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3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与汉通婚、讲汉语
移风易俗 实行汉制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及认识
意义: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 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
文化,大力推行改革,在动乱年代繁荣了经济, 稳定了社会,为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材料2
据《洛阳枷蓝记》称:“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 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夺。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 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地,园园而有。 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更是卖官鬻爵,公 行贿赂。
如吏部尚书元晖,“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太郡二千匹,次郡 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按差等定价,当时人称吏部 为“市曹”。
消极 影响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 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意识从此建立,造成封建社会对商 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或者称历史局限性)
提示: ①商鞅变法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②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了那个时 代的要求; ③商鞅变法虽有消极局限性,但这些并 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 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复习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和变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探究
【深化提升】 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事件 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项目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 不 同 点 侧重点 目的 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 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 态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 位 侧重于富国强兵
——摘自《商君书》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探究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
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
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
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 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 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 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改革的特点分析归纳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探究
答案
较少。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 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 改革热情高。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探究
4.评价 (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社会生活: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史论归纳】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 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大改革往往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明亮。

它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这一篇,我们将回眸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秦国的改革家,他的变法使得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他的改革包括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积极性,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洲的宗教改革。

16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贪婪暴露无遗。

对此,马丁·路德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以净化教会,使宗教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这场改革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近代中国,我们不能忘记的改革是戊戌变法。

在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国家积弱。

对此,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光绪皇帝的退位,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

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

我们要了解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打开了国门,这引发了国内的一系列变革。

明治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这些改革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向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强国。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

它们如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给我们启示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应该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去推动和实践的。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经验,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照亮未来的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岳麓版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岳麓版1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历史教训 (1)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力量对比悬殊。 ②具体原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依靠的 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意义 ①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的传播,起了 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 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式书局、报刊、杂志等近 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提倡文明的生活方 式。 ②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纲要求]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1856 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 君主立宪制。 (4)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 动了改革。
【误区警示】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 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不能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由于统治危机被迫进行的,虽然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但 沙皇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特别提醒】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 过渡, 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因此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47讲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47讲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教案

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

(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

2.措施(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

3.评价(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三、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宏观分析:在本册教材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为2010年考查范围,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纳入古代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008年考查过,王安石变法在2009年考查过,另外三个改革可以划入近代史改革一并研究。

二、课时安排: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为1课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1课时,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为1.5课时,全文归纳总结0.5课时,共一周教学时间,时间为3月1日至3月5日。

三、关于改革的认识:1、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需要,并且促进思想的解放。

2、历史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实践活动。

尽管改革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但真正取得成就的改革始终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

成功的改革是全社会的互动。

3、改革和革命一样都是牵引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因。

4、改革既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5、改革要除旧布新,必然要触动旧制度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往往会发生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

6、改革者不仅需要远见卓识、正确的谋略和方法,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7、尽管改革活动的具体情况、举措、结果和影响不尽相同,但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是历史的趋势。

我们要以史为鉴,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为改革添砖加瓦。

一梭伦改革一、背景: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或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2、工商业的发展。

海岸派和土地派的矛盾一致指向平原派。

3、导火线—萨拉米斯岛危机。

二、主要内容:1、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

2、发展工商业。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的利益。

4、对国家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如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等。

三、意义:1、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基。

2、促进雅典国家的形成。

3、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特征:1、中庸、折中;2、正义、法制;3、温和、节制、调停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复习一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1、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等。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2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2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

考点二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

2.欧洲宗教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1.梭伦改革1.必要性⎩⎪⎪⎨⎪⎪⎧1有利条件:雅典的贵族政治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2直接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3阶级基础: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力,实行改革。

4改革前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2.主要措施(1)经济领域⎩⎪⎨⎪⎧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

②废除债务奴隶制。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扩大平民的就业机会。

(2)政治领域⎩⎪⎨⎪⎧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按财产多寡划分为四个等级。

②进行国家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又创设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3.基本特点⎩⎪⎨⎪⎧1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措施:具有“中庸”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彻底性。

4.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2)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3)财产等级制度: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机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5)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图解识记] 梭伦改革主题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1.史料证史——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1

理论著作
的《变法通议》;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上书皇帝”;成立强学
宣传方式
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2.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 年 1 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 (2)开始标志: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3)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步性 有利于加强军队 战斗力,抵抗外
局限性
军事
法训练军队
来侵略
有利于西学的 传播,有利于 培养维新人才
废八股、改书院、 文教 派人赴日留学等
(4)结果: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5)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实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②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④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⑤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名师指津]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改革向农民勒索了大量赎 金,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资金,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19 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铁路里程对比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
史料三:明
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明治政府推行
治维新的内 “殖产兴业”,以各种政策为杠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 容 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 成长
“ ……英国模式……法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
史料四:明 治维新的特 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明治维新涉及各个层

