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等。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查。在本书中,他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作者在书中首先提出了自己的重要关键词——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不同于无限伸展的自然环境。
进而提出了积极空间(P)与消极空间(N),前者满足人的意图,从确定外部边框并向内侧整顿秩序;后者是自然发生的,具有扩散性。
在一些概念相对明了之后,作者开始对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
一、尺度关键的设计公式:D/H 可以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与高度,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脸部高度同距离,还可以是广场的宽度与主体建筑的高度之比,人与墙体高度或宽度之比,对于这些比例的掌握与理解,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创造一个适宜的,充满活力的空间,使空间成为一种节奏。。。卡米洛·希泰(Camillo Sitte)做了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按照他的说法,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
外部空间设计
即使在同一外部空间中,由于用途不同,也可 以考虑空间的顺序。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外部空间连续在一起,自然 就产生空间的顺序。
ຫໍສະໝຸດ Baidu
3.外部空间的层次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外部空间1:宽阔,D/H相当大、地面粗犷,有树木 2 空间比1小, D/H稍小,地面是人工性材料 3空间比2小,有墙壁有封闭性, D/H小,地面细致 美观材料,室内式照明 在3个空间中利用了室外家具、雕塑等
平时向公众开放时,就可以看成是把外部秩序向内部渗透的情况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索尼陈列大厦的台阶构成,是90厘米高差的地板以轴为中心按华 北那形状布置,转一圈为0.9*4=3.6米,与层高3.6米相等,每4台 即可与楼梯或电梯连接。因这样的台阶构成在正立面也加以积极 表现
索尼陈列大厦的内部空间是纳入了作为道路延长的外 部秩序而形成,可以当成是立体的散步道
峡谷花园是有斜坡的, 人们注意不到这斜坡。 由于把峡谷花园做成 斜坡,而带来了从5号 大街向着下沉式广场 的进行性,而且,有 四座踏步构成的墙面, 印包围着下沉式广场 而提高了封闭条件, 是人们的注意力集中 在这。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华盛顿广场是根据道路规划而确定其 规模的二度空间规划。与其说是外部 空间,不如说是家在道路中间的公园, 它的大小133*282米,没有多大封闭 性。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芦原义信(1918 —2003)是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银座SONY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大学御殿下纪念堂、东京艺术大剧院等。1960年起,他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观点。
结合书中的内容,就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三个方面的理论总结此书读后感,并适当加以案例分析。
一、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及要素
作者在定义外部空间时说,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有意义的空间。在设计师看来,由于这个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比如以意大利锡耶纳小城为例,坎波广场约是100*140平方米的空间,周围建筑以五六层居多,其中有9个三角形铺装形成的扇形广场,周围有石柱。周围建筑的外墙,在举行赛马时反转成比赛场地的内侧,围合出来广场空间。在这里,除了没有屋顶,我们是看不出来房屋内外的区别的。西方城市中的广场就像家庭单元中的起居室一样,广场、街道就是意大利人的生活场所,是城市的客厅。
建筑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空间就是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消极空间则是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对对象A,把包围他的空间B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对A就是积极空间;相反,当包围A的空间是自然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就是A 的消极空间。例如,西方油画中,背景经常是用颜料涂满的,可以将背景视为积极空间。东方的水墨画,背景不一定上色,空白是无限的,扩散的,所以背景是消极空间。如果A是纪念碑或者雕塑等中心性强的物体,放在空旷的无限延伸的自然环境中,周围就可以看做消极空间。如果A是居室中的暖炉等物体,居住空间就是积极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 原著引用
外部空间设计原著引用
英文回答:
Exterior Space Design.
Exterior space design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spaces outside a building. This can include designing the landscaping, hardscaping,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Exterior space design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effects, such as creating a relaxing outdoor living space, improving the curb appeal of a home, or increas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a backyard.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an exterior space. These include the climate,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space,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e, and the needs of the occupant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budget when designing an exterior space.
