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有的人
人教社新课标版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PPT课件 图文
![人教社新课标版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5fc30ffe4733687e21aa85.png)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 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按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 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 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 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 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 、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收到优 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 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的和谐发展。
培养兴趣,指导积累,教给方法,养成 习惯,渗透人文。
小学语文课标第三学段目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分析
濮阳市第三小学 高照远
培养兴趣,指导积累,教给方法,养成 习惯,渗透人文。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
(三)习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ea5ec708bd63186bdebbc13.png)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ea03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2.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原文——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kuǎ);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同步练习温故知新1、“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含英咀华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有的人 6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有的人 6](https://img.taocdn.com/s3/m/58bdcc4d767f5acfa1c7cdaa.png)
自 运交华盖欲何求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嘲 浙江省绍兴人,是我国伟大
未敢翻身已碰头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破帽遮颜过闹市 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 漏船载酒泛中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横眉冷对千夫指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俯首甘为孺子牛 杂文集《坟》《热风》等 躲进小楼成一统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有的人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的 有的人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已经死了;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有的人有的人死了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给人民作牛马的 有的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人民永远记住他!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还活着。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两 种 人 的 不 同 下 场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 我们应该
怎
么
做
?
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 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报效人民! --老师赠语
来总结吧!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d227d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3.png)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__,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8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8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56803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e.png)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你们知道这个文学家是谁吗?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
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
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
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师:同学们先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读)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
生:表示赞美。
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47ee36bd97f192379e973.png)
即使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太远。
5 6
7
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
我们在《宇宙生命之谜》中学习了生 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合适的温度 适当成分的大气
必要的水分 足够的光和热
目前没有发现具备这些 条件的第二个星球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有感情地朗读第8、9自然段,联系 前文,说说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地球只有那么大 不可再生资源枯竭
即使有可能移居的 星球距离太远
不会再长大
地球美丽但渺小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
可再生资源遭 受毁坏
建造移民基地只 是遥远的设想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 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严谨清晰的论 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 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 表达的观点。
7
8 2
9
3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4
5 6
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
88
主要观点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89
地球美丽但渺小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文中哪些 地方写了“地球美丽但渺小”?圈画关 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形状 1 列数字 2
美丽
作比较
渺小
颜色 打比方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地球给人类 提供了哪些自然资源?人类又对地球做了 什么?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有的人》说课稿优秀
![《有的人》说课稿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34d8b6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f.png)
《有的人》说课稿优秀《有的人》说课稿优秀1一、分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有的人》是第四单元比较与探究中的一首自读诗歌,由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涉及人生价值和时代背景。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多次诵读、品味、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2.确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单元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为:(1)诵读并体味诗歌的情感;(2)理解并运用对比写法;(3)理解深刻哲理,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于正确流畅地朗读和体味情感,教学难点是对比写法的理解。
3.分析学生情况在学习《有的人》之前,初一学生已经有关于诗歌的基础知识和朗读技巧,能够感受节奏和韵律,表达情感。
二、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重在学生体验,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朗读,不过于讲解理论。
作为重点环节,同时也是下一步的基础,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2.讨论法鼓励学生充分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究和分享,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方法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设计了以下学习方法:本节课分为两个板块,从学生的活动来看: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通过朗读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尤其关注那些基础较薄弱、不自信的同学。
其次,通过语言分析和信息整合,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听说读写”为主线,通过朗读、合作、探究和练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中练、练中巩固。
四、教学过程的详细分析(一)导入我们的导语设计会紧密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步骤的设计意图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诗歌的情感。
(二)我知道作者简单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为品读诗歌,为理解诗歌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三)我会读——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听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色彩。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多角度评价和了解朗读的.技巧。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一 |人教新课标 (共7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一 |人教新课标 (共7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19d819998fcc22bdd10d2b.png)
移情自然,极尽想象
火海之中集体大逃亡的蚂蚁,一 只树虎被树胶粘住后,其余树虎 轮流喂食;东北狼为了保全狼崽 的生命而宁愿自己暴露在猎人枪 口下……
1、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2、第一段省略号的作用是:
3、第一段作者把雨声比作: 第二段
作者把
比作“琴键”,把
比
作“手指”,将雨声又比作
。
思考:
4、读了这两段,你觉得山雨有 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答:山雨有音乐美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 情。
学习板块五:美美的写一写
1、回顾《索溪峪的“野”》一文 的结构特点。 总分结构:先总写“野”,然后 从山野、水野、物野、人野四个 角度支撑“野”。 2、写山“野”时也是总分结构。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9:36:1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 全班汇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PPT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2107ba65ce050876321360.png)
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
(二)、精心组织专题
本册专题安排的特点:
1.具有“双专题”特征,即从内容和语文读写 点两方面去考虑专题。 2.组元的角度多样。如“初识鲁迅”。 3.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感受 自然”“轻叩诗歌的大门”。 4.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 活和内心诉求。
诵读课 读书会、 读后感、 手抄报
学生 准备
在整组课文教 手抄报、 学之后 幻灯片、 总结
第五单元:初识鲁迅
三 文本感悟,亲近鲁迅
1.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
《少年闰土》的片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 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 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故乡》中的片段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 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 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 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 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 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 资 源 丰 富
1.资料袋; 2.阅读链接; 3.“课外书屋” 引导读整本的书; 4.插图; 5.“日积月累”内容的丰富性: 1〉.情景相生〔 形式:古诗名句〕 2〉.热爱祖国〔形 式:名人名言〕 3〉.诚信〔形 式:古典名句〕 4〉.保护环境〔形式:标语/公益广告〕 5〉.鲁迅名言〔形 式:鲁迅名言〕 7〉.动物〔形 式:古诗《马》〕 8〉.艺术的魅力〔形式:成语〕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六上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六上](https://img.taocdn.com/s3/m/ff0f91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c.png)
教案标题:《有的人》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的人物;
2.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3.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人物;
2.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PPT或课件准备好,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展示导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被认为是出色的人呢?他们有哪些优点和特点呢?
三、新课阐述
1.呈现课文内容:教师用PPT展示《有的人》这篇课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死 追求(人生境界) 对 作用(人生观) 比 命运 影响 结局
言行(对人民的情感)
探究
1 .第一节中用?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
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
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 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少了引号
(2)原句:骑在人民头 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倒”与“垮”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跨;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 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思考并将诗中的“有 的人”分别换成具体的 某种人、某类人(尽量 准确)。
诗中共有八处“有的 被人民憎恶的人 人” 受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鱼肉百姓的人 造福人民的人
将所换内容 代替诗中的 “有的人”, 朗读诗歌!
突破
文中八处“有的人” 可以分为几类?通
篇采用了什么写法?
对人民有利的人 两类人 对人民有害的人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 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
“当”与“作” “纪念”与“记住”
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 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 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 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 强 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 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 憎分明的真挚感 情。
人教新课标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五组
纪 念 鲁 迅 有 感
有 的 人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1. 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 本诗写于 1949年,是 为了纪念鲁 迅逝世13周 年而写的。
2. 3.
诗歌,品味情感, 整体感知内容。
听录音,注意语气、节奏, 强调重读的字词。
拓展、比较阅读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头望望前面。
朗读诗句,品味感情!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课后思考: “To be or not a question”即 “人究竟应该怎样活?”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展示节奏 与重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 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 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 的火烧
有的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那么,在今天,什么才 是有价值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