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分析报告.docx

合集下载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一、引言深基坑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其施工过程中常会涉及地下水。

为了了解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以及对基坑施工的可能影响,需要进行抽水试验。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抽水试验,获取并研究深基坑地下水的相关参数,为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备和方法1.试验设备:本次试验使用了水泵、水位计以及水样采集器等设备。

2.试验方法:(1)确定试验地点:选择一深基坑工地作为试验地点,并将试验点确定在基坑附近,以确保地下水的获取。

(2)安装水位计:在试验地点附近挖掘一个试验井,将水位计安装在试验井中,并记录初始水位。

(3)设置水泵:在试验地点附近安装水泵,并与试验井相连。

通过控制水泵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地下水位的改变,并记录不同时间段的水位变化。

(4)采集水样:在试验的不同时间点,使用水样采集器采集地下水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水位变化曲线图: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制作了基于时间的水位变化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开始抽水后,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直至稳定。

当停止抽水后,水位开始逐渐恢复至初始水位。

这表明水位与抽水的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

2.水质分析结果:将试验期间采集的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地点的水质为优良。

水样中包含的主要物质为溶解性氧、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有关。

四、结果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得了深基坑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和水质情况。

根据水位变化曲线,我们可以估计地下水位和抽水时间的关系,并掌握抽水过程中水位的变化规律。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我们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估,发现了硫酸盐和硝酸盐的较高含量。

五、结论1.地下水位与抽水时间和强度相关,可以通过抽水控制地下水位。

2.试验地点的地下水水质为优良,但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六、试验总结与改进建议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对深基坑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有了初步了解。

抽水实验报告

抽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 掌握水泵的安装、调试及运行方法。

3. 熟悉水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水泵是一种将液体从低处抽送到高处的机械设备。

它通过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并排出。

本实验采用立式单级单吸清水泵,其工作原理如下:1. 吸入过程:水泵启动后,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叶轮中心的压力降低,从而将水从吸水管吸入。

2. 排出过程:吸入的液体在叶轮的作用下,速度逐渐增加,压力降低。

当液体流过叶轮出口时,压力进一步降低,使液体在叶轮出口处产生一定的速度,进而克服管道阻力,将液体排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立式单级单吸清水泵:1台2. 吸水管:1根3. 排水管:1根4. 水位计:1个5. 电动机:1台6. 电源:1套7. 电流表:1个8. 电压表:1个9. 水泵控制箱:1个10. 水泵试验台:1个四、实验步骤1. 将水泵、吸水管、排水管、水位计、电动机等设备安装到位。

2. 检查水泵及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无泄漏。

3. 将水泵控制箱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

4. 观察水泵的运行情况,确保水泵运行正常。

5. 调整吸水管和排水管的高度,使水位计能够准确测量水泵进出口的水位。

6. 记录水泵的进出口水位、电流、电压等参数。

7. 改变水泵的转速,观察水泵的性能变化。

8. 记录不同转速下的水泵进出口水位、电流、电压等参数。

9. 关闭水泵,整理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水泵进出口水位(m):H1、H2水泵转速(r/min):n1、n2、n3水泵电流(A):I1、I2、I3水泵电压(V):U1、U2、U32. 分析(1)随着水泵转速的增加,水泵的进出口水位差逐渐增大,说明水泵的扬程逐渐提高。

(2)水泵的电流和电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水泵的功率逐渐提高。

(3)在相同转速下,水泵的进出口水位差与水泵的扬程成正比。

(4)水泵的进出口水位差与水泵的功率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1抽水试验报告

1抽水试验报告

前言受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于2009年5月至7月对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工程中的花里站给水孔钻探及抽水实验和康庄工区给水孔钻探及抽水实验,立即着手进行该标段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准备工作,我院专门成立水文地质试验组,对花里站给水孔和康庄工区给水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工作。

一、目的、任务通过现场抽水试验获得试验特性曲线,结合赤城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求取花里站给水孔和康庄工区给水孔含水层中的水文地质参数,为确定水资源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二、完成工作量及工作方法(一)完成工作量。

1.完成钻孔2个,总进尺120.3m。

2.完成花里站和康庄工区场地内的单孔抽水。

3.取全分析水样2件。

(二)工作方法1.试验场地的抽水试验孔采用XY-200型回转钻机施工。

2.试验场地抽水试验采用泵型有一种:表-1 泵型统计表种类太阳宫站试验场流量(m3/h) 型号1 10 100QJ1280T3.水质检验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和GB/T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水质检验,水样分析检测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完成。

4.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根据试验资料采用非稳定流求参方法应用Aquifer Test软件对数据进行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根据试验场区的补给排泄边界条件、地下水类型、抽水试验井的完整性等一系列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规范中有关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进行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计算,利用多孔抽水资料计算相应的影响半径及影响范围。

第一章区域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位置花里站给水孔和康庄工区给水孔位于张唐线(孔家庄至赤城段)花里村及孔家庄附近。

(见图1-1)太阳宫站水文试验场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二、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一)地形地貌该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沟谷呈V型,沟壁局部基岩出露,沟底密布块石、碎石土。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抽水试验是指对地下水井进行测试,以确定井的水文地质特性,包括井的生产能力、水位变化、水化学特性等等。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抽水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及意义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井的储水能力、地下水的流动状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而确定井的生产能力、水位变化规律和水化学特性,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抽水试验对于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水位变化规律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抽水试验的方法本次抽水试验采用了静态抽水试验的方法进行,测试周期为48小时。

在试验期间,以恒定流量的方式排出水井的地下水量,从而确定井的水文地质特性。

三、试验过程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a. 检查设备在进行试验前,首先需要检查设备,确保设备齐全完好、使用安全可靠。

