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最新推荐)

合集下载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齐忠慧;斯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7页(P997-1003)【关键词】恶性黑色素;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作者】齐忠慧;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恶性程度极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1]。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OS为24%~29%,ⅢC、Ⅳ期患者5年OS仅10%~19%。

传统化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小于20%,BRAF抑制剂的ORR虽达50%,但存在爆发性耐药问题。

白细胞介素2、肿瘤疫苗、过继T细胞疗法因为不良反应重或疗效欠佳未得以推广[2-3]。

相比之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首的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降低死亡及复发风险,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恶性黑色素瘤(共14张PPT)

恶性黑色素瘤(共14张PPT)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 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随着增大,损害 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也可呈蕈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 、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如向皮 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如向周围扩散时, 尚可出现卫星状损害。
分类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二者又可分为3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在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具有重 皮损深度超过4mm的5年生存率约为53%~55%
99mm间5年生存率约为66%~70%
要的意义。 结节性黑色素瘤(15-30%)
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 手术治疗 对原位肿瘤,彻底切除是惟一最佳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 化疗 适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可使症状得到缓解,但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手术治疗 对原位肿瘤,彻底切除是惟一最佳方案。 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 性别和激素因素 1期和2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女性生存期长于男性。 日光暴晒 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 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生长迅速,恶性程度较高,易有早期转移。 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 结节性黑色素瘤(15-30%) 日光暴晒 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 辅助检查及诊断 8%~20%),国外统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 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70%)
但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α-2b干扰素皮下小剂量长期注射可降低皮损深度>
1.5cm恶黑的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5.放射疗法 对Ⅳ期患者减轻内脏转移引起的压迫症状有

恶性肿瘤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恶性肿瘤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恶性肿瘤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恶性肿瘤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也愈发深入。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恶性肿瘤研究的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对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过程。

未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降低成本,大规模的恶性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将成为可能。

通过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为个体化治疗和定制化药物开发提供更全面的基础。

2. 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未来,随着对免疫系统和肿瘤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免疫治疗方法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结合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将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3.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随着医学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不断增多,如何高效地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恶性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从而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预测疾病进展的风险以及提高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4. 细胞疗法的发展: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已经在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未来,随着对于细胞工程、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深入研究,细胞疗法有望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利用CAR-T细胞疗法可以针对恶性肿瘤的特定抗原进行靶向治疗,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细胞疗法方法被开发出来。

总之,恶性肿瘤研究的未来发展将会在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细胞疗法等多个方向取得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相信未来人类在对抗恶性肿瘤方面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更好的康复机会。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

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

本病好发于30~60岁。

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一外科治疗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1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

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越近越好。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对薄病变,厚度不足lmm者,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5cm处作广泛切除术。

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1)适应证①病变厚度不足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

②病变厚度在3.5~4mm之间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存活率也没有意义的提高。

③厚度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病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有望提高生存期的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

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

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

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瘤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

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在浅色皮肤的人群中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

除环境因素(暴露于UV )外,观察到的“黑色素瘤流行” 其他原因也有待探讨。

对于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过程,需要联合免疫组化以及最新的分子技术。

在数年寻求新药失败后,目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案能够延长疾病/发展进程和增加总体生存率。

No.1 流行病学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最重要的肿瘤。

虽然其发生率比上皮皮肤癌低10 倍,但由于其具有早期转移能力且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其对年轻患者产生重大的疾病负担。

据报道,过去几十年,浅色皮肤人群中的黑色素瘤的发生率迅速增长。

发病率的数据显示,在1935 年,患有黑色素瘤的终生风险为1:1,500,在1987 年为1:120,而现今该风险约为1:55。

这表明,黑色素瘤的增长速度比其它类型的肿瘤更快,并且引发了对黑色素瘤的流行病的讨论。

经多个研究评估,每年黑色素瘤的增长率为2~7 %,这意味着大约每隔10 年,患病率就会增加 1 倍。

由于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具有遗传易感性,内源性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已得到充分证实,过去几十年间,浅色皮肤个体黑色素瘤发病率全球性增长,这可归因于对日光浴看法的改变。

