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科技成果汇编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88e94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b.png)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松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素有"中国最后一片净土"之称。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松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探索和实践自然农法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自然农法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等方式来达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松阳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
适合开展自然农法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松阳农民开始尝试引入自然农法,探索可行的种植技术和资源利用方式,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农法的引入不仅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为松阳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松阳地区自然农法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提出松阳地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在松阳地区实践自然农法,如何克服地区特点带来的难题,又如何确保自然农法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摆在了研究者们面前。
本文将针对松阳地区发展自然农法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自然农法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自然农法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
对于松阳地区来说,发展自然农法不仅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松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一种更加环保、高效的种植方式,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推广自然农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一、项目名称松阳白茶科技成果汇编与集成推广
![一、项目名称松阳白茶科技成果汇编与集成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c56351d131126edb6e1a104b.png)
一、项目名称:松阳白茶科技成果汇编与集成推广研究内容简介:①探明适应松阳的适制白茶茶树良种,摸索出松阳白茶园高效生态培育技术。
②探索出松阳特色白茶采制工艺技术。
③研制出具有松阳特色的白茶,丰富了松阳茶类品种。
④研究制定松阳县白茶地方标准,作为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
⑤开发推广白茶生产,通过茶树种植—采摘—白茶加工—包装储运—销售整个过程的开发,提高松阳茶叶生产效益,促进松阳茶业再上新台阶。
第一完成单位:松阳县农业局参加单位:松阳县银河茶业专业合作社、松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完成人、排序及各完成人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包建丰、何迅民、张林福、卢良根、叶火香、陈银方、潘樟军、兰海人、孟文化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松阳县引进开发安吉白茶可行性研究报告》(1999年)《安吉白茶的栽培加工技术》(1999年10月、2000年2月)《松阳银猴系列茶》标准DB331124/T 10—2004(含松阳白茶)论文《松阳县引进开发安吉白茶初探》,发表于期刊《丽水农业科技》2002年第3期论文《松阳县茶园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发表于期刊《中国茶叶》2007年第4期论文《浙西南茶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发表于期刊《丽水农业科技》2006第3期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松阳县已引种白茶茶树良种2个,建立白茶良种茶园30117亩;引进全套白茶加工机械设备46套,建立白茶加工厂42家。
全县各白茶生产点已普遍掌握白茶栽培技术,近百家生产单位已基本掌握白茶采制工艺技术。
据统计,2006~2008年全县累计生产白茶852吨,产值16000万元,利润8500余万元。
据调查,2002~2008年白茶在松阳茶叶市场一直独领风骚。
白茶青最高价达340元/公斤,干茶最高价达1700元/公斤,第三年春亩产值达8000多元,投产茶园亩产值最高达19000余元,成为松阳县茶青、干茶最畅销,价格、效益最高的品种。
二、项目名称:乌龙茶引进开发研究内容简介:①探明适应松阳的适制乌龙茶茶树良种,摸索出一套适应松阳的乌龙茶茶园生态高效培育技术。
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cb657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b.png)
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4-01-13基金项目:2023年松阳县科技计划项目(2023syb07)ꎮ第一作者:潘永柱(1970-)ꎬ男ꎬ浙江松阳人ꎬ汉族ꎬ本科ꎬ高级工程师ꎬ从事森林培育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ꎮ通信作者:叶婷婷(1987-)ꎬ女ꎬ浙江青田人ꎬ汉族ꎬ本科ꎬ工程师ꎬ从事森林培育工作ꎮ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潘永柱1㊀叶婷婷2㊀官王飞3(1.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ꎬ浙江丽水323000ꎻ2.青田县林业局ꎬ浙江青田323913ꎻ3.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ꎬ浙江丽水323000)[摘㊀要]㊀茶产业是松阳县山区传统特色经济产业ꎬ也是维持山区林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ꎮ但近几年茶产业所表现出来的茶叶良种更新缓慢㊁人工采摘成本增加㊁药肥的大量使用等问题ꎬ已严重影响到林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ꎮ本研究主要是引进和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新食品茶饮资源-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ꎬ通过对林下有机藤茶的园地选择㊁整理㊁苗木培育㊁定植技术㊁田间管理㊁病虫害防治㊁采收等方面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ꎬ为探寻有机藤茶最佳栽培条件ꎬ推动藤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ꎮ[关键词]㊀林下套种ꎻ藤茶ꎻ栽培技术ꎻ研究中图分类号:S571.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25-03StudyonStandardizedCultivationTechniquesofOrganicVineTeaIntercroppingunderForestsPanYongzhu1㊀YeTingting2㊀GuanWangfei3(1.LishuiForestryTechnologyPromotionStationꎬLishui323000ꎬZhejiangꎬChinaꎻ2.QingtianCountyForestryBureauꎬQingtian3239130ꎬZhejiangꎬChinaꎻ3.Lishui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ZoneEcologicalForestryDevelopmentCenterLishui323000ꎬZhejiangꎬChina)Abstract:TheteaindustryisatraditionalcharacteristiceconomicindustryinthemountainousareasofSongyangCountyꎬanditisalsoaguaranteeformaintainingthemaineconomicsourceofforestfarmersinthemountainousareas.Howeverꎬinrecentyearsꎬtheteain ̄dustryhasshownproblemssuchasslowrenewalofteavarietiesꎬincreasedcostofmanualpickingꎬandextensiveuseofmedicinalfer ̄tilizersꎬwhichhaveseriouslyaffectedtheenthusiasmofforestfarmersinteaproduction.ThisstudymainlyintroducesandcultivatesAmpelopsisgrossedentataꎬanewfoodandteabeverageresourcewiththesamemedicinalandedibleorigin.Throughstandardizedculti ̄vationtechniquessuchasgardenselectionꎬsortingꎬseedlingcultivationꎬplantingtechniquesꎬfieldmanagementꎬpestcontrolꎬandharvestingoforganicrattanteaundertheforestꎬitprovidestechnicalsupportforexploringtheoptimalcultivationconditionsoforganicrattantea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rattanteaindustry.Keywords:Understoryinterplantingꎻvineteaꎻcultivationtechniquesꎻresearch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加工而成[1]ꎬ俗称茅岩藤茶㊁端午茶㊁藤婆茶(又称山甜茶㊁龙须茶)等ꎬ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㊁广西ꎬ湖南ꎬ江西ꎬ福建ꎬ云南ꎬ贵州等省区ꎬ是重要的民族医药[2]ꎮ藤茶是很好的保健茶饮ꎬ先苦后甜ꎬ回味独特ꎮ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ꎬ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ꎬ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ꎬ具有抗衰老的作用ꎮ2014年1月被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ꎮ经国家茶叶㊁营养㊁药物学研究等权威机构检测表明ꎬ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ꎬ含粗蛋白质12.8%~13.8%ꎬ总黄酮含量7.5%~8.3%ꎬ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㊁清热解毒㊁保肝护肝㊁降脂降压等作用ꎮ藤茶不含鞣酸ꎬ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ꎬ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ꎻ藤茶含有较高的甘露醇ꎬ喝后由苦变甜ꎬ后味无穷ꎮ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ꎬ故对于贫血㊁睡眠质量不高等人ꎬ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ꎬ藤茶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ꎮ藤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饮ꎬ富含黄酮和人体必需的硒元素ꎬ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㊁保肝护肝㊁降脂降压㊁抗癌防癌等作用ꎬ对三高人群㊁亚健康人群具有极好的保健和预防功效ꎮ同时ꎬ藤茶的钙㊁铁㊁镁含量高ꎬ对心律失常㊁心肌缺血㊁高血压㊁冠心病㊁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ꎬ对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3]ꎮ目前ꎬ由于没有规范化的生产ꎬ种苗资源不足ꎬ种苗繁供能力尚无法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ꎬ野生5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资源过度采摘ꎬ导致无序过度开发现象严重ꎮ为了有效利用野生藤茶资源ꎬ充分挖掘野生藤茶资源优势ꎬ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藤茶资源ꎬ增加农民收入ꎮ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松阳县茶业主导产业ꎬ引进和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新食品茶饮资源-藤茶ꎬ通过对林下有机藤茶的园地选择㊁整理㊁苗木培育㊁定植技术㊁田间管理㊁病虫害防治㊁采收等方面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ꎬ为建设高标准的林下套种有机藤茶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ꎬ加快推进松阳县的茶产业转型升级ꎬ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ꎮ1㊀藤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藤茶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饮用历史ꎬ已成为湖北㊁湖南㊁广西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ꎮ因藤茶具有独特的药食功效ꎬ土家族人尊藤茶为神茶和神仙草ꎬ长期饮用藤茶无毒副反应ꎮ专家对藤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长期毒性试验ꎬ结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ꎬ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4]ꎮ随着藤茶生理活性物质不断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深入ꎬ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青睐的保健品ꎮ藤茶作为一种速生保健茶饮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ꎮ人们利用藤茶资源的方式主要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野生资源ꎬ目前ꎬ在湖北恩施和湖南张家界有人工栽培藤茶的面积分布ꎮ黄虹等(2001)对江西省定南县藤茶的形态学特征特性㊁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㊁分析和研究ꎬ为藤茶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科学数据[5]ꎮ宋纬文等(1997)以细砂或细土作为苗床ꎬ以三年生野生枝条带2节~3个节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ꎬ并获得了成功ꎬ且在以后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尚未发现藤茶的主要病虫害[6]ꎮ易诚等(2003)使用不同浓度的NAA㊁IAA㊁IBA㊁ABT等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物质进行扦插育苗试验ꎬ并试验了细炉灰渣㊁洁净河沙㊁湿锯末等几种不同的基质ꎮ结果表明ꎬ采用半木质化的藤蔓作插穗ꎬ用300~500ˑ10-6的NAA处理3s~5sꎬ以湿锯末作为扦插育苗基质ꎬ在20ħ~25ħ温度条件和90%相对湿度的大棚喷雾环境中扦插成活率高ꎬ苗的质量好ꎬ从而为藤茶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7]ꎮ郑小江等(2004)还从鄂西地区生长的显齿蛇葡萄植株中选育出了优良无性系 绿凤 ꎬ该株系与野生藤茶的混合群体相比ꎬ其营养价值和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ꎬ性状整齐ꎬ生长势强ꎬ产量高[8]ꎮ2㊀标准化栽培技术2.1㊀园地选择有机藤茶栽培必须选择荫蔽度中等的林间或灌木丛以及林间套作为主ꎮ宜选择海拔高度350m~800mꎬ土壤毋质主要为沙质页岩ꎬ有机质含量要求为1.5%~2.0%以上ꎬ土壤要求ph5.5~6.5ꎬ土层深厚ꎬ坡度小于25ʎ的向阳平地㊁山间谷地㊁丘陵岗地㊁溪河冲积地等温㊁光㊁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园[9]ꎮ2.2㊀园地整理种植前应进行整地ꎬ将种植地块进行深耕ꎬ在入冬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机耕ꎮ先清理田间原作物ꎬ再用旋耕机翻耕20cm~30cmꎬ通过日晒和雨雪冰冻风化土壤ꎬ改善耕作层理化性质ꎮ同时ꎬ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00kg左右ꎮ可双行或单行种植ꎬ双行种植畦:宽100cmꎬ高20cm~30cmꎬ沟宽20cm~30cmꎮ单行种植畦:宽50cmꎬ高20cm~30cmꎬ沟宽20cm~30cmꎮ平地㊁地势低洼地应开设排水沟ꎬ宽∗深以50cm∗30cm为宜ꎮ2.3㊀苗木培育2.3.1㊀藤茶的有性繁殖(1)种子收集:种子在秋季10月底左右ꎬ收集其成熟的浆果ꎬ晒干备用ꎮ(2)整地作畦:在秋后选排灌方便的黄红壤田ꎬ深耕翻土ꎬ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2500kgꎬ饼肥200kg撒匀ꎬ然后耙土整地成宽100cm㊁长500cm㊁高15cm的畦ꎮ(3)浸种消毒:用35ħ左右的25%多菌灵800倍液浸种ꎬ约4hꎬ把种子捞起落干水分待种ꎮ(4)播种管理:撒播于士畦表面ꎬ用潮沙士把种子覆盖ꎬ再撒3%呋喃丹2kg于畦表面防虫ꎬ盖上薄膜ꎬ保持泥土湿度为70%左右ꎮ出苗后做好通风ꎬ待苗高10cm即可移栽ꎮ2.3.2㊀藤茶的无性繁殖(1)种条收集:在秋季11月底左右ꎬ收集其成熟的木质化枝条ꎬ捆扎后在25%多菌灵800倍液中浸泡一下ꎬ落干水分后ꎬ藏理于含水量55%左右的细沙堆中(含有25%多菌灵ꎬ比例:细沙:多菌灵=1000:1)备用ꎮ(2)整地作畦秋:选排灌方便的沙壤田ꎬ深耕翻土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2500kgꎬ饼肥200开沟撒匀ꎬ然后耙士整地成宽100cm㊁长500cm㊁高25cm的畦ꎮ(3)剪枝消毒:春分前后把藤茶枝条从沙土堆中挖出ꎬ剔除有病虫害的枝条ꎬ把健康的藤茶枝剪成带有三个枝节的种枝ꎬ每100根扎捆ꎬ用5000倍高锰酸钾液浸种枝上端芽节处ꎬ约2hꎬ把种枝条捞起落干水分ꎬ再把下端(下面长根二个节)浸泡在6号㊁7号ABT生根粉(适扦条)浓度范围一般为50mg/kg~200mg/kg液中2h~12hꎮ(4)扦插与管理:按5cm∗6cm规格扦插条ꎬ扦插完后撒3%呋喃丹2kg于畦表面防虫ꎬ盖上薄膜ꎬ保持泥土湿度为80%左右ꎮ出苗后做好通风㊁除草防病虫害工作ꎬ待扦插条长出的新苗高达10cm时62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即可移栽ꎮ2.4㊀苗木定植2.4.1㊀定植时间海拔500m以下的地方ꎬ宜在1月~2月进行定植ꎻ海拔500m~800m的地方ꎬ宜在2月~3月进行定植ꎮ2.4.2㊀定植株数因地制宜ꎬ植苗规格为(1.1m~1.5m)ˑ1.5mꎬ每亩栽植300株/亩~400株/亩ꎬ可间作其他经济林50株~70株ꎮ2.5㊀田间管理2.5.1㊀中耕除草定植后藤茶园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或铺防草布防控杂草ꎬ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ꎮ新栽茶园在插穗萌芽至苗高10cm~15cm时ꎬ及早中耕除草ꎬ每隔1个月除草1次ꎬ7月~8月开始采茶后停止除草ꎮ2.5.2㊀水肥管理新栽藤茶园施足底肥后ꎬ在当年7月第一次采茶前追施1次提苗肥ꎮ成年高产藤茶园宜施追肥3次ꎬ第1次于开春后萌芽前施提苗肥ꎬ第2次于6月施壮苗肥ꎬ第3次于9月初施壮杆肥