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桦南县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训练 (共20题;共50分)1. (1分)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干渴产生的(反应、反映)多奇怪啊!________2. (2分)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 .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B .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C . 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微不至。
D .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B .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是向东流的。
C . 网友称亲眼目睹了城管人员粗暴执法。
D . 三月的瘦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 (2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B . 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C .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是奥林匹克的广泛性,只有全民参与,才有可能把奥林匹克的理想变为现实。
D . 在人类构筑未来的全部力量中,奥林匹克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2分)下列关于课文《繁星》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
B . 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考查记叙顺序)C . 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菜园、海上、舱面。
D . 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6. (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预习与疑问一、预习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
”(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这样说是因为()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
(不超30字)二、针对下列疑问,预习课文,并做圈点批注。
1.找出文中插叙部分的起止,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划出“妈妈”“爸爸”“奶奶”对“我”送礼物的不同看法,归纳他们各自的处世态度。
3.找出最能表现“我”珍惜友情的语句,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意。
练习与探究三、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做题。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3)一、积累运用(12分)1.(3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A.柳絮(xù)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B.堤岸(tí)匿笑(nì)憔悴(chuì)寒颤(zhàn)C.温馨(xīn)感慨(kài)分歧(qí)瞬间(shùn)D.咱俩(liǎ)拆散(chāi)攥着(zuàn)凝视(níng)2.(3分)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每逢过年过节,爸爸总是爱穿上崭新的衣服,花枝招展的。
B.羚羊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小孩子怎么能自作主张拿去送人呢?C.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D.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3.(3分)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
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D.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4.(3分)词类活用常常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加点词语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A.我流着泪微笑,泪水纯洁..我的心情B.长久地凝视初绽的花苞,让缤纷的色彩亮丽..小生命的肌肤C.千百双小草的手,在拭干..了岁月的忧伤之后,终于失手破碎了那颗烘烫的太阳D.长在泥土味中,滚爬在泥土味中,妈妈的毛线针已长成一片竹林,青翠..我的童年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5.(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4)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树杈.(chā)脸颊.(jiá)绽.开(zhàn)分歧.(qí)B.不禁.(jìn)诅.咒(zhǔ)沉寂.(jī)絮叨.(dāo)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shì)D.玷.污(diàn)霎.时(chà)攥.着(zuàn)褪.色(tuì)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在网络的炒作下,使“醉了”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4年的网络热词。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
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3.(3分)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仁慈,;同情,;关怀,。
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4.(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花儿要开了蓝月那株花在窗台上。
离他大约有3米的距离。
他靠在床头只要平视就能看见它。
此时有一只小鸟停在窗台,朝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
没多久,小鸟还是飞走了。
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他仿佛看见时间正飞快地跑向他生命的尽头。
他不是特别害怕,只是有点无聊。
姐姐上学了,爸爸上班了,家里只剩下他和那株花。
那是一株月季。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12分)1.(5分)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
2.(3分)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
”(完全不放在心上。
)3.(3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2)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
4.(4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2)“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3)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4)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二、阅读理解(18分)5.(8分)“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 同步练习(1)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1)⒈填空15%①《羚羊木雕》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②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文章含蓄地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26%pēng pēng()心跳撒huǎng ()dǎi()捕伤bā()衣dōu()脸jiá()树杈.()攥.()住寒颤.()揍.()人反huǐ()愣.()住了mǒ()泪⒊阅读理解30%“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____(A.盯B.看C.望)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___________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___________,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导语:做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的同步练习,敬请大家都来练一练,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
”(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这样说是因为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
(不超30字)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5)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5)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树杈.(chā)脸颊.(jiá)绽.开(zhàn)分歧.(qí)B.不禁.(jìn)诅.咒(zhǔ)沉寂.(jī)絮叨.(dāo)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shì)D.玷.污(diàn)霎.时(chà)攥.着(zuàn)褪.色(tuì)2.(3分)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
