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8篇
《登高》说课稿《登高》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说课稿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胡应麟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知人论诗,把握全诗脉络。
2.反复诵读,学习其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深层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怀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2.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并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萧萧深秋,重阳佳节日作者独登高台,忧国、忧民、忧身,无尽悲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2.诵读感知法。
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想象力,进入诗歌意境。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程中的文学作品为唐代杜甫的《登高》。
该作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在课程中,将通过解读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探究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熟悉唐代文学中的“山水田园诗”;•掌握五言绝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理解《登高》这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探究作品所蕴藏的哲理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启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登高》这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唐代文学的古文语言和句式结构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耐心引导和解释;•一些哲理思想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策略1.导入策略通过放映相关图片和短片,让学生感受到登高的美景,从而引发他们对作品的浓厚兴趣。
2.讲解策略采用逐字解读、词句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作品的语言、形式和情感内涵,同时通过阅读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3.拓展策略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现代诗歌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增强对文学艺术的感受。
4.创新策略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学习《登高》的创作技巧和表达语言,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创作兴趣。
五、教学评价1. 测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对于唐代文学特点和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于《登高》这首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于诗歌创作的运用能力。
2. 测评方法通过学生课后阅读报告、课堂答辩、诗歌创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理解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登高教案优秀11篇
登高教案优秀11篇《登高》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体会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2学情分析我任教的202班每班56人,是我校高一年级第三层次的理科普通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得热情度不高,尤其对古诗文阅读普遍有畏难心理。
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杜甫的一些诗歌名篇,可是《登高》的雄浑的意境学生是很难品味出来的。
3重点难点赏析本诗的意境,品味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语言导入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登高》,就要先了解杜甫的为人,在大家心目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2【活动】朗读朗读1、听录音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4、配乐集体朗读活动3【讲授】赏析首联与颔联赏析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歌,看一幅画,或者看一个人的时候,都有最初的感受,那么同学们刚才对这首诗歌的一感受是什么呢?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歌。
大家都知道律诗有一个特点,八句诗歌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我们先看(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十四个字六种景物,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语言凝练。
这些景物都是用哪些词来描写的?(急、高、哀、清、白、飞回)2、情感:悲凉、悲壮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以上的景物和大自然的景物有区别吗?提出意象的概念。
总结(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程为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文学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该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2.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韵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3.探讨该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理解“居安思危”、“求卓竞优”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文学鉴赏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生平经历了唐代衰落的历史背景,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和人民命运的诗歌,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
2. 诵读诗歌本节课的诗歌是《登高》,请大家先听一段诗歌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诗歌的解读3.1 诗歌情感表达《登高》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何?请同学们仔细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2 诗歌的主题《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何?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3.3 诗歌的文学价值《登高》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文学价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3.4 诗歌的意义《登高》这首诗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何样的意义?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解、互动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获得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前引导思考、课堂板书、分组讨论、个人思考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究中,全面理解和掌握《登高》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登高》说课稿5篇(登高统编版说课),以供参阅。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精选5篇(一)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时期,诗人借登山之喻,娓娓道出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痛苦与忧虑,同时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的结构和意境。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四节分别描写了作者在登高途中所见所感,第三节是诗人的自述和自我反省。
整体结构排列严密,白描一股登山的过程,既具有逻辑性又有层次感。
在第一节中,诗人用亲近的词语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通过描写眼前美景的方式,诗人在给读者展示这个诗中的登高活动,这是与社会的现状和理想有关的。
第二节则描绘了山中景色的迷人之处,景物的描写与诗人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相对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在第三节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心路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一节是诗人对当下和未来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痛苦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
诗中的意境主要通过描写山水的方式进行构建,以唤起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登高过程中的风景和感受,使读者产生了被大自然环抱的感觉。
这种感受与诗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理想的追求相比较,使诗中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用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
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场景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追求,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另外,在诗中也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篇通顺流畅。
诗人在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山上群芳,山下人烟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另外,在诗的结尾,也形成了呼应,前面景物的描写和治国理念的陈述相互呼应,给人以思考与警醒。
最后,我们来评价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
《登高》以登山活动为载体,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通过山水描写和反思自我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痛苦,又展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登高语文教案说课稿