ꎻ每次每亩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30kg~50kgꎬ以雨后追施为宜ꎮ2.5.3㊀打顶定杆新栽藤茶园主茎长到35cm以上时ꎬ要及时摘心打顶定杆ꎬ抑制主茎生长ꎬ促发基部分枝ꎻ以后每隔10d左右进行一次摘心ꎬ形成丛生状株形ꎮ生长势旺的枝条每次留5~7个腋芽ꎬ生长势弱的每次留3~4个腋芽ꎬ促发分枝㊁控制株高ꎬ以利早日成园采摘ꎮ2.5.4㊀冬季修剪定植2年以上的藤茶园应进行定型修剪ꎮ修剪时间宜在冬季落叶后进行ꎮ修剪以控制株高㊁株形为主ꎬ顶梢短截ꎬ内堂疏枝ꎮ高密度定植的四年生以上的成年藤茶园ꎬ若植株出现长势衰老ꎬ应从植株基部台割ꎬ促其萌发新枝更新树势ꎮ2.6㊀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ꎬ野生藤茶几乎没有病虫害ꎬ但考虑到人工栽培后ꎬ由于行间空地多ꎬ杂草生长快ꎬ比较容易滋生病虫ꎮ此时ꎬ可在每年的冬季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封园ꎬ进以降低翌年病虫发生密度ꎮ非采摘季节可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使用高毒㊁高效㊁低残留农药如天王星㊁功夫㊁吡虫啉㊁苦参碱㊁鱼藤酮等农药进行防治ꎮ2.7㊀采收2.7.1㊀采摘时间新栽藤茶园一般在第一次摘心打顶定杆后15d~20d开始采摘藤尖幼嫩茎叶制茶ꎬ时间在当年6月中旬前后ꎮ二年生及成年园ꎬ从4月开始采茶ꎬ至11月中旬植株叶色开始转红前结束ꎮ2.7.2㊀采摘部位一般4月~9月采摘的幼嫩藤尖ꎬ用于制作芽尖的原料ꎻ9月~11月采摘成熟的羽状复叶ꎬ用于制作普叶或颗粒的原料ꎮ2.7.3㊀采摘次数成年藤茶园一般每年采摘20~25次ꎬ其中夏秋生长旺季宜每隔7d~8d采摘一次ꎮ3㊀结语藤茶是适宜山区发展的经济作物ꎬ经济收益获得较快ꎮ作为食药同源的经济作物ꎬ藤茶近年来广受关注[10]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ꎬ应注意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藤茶产量而压缩其他作物的生长空间ꎬ导致其他作物减产而减少收成ꎮ同时ꎬ在林下套种有机藤茶标准化建设中ꎬ从园地选择㊁苗木培育到藤茶采收的任何一个环节ꎬ都对藤茶的产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因此ꎬ要求ꎬ技术人员从藤茶的幼林期开始就严格技术把关ꎬ选择合适的园地土壤㊁合格苗木等ꎬ在后期管理上ꎬ要严格按照藤茶标准化建设技术的指导ꎬ对基地及时中耕除草㊁施肥打顶定干等ꎬ在园林建成后ꎬ对藤茶进行定期管理和整形修剪ꎬ在此基础上ꎬ才能保障藤茶的高效㊁稳产[11-12]ꎮ参考文献[1]石依姗.特色民族药材藤茶质量评价及其袋泡茶工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20.[2]周成河ꎬ许敏ꎬ顿春垚ꎬ等.硒肥浓度对藤茶硒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ꎬ2017ꎬ38(2):127-131. [3]罗文杰ꎬ陈子仪ꎬ张敏.PY-GC-MS法分析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22ꎬ31(12):38-42. [4]许陈思菡ꎬ沈周媛ꎬ袁琢越ꎬ等.藤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工艺技术ꎬ2022ꎬ11(10):31-37.[5]黄虹ꎬ罗水忠ꎬ黄兆祥.显齿蛇葡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ꎬ2001ꎬ25(2):134-136. [6]宋纬文ꎬ戴巧玲.藤茶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初报[J].海峡药学ꎬ1997ꎬ9(3):64.[7]易诚.藤茶绿枝扦插技术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03ꎬ9(1):31-33.[8]郑小江ꎬ刘金龙ꎬ向班贵ꎬ等.显齿蛇葡萄新品种 绿凤[J].园艺学报ꎬ2004ꎬ31(5):701.[9]张朝阳ꎬ黄光昱ꎬ陈永波ꎬ等.藤茶富硒增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ꎬ2018ꎬ57(13):58-59ꎬ63. [10]郭海姣ꎬ刘云ꎬ刘进宝ꎬ等.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ꎬ2022ꎬ44(8):2595-2601. [11]刘志炜.浅谈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与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ꎬ2013ꎬ45(1):16-18.[12]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ꎬ2007(2):18-19.72。
“松阳香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
![“松阳香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6acf03f78a6529647d539f.png)
有 茶 叶面积 1 . 亩 , 09万 无性 系 良种达 9 .%, 叶产 38 茶 量 达 90 10吨 , 叶产 值 64 茶 . 3亿 元 . 占农 民人均 纯 收 入 的j分 之一 。松 阳香茶是 松 阳茶叶 的主 打产 品 , 产 量 占全 年 茶 产 量 的 8 %以上 ,产 值 占茶 叶 产 值 的 0 7 %左 右 ,但 松 阳香 茶 在生 产加 T 中还 存 在 许 多制 0 约因素, 如病 虫 害 防 治 时 间不 统 一 、 防治 不 及 时 、 施 药 器械 落后 等 ,引起 茶 园生态 环境 的破坏 和 茶 叶的
技 能培训 . 训班 6期 共计 4 0人次 ; 印了茶 叶机 培 8 编 械化生 产技术 指导 、 主要茶 叶机械使 用知识 等方面 的
技 术 资 料 , 发 10 印 0 0多 份 。
为 切 实 加 强 对 技 术 项 目建 设 的领 导 , 立 了 以农 成 机 站 站 长 为 组 长 的 项 目建 设 领 导 小 组 , 根 据 丁 作 需 并
茶 叶 机 械 化 生 产 技 术 培 训 , 促 进 农 技 人 员 知 识 结 构 以
调整 , 更新 知识 , 高服务水 平 . 之成为 茶叶生产 的 提 使 主力 军 : 对项 目区茶 叶加工 企业 的茶叶加 T师傅 和农
机专业 服务 队成员 , 行 了茶叶加 T技术 和机械操 作 进
农 业开发
“ 阳 茶 " 松 香 生产 加 工 机械 化 技 术 推 广 与应 用
杨 必 林 ’ 张旭 军 李 剑 勇 ’ 陈孟 法
( . 江 省 松 阳 县 农 业局 ;. 江 省 松 阳 县 新 兴 乡农 业 综 合 服 务 站 ) 1浙 2浙
2017松阳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推荐授奖项目
![2017松阳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推荐授奖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827bfbb128ea81c759f57866.png)
[协]浙江工商大学
何菊女.惠国华.周苏果.熊春华.姚彩萍.叶金福.
何菊琴
4
松阳县湿地保护技术研究
[完]松阳县林业局
[协]松阳县绿州林业调查规划Fra bibliotek计所占拥法、丁俊、姜根平、吕律英、邹为民、肖庆来、梁毅、程瑶、
官王飞
5
汽车离合器摩擦片自动缠绕成型装备
[完]浙江科马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程慧玲、王越胜、周杰、张卫、徐发健、陈德传、
金显飞、刘丁敏
6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完]松阳吴苏君医院
潘剑飞、麻猛剑、叶德炳、刘俊、林晓芳、杨艳、
周陈香
7
3S技术在松阳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完]松阳县林业局
[协]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2
标准化生态茶园科技示范区建设
[完]松阳县茶叶产业办公室
[协]松阳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
[协]松阳县农业局土肥站
[协]松阳县新兴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包建丰,刘林敏,张林福,李关俊,周为,叶火香,姚孟超,陈银方,蓝建军,宁建美,吴林土,何科伟,叶益兰,吴建伟,施伟强,颜宇慧,孟增粮,林剑峰,文静月
3
端午茶产品的开发
占拥法卢卫峰姜根平林辉丁俊吕律英邹为民李杰峰刘建勋
8
智能套筒操作杆和绝缘断线钳的研究及应用
[完]国网浙江松阳县供电公司
[协]绍兴咸亨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叶巨伟、汪慧、包益能、屈天天、陈新和、吴伟慧、汤剑伟、周君铭、蒋超俊、邓通
9
松阳县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技术示范
[完]松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科技助推地方茶产业发展分析
![科技助推地方茶产业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281e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a.png)
关键词:茶产业;科技;三产融合发展茶产业是松阳县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民生产业。
多年来,围绕打造“一县一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该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旅游兴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促进了三产联动和三生融合,2019年茶叶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122.18亿元,成为农业第一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在一产上,2019年全县有茶园13.18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57万吨,产值15.76亿元。
松阳县以全省4.31%的茶园面积,产出了全省8.26%的茶叶产量和6.99%的茶叶产值,亩产是全省的1.62倍,形成“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源于茶产业”的良好格局[1]。
