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变电站防雷保护与接地(答案)

合集下载

电气自动化技术《习题及答案6.1.2雷的防御及防雷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习题及答案6.1.2雷的防御及防雷设计》

雷的防御及防雷设计1对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分别采用什么防雷措施?答:防御直击雷的方法:〔1〕装设独立的避雷针;〔2〕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3〕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

所有防雷装置都须有可靠的引下线与合格的接地装置相焊连。

除独立的避雷针外,建筑物上的防雷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

这既是为了可靠,又是对雷电流进行分流,防止引下线上产生过高的电位。

为避雷针与被保护物〔如建筑物和配电装置〕之间在空气中的间距,一般不小于5m;为在地下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m。

防御感应雷的方法如下:〔1〕在建筑物屋面沿周边装设避雷带,每隔20米左右引出接地线一根。

〔2〕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物如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均应接地,混凝土内的钢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回路。

〔3〕将突出屋面的金属物接地;〔4〕对净距离小于100mm的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管道,每隔20~30米用金属线跨接,防止因感应过电压而产生火花。

雷电侵入波的防御(1) 架空线1〕对6~10kV架空线,如有条件就采用30~50m的电缆段埋地引入,在架空线终端杆装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壳相连后直接接地,并连入公共地网。

2〕对没有电缆引入的6~10kV架空线,在终端杆处装避雷器,在避雷器附近除了装设集中接地线外,还应连入公共地网。

3〕对低压进出线,应尽量用电缆线,至少应有50m的电缆段经埋地引入,在进户端将电缆金属外壳架相连后直接接地,并连入公共地网。

(2) 变配电所1〕在电源进线处主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

要求避雷器与主变压器尽量靠近安装,相互间最大电气距离不超过的规定,同时,避雷器的接地端与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及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2〕3~10kV高压配电装置及车间变配电所的变压器要求它在每路进线终端和各段母线上都装有避雷器。

避雷器的接地端与电缆头的外壳相连后须可靠接地。

3〕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在多雷区、强雷区及向一级防雷建筑供电的Yyn0和Dyn11联结的配电变压器,应装设一组低压避雷器。

光伏电站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

光伏电站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

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方阵还有控制器、逆变器等其他一些设备,线缆较长,容易遭受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侵袭。

为了使光伏电站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必须为系统提供防雷接地装置。

7.1雷电对光伏系统危害雷电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的影响,主要由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3种方式对物体形成灾害,一般在设计中应当分别对其加以防范。

1.直击雷直击雷是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雷电直接击在受害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对设施或设备造成破坏,对人畜造成伤害。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V 甚至几百万V,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 乃至几百kA,其破坏性之所以很强,主要是由于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μs到几百μs)就能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2 雷电感应(感应雷)感应雷的能量远小于直击雷,但感应雷发生的可能性远大于直击雷。

感应雷分为由静电感应形成的雷和由电磁感应形成的雷两种。

(1)静电感应雷: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束缚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V,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

(2)电磁感应雷:雷电放电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

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光伏发电系统中电缆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光伏发电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低压电路和集成电路也用得很普遍,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LEMP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

电力系统中的防雷保护有哪些基本措施

电力系统中的防雷保护有哪些基本措施

1 电力系统中的防雷保护有哪些基本措施?并简述其原理。

答:输电线路保护:1、架设避雷线,防止雷直击导线,对雷电有分流作用。

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3、架设耦合地线,有一定分流作业和增大导、地线之间的耦合系数。

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5、装设自动重合闸6、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能使雷电过电压所引起的相对地冲击电流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变电站保护:装设避雷针和避雷器,使所有被保护物体在保护范围内,防止直击雷。

另外变电站还要进行进线端保护,限制侵入波的陡度。

2为什么说与SiC避雷器相比,MOA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答:氧化锌避雷器简称MOA, 与传统的碳化硅避雷器相比,MOA具有保护特性好,通流能力大,耐污能力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对输变电设备提供最佳保护。

SiC避雷器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一是只有雷电最大幅值限压保护功能,而无雷电陡波保护功能,防雷保护功能不完全;二是没有连续雷电冲击保护能力;三是动作特性稳定性差可能遭受暂态过电压危害;四是动作负载重使用寿命短等。

MOA避雷器的结构为将若干片ZnO阀片压紧密封在避雷器瓷套内。

ZnO阀片具有非常优异的非线性特性,在较高电压下电阻很小,可以泄放大量雷电流,残压很低,在电网运行电压下电阻很大很大,泄漏电流只有50~150μA,电流很小可视为无工频续流,这就是作成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原因,其突出优点是它对雷电陡波和雷电幅值同样有限压作用,防雷保护功能完全。

