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评估与反思

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评估与反思

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评估与反思自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和平外交的重要性逐渐被全球所认识。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掌握和平外交的技能对于各国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有效的和平外交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全球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评估与反思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引导政治教案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课程评估与反思的第一步。

如何从课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是当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如课堂上的分组讨论、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索知识,同时发挥积极的角色。

二、和平外交课程的评估和平外交课程的评估是和平外交教学的关键。

评估需要依靠有效的课程指标和评估工具。

要对和平外交课程进行评估,我们需要同时关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效果。

例如,关注学生对国际问题的了解程度、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能力、他们对和平外交持有的态度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评估需要有专业的评估工具和系统来支持,这需要政治教育专家们共同努力。

如何评估和平外交课程的效果,需要在教育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需要从着眼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的教育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持续提高师资力量等几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三、和平外交课程的反思和平外交课程的评估和反思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反思的过程包括对课程、教材、教具、评估工具等方面的回顾和重新审视。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提高和平外交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者们也可以利用反思的过程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和平外交课程的教育效果。

在和平外交课程的评估和反思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2、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和教学方式;4、保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设计了四个版块内容,运用了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史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课件出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话,从而得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特点:平等、独立、自主,为后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意义打下了基础。

另外组织学生进行万隆会议的情景再现,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能客观的了解万隆会议的情况,又能使周总理机智、灵活、高超的外交水平和能力生动地呈现,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引发学生思考和争辩,使课堂“动起来”。

当然课堂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
1. 授课内容可能安排的比较多,节奏比较紧张,可能会导致有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本节课从导入到环节设计,情景再现,问题思考等内容安排太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难免走马观花,真正深入学生内心的东西可能并不多,总是想着让学生多学点,多知道点,这样可能并不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

2. 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回顾本节课,感觉废话很多,不能做到准确、明白,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却浪费了很多时间才叙述清楚,另外课上有点紧张,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以后在课堂上要多进行着方面的训练,做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3. 板书应该更加端正,字写得实在有点不好看,另外教学过程中没能完全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集中。

这些都是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引以为戒,尽力避免。

1。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及反思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及反思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①)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讲授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画片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

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本课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已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今后教学中值得反思的是: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注重教学实际经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构建轻松高效和谐的历史课课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2本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首先,在本节课我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学习的任务较为明确,学生比较容易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这一个环节学生完成的不错。

其次,在这节课的视频选用上,第一次我为学生用了原生态的视频资料时间较长,导致教学的任务没完成。

第二次我为学生学选取了纪录片的视频,内容较短,且也反映了教学的内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选取视频的资料上,要立足课堂实际。

第三,在知识的拓展上,我充分把握了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的重大事件,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又为学生提出中国声音指的是什么?一题多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①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

基本技能:①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②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③学以致用,编写、表演历史小短剧。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

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依据依据“初中历史主体性教育教学”原则,力求做到两点:其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出并解决问题;其二,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①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重点、难点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昌乐县营丘镇中学康瑞红【课程标准】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法】以“271”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屏幕出示图片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吗?(生: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节让我们带着自豪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看一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看课件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4、意义: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____年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杨冬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 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

2 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 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 位恢复的重大事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 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基础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提升问题分析 的能力。

2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 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三、教学难点 万隆会议。

四、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 万隆会议, 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 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于当天是 5 月 3 日,第二天就是五四青年节,我便以此为切入点, 过渡到五四运动。

进而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为何会失败?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

紧跟着,教师再进行引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 28 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 1949 年成立了新 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呢?从而导入 此课。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与新旧知识联系紧密, 过渡简洁自然新颖,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近代中国的外交, 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它的特征不独立、 不平等、无自主权。

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史实来印证这三个词。

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

教学设计5: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5: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与目标】1.课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课结构与地位:本课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专题中外交成就的第一个内容,与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共同展现了新中国60多年的外交成果。

本课侧重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目介绍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意义。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介绍了万隆会议的特点、外交斗争以及意义。

本课内容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本课对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分析国际事务能起到帮助作用。

4.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1年版)(2)教材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解读和前面的相关分析,设定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以及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互动——探究”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学习,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答”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会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包含的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及处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学案指导自学,了解内容及提出的过程,创设情境,了解中印的分歧争端,通过材料的解读,对比认识其历史意义。

八下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八下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准备比较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过程有选择地展示给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了教学情境、烘托了教学主题,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史实去论证观点。

让学生从丰富的信息源中收集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整理、巩固课文知识,深化教学主题。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知识有限、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在充分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近代中国的外交情况对比分析帮助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链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平外交成为国际社会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是培养未来外交官和国际事务专家的关键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并且培养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处理冲突的能力。

首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传统的外交教育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而独立自主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研究。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国际关系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外交工作中更加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其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国际间的谈判和协商。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外交谈判的复杂性和挑战。

他们将学会如何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维护国家利益,并且培养出与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这样的经验使学生具备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最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培养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处理冲突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现实案例和历史事件,了解到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是如何产生和解决的。

他们学会分析各方的利益、理解各方的观点,并且寻找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这样的能力对于未来外交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在国际关系中协调各方的利益,推动和平解决争端。

总而言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是培养未来外交官和国际事务专家的有效途径。

它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和培养处理冲突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应对复杂国际关系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在塑造未来外交官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的实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问题导学】(1)上图是周恩来访问印度时的场景,该场景发生于何时(2)在他访问印度前一年,提出的推进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3)该准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答案:(1)1954年。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问题导学】(1)上图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演讲的情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形象,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本课我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比较法: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然后我紧接着提问:“哪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如何呢?”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话,从而得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特点:平等、独立、自主。

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后面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意义打下了基础。

2.问题搭桥法:例如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提问: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指名学生回答,这时学生说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又把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敌视中国?这样通过以大化小,引导学生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3.历史故事法:新教材的简要给了历史课堂一定的弹性和空间,这就为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提供了可能。

在本课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和争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新人教版
3.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7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请大家把课本打开道86页”。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状态,我们在建国之初即制定了与旧中国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板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
教师:建国初期,我国不仅积极地发展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而且积极地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尤其是同我们的邻国。在这一 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设问:请大家看课文,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学生: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补充]日内瓦国际会议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积极地发展同社会主义各国、邻国的友好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54年,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关于这次会议,我们需要了解两点
第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家会议。
第二,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出色外交才能和外交技巧,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不仅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创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
学生: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自主、和 平。
教师:我们可以看出,同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我们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和坚持和平的友好态度。
[板书]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教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中,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①)
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
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

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每组选两名) [补充]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一、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动脑筋)书78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活动单教学重点的落实是比较有效的,而且线索也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到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这节课增强了历史课的时代感,以中国外交部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当天发表的声明和《反分裂国家法》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加以引导,达到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也让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我国的外交原则。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情景,通过不同难度、层次和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外交的才能与智慧,感受周恩来独特的人格魅力。

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最精彩的周恩来的讲话中我特意停了下来,让学生设计周恩来讲话的开头第一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点展现——归纳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周恩来的巧妙的讲话为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存在问题: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未能做到。

所以,我想应该在下一课时设计增加一个活动,完成在这节课的课外作业。

在活动中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体验历史,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