检查设备包括泵、试验管、计时器、空气压缩机等,确保这些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b. 制定试验计划制定试验计划是试验的关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试验计划需要考虑井的深度、直径、孔径以及孔隙度、渗透系数等地下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试验周期。

c. 安装试验管试验管是连接地下水井和地面设备的管道,安装试验管需要特别小心谨慎。

在安装试验管时,需要确保试验管与井壁之间的空隙足够小,以防止地下水通过空隙渗透入土壤和岩石中。

2.试验过程中的数据测量a. 测量地下水位在试验中需要不断地测量井口的水位,以便了解井的液位变化情况。

为了确保水位的准确性,测量需要同时进行多次,然后取平均值。

在试验期间,需要测量地下水的流量,以确定井的生产能力。

测量地下水流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喷嘴测量法、磁流量计法、涡街流量计法等。

3.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井的水文地质特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流量曲线绘制、水位变化规律分析、水力学参数的计算。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井的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典型的随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井的流量则随时间的变化对应呈现出一个典型的随时间逐渐上升的趋势。

抽水试验报告4.24

抽水试验报告4.24
7
4.2 资料整理 现场资料整理主要是绘制 Q-t 曲线、s-t 曲线,详见以下:
8
Q-t 曲线、s-t 曲线表
第二章:试验场地工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气象水文 杭州市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 气温 16.5℃,极端最高气温 40.3℃(2003 年 8 月 1 日),极端最低气温-9.6℃ (1969 年 2 月 6 日)。历年平均降雨量 1400.7mm,年最大降水量 2354.6mm,年 最小降水量 951.7mm,年均大雨(日雨量≥25mm/d)以上日数 16 天左右,年均暴 雨(日雨量≥50mm/d)以上日数 3.5 天,年均大暴雨(日雨量≥100mm/d)以上 日数不到 0.5 天。降雨主要集中在 4~6 月(梅雨季)和 7~9 月(台风雨季), 梅雨季降水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极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是地下水的丰水 季 节 。 日 最 大 降 雨 量 191.3mm ( 2007.10.7 ) , 1 小 时 最 大 降 雨 量 77.6mm(1987.7.22)。年均蒸发量 1252.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82%;多年
m m
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见下表: 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表
抽水次序 第一级降深 第二级降深 第三级降深
.40 9.50 11.10
第四章:试验资料整理 4.1 原始记录整理 将现场采集的每阶段数据进行了汇编,详见以下: 第一阶段:抽水孔与观测孔的抽水及恢复的 t-s 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第二阶段:每个落程的水位观测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第三阶段:抽水孔与观测孔的抽水及恢复的 t-s 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1
平均雷暴日数 36 天,最多雷暴年 56 天;多年平均大雾 51 天,最多大雾年 64 天;全年平均日照 1899.9 小时,无霜期 209 天;最大积雪厚度为 30cm。 夏季盛行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 1.3~2.4m/s,冬季盛行西北风,全年主导 风向以西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其频率分为 10%~25%。全年 0~3.0m/s 风速所见 比例为 92.4%。 7~9 月份易受台风影响, 据杭州气象台实测历史最大风速为 28m/s (1967 年 8 月),风向 ESE。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详勘报告,各地基岩土层的分层描述如下: ①1 杂填土:杂色,松散,以碎石、砖块、砼块、建筑垃圾等为主,粘性土、 粉土充填其中,含较多植物根茎,夹有少量有机质、腐殖质,局部为硬度较高的 老建筑物基础,层厚 2.20~5.50m。 ③-1 粘质粉土:灰色、灰黄色,湿~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该层全场分 布,层顶高程 1.38~4.89m,层厚 5.90~9.50m。 ③-2 砂质粉土夹粉砂:灰色、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夹粉 砂,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3.16~-6.18m,层厚 2.50~5.80m。 ③-3 粘质粉土:灰色,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底部粘粒含量较高,该 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7.44~-10.45m,层厚 2.80~6.60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殖质、有机质,局部夹薄层粉土,该 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1.54~-14.67m,层厚 2.10~6.80m。 ⑤粉质粘土:上部灰绿色、下部灰黄色,可塑~硬可塑,含云母及氧化铁斑 点,局部夹薄层状粉土,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6.76~-19.78m,层厚 2.70~ 6.70m。 ⑦-1 粉质粘土混粉砂:灰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和少量云母碎片,混粉 砂,局部粉砂含量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20.64~-24.34m,层厚 1.20~ 6.00m。 ⑦-2 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以粉砂为主,局部含细砂和少量粘性土, 偶见少量砾石,底部砾石含量增多,⑦-1 粉质粘土混粉砂:灰黄色,可塑,含氧 化铁斑点和少量云母碎片,混粉砂,局部粉砂含量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 程-22.70~-27.46m,层厚 1.20~6.20m。

上海某地块抽水试验报告

上海某地块抽水试验报告

上海某地块地下空间建设工程降压井抽水试验报告(北坑)目录§1工程概况 (3)§2 现场抽水试验目的 (4)§3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4)3.1 工程地质条件 (4)3.2 水文地质条件 (6)§3试验内容及数据采集与整理 (6)§5抽水试验总结 (9)上海某地块地下空间建设工程降压井抽水试验报告§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上海市上海某地块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与山海关路,大田路与慈溪路围合的地块内,由一栋56层超高层塔楼和4层裙楼组成,塔楼和裙房下均设四层地下室。

高层塔楼位于地块西北角,建筑总高度约250.0m,平面呈椭圆形。

本项目基地东侧地下拟建有轨道交通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位于地下室三层至四层,地铁车站结构外墙距高层塔楼结构柱最近距离约为15.0m。

本工程与地铁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共建,先施工地铁车站北、南两段,再施北坑,最后施工南坑,其中南坑与地铁车站中段一同施工。

