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跳读、圈点勾画法,探究鲁迅的童年生活。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

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

1.名著题解

师: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预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内容概述

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师指名回答)

预设

课件出示: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朝花夕拾 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 阅读指导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书目推荐】《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1至2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教学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抒情,即事以明理。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精通作品内蕴,必须下以上三种功夫。

一是“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诵读的过程,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学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个人情感和体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朝花夕拾》中鲁迅童年生活的描写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分析文中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细节的手法。探讨《朝花夕拾》作为自传性散文的特点和文学价值。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童年生活的苦与乐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如何帮助学生领会文中所用隐晦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鲁迅生平相关的图片或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简要介绍鲁迅及其文学地位,为学生进入文本做好铺垫。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标注不理解的词句和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词汇解释和背景知识补充。分析讨论

分组讨论文中描写鲁迅童年的几个主要片段,分析人物性格和成长环境。讨论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鲁迅的反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总结并深化讨论,点明文本的主旨和深层含义。品味语言选取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通过朗读、仿写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鲁迅运用语言的巧妙和韵味。拓展延伸

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开展“我的童年回忆”主题分享,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其他作品或相关传记,加深对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多年以来创作的一些

散文作品。这部作品对于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观、思想观以及社会观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一、阅读指导

1. 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朝花夕拾》之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是非常必要的。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国社会的触动,使

其创作出许多深具思想性的作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环境,可以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熟悉散文写作特点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散文是一种不受严格格律要求的文学

形式,通过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作者的意识和思想。散文以语言的流

畅和文字的艺术性为主要特点。读者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应注意

散文的独特性,感受其中深邃的思考和文学的魅力。

3. 注意阅读理解

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中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

想进行理解。可以在读完每个故事后,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

的批判。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对比,思考其中的共鸣和启发。

4. 逐篇解读

《朝花夕拾》是一个由多篇散文构成的集合,每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写作风格。读者在阅读时应每篇每篇地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也可以对散文进行拆解、分析,探究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二、教学反思

1.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在教学《朝花夕拾》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情感表达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散文作为课堂朗读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倪辛庄中学八年级教师栗敬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同学们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3.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4.引导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

以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导入。

二、师生共同探讨鲁迅的《朝花夕拾》

1、学生简介作家及作品情况,老师补充。

2、多媒体展示读书的三种方法:

(一)、浏览: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三)、精读: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还要做点读书笔记。

3、教师逐一介绍三种读书办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教师从《朝花夕拾》中七篇课外篇目入手,抽生读,生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关键人物与关键语言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说课稿(定稿)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说课稿(定稿)

《朝花夕拾》推进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朝花夕拾》推进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提倡……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朝花夕拾》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十篇文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有所帮助。

之前六年级学生已经对《朝花夕拾》进行了选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朝花夕拾》,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在名著导语中,编者特别关注十篇散文的整体阅读,建议以主题探究形式打破篇目限制,对10篇散文进行整体探究,并推荐了相关主题。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的原则,我将三个维度将教学目标定位为3个:

1、掌握运用主题阅读法,统整名著内容。

2、以教育经历为主题,梳理鲁迅的精神成长;以行踪为主题,梳理鲁迅的人生转折。

3、引导学生在对“行踪”、“教育”进行探究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依据上述目标及学情,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1、掌握主题阅读法。

教学难点:

梳理鲁迅的学习阶段。

2、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

二学情预估

七年级学生对鲁迅的散文及接触的不多,打破篇目限制对散文集进行整体探究的能力弱,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阅读容易停留在单篇阅读的看热闹阶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多种方法阅读《朝花夕拾》,将书中经典与学习、生活相结合,体会经典作品的魅力。

【设计意图】鲁迅的作品在中国,如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是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存在。学习他的作品,不仅是在学语文,更是在学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然而,很多学生觉得鲁迅的作品难以理解,更难把握其精髓。这种读不懂、不理解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鲁迅作品与时代不合时宜"鲁迅作品应淡出教材”等令人痛心的言论,令人倍感遗憾。本课意在通过探究《朝花夕拾》中的经典之处,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感受鲁迅作品永恒的经典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走近鲁迅,走进《朝花夕拾》,关注鲁迅的童年生活,消除与作者的隔膜。

2、阅读、概括《朝花夕拾》各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经典作品。

教学重难点:

走近鲁迅,走进《朝花夕拾》,关注鲁迅的童年生活,消除与作者的隔膜。

课型:导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王维的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每逢佳节、思念亲人的人们感怀不已;苏轼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中秋思亲的人们传达美好的祝愿……无数的经典,魅力在于它超越时空而存在,让一代代人从中找到相同或相通之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是有着这样的魅力而成为经典。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揣

