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

这篇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达了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教材内容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但小猴子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后成功地回到了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展现出了勇敢、智慧、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说教法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明确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创设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段关于勤奋、勇敢、智慧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习《小猴子下山》做好铺垫。

例如:“大家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出“勤奋、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2.自主阅读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猴子下山》,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和笔记。

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集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小猴子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4.课堂展示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小猴子下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1 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围绕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展开,依次写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和往回走的过程。

11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小猴子的行为,揭示了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12 课文配有多幅色彩鲜艳的插图,与文字配合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2 说学情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121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基础,但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3 说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猴、结”等生字,会写“块、非”等生字。

1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14 说教学重难点14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2 教学难点: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的行为,懂得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

15 说教法15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52 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内涵。

15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16 说学法16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朗读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6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163 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7 说教学过程1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猴子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看到许多喜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

使学生懂得做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饶有情趣、发人深省。

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懂得做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二、说学生从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四、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采取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对汉字的学习能力。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020年春新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2020年春新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一篇看图学文。

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

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讲课稿一、教材剖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兴趣浓重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 ,看见很多可爱的东西 ,它看见什么都喜爱 ,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 ,结果一无所得 ,只能空手而归。

本文图文并茂 ,语言简短生动 ,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 ,好像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为直观化。

二、学情剖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 ,已经累积了必定的识字方法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教课可指引学生联系生活实质 ,联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

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 ,存心注意还未成熟 ,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 ,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必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创建情境 ,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换学生的踊跃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联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纪特色 ,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课目的定为 :1.借助图片 ,经过自主识字、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读等方法 ,会正确认读“猴、结、掰”等 12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

经过察看、范写、练写 ,能在田字格正确规范书写“瓜、非、常 ,空”等 4 个生字。

2、经过自由读、指名读、分段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借助插图、图文比较 ,读懂故事内容 ,并模仿“小猴子走到 (哪里 ),看见 (什么 ),就(怎么做 ) ”这个句式 ,谈谈故事主要情节。

本课时的教课重点是识字和写字,教课难点是图文联合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四、教法学法依照本课故事性强 ,画面丰富 ,构造近似的特色 ,我将教课定为 :图文联合情形教课法 ,多媒体演示法 ,直观教课法。

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爱直观形象的内容 ,我充足利用多媒体 ,创建情境 ,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 ,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由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2016)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2016)
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指 导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学习
总结词
理解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详细描述
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借助图片和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后,教授学生生 字生词,并进行组词造句等练习。
巩固练习
总结词
多种形式练习
详细描述
设计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 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采用小组 讨论、个人抢答等形式进行互动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描写小猴子的动作和心理变化,将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情节简单, 语言生动,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同时,课文通过小猴子的行为,传递了做事要有耐心、有毅力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 意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理解其寓意。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 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03
CATALOGUE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示范讲解、游戏辅助等。
01
02
03
情境创设
通过展示小猴子的图片和 播放小猴子的叫声,激发 学生对小猴子的兴趣,为 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树立耐心、有毅力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引导学生理解小猴子的心理变化,体会其情感。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树立耐心、有毅力的生活态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看到很多喜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

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无所获的道理。

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饶有情趣、发人深省。

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对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想象水平。

2、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2)理解并使用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了解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懂得做事情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增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二、说学生从知识掌握和水平体系来看,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水平,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四、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采取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升对汉字的学习水平。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老师们在上课前,要先做好说课稿,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优秀的课哦。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小猴子下山》:说课方案”,希望同学们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2020年春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2020年春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一篇看图学文。

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

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玩耍后下山的情景。

2. 教材特点
•短小精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描写生动,通过简单的文字和情节展示了小猴子的活泼可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勇敢、独立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事件发展。

2.表达小猴子下山的情节。

难点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小猴子的行为动机。

2.让学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的故事引出“小猴子下山”。

2. 学习新课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3. 拓展活动
1.讨论小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促进学生思考。

2.让学生表演课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实施反馈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简单而生动的课文,适合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一篇看图学文。

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

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高兴地掰了一个;第二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扔玉米去摘桃子;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第四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可爱的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第五自然段写小猴子只好空手回家。

在叙述小猴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词,教学时我都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文讲评中,让学生明白平时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才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说整体设计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时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

在引入课文时就设计了两个富有激趣的小活动,为上好下面的课设下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又设计了“师生协作”环节,通过“读、看、思、议、演、练”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拓观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张罗有驰。

三、说教学要求1、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本班学生的情况,上这篇课文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且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和理解本课的部分形容词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及“掰、找、扔、摘、捧、抱”等动词。

掌握10个生字的读写方法,并学会用“真”、“非常”等词语练习说话。

2、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kōnɡ
天空
kōnɡ jiān
空间
笔顺: 造句:窗外,朵朵白云飘浮在广阔的天空中。

