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理论A,强化版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是一种理想的车辆行驶制动力的分配规则。
它可以将车辆的制动动力合理地分配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从而达到更好的制动性能。
本文介绍了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包含两条轨迹及一条中线,即车辆前轮动力分配曲线前轮和后轮,中线是典型的单圈路线。
这些轨迹定义了车辆前轮后轮之间制动力分配行为,可以根据制动度与转向强度选择不同的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可以明显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操控的难度。
因为制动力的有效分配,车辆可以保持合理的贴地姿态,减少飞溅空气阻力,从而提高制动效率。
同时,它还可以竭尽所能地避免车辆的漂移,从而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
由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有着非常优越的性能,它被广泛用于汽车、越野车以及其他重型机动车辆。
特别是在技术复杂、驾驶空间狭小的拥挤路段,由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可以帮助车辆有效、安全地完成制动,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之,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制动力分配方案,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驾驶难度,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为车辆行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
4.5-6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理论A,强化版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3
利用附着系数的计算
1)<0 ,前轮先抱死
FXb1 f FZ 1
G du FXb1 Fμ1 F FXb Gz g dt
前轴利用 附着系数
G FZ 1 b zhg L
L z f b zhg
5
利用附着系数的应用
1)由利用附着系数计算车轮不抱死条件下的zmax L b 0 hg
如果 < 0 ,前轮先抱死 如果 > 0 ,后轮先抱死
L z f b zhg
b zmax L hg
L(1 ) z r a zhg
a zmax L(1 ) hg
6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利用附着系数的应用
2)车轮不抱死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ab max zmax g
3)没有ABS又不允许车轮抱死时的最短制动距离
2 " ua 1 ' 2 0 s ( 2 )ua 0 3.6 2 25.92ab max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第i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
i ——第 i 轴对应于制动强度 z 的利用附着系数;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FZi——制动强度为 z 时,地面对第 i 轴的法向反力;
2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最理想的情况是
z
空载时总是后轮 先抱死;
满载时在 >0
1 )<0
z
前轴制动效率Ef
b Ef f L f hg
2)>0
z
后轴制动效率Er
a Er r L(1 ) r hg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历年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考试试卷(有答案)

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考试一.名词解释(3*3)1.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变速器最高档位的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乘积。
2.汽车的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也就是车轮将要抱死时的制动强度与被利用的附着系数之比。
a '与轴距L的比值。
3.汽车的静态储备系数:中性转向点至a’与汽车质心至前轴距离a之差a二.填空(2*5)1.汽车行驶时,总存在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2.汽车顶起失效与通过性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h和纵向通过角β有关。
3.汽车动力因素是驱动力Ft与空气阻力Fw之差和汽车重力的比值。
4.汽车制动器的作用时间是消除蹄片与制动鼓间隙的时间t1和制动增长过程所需的时间t2之和。
5.对于垂直振动来说,人敏感的频率范围为4—12.5Hz,对于水平振动来说,人敏感的频率范围为0.5—2Hz。
三.选择题(2*5)1.某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为(B)A0.1 B0.3 C0.6 D0.82.东风EQ1092汽车的越沟能力主要取决于(A)A后轮B前轮C后轮或前轮D后轮和前轮3.某轿车的比功率大小主要取决于(B)A加速能力B最高车速C汽车总质量D最大爬坡能力4.当汽车由抵档换入高档行驶时,汽车能够产生的动力因素(A)A减少B增加C没有变化D减少或增加5.当汽车车身振动时,如果车身固有频率增大,则(A)A车身振动加速度增大B车身振动加速度减小C悬架动挠度增大D悬架动挠度减小四.判断(2*5)1.汽车制动器制动力总是等于地面制动力(×)2.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滚动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空气阻力四项阻力之和(×)3.滑动附着系数出现在滑动率为15%到20%时(×)4.对于单横臂独立悬架:在小侧向加速度时,如汽车右转弯行驶,则车轮向右倾斜(√)5.对于车身,车轮振动系统,车身固有频率小于低的主频率(×)五.请说明确定汽车变速器头档传动比的方法?(6分)解析: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以及最低稳定车速。
