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教材分析】例1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

教材首先呈现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长度必须要用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测量标准,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课桌的长,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深刻体会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和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形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出示例1主题图课件。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地毯。

生3:长方形布。

生4:竹竿。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如果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办,教师可让他们继续观察情境图)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生:……(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是《统一长度单位》这个人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学习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米尺、厘米尺、毫米尺等教具,以及练习纸、彩笔等学具,供大家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测量自己的身高,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我会给大家介绍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课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纸,让大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4)实践活动: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厘米毫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分别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长度单位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并解释题目的设计意图。

或者让学生们调查生活中的长度数据,如家中的家具尺寸、自己的身高变化等,以此来深化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和米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并展示测量工具。

3. 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展示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补充和说明:动手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动手操作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

我们将通过学习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

3. 能够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

难点: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厘米尺、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如桌子、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米和厘米的概念讲解:我会用米尺和厘米尺作为教具,为学生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1米等于100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 实物测量: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实物,使用米尺和厘米尺进行测量。

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讲解:我会挑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然后,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 100厘米实物——长度单位七、作业设计1. 请用米尺和厘米尺测量你身边的两个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1米等于多少厘米?(2)如何用米和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答案:(1)1米等于100厘米。

(2)用米尺或厘米尺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比长短”的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以及重要性。

首先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引出由于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从而会导致测量同一物体,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排注重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观念,并且对着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理论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和1米长度,从而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对比两个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2.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2.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1.从生活中建立1厘米和1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并且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统一长度单位”展开,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了解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长度计算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需要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尺子的正确使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避免常见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教学用长度测量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度单位的应用,分享实践心得。

5. 知识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示范。

6.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思: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长度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3.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4. 长度测量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选择物品进行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并转换为厘米和米。

3. 思考题:讨论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对本课时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和评价。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统一长度单位》,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围绕长度单位的概念、标准及其运用,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换算,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米的基本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学生需要理解长度单位并非随意设定,而是为了统一度量标准,方便日常生活。

2. 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在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时,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读数和记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尺子、米尺、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这些长度,自然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授: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加深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换算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长度单位的概念- 厘米和米的定义- 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 实践题:在家中选择物品进行测量,记录长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和换算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常见错误。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能够用厘米衡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使用“更长”、“更短”的概念描述长度。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厘米单位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厘米的概念。

2. 使用厘米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3. 比较长度大小。

难点: 1. 理解长度单位的转换。

2. 运用厘米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尺子、不同长度的实物(铅笔、书、桌子等)。

3.宣传:以教学实物为例,展示厘米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实物,问学生如何描述他们的长度,引入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先感知厘米单位。

2. 学习(15分钟)1.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厘米,让学生感知厘米的大小,引导学生探讨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比较。

2.展示尺子,教学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引导学生练习测量不同实物的长度。

3. 实践(2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实物,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2.学生通过比较各组测出的长度,评价各实物的长度大小,并进行互相验证。

4. 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该物体和哪个物体更长?引导学生思考厘米单位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总结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认识了厘米单位,学会了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比较。

2.强调厘米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厘米单位进行测量。

六、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与课堂相符的习题。

2.自由测量家中或学校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表示并记录下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了厘米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培养了实际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长度。

这个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长度是一个可以度量的属性。

然后,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测量工具,如米尺和厘米尺,让他们自己尝试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转换的任务。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巩固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

在课堂的我会进行一个小测验,以检查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会出一道长度测量的问题,并让学生们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来回答。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写下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定义和公式。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课后复习和回顾。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出一道长度测量的题目,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家中的某个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思考课堂的进行情况,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和解释。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家里尝试更多的长度测量活动,以加深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测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在这个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理解厘米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长度单位和厘米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厘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2.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和厘米的概念。

2.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厘米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应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直尺、铅笔、书本等。

2.准备一些厘米标尺,用于学生测量物体长度。

3.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桌子、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并重点讲解厘米的概念。

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让学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掌握统一长度单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何灵活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教学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和宽度,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米和厘米。

2. 认识长度单位: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米、厘米、分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3. 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统一长度单位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米等于____厘米,1分米等于____厘米。

(2)计算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应用题:学校操场的长是120米,宽是80米,求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 答案:(1)1米等于100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题为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跟随练习。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正确性。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练习。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长度。

提问:你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这些工具上的刻度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单位。

(2)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的使用。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性。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完成常见长度的单位换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理解与应用。

2. 具体长度单位换算的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计量尺、标识出厘米、分米、米的纸条、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尺寸的物品,比如桌子、书桌、椅子等,并提问学生:你怎么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大小呢?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使用长度单位来测量。

3. 出示一个标识出厘米、分米、米的纸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厘米、分米、米是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回答:厘米是分米的一百分之一,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

Step 2:学习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1. 出示教学PPT,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统一长度单位?2. 引导学生回答:统一长度单位是指可以相互比较、换算的长度单位。

3. 解释:统一长度单位是为了方便比较和换算不同长度而统一规定的,比如我们常用的厘米、分米、米等就是统一长度单位。

Step 3:学习厘米、分米、米的换算1. 出示一个计量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计量尺上刻度的单位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答:厘米。

3. 随机找几个学生测量一下教室中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教学PPT上。

4.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并思考:你们发现什么规律?5. 引导学生回答:使用厘米、分米、米来测量时,可以相互换算。

6. 出示一个实物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物品的长度是多少?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该物品的长度换算为分米和米。

8. 引导学生进行厘米、分米、米的换算例题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Step 4:巩固与拓展1. 将学生分为小组,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2. 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第一
时教案
教学内容:
本P1、2,例1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
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
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