已经明确发现,儿童时期间歇性的日光照射(即晒伤),已被公认是发展为黑色素瘤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但是,关于UV 辐射对黑色素瘤发生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由于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很稳定,如果黑色素瘤的流行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那么在一些亚组中,其死亡率下降就具争议性。

本文提供了一些参数,来解释黑色素瘤发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尽管黑色素瘤不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的恶性肿瘤,但是平均寿命升高导致终生风险的增加。

在老年人群中,晒伤皮肤处发病率最高,且生长较慢,通常在检测时都很浅表。

因此,对黑色素瘤早期诊断提高了其发病率,而不是死亡率。

这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所有人类疾病中均可观察到,而与“流行病”无关。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癌,常常具有快速生长、早期转移和不良预后的特点。

传统治疗方法对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有限,质子重离子治疗因其在局部肿瘤控制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日益受关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一、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原理质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放射治疗技术,采用质子束精确照射到肿瘤组织,能够更准确地将辐射剂量投放到肿瘤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与传统的X射线治疗相比,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肿瘤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由于其高度恶性和早期转移的特点,质子重离子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具有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

一项针对204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显示,质子重离子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65%,远高于传统放疗的效果。

另一项针对7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质子重离子治疗后的3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

三、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优势和挑战质子重离子治疗相比传统放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质子重离子治疗能够更精确地照射到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其次,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肿瘤控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质子重离子治疗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质子重离子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普及。

其次,质子重离子治疗的疗程较长,需要患者进行多次疗程,增加了治疗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挑战,推广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是下一步的重要研究方向。

四、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逐渐普及,质子重离子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质子重离子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控制的效果。

肿瘤治疗新进展最新技术助力战胜癌症

肿瘤治疗新进展最新技术助力战胜癌症

肿瘤治疗新进展最新技术助力战胜癌症肿瘤治疗新进展最新技术助力战胜癌症导语: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致命和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

然而,在科技的飞速进步下,肿瘤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新进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最新的肿瘤治疗技术,探讨这些技术是如何助力人们战胜癌症的。

一、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组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通过测定肿瘤的基因组变异,可以确定不同肿瘤的分子特征。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肿瘤类型,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过去,癌症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放化疗,而肿瘤基因组学的出现,使得基于患者个体情况的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二、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目前最为热门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

它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疗法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进而攻击癌细胞。

针对癌细胞膜上表面蛋白的抗体药物(比如抗PD-1抗体和CAR-T细胞疗法)已经在临床表现出了卓越的疗效,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癌细胞的特定突变来选择药物的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肿瘤基因组的情况,医生可以确定癌细胞体内存在的蛋白、激酶等变异情况,从而选择特异性抑制这些变异的药物。

靶向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同时也更加有效。

例如,曾经一度被认为无法治愈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通过引入第一代和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得有九成以上患者获得了长期的存活。

四、基于AI的辅助诊断和治疗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复杂的数据处理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肿瘤治疗。

基于AI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系统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医学图像和病历数据,并提供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AI系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自身,提高准确性和速度。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变得更加快捷和精准。

五、转化医学转化医学是一种将科学研究中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际医疗应用的方法。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一、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正在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向。

本文将围绕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展开阐述。

二、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是治疗癌症的传统方式,具有直接切除肿瘤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术后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放疗是利用高能量的辐射杀死癌细胞的方式,适用于早期肿瘤的治疗,但是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也较大。

化疗是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但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它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段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面蛋白或其信号通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从而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现代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可以从靶向受体、靶向信号通路和靶向干细胞等多个方面入手。

1、靶向受体癌细胞通常具有高表达的靶向受体,而这些受体在正常细胞中通常表达低或不表达。

因此,靶向受体是治疗癌症的重要靶点。

例如,黑色素瘤细胞表达高水平的BRAF V600E蛋白,可以通过对BRAF V600E的靶向治疗来治疗黑色素瘤。

2、靶向信号通路癌症的形成与许多信号通路的紊乱有关。

因此,对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抑制或激活可以治疗癌症。

例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许多癌症类型中一种过度活化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使用靶向EGFR的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治疗癌症。

3、靶向干细胞癌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的癌细胞,它们可以逃避化疗和放疗的杀伤。