外部空间设计
• • • •
5 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1、布局 ①领域的确立: 外部空间设计时首先要通过 领域的划分实现人车的分流。 通过建筑手法,如台阶、矮 墙、水面等既可以区分不同 领域,又保持了视线的通透, 这比设置标志牌要有效的多。
• 运动与停留空间的区分同样是领域划分的重要内容,外部 空间设计首先应当尽量明确各空间的用途,据此来确定空 间的大小、质感、高差和构件的造型等内容。 运动的空间: 停留的空间:
• 一开始展现全貌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标志,渐次 揭示景观则给人以期待。二者结合可以创造出丰 富多变的空间效果。
• 老沙里宁设计的匡 溪艺术学院景观堪 称二者结合的经典。 • 当人们在雕像的吸 引下穿越这个通道 的时候能够通过树 木感知到前面将有 一个低矮的空间。 当人们穿越到走廊 的尽端,一个出人 意料的开敞视野展 现在大家面前。
植草砖塑胶地面沙地?建筑小品?花架走廊休息座椅灯具构筑物时钟?垃圾筒包括雕塑等等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绿化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水体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道路与广场铺地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道路与广场铺地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小品?4外部空间设计要素?尺度?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采用内部空间设计尺度的810倍
外部空间设计
金字塔斜坡瀑布 此金字塔瀑布是建设在美国芝加哥尼尔森公司的一座瀑布泉, 此设计很巧妙,其通过表面构建的变化设计,形成声色的变化。 其建设造型借鉴埃及的金字塔,显得很威严,然而表面砖块淋 漓的肌理,又如装饰纹样,砖块间的流水缝隙也都有变化,迸 发的水流也体现了湍急不一,形成了声色的变化。瀑布整体给 人一种迸发的感觉。有着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外部空间设计
艺设09-2 程丽
公园水景 流动的水,水帘与叠水构 成亲水空间。瀑布面连续而 平滑,形成了多级的跌落形 式。蓄水池是规则而又富于 层次变化,有着很强的装饰 效果。水帘像一个虚拟的隔 板,将空间一分为二,水帘 外的景象也很开阔辽远。水 帘的石柱组合的也很巧妙, 与水帘结合,形成了活的雕 塑。这种景观设计,放在公 园很合适,因为它的水流多 为浅流,人们可以与水流接 触,让人融入环境。
双联亭 这是广州黄埔公园的一种休息亭。其造型摆脱了中国传统 的亭子造型,由两个立方体巧妙的组合而成。造型简单,而不 失单调,很有现代感。从远处看,它还像一个大的现代雕塑, 整体韵味很种独特。
“天空与大地的对话”水 景雕塑 此水景雕塑是建设在 韩国奥品匹克雕塑 公园。我觉得其很 有创新创意感,将 大石头掉在空中, 由直射喷泉直击拍 打,形成一种急流 阵势。
住宅区走廊
此喷泉给人一种梦幻水城堡的感觉,不规则的凹槽水流,给 人一种柔美的动感。参差的落水柱如同蘑菇的造型,浅蓝色的色 调,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外部空间设计课件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G.平行面
一对平行的垂直面,在 它们之间限定出一个空间领 域。该领域敞开的两端,是 由面的垂直边缘形成的,赋 予空间一种强烈的方向感。
• 通过处理基面或增加顶面要 素,加强空间感。
•将基面延伸到图形开放端外, 可以扩大空间领域。
•两平行面的差异导致空间方 向性的改变。
3.2.2垂直要素限定空间
在我们的视野中,垂直形 体比水平面出现的更多,因此 更有力于限定一个离散的空间 容积,为其中的人们提供围合 感与私密性。此外,垂直形体 还用于把一个空间和别外一个 空间分离开来。
• 垂直线式要素 • 独立的垂直面 • L形面 • 平行面 • U形面 • 四个面:闭合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源自文库
3.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2 .1水平要素限定空间
一个水平面作为一个图 形平放在反差很大的背景上, 就限定出一个简单的空间领
域。
•基面抬起 •基面下沉 •顶面覆盖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A.基面抬起
水平面抬到地面以上,则会沿着水平面的边界生成若 干个垂直表面,这就在视觉上强化了该领域与周围地面之 间的分离感。
水平面位于头顶之上,则在顶面与地面之间限定出一 个空间容积。形成的空间给人含蓄、暧昧的感觉;人可以 自由出入其间,满足人的行动自由性,正符合审美的自由、 随机的特征;这种空间的存在,一半要靠人的想象构成, 园林中多采用,如亭、大树、架。
外部空间设计:定义概述
城墙、护城河、土堤、广场墙、围 墙、栅栏、篱笆、边界柱、围绳定 界......尽管上述各类具有维护、分 隔功能的构件的规模和种类各不相 同,但都在具有“隔断性”特征的 边界范畴。
外部空间中的边界不只是按人的意 志而建造的人工构筑物。也有很多 是由自然要素构成的边界:一道坡 或一片海滩、一棵树或一堆叠石等 自然物,都可以在设计中加以利用, 形成与人工结合的象征性边界。
巴洛克时期,街道宽度发展为建筑 高度的2倍,即D/H≈2
如果从视觉分析的角度看,当人的 视点与建筑之间的距离D同建筑高 度H之间的比例等于2时,即仰角 为27°时,才能欣赏到建筑的整体。
因此,欧洲很多著名建筑的前面都 有2倍于建筑高度的距离,如欣赏 建筑群时,一般会有3倍于建筑高 度的比例关系产生。
D/H>1时,产生远离感; D/H<1时,产生近迫感; D/H=1时,产生均匀感; 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很弱
欧洲街道比例发展 历程
建筑只有孤立一栋时,是雕塑性的、 纪念性的,其周围存在着无限的离 心空间。
当又出现一栋建筑时,二者之间即 产生封闭性的相互干扰的关系与作 用。