3答:(1)防止雷电直击导线,使作用到线路绝缘子串的过电压幅值降低。

(2)雷击带有避雷线的杆顶时,对雷电有分流作用,可减少流人杆塔的雷电流。

,(3)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塔头绝缘上的电压。

(4)对导线有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5)直线杆塔的避雷线对杆塔有支持作用。

(6)避雷线保护范围呈带状,十分适合保护电力线路。

以雷击带有避雷线的杆塔部为例,分析避雷线在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中的作用。

4为什么切除带负载的变压器不会产生过电压,而切除空载变压器会产生过电压?答:变压器空载时励磁电流很小,而断路器中的去游离作用很强切除空载的变压器时,,故当电流不为零时,就发生强制熄弧的截流现象,故电流极速下降为0,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u=L (di/dt),故而产生过电压。

第六 雷电过电压防护

第六 雷电过电压防护
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用一般方法很难降低接
地电阻时,可采用多根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 长接地体,或采用某种有效的降阻剂降低接地电
Hale Waihona Puke 阻值土壤电阻 率 Ω.m接地电阻 Ω
≤10 100~5 0 00
≤10 ≤15
500~10 00
≤20
1000~20 00
≤25
>200 0
≤30
3)尽量缩短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 离。
三、变电站避雷器保护配置
(1)配电装置每组母线上应装设避雷器,但是进出 线都装有避雷器的除外。
(2)旁路母线是否装设避雷器视其运行时避雷器到 被保护设备的电气距离是否满足要求而定。
(3)330KV及以上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处必须装设 避雷器,避雷器应尽可能靠近设备本体。
第六章 雷电过电压防护
输电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
1、直击雷过电压:是由雷电直接击中杆塔、避雷 线或导线引起的过电压;一般采用避雷线保护
2、感应雷过电压:是由雷击线路附近大地,由于 电磁感应在导线产生的过电压
运行经验表明,直击雷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最大,感应雷过电压只对35KV及以下的线路会造 成雷害。
3
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适用条件: 雷电活动强烈、接地电阻又难以降低的地区
作用原理: 单相对地闪络时,消弧线圈使其不至于发展成持
续工频电弧 两相或三相对地闪络时,第一相闪络并不会造成
跳闸,先闪络的导线相当于一根避雷线,增加了分流和对 未闪络相的耦合作用,使未闪络相绝缘上的电压下降,从 而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
与通信线路之间的交叉跨越档、过江大跨越高杆塔、变电 站的进线保护段等处。
九、采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变电站防雷与接地

变电站防雷与接地
41 41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五十三分。
4、变电所进线段的保护 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在于限制流经 避雷器的雷电流和限制入侵波的陡度。 5、三相绕组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当变压器高压侧有雷电波入侵时,通过 绕组间的静电和电磁耦合,在其低压侧 也将出现过电压。为了限制这种过电压, 只要在任一相低压绕组直接出口处对地 加装一个避雷器即可,中压绕组虽也有 开路的可能,但其绝缘水平较高,一般 不装。
1、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 主要优点是:单相接地时,其中性点电 位不变,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接近于相电 压(可能略有增大),因此降低了电力 网绝缘的投资,而且电压越高,其经济 效益也越大。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五十三分。
2、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 主要优点是运行可靠性高。单相接地时, 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 电力网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关系仍维持 不变,但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升为线电 压。
第三节 防雷装置
一、避雷针 二、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 三、避雷器
22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五十三分。
一、避雷针
1、用途 为了防止设备免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 设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措施,避雷针高于被 保护物,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本 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 保护了设备。
一、雷电的形成 二、雷电过电压 三、雷电的危害
17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五十三分。
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产生原因的解释很多,现象也比较复 杂。几个主要名次如下: (1)雷云 (2)导电通道 (3)先导放电 (4)主放电阶段(回击放电)
1188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五十三分。
二、雷电过电压
3333

防雷检测考试问答题汇总及答案

防雷检测考试问答题汇总及答案

防雷检测考试问答题汇总及答案1、解释什么是防雷装置?答: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2、解释什么是接闪器?答: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3、解释什么是接地线?答: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4、解释什么是防雷等电位连接?答: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5、解释什么是等电位连接带?答: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他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6、解释什么是防雷区?答: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作为区界面。

7、解释什么是电气系统?答:由低压供电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

也称低压配电系统或低压配电线路。

8、解释什么是电涌保护器?答: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

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9、解释什么是保护模式?答:电气系统电涌保护器的保护部件可连接在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性线、中性线对地及其组合,以及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的保护部件连接在线与线、线与地及其组合。

10、解释什么是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答:可持续加于电气系统电涌保护器保护模式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直流电压;可持续加于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端子上,且不致引起电涌保护器传输特性减低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直流电压。

11、解释什么是标称放电电流?答:流过电涌保护器 8/20μs电流波的峰值。

12、解释什么是以Iimp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答:耐得起 10/350μs典型波形的部分雷电流的电涌保护器需要用 Iimp电流做相应的冲击试验。