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是制动系统的重要参数,其历史发展历程也是制动技术的核心内容。
一、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的概念1、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是制动系统重要参数,是把车轮转动情况建模出来的一种曲线,它描述了随着轮胎转动角度的变化,制动力这一变量随之变化的情况。
2、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是制动系统运行时制动力分布情况的反映,它显示了制动比例关系,把制动系统转化成非线性的连续曲线,可以实现车轮的最佳制动效果。
二、历史发展1、20世纪7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设计和生产出一台名为菲灵顿的汽车,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新型的单片式制动力分布设计,其中包括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其结构优势推动了它的应用。
2、20世纪80年代,德国卡特拉克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Rotor Plus”的制动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全新的双片式制动力分布设计,以及动态无段变化理想制动力分布技术,从而提高了车辆制动性能。
3、20世纪9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Vista-Lift”制动系统,此系统采用“制动力量分布功能”,可从四个制动轮与四个转向轮之间进行最佳制动力分配,可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三、优点1、使制动性能无段变化,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更高;2、可保持轮胎在纵向和横向把持能力;3、制动力均匀,车轮不出现前后偏向,且车辆能更快速应变;4、通过针对不同轮胎分别调整要求,使车辆行驶起来更不易失控;5、将车辆运行的驱动、转向和制动性能有效的实现综合调整,使制动系统的效果更好。
四、缺点1、使用成本较高,对于一些较旧的汽车型号,如果车辆制动系统不升级,则无法适用;2、由于整体的设计更为复杂,维护和维修要求也比较高;3、由于需要不断的调整和調試,消耗相当大的人力和時間投入,如果操作不当,还会造成损失。
总结而言,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是制动技术的核心,它通过调节轮胎转动情况,能有效提高车辆制动性能、保持车轮速度和把持力,但其所需的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因此,系统设计者需要熟悉相关技术,在调试时加以合理的设置和高效调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4.5_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

mg
hg
L22
4hg L mg
F1
mgL2 hg
2F1
3/16
F 2
1 2
mg
hg
L22
4hg L mg
F1
mgL2 hg
2F1
F 2
I曲线 F2 f(F1)
对于已知 hg、m、L、L2,则可画出 F2 f (F1),即理想的前后制动 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 I曲线
F1
4/16
f (F1)
tg 1 线
制动力分配系数线与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
配曲线I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0。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 定比值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即在同步附 着系数的路面上才能保证前、后轮同时抱死。
同步附着系数也可用解析方法求出。
7/16
用解析方法求同步附着系数
F1 F2 mg
F1
F
2
Fz1 Fz 2
L2 hg L1 hg
F1 F 2 1
F1 L2 hg = F 2 L1 hg 1
0
L L2
hg
8/16
4 前后制动力比值,在 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求f线组:Fxb mg
Fxb1
Fz1
mg L
L2 hg
mgL2 L
Fxb hg L
Fxb 2
Fxb 2
mgL1 L
( Fxb1
Fxb2 )hg L
Fxb 2
hg L hg
Fxb1
mgL1 L hg
10/16
Fxb1 ( mgL1 ,0)
hg
F 2
β
Fxb 2
I(满载) I (空载)
武汉理工大学大二车辆专业汽车构造与汽车理论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汽车构造与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30分;对者打√,错者打×〕1、气缸套有干式与湿式之分,无须水冷却的缸套称为干式缸套〔〕。
2、活塞环有2类,即气环和油环,其作用是提高活塞与气缸之间的密封性〔〕。
3、为了保证气门有良好的密封性,所以发动机的气门不允许有间隙〔〕。
4、由于汽油机的压缩比远比柴油机低,所以汽油机的燃烧一定要采用点燃方式〔〕。
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燃油泵均采用电子泵的原因是便于计算机对其供油量进行有效控制〔〕。
6、基于环保和节油的考虑,电控燃油喷射式发动机在燃油供应系统中均装有活性炭罐及炭罐控制阀〔〕。
7、离合器的重要功用之一是防止传动系过载〔〕。
8、由于膜片弹簧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摩擦片在正常摩擦范围内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变化小,因此膜片弹簧离合器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9、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的行驶速度到达一定数值后,液力变矩器便自动锁死〔〕。