北坑开挖深度24.9m,南坑开挖深度22.20m,局部深坑(电梯井)落深2.5m~6.5m,最深挖至31.4m。

本工程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800mm~1000mm,深度为48m左右,与13号线地铁共用段地下墙深41m~48m。

为了观察和掌握抽水引起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保证上海某地块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北坑基坑在开挖期间的安全,能够将承压含水层水位控制在安全水位及做到按需降水、检测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

应设计及业主、总包单位的要求,在第五道支撑开挖前我司对基坑内外24口降压井及降压观测井进行了现场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2 现场抽水试验目的抽水试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测定第⑦层承压含水层的静止水位。

2、通过抽水试验了解抽水过程中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

3、通过抽水试验停止后的水位恢复试验,了解承压水水位恢复特征。

4、监测基坑内外承压观测井水位变化情况,定性分析地下连续墙对承压含水层的隔水性能及判定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

张前路站抽水试验报告

张前路站抽水试验报告

张前路站抽水试验报告1场区水文地质情况依据张前路站地层岩性特征,参考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试验场地20m深度范围内有一个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

本次抽水试验的目的层为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③7层,根据抽水试验水位监测结果,潜水的水头埋深为6m,观测时间为2011年3月10日。

2抽水试验方案设计根据试验的目的、设计要求,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深入分析含水层的岩性、厚度、透水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抽水试验是针对潜水含水层(碎石③7层)布置了1眼抽水井,2眼观测井。

见图2-1为试验场区概况抽水井观测井1观测井2图2-1 场区概况抽水试验井设计为完整井,张前路站抽水试验井孔深为18~19.5m,抽水井孔径为Φ194mm,管径为Φ140的钢花管,过滤器外包1层60目尼龙网,管外填入直径3~7mm的砾料;观测井孔径为Φ194mm,管径为Φ140的钢花管,管外填入直径3~7mm的砾料;详见图2-2试验井结构图。

图2 -2试验井井结构图3抽水井、观测井施工抽水试验施工时间抽水主井:2011年3月10日观测孔1:2011年3月9日观测孔2:2011年3月7日施工照片见图3 -1试验井施工现场照片图3 -1试验井施工现场照片4水文地质参数计算⑴计算模型(潜水完整井两个观测孔模型)⑵计算公式其中:S1(观测孔1降深)S2 (观测孔2降深)H(含水层厚度)Q(出水量)r1(观测井1距抽水井距离)r2(观测井2距抽水井距离)⑶试验参数取值本次抽水试验应用了潜水完整井两个观测孔模型进行计算。

试验前降水井观测井1静水位5.78m,观测井2静水位5.64m。

流量观测孔1降深观测孔2降深含水层厚度降水井与观测井1距离降水井与观测井2距离计算得出K值8m3/h0.081m0.029m5m8.3m16.1m78.745结论与建议结论:①井出水能力小于等于8m3/h;②推荐卵石含水层渗透系数60~80m/d;建议:①结构开挖范围内碎石含水层可采用井点降水方法进行控制;②对潜水残留水可采用注浆(或明排)方法处理;③降水井施工应严格控制质量。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武汉市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二期)天兴洲长江穿越工程抽水试验报告编写:龙治国陈德明审核:张杰青高振宇审定:官善友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二○○六年五月目录一、前言二、水文地质条件概述三、成井施工四、试验目的五、计算公式六、计算数据及结果附图: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一、前言武汉市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二期)天兴洲长江穿越工程(以下简称天然气长江穿越工程)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武汉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市天然气高压管道闭合成环的重要节点。

拟建天然气长江穿越工程拟从长江南岸青山区建设十一路与临江大道交汇处(青山港武丰闸)附近柳林公园内(坐标为X = 392793.434,Y =539422.737)穿越长江右汊(青山夹水道)、天兴洲、长江左汊(沙口水道)至长江北岸江岸区谌家矶新河大桥西侧平安铺村附近(坐标为X=396779.554,Y=536979.318)。

天然气管道直径为DN700mm,设计压力2.5MPa,总长约4.6754km左右,拟采用非开挖方式穿越长江。

据我院于2006年3月6日完成的该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初步确定了采用定向钻方案,分四段穿越长江,其中长江左右两汊采用一次定向钻通过,天兴洲体采用两次定向钻通过。

四段穿越管道的连接以及与该工程以外的管道连接拟设5个工作坑(井),采用大开挖的方式施工。

为求取天然气长江穿越工程天兴洲穿越连接点附近地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我院于2006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对该工程场地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

分别在天兴洲北侧防洪堤附近和南侧防洪堤附近,各打凿抽水试验井1口,观测井3口;并于4月17日8时至4月19日3时在天兴洲北侧进行了3个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4月23日14时至4月25日11时在天兴洲南侧,进行了3个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述天兴洲位于长江中心,四面被江水包围,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形成的粘性土、砂类土,下伏基岩,地质结构特征简要如下:天兴洲北侧抽水试验孔附近地层0~2.0m左右为杂填土2.0~4.0m左右为淤泥4.0~8.0m左右为粘性土8.0~16.0m左右为粉砂夹粘性土16.0~23.0m左右为粉细砂23.0~27.0m左右为粘性土夹粉砂27.0~38.0m左右为粉细砂38.0~42.0m左右为中粗砂混砾卵石42.0m以下为基岩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8.0~42.0m砂层中的孔隙承压水,受长江江水影响较大,含水层厚度为34.00米左右。

xx站抽水试验报告3

xx站抽水试验报告3

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工程(文化公园~白云湖段)xx站抽水试验报告安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南京分公司二0一五年三月1 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2015年3月9日利用场地已施工完成的4口降水井进行抽水试验。

