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类作文指导讲解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bfe26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5.png)
2021/5/27
11
2. 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 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 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 ,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 墨要占全文的80%,而对于其他的观点 ,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 可。如《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一文 主体片段——
2021/5/27
21
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如《远近结合,感知自然》之片段——
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好处)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完全把握 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以造 福于人类。(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弊端)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 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进而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 ,既可亲身体验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的好处)
2. 结构失衡
对于试题材料中的多个观点,一些考生在行文 时喜欢平均用墨,即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中一个观 点,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他观点,故在结构上呈现 出5 ∶ 5之式,这是严重的因重点不突出而造成的 文章结构比例失衡。
2021/5/27
18
二 、误区警示
3. 认识较浅
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一类文的立意在于写出二元矛盾 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考生也试图写出其之 间的辩证关系,但仅仅将其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而已,故 而显得认识肤浅。如2016年江苏卷“有话则短与无话则长” ,有些考生仅仅写出有话则短的内涵是内敛、无话则长 的内涵是个性的张扬,至于个性的内敛与张扬之间的辩 证关系则没有深度解读。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建议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cb679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3.png)
详细描述
首先,在提出观点后,要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支持自己的 观点。其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反证等来 加强论证效果。最后,对于重要论点或观点,可以多角度、 多方面进行论证。
语言平淡及应对策略
总结词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首先,尽量避免使用单调、乏味的语言。其次,增加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 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适当运用成语、典故 等文化元素来丰富文章内涵。
证。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02
除了举例论证外,还可运用比较、因果、归纳等论证方法,增
强论证效果。
注重反驳和辩驳
03
针对不同的观点或反对意见,要有理有据地反驳和辩驳,体现
思辨性。
语言的润色与表达
用词准确、简练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清晰明了的标题
标题要简洁有力,概括文章中 心论点或主题。
严谨的论证结构
采用“总-分-总”或“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结构,
确保文章逻辑严密。
段落安排合理
每个段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避免长篇累牍,注意段与段
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论证的深入与拓展
论证要有深度和广度
01
分析问题时要深入挖掘,拓展思路,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论
04
思辨类作文写作实战
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1 2
选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论据
选择能够充分证明论点的材料,避免使用无关 或离题的素材。
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引用的数据、事实、名言等要注明出处,确保 信息的可靠性。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https://img.taocdn.com/s3/m/a35ecf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8.png)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概述所谓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指这样的一类材料作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反或相对的,但又都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我们把这种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思辨型材料作文。
应该说,思辨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同时,思辨型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不容易偏题,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谈一谈,都能拿到一个保险的分数。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认同度高,学生也很喜欢写。
但是,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因此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就高了,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你得好好构思构思,写出点深度(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辨证思维?1.水能载跑,亦能覆舟。
矛盾的对立统一性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三上每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聚沙成塔、集腋成装、积羽成舟——量变严生质变高考议论文与辨证思维2021年高考作文文题:[2021·新高考全国I卷]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
[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2021电全国乙卷]“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主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为主题。