摩、品味其中经典之处。

二、走进经典之“走近鲁迅"

1、教学小助手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资料。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三)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三)
姓名__________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总课时数__________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三)
理解散文中的两个“我”
备课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上课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目标】
1.研读相关作品,思考“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看法。
活动三:结合《风筝》,联系自我体验,探讨“现在的我”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我的童年体验
鲁迅观点的借鉴
2.结合《风筝》,联系实际,谈谈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教学过程】
活动一:理解散文中的两个“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两个“我”——写作时“现在的我”与回忆中“过去的我”。
《琐记》
“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汉文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为何物,以及不允许“我”看《天演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活动二:画出“过去的我”的心路历程。
联系《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看看“过去的我”童年、青年经历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请画出成长路线。

《朝花夕拾》写人文章阅读指导——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写人文章阅读指导——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写人文章阅读指导——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指导阅读名著《朝花夕拾》中写人文章。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2、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策略】

1. 熟读课文,从梳理文章思路入手,感悟人物形象及作者感情的变化。

2. 设计语文活动,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阅读《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文章,完成课前任务。【教学过程】

一、再回首——重温《朝花夕拾》

每个幸运的人,生命中都曾出现陪伴自己走过一段旅程、给予自己温暖的人。那些人那些事随着时光的浸染,在岁月中显得愈发的清晰。鲁迅,就是那个幸运的人,童年时期陪伴他的长妈妈、青年求学时指导他的藤野先生、不“打”不相识的范爱农,都曾温暖了他的生命,让他永生难忘。今天,咱们跟随鲁迅走进《朝花夕拾》,寻找陪伴过他的长妈妈。

1、回忆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集》等。

2、重温《朝花夕拾》

(1)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阅该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相关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提运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法阅读,并及时有效地填写相关读书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以单元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已知信息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还是“美女蛇”“怪哉”虫?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童年的气息。像这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文章,鲁迅先生把它们收进了同一个散文集里,那就是——《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是悲喜交织的,今天起,我们就开始阅读《朝花夕拾》,在鲁迅先生的记忆长河里,与他一起感受他曾经的喜怒哀乐。

作品介绍:

1.“鲁迅知多少”:看哪个同学的作者简介更详细、更丰富。

2.“《朝花夕拾》知多少”:看哪个同学对本书的篇章、内容、人物了解的更多些。(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况补充、更正、点评。)

试读名著:

1.方法介绍

由于《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围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其中,要注重鲁迅的“所感”,它是丰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愁。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将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要用批注法进行阅读记录,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填写在读书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师示范

3.实践运用

(1)以《五猖会》为例,让学生在本篇散文中找出“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练习填写读书记录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整本阅读,提高学生精读细读能力,感知文本内容。

2.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赏析其它文本。

3.通过文本阅读,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感受鲁迅人生经历,消除与经典隔膜。

4.通过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模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并提升学生整本阅读能力,深入名著,加强对作者背景及文本思想的了解。

2.通过细节品味,文本鉴赏,帮助学习学习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学会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批注式阅读

四、课前演讲:我眼中的鲁迅

五、课时设计:3课时

六、教学设计:

1课时

(一)课程导入:

在中学学习阶段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大都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因而被称作“无花的蔷薇”,在这蔷薇丛中唯一盛开的花则是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既然同学们已经阅读完了文本,那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文本知识的练习。

(二)、课程设计:

1.《朝花夕拾》全书篇10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2.《朝花夕拾》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与呈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记叙了鲁迅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3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3
专题一: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从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感情。
如:长妈妈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外貌】黄胖而矮。
【性格】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爱护关心孩子。
3.拓展阅读:《城南旧事》《湘行散记》等。
课后反思
【相关情节】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
探究任务: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
【总述】
【外貌】
【性格】
【相关情节】
专题二:鲁迅的童年
探究鲁迅的童年往事,体会他童年生活的乐趣。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谈话导入:
二、专题探究:自己确定研讨专题,多角度分析思考作品,从而比较完整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主要观点和感情。
1.如何确定专题:
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王景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书目推荐】《朝花夕拾》【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课时安排】1至2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教学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抒情,即事以明理。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精通作品内蕴,必须下以上三种功夫。

一是“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

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朝花夕拾》推荐名著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推荐名著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

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

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

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朝花夕拾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朝花夕拾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1)出示词语:贝壳

2)读准字音。

2、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

3、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1)读课题《拾贝壳》

2)“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捡)

3)交流带有“提手旁”的字。(扎、扑、打、抖、抗……)

4)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郭颖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

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4.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

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六、赏析自己所读过的文章精彩片断,针对以下问题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教师归纳

七、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教师归纳:

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八、拓展思维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美术绘画等;从中展现、表达自己的收获、情感及成长历程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