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怪-作文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任佳怡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跳出了二元对立的范式,引导考生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
虽然题目中有“需要”和“被需要”,但两者并非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且从审题角度看,核心当在对“被需要”的心态的论述上。
因为题目中的“对此”指的是对“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而“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指的是“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最后立论应围绕“被需要”和“价值”展开。
而人生的价值又是多元的,也许“被需要”可以体现某些价值,但是有些更高的价值不能通过“被需要”的途径来体现,对于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最能看出考生境界的高低和胸怀的广狭,可见上海卷的作文题,能够考察思想、底蕴,人文色彩较为浓郁。
不出二元对立的题目,可以避免考生套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从而开辟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
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恰能在本题的写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乍看之下,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其意图是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的确有其合理性,因而值得肯定。
但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以体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的的“被需要”,有没有不合理之处呢?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这种“被需要”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因而是一种境界并不太高的常态化表述,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重否定。
既然人们都有被他人需要的渴望,那么更高的境界应该是个体由自己的渴望推知他人的渴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借此成就他人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并没有将“被需要”的意图建立在利己主义的心理基础上,而是推己及人,超越了自己原始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
2018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及构思示意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构思作文题再现: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核心关键词:被需要次关键词:“自身”、“他人”、“生活”、“价值”。
以“需要”为核心,从“自身”、“被他人”、“生活”、“价值”方面,对“需要”进行的解读,要求考生深入研究:自身需要、被他人需求、自我价值、生命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
立意:1.“被需要”的价值2.理性看待“被需要”等构思:构思示例一:理性看待“被需要”一、产生的原因:“被需要”是由人的性质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自身的需要,当然也需要他人,而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孤立存在,而一个人渴望被他人需要,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被需要”还是自我实现在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过渡:究竟当代人们是为了自我需要要往往无视了社会需要,显得自我,还是经常过分强调“被需要”,而忽视了个体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呢?三、辩证理性地分析:(1)被需要的负面影响: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于“被需要”,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如果真正出于利他,那当然是一种牺牲、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如果只是刷存在感,那倒是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的表现。
还有你所认为的他人需要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是不需要,或者强加的“需要”,那就是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于“人”,更于“己”。
如果时时处处总在纠结他人究竟具体对我需要哪些,就会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2)“被需要”的正面价值:“被需要”,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自觉。
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于被他人需要。
但是“被需要”其实是人生存的一种目的,它可能并不是一些具体需要的内容,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于伦理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存在意义的认知。
名师点评全国卷二的高考语文作文,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个预测分数了
名师点评全国卷二语文作文,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个预测分数了今年的高考真的是难道了一大片考生,被高考作文、高考数学、高考理综接二连三的“为难”,有些考生直呼:真的太难了,为这个试卷,我可能比平时少考了20分。
昨天高考语文一结束之后,各地高考作文纷纷上了热搜,有很多人说全国卷二的作文要求是最难的,下面我们请名师来点评一下2018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
题材:“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全国Ⅱ卷作文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
符合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要求。
从所给材料来看,审题难度较去年稍有增加。
材料的主题是“幸存者偏差”,能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一是针对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然而人们无法统计受到重创无法返航的战机。
二是幸存飞行员的意见也不一定全面。
俗语“死人不会说话”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偏差的重要成因。
三是当我们分析问题所依赖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自于“显著的信息”,较少利用“不显著的信息”甚至彻底忽略“沉默的信息”时,得到的结论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
四是当英美军方决定对战机弹痕分布多的部位加强防护时,统计学家沃德则以逆向思维力排众议提出了相反的建议。
建议:针对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分析。
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
2、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思考。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如“逆向思维有奇效”“换个角度见本质”“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
高考作文:2018上海高考范文3篇
高考作文:2018上海高考范文3篇高考虽然说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但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还是有着自己积极的意义的,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上海高考范文3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2018上海高考范文一:东南风起“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南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青年一曲歌罢,遥望山路来处,似在沉思。