[2021·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络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年全面开花:二元思辨,三元思辨。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的五种模式详解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的五种模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1ef1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c.png)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的五种模式详解一、“思辨”释义1.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
2.所谓思考,就是对于话题要有深入挖掘的能力,做到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思维的深度。
3.所谓辨析,就是对于话题要多角度辨析,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析,由此及彼,推陈出新,达到思维的广度。
二、思辨类作文的五种常见模式【实例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欲速则不达”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快熟面”就不怕肚子饿,有“动车”“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宅急送”就不怕物品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理念,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快与慢”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元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模型】1.二元或三元甚至多元关系是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是先后关系,共存关系,因果关系等。
2.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两面,在分析时不能只谈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3.因此在确定结构时,必须以其中的一面或两面为重点,兼顾另一面。
(一)结构模式一:A+B+AB式中心论点:把握“快与慢”的艺术,让人生更精彩。
【分论点1】快是一种激情,有速度,更是一种紧跟时代的态度。
(A)【分论点2】慢是一种闲适,有深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热爱。
(B)【分论点3】快与慢需要结合,享受速度时代的便捷,安抚心灵的岁月静好。
(AB) (二)结构模式二:A+A+B式中心论点:快慢合理行,谱写时代曲。
【分论点1】以慢来夯实基础,路虽远,慢慢走,一定能到达。
思辨性作文教学指导
![思辨性作文教学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71d08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0.png)
思辨性作文教学指导思辨性作文教学指导思辨就是指有思考的。
下面小编收集了思辨性作文教学指导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
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以心灵的欢跃。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思辨能力要把握其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犯绝对化的错误。
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
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基督教及其它文化也提倡。
而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比如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个角度。
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
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
假如你从一个角度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你在行文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
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就要从能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其次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不少同学对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
高考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课件41张
![高考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课件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2fa6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7.png)
以 上 材 料 给 人 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停止
第二层:平缓时前进,是把握机会久久为功,于正
确的通路上驰而不息。
第三层:疲惫时暂停,偶尔挂个空档,才能为前行
积蓄力量,驶向精彩未来。
原题呈现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海、板、人三者互 相影响,相互联动, 形成修己身,借外 物,抓机遇的内在 联系——以修己身 为前提,以借外物 为手段,以抓机遇 助力时代发展为目 的。
中心论点: 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 分论点筋骨句: (1)修己身是前提,要外炼体魄,内炼意志。 (2)借外物是手段,要借助工具,为我所用。 (3)抓机遇是目的,要找准平台,助力时代发展。
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是成为时代冲浪者必备素养。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简约与繁复
(五)有章法,写好主体段落
1.主体段落常见写法:
五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⑤结论句(结合论点总结拓展) 四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 三步法:①观点句+②论据句(叙例)+③论证句(议例)
2.主体段落写作示例:
二元思辨 类 型
多元思辨
壹
2021—2022年高考作文风向标:思辨类作文
2025思辨类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2025思辨类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a958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3.png)
2025思辨类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01“精致”与“粗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粗粝”意思是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形容食物的粗劣。
出自唐·杜甫《有客》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或有情致、情趣、美好。
也形容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的注重生活品质,活得很细致。
本道作文题沿用了2023年四省联考和高考作文的出题形式,材料简洁,但内涵丰富。
从主题上看,属于二元辩证材料,材料和写作提示均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二者皆可作为写作的内容。