登高语文教案说课稿.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3)通过创作、分享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2 诗歌的表达技巧;2.3 诗歌的背诵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3.2 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3.3 诗歌的创意写作。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4.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高山风景,引发学生对《登高》诗歌的兴趣;5.2 讲解:讲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5.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5.4 创作: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5.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现和表现出的理解程度。
6.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登高》并正确表达其意义。
6.3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检查其对诗歌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登高》诗歌文本及相关注释解释。
7.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或视频。
7.3 写作材料:为学生提供纸张、笔等写作工具。
八、教学拓展8.1 相关诗人介绍:向学生介绍与杜甫相似的诗人,如李白、王维等,并引导他们比较各自的作品风格。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的是唐诗中的名篇,旨在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对于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深层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感受诗歌意境和情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会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情景交融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
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1《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二中担任选修课的角色。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一首极富思考性的诗歌。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登高》的解读,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简要内容。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杜甫在游历西南地区时写的。
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作者登高的景象,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首先,杜甫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里,杜甫用诗人的笔触描绘了天际的高原上猿猴的啸声和鸟儿的飞行画面,形象生动。
在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高”。
在诗歌中,高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人们想要追求的、向上的精神高度,也象征着成功和雄心壮志。
接着,杜甫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大江奔流的壮阔,还通过“千古风流人物”这个意象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杜甫钟情于自然和历史这两个宏大的主题。
紧接着,杜甫进入了他情感的抒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里,杜甫以故垒为依托,在心中憧憬着一个更加宏伟、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希望通过向高处努力,来实现他内心的所得所愿。
并且,在这句诗中,杜甫使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那就是“青天外”。
这里“外”字表达了杜甫心中隐藏着若干无法道尽的情感和渴望。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趣味。
比如说,一些特定的名词出现的频率,以及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节奏。
在《登高》中,“青天”和“白鹭”等词语频繁地出现,被反复引用;此外,句子的几个部分以“半落”和“二水中分”为划分标志,非常规矩。
总之,这些细节如同彩色画笔一般,为全篇诗歌增添了更加精致的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通过《登高》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读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登高》教案(最新3篇)
《登高》教案(最新3篇)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4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与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重阳还被称“踏秋”,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
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的万里江天,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分钟)《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登高(杜甫)说课稿
登高(杜甫)说课稿登高(杜甫)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学会欣赏并理解他的名篇《登高》。
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略杜甫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这首诗,并能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景物和表达情感;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从杜甫这首诗中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深邃和艺术的美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电子教具、课件;2. 教学材料:《登高》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先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引入话题,让学生联想到登高的经历,并与大自然的美景相联系。
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子板向学生展示《登高》的全文,并请学生阅读。
解读: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与学生讨论“登高”的主题和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登高》中的关键句子,包括对词汇、诗句的解释和诗句背后的意象和感情。
3. 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分析:结合具体的诗句,解析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理解:1. 听读诗歌:老师朗读全诗,并让学生跟读。
2. 理解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3. 探究诗歌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由发挥,探索诗歌的多重意义和个人的理解。
拓展:1. 唐诗赏析: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诗歌创作背景,介绍其他几首杜甫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作文创作: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类似《登高》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自主选择唐诗赏析作业或以《登高》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到《登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更展现了杜甫思考人生、有所感悟的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通过课堂的讨论和分析,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登高》说课稿10篇
《登高》说课稿10篇《登高》说课稿1《登高》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
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感怀之作,饱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学习__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词风。
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但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品读语言,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作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鉴赏词作。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因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微课视频。
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拟定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古人云:“未见兴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展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马致远的《秋思》描绘了古道西风瘦马的萧条,那么,杜甫笔下的秋日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2步展开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我将对易读错、易写错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讲解。
2.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将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师生讨论,共同明确,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长寿的重阳节登高远眺,国势艰危,身世飘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这位曾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不禁生发无限感慨,极为沉郁。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2步展开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
《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高》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登高》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诗如浩瀚之海,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自己在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1、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
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
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学生观决定教育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
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