试验的主要目的为:检验降水井成井质量,初步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并验证基坑降水方案能否满足开挖要求。

图1-1抽水试验井分布示意图图1-2 地层结构与降水井结构示意图1.2试验完成情况本次试验由于场地的限制条件,具体试验完成如下:(1)先开启6#,观测7#、8#水位变化;对观测井水位的观测在正式抽水试验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15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0min观测一次,直至水位稳定。

(2)待水位基本稳定后,停泵观察水位恢复情况,基本恢复到初始位置后,进行群井抽水试验,抽6#、8#、9#,同样对观测井7#水位的观测,在正式抽水试验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15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0min观测一次,直至水位稳定。

3抽水试验数据3.1初始水位试验前,测得各观测井初始水位埋深为3.02~3.12m。

初始水位标高约为5m。

表3-1 初始承压水位3.2 水位降深试验过程中,6#单井出水量可达10m3/h,6#单井抽水时,各观测井水位降深见表3-2、图3-1。

群井抽水试验各抽水井单井出水量约为10m3/h,出水量较大。

表3-2单井抽水主要数据一览表图3-2单井抽水s-t曲线图图3-3群井抽水s-t曲线图4 水文地质参数求取 4.1稳定流计算(1)利用多孔潜水井公式计算渗透系数K:()1112120.16K arsh arsh Q l l l S S r r --⎡⎤=⨯-⎢⎥-⎣⎦K —渗透系数,m/d ;R —影响半径,m ;Q —抽水流量,m 3/d ;r —距抽水井距离,m ; l ——滤管长度,m ;计算结果如下:表4-2渗透系数计算表(2)利用降水影响半径经验公式估算影响半径值:2R =4.2非稳定流计算根据抽水试验开始后,绘制同一观测孔实测的s-lgt 曲线;将s-lgt 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在零降深线(即横轴上的lgt )上的截距的t 0;求出直线斜率i ,取一个周期相对应的降深Δs,则i=Δs,则可计算T ,K 。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一、前言抽水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实验方法,能够评估和测试液体在管道和系统中的行为表现,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

本次抽水试验的目的是对某水利工程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本报告将详细记录试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二、试验概况试验时间:2022年5月1日至5月3日试验位置:某水利工程A区试验设备:A型水泵、B型水泵、C型水泵试验对象:某特定流量水流三、试验过程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1. 准备工作在试验前,我们仔细清理和检查试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根据设计需求,将水流的初始压力和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以备后续数据分析使用。

2. 细致试验计划根据试验目标和设计要求,我们制定了细致的试验计划。

试验计划包括了试验的时间安排、设备的调试和操作流程、数据采集和记录方式等。

通过合理的试验计划,我们能够对试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

3.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目标,我们设定了一系列试验参数,包括水流量、扬程、转速等。

同时,根据试验需要,我们对试验参数进行了灵活调整和变化,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要求。

4. 数据采集和记录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和设备,实时记录和监测试验数据。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我们能够获得清晰的数据图表和分析结果,进而深入了解试验对象的性能表现。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我们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水流的流速、压力、温度等参数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得出试验设备的工作性能、系统的水力特性以及流体行为的规律性结论。

四、试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不同流量下,A型水泵、B型水泵和C型水泵均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2. 随着流量的增加,水泵的出口压力逐渐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此结果表明,水泵能够有效地抵抗水流的阻力,并保持较为稳定的输出。

3. 试验过程中,水泵的工作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过热或过冷现象。

矿井抽水报告模板范文

矿井抽水报告模板范文

矿井抽水报告模板范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某矿井的抽水情况,以及对后续生产安全构成的影响。

通过对矿井的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矿井的抽水装置运行正常,抽水流量符合设计要求;2.矿井周边地质环境复杂,需进行压力实验;3.抽水对地下水位和水质造成影响,应建立有效控制措施。

因此,通过进一步监测和加强管理,可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矿井抽水情况1. 抽水装置矿井抽水装置采用XX型号水泵,安装在井下的抽水井筒内部。

经过实际检测,水泵运行正常,抽水流量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另外,抽水井筒内部结构完好,未发现渗漏现象。

2. 环境勘查在矿井周边进行环境勘查时,发现该区域地下水含量较高,且地质构造复杂。

需要进行压力实验,以避免发生地下水涌入的现象。

3. 抽水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矿井周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发现矿井的抽水对周边地下水位和水质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

三、结论与建议本报告分析了矿井抽水的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1.矿井抽水装置运行正常,抽水流量符合设计要求;2.矿井周边地质环境复杂,需进行压力实验;3.抽水对地下水位和水质造成影响,应建立有效控制措施。

基于以上结论,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矿井周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2.建立有效的抽水控制措施,减少抽水对周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影响;3.进行压力实验,减少地下水涌入的风险;4.加强矿井抽水装置的日常维护,确保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参考资料1.矿井抽水手册;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标准;3.某矿山抽水设备使用说明书。

抽水试验报告2

抽水试验报告2

一、前言XXXXX基坑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发现桩孔涌水量较大,尤其是施工5#基坑(桩基挖孔桩孔深≥25m)时,涌水量更大,为方便基础施工,业主委托我公司对5#栋基础进行抽水试验,提供单孔涌水量。

二、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所在地区的第四系地层为中更新世纪白沙井组双层结构粘性土、卵砾土,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神皇山组泥钙质砂岩、砾岩综合体。

该岩层裂隙发育,由于5#栋为砂岩与砾砂的交界处,具有富水构造的裂隙更发育。

三、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3.1试验原理:试验时,抽水孔以设计的流量向外抽水时,在抽水孔影响半径以内会形成一降落漏斗。

