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合集下载

论述行政改革及其内容。

论述行政改革及其内容。

论述行政改革及其内容。

【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行政改革的特征二、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三、行政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四、结论正文一、行政改革的特征行政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改革始于农村:我国改革的突破始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突破。

三十多年前,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而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所以中国对原来那种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2.渐进式发展:这种改革每隔一段时间设定一个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呈渐进式发展,而不是突变;不是推翻原来的体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3.顶层设计: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顶层设计的特点,即在整体上对行政体制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和配套。

二、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分散的行政职能和机构: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整合分散的行政职能和机构,积极推行大部委制,以减少交叉和重复设置,将外部协调转为内部协调,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

2.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政府要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最主要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3.实施行政管理: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4.循序渐进,积极奋斗: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奋斗。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同时抓,使两者相结合,互相促进。

三、行政改革的原则和内容行政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行政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与行政改革整休推进,协调发展。

因为三种改革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相关性,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项严重滞后,都会影响行政改革的进程。

2.稳妥而有序地进行:行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就决定了行政改革必须稳妥而有序地进行。

行政改革概述

行政改革概述

行政改革概述概念介绍行政改革是指对政府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政府能力、推动公共治理创新和现代化。

行政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行政体制和行政职能的优化和调整,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欠佳、管理层级繁琐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政府的行动力和服务能力。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趋势,各国纷纷进行行政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

目标和原则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政府能力、推动公共治理创新和现代化。

在实施行政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化程序:简化行政手续和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和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2.分权下放:加强基层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推动决策和管理的下沉。

3.创新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鼓励创新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4.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执政,加强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5.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主要内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政府职能重构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构和调整,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和任务,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

政府应依据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协同合作,提高政府的整体效能。

2. 行政机构改革对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进行优化和调整。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合并职能重叠的部门、精简工作岗位等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

3. 行政审批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优化用户体验。

推行“一次办好”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和便利度。

4. 政务公开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通过建立政务公开平台、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网站等方式,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和办事服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摘要: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切实加强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必然选择。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而阐释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

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

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

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

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精简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各级政府的规模要适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少而精。

新时期坚持精简原则,一是机构、层次、编制定多少,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凡属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人员,一律合并和撤销。

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去管理。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一、改革的背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行政管理机构也需要相应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改革的目标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的政府机构,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改革的原则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治理:加强行政法规建设,推动行政管理依法化、制度化,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平竞争。

2. 精简职能:减少冗余的行政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

3. 强化监督: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

4. 改革创新:鼓励行政机构改革中的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具体内容1. 行政体制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优化行政机构设置,减少冗余的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 创新管理方式,推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发机构活力和创造力。

-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人事、财务和事务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2. 行政权力和责任的配置在行政权力和责任的配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 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执法责任制,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

- 加强行政机关的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在改革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加强政府对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公平性。

- 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 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加快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实现政府数据的共享和互通,提高行政决策和服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引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本文将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并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指指导改革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

在法治原则下,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职。

法治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效力和公信力。

2.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市场导向原则下,政府应当转变职能,改变传统的“管办分离”模式,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推动行政管理向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竞争活力。