在二产上,建立3个茶叶加工园区,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家企业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积极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速溶茶粉、抹茶、茶叶熏腿、茶食品等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0余个,产值达6.65亿元。
在三产上,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7.997万吨,交易额61.805亿元,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同时,大力发展茶旅游,促进茶文旅有机融合。
可见,茶产业在松阳县乃至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松阳县茶产业取得如此卓越的发展成效,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国家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同时也得力于省市县等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
本文以近十年来松阳县承担或参加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出发点,从科技角度浅析产学研科技创新对松阳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十四五”松阳茶产业发展提出预判,以期促进松阳县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近十年来实施的各级科技项目概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典例[2]。
近十年来,松阳县承担或实施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要有:国家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松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茶资源功能产品产业化生产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功能性速溶茶制备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松阳县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6县绿色技术应用专项)-浙西南山区超微绿茶粉安全优质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香茶”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等。
科技成果展汇编项目专利项
![科技成果展汇编项目专利项](https://img.taocdn.com/s3/m/546a88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d.png)
2023年科技成果展汇编项目(专利10项)1、一种恒温电热床(垫)2、板式风能转换装置3、刺五加固本茶4、矿用新型液压切顶支柱5、舒血宁注射液6、“雄鸡”牌铸铁电炒锅7、动力回路节电装置8、微机煤矿主扇节电器9、PZX型系列在线齿辊式破碎机10、JMC系列采煤机11、山药粉条及其制作措施12、高纯硼化钙旳生产措施13、高纯硼化镍旳生产措施14具有祛风燥湿功能旳松针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措施15、具有抗癌、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旳松茸保健药酒16、一种矿用绞车远程监控系统17、生物质果蔬、餐具用洗涤剂及其制备措施18、天然石墨湿式筛分及正压浓相输送工艺19、全自动山药起收机20、节能型秸秆还田机21、增力器1、一种恒温电热床(垫)“冬暖阁”保健床垫(专利号3.9),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与绿色保健材料相结合旳结晶,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床垫内部发热体采用国际先进旳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对人体健康有益旳电气石竹炭,两套进口微电脑控温定期系统,运用先进旳电磁屏蔽和热导技术,加热电气石释放远红外线、负离子,能增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增强抵御力,改善心肺功能,疏通脏腑气机,舒筋活血,改善睡眠,让人们在舒适旳睡眠中享有强身健体旳高品质生活。
产品结实耐用,舒适美观,冬暖夏凉集保健功能融一身而深得人们旳爱慕,轻松一睡,健康即得!2、板式风能转换装置板式风能转换装置(专利号3.7),是一种垂直轴旳风能转换机械,它能自主应和风向,力学构造合理,捕捉幅度面积加大,大幅提高了风能旳转换效率,完全变化老式旳风力发电模式。
它与液压动力传播系统配置,可保证不一样风力时旳稳定性和能量旳储备,并可多部风车与多组发电机旳整合装配,能减少制造、安装、维护、修理旳成本,适合大型风力发电场建设,可用于山区旳山脊、山峰、平原多风区和都市高层建筑顶部,由于它旳运转机制与老式旳风力发电不一样,不产生尖速噪声,因此,不产生对环境旳污染,对保护环境有一定旳优势。
松阳县第三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
![松阳县第三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010d44a581b6bd97e19ea3b.png)
松阳县第三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松阳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松阳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签字)申报日期:松阳县科学技术局一、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经费需求(万元),其中申请科技经费(万元)实施期限项目实施单位信息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姓名性别职务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合作单位名称项目概述简要阐述做什么科技内容,达到什么目的二、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二、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一、项目立项需求分析一、项目立项需求分析(着重分析项目技术背景,阐述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或者新产品开发对推进产业升级的意义)二、项目主要研究任务二、项目主要研究任务(逐条列出项目主要技术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三、项目预期目标三、项目预期目标(项目验收时可考核的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四、四、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项目组人员组织方式、课题分解、保障措施等)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六、六、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项目实施已具备的基础,可组织的产学研等研发力量,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基础条件等)三、县本级三、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项目名称:概算科目概算
科目名称名称金额(万元)金额(万元)一、研发经费支出(合计)1、设备费(1)购置设备费(2)试制设备费(3)设备租赁费2、材料费3、测试化验加工费4、燃料动力费5、差旅费6、会议费7、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9、人员劳务费10、专家咨询费11、管理费12、其他开支二、经费来源(合计)1、申请县科技经费2、自筹经费。
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1ed2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4.png)
第47卷 第5期2023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47,No.5Sept.,2023 收稿日期Received:2022 04 08 修回日期Accepted:2022 09 07 基金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019—2023)。
第一作者:于赐刚(ycg@nies.org)。
通信作者:郭晓平(gxp@nies.org),副研究员。
引文格式:于赐刚,郭晓平,马月,等.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5):231-236.YUCG,GUOXP,MAY,etal.AnalysesonbirdcommunitystructureanddiversityinSongyangCounty,ZhejiangProvince[J].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23,47(5):231-236.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4014.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于赐刚,郭晓平,马 月,张振华,刘 燕,董姗姗,孙 硕(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摘要:【目的】鸟类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探讨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了解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等现状,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将松阳县全域范围划分为17个10km×10km的工作网格,采用样线法对各网格进行调查,共设置24条样线,生境类型包括林地、农田和湿地3类,调查时间从2020年12月—2021年11月。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https://img.taocdn.com/s3/m/2ba2a16302d276a201292e71.png)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作者:松阳县人民政府来源:《浙江林业》 2017年第8期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生态县、卫生县城、绿茶集散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以及全省九大重点林区县之一。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森林面积达1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8%。