通过布置在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在规定时间内观测到水位。

利用稳定流理论,依据裘布依计算完整孔抽水计算公式计算出单孔涌水量。

3.2试验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孔宜采用完整井。

观测孔深应尽量与抽水孔一致。

设置抽水孔1个,设计孔深50m,孔径0.5m,在距抽水孔10m、20m处各设置1个观测孔,孔深45m。

孔径0.2m。

采用100m型专用钻机成孔,专用抽水试验设备进行抽水。

测钟量测水位。

3.3技术要求:(1)动水位的观测:为满足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参数的要求,抽水初期动水位观测时间应按1、2、3、4、5、6、7、8、9、10、15、20、25、30min(累计时间)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观测孔观测时间与抽水孔性同。

(2)涌水量观测:按稳定流抽,水位流量同时测定,观测时间应为5、10、20、30min(累计时间),以后30分钟观测一次。

(3)试验时间:本次试验时间从2009年3月30日21:00时进行至2009年3月31日21:00结束,试验进行24小时。

四、数据整理4.1现场记录表格见附表。

4.2根据实测的流量与计算的降深绘制Q~S关系曲线见下图。

由图中曲线看出,随降深增大,流量亦增加。

五、结论经过抽水试验得出单孔累计涌水量为61.2T/D,并由此推断该基坑涌水量每天不小于61.2吨。

抽水试验报告_3

抽水试验报告_3

1、前言1.1工程概况襄阳滨湖春晓花园项目位于襄州区航空路以南,规划车站路以东,该项目由两栋21层住宅楼和两栋11层住宅楼组成,下设一层整体地下室。

总用地面积17615m2,建设用地面积10179m2,总建筑面积4025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6413 m2,地下总建筑面积26413 m2,停车位236个。

场地整平标高为67.50m。

地基允许变形量0.002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1#、2#住宅楼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25,3#、4#住宅楼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3,1#、2#、3#、4#高层住宅楼中心点的计算沉降量为200mm。

各建筑物具体概况如下表⑴:拟建建筑物概况表表⑴为获取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降水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布置抽水试验井一口CS1(勘探孔DK5号孔附近)作抽水试验孔。

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4月15日进场,4月24日完成抽水试验等外业工作,井深约20.0m,抽水试验采用三次降深。

通过抽水试验,基本上掌握了该场地水文地质参数。

1.2 执行标准及规范本工程主要执行下列标准及规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11);《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2、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襄阳滨湖春晓花园项目位于襄州区航空路以南,规划车站路以东,南距唐白河不足1Km,勘探点高程在66.70m~67.21m之间,整个场地地面相对平坦,高差仅0.51m。

地貌单元上属汉江(唐白河)Ⅱ级阶地,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冲洪积粉质黏土、细砂、圆砾,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 冲洪积中砂、粉质黏土、圆砾。

3、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位于汉江(唐白河)Ⅱ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细砂、中砂、圆砾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①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靠自然蒸发排泄,其水位变化较大,无统一自由水位,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一般为季节性含水,雨季含水,旱季疏干。

新区污水厂抽水试验分析报告

新区污水厂抽水试验分析报告

新区污水厂产水井分析报告一、项目概况洛阳市新区污水处理厂建于二广高速公路以东50米,洛偃快速路及伊河以北50米,东干渠以南。

该项目的落成将极大缓解伊滨新区前期供水紧张的问题。

关林水厂为配合公司对新区污水厂发展需要,对新区污水厂2号井和3号井进行了实地勘测,并对两产水井进行抽水试验。

现将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向公司汇报。

二、水井布置图及观测数据概况1、新区污水厂水井分布情况办公楼新区污水厂水井分布图2号井2011年8月31日—2011年9月1日26272829303113:2513:4514:5515:2516:4017:308:509:5010:5011:5512:5514:0015:0017:002、观测数据概况 (1)动静水位的观测:为满足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参数的要求,抽水初期动水位观测时间按30min 进行观测,以后每隔60min 观测一次。

观测孔与抽水孔相同。

(2)试验时间:本次试验时间从2011年8月31日13:25进行至2011年9月2日8:50结束。

从2011年9月16日11:15进行至2011年9月16日15:28结束。

三、实验数据分析 (1)平均出水量:2号井平均出水量:130吨/时 3号井平均出水量:103吨/时 (2)开井静水位:2号井静水位:8.50米 3号井净水位:7.59米 (3)动水位曲线:2号井2011年9月16日26272829303111:3811:4812:2813:2814:2815:282号产水井动水位曲线3号井2011年8月31日—2011年9月1日272829303114:1614:4615:5516:3017:358:5010:0011:0012:0013:1014:1015:1016:0017:103号井2011年9月16日272829303112:0012:4513:1813:4814:1815:183号产水井动水位曲线(4)产水井单耗分析: 2号井单耗:282.793/km Kwh3号井单耗:455.65 3/km Kwh四、情况分析1、三口井在没有出口压力情况下,单耗较高,如果有出口管道压力,单耗会更高。

抽水试验报告(深基坑-地下水工程专业金奖)

抽水试验报告(深基坑-地下水工程专业金奖)

安徽焦炭联产甲醇工程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A1标段抽水试验报告上海设计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一月安徽焦炭联产甲醇工程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A1标段抽水试验报告编写:审核:审定:上海设计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现场抽水试验 (1)第二章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一节场地地质条件 (4)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 (6)第三章单井抽水试验 (6)第一节水文地质钻探 (6)第二节抽水试验 (7)第三节抽水试验观测孔动态 (8)第四节抽水试验参数计算 (10)附件 (15)第四章结论及建议 (17)第一节结论 (17)第二节建议 (17)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工程概况安徽化工有限公司入驻二坝开发区拟建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

本次拟建为A1区运煤地槽,基坑周长为491m,面积约4519m2。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6.5~12.7m,已经挖穿承压含水层。