13、解释什么是Ⅰ级试验?答:电气系统中采用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要用标称放电电流 In、 1.2/50μs冲击电压和最大冲击电流 Iimp做试验。

防雷题库及解答

防雷题库及解答

防雷题库及解答题库11、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2、北京市毛主席纪念堂,其建筑物防雷应划为类。

3、广州市有一个位于珠江畔的疗养院,建筑物群长200米,宽高20米,该疗养院年预计雷击次数为次/a(广州市平均雷暴天数为87.6天)。

4、某厂区测得土壤电阻率为1000Ωm,用摇表测得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为15.0Ω,引下线接地点到接地体最远端为25.3m,则计算出接地冲击电阻为Ω。

5、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米,在此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米起每隔不大于米沿建筑物四周设;米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

6、建筑物的防雷区一般可划分为、、、等区。

7、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

8、防雷击电磁脉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9、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KA、KA、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KA、KA/μs、KA/μs。

10、办理新建筑物的防雷手续,须提交、、、、二、问答题、计算题:1、如何进行对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审核?应注意什么?2、有一栋15层二类防雷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该楼设有15根引下线,计算机放在第10层的LPZ1区中,计算机房的六面体由Φ的网格1m×1m组成,计算机离楼顶为2米,离四壁最短距离,①邻近100米情况下发生首次雷击,求计算机房LPZ1区中的磁场强度和安全距离。

②直击雷击中该大楼(注:首次雷击),求计算机房LPZ1区中的磁场强度和安全距离。

3、有一栋12层高的二类防雷综合楼(长30米,宽9米),设防雷引下线,当在楼顶雷击点的雷电流为10KA(10/350μs),第11层和第9层在磁感应强度为2.4GS时的安全距离,并画出等高斯线。

四、设计题与计算题:1、有一个储存硝化棉的仓库,长21米,宽7.5米,要求设独立针保护,请设计绘制该仓库的hx高度的保护范围(注:要求独立针离仓库不小于3米,比例:1:300)。

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规定

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规定

安徽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的发生,减少雷击故障造成的影响,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分析及运行经验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针对输变电设备所发生的雷击故障,从设计选型、基建和验收、运行维护、技改和报废设备全寿命周期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安徽省电力公司系统所属交流输变电设备,直流系统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技术文件以下为本技术规定所引用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311.2 绝缘配合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 17949.1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一部分:常规测量DL/T 475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815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04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 / T 474.5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安徽电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安徽电力通信站过电压保护标准第三章输电线路第五条在线路初设阶段,应收集线路路径区域内的雷电活动历史资料,并结合所途经单位提供的运行经验,优化路径,尽可能避开雷电活动强烈地区,必要时开展专题分析,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第六条根据土壤电阻率,优化地网设计,尽可能降低杆塔接地阻抗。

第七条线路避雷器的选用应满足DL/T 815-2002的要求,并选择通过产品鉴定、具有良好运行业绩的制造厂的产品。

第八条架空地线的接地方式应综合考虑感应损耗和防雷效果等因素,雷害严重地区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变电站的综合防雷设计

变电站的综合防雷设计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传输电能的核心。

一旦变电站遭受雷击,可能直接会造成电网的瓦解,城市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的安全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求变电站必须配置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

本文针对110kv变电站防雷系统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变配电设备的防护、110kv变电站变电站电源系统防雷保护及避雷器的选用、变电所弱电系统防雷保护、SPD的安装方法、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变电站接地网改造中的设计计算、二次系统的防护、建筑物的防护、接地技术等,如何应用在工程中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关键词:变电站,雷电波,防雷保护IAbstractThe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is the core of power transmission grid. Once the substation being struck by lightning, may directly cause the collapse of the grid, the city blackout, the security of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o the tremendous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s must be configured to secure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This 110kv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and resolve a number of related issues, including the substation Zhiji main content prote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protection, 110kv substation substation breaker sel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surge arresters substation to increase after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microwave towers, power plants, substations and weak system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ubstation building steel doors and windows, curtain wall of the mine technology, the main transformer neutral grounding protection device technology, integrated automation substation II lightning protection subsystem, electrolytic ion ground system transformation in the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system of protection, build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technology, how to apply in engineering and in the application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matters.Keywords:substation ,lightning wave,lightning protection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1)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1.2国内外防雷保护发展及研究现状 (2)1.2.1防雷保护发展 (2)1.2.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本文完成的工作 (5)第2章雷电的基本理论 (6)2.1对雷电的认识 (6)2.2雷电危害的实例 (6)2.3变电站的防雷方案 (8)第3章直击雷防护 (11)3.1直击雷保护措施的选用 (11)3.2避雷针的选择 (11)3.3避雷针的安装 (13)第4章雷电侵入波保护 (14)4.1雷电波的侵入原因 (14)4.2雷电侵入波的保护措施 (14)4.3MOA与设备间的最大保护距离 (15)4.4选用的其它注意问题 (16)第5章感应过电压的入侵和防护 (17)5.1感应过电压产生的不同形式 (17)15.1.1地电位反击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17)5.1.2线路遭受雷击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17)5.1.3雷云静电感应形成的感应过电压 (18)5.2感应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19)5.2.1电源线路感应过电压的防护 (19)5.2.2信号线路感应过电压的防护 (19)5.2.3选择避雷器应注意的问题 (19)第6章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及施工 (20)6.1变电站接地的各种形式和接地方法 (20)6.1.1防雷接地 (20)6.1.2工作接地 (20)6.1.3保护接地 (20)6.1.4屏蔽接地 (21)6.1.5逻辑信号接地 (21)6.2主接地网的具体设计施工 (22)6.2.1地电阻计算 (22)6.2.2电阻分析 (23)6.2.3接地降阻方案 (23)6.3接地材料的选择 (24)第7章变电站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措施 (25)7. 1电源系统防雷中存在的不足 (25)7.2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措施 (26)7.2.1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26)7.2.2电源入口端加装浪涌保护器 (27)7.3浪涌保护器的安装 (27)7.3.1安装方法 (28)27.3.2安装要求 (29)总结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3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