可以追求“生活上的精致”,“精致的生活”意味着反对简陋与粗糙,追求一种有情趣有要求够精致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精致”可以是一顿精心准备的早餐,可以是一个设计感满满的礼物,还可以是一种精巧细致的工作风格对精致的追求表现出来的是做事风格的严谨、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的巨大进步。
也可以肯定“生命中的粗粝”。
“粗粝”在这里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生命的一种原始状态,往往意味着真实的面貌、顽强的生命力、不事修饰的洒脱、不刻意不做作的从容,不管在文学形象中还是在这个日渐“修饰”的生活中,回归生命的“粗粝”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当然,如果将二者兼顾,进行辩证分析,在立意上显得更为深刻一些。
【优秀作文一】以粗粝桅杆,扬精致风帆纵观古今,粗粝是漫漫人生路的常态,精致是漫漫人生旅的追求。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
面对生命这一宏大又魔幻的主题,面对粗粝还是精致的选择,新时代青年当以粗粝桅杆,扬精致风帆。
粗粝立标,许我生命扬帆。
人生,如一场修行。
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沮丧时,潦倒新停浊酒杯。
即使无人会登临意,也请猛志固常在。
让粗粝,做修行大道上无所不在的故友,伴我们的漫漫人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5de10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5.png)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认识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下令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 过一条很宽很深的大河。于是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 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 楚国人不晓得,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 被淹死了1000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 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 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辩证思考
• (1)“辉煌与遗憾”是矛盾的统一
• 遗憾强调成就属于过去,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需要重新开始; 遗憾可以弥补,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总结教训将来 才可能辉煌。遗憾对辉煌有促进作用,要想辉煌,就必须正 视遗憾;反反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辉煌的过去中,骄 傲自满,就会给以后留下遗憾
辩证思考
巩固练习
• 材料一:2021年8月31日,在赛场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3:0完胜,郎平向国 人致歉;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比赛结束,总教练郎宣布辞 职。但连输三场的中国女排提前失去小组出线机会,这是中国女排继1992年巴 塞罗那奥运会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未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女排排名创新低。她 说“留点遗憾更好,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巩固练习
•要求:请结合材料,体现你对其中启示意义的感 悟与思考。请以“辉煌与遗憾”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11:“边界”与“融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11:“边界”与“融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8fd232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8.png)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十一)“边界”与“融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题为任务驱动类作文。
情境设置聚焦对“边界”的讨论。
题目从两个角度界定边界的含义:“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这是从个人修养和个体成长——做人的角度来谈边界;“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是融合的问题。
两个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
考生要针对此谈谈自己对“边界”与“融合”的思考。
2. 典型任务的限制。
本题的任务比较简单,限制性条件不多,能给考生灵活操作的空间。
引导语“对此,你怎么看?”“此”即是题目中的两种看法,考生不管赞同还是质疑,都不得更换情境中对“边界”的界定。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目更强调考生对“边界”的理性思考,当然,最好从“边界”与“融合”的角度来写作,应该写成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
第一种观点中“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指的是“个体成长”和“个人修养”,“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则是指向学习创新,两种观点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不可置疑。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本题任务设置开放性强,立意上也有许多操作的空间。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其一是赞成边界感,如立意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守好边界,健康成长”;其二是赞成打破边界,如立意为:“莫让边界成为发展的束缚”“融通发展,创造价值”“融而后通,破而后立”;其三,综合立意,即结合观点一与观点二,辩证看待“边界”,如立意为“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https://img.taocdn.com/s3/m/f46df2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4.png)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话首先指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中间二句话具体列举了这些因素有哪些,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我们经常会用“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来证明事情的正确性,过于迷信书本、权威,或者过多地听信了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恰恰缺少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很多,行文思路也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名人事例来论证质疑权威的可贵,可以谈质疑权威的意义和盲从权威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如何面对权威等。
也可以写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要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