他仿佛在等谁,仿佛谁也不会来。
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
他自比管仲、乐毅,自是不能埋没满腔才华。
凤需栖梧,我需明主,更何况,天下也需要他。
不论他怎么想,他都是被时代需要的。
孔明掩上草庐莲卷,和衣卧下了。
二久仰卧龙大名,他探访三次。
上一次,彤云密布,他顶风冒雪,未曾想又扑了空。
如今已是春光明媚,山中万物复苏。
可是山外的世界,都是一片刀光剑影,不曾有片刻停歇。
他想要复兴汉室,或说是渴望权力与威严。
山河变色,他需要卧龙助他一臂之力。
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
山路蜿蜒,他第三次站在草庐前,心中一片忐忑。
他怕如前番,求而不得。
如今天下大乱,冬去春来,他等得起,江山却等不起。
童子说先生睡下了。
他松了一口气,当下便恭敬行礼以待孔明醒来。
刘备不知自己等了多久,天光黯淡之时,方听得堂中孔明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先生。
”刘备再次行礼。
四目交汇,一边是一统天下之之,一边是经天纬地之才。
电光火石间,已有了最深的契合。
三孔明出山,有龙骧虎视,囊括四海之志。
赏罚分明,众人皆畏而爱之。
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便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负一世英才。
刘备善用其才,择人而任势,便也与众想得,三分天下,留下千古贤名。
孔明将适东吴,刘备送行。
“先生……”刘备方欲启口,孔明早已了然他的顾虑;;只怕是孔明有闪失之患。
只念明主知遇之恩,乱世之中,予他运筹帷幄、立功建德之良机,名实相生之美誉,孔明定当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以报之。
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
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考生展示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不同省份的作文题目也往往独具特色,上海卷作文题目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与全国卷相比,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更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更能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相较于全国卷,上海卷作文题目更胜一筹。
首先,上海卷作文题目更具启发性。
在过去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往往以开放性和引导性问题为主,如“愿你过得快乐”、“何为文化”等。
这种题目设计,往往能够引起考生的思考和思维碰撞,使他们更有话题和思考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上海卷作文题目更具发散性。
上海卷作文题目注重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卷中,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多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如“中国梦与个人梦想”、“青年是何时代的”等。
这类题目更容易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课题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展示自己的思想深度和素养高度。
此外,上海卷作文题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经历。
上海作文题目往往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如“写给初中同学的一封信”、“下课后”等。
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设计旨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展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人生感悟。
然而,全国卷作文题目相对较为固定和传统,往往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为题材,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命运之矢”。
这类题目容易让学生按照传统的审题方式去写作,相对缺乏创新和个性,难以展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文化背景。
虽然上海卷作文题目相较于全国卷更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但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积累知识和扩大阅读容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广度。
总的来说,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更注重学生的启发性和发散性思维,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经历。
上海高考作文题点评:温和大气 不偏不怪.doc
上海高考作文题点评:温和大气不偏不怪
今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是: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文汇记者就此作文题目,请专家作了点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
今年作文题整体给人以稳妥大气的感觉,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情景化特点。
今年的题目可以说不偏不怪,贴近学生生活。
预测结果是否能够接受,科学思维性强的学生,写作可以围绕科学预测开展;人文精神,也可以落点在愿意相信还是不愿意相信预测。
也就是说,科学或人文方面积淀深厚的同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今年上海实施新高考方案,考生文理不分科,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许还是有文理偏向的。
但无论考生偏文还是偏理,优秀生都可以有很出彩的文章。
另外,由于题目贴近年轻考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写得比较抒情,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今年的题目,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考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发挥和高校人才选拔。
从命题思路上看,今年的题目体现出过渡性和继承性。
近年来,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不是提供单向的观念、题材,而是给考生提供选择性的思考路径,有比较大的空间。
高考承担为社会选拔人才功能。
聚焦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文题目如何同时体现科学性,人文性,思辨性和规范性,这是今后的命题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1.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解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被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从自我中心走向服务他人。
上海的高考命题,关注了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所产生的问题与价值观层面的树立。
由通常的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内心。
众所周知,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才是潜在的力量,人性之光辉!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被需要”含意: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渴望被需要”的欲望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怀才不遇”者们的需要欲望永远比“无所事事的自我满足”者们强烈。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点评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点评全国Ⅰ卷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但是又有所创新,比如在材料之后要求之前加入了“引导语”,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并引导考生在“引导语”范围内作文,有效避免了考生在审题环节的天马行空。
