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word教案

高中数学word教案

高中数学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直线和曲线的交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直线和曲线的交点的计算方法
2. 应用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对直线和曲线的特性理解
2. 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作业题目
3. 实例分析案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概念理解
1. 讲解直线和曲线的交点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和曲线的交点问题
三、计算方法
1. 讲解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计算方法
2.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实例分析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直线和曲线的交点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与作业
1. 在课堂上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计算方法
2. 布置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务必完成并提交
六、小结
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是否掌握了直线和曲线的交点计算方法,是否能够熟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有无疑问和困难。

七、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拓展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困难,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高中数学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高中数学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前面已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运算,这里引入一种新的向量运算——向量的数量积。

教科书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既使向量数量积运算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又使学生看到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模的大小及夹角有关,同时与前面的向量运算不同,其计算结果不是向量而是数量。

在定义了数量积的概念后,进一步探究了两个向量夹角对数量积符号的影响;然后由投影的概念得出了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并由数量积的定义推导出一些数量积的重要性质;最后“探究”研究了运算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量积的定义、重要性质及运算律;2.能应用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解决问题;3.了解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可以解决长度、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为下节课灵活运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从数与形两方面引导学生对向量数量积定义进行探究,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明确向量的数量积与数的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物理学中“功”这个概念引入课题,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切入课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及生活实践的联系。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7篇)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7篇)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7篇)高中数学教案 1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章第五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效果评价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既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集合知识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分2课时学习。

本课时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复习“三个一次”的关系,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以旧带新寻找“三个二次”的关系,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采用“画、看、说、用”的思维模式,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掌握看图象找解集的方法,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象找解集,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不等式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要把握这个重点。

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图象法,其本质就是要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认识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与函数图象上对应点的横坐标的内在联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课题:高中数学必修二
主题: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 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 函数性质的运用。

2. 函数性质的证明。

教具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
2. 黑板、彩色粉笔
3. 讲义、作业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性质。

2. 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函数性质进行推理和分析。

4.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函数的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案【6篇】

高中数学教案【6篇】

高中数学教案【6篇】篇一:中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驾驭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2、理解并驾驭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3、理解切线概念实际背景,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培育学生转化问题的实力及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

教学难点:用无限靠近、局部以直代曲的思想理解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问题情境。

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改变趋势呢?假如将点P旁边的曲线放大,那么就会发觉,曲线在点P旁边看上去有点像是直线。

假如将点P旁边的曲线再放大,那么就会发觉,曲线在点P旁边看上去几乎成了直线。

事实上,假如接着放大,那么曲线在点P旁边将靠近一条确定的直线,该直线是经过点P的全部直线中最靠近曲线的一条直线。

因此,在点P旁边我们可以用这条直线来代替曲线,也就是说,点P旁边,曲线可以看出直线(即在很小的范围内以直代曲)。

2、探究活动。

如图所示,直线l1,l2为经过曲线上一点P的两条直线,(1)试推断哪一条直线在点P旁边更加靠近曲线;(2)在点P旁边能作出一条比l1,l2更加靠近曲线的直线l3吗?(3)在点P旁边能作出一条比l1,l2,l3更加靠近曲线的直线吗?二、建构数学切线定义:如图,设Q为曲线C上不同于P的一点,直线PQ称为曲线的割线。

随着点Q沿曲线C向点P运动,割线PQ在点P旁边靠近曲线C,当点Q无限靠近点P时,直线PQ 最终就成为经过点P处最靠近曲线的直线l,这条直线l也称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

这种方法叫割线靠近切线。

思索:如上图,P为已知曲线C上的一点,如何求出点P处的切线方程?三、数学运用例1 试求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

解法一分析:设P(2,4),Q(xQ,f(xQ)),则割线PQ的斜率为:当Q沿曲线靠近点P时,割线PQ靠近点P处的切线,从而割线斜率靠近切线斜率;当Q点横坐标无限趋近于P点横坐标时,即xQ无限趋近于2时,kPQ无限趋近于常数4。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doc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doc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doc
课题: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和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方程求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复印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教学课件
4. 小组合作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常数函数的性质,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和
常数函数的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 定义一次函数:y = kx + b。

2. 一次函数的性质:斜率k和截距b的含义。

3.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直线、斜率、截距。

4. 一次函数的方程求解方法:代数解法。

三、练习(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完成一些关于一次函数的应用题,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一次函数的重要性质和求解方法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次函数在数学中的
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巩固一次函数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word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
教案主题:方程与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3. 能够解决应用问题中涉及方程和不等式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方程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不等式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5. 应用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3. 练习: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练习;
4. 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课本:《高中数学必修教材》;
2. 教学实例: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实例;
3. 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