本作文题聚焦理性表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考生可以开展关于"坚守自我""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话题的讨论。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大多数人认为”:从众,趋俗,随大流,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审题立意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如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等,以上列举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高考语文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362e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1.png)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附参考答案)一、哲理思辨类作文题作文1: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
”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作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
作文3: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模棱两可,比如1,笼统地评说有的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作文1: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时机。
(3)把两者综合起来,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
结论可以是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作文2:比较好的立论: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上得出,“一味”意味着盲目,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示否定,“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你灰暗的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
写作指导7:三元思辨性“骨气、立意、用笔”-2024年高考语文三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写作指导7:三元思辨性“骨气、立意、用笔”-2024年高考语文三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ee831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d.png)
写作指导6:三元思辨性“骨气、立意、用笔”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骨气”“立意”“用笔”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三个术语。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常用是否有“骨气”来衡量一幅画作的优劣。
这里的“骨气”,就是精气神。
而“骨气”取决于画家的思想境界、艺术追求,也就是画家的“立意”。
当然,一幅画作的完成还要依靠画家的功底和技巧,也就是“用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立意行文时,要由“骨气”“立意”“用笔”这些绘画术语切入,去深入挖掘三个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并由绘画艺术延伸到人生的道理,对“用笔”即功底(诸如学识、才艺、技能、本领等)、“立意”(诸追求、理想、志向、情怀等)、“骨气”(诸如风范、气质、修养、人格等)三者关系进行辩证思考,“立意”是“骨气”的前提,“立意”是内修,“骨气”是内修的外显,二者结合显示绘画精神内容层面的追求。
而“笔法”是实现艺术追求的技能手段,保障“骨气”“立意”的实现。
可以立足“用笔”“立意”的关系肯定它们由内而呈现“骨气”在外的重要性。
【审题指导一】本次联考作文是三元关系型作文,要求考生把握好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三个术语“骨气”“立意”“用笔”之间的关系,来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如何建立这三者之间的有机关联,是本次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作文材料脱胎于唐代画家张彦远的绘画理念,将传统文化与多元思辨巧妙结合,看似在命题方式上与“本手、妙手、熟手”相似,却突破性地加入美育维度,让学生直面中国古代美学原创话语,“言象意”式的美学思维,势必会让已长久浸泡在“内容”“形式”朴素二元思维之下的学生,获得一次荡涤。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又有“风清骨峻”之说,“骨气”以一种形而上的“生命力”“精气神”成为对“立意(内容)”,“用笔(形式)”的全面超越,同时于张彦远的理论原点而言,其本人的倾向则是强调“立意”“用笔”的重要性,且留下关于“形似”层面的思考。
思辨类作文指导讲解28页文档
![思辨类作文指导讲解2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b9b40d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8.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思辨类作文指导讲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eea8c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d.png)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是高考写作中的一种重要题材,要求考生通过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合理推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并能够进行逻辑思辨和批判性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思辨类作文的写作指导,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审题与思考1. 仔细审题: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必须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要求你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并决定你要采取的立场。
2. 多角度思考:思辨类作文要求你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为了准确把握问题,你可以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思考,形成全面的观点。
3. 收集素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收集相关的素材和事实,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网上资料等途径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结构与写作1. 引入:引入部分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简要说明你要讨论的问题。
可以使用引话、引述材料、提问等方式来引入。
2. 论证:论证是整篇思辨类作文的核心部分,要对所选择的立场进行全面论证和辩证。
可以采用举例、引用专家观点、列举数据等方式进行论证。
3. 对立观点:在论证部分,要考虑到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对立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用事实和论据打破对立观点的弱点。
4. 结论:结论要明确表达你对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案。
三、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 逻辑严密:思辨类作文要注意逻辑性,论证过程要有条不紊,要能够清晰地展现思路和观点。
2. 语言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糊词语和空洞的概念,要用具体的事例和证据来支持观点。
3. 语句流畅:要避免长句子和重复使用的词汇,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流畅。