近年来,松阳始终坚持把林业转型与促农增收紧密结合,2016年全县实现涉林产业总产值40.18亿元(含茶产业产值9.4亿元)。
积极谋划探索与转型松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中药材的“野化扩繁”,以主导产业发展为依托,创新实施林药、林菌、林茶、林禽(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谋划“一亩山万元钱”的林业发展新思路。
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
近年来,松阳大力推进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及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动林业产业由传统的木材经济林业向生态林业、景观林业转变。
生态林业方面,积极开展公益林优质林分建设,据统计,松阳共有重点公益林面积95.6万亩,占森林面积的56.2%,其中国家公益林2.99万亩,省级公益林92.6万亩,已建成优质林分面积74.3万亩。
景观林业方面,大力开展林相改造,以龙丽高速公路、50省道沿线为主轴,结合松阳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以及四面环山的地理特点,大力实施“六边美丽林相”“茶园樱花点缀”和“新植珍贵树种”三大绿色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条贯穿松阳的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彩色森林带。
此外,在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谋划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低效林业向高效林业转型。
以香榧、茶叶、药材、山稻、高山蔬菜、鹊山鸡养殖等多种复合经营为模式,充分利用香榧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香榧为主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有机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增加了香榧基地单位产出,提高集约程度和基地综合利用效率与经营效率。
我校13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我校13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https://img.taocdn.com/s3/m/ac88e5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7.png)
我校13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39)4
【摘要】2011年5月12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降重召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讲话。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主持会议。
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总页数】1页(P419-419)
【关键词】科学技术奖励;科技成果;浙江;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获得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我校九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J], ;
2.我校2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J], 温宣;
3.我校九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J], 温宣
4.我校2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J], 温宣
5.我校科技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转型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转型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https://img.taocdn.com/s3/m/6f5a9c2e5a8102d276a22f5c.png)
身企业 的发展 情况及产 品作 了详细介 绍 , 并 围绕 如何开 展 茶叶经 贸、 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2 7日抵达法 国, 在 巴黎举 办 以“ 佳 茗美酒 ・ 香 溢 巴黎 ” 为 主题的茶酒 对话 活
动 。期 间, 代 表团一行还走访 了英 国东 印度公 司 、 J i I 宁公 司 等 当地知名企业 , 切磋观摩 。 西欧站 活动期 间 , 经贸代 表 团组 织福建 省重点 茶叶企 业 代表 与当地企 业家举 办 了形式 多样 的经贸交 流论坛 、 洽
一
产、 强二产 、 兴三产的 目标 , 推动茶产业得到全链式发展 。 该 项 目共实施 茶 园面积 4 0 . 7 万亩次 , 实现 总经济效 益 6 4 6 6 6 . 6 万元 , 4 年 培训松 阳茶 ̄ i ] i 4 2 0 期2 . 6 5 8 万人次 , 发放资
料1 3 . 9 万份 , 发 送气 象信 息 2 0 余万条 、 公 共 平 台信 息 7 6 0 条, 培育 了茶旅 、 茶文化等新 型业态 , 实现 了产业 的融合 。
茶 叶企业 多 ’ / J 、 、 弱, 茶叶品牌散 、 杂、 乱的现状 , 年初 的县 委 经济工 作会议作 出了“ 整合资源 品牌 , 组 建茶业联合 ( 集 团) 公 司, 策划包装 上市” 的决策部署 。 座谈会 上 , 壶瓶 山 、 大 同 山、 碧峰等 1 0 余 家茶叶企业 的 负 责人 围绕石 门茶 叶的优势 、 前 景和存在 问题 畅所欲言 , 就 着力 打造有机茶 、 放心茶 、 出口茶 、 高效茶基地 , 进一步拓 展
古茶树 的扦插 推广工作 , 通过大户引领能 人带动等方式 , 使 古茶树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得到更好 的体现。 据清朝康 熙 1 6 7 3 年《 贵州 通志》 载: “ 平远府茶 产岩 间 , 以法制 之 , 味亦佳 ” 。 “ 平远府 茶产 岩间” 就是指 现在 的姑箐
松阳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促农增收的实践与探索
![松阳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促农增收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d3d57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b.png)
新农村2023.4浙江省松阳县是“浙江食用菌产业强县”“中国花菇之乡”,其生产的香菇以陈架式栽种,干净无污染、菇肉厚实,远销海内外。
近年来,松阳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引领、联农共富,全力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2年全县共发展食用菌5500余万袋,实现产值2.44亿元,其中香菇占比99%以上,生产规模居浙江第三,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
1.主要做法(1)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提升一是技术引领,科学种植。
总结探索出“层架式”菌棒栽培模式,每亩菇棚从原先“立地式”栽培只能放置0.8万袋菌棒增加到2.5万袋,既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成本,又促使产值翻番。
制定并推行《松阳县香菇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统一菌种、统一原辅材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包装的“五统一”管理,推动香菇种植从传统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二是机器换人,清洁生产。
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推行标准厂房创建,引进菌棒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干木屑自动注水搅拌技术,省却了传统工艺浸泡环节,杜绝黑水溢出难题,促使传统菌菇产业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转型。
目前,全县共有菌棒自动化生产企业12家,引进菌棒自动化生产线23组。
三是人无我有,周年生产。
利用高山气候优势,抓住6—10月香菇市场淡季机遇,联合专家团队开展高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栽培品种选育攻关,成功破解南方夏季香菇种植难题,实现香菇周年化生产。
据测算每袋菌棒收入6~8元,扣除3元成本,按每亩1.5万袋计算,亩均可增收5万余元。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反季节香菇栽培100万袋,带动周边县市发展200余万袋。