猴子
jiē

结果
bāi

掰断
kánɡ

扛东西
mǎn

饱满
rēnɡ

乱扔
z

采摘

捧着
bào

拥抱
bènɡ

蹦跳
z

追求
你会认 了吗?
kōnɡ 天空

kònɡ 空白
词语解释
【非常】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高兴】愉快而兴奋。 【可爱】令人喜爱。
参考答案: 下课了,几个男生在一起掰手腕。 爸爸力气真大,能扛起一袋大米。 我们不能随地扔垃圾。
花坛的花是供大家的欣赏的,不能摘。 我双手捧着奖杯,心里乐开了花。 看到我的“三好学生”奖状,爸爸高兴地一下 子抱起了我。
1.这是哪里呢? 桃树
2.你看见了什么?
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 3.小猴子做了什么?
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1.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瓜地
2.你看到了什么?
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 3.小猴子做了什么?
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1.抱着西瓜的小猴子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一只小兔子。
2.小猴子又做了什么? 小猴子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打一动物 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小猴子
知识备查
猴子
灵长目动物,猴子一般大脑发 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离窄, 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 大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
字词学习
kuài
笔顺: 造句:我吃了一块蛋糕。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看到很多喜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

使学生懂得做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饶有情趣、发人深省。

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对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想象水平。

2、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懂得做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增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二、说学生从知识掌握和水平体系来看,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水平,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四、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采取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升对汉字的学习水平。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

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猴子下山》。

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板块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的事情。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动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

但由于课文内容是叙述性的,画面是静止不动的,而学生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对猴子的接触太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说课稿)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和内涵,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把……放在”这个简单的动作操作词语。

3.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把……放在”这个简单的动作操作词语。

2.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引入本课故事的主人公“小猴子”,让学生感受一下小猴子的可爱和调皮。

2.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情境。

3.提问:“你们见过小猴子吗?他是什么样的?”“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2. 学习课文(10分钟)1.请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2.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如“山顶”、“翻过”、“把……放在”等。

3.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为什么下山,小猴子下山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3. 想象绘画(15分钟)1.借助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想象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指导学生画出小猴子下山时的情景,并通过口头描述和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 理解故事中的意义(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通过讨论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5. 语言运用(10分钟)1.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运用把……放在这个简单的操作词语,编一段小故事。

2.鼓励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方式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6. 课堂总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我们学到了哪些动作操作词语?”“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五、教学心得1.在教授本节课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讨论等方式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5月29日听了仇xx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的一堂语文课,课题是《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

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因为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够专一,把手中好吃的食物扔掉去追擅长跑跳的小兔子而一无所获,只好空手回家去。

课文通过这一简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一事无成。

仇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这一整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策略多元,趣味盎然学知识低年级的学习兴趣不是内发的,而是需要外界刺激激发,仇老师的激趣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简单的道具、有趣的图片、情景的创设等,一切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知识,简简单单却具有实效性。

如学习生字的环节,课题导入环节等,尤其是在引入课题就用猜迷语的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再介绍小猴子,学习“猴”,并于“候”区别,让学生发现不同,并组词巩固,仇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填空,巩固在不同的句子中运用,另外,仇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仇老师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后都会有正面的肯定与表扬,给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仇老师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愉快地学习了知识。

二、动作演示,理解运用动词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

仇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以动作示词义,让学生“扛竹竿”、“抱皮球”、“捧橡皮”等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摘、捧、抱、扔、追”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另外让学生用“掰玉米”等词语训练说话,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来,结果却空着手回家去了, 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小猴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能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最后只能空手 而归,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板书设计
走到哪里 看到什么 做了什么
玉米地里 又大又多 桃树下 又大又红 西瓜地里 又大又圆 树林边 蹦蹦跳跳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理 解“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并掌握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小猴子见异思迁 的性格特点,能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且有始有终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猴子下山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基本的识 字方法,也具备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她们学习了图文结合理 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 。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处于一个好动且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阶段 ,本文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多媒体教学插图形象生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猴子下山 说课稿
说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 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在下 山过程中,看见许多可爱新奇的事物,但是他看到什么都喜欢 ,拿到这个又丢了哪个,最终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的故事。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对应了五幅插图, 使小猴子的动作形象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一年级学生的学 习兴趣。
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空着手回家去
小结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以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说说故事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有目标,要有始有终。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我采用谜语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然后随机出示小猴子的图片问,谁能有礼貌地跟小猴子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猴子的距离,重点强调“猴子”的“子”要读轻声。

接着相机板书“小猴子”,并提醒注意“猴”的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办法记住“猴”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
了,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也一起去,好吗?相机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小猴字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活动过程中:
1.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

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出示课件):
(1)小猴子下山干什么?
(2)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2)个问题。

最后请各组代表一边看课件,一边回答第(2)个问题。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归纳出第二、三、四段在写法上与第一段一样,都用了一个“小猴子(),走到(),看见(),就()。

”的句式来写的。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

最后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

又提问: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引入学习
最后一段。

这一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明白小猴子最终一无所获,并让学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却没有办法的一个词语?(“只好”)学生找对后,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三)创设情境,表演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谁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挑选一个学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学生可以戴上头饰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参与表演。

提示学生要注意“高兴”“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

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