靶向干细胞意味着杀伤肿瘤形成的根源,这也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向。

四、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1、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

它通过抑制肿瘤相关抑制剂,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从而避免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突破

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突破

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突破恶性肿瘤(也称癌症)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特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以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突破,展望未来对癌症的防治带来的希望。

1. 基因组学的突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对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癌症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异常。

最新的研究表明,癌症与基因突变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

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癌症发展过程中细胞异质性和演化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的起源和进展。

2. 免疫疗法的革新免疫疗法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免疫疗法改变了传统癌症治疗的格局。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而CAR-T细胞疗法则在某些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3. 靶向治疗的突破随着对恶性肿瘤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针对癌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药物干预,靶向治疗能够更加精准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一些针对特定癌症类型的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癌症早期检测技术的进步早期检测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

新的早期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例如,液体活检技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循环肿瘤DNA等标志物,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肿瘤进行判断和监测。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

5. 组织工程学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领域,其通过利用干细胞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并模拟人体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组织工程学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更精确的肿瘤模型,为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平台。

总结起来,恶性肿瘤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并展现出治疗癌症的新希望。

黑色素瘤手术后多长时间是复发高峰

黑色素瘤手术后多长时间是复发高峰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会使患者失去生命,所以积极的治疗很关键。

因能够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手术一直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早期患者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有部分患者能达到根除的效果,但手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术后易复发转移,一旦复发意味着治疗失败,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关注复发的时间,那黑色素瘤手术后多长时间是复发高峰呢?对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很多患者对手术寄予厚望,认为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一旦复发意味着病情加重,治疗也会更加棘手,因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关于术后复发的高峰期,临床上有“五年生存率”的概念,指出综合治疗后的前五年对黑色素瘤患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据统计,凡是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90%是在综合治疗后前五年出现,余下10%是在治疗五年以后出现。

可以说病情稳定后的前五年,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危期,也是巩固治疗的重要时期,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短期治疗与远期巩固兼顾,时刻做好预防复发转移的工作。

黑色素瘤术后常用的巩固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是通过抑杀残存的癌细胞,尽可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短期效果明显,但缓解期短,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果过度治疗可能还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

而中医则与放化疗的不同,是通过整体的调理。

黑色素瘤在中医看来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在治疗时从患者整体出发,扶正元气,调节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一方面调节患者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心理干预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康复团体活动,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康复信心。
Part
07
总结与反思
全身扫描
全身CT扫描可发现远处转移灶,如肺、肝、骨和脑等部位的 转移。
MRI检查
局部MRI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 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功能MRI
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 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本次病例诊治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是关键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可疑的 色素性皮损,应及早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综合治疗策略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和防范
STEP 02
STEP 03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疼痛等。
STEP 01
术中部位感染风险;精细操作 ,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以预测手术并发症风险。
二线化疗方案
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可考 虑采用二线化疗方案,如伊立替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第一部分:恶性肿瘤的发展及治疗现状1.1恶性肿瘤的发展状况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2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

然而,传统治疗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手术创伤大、放疗化疗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等,因此,急需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副作用。

第二部分: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2.1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因治疗是通过改变或修复患者的基因,从根本上解决肿瘤细胞的问题。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基因治疗药物已经被批准上市,使得该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2.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

免疫治疗的方式包括肿瘤疫苗、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这些方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已被证实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靶向治疗是以患者的肿瘤特异性靶点为目标,通过药物干预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更为精准和有效的特点,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部分:新进展的应用3.1个体化治疗新的治疗方式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治疗更加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或者靶向治疗等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3.2降低治疗副作用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例如,免疫治疗相比传统的放疗、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更小,尤其适合身体状况较弱的患者。