(2)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全链发展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系统谋划推进香菇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冷链集配、繁育基地培育、休闲旅游观光、花菇文化创意馆等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线上”与“线下”融合,在玉岩镇建设集冷藏、包装、电商销售等为一体的香菇产业服务中心,完善香菇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数字化供应链,打通线上香菇销售渠道。
8002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doc
![8002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doc](https://img.taocdn.com/s3/m/0ff310e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9.png)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单位名称:浙江省松阳县第一中学指导老师:游隆信董科群课题组成员:组长:泮明月组员:王林波、叶乐申、陈俊杰潘伟仁、程骏杰松阳一中高二(13班)2009年6月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烟草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管花目茄科烟属,其植物的叶片经加工后制成香烟。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动植物有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通过烟草浸出液对3种作物(黄豆、豌豆、绿豆)种子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1、浓度越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发育越弱,过高的浓度会致种子腐烂而死亡;2、不同作物种子对相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的反应不同,存在显著的物种差异。
【关键词】烟草浸出液种子萌发幼苗生长1 研究背景我们学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但学生的素质梯度相差比较大,每个年级班级编排均有A、B、C三个层次,其中A班和B班为实验班,C班为平衡班。
有一部分学生是择校生和关系户。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学生成绩梯度相差较大,有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他们就成了我校独特的群体——“吸烟族”。
他们不仅对学校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影响,存在教学安全隐患,也对校风、班风、学风造成负面影响。
虽然烟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人人皆知,但许多文字叙述、老师的说教效果却并不理想。
我们想到了用烟草对植物的影响来实际地给这些同学以警示的想法。
为了证实课题的可行性,我们分别在百度、谷歌、雅虎、搜狐、新浪等各大搜索引擎上搜索“烟草浸出液”或“香烟浸出液”。
结果大多是有关限制抽烟的规定、烟对人体的伤害、烟的笑话、人们对烟草的评价等。
也有部分研究涉及对动植物的实验,但尚未发现有关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芽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伤害的研究报道。
2 实验仪器、材料此次实验研究是为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查找影响的量化关系,采用人为控制下的实验法,以不同浓度与其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1000ml烧杯4个、200ml烧杯12个、酒精灯、培养皿36只、胶头滴管、温度计。
松阳: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引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松阳: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引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e384d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8.png)
松阳: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引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林剑峰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松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实施以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主要技术依托,通过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等五大方面环节提升,使松阳县迈入全国茶叶产业强县:全县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茶产业,全县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从事茶产业。
【总页数】1页(P18)
【作者】林剑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支撑发展科技富民强县——腾冲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显著[J],
2.延长水产产业链富民强市创大业——明光市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显著 [J], 陈乡
3.浙江省2011年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年会在丽水召开科技富民强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J], 刘炜彬;杨庆
4.松阳: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引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J], 林剑峰
5.景宁创业富民名茶科技强县——景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追踪 [J], 李祖平;刘炜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ee713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b.png)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农法是一种弘扬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实现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自然农法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农业生产模式。
尝试在松阳地区发展自然农法,对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松阳地区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自然农法在当地的实际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自然农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对农业发展做出积极启示。
1.2 研究意义自然农法是一种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界循环规律和生态原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探索和实践自然农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自然农法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
自然农法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自然农法的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农业模式以高耕作、高化肥、高农药为特征,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导致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问题。
而自然农法的做法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自然农法的概念自然农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资源、尊重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方式。
其核心理念在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流转,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元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土壤的自然肥力提升、灾害的自然防治和农作物的自然生长。
自然农法注重生物多样性,提倡多种搭配栽培,避免单一作物长期连续种植导致土壤退化。
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保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
2016松阳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推荐授奖项目
![2016松阳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推荐授奖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dd1392d6bd97f192379e90a.png)