10、为了减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燃油消耗,正确的驾驶方法是,能用高档行驶则尽量不用低档行驶〔〕。
11、由于2缸同时点火的能量强,因此电控燃油喷射式发动机大多采用此点火方式〔〕。
12、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测量的是进入发动机气缸内气体的质量流量;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测量的是进入发动机气缸内气体的体积流量〔〕。
13、由于电控燃油喷射式发动机采用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精确地调节发动机在各种不同工况的供油量,所以其经济性比化油器式发动机好〔〕。
14、由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比鼓式制动器高,所以盘式制动器呈现出逐渐取代鼓式制动器的趋势〔〕。
15、由于具有缺乏转向特性的汽车其转向系统的灵敏性好,所以具有缺乏转向特性汽车的安全性好〔〕。
16、由于液压挺柱可以自动补偿气门杆部的热涨量,所以装用液压挺柱的配气机构无需调节气门间隙〔〕。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复习——武汉理工车辆课件PPT

Ch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的三种类型,对汽车稳态 转向特性的要求
车辆坐标系与轮胎坐标系 侧偏刚度、侧偏刚度的影响因素 线性二自由度模型 稳定性因数的计算;稳态转向特性的五种判断
与步骤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Ch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比功率,比功率的确定(轿车、货车)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最大传动比的概念及确
定方法 汽车各档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Ch4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路面附着力之间的
关系
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侧向力系数)与滑动率 的关系
方法;特征车速和临界车速的计算 中性转向点和静态储备系数
Ch6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三种感觉界限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方面 人最敏感的振动频率范围 路面统计特性:计算公式 振动系统的简化:汽车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单质量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图,振动频率和相对
阻尼系数对振动的影响;
计算和试验测定汽车车身部分固有频率及阻尼比 的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Ch7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间隙失效、间隙失效形式 通过性几何特性参数的含义,失效与通过性
几何参数的关系 越台、跨沟能力的计算,且由驱动轮决定
填空 名词解释 判断 简答 分析 计算
题型
《汽车理论》复习
2011-12-28
Ch1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驱动力和四项行驶阻力的定义、存在条件和计
算公式 汽车行驶方程式 三种分析汽车动力性的方法 动力因数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 附着力 汽车的功率平衡、汽车后备功率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
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
的附着力。即:Fu1 Fu2 mgFu1 Fz1Fu 2
Fz 2
带入上面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公式得出:
Fu1 Fu 2
Fz1 Fz 2
L2 L1
g g
消去变量
得:Fu 2
1 2
G hg
b2
4hg L G
Fu1
谢
赏
谢观
如图所示:L2为汽车质心至后轴
中心线的距离,L1为质心至前轴中
心线的距离,FZ 2 为地面对前轮的
法向反作用力,FZ1为地面对后轮
的法向反作用力,m为汽车质量,
hg 度
为质心高度,du dt
为汽车减速
对后轮取力矩得:
FZ1L
mgL2
m
du dt
hg
对前轮取力矩得:
FZ 2 L
mgL1
m
du dt
hg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设计者:熊景坤、任哲明 设计班级:车辆1203 设计时间:2015年04月19日
本节要点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左图是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 动时的受力情况。图中忽略 空气阻力、滚动阻力以及旋 转质量减速时产生的惯性力 偶矩等。
Gb (
hg
2 Fu1 )
由
Fu 2
1 2
G hg
b2
4hg L G
Fu1
Gb (
hg
2 Fu1 )
此式画
成的曲线即为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 制
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笔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驱动力、最低附着系数2、最大爬坡度、汽车最低稳定车速3、无穷大、越小4、路面功率谱密度、统计特性5、0.063m 、0.4m1、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 作用时要求的 。
2、选择汽车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时应考虑 、附着率、及 。
3、当汽车车速为临界车速时,汽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趋于 ;过多转向量越大,临界车速 。
4、作为车辆振动输入的路面不平度,由于路面不平度函数是随机的,主要采用描述其 。