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效益原则下,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效益原则对所有行政行为进行评估,追求行政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4.服务原则服务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服务原则下,政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坚持服务意识,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公共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指改革工作需要完成的各项重点任务。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1.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完善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优化行政管理的流程和程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浅谈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行政体制改革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和行政环境的影响下,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调整和改变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职能和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变迁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变迁的趋势,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大大增加;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本国的努力,也有赖于国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建立在本国政治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上,也有赖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序;二是社会问题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矛盾激化,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三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加大;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流动的范围和速度不断加大,跨国跨境流动更加便捷;恐怖主义等跨国跨境犯罪活动愈加猖獗,艾滋病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成为世界性问题;社会治理无论涉及的范围还是复杂的程度都大大增加,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推行高福利政策,这虽然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矛盾,但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增长减慢,使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而且,高福利政策还使一部分人的进取精神削弱,经济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也存在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问题,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预见性、针对性还不强;有的应该承担的社会治理责任还不到位、效率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比较弱,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发挥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合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解决“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使政府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规范公众参与行为,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二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在农村,应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在城镇,应完善社区的居民自治功能,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吸纳社区成员参与管理,保障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应以服务群众为主旨,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三建立健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组织网络;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着力培育发展各类协会和民间组织,努力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体系;应加强对民间组织活动的依法监管,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保证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开展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五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一是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加强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搭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统一;要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尽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二是加强宣传工作,破除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观念;要提高公务员的信息素质,提升公务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电子政务法规制度,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三是要着力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重技术轻政务的问题,推进协同政务;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协同政务、政务公开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的水平和公众的参与程度,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为此,要通过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部门界限,加强技术创新、政务合作等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协同政务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政府行政改革有机结合;四是解决“数字鸿沟”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隐患问题;要通过税收、财政等倾斜政策加大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缩小“数字鸿沟”,尽量做到机会均等;同时加强电子政务安全建设,实现电子政务运行的安全、稳定、规范与有序;六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分类改革,即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内容,并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须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机制、高效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健全的激励保障机制;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一是事业单位改革不应过分强调“因地制宜”,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是相同的,过分强调“因地制宜”,不仅会带来体制上的混乱,也容易助长部门和地方只顾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甚至违背社会事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倾向;二是事业单位改革不能片面强调减人、减财政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社会事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财政负担;三是公益性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不能简单地套用企业改革的做法;四是在社会事业领域,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为政府力量的补充是有益的,但对其作用不能期望过高;五是应认真解决事业单位改革中遇到的诸如单位性质转变、人员身份转换、配套改革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曾于1982 年、1988 年、1993 年和1998 年、2003 年先后五次进行较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然而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革的重点、方向、步骤和目标的选择上,表现出敏感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和审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对于进一步搞好行政体制改革,增进改革的理性程度和有效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浅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毕业论文-浅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姓名:学号:学校:指导教师:目录一、论文提纲 (3)二、内容摘要(关键词) (4)三、正文 (5)四、参考文献 (16)正文内容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二)行政运行模式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与原因(一)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1)政府职能庞杂、错位(2)法定职权缺失(3)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4)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3)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二)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设置(三)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规范职责(四)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措施与目标浅谈乡镇行政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接着又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行政改革的理解

行政改革的理解

行政改革的理解行政改革是指对行政机构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推动行政职能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变化。

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效、廉洁、公正、便民的行政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行政改革的核心是解决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行政改革需要突破政府行政体制的僵化和官僚主义问题。

传统的行政体制通常由大量的层级和繁琐的程序构成,决策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

行政改革要求简化行政程序,压缩行政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腐败风险。

行政改革需要提高行政服务质量。

行政机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行政改革要求行政机构提高服务意识,注重民众需求,加强沟通与互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

行政改革还需要推动行政职能转变。

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注重行政监管和资源配置,而现代社会对行政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行政改革要求行政机构转变职能定位,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和社会治理参与者,加强对社会事务的协调和引导,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为了实现行政改革的目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明确行政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行政行为。

其次,可以进行行政机构的重组和优化,合并重复职能的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

此外,还可以推行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同时,要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保障行政公正和廉洁。

行政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明确改革目标和路线图,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

同时,还需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改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行政改革,监督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发挥各自的力量,共同推动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管理所有原则大全

行政管理所有原则大全

行政管理所有原则大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依法行政,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公正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并提供平等的服务和机会。

3. 透明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注重信息公开,确保行政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行政决策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 效率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追求高效、便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高质量的行政服务。

5. 公益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6. 廉洁性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坚守廉洁自律,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行政纪律和社会公信力。

7. 反腐败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积极打击和防范腐败行为,加强反腐败工作,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8. 民主参与原则
行政管理应当促进公众的参与,听取各方声音,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决策结果。

以上所述只是行政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原则可能还会结合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补充。

简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简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简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由在行文化的老师为您提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

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

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

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

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精简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各级政府的规模要适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少而精。

新时期坚持精简原则,一是机构、层次、编制定多少,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凡属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人员,一律合并和撤销。

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去管理。

三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提倡科学方法,以降低国家行政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就是保持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的完整统一性。

任何国家都只能有一个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权力下放,还是分级管理,都不能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的完整统一性。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浅析。

一、制度设计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亟需进行改革。

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如权责不清、机制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