基坑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深度为16.6~25.6米,没有隔断承压含水层。

同时本基坑场区内沟塘纵横,场地东南侧为长江,距离本场区较近。

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基土层多为砂性土,含水量特别丰富,且含水层很厚,而基坑开挖又较深,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特别大。

鉴于地下水对4#转运站基坑开挖时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充分观测和掌握承压水抽水引起对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特征、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以及降水过程中引起的固结沉降影响,为基坑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优化,有必要在泄煤地槽基坑开挖前做一次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水文勘察及专项抽水试验。

我公司于2011年1月对该工程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并进行该段工程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抽水试验等。

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两组非稳定流的单井抽水试验,共布置了3个试验井。

第二节现场抽水试验一、目的、任务(一)目的本次试验分为两部分:小流量的单井抽水试验,大流量的单井抽水试验。

取水分析报告

取水分析报告

取水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取水分析的报告,旨在提供对取水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和结论。

取水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用于评估水质和确定水源的适用性。

通过对取水样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判断是否满足特定的水质标准和要求。

2. 取水样品信息•水源名称:XYZ河流•取样地点:XYZ水源取水口•取样日期:2021年6月1日•取样方式:现场取样•取样人员:XXX协同团队3. 取水分析方法在本次取水分析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分析方法:•pH值测试: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水样的pH值,评估其酸碱性。

•溶解氧含量测定:采用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评估水的氧化性。

•总悬浮物(TSS)测定:通过过滤水样并称量残渣质量,计算水中的总悬浮物含量。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使用标准的氧化还原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评估有机物的含量。

•氨氮含量测定:采用标准的Nessler法测定水样中的氨氮含量,评估水中的氮污染。

4. 取水分析结果根据对取样水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4.1 pH值测试结果参数结果pH值7.2酸碱性中性4.2 溶解氧含量测定结果参数结果 (mg/L)溶解氧含量 6.8水的氧化性含氧良好4.3 总悬浮物(TSS)测定结果参数结果 (mg/L)总悬浮物12.5水中颗粒物质轻度悬浮4.4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结果参数结果 (mg/L)化学需氧量8.2有机物的含量较低4.5 氨氮含量测定结果参数结果 (mg/L)氨氮含量 2.5氮污染程度正常5. 结论根据本次取水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取样水样的pH值为7.2,处于中性状态,酸碱度适宜。

•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为6.8mg/L,保持较高的氧化状态,适合水生生物生存。

•总悬浮物含量为12.5mg/L,呈轻度悬浮,水质较为清澈。

•化学需氧量为8.2mg/L,有机物的含量较低,水中无明显有机污染。

•氨氮含量为2.5mg/L,处于正常范围内,水源没有受到氮污染。

xx工程项目 抽水试验报告

xx工程项目 抽水试验报告

附件1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抽水试验及基坑涌水量评价Xx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二0一0年五月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抽水试验及基坑涌水量评价编写:xxx审核:xxx审定:xxx院长:xxx编制单位:xx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证书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x级证书编号:xxxxxx编制日期:二0一0年五月目录1 前言 (1)2 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1)2.1 地形地貌 (1)2.2 含(透)水层及隔水层特征 (1)3 抽水试验孔地质概况及钻孔结构 (1)4 抽水试验 (2)4.1 设备及地面排水 (2)4.2 抽水试验类型及抽水试验段钻孔结构 (2)4.3 抽水试验过程 (3)5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3)5.1 圆砾层 (3)5.2 基岩层 (3)6 基坑涌水量估算 (4)附图01 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抽水孔、观测孔岩性及钻孔结构图附图02 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抽水试验成果图表1 前言受xxxx委托,我院承担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在工程勘察期间,根据《xx汽车站-xx市场综合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设计书》及《xx改造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抽水试验孔设计书》的要求,为取得该场地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基坑涌水量及其对基坑工程开挖及基础施工的影响,进行本次抽水试验。

2 场地水文地质特征2.1 地形地貌拟建的xx综合改造项目位于xx。

原为xx市场用地,场地相对平坦,标高87.66~87.36m。

2.2 含(透)水层及隔水层特征本场地由上至下地基土岩层为填土、粘土、粉质粘土、圆砾层、次生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为中石炭统大埔组(C2d)地层,岩性为灰、浅灰色白云岩,浅层岩溶发育,风化强烈,裂隙较发育。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井位区属岩溶发育中等-弱发育带,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富水性较好。

根据钻探资料,上部粘性土层为隔水层,而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与粘性土中,无统一水位,主要为降水渗入及生活排水的补给。

抽水实验

抽水实验

附件:11067#孔抽水试验报告一、前言我院承担了拟建的广卫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的勘察工作,采用抽水试验手段,测定拟建场地地基土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涌水量(Q)、影响半径(R)等水文地质参数。

场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矣六镇广卫村,地下水属潜水, 具微承压性。

本次抽水试验由工程负责人指定钻孔1067#孔作为抽水试验孔, 1066#孔作为观测孔。

试验孔及观测孔的具体位置见勘察报告中的《勘探点平面配置图》。

本次抽水试验于2011年5月6日开始至5月7日完成野外工作。

共完成1个孔2个含水层的2次降深试验,包括观测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安装等多项工作。

二、试验方法1、本次试验是以1067#孔作为抽水试验孔,根据钻探查明:1067#孔地层分布为:0~0.4米为耕土,0.4~1.4米为素填土,1.4~3.1米为粉质黏土,3.1~4.5米为粉土(即勘察报告中②2层),4.5~6.8米为黏土,6.8~7.8米为粉土(即勘察报告中②31层),7.8~13.0米为黏土;根据现场钻孔资料描述,本场地粉土为透水层,黏土层为弱透水层,可看作隔水层,因此将②2、②31粉土层作为本次抽水试验的主要试验含水层。