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2.紧贴高考根本任务。
教育和高考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都要引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的人,做一个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发展、历史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人,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幸福的人!3.紧贴00后时代特征。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关注时代,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将时代和自己联系起来。
可以说,和去年的作文题相比,这是一种突破。
尤其00后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更强,更善于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写出的作文才具有个性,从而丰富多彩。
正因为这一点,要为今年的这道作文题格外点赞!那么,这道作文题如何审题,又该写些什么呢?审题——抓住时间节点很重要!在审题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出“个体与国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一角度冒进;二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明确指令任务“留待2035年给那时18岁的年青人阅读”,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
当然,这两点对于今年的考生而言,应该都不是大问题,过去一年的备考,老师们一定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018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
2018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永不言败不为艰难》学习好似一片无边无垠的海域,那样辽阔,那样神秘,我们就像一只帆船,在这浩瀚的大海里,找寻方向,而来自上天的考验就是那无数次恐怖的海上风暴,船儿只有两个选择,一:面对困难选择退缩,在无边的大海中垂死挣扎,最终沉入海底,再也无法找到登岸的港口!二:绝不轻言放弃,不惧险境,知难而上,一往无前,最后登上成功的彼岸,享受到胜利的果实,我们就像小船,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命运,该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去争取一个结局。
我们苦涩枯燥的学习中,有数不胜数的挫折,困难,都在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面对挑战,敢于尝试,永不言败,一步步地摘下成功的果实。
付出努力和汗水,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我们应该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
学习不光要有不畏艰难,绝不言弃的精神,还要有勤勉好学的行动,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很多人原本成绩可能并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有心想要学习,那么就可以选择笨鸟先飞,正所谓勤能补拙很少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光环加身,大多数都是经过了勤奋的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期盼自己有可能哪天突然变成天才,我们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天才。
在学习的道路上还需要树立我们的理想,明确好目标后,才能更加坚定的拼搏,朝着想要的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
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不管一路上会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保持坚强的毅力,不临阵退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肯付出汗水和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找到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梁启超先生曾告诉过大家: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将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习虽苦但能从学习中得来乐趣。
我相信世上最大的的快乐莫过于这种苦中得来的快乐了!想要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永不言败+勤奋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明确地目标=成功,我想这个配方应该能研制出成功的吧!在我们努力拼搏的路上,要牢记:胜不骄,败不馁。
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
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被需要”不仅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目,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怪,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怪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昨天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海派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便引发了社会热议。
在不少人看来,这个题目针对了“00后”这代人成长历程中个人需要一路被满足、个性充分张扬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需要”和“被需要”之间的关系。
大学教授、中学老师普遍认为这个题目“不偏不怪”,相比较往年,今年的作文题让学生更有话说,发挥空间较大,充满思辨性;心理学家认为,感受“被需要”、思考“被需要”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话题;而本身一直感受到“被需要”的志愿者老师则表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因此“有话可说”,但也考验思辨能力“今年的上海作文题,考生要写偏,很难!”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直言,“相信大多数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问题,而文章能否写出立意,那就因人而异了。
”在他看来,题目所呈现的是在关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被需要”,体现自我价值。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后,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以,和过去的一些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外部世界不同,今年的题目倡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并且在自我价值实现这一问题上做哲学层面的反思。
可以说,书写空间很大,但文章的气度就体现在个人价值的思考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被需要”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常回家看看”是一种“被需要”,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被需要”,老师教书育人也是一种“被需要”。
一方面,这个单维度的题目让考生的写作方向非常明确,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题目蕴含思辨性,这也和考生平时的为人、品格、修养息息相关。
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来越渺小,视线的模糊,是远方的路在招手。
——题记你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