4. 章节分明:可以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段,使读者容易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5. 时间控制:在高考作文中,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写作进程,尽量避免时间不足导致写作质量不佳。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https://img.taocdn.com/s3/m/dece56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d.png)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例1: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40d9a5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5.png)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 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 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例如: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 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 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 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 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 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 惹人深思。
主体段范文(200-250)
二谓意志之强。//(观点)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肉体强健之上的精神顽强,是强者的硬度。//(观点解读)“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事例)蚯蚓、蛇蟮在肉体上都无螃 蟹之强,但螃蟹“弱”得连个窝都不会造,主要是内心躁没有顽强毅力。 //(“事例+观点”解读)同理,一个人躯体强壮而意志虚弱,外强中干, 那他还是一个字——弱!一个人躯体弱小但意志坚定,毅力顽强,那他配 得上一个字——强!自古以来,再强的肉体终将化尘入土,“惟有强者留 取名”。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总结论述,强化 观点)(249字)
【简评】能提练出“身体之强”“意志之强”“道德之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全文纲举目张。
【提示】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不是文采, 是思想。写议论文,这个“文”,思想性体现就是重在把某一道理说透 彻。正文部分说理的过程特别重要,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理说得够不够 深刻,这是文章的看点,也是阅卷老师能打到50+的关键。分数越往高 处走,主体构思的“缜密、精准、深刻、创新”要求越高。作文构思表 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通俗一点就是看问题全不全面,客不客观,深 不深刻。更多的时候,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有关。同学们要记住:作 文的思维训练,是要入心入脑的,也就是在训练我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力。这一能力,终身受用,与作文有关,也与作文无关。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c362a6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f.png)
【2024届赣州一模】 青蛙坐井,井口就是它的眼界,井外一切无知,也就无所谓境界了。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先“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顺流而东,突破了河之边界,来到北海,看见了大海的新景象,感受到了新境界。游山者随脚步不断移动,眼前景物也在发生变化,以为丘壑风光阅尽,谁知转过一道山岔,忽又发现曲径通幽,到达别有洞天的境界。但有时脚底也有边界,或许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你也只好心存敬畏而至此止步。 上述材料内容中的“眼界”“边界”“境界”及其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要明晰“三元”概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首先
其次
第二,必须了解思辩话题各方概念的内涵,这是思辩的准入点。
三元关系作文要求更加突出考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在弄清概念内涵后,还要阐述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出作文的思辨色彩;
然后
最后
第四,在阐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将道理说透彻,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启示)。
考情——2022年新高考Ⅱ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
![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9db5b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9.png)
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分类:现阶段的高中议论文分为三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一般任务型作文三种。
写法:无论是三元关系作文还是二元关系作文,都要求在行文中写出“关系”。
如果把这些“元”分别叫做A、B、C的话,那么每个分论点都不能只有“一元”。
这些“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递进、条件、因果、基础、进阶、良性循环关系等等。
也可以用前两个分论点写关系,第三个分论点用反例论证。
标题:“四四型”“五五型”或“三三三”型。
三元思辨作文基本模式:A+B+C策略一:三足鼎立一般三元话题如果为时间上的顺承关系,或循序渐进,一般不宜取舍。
这时候,我们可采用“三足鼎立”策略,即每一部分都应展开,篇幅相当。
若舍弃某个一元话题,则思维链条就会断裂。
【典型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本作文为三元关系类材料作文,审题没有难度,而且材料中已经把三者的关系说清楚了,所以写作时只需要有文采地梳理三者关系并论证即可。
【范文借鉴】A+B+C《练本手,达妙手,弃俗手》棋盘上有刀光剑影,棋子间有鼓角争鸣。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在人生这盘大棋上,青萍之末有风起,微澜之间浪亦成。
若想下赢人生之棋,需弃俗手,练本手,方能达妙手。
苦练本手,心无旁骛,一剑光寒妙手出。
本手扎实,妙手生辉,厚积才能薄发,行稳才能致远。
反观那些“弃本手”的目光短浅者,俗手频出,终至湮没。
策略二:一体两翼不少三元话题,其实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其中的一个话题,或为目标、目的、结果,或是另外两者的交集;而其余二元话题,往往为并列关系,同为指向目标、目的、结果的途径或条件。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复习——三元思辨作文全面指导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复习——三元思辨作文全面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22a72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1.png)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2: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三元思辨性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写好三元思辨性作文,在思维上处理好三元个要素的关系时,我们就需要从开头、主题段落和结尾三个大的方面来写作,三元思辨性作文的速成模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哪一种更具有启示意义?复兴中学组织了“复兴路上”主题征文大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我认为“弯道”更具有启示意义。