叶森土吕军美 叶昌龙
杨叶盛 叶卫军 蓝根田
程友冬
9
魔幻太空泥新产品试制
[完]丽水卓越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罗乐平、雷荣、张利、
蒋晓军、叶荆
[完]浙江茗阳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协]浙江大学
黄文飞、高峰、杨贤强、徐平、徐安平
7
松阳县香榧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
[完]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协]松阳县林村林场、松阳县湖溪林场、松阳县林业局
程荣亮、程友冬、程荣驰、
吕军美、潘跃武、张伟龙
8
无纺布空气切根技术在香榧育苗中的应用
[完]松阳县湖溪林场
泮樟胜 张伟龙 刘金龙
孟文高,叶关旺,何云贵,
何有兴,雷明德,叶发信,
叶土根
2
环保型耐高温离合器摩擦片
[完]浙江科马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王宗和、程慧玲、乌学东、
司万宝、徐发健、廖翔宇、
徐长城
3
细榧繁育与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完]松阳县兴林森林食品产销合作社
[协]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毛根松肖庆来胡俊杰
涂川林阙建勇傅金葆
鲍建清程友冬张伟龙
蒋灵华
4
配电网技术降损方法研究
[完]国网浙江松阳县供电公司
[协]南京德软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叶巨伟翁军美潘智豪
徐发林陈新和郭爱华
李淑芳项建强
5
松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完]松阳县林业局
[协]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占拥法、程爱林、丁俊、姜根吕律英、邹为民、肖庆来、钱龙福
6
茶类降血脂与抗氧化系列健康食品产业化技术应用与示范
2016年度松阳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推荐授奖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推荐浙江省“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的通知-浙科发计[2011]184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推荐浙江省“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的通知-浙科发计[2011]184号](https://img.taocdn.com/s3/m/4015a19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4.png)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推荐浙江省“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推荐浙江省“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的通知(浙科发计〔2011〕184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各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科技事业大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的五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为总结宣传“十一五”我省实施科技计划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经我厅研究,决定编制《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汇编》。
为做好编制工作,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一五”期间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优秀科技成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与要求(一)征集范围。
近五年来我省通过科技计划支持所取得的有影响的科技成果,范围包括我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近五年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由我省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的成果。
(二)成果要求。
推荐的科技成果应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权属明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包括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已转化产业化并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重大战略产品的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科技成果等,突出科技成果转化。
报送的成果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涉及国家技术秘密。
二、组织方式本次优秀科技成果原则上采取归口组织推荐的方式。
各市、县(市、区)科技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加强调研,认真做好本地区、本单位优秀科技成果的组织、筛选和推荐工作。
杭州、宁波、温州市本级(含城区、高新区,下同)推荐优秀科技成果数量要求不少于30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松阳县科技成果汇编2001-2002年度一等奖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研制完成单位:浙江科马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协作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完成人员:王宗和徐发健王关李叶菊金胡文榜项目简介:汽车离合器面片是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通常是由粘接剂、摩擦性能调节剂、骨架纤维材料、填充剂等组成。
一个好的高傲面片要求摩擦系数稳定、磨损率低、比重轻、在使用时接合平顺、冲击小,并且还能300℃以上的高温。
国内生产的离合器面片主要是以石棉和玻纤为主要骨架材料,存在环保和操作工皮肤有过敏影响等问题。
芳纶纤维俗称“凯芙拉纤维”,英文名为“Kevlar”,是人工合成纤维。
目前的美国杜邦公司和荷兰的帝人公司拥有该产品的多项专利。
芳纶纤维质轻、比表面积大、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蓬松、和浆料的相容性好,且无环保问题。
该公司从综合性能考虑,在国内首次研究开发了高档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研发的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具有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稳定,耐300℃高温摩擦、磨损等性能。
芳纶纤维和其它骨架材料匹配与配方的构成、一步法工艺的应用等技术具有重要创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
KM181产品已达到与德国贝斯托9605产品相似的性能水平。
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符合Q/KM001-2003企业标准,优于GB/T5764-1998技术要求。
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风汽车设计研究院、一汽东光离合器公司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良好,能替代进口产品。
本产品按年产200吨计算,单位经营成本为每吨67185元,年经营成本1343.7万元,进口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为每吨16万元,按每吨销售价10万元计算,年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利润总额可达454.3万元,净利润可达304.3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达160万元。
具有较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松阳县小水电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单位:松阳县供电局协作单位:上海申贝科技发展公司完成人员:王土福翁军美鲍跃英何波徐发林翟苏海项目简介:小水电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是采用国内首创的噪声平衡式DPSK调制技术的电力载波数据通信,配以遥测、状态量和电度量采集以及遥控跳闸功能的一项高新技术项目。
该项目建设投资省、安装、维护方便:每个不水电站装置一套不水电分站,中心变电所加装主站装置,悼念各分站的实时信息,传递调度控制命令。
主站装置配有信息集成模块,可瘵变电站的原有信息与小水电信息集成后通过原有通道上发至供电局调度,在调度瑞与原有变电所信息同等处理,可减少主站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实现方便、快捷。
利用现有配电网作为通讯信道,以中心站形成一个子集,并由多个子集群构成完整的电网数据传输通道。
网络结构合理、实用,而且无需对现有电网进行任何改造,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廉。
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数据可靠性。
通过此套系统建设,使实时监控系统具有三遥功能,系统采集信息量的准确性、全面性、实时性已满足电力系统调度对全县小水电站进行实时监控的需要。
