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17

合集下载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解析】“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翻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8年山东德州)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3.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完整)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完整)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十三真题精选一、[2017·绍兴、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注】:两晋时大臣、名士。

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见睿微弱,谓.曰( )(2)因相视流涕.()(3)王导愀然变色.曰( )(4)众皆收泪谢.之(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

栏目索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 )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
栏目索引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
栏目索引
五年中考
A组 2014—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
题组一 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
一、(2018杭州,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 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 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 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 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 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立石清界, 因作铭曰:
栏目索引
4.答案 (示例1)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 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 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2)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 “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 无足轻重的。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从两种角度回答皆可。文中苏轼获得了一块奇异的天石砚, 它发墨甚多,却不足于形。刘禹锡认为自己的房屋的外表并不重要,虽然很简陋,但其中的 “德”却是十分可贵的。由此,可以认为苏轼和刘禹锡对“德”与“形”的看法相同。因为 二者都不拘于事物的外表,更珍惜事物的“德”。然而,原文中又描述天石砚“形”上的遗憾 之处是缺少了储水的地方。由此可知,苏轼认为天石砚的“形”有缺陷,他是在乎“形”的,而 这涉及如何在“形”和“德”之间去取舍。这是与刘禹锡的观点相矛盾的。这就是认为苏 轼和刘禹锡看法不同的理由所在。

新人教版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课件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有个卖胡琴的人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 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 值百万)。 (2)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等酒菜都已准备好了,(陈子昂)将胡琴放在桌上。
(选自《智囊全集》)
【注】 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 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乙】 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 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 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字 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闽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 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 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其次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1)重点 词:价,卖价;辨,分辨。(2)重点词:毕,全,都 ;置,放。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斯/字 子 迁/江 东 人。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 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 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 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 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 ”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 显了。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比较式阅读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比较式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知识讲解及经典练习一.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二.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为主。

二是课内与课外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这也是最常见的。

一般情况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主题、文体、,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在着“联系点”)相近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二、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 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2) 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 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6) 启示。

三、做题要点。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作者相同作品不同、揭示个性特征。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曾从龙传》节选自《宋史() 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 .(2)策以观其才观: .(3)议论疏陋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 .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分(15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018·成都改编二、.,,家产不过十金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欲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①乏博览无所不见,②虽富贵不事也。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晏如也。

自有大度无儋石之储,,至不,,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③何必湛,命也,遇不遇,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杭州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
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
【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真题精选一、[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明] 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1)[数] A.吹洞箫数.阕(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及] A.不能及.已(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就] 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2018年浙江省语文中考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18年浙江省语文中考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训练十八文言文阅读(杭州第16~19题15分)(精选2017年全国中考真题,按照杭州四个中考题型改编,答案全解析,每篇都有精准译文)(一)文言实词(杭州中考第16题3分)考点解析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017年杭州中考第16小题,考查了“度”“属”“具”“谢”四个实词,涉及八句话,其中四句话来自教材课内文言文,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要把课内文言文篇目的重点实词作为重点复习对象。

其中课下注释和课后习题必须课课过关,课外语句的加点词语也多是课内延展的。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复习的重点、难点,每年必考。

2.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会”可组词为“会合”“聚会”。

3.正确推断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审清文言词语中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结合文中语境做出判断。

检验,是否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传记类清官周忱(2017·江西改编)[明]焦竑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达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

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

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3分)A.且毕其说而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叩头谢.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恐.前后受其敌D.己巳之难.此事古难.全【解析】A.离开;距离。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230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230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比 较 人 物 形 象 异 同
常考 题型
应对 策略
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 格特点。 2.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正面描写入手:人物的具体事件;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 的人物特征概括语句。 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 作者的评论等。
【注】 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 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乙】 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 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 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字 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闽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 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0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常 比 考 较 题 文 型 章 内 应 容 对 异 策 同 略
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共同之 处有哪些? 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不同的是,乙 文还谈到了____________。 1.整体把握。在准确理解句、段、篇含义的基 础上,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及态度。 2.具体分析。在归纳内容要点时,首先要把握 文意,筛选、提炼信息。记叙类文章,要明确 “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 类文章,要指出写了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新人教版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新人教版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 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 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 之。 报书云: “口奏之说, 殊骇观听, . 事须审处, 邦乃孚休。 ”既还, 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 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 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字至 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 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 。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 ,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 不久宰相坚持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 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范成大)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递交国书 ,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 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地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 :“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 我口述。我用书信记录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 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 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 ,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 乃”与“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乃 ”意思一样,“才”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 意义相同,都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许 ”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 “许”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117

浙江专用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作业1新人教版117

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真题精选一、[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明] 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1)[数] A.吹洞箫数.阕(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及] A.不能及.已(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就] 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真题精选
一、[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
[明]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
(1)[数] 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2)[及] 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3)[就] 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 [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2017·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