主体语段:成功者莫不善于在历史前进的弯道上发现机会,并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正所谓“金风未动蝉先觉”。
弯道难则难矣,但优秀赛手知难而进,决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转机之时,超越他人也就超越了自己。
弯道之上,可谓危机四伏,超越也就成了每个人此刻的唯一信念。
结尾:我们的年华就像赛道,一圈一圈地书写着岁月的轨迹。
征途上,弯道中,只要我们用心书写,相信每一次的转弯,都会实现一个华彩四溢的超越,都是一次生命的飞腾!【范文展示及速成模板运用示例】范文一:抓住机遇,扶摇直上(文章速成模板之开头)“弯道”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弯道”组成,而弯道”蕴含着我们的人生选择。
要想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需要在“弯道”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扶摇直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 时机。
• 3、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 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 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结论可以是成功 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 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 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 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 想,请写一篇文章。
• 【注意】1、题目自拟。2、观点鲜明。3、 以议论为主。4、不少于600字。
•
“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
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你灰
• 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立意
• 本道作文题的外延较大,立意时需化大为小, 化虚为实,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一话题来确定立 意。从“人生”“生命”“自然”“文 化”“艺术”等话题入手,紧扣“时间”这一 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 1、可就第一句话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 需感伤,而应珍惜;
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
一、哲理思辨类作文题呈现:
1、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 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另一位成 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 的。”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观点鲜明。3、 以议论为主。4、不少于600字
• 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那间老屋
• 天空湛蓝而辽阔。一抹炊烟从天际袅袅升起,在余晖的 点缀下,曼妙朦胧。如仙子身上轻柔的白纱。
• 随着那抹炊烟的愈加明晰,心也莫名的温暖。“嘟” 地一声,车停了,家到了。
• 奶奶早已在家门口,老屋亦不声不响地矗立在身后,在 夕阳下,如一位沉默的老人,等待我们做最后的问候与 告别。是的,最后的,它明天便要离开我们,完成使命 了。时间短暂,短短数年的陪伴,竟到了分别的时刻。
•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时光,为什么 如此匆匆?赶不上的步伐,剩下的灵魂躯壳……
• 时间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无,你的生 活。
• 其实,时间可无穷,如果你用生命的质量去填充。
• 当拿破仑进城时,窗内,黑格尔看着他,写道: 这位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点, 真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 2、就第二句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 放纵,不能虚度。
• 3、可就两方面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 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追求、向往、思 考……)永恒(伟大、有意义、有品位……)的 价值。
• 4、也可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 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
•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前后两句话平均用 力,造成观点不清、重心不明。同时,不 能仅仅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必须尽可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 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 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 倘若你也用目光爱抚一朵花,闻稻香一片,望 星空灿烂,以热忱的心去爱生活,便也握紧了时 光。
•
• 握紧时光,用生命质量成就时光无限。时 间非流水,而是绵延不断的念珠……
• 生命的钟摆在摇,不停。
【简评】时间短,短在易逝,更短在漫无。用质量 去填充,时间便可无穷。从拿破仑到黑格尔,从孔 子之心到庄子之志,从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到 莫泊桑小说《项链》,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 质量。平凡如农人,如你我,亦可在转瞬的时光中 成就无限。该篇一气呵成,文理俱佳,首尾处借生 命的钟摆、绵延不断的念珠纪念逝去的过往,憧憬 看得见的未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类中 65分)
• 哀须臾,叹无穷,这是第一境界;物与我皆无尽 也,是第二境界,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 比于我老彭”则是第三境界。时光何必不朽,生 命何须永恒?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 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纵使只有三个 月,我也要做一颗橡树,站成人生中永恒的风景。
• 现在的我们看来,转瞬的时间中,黑格尔让“马 背上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符号,绝对精神的 符号,存之久远。在转瞬的时光中,黑格尔用思 想扩充生命的质量,以生命的质量掘出了时光的 无穷与无尽。
• 从浩荡历史中徜徉来,看孔子之心,观庄子之 气,何不是用有限成就无限,在时光的冲刷与涤 荡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灭,永无穷尽;转而, 看普契尼蝴蝶夫人忧伤的项圈,看莫泊桑笔下璀 璨的项链,在时光中亦是熠熠,无穷无尽。
•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派著名诗人之一,他曾在疾 病中忧思国难,他的墓上刻着这么一句话:把我 的名字写在水上。古欧洲有一句名言:“人生一 世是写在沙上的。”潮水一来,沙子便被水冲没, 不留下一丝痕迹,而济慈更果断,用水书写,一 边写一边消失。有人说,济慈是为了忘却。可从 另一角度讲,水和时间一样经久不息,写在水上 不是代表着另一种永恒?
