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泌尿外科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https://img.taocdn.com/s3/m/52f959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2.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在医学领域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症的关键药物之一。
正确的抗菌药物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疾病,还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医疗人员需要遵循的,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1.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原体类型,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选择的抗菌药物不同,因此必须根据病原体的特性来合理选择药物。
2. 根据药物对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对于已经确定的病原体,必须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确定病原体对哪种抗菌药物敏感。
只有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治疗感染。
3.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抗菌药物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
例如,泌尿系统感染需要选择能够浓集于尿液的抗菌药物,而呼吸道感染需要选择能够穿透肺部的药物。
此外,病情的轻重、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也是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剂量为了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必须控制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剂量。
不可因为病情稍有好转就随意停药,也不可将药物使用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抗药性的产生。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医疗人员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选择不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6.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在一些复杂感染病例中,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
但是,联合用药也要慎重,需根据具体病情、病原体类型和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选择。
结语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原则来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药物的疗效。
医疗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抗菌药物应用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8bfa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
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
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https://img.taocdn.com/s3/m/e73416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9.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医学领域,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
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确定使用抗菌药物时,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需结
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等因素进行考量,尽量选择对患者适用且能有效治疗感染的药物。
2. 个体化治疗原则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实行个
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剂量和疗程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菌药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感染的病原体,需要联合用药
来增强疗效。
临床医生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在使
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合理使用原则,严格按照指导原则选择药物和剂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结语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症的重要工具,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上述指导原则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57ebbfd770bf78a65295464.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们这节课主要向大家介绍,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合理利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在治疗用药的合理药用原则和预防用药的应用的原则。
我们大家都知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卫生部在2004 年颁布的。
它是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颁布的285 号文件,执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里面,随后卫生部在2009 年也就是38 号文件里面又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
那我们知道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它包括哪些内容?它可能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还有一些抗菌药物如何使用。
我们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什么?就是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的使用。
在临床中,我们什么样的情况下认为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第一个,在指导原则中确定了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都是不合理用药。
还有就是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不适宜,尽量选择过大或者过小,给药途径不恰当,每日的给药的次数不适当,还有我们的必要的疗程,有的情况下是给药疗程短了没有达到完全控制感染的目的,有的情况下是给药的疗程长了,这些都属于不合理的应用。
卫生部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是为了提高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降低耐药的风险。
我们刚才说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我们就说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还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时候如何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就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人治疗。
我们这节课主要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我们所说的在指导原则中,所说的抗菌药物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
比如我们所说的治疗结核病的以及各种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你比如说像更昔洛韦、阿西洛韦,我们都不包括在本次指南的治疗性药物中。
还有寄生虫治疗,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503cf0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b.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新华医院曹玉凤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内容提纲抗菌药物的概况《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一、抗菌药物概述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概述磺胺类(百浪多息)1935年Domagk发现百浪多息对链球菌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后者成第一个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
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大爆发1928年青霉菌。
1935年百浪多息1940年提纯青霉素,并用于临床。
1940~1950年链霉素(1944),氯霉素、多粘菌素(1947),金霉素(1948),土霉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7),利福霉素(1957)1959年分离提纯出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
1960~1970年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等问世。
1970~1980年半合成青霉素问世,推出酰脲类青霉素,头孢菌素迅速发展。
硫霉素被发现,同时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问世1980~1990年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ß-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迅速发展。
1980~2000年新型ß-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问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71aa74cf84b9d528ea7aad.png)
精品文档卫生部等3部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9日联合向社会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这个指导原则,明确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具有明确适应症。
具备指证时可使用抗菌药物,明确规定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和联合用药等。
指导原则明确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基本原则。
分别规定了内科、儿科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法,同时列举了不宜预防用药的情形。
指导原则明确了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肾功能减退患者、肝功能减退患者、老年患者、新生儿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这个指导原则还明示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等19类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用量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应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规定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原则。
指导原则列举了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和败血症等32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方法。
本原则基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8907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a.png)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泌尿外科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由于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尿的重要器官,与外界环境接触较为频繁,易于引起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感染、减少药物耐药性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首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是合理使用的基础。
泌尿外科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因此首选应为对常见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泌尿外科感染常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引起,对这些细菌的敏感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过敏历史、肝肾功能、年龄等因素。
其次,合理的用药途径和剂量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方面。
泌尿外科感染常见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尿路局部给药。
口服给药适用于一般感染情况,适合病情稳定的患者。
静脉给药适用于重症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
尿路局部给药常用于尿路感染,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入膀胱可以提高抗菌药物在尿路中的浓度,加速疗效。
剂量的合理选择对于有效控制感染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疗效不佳,剂量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剂量进行治疗。
此外,治疗周期的合理安排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因素。
治疗周期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而有所调整。
对于急性泌尿感染,通常治疗7-10天即可,而对于复发性或慢性感染,治疗周期可能需要延长。
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预防措施,如改善个人卫生、适度增加水的摄入量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最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控制。