5、某4×2R 汽车的驱动轮直径为0.7m ,在附着系数为0.7的路面上能越过的最大台阶高度为 ,能越过的壕沟宽度为 。
二、名词解释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内容正确可得分。
6、道路阻力系数:道路滚动阻力系数f 与道路坡度i 的和(或ψ=f+i )。
7、MPG :mile/USgal ,即每加仑行驶的英里数;MPG 是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
8、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9、滑动率:滑动率0100%w r w w u r s u ω-=⨯,式中u w 为车轮中心速度,r r0为没有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滚动半径,ωW 为车轮的角速度。
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10、悬架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矩。
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11、( )滚动阻力就是汽车行驶时的车轮滚动摩擦力。
12、( )现代轿车的传动系统通常采用前置前驱布置型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13、( )拖带挂车后,虽然汽车总的燃油消耗量增加了,但单位运输工作量的油耗却下降了。
14、( )汽车主传动比i 0大,后备功率大,汽车的最高车速高,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低,燃油经济性较差。
4.5-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A,强化版

线
I线
FXb2按β线变化。
A点之后Fμ1、Fμ2仍按β 线变化,FXb1、FXb2按 φ =0.3的f 线变化,且 FXb2= Fμ2。 K1点前、后轮都抱死。
0.3
K1
K
A
0 0.5
A
f ( 0.3)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O
FXb1 F1
A’点为前、后轮都抱
死时的制动器制动力。
O
6
制动过程分析得到的结论
1)当φ<φ0 时,β线位于I 曲线下方,前轮先抱死; 2)当φ>φ0时, β线位于I 曲线上方,后轮先抱死; 3)当φ = φ0时, β线与I 曲线相交,前、后轮同时抱死; 4)只要φ ≠ φ0 ,要使两轮都不抱死所得到的制动强
度总是小于附着系数,即z<φ。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FXb1 F1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O
5
φ=φ0
FXb 2
F 2
假设φ =0.5,φ0 =0.5
线
I线
K
K点前、后轮同时抱死。 K点之前Fμ1、Fμ2、FXb1、
FXb2按β线变化。
φ = φ0 前、后轮同时抱死
=0 0.5
FXb1 F1
(K点):
z = φ =0.5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思考题试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制动效能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 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
主讲:余晨光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
φ<φ0
FXb 2
F 2
假设φ =0.3,φ0 =0.5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基础2011

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汽车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3*5)1、转向系角传动比2、制动力系数3、悬挂质量分配系数4、发动机配气相位图5、悬架侧倾中心二、简答(5*5)1、新能源汽车?2、汽车主销内倾角的主要作用?3、有关汽车的一些英文缩写,如4WD、AMT、ABS、ESP、EPS的含义?4、简述汽车悬挂系统相对阻尼系数的测定方法?5、简述汽车装用横向稳定杆的作用?三、判断改错(2*5)1、汽车最低挡的动力因数应该大于该车的最大爬坡度。
2、与空载相比,载货汽车满载制动时后轴易于前轴先抱死。
3、与后轴驱动相比,前轴驱动的汽车有利于增加汽车的不足转向量。
4、差速器左、右两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2倍。
5、对于汽车单质量振动系统,在共振区,系统阻尼越大,振幅衰减越明显。
四、问答分析计算((5+15)*5)1、汽车传动系的组成?简要说明汽车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汽车的动力特性图?简述利用汽车动力特性图分析装有三挡变速器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原地起步加速时间的计算过程。
3、汽车同步附着系数?简略作出某汽车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并利用该曲线图分析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并说明不出现车轮抱死的制动减速度计算方法。
4、车轮侧偏角?已知一两轴汽车质量2000kg,轴距 3.0m,前、后轴侧偏刚度分别为-80000N/rad和-100000N/rad,前轴轴载荷为汽车质量的45%,计算该车的静态储备系数?判断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类型?计算该车的特征车速或临界车速?5、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已知汽车单质量振动系统的质量m,刚度k,阻力系数c,计算该系统的固有频率f0和相对阻尼系数ξ?并已知路面输入的功率谱密度G q(n),车速u,系统的幅频特性H(f)z-q。
以振动加速度为响应量,简要说明该单质量振动系统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4.4-3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失去转向能力汽车理论A,武汉理工大学强化版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8
思考题
• 前后轮的抱死次序有哪几种?各是何含 义?