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真应了那句机遇挑战并存。
我们在不停的懊恼,没有成功时的得意,我们迎来了失败时,别人的冷眼。
多少人想说一句,生活节奏这么快,你们怎么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我们呢?百花齐放,我亦盎然。
每一段路程起跑的时候,我们平等。
这条赛道很漫长,你永远不知道,谁是最终胜利者。
你暂时的遥遥领先,永远不能代表你会成为东方不败,可我们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喝彩;你只是不够出色,却已尝遍旁人的暗讽。
胜利者在春天的花园里开得正艳,平庸者也可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花园不论芬芳。
星光黯淡,何似明月古人思乡为何独钟明月,因为“月有阴晴圆缺”啊。
月在天上注视着世间冷暖,千年兜转,她依然没有看懂世界,人心易变。
她要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逐渐理解为什么锦上添花永远比不上雪中送炭。
逆流而上,一叶扁舟心还在?冷暖自知。
不愿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不愿被绳索禁锢。
不在为了一句鼓励而欢呼雀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针锋相对而耿耿于怀。
若天不容,则逆天而行。
十里河花掉至三秋桂子,素雪皑皑成春风拂面。
地狱和天堂只有一步之遥。
不要轻而易举评判就是天使还是恶魔。
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
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
太过强硬态度的人往往过分在乎自我意志的同时实现,过分秉持自我的准则。
性格中不拌坚硬的柔软最终可以例如一堵围墙通常阻隔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相处,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
海瑞存有“婉谢怒骂嘉靖”的曹鹤与强硬态度,却没半点温柔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秉持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拎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冻死。
2018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点评
2018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点评适用地区:上海特别说明:新高考地区题目:你如何认识“被需要”2018高考——上海卷作文:你如何认识“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被需要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平实而大气,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了对问题的思辨和理解。
题目的审题门槛并不高,仔细审读每一句话,可以从中获得清晰的思考路径:材料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考生要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对“被需要”心态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被需要”的心态?材料的开头两句话,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关注自身需要”,这个“需要”,包括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
关注这个“需要”,是生存必须,也是让自己获得幸福,活出个性的必须。
其二,是“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个“需要”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
相对于自身,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应该是行文分析的重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作为社会动物,因为能被他人需要,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为他人所用,能够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作为社会人,更高层次的满足。
相信命题者,希望引导考生关注的,也恰是这一点。
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
联系现实而言,今年参加高考的零零后,一直处在自我中心的生活状态,自我意识很强,这一命题的“被他人需要”,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与2008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意图有相似之处。
总之,这一作文题目,简单平实,大气思辨,相信考生看到题目,不会有畏难情绪,能够有一批佳作诞生!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点评: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昨天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海派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便引发了社会热议。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8年第22期【真题回放】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70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2018年上海作文题继续保持2017年思辨型、评论性命题的传统与海派风格,体现出立德树人、能力立意与稳中求变的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精神和导向。
因所给材料不足百字,并且意思明白、晓畅,因而,在审题上难度适中,可以引发考生写作的“点”比较自由,空间也比较大,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思路与兴趣点,考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登堂入室”写好本题,恰恰相反,要想写好、出彩,绝非易事。
正因为这样,考生在写作时,应“咬文嚼字”,即对所给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品味,尤其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核心词加以审题、拟题和立意。
如:“需要”,就是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缺失而渴望获得;“被需要”,则是自身具备的一些价值想要展现出来。
鉴于此,联系整个材料的关键词:“自身的需要”、“渴望被他人需要”以及“体现自己的价值”,就交织构成了多重的思辨空间,即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渴望被他人关注与需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态,原因是“体现自己的价值”,前后语意上存在着因果关系。
在厘清这些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发表与评论考生对这种普遍存在的“被需要”的心态的认识、看法和观点——具有“被需要”心态的动因、意义、价值,和由此对自己、他人、社会与时代的影响。
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运用思辨的视角,展开正确、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论证和阐释,这是写作的重点与重心之所在。
只要是基于所给材料范围的,都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综上,可以看出,本题的命题意图非常明显:提醒和引导考生在关注自身与关注他人的时候,如何彰显和体现自身的价值,让考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里感触;此外,还对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加以检测,以及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2018全国一卷高考作文满分作文7篇赏析及名师点评
2018全国一卷高考作文满分作文7篇赏析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广东考生2000年至2018年,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2018年至2035年,同样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
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个伟大、走向复兴的中国。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