同时,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防止治疗的不当导致的不利后果。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e3802c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1.png)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阴性结果,阳性结果,治疗反应,调整方案),无法取标本培养------经验治疗(治疗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2、品种选择: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地选择针对性强、翟璞、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3、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响口服吸收,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律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1、手术切口类型2、手术创伤程度3、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4、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5、手术持续时间6、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7、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8、对细菌敏感性的影响9、经济学评估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手术切口类型:1、清洁手术: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33b1ea551e79b896802268c.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患者。
1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有效的行政支持。
(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3fb5ecc9ec3d5bbfc0a740c.png)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腹腔镜手术:1.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2.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可延至96小时(经验用药)。
3.老年患者,术前有肺部疾病患者抗菌药物在上述情况下延至48小时。
4.发热病人应查找原因,验血常规以及病原学检查,依具体情况用药。
二、开放手术(含腹腔镜改为开放手术)1.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72小时(经验用药)。
2.其它同一项2、3、4泌尿外科病人泌尿系结石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推荐根据治疗前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一般推荐治疗7-14天,有时需要延长至21天(均为静脉用药)。
3.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彻底清除结石,同时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完全清除结石,则应该考虑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存在尿路梗阻是特殊危险因素。
合并感染的尿路结石,术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达到标准。
5.URL、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均为清洁-污染手术,而感染性结石手术为污染手术。
6.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5天左右比较合适(经验用药)。
7.对于URS、PCNL、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不伴有其它危险因素者,推荐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单次用药即可。
8.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碎石、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合并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术前用药基础上维持用药需要达72小时。
推荐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女性泌尿外科手术的抗生素应用尿道手术:包括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和感染手术。
1. 清洁-污染手术中,例如尿道肉阜,尿道外口囊肿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等,属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应该覆盖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覆盖常见阳性球菌,可以应用可选用头孢一代,二代以及喹诺酮类,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术中应用第二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48小时,可加用甲硝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https://img.taocdn.com/s3/m/ad90db9402d276a200292ebd.png)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3d59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导致许多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使感染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的年龄和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的部位和传播途径等因素进行选择。
对于未知细菌的感染,应选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待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再进行调整。
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二、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同时注意药物的疗程,不要过短或过长。
过短的疗程可能导致菌株未完全清除,产生耐药菌株,而过长的疗程则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费用增加等问题。
三、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应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此外,一些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应避免同时使用。
四、注意抗生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菌活性、延长药效、降低耐药性等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费用升高等问题。
因此,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五、严格执行抗生素适应症抗菌药物适应症是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执行抗生素适应症。
对于非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不宜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增加。
六、加强抗菌药物监测和管理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用药评估、备案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评估和反馈。
同时,应强化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如限制销售、严格控制使用、加强监管等。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8dd099767ec102de3bd8926.png)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 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 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 限)。
精品课件
(1.轻三症)给药途径
服)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
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 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 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精品课件
(五)抗疗菌程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
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 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 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 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 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 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 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 防止复发。
精品课件
给药方法:
清洁手术: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 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 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 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洁手术, 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 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 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 用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 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 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 者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8496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3.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疾病,还可以减少药物滥用、抗药性产生等问题。
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1. 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应选用对感染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2. 合理确定抗菌药物剂量在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情况。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剂量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是双刃剑,过长或过短的使用时间都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者药物滥用。
一般情况下,感染性疾病在治疗48-72小时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4. 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治疗的疗效和药物的耐受性。
如出现治疗失败或明显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5. 强调多学科合作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需要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密切合作。
只有多学科的合作团队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选择适宜的药物、合理确定剂量、控制使用时间、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强调多学科合作等几个方面,希望医疗工作者在实践中遵循这些指导原则,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https://img.taocdn.com/s3/m/dc0ea5f1bb4cf7ec4afed077.png)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 2004〕285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各军兵种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处、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共同委托中华医学会会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在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地方及时向中华医学会反映,军队向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反映。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二○○四年八月十九日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a3c1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1.png)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和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选择低毒性、广谱抗菌作用、耐药性低的抗菌
药物,并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
遵循心血管、神经系统、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患者的用
药原则,并遵守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
3.积极控制感染源。
临床医生应重视感染控制措施,采取必要的隔离
和消毒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上存在多重感染菌株的患者,应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病情,合理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在选择联合用
药时,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增加毒副反应的风险。
5.加强监测和反馈。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
告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生情况。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和改进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6.强化继续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教育
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推广正确
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总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这需要临床医生不仅
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临床判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