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

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防雷技术的范畴?A. 避雷针B. 避雷网C. 避雷线D. 防雷接地2. 避雷针的作用是?A. 接收雷电B. 引导雷电C. 阻止雷电D. 防止雷电3. 下列哪种接地方式不属于防雷接地?A. 环形接地B. 单点接地C. 复合接地D. 星形接地4. 防雷接地电阻的标准值是多少?A. 1ΩB. 2ΩC. 4ΩD. 10Ω5. 下列哪种建筑物需要安装防雷设施?A. 高层建筑B. 低层建筑C. 所有建筑物D. 无特殊要求建筑物6.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哪个部位?A. 最高点B. 最低点C. 任意位置D. 靠近电源位置7. 下列哪种防雷设施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A. 避雷针B. 避雷网C. 避雷带D. 避雷线8. 防雷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下列哪个数值?A. 10mm²B. 16mm²C. 25mm²D. 35mm²9. 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防雷检测?A. 新建建筑物B. 改建建筑物C. 建筑物使用年限超过10年D. 建筑物未发生雷击事故10. 下列哪个防雷措施属于被动防雷?A. 避雷针B. 避雷网C. 避雷带D. 防雷接地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避雷针的安装高度越高,其保护范围越大。

()12. 防雷接地线的截面积越大,其接地效果越好。

()13. 防雷检测是保证防雷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14.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圆形。

()15. 防雷接地电阻值越小,其接地效果越好。

()16. 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越高,其防雷设施越复杂。

()17. 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安装方式相同。

()18. 防雷接地线的埋设深度越深,其接地效果越好。

()19.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远离电源。

()20. 防雷检测是建筑物的强制性检测项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防雷接地的作用。

22. 请列举五种防雷设施及其作用。

变电站防雷保护及防雷范围计算2017.6.22

变电站防雷保护及防雷范围计算2017.6.22

晋煤供电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滚球法) 原理
当雷云的下行先导向地面上被保护物体发展时,处在高处的接闪 器率先将先导引向自身,使雷击发生在接闪器上,让强大的雷电流 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直接雷击。
因此,常规接闪器——避雷针的真正功能不是避雷,而是引雷, 靠“自我牺牲”,来换取其下面的物体得到保护。
晋煤供电分公司
变电站防雷保护与防雷范围计算
二0一七年六月
晋煤供电
变电站防雷保护与防雷范围计算
☆雷电知识简述 ☆变电站防雷措施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滚球法) ☆接地体及接地网
晋煤供电
☆第一章 雷电知识简述
雷电的实质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叫做大气过电压。雷电的实质是云团在 大气中上下翻滚不断的摩擦碰撞而使某些云团带正电荷,而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当两个云团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击穿大气互相放电的过程,这就是人们在天空 经常看到的雷电,当带电云团接近大地附近的比较高的建筑物或者物体时,会 在建筑物或比较高的物体中感应出相反的电荷,会产生雷云对大地的放电,即 我们经常说的雷击现象,遭受雷击时,会产生很大的雷电流和雷电压,对于建 筑物及设备甚至人身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通常建筑物遭受雷击都是下形雷造 成的,下形雷主要是指雷电由雷云向地面建筑物行进的,反之称为上形雷,比 较少见。雷电的种类通常有三类,比较常见的是线形雷。片形雷比较少见,另 外有时候还能看到球形雷。
雷电的放电过程比较复杂,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绝对保证不受雷击是 不现实的。在保护范围内,尽可能的保护被保护物不会遭受雷击,我国的保护 概率是按照 99.9%确定的,这个雷击概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晋煤供电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滚球法: 假想有一个以雷击距为半径的 假想球体从天空而降,沿随机 路径逼近地面或地面上物体, 球体最先触及的且处于地电位 的点,是最可能的雷击点。