对此,应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高效、快速地完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政府机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人员管理的问题,例如人员编制过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制度,突出人才优势,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三、治理现代化面临挑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正逐步实现数字化,但一些政府部门面对技术发展和资源投入不足等等问题,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这使得政策执行效率不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行政管理,提高数字化行政管理的能力,落实网络安全防控制度,在干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不断优化,推进数字管理治理现代化。

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泛倾听和充分考虑,认真落实改革方案,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做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权责方面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权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权利滥用等。

部分政府机构权力被扩大,使得其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些机构的部分负责人也因此滥用职权,处理事务不规范,不合理。

此外,行政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掌握不当,各机构对南面建设意见的意见涉及父亲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及其改革方向剖析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及其改革方向剖析

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方向问题1: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几个方面?答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它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取得了很大进展,促进了政府体制的逐步变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直接经济职能缩减,社会职能增强,形成了多元的产权结构,市场基础逐步得到确立;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状况,使政府的服务更方便、办事更透明;政府行为的公益性有了明显提高;政府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

虽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是政府角色定位不当。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我国的政府的全能角色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

尽管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有效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政府仍习惯于包揽一切。

市场体制框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政府行使职能时往往夸大其缺陷和不足,任意加以干预,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

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政府运行监督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行政随意性大。

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但是政府的很多做法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外呢体和挑战。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On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llege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carried out five large-scal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and achieved great results. Bu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first fiv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deepen目录引言 (3)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3)(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3)(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4)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5)(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5)(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5)(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6)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6)(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6)(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6)(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7)(四)政府机构依法行政观念薄弱 (7)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8)(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8)五、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9)(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9)(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 (9)(三)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10)(四)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10)(五)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创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创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通过调整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能和权限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一项重要任务,也取得了一系列具体成果。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一、思路创新: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应以服务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权力下放、责任下移和服务提升。

要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2.构建高效有机的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应具有高效性、协同性和灵活性。

要加强政府的内部管理,推行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要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3.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

要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尤其是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信息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

二、措施创新:1.推进机构改革。

要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划分,避免机构之间的职责重叠和效率低下。

要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化和电子化,实现审批事项的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和一次办好。

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机制,保证行政审批的公正和效率。

3.加强政府内部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

要加强对政府内部管理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要加强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促进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首先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然后针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必须不断地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告诉发展。

关键词:改革;体制;行政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客观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我们知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强调经济自由,因此,需要排除政府不适当的干预。

高标准的市场准人要求,过多的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各种行政壁垒,部门、地区封锁等都将损害市场的完整性和公正性。

政府权力的介入点应当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临界点。

凡是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如市场规则的建构,市场重大风险的防范,维护市场的正当竞争、解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对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的人们的帮助等。

我国现行的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仍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职能宽泛,审批事项过多,行政机关的分工过细以及权力高度集中,政府信息不透明等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需要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该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

目前,我国正处在剧烈变革之中。

一方面,随着科技、经济、信息的发展,我国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型、工业型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以及公共行政民主进程的加快,社会正朝着权力分散化、利益多元化的多元社会发展,政府垄断公共行政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对公共行政进行民营化、市场化的改革,让更多的民间企业和组织参与公共行政,通过吸收民间资源和技术来提高政府的行政供给能力,也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改进、完善,从国家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流程改革以及行政职能改革等方面,一步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国家机构改革。

国家机构改革旨在重新调整部门机构,以适应新时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政府总体划分、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等集中管理的内容都逐渐完善,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和部门体制的再调整,使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保障各部门建立起有力、灵活的整体管理体系,推进行政效能的提升。

二是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部门总体划分的改革,还要改革各部门的具体机构,更加注重做实的问题,强化政府行政管理的国家性、地方性、社会性、企业性等层面,从而推动各部门优化管理结构。

例如,把政府及其部门职能职责中存在的少数职责外包出去,以及各部门内部进行横向整合,去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等。

三是行政流程改革。

行政管理流程改革,一是通过开发技术手段来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实现事情内容及程序的透明化,使公民减少办理有关事宜的步骤;二是根据特定的行政管理,建立电子化的审批系统,提高事务的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界定,以便更立竿见影地落实行政审批事项,进而加快政策实施速度和提高其有效性。