根据上述简要地质情况,1067#孔在0~3.1米放置套管,3.1~7.8米放置花管,7.8~13.0米放置套管。

花管直径为0.146m。

2、本次抽水试验为获得较为准确、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采用6Dj深井泵抽水,以三角堰测定流量,用电测水位计测量水位。

3、抽水试验观测结果1067#孔:静止水位0.37m降深:S W1=4.26m Q1=7.33m3/d q1=0.020 l/s.m S1=1.96m降深:S W2=2.64m Q2=5.61m3/d q2=0.025 l/s.m S2=1.25m相关情况见附录87。

三、试验成果1、根据抽水试验孔结构情况(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选用以下公式计算渗透系数K:) ()(57.12112sst hhrK w+-=式中:K——渗透系数(m/d)r w——花管半径h1、h2——恢复水位到含水层顶的距离(m)s 1、s 2——静止水位到恢复水位的距离(m)t ——恢复水位从h 1恢复到h 2用的时间(天)影响半径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K S w 10R式中:R ——影响半径(m )K 、S W ——意义同前2、将相关值代入式中计算得:1067#孔:K 1=0.47(m/d),R 1=29.21(m)K 2=0.51(m/d),R 2=18.85(m)K =0.49(m/d)因此本场地中主要含水层粉土(②2层、②31层)的渗透系数为0.49 m/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一、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秣周路站东南侧,双龙大道与前庄南路之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最新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图,车辆基地为西南~东北向呈梯形状,长约730~912m,宽度在300m左右。

按照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我公司在秣周车辆基地场地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

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地下水动态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防渗排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预期成果有:1、确定场区含水层③-2c3+d3-4的渗透系数2、估算含水层的影响半径;3、单位涌水量;本次抽水试验的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为: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场区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绕越高速南侧,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有限公司以北,东北侧位前庄南路,西南为双龙大道。

东北部原为江丘垂钓中心,垂钓中心内有多处鱼塘,垂钓中心南侧为南京民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及青源产业园,有部分低层建筑。

场地东北部有少量低层建筑,详勘期间青源产业园已拆除。

场地内的沟塘众多,深浅不一。

场地地形略有起伏,陆域地面高程在7.05~14.66m 之间,水域水底高程 5.54~7.32m 之间。

详勘期间场地内的沟塘已大部分被清淤填埋。

场地地貌单元为秦淮河冲积平原。

(二)、场区地层试验报告地层层号名称① -1a杂填土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岩土层分布特征颜色状态特征描述黄灰、褐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局松散部夹有大量混凝土块和块石,最大块径超过 1m。

填龄不色、灰色足1年。

褐色、黄松散 ~稍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道灰、灰色密路上为沥青路面和路基垫层。

填龄在 5 年以上。

灰黄、灰软~可塑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植物根系,色均匀性较差,填龄在 10 年以上。

淤泥、淤泥①-3质填土粘土、②-1b2-3粉质粘土粉质粘土、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② -3b2-3粉质粘土③ -1b1-2粘粉质粘土③-2c3+d3-4粉土夹粉砂③ -3b1-2粉质粘土③ -3b2-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③ -3b3-4质粘土、粉质粘土③ -4b2-3粉质粘土③粘土、粉质-4a3-4+b3-4粘土③粉细砂夹-4c1-2+d1-2粉土含卵砾石③ -4e粉细砂强风化泥K1g-2质粉砂岩灰色、灰流塑黑色灰黄、黄软- 可塑灰色灰色流塑灰色软- 可塑灰黄、褐可- 硬塑黄色灰黄色稍密灰黄色、硬- 可塑灰色灰色软- 可塑灰色流- 软塑软- 可塑灰色(局部硬塑)灰色软- 流塑黄灰、灰中密-密色实黄灰、灰中密-密色实棕红色砂土状含腐植物,夹有少量碎砖。

分布于暗塘及沟塘底部。

饱和,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饱和,局部夹薄层粉土,具水平沉积层理。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饱和,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局部为粘土,见少量铁锰质结核。

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饱和,粉砂局部松散,夹薄层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局部为粘土。

摇振反应轻微,光泽反应弱,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粘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混团块状粉细砂。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直径大于10cm的胶结砂。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混软 - 可塑粉质粘土,卵砾石含量不均匀,一般 5%~25% 不等,粒径 2~6cm,少量大于 10cm,呈亚圆形,成份以石英砂岩为主。

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及柱状,手捏易碎,胶结较差,岩芯呈短柱状,取芯率 60~ 100%。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深部风化裂隙减弱,存在构造裂隙,但裂(隙三呈)闭、合场状地,水多泥文质地充质填概,况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南京地铁三号线D3-XK03其标渗秣透周性车较辆差基,地水岩量土贫工乏程。

初步勘察报告资料,秣周车辆基地分布有密集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较多,地三下、水试赋验存条设件计,与地实下施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微承(一)、抽水井及观测井的设计与布置压水。

本次试验采用承压水完整井的稳定流方法测试承压含水层③ 1、地表水-2d+c3-4层粉土夹粉砂的渗透系数。

在场地内布置两组试验井,一组由抽水井(T2W1)和水位观测井 (T2G1) 组成,孔深分场地内地表水体极为发育,沟塘众多,深浅不一。

场地南侧有东西向的洋山河,西侧前庄别为 13.0m、 11.0m;另一组由抽水井(T2W2)和水位观测井(T2G2) 组成,孔深分别为8.0m 、南路以西为内河。

勘察期间场地内地表水体水面高程为7.13~7.29 (吴淞高程系),水深7.0m。

具体位置详见《试验点平面布置图》。

抽水井结构见《抽水井结构图》。

0.5~1.4m ,淤泥厚度0.1~0.3m 。

经调查了解,洋山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为10.20m(吴淞高程(二)、试验方法及要求系)、内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为7.90m(吴淞高程系)。