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登高所见之景。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111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解读诗人情感的表达。
难点
理解诗人复杂情感的深层内涵。
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1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法:对诗歌的词句、意象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12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杜甫的生平及诗歌成就。
提问学生对登高这一主题的初步理解。
初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强调重点词句的读音和停顿。
诗歌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风”“天”“猿”等,描绘出的画面。
探讨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情感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结合诗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其情感的根源。
艺术手法分析
探讨诗歌的对仗、用典等手法。
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课堂总结
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读后感。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登高》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登高》这首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诗。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景、境、情三者的关系,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则是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也就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三、说教法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只有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所以我将采取诵读法,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其进入诗歌的情境。
在本诗的鉴赏中,由于学生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讲析法和点拨法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
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导语设计导语:导语是每节课的窗户和眼睛,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秋不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设计了如上的导语。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诗歌均为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律诗这种体裁,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相对有限,对于理解杜甫诗歌中深沉的情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创作风格,来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3)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
(2)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8-2《登高》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选取的是唐诗中的经典作品,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全诗语言精练,对仗工整,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律诗的格律特点和深层意蕴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对于诗人所表达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3)学会通过意象和意境分析诗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诗歌改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理想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语言精练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2)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文学成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登高》这首宋词的背景、内涵和艺术魅力;3.掌握宋词的格律和韵律;4.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宋词的能力;5.能够形象化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宋词的背景、内涵和艺术魅力;2.掌握宋词的格律、韵律和语言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宋词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宋词的自然真挚与文化内涵;2.帮助学生理解宋词中的生动形象和深刻思想;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宋词的能力与语感。
三、课堂教学思路1. 教学方法本课在启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采用课堂讲授、试译赏析、讨论评析、合作探究、默写填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鉴赏宋词的文化魅力。
2. 课堂安排(1)热身引导(10分钟)通过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和画作《秋江烟树》等,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教学讲解(30分钟)(1)韵律结构分析。
分别从音韵格律、平仄呼应,韵脚韵母,它们在表现歌咏自由和追求卓越精神等方面对该词进行详细解读。
(2)精深词义赏析。
深入探究《登高》词中的意象、意义、情感和思想,通过对阅读文本、批判性讨论、语言表达等环节,加深掌握宋词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学生合作探究与分享(20分钟)对于词曲艺术,头脑风暴和线上资源分析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
可以将课堂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阅读与讨论合作,根据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围绕指定的主题,对《登高》进行综述性的论述和概括,再用较短的时间向大家做汇报。
(4)互动练习与评价(20分钟)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互动练习和评价,通过点名回答和随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并且,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社区活动或者学术比赛等,加强学生对词学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效果,更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资源的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说课稿
彬县范公中学张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我将从这七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第一:说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①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学习难点:②体会作者深沉的忧思。
第二:说教材
《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
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过李白的古体诗和杜甫的两首诗歌。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类诗歌的答题方法。
第三:说学情
这堂课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一(14)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存在答题语言不规范,层次不清楚的问题;对课文的“机械式”记忆也达不到近年来“情境式默写”题型的要求。
第四:说教法
1、提问法和点拨法。
《登高》这首诗,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梯度性的问题,并进行简要的点拨,突破这一难点。
2、讨论法。
语文教学很大一部分在于兴趣教学,这堂课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规律总结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规律总结,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学习:
1、小组合作。
本诗中作者选取的意象众多,让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挖掘和体会景物的特点。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
由于《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应通过粗读与仔细揣摩、
深入探究的“精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六:说教学过程
由题目《登高》引入登高类诗歌常见的三类情感,引出作者写作本诗的具体背景,导入课堂。
(一)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诵读,并根据情和景的关系划分出本诗的内容层次。
(二)精讲互动:1、在同学所划分层次基础上理解诗歌,先找出前两联的景物形象,然后小组合作,分析猿、鸟、落木、长江等重点意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和景的关系把握前两联作者的情感,掌握写景类诗歌答题步骤:罗列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感。
明确:作者选取了急风、哀猿、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营造了凄凉、广阔、悲壮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伤感。
2、分析颈联的人生感受。
同学们能从“悲秋”“多病”把握主要情感为“愁苦”,再结合名家观点,体会作者表达的人生“八种愁苦”。
3、鉴赏尾联:我提问:“艰难苦恨是并列短语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得知“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进而理解引入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
4、小结全诗的情感特征,引入对诗眼的确定。
进行“精读”。
在情感把握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诗歌,注意感受抒情色彩浓烈的词,如“哀,滚滚,悲秋,独”等。
(三)达标训练:阅读杜甫《江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规范答题语言:作者选取了……意象,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
(四)小结:
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
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移情入景法。
(五) 布置作业:仿写句子。
对诗人的“悲”进行仿写。
示例:
诗人悲在飞鸟低回,孤独哀伤;
诗人悲在长江滚滚,似水流年;
要求:句式相同,不少于两句。
(六)板书设计:根据板书的内容提示,完成全文背诵。
第七:课后反思
在分析前两联“景——境——情”关系时引导语言不够简洁;“五环节”对话式教学模式运用不够灵活,以后教学中要注重能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