有特点的空间能加强特定道 路的形象,简单说宽窄悬殊 的街道能吸引注意......空间 的狭窄,重要性来自于主要 街道宽、次要街道窄这样的 普通关系。——凯文·林奇
地面图案、质感与周遭的联系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1外部空间的形成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收敛性)
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扩散性)
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
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
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译者序
大谈空间,从世界建筑学领域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洋洋洒洒的空间专著,令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当然,这当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如:凯文·林奇(Kevin Lynch)根据城市景观对人们空间认知和记忆影响的调查分析,撰写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称为是战后划时代的巨著,其影响迄今未减;诺博格·舒尔茨(C. Norberg Schulz)的《存在.空间.建筑》(Ex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其影响仅次于凯文.林奇。此外如克里斯托福·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关于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的研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的创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把建筑论、空间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空间论,文字晦涩难解,内容玄奥莫测,而且往往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离题,从而“许多人对空间问题已经感到厌烦,他们宁愿谈…结构‟、…体系‟或…环境‟,这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芦原义信的这本《外部空间设计》。
“这本书既包含有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他尊重传统技艺,将传统材料和工艺融入到设计 中,使外部空间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3
融合现代科技
卢原义信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 智能技术等,来提升外部空间的功能和体验。
空间体验
营造空间氛围
卢原义信通过设计来营造外部空间的氛围,使空间具有独特的意 境和情感表达。
多维度的空间体验
03
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特点
融合自然
尊重自然环境
生态优先
卢原义信在设计外部空间时,注重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尽量减少对原 有生态的破坏,保留自然元素。
在设计中,卢原义信优先考虑生态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外部空间设计 既美观又环保。
利用自然元素
他善于利用自然元素,如山石、水体、 树木等,来营造外部空间的氛围和景 观,使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需求,体现人文精神,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外部空 间。
功能与美学
功能优先
确保外部空间设计的功能性,满足人 们的实际需求。
美学追求
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和 艺术性,提升空间品质。
历史与现代
传承历史
在设计中融入历史元素,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创新现代
结合现代技术和审美观念,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外部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空间的奥秘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廖帅玉 11121732《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的异同,比如意大利的建筑偏于外向型的空间,而日本的建筑比较注重内部空间。芦原信义还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所举的例子多数来自于他曾经亲自参与的工程,实例结合通俗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尤其是当我在街道上观察其理论时,发现其确实有其现实意义。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外部空间理论,从总体上对整本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阐述了对外部空间定义的理解,他认为“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相对地,外部空间是从边框向内建立起向心秩序的空间。