根据设计方案,抽水试验主要采用稳定流完整井抽水试验。

场地内及周边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水力关系——互补关系,且对工程建设有1、动水位及涌水量观测较大影响。

抽水孔动水位用电测仪观测、涌水量用水表量测。

抽水量观测与观测孔水位的测量工作同时进行。

2、地下水根据勘察揭示的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地层中的孔隙在保证出水量基本为常量的前提下,按下列时间间距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5、5、 5、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

10、 10、10、 15、15、 15、30 分钟,以后每 30 分钟观测一次。

2、稳定水位观测( 1)孔隙水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是本段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可以划分为要求每半小时测定一次,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 4 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cm,即为稳定水位。

稳定延续时间要求不少于潜水和弱承压水。

8 小时。

3、恢复水位观测①潜水勘探揭示,浅层潜水含水层包括①层人工填土、②层中~晚全新世冲淤积成因的软弱粘性抽水试验结束或中途因故停泵,需进行恢复水位观测。

观测时间间距为:1、 3、 5、 10、15、30 分钟,以后每隔土。

30 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恢复至稳定水位,观测精度要求同稳定水位的观测。

②弱承压水第抽一水层试微验承的压水含要水求层排为入③离抽水-2c3+d3井较远的-4下粉水土道夹中粉。

砂,隔水顶板为②-1b2-3粘土、粉质粘土、② -2b4(粉三质)粘、土抽、水淤泥试质验粉现质场粘资土、料②整理-3b2-3粉质粘土和③ -1b1-2层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进行抽水试验时,需③要-3b1在现-2场整层理粉编质制粘下土列(曲层线顶图埋表深,5.0-可14及.1m时了)解。

试验进行情况,检查有无反常第。

二层微承压含水层为③-4b2-3粉质粘土(含团块状粉细砂)、③ -4c1-2+d1-2层粉砂夹粉土、③ -4e 层含卵砾石粉细砂,隔水顶板为③ 1、 Q、s~t 过程曲线;-3b1-2层粉质粘土、③-3b2-3层粉质粘土和③ -23b3、Q=f-4(层淤s)泥关质系粉曲质线粘;土、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下伏岩层(层顶埋深24.7-37.6m)。

(四)、成井工艺(2)基岩裂隙水基主岩抽裂水隙井水T2W1按含水、岩T2W2层的,岩孔性径划Ф分200为碎,屑泥岩浆类钻裂进隙,水钻。

至预定深勘度探,揭示然,后碎下屑井岩管类(裂井隙径水Ф的含108水),用层清为水白冲垩孔系洗葛井村后组填(砾。

K1g)泥质粉砂岩。

岩层风化强烈,强风化岩层中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1、抽水井成井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测放井位—钻机就位—钻孔—井管安装—清孔换浆—填砾—洗井—置泵试抽水—正常抽水试验—井孔处理。

施工程序及技术质量要求:(1)井位测放:按照井位设计平面图测放井位。

(2)钻机就位:平稳牢固,勾头、磨盘、孔位三对中。

(3)钻孔:钻进过程中,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钻进至设计深度后方可终孔。

(4)清孔:终孔后及时进行清孔 , 确保井管到预定位置。

(5)下井管:采用钢管。

管身中、下部设扶正装置,要求逐节连接,井管下在井孔中央。

( 6)填砾:将砂砾均匀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0.5m 左右后,投粘土球,并捣实至孔口。

(7)洗井:用钻杆包上胶皮组成活塞,上下提动钻杆多次直至冲洗出井管内所有泥浆,并出清水为止。

( 8)置泵洗井试抽水:本次抽水设备采用的是180 柴油机带动的160( l/s )的泥浆泵,将浑浊的水抽至清水后,正式进行抽水试验。

2、观测井成井工艺观测井采用泥浆钻进,孔径Ф146,钻至预定深度,然后下井管(井径Ф89),用清水洗孔,水变清后填砾。

(五)、试验实施情况试验自 2010 年 5 月 18 日进场至2010 年 5 月 24 日结束。

5 月 18 日开始开始抽水井T2W1、及 T2W2与观测井 T2G1、 T2G2的施工, T2W1开孔口径Φ 200mm, 3.6m 至③ -2c3+d3-4 粉土、粉砂层, 11.5m 至③ -3b1-2 粉质粘土层,钻至13.0m,下 13.5mΦ 108mm井管,其中下部滤水管 9.5m,上部井管4m,然后洗井,至清水后,开始小泵量下砾料,填至 3.0m,上部再用粘土封堵隔死,最后开始试抽水,当天完成;T2W2开孔口径Φ 200mm, 4.6m 至③ -2c3+d3-4粉土、粉砂层,9.8m 至③ -3b1-2粉质粘土层,钻至11.0m,下 11.5mΦ 108mm井管,其中下部滤水管 6.5m,上部井管5m,然后洗井,至清水后,开始小泵量下砾料,填至 4.0m ,上部再用粘土封堵隔死,最后开始试抽水,当天完成;当天还完成另外两口观测井T2G1、T2G2的施工,孔径Φ 146,分别清水钻至8.0m、7.0m,下Φ 89 井管后洗井,分别填砾料至 3.0m 、4.0m,上部用粘土球封堵隔死。

待水位稳定后进行抽水试验。

5 月 22 日, T2W1水位稳定在1.50m,T2W2水位稳定在 2.13m,开始试验井( T2W1、T2W2)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计算结果如下:③ -2c3+d3-4 :Kcp=(9.64+9.44)× 10-4=9.54× 10-4cm/s(0.82m/d)23 日水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