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D.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漂泊在外几十年,回到家乡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B.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完成下列各题.4.(8分)《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精讲精练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精讲精练一、选择题1.选出以下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A. 柳絮〔xù〕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B. 堤岸〔tí〕匿笑〔nì〕憔悴〔chuì〕寒颤〔zhàn〕C. 温馨〔xīn〕慨叹〔kài〕分歧〔qí〕瞬间〔shùn〕D. 咱俩〔liǎ〕分离〔chāi〕攥着〔zuàn〕注视〔níng〕【答案】D【解析】A.粼粼〔líng〕读作〔lín〕;B.堤岸〔tí〕读作〔dī〕,憔悴〔chuì〕读作〔cuì〕;C.慨叹〔kài〕读作〔kǎi〕D.正确;【答案】D此题考察先生对字音的了解识记才干.关于罕见的字词往常要留意积聚,读准字音,规范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此题考察先生的字音效果,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2.请选出以下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 每逢过年过节,爸爸总是爱穿上崭新的衣服,花枝招展的.B. 羚羊木雕这么珍贵的东西,小孩子怎样能自作主张拿去送人呢?C. 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度的天文状况记得倒背如流.D. 突然间,我豁然开朗,我一下子了解了言语文字的微妙.【答案】A【解析】A:花枝招展:描画妇女装扮得十分艳丽.句中描画的人物是〝爸爸〞,不恰当;B: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下级或有关方面赞同,就私自处置.契合语境,运用正确;C:倒背如流:像从瓜蔓上掉上去的瓜那样熟.描画读书或背书流利熟练.契合语境;D:豁然开朗:人对某事情一下子明白过去、突然醒悟,豁然开朗.答案:A此题要结合词语的知识来了解.在往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聚,既要了解词语的基转义,又要留意词语的比喻义,同时还要留意结合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成语的运用是考察先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求正确的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颜色,还要结合详细语境剖析运用能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往常的积聚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颜色不契合题意的更应该留意.3.对下面这段话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3课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2分)1.(3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伐木丁丁(zhēnɡ)憔(jiāo)悴霎(chà)时B.一宿(sù)瘫痪(huàn)服侍(shì)藏匿(nì)C.树杈(chà)菡萏(dàn)搓捻(niǎn)乌桕(jiù)D.鳊(biǎn)鱼澹澹(dàn)蜷(juǎn)曲竦(sǒnɡ)峙2.(3分)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每逢过年过节,爸爸总是爱穿上崭新的衣服,花枝招展的。
B.羚羊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小孩子怎么能自作主张拿去送人呢?C.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D.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3.(3分)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在我迷茫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
①是山的女儿就应虚怀若谷②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③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④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A.①③B.①②C.④①D.③④4.(3分)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
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_____。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D.小李广梁山射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8分)5.(18分)梦里开满泡桐花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羚羊木雕一、双基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á)允许(yǔn)挨揍(zòu)B.撒谎(sā)裁缝(cǎi)发愣(lènɡ)C.寒战(zhàn)攥着(zuàn)羚羊(línɡ)D.怦怦(pīnɡ)伤疤(bā)树杈(chà)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_________(严肃严格严厉)。
(2)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_________ (违反抵抗抗拒)的力量。
(3)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_________ (名贵珍贵贵重)的木雕!”3.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
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情感的问题。
4.口语交际。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你的父母不能理解你的做法,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道理,就应该用得体的话说服父母。
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题目。
期末考试前夕,你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烈士陵园参加采访活动。
正想放松一下的你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
可妈妈对你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就去泰山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羚羊木雕》练习 (新版)新
3《羚羊木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怦.怦(pīng)树杈.(chà)攥.紧(zuàn)B.伤疤.(bā)脸颊.(xiá)羚.羊(líng)C.抹.布(mǒ)缝.补(féng)抗拒.(jù)D.挨揍.(zòu)雨伞.(sǎn)逮.着玩(dǎi)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小时候是个小人书迷,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结下了不解之缘。
B.内心懊悔不已的他却故意表现出一脸的满不在乎....。
C.服用抗生素须遵医嘱,但很多人有自作主张....吃药的习惯。
D.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已经无可挽回....了。
3.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2)“不!”我哭着喊了起来(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4.指出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2)“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3)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B.“我”和万芳平日相处的情景是通过插叙来介绍的。
C.文章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如急躁严厉的爸爸、不怒自威的妈妈。
D.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才能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羚羊木雕》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3《羚羊木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怦.怦(pīng)树杈.(chà)攥.紧(zuàn)B.伤疤.(bā)脸颊.(xiá)羚.羊(líng)C.抹.布(mǒ)缝.补(féng)抗拒.(jù)D.挨揍.(zòu)雨伞.(sǎn)逮.着玩(dǎi)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小时候是个小人书迷,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结下了不解之缘。
B.内心懊悔不已的他却故意表现出一脸的满不在乎....。
C.服用抗生素须遵医嘱,但很多人有自作主张....吃药的习惯。
D.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已经无可挽回....了。
3.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2)“不!”我哭着喊了起来(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4.指出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2)“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3)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B.“我”和万芳平日相处的情景是通过插叙来介绍的。
C.文章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如急躁严厉的爸爸、不怒自威的妈妈。
D.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才能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 同步练习
羚羊木雕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líng()羊 jī( )角 pēng pēng() zuàn()着wǎn()回寒zhàn()木diāo()脸jiá()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0分)撒:撒.谎()逮:逮.着玩()抹:抹.眼泪()得:觉得.()撒.种()逮.捕()拐弯抹.角()你得.用功()抹.布()跑得.快()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9分)(1)他们不,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2)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3)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4、选词填空(6分)(1)我想到他们马上会(A、让 B、逼 C、叫)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2)她也挺(A高兴 B感动 C激动),从兜里( A、拿 B、掏 C、摸)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3)我手里( A、攥着 B、握着 C、拿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8分)(1)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4分)()A、木雕很贵重,小孩子不应该自作主张随便送人,爸爸妈妈让“我”要回木雕没有错。
B、爸爸妈妈只知道珍惜有价的羚羊,不知道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C、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侧重表现了万芳的“仗义”性格和我们之间深厚而牢固的友情。