• 什么是制动侧滑?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制 动侧滑?为什么?
•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去转向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9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下一知识点: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试验结果1前轮无制动力而后轮有足够的制动力曲线a或后轮无制动力而前轮有足够的制动力曲线b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试验结果2前后轮都有足够的制动力但抱死拖滑的次序和时间间隔不同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试验结果3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试验的总结1制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丧失转向能力
制动时后轴侧滑与 前轴失去转向能力
主讲:余晨光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
前轴先抱死——失去转向能力
FXb1
FY1≈0
uA
A Fj(离心力)
C
FXb2
uB
FY2
B
FXb1
前轮抱死时,Fj的 方向与前轴侧滑的方 向相反, Fj能阻止或 减小前轴侧滑,汽车 处于稳定状态。
FXb2
O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
试验结果(1)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前轮无制动力 而后轮有足够的 制动力(曲线A) 或后轮无制动力 而前轮有足够的 制动力(曲线B)
5
试验结果(2)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前、后轮 都有足够的 制动力,但 抱死拖滑的 次序和时间 间隔不同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性制动性计算)

序号: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性制动性计算目录一.题目要求 (1)二. 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1)2.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 (1)2.2 问题2的分析与求解 (4)2.3 问题3的分析与求解 (6)2.4问题4的分析与求解 (7)2.5 问题5的分析与求解 (10)三.结论 (13)3.1该货车制动系损坏对制动距离的影响 (13)3.2该货车制动性能的改进 (14)四.心得体会 (14)五参考文献 (14)一.题目要求一中型货车装有前后制动器分开的双管路制动系,其有关参数见下表1:表 1中型货车有关参数载荷质量质心高轴距质心至前轴距离制动力分配系数空载3880 0.845 3.950 2.100 0.5满载9190 1.170 3.950 2.950 0.5问题1根据书上所提供的数据,绘制:I曲线,β线,f、r线组;问题2绘制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绘制出国家标准(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要求的限制范围,计算并填写利用附着系数参数表问题3绘制制动效率曲线,计算并填写制动效率参数表。
问题4对制动性进行评价。
问题5此车制动是否满足标准GB 12676-1999的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采取什么附加措施(提出三种改进措施,并对每种措施的预期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要充分说明理由,包括公式和图)二. 问题的分析与求解2.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I曲线为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即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1],公式为1-1 由式1-1利用MATLAB2014a编写程序即可绘制出I曲线见下图一。
图一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值。
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用符号表示,则1-2 这条线为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曲线,在本文中。
即。
由式1-2利用MATLAB2014a编写程序即可绘制出I曲线见下图二。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笔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驱动力、最低附着系数2、最大爬坡度、汽车最低稳定车速3、无穷大、越小4、路面功率谱密度、统计特性5、0.063m 、0.4m1、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 作用时要求的 。
2、选择汽车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时应考虑 、附着率、及 。
3、当汽车车速为临界车速时,汽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趋于 ;过多转向量越大,临界车速 。
4、作为车辆振动输入的路面不平度,由于路面不平度函数是随机的,主要采用描述其 。
5、某4×2R 汽车的驱动轮直径为0.7m ,在附着系数为0.7的路面上能越过的最大台阶高度为 ,能越过的壕沟宽度为 。
二、名词解释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内容正确可得分。
6、道路阻力系数:道路滚动阻力系数f 与道路坡度i 的和(或ψ=f+i )。
7、MPG :mile/USgal ,即每加仑行驶的英里数;MPG 是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
8、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9、滑动率:滑动率0100%w r w w u r s u ω-=⨯,式中u w 为车轮中心速度,r r0为没有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滚动半径,ωW 为车轮的角速度。
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10、悬架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矩。
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11、( )滚动阻力就是汽车行驶时的车轮滚动摩擦力。
12、( )现代轿车的传动系统通常采用前置前驱布置型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13、( )拖带挂车后,虽然汽车总的燃油消耗量增加了,但单位运输工作量的油耗却下降了。
14、( )汽车主传动比i 0大,后备功率大,汽车的最高车速高,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低,燃油经济性较差。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b2
4hg L G
Fu1
Gb (
hg
2 Fu1 )
此式画
成的曲线即为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 制