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可是,在中国走向繁荣之际,我也想你请你不要忘记,祖国走向强大的路上,不能没有你。
中国的美好之歌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一同谱写的。
过去,祖国母亲养育了你和我,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未来的多少个十八年,我们也应该携起她的手,走向未来。
十八年,我们与中国一同成长;在未来,我们还会一路相伴。
我们已然长大,鹏鸟展翅,当助祖国终铸辉煌!【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目录: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点评2:今年花胜去年红。
料得明年花更好,再与君逢!点评专家: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李新点评3:用自我需要打造“被需要”点评专家: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俞超点评4: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点评5:注重理性思辨,考查思维逻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6: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点评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陈赣点评7:挖掘潜在动力,彰显人性之美——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简析与写作指津点评专家:特级教师邹天顺点评8: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写好很难点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张心科点评9:真情实感,准确自然点评专家:著名作家叶开点评10:关注个体的“获得感”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老师、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张林点评11:思辨性强,有发挥空间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12:对生命对别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点评专家:语文名师陈婷201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集锦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不出所料,它稳定地保持了前两年“评论型”材料作文的题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十大专家点评)(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目录: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作文真题点评1:可以谈片面与全面点评专家: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省级教学能手张建成老师点评2:全面发展辩证思考点评专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田甲林点评3:要写出立意深刻点评专家:华清中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张德昌点评4:发散思维点评专家: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张维群教授点评5:强调透过事件表面看到本质点评专家:辽宁渤海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全国(“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名师吴炳忠点评6:强调逻辑思辨能力点评专家:陕西省名师发展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讲师郭凯点评7:四平八稳点评专家:远东一中高三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陈丽梅老师点评8:语文教育的思维逻辑转向点评专家:辽宁省语文特级教师孙永河点评9:科学理性品格点评专家:重庆市高中语文张学忠名师工作室点评10:幸存者偏差点评专家:陕西省高中语文柴双政名师工作室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集锦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作文:关于“战斗机防护”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评1:可以谈片面与全面点评专家: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省级教学能手张建成老师材料中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幸存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大合辑【三篇】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大合辑【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大合辑【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点评今年天津高考作文以“器”为话题,小切口,大内涵,着实亮眼。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这一命题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同时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该话题审题难度适中,结合导语中的“形制”与“内容”,“助人成事”,“器量”,“肩负”与“梦想”等具有关联性的词组,可以析出“器”一词与考生相关的定位,迁移到“包容”、“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追逐梦想”等观点。
类似立意的角度较多,要求考生独立思考,以求从无序对象中寻找秩序,从孤立对象中发现联系,使文章有条理有逻辑地展开。
相较往年创新程度明显提升,考生普遍反映没有同类模拟,有效的防止了宿构。
文体叙议皆可,材料广泛,如“国之重器”的大量新闻考生应不陌生。
但是深挖不易,对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有一定要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的纵深和多元能力。
类似天津2015年“范儿”的考法,着眼点聚焦,但结合导语理解之后,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的层次均可展开。
从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2018年天津、北京与全国卷作文主题偏好的对比。
津门考生需唤醒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拓展视野,将个人理想与时代/社会/民族联系起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已难以应对当今语文学习的要求,要读好课内的小书,也要有“大语文”的心态,读好生活、社会的“大书”。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今天上午,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布了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2018高考作文题到底难吗?看看教授如何点评作文题目
2018高考作文题到底难吗?看看教授如何点评作文题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2018高考作文题到底难吗? 看看教授如何点评作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高考作文题到底难吗? 看看教授如何点评作文题目写一封信,装进“时光瓶”,给18年后的18岁年轻一代?有人看到今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懵了;也有人看到后非常欣喜:“押宝”竟然押中了!昨日为2018年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题一经公布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信息时报记者采访发现,考生普遍反映作文题并不难写,因为平时的作文训练很注重这方面的题材。
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作文问题,信息时报特别邀请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以及作家来进行点评,对今年高考作文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今年语文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生关注热点,普遍“押宝”成功接近中午时分,考试还没结束,但华师附中已有同学陆续走出考场。