新课改瘦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

新课改瘦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

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1.经济根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思想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二)表现改革起先标记主见作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信仰可以得救;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41年,起先宗教改革发表《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先定论”,主见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胜利为资产阶级主动进取供应了精神动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年,起先颁布改革法令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召开宗教会议,须经过国王同意;保留基本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运动。

(四)作用1.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气,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化事业的发展。

4.思想:越来越多的人起先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打算。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1.内忧(1)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冲突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峻威逼。

(2)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选修1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1真题典例1.[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

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答案(1)英国、法国。

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俄国改革的背景,从俄国与工业化强国英法的国力差距的角度作答。

第(2)问,结合材料二评价俄国改革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俄国改革历史影响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作答。

2.[2015·江苏高考]“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①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
③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同点
④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⑤对外影响相似,都为本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3)戊戌变 法
考点一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背景 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在 19 世纪 30 年代迅速发展, 但因_农___奴__制__阻碍,其水平远低于西欧。 2.政治:农奴制走向衰落,面临严重危机。 (1)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广大工人也 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
(2)康梁维新思想 主张 呼吁变法图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兴民 内容 权、设议院、实行__君__主__立__宪__
二、目的 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摆脱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国威。 2.根本目的:巩固__沙__皇__专__制__和地主阶级的统治。 三、主要内容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 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 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
1.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自由劳动力。 (2)极端贫困的农奴购买力低下,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农奴长期被限制在土地上,使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存 在。 总之,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影响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日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 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 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 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 强决心。 •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 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 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 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 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 废之? •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 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 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 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 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 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 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 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第2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点1 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直接因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加剧了社会危机。

(2)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矛盾尖锐,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内容(1)颁布“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3)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

(4)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3.评价(1)进步性①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局限性: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前提下进行的。

知识点2 日本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国内: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①政治上:专制落后的幕藩体制、等级制度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上: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负担沉重;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大趋势。

④思想上:吉田松阴等人推动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思想的转变。

⑤阶级上: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

(2)国际:民族危机出现。

1853年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3)改革条件的成熟:改革派形成,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成立。

2.内容及作用(1)政治领域——立宪体制(1)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

……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

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二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

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3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高效演练人
民版选修1
1.(2016·江苏单科·T24A)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

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

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

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

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解析】第(1)题,农民不满的原因可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来回答。

第(2)题,据材料二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答案。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得出答案。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2.(2017·日照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弊的
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结合所学可得出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分析:对内,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对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第(2)题考查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一张脸孔望着未来”即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政治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带有民主化倾向。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即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答案:(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2)“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3.(2017·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自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由修身、开智、展才艺可得,而其修身、开智、展才艺,非学不能。

由此,设学校之缘由,即在于学日用常行语言书算和士官农商百工技艺以及法律、政治、天文、医疗等大凡人之营为之事……学问可说是立身之财本。

……自今以后,一般人民须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明治政府《关于奖励学事的被仰出书》(1872年) 材料二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醉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明治天皇《教育敕语》(1890年)
(1)指出材料一体现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教育方针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

【解析】第(1)题第一问教育理念,根据材料一“即在于学日用常行语言书算和士官农商百工技艺以及法律、政治、天文、医疗等大凡人之营为之事”归纳为学习实用之学;“学问可说是立身之财本”归纳为学问是立身之本。

第二问背景,从明治维新措施以及传统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角度回答。

第(2)题第一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归纳为服从天皇,培养“忠良臣民”。

第二问评价,从教育的作用即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回答;局限性从教育目的,即维护天皇权威及其专制统治服务回答。

答案:(1)理念:学问是立身之本;学习实用之学;教育(机会)平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背景: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殖产兴业(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传统思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2)不同:强调服从天皇,培养“忠良臣民”。

评价:建立了近代教育体系;提高了国民素质;为近代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为维护天皇权威及其专制统治服务。

4.(2017·南京摸底)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

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年),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及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

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
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

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

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

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

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概括得出三菱财阀与政府联合积累资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人才辈出。

第(2)题第一问措施,据材料二“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得出政府投资殖产兴业;据材料二“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得出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第二问表现,据材料二“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得出企业家的观念(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或企业家不以纯粹追求利润为目的);据材料二“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得出武士道精神的传统。

第(3)题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殖产兴业既实现了富国强兵,符合日本国情;又保留武士道传统,推动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1)原因:与政府联合积累资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人才辈出。

(2)措施:政府投资殖产兴业;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表现:企业家的观念(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或企业家不以纯粹追求利润为目的);武士道精神的传统。

(3)评价:符合日本国情;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或成为工业强国);为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