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泌尿外科部分)

合集下载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中国卫生部(2015年)

前言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

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以达到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目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选择: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药物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药物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和药物特性等因素,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保证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药物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局部使用等。

4.药物联合应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5.药物选择性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应用,优先选择针对具体病原体的窄谱抗生素。

6.药物预防性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预防性使用,如手术前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等。

7.药物监测和评估: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 用
❖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脑外科手术(清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洁,无植入物)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脑外科手术(经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鼻窦、鼻腔、口
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咽部手术)
菌(如消化链球菌)
• 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 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 原则
❖ 给药途径
•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抗菌药物选择
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 蒂)或植皮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术、脊柱术(应用或不
用植入物、内固定物)
外固定架植入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 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 万古霉素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腹腔镜手术:

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2. 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可延至96小时(经验用药)。

3. 老年患者,术前有肺部疾病患者抗菌药物在上述情况下延至48小时。

4. 发热病人应查找原因,验血常规以及病原学检查,依具体情况用药。

二、开放手术(含腹腔镜改为开放手术)

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72小时(经验用药)。

2. 其它同一项2、3、4

泌尿外科病人泌尿系结石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1. 推荐根据治疗前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有时需要延长至21天(均为静脉用药)。

3. 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彻底清除结石,同时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如果不能完全清除结石,则应该考虑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存在尿路梗阻是特殊危险因素。合并感染的尿路结石,术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达到标准。

5. URL、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均为清洁-污染手术,而感染性结石手术为污染手术。

6. 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5天左右比较合适(经验用药)。

7. 对于URS、PCNL、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不伴有其它危险因素者,推荐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单次用药即可。

8. 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碎石、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合并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术前用药基础上维持用药需要达72小时。推荐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
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应避免联合应用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延迟耐药性的 产生,一般用二联即可,最多不超 过三联。
(二) 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 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 常不能达到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 成的细菌耐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每年约有三万儿童因不恰当的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 耳聋,其中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仅提前使用第三代头胞这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 卫生资源7亿元;
抗生素滥用年损失800亿元 225例药源性死亡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97例,占
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1.清洁手术 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生素,仅在以下情况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 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
43.1%
…… …… …… ……
抗菌药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1. 耐药性 2. 毒副反应、变态反应 3. 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 4. 资源有限,研发费用非常昂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 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 。 (4) 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 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
五、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配伍
(一)、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 毒性、延缓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 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 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 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 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
(2)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 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 药物。 (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 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2、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 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 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 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 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 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 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 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联合用药时宜。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以下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详细讨论。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具有良好组织渗透性、能达到治疗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肾功能、肝功能、年龄等因素,并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计病原菌进行合理的药物选用。

2.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剂量的选择需要额外慎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者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使用等。

对于不需要立即起效的疾病,可以选择口服给药,而对于需要迅速起

效或者无法口服的疾病,可以选择静脉给药。同时,还应注意用药途

径对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同途径的用药剂量可能有所不同。

4.合理确定疗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致病菌的类型、患者的

耐药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对于急性感染,一般建议

用药7-14天。对于慢性感染或复杂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监测疗效并及时调整疗程。

5.注意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临床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综合而成。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保障医生的权益。

二、适应症

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只有明确了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才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调整,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费用问题。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肺炎、腹腔感染等常见感染,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些常见病原菌已经产生

了相对的耐药性,需谨慎使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肝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感染,但是这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肾脏损害,试用时需特别注意。

3.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症,但是由于其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谨慎。

4.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是该类药物已经开始出现药物耐受性,为了避免滥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使用。

5.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该类药物

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建议使用时慎重。

6.磺胺类抗生素

磺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注意观察。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阴性结果,阳

性结

果,治疗反应,调整方案),无法取标本培养------经验治疗(治疗

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2、品种选择: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地选择针对性强、翟璞、

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

况选用抗菌药物。

3、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

下列情

况下可先予以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响口服吸收,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

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

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律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1、手术切口类型2、手术创伤程度

3、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

4、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5、手术持续时间

6、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

7、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8、对细菌敏感性的影响

9、经济学评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版.doc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版.doc

卫生部等 3 部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9 日联合向社会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这个指导原则,明确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具有明确适应症。具备指证时可使用抗菌药物,明确规定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导原则明确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基本原则。分别规定了内科、儿科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法,同时列举了不宜预防用药的情形。指导原则明确了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肾功能减退患者、肝功能减退患者、老年患者、新生儿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这个指导原则还明示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等19 类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用量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应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规定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原则。指导原则列举了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和败血症等32 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方法。

本原则基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更新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更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

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被废止。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