6_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6_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电气绝缘
20
20
b. 限制侵入波陡度

U U 1 0.5 0.008 (0.5 0.008U )l ( )l0 0 hdp U hdp
变电所侵入波计算陡度
侵入波计算陡度(kV/m) 额定电 压(kV) 35 60 1km进线 段 1.0 1.1 2km进线段 或全线有避 雷线 0.5 0.55 额定电 压(kV) 220 330
装设的避雷针(线)应该使所有设备均处于避雷针及避 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要注意防止反击。即雷击于避雷针及避雷线后, 它们的地电位可能提高,如果它们与被保护设备的距离不够 大,则有可能在避雷针、避雷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发生放电, 或叫做逆闪络。此类放电现象不但会在空气中发生,而且还 会在地下接地装置间发生,一旦出现,高电位就将加到电力 设备上,有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绝缘损坏。
电气绝缘
6
6
第二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保护
a. 阀型避雷器(限制来波的幅值) b. 进线保护(冲击电晕降低入侵波的陡度和幅值;导线波阻 抗限制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幅值)
一 避雷器的保护作用
1. 避雷器保护的动作过程
避雷器上的电压可以 看作斜角平顶波
电气绝缘
7
7
二.变压器与避雷器之间允许的最大电气距离
第六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第一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第二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保护 第三节 变电所防雷的进线段保护 第四节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电气绝缘
1
1
第一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发电厂、变电所防止直击雷的措施:采用避雷针、避雷线 及良好的接地网。
装设避雷针(线)的原则
电气绝缘

大学_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课后答案下载

大学_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课后答案下载

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课后答案下载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课后答案下载第1章电力系统概述11.1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11.2电力系统基本概念11.3发电系统21.3.1发电能源简介21.3.2火力发电31.3.3水力发电61.3.4风力发电91.3.5核能发电101.3.6太阳能发电141.3.7生物质发电171.3.8潮汐发电191.4电能的质量指标201.5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221.6变电站及类型23__小结24习题25第2章电力系统设备262.1汽轮发电机262.2水轮发电机262.3风力发电机272.4输变电设备292.5配电装置322.6高压电器362.6.1断路器362.6.2互感器402.7接地保护44__小结47习题47第3章电气主接线483.1电气主接线概念483.2电气主接线的形式483.2.1概述483.2.2有汇流母线的电气主接线493.2.3无汇流母线的电气主接线543.3主变压器和主接线的选择563.4工厂供电系统主接线573.5建筑配电系统接线593.5.1城网主接线603.5.2农网主接线61__小结62习题62第4章电气二次接线634.1二次接线基本概念634.1.1原理接线图644.1.2安装接线图654.2控制回路674.2.1对控制回路的一般要求684.2.2控制回路的组成684.2.3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操作过程分析70 4.3信号回路724.3.1位置信号724.3.2事故信号724.3.3预告信号724.4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734.4.1变电站自动化的含义734.4.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历程73 4.4.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734.4.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功能74 4.4.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75__小结77习题77第5章电力系统的负荷795.1电力系统负荷的分类795.2电力系统负荷曲线805.3电力系统负荷的计算825.4电网损耗的计算885.5用户负荷的计算905.6尖峰电流的计算915.7功率因数的确定与补偿925.8电力系统负荷的特性955.8.1负荷的静特性与动特性955.8.2负荷的综合特性97__小结98习题99第6章电力网络的稳态分析1006.1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1006.1.1参数计算1006.1.2等值电路1036.2变压器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1046.2.1双绕组电力变压器1046.2.2三绕组电力变压器1066.2.3自耦变压器1096.2.4分裂绕组变压器1106.3电力网络元件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111 6.3.1输电线路1116.3.2变压器1136.4电力网络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1146.4.1无功功率调整1146.4.2中枢点电压管理1176.4.3电力系统调压措施1196.5潮流计算1246.5.1同电压等级开式电力网络1246.5.2多电压等级开式电力网络1266.5.3两端供电电力网络功率分布1276.5.4考虑损耗时两端供电电力网络功率和电压分布128 6.6直流输电简介1296.6.1艰难的发展史1296.6.2独特的功能1306.6.3两端直流输电系统1306.6.4直流输电特点及应用范围1316.6.5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1326.6.6光明的前景133__小结133习题134第7章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1357.1电力网络短路故障概述1357.2标幺值1377.3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网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1417.4有限容量电力网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1467.5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建立1547.6不对称短路的计算1587.7电力网短路电流的效应159__小结162习题162第8章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1648.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1648.1.1继电保护的任务1658.1.2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1658.2继电保护原理1678.3常用保护装置1678.4电流保护1698.4.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1698.4.2多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174 8.4.3大电流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1768.4.4小电流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1808.5距离保护1838.5.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1838.5.2距离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1848.5.3影响距离保护正常工作的因素及其防止方法1848.5.4距离保护的整定1918.6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保护1968.6.1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1978.6.2变压器的电流和电压保护2008.6.3变压器的瓦斯保护2038.7电力电容器的保护2058.8线路的自动重合闸2098.8.1自动重合闸的要求和特点2098.8.2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2108.8.3双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2118.8.4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自动重合闸2138.8.5自动重合闸动作时限选定原则2148.8.6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2158.8.7单相自动重合闸2168.8.8综合自动重合闸简介2188.8.9自动重合闸在750kV及以上特高压线路上的应用218 __小结219习题220第9章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2219.1防雷保护2219.1.1雷电的基本知识2219.1.2防雷保护装置2229.1.3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2259.1.4发电厂的防雷保护2299.1.5变电站的防雷保护2319.2绝缘配合2349.3电气装置的接地236__小结237习题238第10章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选择23910.1电气设备选择遵循的条件23910.2高压电器的选择24010.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高压电气设备240 10.2.2按短路条件校验24110.3低压电器的选择24210.4高压断路器的选择24510.5隔离开关及重合器和分段器的选择24610.6互感器的选择24710.6.1电流互感器的选择24710.6.2电压互感器的选择24910.7限流电抗器的选择24910.8电力系统母线和电缆的选择252 10.8.1母线的选择与校验25210.8.2电缆的选择与校验254__小结255习题256第11章电力工程设计25711.1电气工程绘图基本知识25711.2电气设备图形符号26011.3电力工程CAD介绍26911.3.1软件工程术语26911.3.2系统环境26911.4工厂供电设计示例27311.4.1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273 11.4.2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274 11.4.3设计内容及步骤27411.4.4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27511.4.5变压器的选择27711.4.6短路计算27711.4.7导线、电缆的选择28011.4.8高、低压设备的选择28111.4.9变压器的继电保护28111.4.10变压器的瓦斯保护28311.4.11二次回路操作电源和中央信号装置284 11.4.12电测量仪表与绝缘监视装置28711.4.13防雷与接地28811.5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290__小结292习题292第12章电力系统运行29312.1有功功率及频率的调整29312.2无功功率及电压的调整29612.3系统运行的稳定性30612.4电网运行的经济性308__小结311习题311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课后答案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上册(刘笙著):目录电气工程基础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35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方案