3.3提高患者生存率新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Melan-A 蛋白被称为Tcell-1 识别的MM抗原,本文阳性率为 70.83%。此外角蛋白 、波形蛋白(Vimentin)等也可用于鉴别诊 断。
按照AJCC分期标准,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 助于判断MM有无远处转移。
MM的发病时间长,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 易与“色素痣”、“寻常疣”及创伤后色素沉着等相混淆 。临床可使用“ABCDE法则”诊断早期的MM,即:
皮损数量:病灶单发69例,多发9例(8例患者 初诊时同时可见2处皮损,1例患者初诊时有3个皮 损),7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现象。
症状:破溃的皮损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或瘙痒症状; 未破溃皮损除少数患者偶觉轻微瘙痒外,其余无自觉症 状。
系统检查:7例初诊患者区域浅表淋巴结肿大(其 中腋窝3例,腹股沟2例,肘部1例,腘窝2例),均行 淋巴结活检术,除1例为炎症性改变,其它6例均经病 理证实为肿瘤淋巴结转移。
早期MM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破溃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移行转移和远隔转移。常见的远隔转移 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肺、脑、肝脏、骨等部位。 发生于非内脏部位远隔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高于内 脏转移者,脑和骨部位的转移者生存期亦短,预后差。
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是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标准和独 立预后因素。 Andtbacka等认为,肿瘤厚度0.75~ 1mm的ⅠA 或ⅠB患者以及>1mm的患者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国内 一般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及时行淋巴结清扫。对于 无条件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位,可结合影像学检查, 包括区域淋巴结超声和CT检查,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MM病 Nhomakorabea分级(期)
治疗:除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皮损面积过大且出现转移而 仅做活检,未予手术切除,余75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32例 甲下及肢端MM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肢术,5例行截肢术 (截除平面在跗跖关节或腕掌关节),6例足底负重区皮损行皮 瓣转位修复,7例非负重区皮损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29例接 受了生物治疗(干扰素α-2b、IL-2等)。9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 行联合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尽管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庞大。

与国外皮肤型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色素瘤以肢端型为主,皮肤型也并不少见。

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但许多临床医师对黑色素瘤认识不足,或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临床上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现象经常发生。

国外针对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已有相应的治疗指南,但我国的黑色素瘤患者亚型不同、分期偏晚,完全参照国外的指南可能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另外,随着近年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外科治疗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国内的学者也在逐渐探索如何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肢体及功能。

为了推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并对国内外黑色素瘤诊疗指南和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和总结,制订本专家共识。

一、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治疗总则外科手术治疗是迄今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唯一的根治手段。

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灶的活检、原发灶或瘤床的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和清扫、局部复发和转移灶的切除及部分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的切除等5部分内容。

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总原则如下。

1.治疗前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制订合理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方案。

2.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彻底清除患者现有的肿瘤病灶,或姑息性地切除破溃感染、出血或疼痛等病灶,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预防性的切除、清扫和灌注等创伤性操作,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3.外科治疗的另一目的是获得足够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评估,确认患者的最终分期,并了解其基因突变状况,以作为后续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黑色素瘤一般手术后几年比较容易复发

黑色素瘤一般手术后几年比较容易复发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较为恶性的一种,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危害性较高的。

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手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直接切除病灶主体,短期内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术后易复发转移也是患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一旦复发治疗会更加棘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黑色素瘤一般手术后几年比较容易复发也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临床上有“五年生存率”的概念,指出综合治疗后的前五年对黑色素瘤患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据统计,凡是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90%是在综合治疗后前五年出现,余下10%是在治疗五年以后出现。

不过患者具体何时会复发,并不明确,与患者的体质、病情、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后续治疗有关,如果患者病情发现较早,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后续治疗比较及时,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则相对较低,如果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较重,手术切除有限,则复发时间可能更短。

对于黑色素瘤患者来说,不管病情如何,都不应放松警惕,在术后五年内一定要坚持巩固治疗,做好预防复发转移的工作。

目前黑色素瘤术后巩固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是通过抑杀残存的癌细胞,尽可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短期效果明显,但治疗并不彻底,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机体,需慎重选择。

而中医预防肿瘤复发转移,与西医不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黑色素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产生肿瘤,机体内也会形成适宜肿瘤生存、生长的癌环境。

中医在治疗时正是从患者整体出发,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机体内紊乱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中医联合放化疗还能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因此患者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患者:女性,50岁
病史:
该患者于2017年被确诊患有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皮肤肿瘤,典型临床特征是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出现的皮损。

治疗计划:
患者经过全面的初步评估,医生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手术:患者接受了广泛的手术切除以确保完整的肿瘤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以减少局部和远处复发的风险;
3. 免疫疗法:为了加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患者接受了免疫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身体识别和攻击黑色素瘤细胞。