表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

[1] 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胺类+

甲硝唑。

[3]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

辛。

[4]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格限制。

[5] 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临床路径业务学习泌尿外科

临床路径业务学习泌尿外科
•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 (六)术前准备1-2天。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沉渣、肝肾功能、电解质、 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2)心电图、胸片(正位)。
• 2.根据病情选择的项目:
除术
• 3.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 (十)出院标准。 • 1.一般情况良好 • 2.伤口引流条拔除,伤口愈合良好 • 3.体温、血常规正常 •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 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 确诊断,可进入其它路径。
前列腺穿刺检查等。
(三)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 素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 果调整抗菌药物。
•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 用1次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 要时延长至48小时。
•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 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5、包皮过长,包茎
• (一)适用对象。 • 第一诊断为包茎(ICD-10:N47.x01)或包皮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

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甲硝唑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不推荐预防用药
29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诊疗操作名称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 流术(TIPS) 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 射频、微波和冷冻等)
预防用药建议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 不推荐预防用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 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
21
预防应用(围手术期)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Ⅰ Ⅰ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乳腺手术(乳腺癌、 乳房成形术,有植入 物如乳房重建术) 肝、胆系统及胰腺手 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 菌(如脆弱类杆菌)
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方案;
并给出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预防应用方案 (但循证证据不充分); 以方便临床医生和抗菌药物管理团队;
19
预防应用(围手术期)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 万古霉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泌尿外科5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泌尿外科5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的 的 口服 制剂 。对 于 复 杂性 尿 路 感染 , 往 需要 通 往 过手 术途 径进 行 治疗 , 可选 用抗 菌谱 广 、 菌作 用强 抗 的抗 菌 药物 。 本组 50例泌 尿 外 科 住 院 患者 中 , 用 喹诺 酮 0 使 类 抗 菌药 物 者 2 1例 , 用 乳 酸左 氧 氟 沙 星 者 15 5 使 7
体 隋况为病原体送检不及时 5 8例( 3.%)疗程 占 19 、
过长 3 ( 1. % ) 围手 术 期用 药 不 规范 3 5例 占 9 2 、 O例
( 1.%)联合用药不当 2 占 65 、 7例( 1.%)选药 占 48 、 不当 1 9例 ( 1. %) 用法 用量 不 当 1 占 04 、 3例 ( 占
7 2 ) .% 。 2 讨 论
为手术者 , 围手术期均使用 了抗菌药 物。本组患者 共 使 用 抗 菌药 物 l 7种 , 中用 喹诺 酮 类 2 1例 、 其 5 头 孢菌素类 2 8 、 0 例 青霉素类 7 4例。给药途径以静滴 为主 , 用药时间为 1 7d ~1 。前 l 0位抗菌药物使用
8 8岁 。其 中输 尿管 、 膀 胱 结石 11例 , 列 腺 肾、 9 前
增生 12例, 3 泌尿系肿瘤 8 4例 , 肾囊肿 、 肾积水 3 5 例, 睾丸鞘膜积液 2 例 , 2 隐睾 l 例 , 7 其他 l 9例。
50例 患者 中手 术 者 47例 , 手 术 者 4 0 5 未 3例 。 使 用 抗 菌 药 物者 4 1例 , 中 2 8 其 4例 为 单 纯 尿 路 感 染 , 手 术 指 征 , 口服 抗 菌 药物 治 疗 , 4 7例 均 无 仅 另 5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泌尿外科
一、尿路感染抗菌药物使用
分类
上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 单纯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常见致病菌
急性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病原菌 80%以上 为大肠埃希菌; 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上尿路感染:因不能除外血流感染,故所选择抗菌药 物不仅需要在尿中有高浓度,血液中也需要保证较高 浓度。 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等药物可在尿液中具有很高的浓度 。但其血药浓度较低,故仅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而 不能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 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 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 尿路感染。
2.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短的抗菌药物

多数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林可霉素类;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相关,与峰浓 度关系不大;



在MIC 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疗效评价指标: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 T>MIC) 。
β-内酰胺类:
当浓度>4倍MIC时,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强;

但浓度不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
【用法用量】 1.剂量和给药方法 (1)肾功能正常患者中的剂量 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的常用剂量为250mg或500mg或750mg,每24 小时口服一次。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常用剂量为250mg或500mg,缓慢滴注,滴注 时间不少于60分钟,每24小时静滴一次;或750mg,缓慢滴注,时 间不少于90分钟,每24小时静滴一次。 肌酐清除率≥ 50mL/min时不需调整用量。肌酐清除率<50mL/min 时,需调整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泌尿外科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