教案编写者:XXX 教师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高中数学教案【6篇】

高中数学教案【6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高中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 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中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一、函数与方程教案一: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区别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特点与区别,掌握两者的图像表示及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定义。

2. 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与一次函数的区别。

3. 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表示及基本性质。

4. 进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要点:1. 一次函数的特点与图像。

2. 二次函数的特点与图像。

3. 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附件一、教案附件二教案二: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解法,能够独立解题。

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介绍常见解法。

2.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常见解法。

3. 进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要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理解方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附件三、教案附件四二、平面几何教案三: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够独立判断和作图。

1. 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 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3. 进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要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三角形的分类。

3. 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附件五、教案附件六教案四: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了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能够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介绍圆的相关定理,如切线定理、相切定理等。

3. 进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理的应用。

1. 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圆的相关定理。

3. 利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附件七、教案附件八三、立体几何教案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性质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全册

新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全册

新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全册第一册:基础知识与方法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1 集合的基本概念1.2 集合的运算1.3 函数的基本概念1.4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第二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2.1 数列的基本概念2.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3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第三章:函数的导数3.1 导数的基本概念3.2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3.3 导函数的计算与应用3.4 高阶导数与导数的应用第四章:不等式与绝对值4.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4.2 一元不等式的求解4.3 多项式不等式的求解4.4 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第五章: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5.1 向量的基本概念5.2 向量的坐标表示5.3 向量的运算5.4 直线与平面的方程第二册:初等函数与极限第六章:初等函数6.1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6.2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6.3 幂函数与根函数6.4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第七章:数列与级数7.1 极限的概念7.2 数列的收敛性与极限7.3 级数的概念与收敛性7.4 收敛级数的性质与运算第八章:函数的极限8.1 函数的极限的定义8.2 函数极限存在的判定与性质8.3 函数的极限计算方法8.4 函数极限的应用第九章:连续函数9.1 函数的连续性概念9.2 连续函数的性质9.3 连续函数的运算9.4 连续函数与导数的关系第三册:微积分与微分方程第十章:导数的应用10.1 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10.2 函数的最大最小值与最值问题10.3 弧微分与极值10.4 导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不定积分11.1 不定积分的基本概念11.2 基本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11.3 分部积分法与三角函数积分11.4 不定积分的应用第十二章:定积分与微分方程12.1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12.2 定积分的性质与运算12.3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12.4 微分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第十三章:常微分方程13.1 一阶常微分方程的通解与特解13.2 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13.3 常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为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全册范本,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篇一: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用坐标法及距离公式证明Cα+β;(2)会用替代法、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由Cα+β推导Cα—β、Sα±β、Tα±β,切实理解上述公式间的关系与相互转化;(3)掌握公式Cα±β、Sα±β、Tα±β,并利用简单的三角变换,解决求值、化简三角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问题。

[学习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学习难点]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知识结构]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一章和、差、倍公式系列的基础。

其公式的证明是用坐标法,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把两角和α+β的余弦,化为单角α、β的三角函数(证明过程见课本)2、通过下面各组数的值的比较:①cos(30°—90°)与cos30°—cos90°②sin(30°+60°)和sin30°+sin60°。

我们应该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cos(α±β)≠cosα±cosβ,sin(α±β)≠sinα±sinβ。

但不排除一些特例,如sin(0+α)=sin0+sinα=sinα。

3、当α、β中有一个是的整数倍时,应首选诱导公式进行变形。

注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诱导公式等的基础,而诱导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特例。

4、关于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用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二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篇三: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篇三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不等式这一章的核心,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应用问题都起到工具性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后面不等式的证明及前面函数的一些最值值域进一步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猜想,构造数学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并通过在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基础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与此同时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相应制定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为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节课内容与实验,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对于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设计,模型转化,类比猜想实现定理的发现,体验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模型对比,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求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并注重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数学生活化,大众化;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领略获取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教学难点: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以及定理发现探索过程的构建及应用;教学关键:学生对于实验的实践及函数模型的构建。

教学模式:探究式合作式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在经历课改的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学习的框框内,他们更需要充满活力与创造发现的课堂。

课堂实验可能存在问题:对EXEL软件不够熟练。

对于模型构造思路不够清晰。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表示方法、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会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题目中。

3. 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能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是乘除运算的法则。

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复数的几何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在坐标系中表示复数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有何关系?2.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讲解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实部和虚部的概念。