治疗过程:
1. 手术切除:在手术前,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黑色素瘤病灶及周围健康组织,确保肿瘤完全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定期的化疗。

化疗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全身状态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3. 免疫疗法: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治疗结果:
经过连续的治疗和定期的复查,患者在两年后被正式宣布治愈。

患者的体检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任何黑色素瘤的复发迹象。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显着改善。

讨论与结论:
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成功战胜了黑色素瘤。

早期诊断、全面治疗和良好的管理是黑色素瘤治愈的关键要素。

建议公众定期进行皮肤健康检查,并对皮肤病变进行及时干预,以预防和早期发现黑色素瘤,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

*请注意,此案例为虚构案例,仅用于描述治疗黑色素瘤的一般方法。

实际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2020.V1)NCCN指南:恶性黑色素瘤(中文)

(2020.V1)NCCN指南:恶性黑色素瘤(中文)

NCCN指南—恶性黑色素瘤2019.V1恶性黑色素瘤2019.V1——2018.11.012019.v1版黑色素瘤NCCN指南较2018.v3版的更新要点:一、整体修改1.指南的名称从黑色素瘤改为皮肤黑色素瘤二、ME-11.修改脚注d:尚不推荐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常规(基础)诊断性基因检测技术。

这些较新的技术不应该代替标准的分期过程。

(ME-2和ME-3同样修改)2.修改脚注e:对于皮肤黑色素瘤且没有疾病证据(NED)的患者,除非在需要指导系统治疗或考虑进行临床试验时,一般情况不推荐使用BRAF突变检测或原发病灶多基因监测。

(ME-2和ME-3同样修改)3.修改脚注g:即使这些患者的初始治疗管理与无微卫星病灶的患者相似,但其随访应该更加频繁且次数与其复发风险相称。

对于存在微卫星灶的患者,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来,尤其是当它将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

这些患者的随访应更加频繁,与他们复发风险的增加相称。

4.修改脚注h:目前的诊断性标准仍未明确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的前哨淋巴结阳性概率和其诊断特征。

推荐包括皮肤科医师的多学科会诊来进行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有促纤维增生型黑色素瘤的患者,发现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仍然不确定,而且前哨淋巴结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仍然不确定。

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源于对于定义单纯促纤维增生型黑色素瘤的标准仍然不确定。

由于这些研究的矛盾,对于单纯粗纤维增生型黑色素瘤的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仍然有争议。

三、ME-21.初步治疗◆IA期:广泛切除改为(1类推荐)◆IB期:广泛切除(1类)伴前哨淋巴结活检(2B类)2.修改脚注m:SLNB是一个重要的分期工具,但尚未显示可以改善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

前瞻性数据的亚分析表明SLNB阳性对于改善1.2-3.5mm厚的黑素瘤患者的长期无转移生存相关,与初次检查即为1.2-3.5mm类似厚度且随后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而言。