同学们面带笑容,对于今年的语文试题,普遍反映总体难度不高。
华师附中的李同学说道:“平时老师就有对这类型的题目让我们做相关的训练,也会提醒我们多关注热点,所以写起来思路比较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点评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不偏不怪
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昨天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海派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便引发了社会热议。
在不少人看来,这个题目针对了后这代人成长历程中个人需要一路被满足、个性充分张扬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需要和被需要之间的关系。
大学教授、中学老师普遍认为这个题目不偏不怪,相比较往年,今年的作文题让学生更有话说,发挥空间较大,充满思辨性;心理学家认为,感受被需要、思考被需要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话题;而本身一直感受到被需要的志愿者老师则表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因此有话可说,但也考验思辨能力今年的上海作文题,考生要写偏,很难!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直言,相信大多数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问题,而文章能否写出立意,那就因人而异了。
在他看来,题目所呈现的是在关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被需要,体现自我价值。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后,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以,和过去的一些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外部世界不同,今年的题目倡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并且在自我价值实现这一问题上做哲
学层面的反思。
可以说,书写空间很大,但文章的气度就体现在个人价值的思考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被需要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常回家看看是一种被需要,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被需要,老师教书育人也是一种被需要。
一方面,这个单维度的题目让考生的写作方向非常明确,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题目蕴含思辨性,这也和考生平时的为人、品格、修养息息相关。
骆玉明说,题目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个人价值,这就需要考生先理解什么是个人价值,它与被需要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
在他看来,两者的关联其实是指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往深了说,是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这是需要考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的。
同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杨俊蕾认为,这次的作文题不为难学生,从自身需求切入,继而引导学生思考被需要,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既有层层递进,又有哲学辩证法在其中。
这个题目还倡导学生关注社会、有所作为,比如,如何看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何看待不自觉的冷漠等等。
感受、思考被需要,是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必须思考的话题被需要不仅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目,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张麒坦言,为人父母者也应该从这个题目中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让孩子获得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
张麒说,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
但是,在过去物质并没有那么充足的环境中,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未来对家庭的意义,这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到被家庭需要。
而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后后们也许会因为成绩好让父母感到光荣,但是他们可能难以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以及自己被家庭所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缺乏心理弹性的原因。
不管是不被需要还是被需要,由于感到无法达到家长的目标,孩子可能会缺乏归属感和效能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遭遇挫折或是自尊受到打击,孩子的心理就很容易走向负面。
张麒强调,这个作文题也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家长要看到孩子未来会面临的困难,而不是纠结于当下,不要被周围的环境裹挟。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米启兮提到,在高中阶段,孩子们首先容易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但是随着逐渐成长,他们会越来越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
那时他们就会意识到,比起自己有限的、重复的需要,社会层面的被需要才是持续的、大规模的。
由被需要发现自我价值,才能好好规划人生道路上海的作文题让孩子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思考‘被需要’的不同层次,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思考过这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感受到‘被需要’的需求,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在张麒看来,感受被需要、思考被需要,几乎算是青少年人生的起跑线。
在高考前,这些孩子们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发现自我价值,因此自己被需要的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张轮看来,这个题目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号: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对于培养正确的三观也非常重要。
要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光说几句大话空话肯定不行,而是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度的思考,要有个人的真切体会,不管作文写得如何,思考这道题本身对‘后’们来说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于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也很有发言权。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教师张轶超从年开始就坚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提供免费课外教育,并且不定期赴河南、安徽等地进行短期支教。
张轶超坦言,我们被别人所需要,也需要别人的认可,被他人认可的需要,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在他的理解中,人是社会性动物,单独的个体是无法获得满足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交往中被需要、得到认可,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
任何行业的人,包括志愿者,都是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而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