四是行政职能改革。

在政府机构内,由于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分管不平衡、责任不确定等问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改革行政职能,即将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开,实现政府职能的再分工,避免审批中的重复,彻底做到“一窗受理”。

同时,将基层政府职能细分明确,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实施一票否决,从而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结构架构的重组、提高公共服务实施效率。

在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大量的改革举措,在法律制定、信息化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改革成绩。

以法律实施为基础,推进政府部门事务管理的改革,实现法治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信息化的改革,推动政府部门极大限度地开放信息,实现“一窗受理”的服务理念;人员管理改革,提倡政府实行以专业、职业、履职为本的职责观,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有效性和政府办效能的提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政府机构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

政府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决策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严重滞后。

这种情况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因此,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决策与执行效率,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促使政府职能的再造和创新,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的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能优化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与社会秩序。

二、改革的目标与原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政府更加服务于人民,更加高效、透明、廉洁。

为实现这一目标,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1.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权责一致原则:明确政府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责的一致性。

将政府职能划分明确,明确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避免重叠、冲突和推诿责任。

3.简约高效原则: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精简冗余部门和岗位,强化审批流程和决策机制的效能,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依法行政原则:建立健全的政府法律法规制度,推动政府决策、执行及服务活动全面依法、规范、透明、公平。

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指的是政府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它对于政府的运转效率、治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改革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成为了各国共同的任务。

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改革的内容包括政府的机构设置、权责划分、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

一方面,要合理优化政府机构的设置,精简冗余的部门,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办事和资源浪费。

同时,改革行政管理模式,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为了实现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变革,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改革小组或机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

政府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参与的改革合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新加坡在上世纪60年代进行了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

其成功经验包括精简政府机构、明确职责、注重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等。

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精简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推行阳光政府等,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然而,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改革需要消除利益固化和行政惰性。

有些政府部门在改革中可能会失去一些权力和资源,难以做出主动的改变。

改革需要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

要推进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最后,改革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摘要: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切实加强行政管理的
理论研究,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是必然选择。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而阐释了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

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
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

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
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主要包
括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

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
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
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
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

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
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
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
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1.精简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各级政府的规模要适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少而精。

新时期坚持精简原则,一是机构、层次、编制定多少,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凡属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人员,一律合并和撤销。

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
应把某些事务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去管理。

三是建立和健全各
种工作制度,提倡科学方法,以降低国家行政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提高
工作效率。

2.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就是保持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的完整统一性。

任何国家都只能
有一个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权力下放,还
是分级管理,都不能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的完整统一性。

遵循统一原则,首先是要坚持
行政目标的统一性,各级政府必须以共同的总体行政目标为基础,进行目标同一的行
政管理。

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分解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内部的各层次和各部门,并
依此明确它们的职、权、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是要坚
持行政领导的统一性,实行首长负责制,形成明确的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防止政出
多门,多头指挥现象,保证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3.效能原则。

所谓效能,就是各级政府应具有迅速回应社会需要,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
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是通过各个行政部门的行政效率体现出
来的,而政府的各级组织及所属部门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表现自身的效能。

因此,必须
按整体效能原则组合各部门和各单位,做到组合紧凑、职责分明、运转自如、便于指挥,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1.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

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事
权不清,导致权限不明,职能交叉,既影响了行政效率,也损害了行政职能的发挥。

党的十六大提出按照既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又要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的原则,依法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
思路。

依法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包括中央政府的专省权、地方政府的专
有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有权,使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有法可依。

2.继续推进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实现行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对分离,实行决策职
能的核心化和集中化。

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按综合职能设置政府机构,将相同或
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部门承担。

同时要改革行政执行体制,建立综合执行机构,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将分散到部门的行政权原则上收归同级人民政府。

改革行政
执法体制,设置精干、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

3.健全公务员制度。

当前,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
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
发展方向;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

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
德建设。

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
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积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于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4.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我国新世纪机构改革的重点。

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政事分开必须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

要将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或者行政执行职能的事业单位,改组为行政执行机构。

对承担政府交办任务、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实行宏观调控。

对一般带有开发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年裁减财政拨款,逐步推向杜会。

同时,要加快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把各部门所属的经营性后勤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依法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