上找到合适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原因,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进行归纳分析。)
鄂洛多克事故的原凶:
火车运动时,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提问:
这个装置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若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提醒学生注意从这几方面来观察:
1.装置中流体流动时哪个位置的流速较大?
2.这几个液柱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液柱的高度的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课件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
教学流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事件
引
入
[19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俄国沙皇派往西伯利亚的一位钦差大臣,将要乘火车经过一个名叫鄂洛多克的小站。站长沃尔伦斯基,一大早就让部下把车站打扫得干干净净,身着笔挺的新制服,率领全站职工,手捧花束,排列在铁道两旁,恭候钦差大臣的到来。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板书)
由此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际上,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定律,早在200多年以前,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已经用上述装置验证了这个结论。
那么鄂洛多克惨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这种事故不仅在陆地上发生过,在水中也发生过:——“奥林匹克”号惨案
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的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会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会用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难点
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著名的俄国科学家齐秋奥尔科夫斯基知道这一“判决”结果后,哀叹道:“可惜法官不懂伯努利定理……”](PPT配音显示)
那么这个幕后的“黑手”到底是谁?什么是伯努利定律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学好了这些知识后一定会揭开谜底!
悬疑事件的引入,定下了本节课的最大“悬疑”,由事件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为上好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多久,列车在汽笛声中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由38名铁路员工组成的“人巷”。离列车很近的人们刚要举起手中的花束欢呼时,突然,所有的欢迎者都像是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下,纷纷不由自主地向前仆倒下去……结果,这“魔鬼般的黑手”,造成了4人终身残疾,而包括站长在内的其余34人全都成了滚滚车轮下的冤魂!
奇特的惨案发生后,地方法院开始调查案事件真相。然而,机车状况良好,司机和员工都没有违章操作。反复调查毫无结果,法官只好在判决书上写下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羔羊,迟早要回到上帝的跟前!”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流体在稳定流动时,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提问:什么是流体?
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
我们在第二、三节分别探究了液体和气体不流动时的压强特点,那么当这些液体和气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
在猜想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希望这个实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