35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方案

35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方案第二部分工程概况-、设计情况随着经济发展,负荷增加,近年来,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避免因线路故障及检修造成对XX变电站停电及线路网架要求,该线路的建设必要性非常大。

本工程线路全线经过地带为平原,沿线植被主要是农田、粮林间作带。

根据通许县城城市整体规划,经过与县城规划部门实地查看,规划部门允许该线路走径。

电压等级:35KV线路回数:本期采用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35KV输电线路工程单回5.98kM。

导地线型号:导线LGJ-185/30;二、气象条件根据本地区高压输电线路多年运行经验。

本工程线路所选气象条件为线路所通过地区30年一遇的数值(其值详见下表)。

气象条件一览表第三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导线及避雷线部分导线是固定在杆塔上输送电流的金属线,由于经常承受着拉力和风、冰、雨、雪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空气中化学杂质的侵蚀,所以导线的材料除了应有良好的导电率外,还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腐性能。

导线和地线:根据规划,新建线路全部采用LGJ-185/30。

导线:按GB1179-83标准推荐用LGJX-185/30钢芯铝(稀土)绞线。

地线:根据Q/GDW179-2008)《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选用GJ-35(1×7) 镀锌绞线。

导地线定货标记:导线:LGJX-185/30 GB1179-83稀土钢芯铝绞线地线:GJ-35:1×7-2.6导地线参数表注:拉断力取计算拉断力的95%。

线路设计规程规定,35kV线路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考虑。

在确定最大设计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统计值。

35kV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28m/s。

合理的选择导线截面,对电网安全运行和保障电能质量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在选择导线的时候,还要考虑线路投运后5年的发展需要。