D、“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主要原因是我知道“羚羊木雕”很贵重。
二、阅读理解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市桦南县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训练 (共20题;共50分)1. (2分)(2017·杭州模拟) 找出给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那一个个日子,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我们在躁动的青春中释放激情。
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我们将穿越六月深邃的天空,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A . qiāo diàn shuìqīnB . qiǎo diàn suìqīngC . qiāo zhàn shuìqīnD . qiǎo zhàn suì qīng2. (2分) (2017八上·娄星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戮破阴晦矢志不移危言耸听B . 招徕吆喝慷慨激昂小题大做C . 耽误祖藉万事具备置之不理D . 寂寞牢骚无优无虑意味深长3. (3分) (2019九上·吉林期末) 根据括号内的语意,填写相应的词语。
A.在场有个五六十岁的极富魅力的先生,高吭一曲英文歌,(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________,十分动人。
B.“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认为不值得辩论)________的神气。
C.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________(一出生就具有的)的。
4. (2分)下列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那些共同走过的日子,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B . 免费幼儿教育通过努力是会实现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C . 你看那边的花草树木,真是玲珑剔透。
D . 湖面波光粼粼,映射出山峰、绿树、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5. (3分)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________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________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________6. (2分)(2017·兰州) 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 . 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B . 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C . 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D .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7. (2分)(2018·绥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8. (2分)读《我的叔叔于勒》,“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境?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 . 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
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 . 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C . 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
D . 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
9. (2分)下列对课文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品格。
B . 标题既点出了核心事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C .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D .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马帮的密集和移动的缓慢。
10. (2分)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 . 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 . 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 .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 . 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11. (2分)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2. (2分) (2019八上·无锡月考)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
媒体是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
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A . 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B . 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C . 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D . 媒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 (2分)《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 .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 .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 .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14. (2分)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 .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份。
B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
文章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15.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zì zuò zhǔ zhāng________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bù kě kàng jù________的力量。
(2)我们俩xíng yǐng bù lí________,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16.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dǎi________着玩。
(2)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mǒ________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3)我手里zuàn________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4)这会儿,我的心pēng pēng________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17. (4分)在下面文字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________苦难的人________”老者缓缓地说________“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________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
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18. (2分) (2015七上·永川期中)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 《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比如,不怒自威的妈妈,急躁严厉的爸爸。
B . 《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 课文《春》描写了春天草花风雨等美好景色,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在迷惘徘徊之时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时的喜悦之情。
D . 《秋天的怀念》一文的题目满含深意,令人回味。
母亲带儿子秋天赏菊的愿望未能实现,母亲在秋天病逝,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赏菊时怀念母亲。
19.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地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B . “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C . “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教育毒害至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D . “孔乙己自己摇着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其中“多乎哉?不多也。
”引自《论语》,在这里表现了孔乙己书呆子气十足。
20. (5分)看下列漫画,听听父亲对儿子说的话:(1)“不愧为大师的作品,真棒!”(2)“看你在美术本上画的是啥!乱七八糟的。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12分)21. (12分) (2017七上·江海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正确的选项是()A .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B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 .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 .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3)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基础训练 (共20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5-2、16-1、16-2、16-3、16-4、17-1、18-1、19-1、20-1、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12分) 21-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