但是SLNB并没有被证实有提升疾病特异生存期(DSS)的作用,阳性的前哨淋巴结活检会使患者的分期上升为III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2020 ASCO 涉及4项口头发言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5(标准剂量-回顾性研究)
• 真实世界里,与单免疫治疗相比,双免疫治疗ORR(32% vs 13%)与OS(20.4 vs 8.8 mo)更优; • 安全性方面,G3/4级副反应,双免疫组31%,Ipi组33%;
OpACIN-neo研究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2 PRADO研究-小结
Q3:近期看大手术可以不做远期疗效?
•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OpACIN-neo研究使用的低剂量Y药联合O药的高缓解率且低毒; • 影像学缓解率(低)与病理缓解率(高)不一致; • 与TLND(治疗性淋巴结清扫)相比,标记性淋巴结切除手术方式降低了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 从近期研究结果看,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获得CR或接近CR的患者,可以避免大手术.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4(剂量减量/疗程不减)
• 低剂量ipi(1mg/kg)联合K药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应,iORR为27%; • 低剂量ipi(1mg/kg)联合K药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27%)要低于标准剂量的Y药联合O药的发生率
(59%,历史数据)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新辅助目前不是临床常规,特别是肢端型和粘膜型患者 需要降期的手术患者只建议BRAF突变的患者(疗效好)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三、PD-1单抗耐药后治疗策略
10003 10004 10005 10006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SITC于2020.3耐药定义
晚期治疗——原发耐药:PD/SD<6m;继发耐药:CR/PR/SD>6m 辅助治疗——原发耐药(早期复发):<12周;晚期复发:>12周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再挑战?
1 4 换药?
PD-1单抗耐药后的选择?
加药联合?
2 3
2020年V2版NCCN指南中对于“再挑战”的诠释
1一线治疗(包括辅助)免疫治疗快速进展,二线治疗不要 考虑同类免疫治疗 2CR/PR/SD患者停药且没有遗留毒副反应,大于3个月复 发或进展,可以考虑重启相同治疗
1:2组3年RFS相似,但D+T:100%BRAF突变,KN054:40%BRAF突变; 2:2条曲线仍然分离,没有断崖式下降;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本次ASCO:KN054与COMBI-AD更新分期亚组分析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ccordingto AJCC-7staging
目前辅助的困惑及疑问
Q1:辅助RFS? OS? RFS能否转换OS? Q2: 不同分期是否有差异? Q3: BRAF-V600突变者,靶向? 免疫?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0(KN054),10001(COMBI-AD) 研究更新
靶向治疗5年数据更新
免疫治疗3年数据更新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仁爱 | 卓越 | 奉献 | 创新
2020-ASCO---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目录
一、辅助治疗进展 二、新辅助治疗进展 三、晚期PD-1单抗耐药后的治疗策略 四、中国原创研究
一、恶黑辅助治疗进展 10000,10001研究
VS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一览图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Presented ByAlexander Eggermontat TBD
KN054研究与COMBI-AD研究 设计回顾
KN054研究设计
COMBI-AD研究设计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KN054研究与COMBI-AD研究-RFS率结果分析
KN054研究:3年更新RFS率比较
COMBI-AD研究-5年更新RFS率比较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皮肤黑色素瘤的新辅助治疗-困惑
Q1:新辅助与辅助的疗效?什么样的新辅助治疗最有效? Q2: 新 辅 助 治 疗 的 最 佳 时 长 ? Q3:新辅助疗效 好的患者还需要手术治疗吗?√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2 PRADO研究
O3I1方案(减量方案)*2剂—切除标记淋巴结—按照不同反应率分组, pCR or Near pCR不进行TLND(治疗性淋巴结清扫)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ASCO 10003(标准剂量/小程给药)4-2
Study Design
Response Rates (RECIST 1.1)
68% (41/60)
32% (19/60)
标准治疗剂量:4周期的nivo 1mg/kg+ipi 3mg/kg
68%患者给两周期肿瘤有反应,但是副反应似乎并没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准 备尝试1dose治疗
HR 0.51
注:KN054研究BRAF野生型 HR为0.66;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III期患者辅助治疗的小结
• 免疫(K药)或双靶向药物的辅助治疗能够使III期患者的RFS获益; 从RFS曲线看,免疫药物似乎能够使RFS获益转化为OS获益;
• 对于III期患者,分期越早似乎免疫获益越明显,分期越晚似乎双靶向获益越明显; • 对于BRAF突变的皮肤恶黑,免疫和靶向3年的RFS结果相似; • 免疫药物均能使PD-L1(±)、BRAF( ± )的人群获益;
KN054研究: 从 HR 看 , 似 乎 分 期越晚,获益越不 明显。
HR 0.61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HR 0.50
HR 0.48
COMBI-AD研究: 从HR看,分期越晚, 似乎获益更明显。
本次ASCO:KN054与COMBI-AD更新BRAF突变分析
RFSaccordingto BRAF-V600 E-K mutation status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粘膜恶黑,肢端恶黑辅助如何?
二、新辅助治疗进展 10002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皮肤黑色素瘤的新辅助治疗-靶向和免疫
仁爱| 卓越| 奉献| 创新
6项重磅研究 新辅助 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皮肤黑色素瘤的新辅助治疗-既往数据荟萃分析
新辅助治疗中pCR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
同样都是pCR的患者,免疫治疗的OS比靶向治疗更为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