(2)介绍复数的表示方法,如代数表示法和极坐标表示法。

3.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讲解复数的加减运算,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2)讲解复数的乘除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复数的几何意义(1)讲解复数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复数的几何意义4. 例题及解答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4i, 23i;2+3i, 12i;(2)将复数1+i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5篇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5篇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教案全套,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高中数学教案全套篇2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高中数学教案系列(精选6篇)

高中数学教案系列(精选6篇)

高中数学教案系列(精选6篇)高中数学教案系列篇1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者分析:1.需求分析:在研究指数函数前,学生应熟练掌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入.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逼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3.教学难点: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目标阐明:1.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推广和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加深对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教学流程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一)*知识结构介绍(二)问题引入1.问题: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1)当生物死亡了573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2)当生物死亡了5730×2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3)当生物死亡了6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4)当生物死亡了10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2.回顾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思考:这些运算性质对分数指数幂是否适用呢?【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板书】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根式的概念:【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口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板书】平方根,立方根,n次方根的符号,并举一些简单的方根运算,以便学生观察总结.【师】现在我们请同学来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1.根式的概念【板书】概念即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n1,且n∈N_),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师】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n的奇偶以及a的正负都会影响a的n次方根,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表格.【板书】表格【师】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偶次方根.那么0的n次方根是什么?【学生】0的n次方根是0.【师】现在我们来对这个符号作一说明.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注】本题较为简单,由学生口答即可,此处过程省略.三.n次方根的性质【注】对于1提问学生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思考便能得出结论.【注】对于2,少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起来说他们的结论.1.n次方根的性质四.分数指数幂【师】这两个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是因为根指数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那么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思考:根指数不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时还能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吗【师】如果成立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规定.(一)分数指数幂的意义:1.我们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2.我们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二)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广:五.例题例2.求值【注】此处例2让学生上黑板做,例3待学生完成后老师在黑板板演,例4让学生黑板上做,然后纠正错误.六.课堂小结1.根式的定义;2.n次方根的性质;3.分数指数幂.七.课后作业P59习题2.1A组1.2.4.八.课后反思1.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把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而且运算性质中a,r,s的条件没有给出,另外课件中有一处错误.第二节课时改正了第一节课的错误.2.有许多问题应让学生回答,不能自问自答.根式性质的思考没有讲清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回答和思考问题,与之互动太少.3.讲课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好,并且讲课声音较小,没有起伏.4.课前的章节知识结构很好,引入简单到位,亮点是概念后的表格.高中数学教案系列篇2一、知识梳理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类别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个体比较少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个体比较多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1)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④汇合成样本.(4) 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①小矩形的面积=组距 =频率②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③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平均数为则方差,标准差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P=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1 ,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2 ,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具体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能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能够准确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3.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定义、表达式、图像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2. 基本概念: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性质及图像,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4.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次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 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像5.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次函数f(x)=2x+3,求f(3)和f(1)的值。

(2)画出函数y=3x2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零点。

(3)某商品的价格为50元,每增加1件,价格降低1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

2. 答案:(1)f(3)=9,f(1)=1。

(2)图像为一条斜率为3,截距为2的直线;零点为x=2/3。

(3)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为4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及应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5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5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5篇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作业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实例引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学习: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解决几个练习题。

四、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六、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解方程能力。

教案二:三角函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熟练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作业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实例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学习: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个三角函数的值。

四、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三角函数能力。

教案三:圆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面积和圆心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作业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圆的性质。

二、学习:讲解圆的周长、面积和圆心角的性质。

三、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四、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圆的性质能力。

教案四:导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导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灵活运用导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与导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作业册。

高中数学教案word版

高中数学教案word版

高中数学教案word版
教学内容: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平行线法等;
3. 能够正确应用线性方程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难点:对于复杂的线性方程组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呈现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解法;
2. 分别介绍代入法、消元法和平行线法的解法步骤和原理;
3. 举例说明各种解法的具体应用。

三、练习(20分钟)
1. 小组讨论练习题,解答各种类型的线性方程组;
2.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解析过程。

四、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线性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无时间限定)
1. 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
2. 撰写一篇关于线性方程组的应用文章。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内容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数列的求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数列的实际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数学巩固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三角函数的求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三角函数的图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三角函数的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三角函数的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三角函数的最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数学巩固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向量与向量的初等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解斜三角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平面向量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不等式的证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不等式的证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不等式的解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不等式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不等式的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直线的方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单的线性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曲线方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直线与圆的方程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椭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双曲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抛物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直线与圆锥的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直线与圆锥的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轨迹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轨迹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圆锥曲线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圆锥曲线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圆锥曲线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面的基本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空间直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直线与平面垂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平面与平面垂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平面所成的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0空间的距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棱柱、棱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球与多面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立体几何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二项式定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二项式定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随机事件的概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