高电压第14次课

高电压第14次课

D:旋转电机
H:电流互感器
(1)额定电压Ue p111
3、6、10、35、60、110、220、330、500kV
(2)灭弧电压Umh
保证能够在工频续流第一次过零时灭弧的条件下,
允许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避雷器通常接在一相导线与地之间,正常运行情况下承受的只是系
统的相电压,但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时会引起工频电压升高,如雷击
保护间隙动作后会产生截波
因此保护间隙和管型避雷器都不 能承担主变和发电机等重要设备 的保护任务,只能用于线路保护 和进线段的保护
普通阀型避雷器火花间隙
阀型避雷器主要由火花间隙和阀片(非线性电阻)组成
火花间隙→接近均匀电场 kch=1.1
避免截波和减小工频续流→电阻要大
↓残压(雷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压)→电阻要小
解决方法:a.提高电气设备的冲击绝缘水平 b.避雷器伏秒特性低且平直
k ch U冲击 U工频
不经济
kch → 1
冲击系数
2)避雷器绝缘强度的自恢复能力强 冲击电压→冲击放电→对地短 路→工频短路 (工频续流以电弧形式出现)
要求避雷器具有很强的绝缘强 度自恢复能力,在工频续流第 一次过零时熄弧,不再重燃 灭弧电压:工频电流第一次过 零后间隙所能承受的不至于引 起电弧重燃的最大工频电压 灭弧电压 避雷器性能越好
熄弧,当短路电流较大时可能发生电弧的重燃,如果短路 电流引起的电弧长期存在就可能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危 及设备绝缘,因此需采用跳断路器来消除接地故障 管型避雷器利用电弧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产气管里的产 气材料(纤维、塑料、橡胶等)产生气体纵吹电弧,使电 弧熄灭 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
特点:简单、成本低 缺点:1)间隙为不均匀电场,放电分散性大,伏秒特 性陡,不易进行伏秒特性配合 2)灭弧能力差,引起断路器跳闸 3)放电时产生截波,威胁绕组绝缘

35KV供配电系统设计

35KV供配电系统设计
编号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35kV供配电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部
电气工程系
专 业
电气自动化
班 级
指导教师
顾问教师
罗峰
二零一X年X月
摘要
本次设计的变电所为经常有人值班的地区性降压变电所,主要为农业和工业用户供电。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的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负荷及出线情况分析,变电站设计应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本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35kV和10kV二个电压等级,确定了电气主接线方案。本次设计主要内容为变电站所址的选择,35kV、10kV单母线分段采用分裂运行的方式,主变压器的选择,各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选择,避雷器的选型等。用AutoCAD绘制了35Kv供配电系统主接线图。设计中35kV、10kV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10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中置式成套开关柜;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为提高供电可靠性,35kV、10kV分段断路器采用备用电源自投的运行方式,当正常运行某一段母线失压时,跳开该段主变压器出口断路器,利用其辅助接点启动该段分段断路器合闸,实现备用电源自投,从而使本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1)靠近负荷中心。
(2)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3)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线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交通运输方便。
(4)具有适应地形,地貌,地址条件。
1.2变电所在电力系统的地位
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负荷)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光伏电站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

光伏电站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

防雷与接地设计(完整电子文档,配习题)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方阵还有控制器、逆变器等其他一些设备,线缆较长,容易遭受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侵袭。

为了使光伏电站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必须为系统提供防雷接地装置。

7.1雷电对光伏系统危害雷电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的影响,主要由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3种方式对物体形成灾害,一般在设计中应当分别对其加以防范。

1.直击雷直击雷是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雷电直接击在受害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对设施或设备造成破坏,对人畜造成伤害。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V 甚至几百万V,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 乃至几百kA,其破坏性之所以很强,主要是由于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μs到几百μs)就能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2 雷电感应(感应雷)感应雷的能量远小于直击雷,但感应雷发生的可能性远大于直击雷。

感应雷分为由静电感应形成的雷和由电磁感应形成的雷两种。

(1)静电感应雷: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束缚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V,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

(2)电磁感应雷:雷电放电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

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光伏发电系统中电缆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光伏发电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低压电路和集成电路也用得很普遍,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LEMP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

高电压技术____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____课后答案

第二章长线路中的暂态过程1、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有什么不同?答:线路波阻抗Z与数值相等的集中参数电阻相当,但在物理含义上是不同的,电阻要消耗能量,而波阻抗并不消耗能量,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导线获得电磁能量的大小。

2、冲击电晕对波过程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冲击电晕增大导线有效半径,耦合系数得到增大;冲击电晕增大导线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C0,而不影响单位长度导线电感的大小,所以波阻抗减小(自波变,互波不变),波速减小;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特性,有利于防雷保护。

而采用分裂导线冲击电晕将减弱。

3、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即电压波为正的全反射,电流发生负的全反射,使末端的电压升高为入射电压的2倍。

从能量的角度解释,由于末端开路时,末端电流为零,入射波的全部能量转变为电场能量的缘故。

4、行波传到线路末端对地接有匹配电阻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线路末端接电阻R,且R=Z1时,反射电压为零,折射电压等于入射电压。

表明波到线路末端不发生反射,行波传到末端时全部能量都消耗在电阻R上了,这种情况称为阻抗匹配。

在进行高压测量时,在电缆末端接一匹配电阻,其值等于电缆波阻抗,就可以消除波传到电缆末端时的折、反射情况,从而正确的测量到来波的波形和幅值。

5、使用彼德逊法则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1)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射入;(2)波在该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6、为什么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答:都可以减少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的幅值,但是由于波刚传到电感时发生的正反射会使电感首端电压抬高,危及电感首端绝缘,所以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