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曲线,简称I曲线。
对 Fu1 Fu2 mg 按不同的 值作图,得到一组与坐
标轴成45度的平行线。
对
Fu1 Fz1 L2 g Fu2 Fz2 L1 g
法向反作用力,FZ1为地面对后轮
的法向反作用力,m为汽车质量,
度
为质心高度,du dt
为汽车减速
对后轮取力矩得:
FZ1L
mgL2
m
du dt
hg
对前轮取力矩得:
FZ 2 L
mgL1
m
du dt
hg
令
du dt
zg(z为制动强度)
则求得地面的法向发作用力为:
FZ1 G(L2 zhg ) / L
按不同的
值作图,得到一组通过
坐标原点,斜率不同的射线。
这两组直线中,对于某一 值,均可找到这两条直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便是满足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
式中的 Fu1 和Fu2。把对应于不同值得两直线交点连接便
得到了I曲线。如下图所示:
谢
赏
谢观
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
的附着力。
即:Fu1 Fu2 mg
Fu1 Fz1
Fu 2
Fz 2
带入上面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公式得出:
Fu1 Fu 2
Fz1 Fz 2
L2 L1
g g
消去变量
得:Fu 2
1 2
G hg
b2
4hg L G
汽车理论题库

汽车理论1、汽车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2、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标:(1)汽车的最高车速(2)汽车的加速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3、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4、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5、形状阻力占比例58%,最大6、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7、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发动机功率的差值8、负荷率越高,燃油消耗量越低9、燃油经济性: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数10、我国及欧洲:行驶100km所消耗的燃油升数美国:每加仑燃油能行驶的英里数11、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数:使用方面和汽车结构方面使用方面(1)行驶车速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燃油消耗量Qs最低(2)档位选择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3)挂车的应用拖带挂车后,虽然汽车总的油耗量增加了,但分摊到每吨货物上的油耗下降了;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较大(4)正确的保养与调整汽车的调整和保养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行驶阻力,所以对百公里油耗有相当影响12、汽车的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的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选择到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点的车速时,最高车速是最13、i大的。
最小传动比还受到驾驶性能的限制越大,后备功率越大,动力性越大,经济型越差14、i15、确定最大传动比,需考虑三方面: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和汽车最低稳定车速16、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17、制动性的评价指标:(1)制动性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8、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19、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20、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 ABS:15%~20%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制动踏板)21、制动距离:汽车车速为u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μ1 作射线束
0.2
0.4
0.1
I曲线
d u / d t 0.1 g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0.2g
0.3g
0.4g
Fμ1
5
实际车型的I 曲线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6
思考题
• 什么是I 曲线? • 如何得到I 曲线?
• 什么是“等制动减速度线组”?
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
F 1 F 2 G
G du g dt
du g dt
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
0.2
0.1
d u / d t 0.1 g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0.2g
0.3g
0.4g
Fμ1
4
作图法确定 I 曲线
Fμ 2
0.4 0.3
0.1
2)按照 F μ2 0.2 0.3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7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下一知识点: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8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2
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理想的条件:前、 后车轮同时抱死
F 1 F 2 G F 1 FZ 1 F 2 FZ 2
替换φ
F 1 F 2 G F 1 FZ 1 b hg F F a h 2 Z 2 g
F 2
mgb 4hg L 1 mg 2 b F1 2 F1 2 h G h g g
3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作图法确定 I 曲线
1)按照 F 1 F 2 G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
Fμ 2
0.4 0.3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 分配曲线
主讲:余晨光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
I 曲线的定义
“理想”的条件是: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F 1 F 2 G F 1 FZ 1 F 2 FZ 2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 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