• “我们去拍个照吧,作纪念。”大姐提议,大家 纷纷赞同。推推搡搡,吵吵闹闹地奔出去,落日 正好,夕阳倾洒。“茄子……”,每个人的脸上 都洋溢着微笑。
• 四世同堂,于老屋前记录那段美妙时光。也许, 不必伤感,那些美好也将如照片一般,永远封存 在我们的心中。许多美好,不思量,却自难忘吧。 我想,那种莫名的心安便是抹也抹不去的家园之 恋吧。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 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一、审题与立意
• 1.对“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材料是多义的, 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 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 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1.人贵知足,知足方能常乐。 2. 人生需要不断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 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要永不知足、不断追求,勇 于创新) 3.整体思考,面对生活,我们要知足,面对事业, 我们要永不满足。知足者乐,不知足者进。
• 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 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写的时候你可以 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 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 时间长河裹挟着历史的碎片滚滚前行时,当代的 人生命短暂,但在后世却历久弥新,成为永恒。 不如笑看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叹服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 彭”。
• 而人性总是在继承与反叛之间择路而生,我们一 边赞美,一边诋毁;一边前进,一边后退。但总 有东西会随着时间代代传承下来,比如生命价值。 是像西敏大寺三位住持驾着破船被历史冲到彼岸, 还是像庄子驾着大鹏,带着“葫芦舟”成为永恒, 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
• 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说:“时光易逝,但 那些城市的风情又怎会烟消云散。”是啊,时光 对每个人,固然短暂,那些记忆也将随我们逝去 而封存,可对漫漫人类长河而言,那家园落日, 那家园情怀又怎会褪去。它们将一代代,随时间, 传承下去,无穷无尽,漫长温馨。
• 该离开了,夕阳渐落,那老屋,在夕阳里,安静 而美好。
•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 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 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 模棱两可,比如材料1作文,笼统地评说有的成 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 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 【作文题目】(连云港2015 二模作文)
“再见了。”我在心里轻声说。
【简评】:该文紧扣题意,由家乡的小 屋展开描绘,自然生发出时光易逝,家 园情怀永存的哲思。。文笔优美,描写 细腻,体现了较好的语言基本功。不足 之处是结尾的议论略嫌冗长,故判为一 类中65分。
用短暂铸就永恒
• 春晚上走红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令人在感叹 的同时也在思考。有人说,奋斗不息,生命不止; 有人叹,人生苦短,然而决定生命的不是时间, 而是生命本身。
• 雾气渐浓,二姐忙碌的身影已只剩隐约的轮廓。 我的心从未有过如此平静,像是离家的孩子终 是找到了那片港湾,那方天地。“时间真快 呀!”不知是谁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 视线模糊,依稀记得是谁装作小大人的模样,装 模作样,却差点把自己烧着?是谁搬起椅子,踮 着小脚,去够那锅盖,结果却摔得人仰马翻?又 是谁不甘独坐一旁,自告奋勇去拔青菜,却捧回 一堆青椒?是啊,那都是我们,时光匆匆,似水 流年,我们都已长大,老屋也已老去,那些美好 的往日,被一片片青瓦记录的童年,也将随老屋 的离去而离去了吧。
暗的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
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
•
“一味地相信”并不意味着你对世界充满信
心,只能说你这个人缺少头脑,人云亦云,亦
步亦趋;严重一点,就说明你这个人已被彻底
愚化。“愚化”之后,就只能“匍匐”,只能仰人鼻
息,蝇营狗苟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 “一味”意味着盲目,已经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 示否定,因为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没有独立 的人格,没有作为人的尊严,你的生命就没有 价值。所以,比较好的立论是既不能一味地怀 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 生充满光明。 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 上得出,
• 不久,大伯二伯们陆续到了,大大的一家子挤满了整个 屋子。喧闹问候,笑声盈满了整个屋子。“谁跟我去烧 火?”奶奶问道。“我!”兄妹三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 手,一窝蜂地涌到了灶台边上。
• 姐姐坐大凳,负责添柴增火,妹妹负责看锅, 而作为最小的我便安安静静坐在一旁。
• 火渐渐起了,“噼里啪啦”,灶膛里发出木柴 燃烧的声音,一种熟悉的柴火味道充满我的鼻 腔。锅里也溢出了层层雾气,氤氲着稻米的清 香,混杂在空气中,清淡温暖,仅仅闻着,胃 里便不由发出温柔的叹息。
• 橡树,十年才长成参天大树,并且他们能存活很 久,厚重的树纹仿佛时间刻画。“上帝也不能在 三个月中造出一株参天橡树。”这是古欧洲的一 句谚语,我们叹息树木等待成长的时间之长时, 也不妨想想,或许在漫长的生命中,十年的时间 也许正是我们口中的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