但有时也会利用串联电感来改善接前面的避雷器放电特性。

7、波产生损耗的因素:导线电阻引起损耗;导线对地电导引起损耗;大地电阻损耗;导线发生电晕引起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与接地习题答案
1.大气过电压的形式有几种?
答:雷云对大地的放电,将产生有很大破坏作用的大气过电压,其基本形式有三种: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感应过电压(感应雷)、侵入波(行波)过电压。

2.简述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作用和结构。

答:避雷针作用是吸引雷电,并安全导入大地,从而保护了附近的建筑和设备免受雷击。

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架空线路。

它由悬挂在空中的接地导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

3.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有几种类型?
答:避雷器是防止雷电波侵入的主要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当雷电冲击波侵入时,避雷器能及时放电,并将雷电波导入地中,使电气设备免遭雷击。

而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同时避雷器还能保护操作过电压。

常见的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保护间隙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简述氧化锌避雷器的特点。

答:氧化锌避雷器由中间有孔的环形氧化锌阀片组成,孔中有一根有机绝缘棒,两端用螺栓紧固。

内部元件装入瓷套内,上、下两端各用一个压紧弹簧压紧。

瓷套两端法兰各有一个压力释放口,当避雷器内部发生故障时,可将内部高压力释放出来,以防瓷套爆炸。

阀片具有较理想的伏安特性,当作用在氧化锌阀片上的电压超过某一值(此值称为动作电压)时,阀片将“导通”,而后在阀片的残压与流过其本身的电流基本无关。

在工频电压下,阀片的电阻值极大,能迅速抑制工频续流,因此可以不串联火花间隙来熄灭工频续流引起的电弧。

阀片通流能力强,阀片直径小。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无间隙、无续流、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且保护性能好,阀片的残压比阀型避雷器的低。

由于雷电流通过氧化锌避雷器没有工频续流的问题,因此可以承受多重雷击。

5. 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采取何种措施?有什么原则?
答:。

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一般装设避雷针。

装设避雷针应考虑两个原则:所有被保护的设备均应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以免受到直接雷击;防止反击。

6.什么是反击,防止反击采取什么措施?
答:当雷击避雷针后,雷电流沿引下线入地时,对地电位很高,如果它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绝缘距离不够,就有可能在避雷针受雷击之后,从避雷针至被保护设备发生放电,这种情况叫逆闪络或反击。

为防止反击,避雷针和被保护物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S K ,被保护物的外壳和避雷针的接地体在地中的距离S d 分别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h R S Sh K 1.03.0+> (m )
Sh d R S 3.0 (m )
式中R sh 为避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h 为被保护设备的高度。

7. 防止侵入变电站的行波损坏电气设备,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为防止侵入变电站的行波损坏电气设备,应从两方面采取保护措施:一是使用阀型避雷器;二是在距离变电站适当距离内装设可靠的进线保护。

8.画图说明变配电站进线段过电压保护应采取何方法,并说明保护元件的作用。

答:
图为35~110千伏无避雷线线路的变电站进线段的保护接线。

进线段长度为1~2千米,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

进线段的避雷线保护角α不宜超过20°,最大不应超过30°,以减少在这一段发生绕击的可能性。

当雷击进线段以外的导线上,由于导线的波阻抗和避雷器串联,故有限流作用,使流过变、配电所的避雷器幅值不超过5千安。

在图中,对铁塔和铁横担、瓷横担的钢筋混凝土杆线路,以及全线有避雷线的线路,其进段首端,一般不装设管型避雷器FE1。

只在对冲击绝缘水平较高的线路上(如木杆线路时)才装设,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

目的是为了限制流过变、配电所内阀型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不超过5KA 。

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FE2。

当雷击线路时,雷电波沿线路传播到隔离开关或断路器断开处产生反射而电压升高。

这种过电压使断开处设备发生闪络,这样在线路侧带电的情况下,将会引起工频短路,将绝缘支座烧毁,威胁设备安全运行,故必须装设FE2加以保护。

9. 接地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答:一般要求。

①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电气设备的外壳宜接地。

交流电气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稳定。

②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应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接地线或接地体。

③设计安装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一年四季中均能保证所要求的电阻值。

④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

但电气设
图 变电所进线保护
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雷击。

⑤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

10. 简述电气装置中必须接地的部分。

答:(1)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
(2)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装置的操作机构;
(3)配电盘与控制盘的柜架;
(4)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5)室内及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
(6)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缆终端头金属外壳;导线的金属保护管等。

(7)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
(8)有架空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9)装在配电线路构架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10)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各种过电压保护间隙。

11. 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值如何确定?
答:
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规程规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在一年内任何季节均不超过0.5欧即可。

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接地电阻也不允许超过10欧。

1K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KV以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

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时,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

零线的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且当重复接地点多于三处时,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不大于30欧。

1KV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规定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