外部空间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并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受也不相同。甚至从广义上说,一个正在演讲的人连同他所辐射到的听众也可以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场。对于这一点,让我对空间有了新的理解,空间就是一个场,是一个营造了特定氛围并明确或暗含了具有某种界限的范围。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的思维殿堂就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两个人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空间,三个人更甚,而且这个空间开始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还举了意大利广场的例子,阐述了意大利把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概念,这个概念也十分有趣,这把空间反而简化了出来,一个家庭是由外向的客厅和内向的私人空间组成,对于一个社区,社区活动中心是这个社区的客厅,每个家庭被简化成了一个个私人空间,甚至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广场是客厅,社区又可以被进一步简化。再往大范围看去,甚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如中国,沿海的开放城市比如上海,就像是一个招徕外宾的客厅,而内陆城市从地理位置来说就像是私人内部空间。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性,当多个空间元素组合在一起呢,每个空间的特性就凸现了出来,或是外向或是内向,或者是具有联系作用的灰空间。而且空间之间又由于功能等内在因素而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若是把前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场抽象出来,大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小空间”形成的“大空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源义信,他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全书通过四章对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外部空间的形成,根据一般常识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当然,最近墙壁与天花板形成一体的曲面结构以及地面构成了原来的墙壁与天花板的地下建筑等,也有上述三要素不明显的情况。不过,即使在进入宇宙时代的今天,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须的。室外空间也和室内空间一样,地面的质地、纹样、高差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书中介绍了意大利的空间和日本的空间,意大利的内外空间很相似,外部空间也只是比内部空间少了屋顶,内外分隔明确,而日本的内外空间则相互渗透。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
W-外部空间设计
W-外部空间设计
From N to P
《外部空间设计》
“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相对地,外部空间是从边框向内建立起向心秩序的空间。
外部空间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换句话说,外部空间就是用比建筑少一个要素的二要素所创造的空间。正因如此,地面和墙壁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设计决定因素了。”——芦原义信
芦原义信革命性地提出“消极空间与积极空间”,以及“逆空间”的概念,并指出设计要将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给予同样程度地关心,即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或者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座建筑来考虑设计,这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其次,提出建筑的“渗透性”,我将其理解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能力。渗透性较强的有砖石结构、钢骨玻璃建筑或日本的木结构建筑,它们易于与环境融合;而渗透性弱甚至没有的如宗教建筑,本身就作为仪式性、宗教性极强的个体存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成为次要矛盾。
与其相关的,是建筑的“领域性”,渗透性强的建筑领域性弱,反之同理。
【外部环境理论】
1 尺度
芦原义信在此探讨了建筑高度(H)与临幢间距(D)的关系,以作者的观察,以D/H=1为界线,在D/H<1的空间和D/H>1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比值增大会造成远离感,而比
值减小会造成压迫感;而当D/H=1时,建筑高度与间距之间有某种匀称存在。两个人的距离也是如此(以人脸部高度H=24~30cm为基准)。
关于“外部模数理论”。关于外部空间,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实际应用如每20~25米布置一个退后的小庭院,或是改变成橱窗状态,或是从墙面上做突出物,都可为外部空间带来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Camillo Sitte