完成了远程自动抄表功能、电能量统计和分析功能,提高了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经5个月的试运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平均运行率在99%以上,满足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要求。
该系统的建成,为小水电的并网运行监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等奖高效益笋竹林培育完成单位:松阳县林业局完成人员:陈新法郑金福杨堂亮叶火宝叶金发项目简介:高效益笋竹两用林栽培项目,是县林业局科技人员针对本县竹林面积大,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低的实际而开展的一项笋竹林高效益培育试验、示范推广的科研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周密设计试验方案,通过立地选择、竹林动态结构调整、加强林地土壤和水份管理工作、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改造了大面积的低产毛竹、提高了竹林生产经营水平,成为当前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开发好项目。
深受林农的欢迎。
经三年实施,组织科技培训2500余人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改建发展成高效毛竹林4828亩,取得了改造当年见效,次年大见效的成果。
据2003年1月组织验收获得,示范点产冬笋291.4-732.7公斤,春笋503-723.51公斤,冬、春笋亩产值134101-2747051元,毛竹蓄量达每亩220株。
该项目是一项资源增值型的项目,是一项保持青山常在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绿色经济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技术操作简便,也是替代食用菌原料的理想产业,是一项科技兴林富民工程,项目研究技术水平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松阳香茶生产技术开发研究完成单位:松阳县林业局完成人员:卢良根何迅民叶火香张林福包建丰项目简介:“松阳香茶”属半烘炒类绿茶。
目前国内该项技术山东和安微有研究,但他们侧重于加工工艺中干燥工序的技术改进,对茶园的优化配套管理技术研究内容不多,特别是对鲜叶原料的选用和茶杯,以及机械设备和选用用改进在生产中推广极少。
本项目制定的“松阳香茶”茶园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制作工艺技术规程,工艺先进,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对于原有茶叶制机械的综合利用,以主机械设备的选用和改进上,在一机多用上有所突破。
提出的全优化生产技术对加快各名估茶机制的推广,茶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促进了茶叶产业化进程。
该项成果经2002年推广运用,面积达3.2万亩,“松阳香茶”产量达2050吨,产值达5510万元,分别占全县年茶叶产量的68.0%和总产值勤的50.1%,比实施前净增产量770吨,产值达2330万元,分别增长60.2%和73.3%,实现了提质增效,压缩低档茶叶的目的,亩增收入339.3元,有效的促进了全县茶类结构调整,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茶区农民的收入。
该项目研究成果处全市领先水平,对全市茶叶产业化生产和提升品位具有指导意义。
大球盖菇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松阳县食(药)菌研究所完成人员:郑文彪刘德云温伟飞徐莉俊李新星李双凤潘宇容项目简介:大球盖菇是草腐性珍稀食用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大球盖菇栽培材料广泛,可利用稻草、麦秸、木屑等农产品下脚料进行栽培,对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降低森林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研究形成的大球盖菇坑式生料栽培技术,完全利用农村大量闲置的稻草为栽培基质,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16%,平均每平方米出菇29千克,亩栽培产值达3.9万元,净收入近207万元,投入比1:3.3;研究形成的大球盖菇熟料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废菌棒糠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生物学转化率高达95.1%,平均每平方米出菇17千克,每亩产值可达2万多元。
从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推广栽培面积3.3万平方米(约50亩),总产量达168.4吨(鲜菇),总产值达79.4万元,菇农净收入50.2万元,平均每平方米净收入25.1元。
项目组通过实验,从引进的十个菌株中筛选出了大4、大5两个基本点适合松阳推广的高产菌株,为我县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确保食用菌这项农业支柱产业长盛不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研究成果处于省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三等奖无公害名优茶物理防治虫害技术示范完成单位:松阳县新兴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完成人员:马青英叶志文吴伟林兰建军李关俊包江剑朱伟玲项目简介:无公害名优茶物理防治虫害技术示范项目,是新兴乡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科学种茶,提升茶叶品味,增加茶农收入的一项示范建设性项目。
该项目应用的茶树虫害物理防治技术,是根据茶园虫害尺蠖类、毒蛾类、卷叶蛾类、夜蛾类等鳞翅目昆虫和1象甲成虫的趋光习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新技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方式诱杀害虫、成虫,来控制茶树害虫种群的数量,压低虫口基数和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基地500亩,安装频振式控光杀虫灯20盏,2002年4月立项,10月完成,2003年基地内茶园与基地外茶园同期对比,亩产量均增22.64公斤,产值增幅19.33%,总农药使用次数减少3.8次,病虫防治总费用降低34.6%,茶园经济效益增幅10.38%。
茶叶产品经中国茶科所科技管理部取样检测,均符合欧盟出口标准。
项目通过二年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年。
2003年总产值281.3万元,比2002年235.7万元增产45.58万元,亩均节约防治工本费82.35元,基地共节约防治费4.09万元,总收入达26.68万元。
该项课题研究技术处市内领先水平。
浙江省松阳县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完成单位:松阳县林业局完成人员:陈新法吴金水潘林翠周伟龙王思贵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根据浙江省绿化委员会、浙江省林业局洋白菜绿委[2002]3号文件精神,松阳县林业局组织林业技术人员,于2002年6月至10月,对全县范围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参照《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全面普查。
首次全面查清了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生长和颁布状况,建立了数据库、图片库和技术档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同时,普查工作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建立了古树名木微机动态监测体系,成果具有创新性。
课题组在分析我县古树名木资源特点和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建议与措施,切合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观赏价值;对研究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历史,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森林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普查成果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双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完成单位:斋坛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完成人员:邓伟勇周关仁徐春艳杨必亮曾俊民何云贵曹伟民陈忠华项目简介:双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引进推广项目,是斋坛乡针对该乡种粮经济效益低的农业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双膜覆盖马铃声薯,套种毛芋的一项技术研究推广项目,对调整当地农业各行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该项目在2001-2002两年间,先后在京梁、大路等村建立示范基地,采用种薯切块、双膜覆盖、及时破膜、根外施肥等科学种植技术,使马铃薯在清明前上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累计推广面积4359亩,平均亩产933.4公斤,亩均产值886元,套种毛芋亩均收入720.4元,实现总产值697.4万元(含套种毛芋产值),与传统种植小麦(油菜)-早稻相比亩均增收1239元,合计增收540.1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研究处于县内领先水平。
四等奖蔬菜新品种推广完成单位:望松乡科委完成人员:朱大林朱金伟刘志忠叶菊香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望松乡针对当地种粮为主现状,而开展的蔬菜新品种推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