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

内容预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

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作者:韦莉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5年第04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展示、拓展、反馈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完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

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美丽的画面能让我们身临其境。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景点感知馆

1.简介西双版纳。

2.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李舵留下的总体印象。

四、景点展览馆

1.下面请大家边走边看,(大屏幕展示图片)随着李舵的脚步,到景点展览馆,看看这里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选择一处文中你最喜欢的文段,把它变成导游词的形式向游客介绍。请你用这样的开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

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

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初二语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学苏艳梅邮编 213136 一、教材简解: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自读课文,在第四单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江山多娇”壮美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本单元人文教育的情怀。

二、目标预设:

1、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

美、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

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

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增强保护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用小标题巧妙布局及对

比手法的运用。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五、设计思路:

1.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八年级语文科第周)主备人:班别:学生姓名:

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构建文章。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感情;学习西双版纳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难点:自然景观河人文景观的配合。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明确自学交流及巩固提升的题目。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的练习。

知识链接作者: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傣族人。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自学交流》

一、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澜沧()傣族()蕨菜()村寨()贿赂()妩媚()竹篾()勐()心驰神往()可见一斑()踱()

2、解释词语

心驰神往:轻描淡写:

得意洋洋:可见一斑:

《合作探究》

1、开头文章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找出一个能概括洗涮版纳的短语

2、文章介绍了西双版纳的那些美丽的景观呢?

3、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怎么写的?

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的特点。请你讲讲下面

语段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与蓝天绿地之间”

(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巩固提升》

1、解释。

斑斓:一斑:

贿赂:坐落:

2、作者在这些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画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4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4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4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傣族人民独特的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难点:

1、通过对照手法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和人文景观的质朴意深的特点。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对照手法的运用是难点,在问题设计中我用了填空题的格式做引导。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语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赏析格式。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映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1. 接写出望

【建议】第③小题的讨论,在不违背我国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畅所

动的笔触向我们描绘的西双

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

子的对照;

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显示

【提示】例如:西双版纳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会发现问题,特别是要学会发现有价值双版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

以图片导入

二、预习展示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

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

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

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

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三、问题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

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馈检测】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西双板纳()澜苍碧水()色彩班斓()

以防不侧()心弛神往()青描淡写()

得义洋洋()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西双版纳的景物以及傣族人的特点。

课内练习

3、请在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

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热爱明月;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

4、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5、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