2、外部空间可以次啊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
3、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也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
4、重复质感的方法:假定有饰以掺花岗岩碎石预制混凝土板的外墙,人靠近这个外墙,能充分地观赏它材料质感的范围可考虑为第一次质感。然后,当达到看不到碎石的距离时,考虑由预制板接缝的分格构成第二次质感。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是分别按适宜视距有意识地进行布置的。如果要更加明显地表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顺序,那就是在视觉上故意处理成不连续的。例如,:其间布置水面或灌木丛,使人不能通行,就可以提高上述效果。
5、要使汽车领域与行人领域在视觉上有连续干,同时又有分隔,那就采用哪怕一两步台阶,改变室外的标高。这样布置可以创造像客厅的壁龛那样的领域,同时改变铺装材料,也可以丰富外部空间。或是布置小的水流及矮墙之类。
6、分成运动和停滞来考虑空间时,二者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不过,停滞空间如不从运动空间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安静的外部空间。
停滞空间中用于静坐、眺望景色等时,应当相应地在空间中设置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用于合唱、讨论等时,希望或是地面有高差变化,或是背后有墙壁而围成的空间。饮水、洗手、厕所等处,用途是极明显的,因此在容易找到而又不受其妨碍的地方,同室内差不多地进行布置就行了。运动空间希望平坦、无障碍物、宽阔,而且多是巧妙地过渡到并非停滞空间那样细致手法的状况
7、着手途径: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8、沿着棋盘式道路修建建筑时,建筑物转角成为以直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阳角,而且,即使在创造一幢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间时,也会由于四角的道路形成的缺口,而削弱了封闭性。相对的,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角空间时,即可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9、圆柱没有方向性,同时具有扩散性,没有充分形成封闭空间。
10、矮墙主要用于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划分,在阴角处采用转折墙或独立的直墙,对封闭性没有多大关系。勿宁说,可以认为在地面有高差处,或沿水流及绿化处作为边框使用是好的。
11、选择摄影构图时,由于在近景上收入屋檐或下垂的枝叶等,收束流笼统的远景,就可以形成有尺度感的空间。在外部空间构成上,也可以把视线收束在画框之中,使远景集中紧凑,给空间带来变化和期待感。
12、日本庭院常用技法:或是利用地面的高差,或是很好地配置树木,或是运用相当人视线高的墙壁,就可以简单达到随着人的移动远景时隐时现,变化着的空间。
13、碰到墙或绿篱之类就转直角的手法,里面完全不能看通,带来深邃的印象。由于改变行进方向,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景色,打破空间的单调,在空间中产生跳跃,这是在通向重要建筑的引道或神社参道等处采用的日本外部空间设计传统手法。
14、外部空间设计中,西欧技法与日本技法常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给人们以强烈印象和标志;一个是节制地不大给人看到全貌,一面使人有种种期待,一面采取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空间的布置。
15、安排高差就是明确地划定领域的境界,由于高差就可以自由地切断或结合几个空间。地面低于基准地平面的低庭院(sunken garden),具有与竖起墙壁同样的封闭效果,而且,从地面看低的部分时,因为容易在一瞥当中掌握整个空间,所以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是极有效的技法。低庭院的手法可用于外部空间规模较大、平面复杂、人流大量集中的市中心地带空间难以掌握的情况,或是一方面使空间上连续,同时又把有入场券和无入场券者加以区分的情况,可以说它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的。
16、外部空间的踏步最好宽度较大,人们能充裕地交错通过。而且,踏步高度与室内相同或是根据情
况低一些较好。踏面则希望做得比室内宽些。
17、在建筑中面与面的交线或不同材料的交接线,通常都受到重视,被看做是体现施工精度的东西。
18、用于这种边缘的材料,应当是比用于中间铺装面更规整、或更坚硬、或吸水性更小,总之更高级的材料。
19、尽量规整地进行布置,然后在外部空间中故意采用不规整图案(random pattern),反而产生很好的效果。
20、在气候温暖的地方,水很重要,可以考虑为静的或是动的。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特别是夜间照明的倒影,在效果上使空间倍加开阔。动水有流水及喷泉。流水低浅地使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线。流水由于在某些地方做成堤堰,还可以进一步夸张水的动势。
21、在内容负责的大型设计中,希望同时采用从外部建立向心秩序的方法和从内部建立离心秩序的方法。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调和相互关系上去提高空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