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滑坡的分析与防治
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中的几个问题

二、滑坡各条、各级、各层的推力计算
1、选定计算的主轴断面和计算范围—较贯通裂缝。 2、计算断面上各段滑带土参数的确定。 (1)大型滑坡各段滑带土取同样c、φ值是不正确的 (2)三段式滑面(主滑、牵引、抗滑),主滑段强度最低,略低 于滑面倾角1~2°,抗滑段视老滑面或新剪出段有区别,牵引段 为滑体土主动土压力破裂或岩体节理面,滑面陡,强度高(堆积层 38~40°,黄土28~30°) (3)参数选取方法:实验法、反算法、经验法(不同含水量下的 峰值和残余强度) (4)老滑坡在残余强度和峰值强度之间取值。新滑坡根据滑坡的 发育阶段分别选取不同参数。注意同一滑坡的c、φ值应比较接近。
3、推力计算的工况和安全系数 (1)天然工况:K=1.2~1.3 (2)暴雨工况:K=1.1~1.15 (3) 地震工况:K=1.02~1.1 (4) 水库浸淹工况:K=1.1~1.2
1.超固结土的剪切变形曲线; 2.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变形曲线; A.弹性极限 B.强度极限 C.完全软化点 D.残余强度起始点
F2
F1
F3 F3
戒台寺滑坡治理竣工后照片
实例五、重庆向家坡滑坡—排水洞,仰斜孔排水、锚索抗滑桩
向家坡滑坡全貌
向家坡滑坡坡顶开裂和抗滑桩变形
向家坡滑坡坡脚锚索抗滑桩的变形
向家坡滑坡平面图
X X X X X X X X X X X
高程(m)
445
435
425
415
405
395
T8
385
预应力锚索框架
黏性滑带土的剪切变形曲线
三段式滑动模式及其应力场
1
1.牵引段;2 2.主滑段;3.抗滑段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1.引言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高陡边坡,总体坡度19°~27°左右,南帮垂直深度达400~500m。
最初,出现多处地表开裂,并由单一点状向线状发展。
目前,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延展约3.1km,形成滑坡后缘洼地。
滑坡体的前缘以抬升运动为主,后缘及中部以沉降运动为主。
本文将分析该滑坡特征,对典型剖面E1200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和滑坡范围抚顺市西露天矿位于抚顺市市区西南部,开采于1901年,矿坑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总面积为14.52km2。
南帮高陡边坡,垂直深度约400~500 m,自然坡度为19°~27°,矿坑最低标高为-325 m。
目前,滑坡体南北纵长1200~1500m,东西向宽约3100m,滑坡体面积3.38km2。
滑面埋深大于50m,呈椭圆形,为深层滑坡,滑坡体主滑方向为向北滑移。
滑坡变形体位于西露天矿南帮W700~E2200区域,主变形区在E200~E1200之间;前缘位于西露天矿坑底部;后缘沿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展布,长约3100m;东部边界以F5断层为界;西部边界从滑坡后缘在水厂以北(W500附近)起始向北西向偏转,向矿坑下延伸[1]。
2.2 地层岩性及滑动面的识别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凝灰岩、玄武岩夹凝灰岩、玄武岩夹煤线、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该滑坡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地层结构复杂,有多个滑动面组成[2]。
滑动面大体出现在三个部位,即新老地层不整合接触部位、玄武岩与凝灰岩软硬岩接触部位、玄武岩夹煤系地层部位。
这三个部位大都有破碎带出现,并有泥化夹层相伴出现。
2.3 地质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的北缘,距离浑河断裂南约1.5km。
南帮受矿区主要断裂的影响,有许多纵向和横向断层,而且有特殊的背斜倾伏和褶曲,构造比较复杂。
高边坡滑坡处置方案及措施

高边坡滑坡处置方案及措施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工程在城市中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发
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边坡土方陡坡被修建。
这些坡地面临着滑坡的风险,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案和措施来降低滑坡风险。
高边坡滑坡处置方案
高边陡坡滑坡处置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处理法 - 在高边坡的滑坡位置拆除和处理与滑坡有关的土方,在滑坡
阴影区增加排水设施。
2.发生报警后的处置法 - 通过安装预警设备对底部土层进行持续监测,
并开展稳定性动态监测。
3.技术防治法 - 采用工程网、混凝土、加固桩、钢管桩等技术进行补强
和防治,以提高高边坡土方陡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自然防治法 - 针对高边坡的地质条件,采取植被工程及生态修复等措
施。
高边坡滑坡处置措施
高边陡坡滑坡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加强监测 - 对于高边坡土方陡坡进行持续监测和动态监测,随时掌握
高边坡土方陡坡稳定的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滑坡风险。
2.排水 - 滑坡阴影区增加排水设施,有效改善土壤的稳定性。
3.补强和防治 - 采用工程网、混凝土、加固桩、钢管桩等技术进行补强
和防治,以提高高边坡土方陡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生态修复 - 针对高边坡的地质条件,采取植被工程及生态修复等措施,
使高边坡土方陡坡得到稳定。
结论
高边坡土方陡坡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来降低滑坡风险。
在高边坡滑坡处置方案的选择和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高边坡的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实施。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措施建议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措施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以及过度开垦的现象造成森林植被减少,这也就导致滑坡地质灾害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面对这一现象,要想减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环境,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公共设施资金的安全,就需要重视滑坡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工作,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开展相应的预防,所以本文将从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与整顿工作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滑坡;灾害;防治滑坡灾害形成的原因有许多种,所以在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并且结合合理的地质勘察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以及避免地质工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使得国内的建筑行业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滑坡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相当高,主要是由于斜坡里的岩土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有沿着坡度向下移动的岩土,不过这些岩土层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外力作用因素和内功因素的一致危害所产生的。
在研究滑坡承受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滑坡的承受力因素,而且危害性非常大。
在研究滑坡的地质状况的时候也可以依据滑坡的结构特点和剪切破坏的储存部位来推断。
一、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地质标准、地形地貌标准两方面,由于我国山区地带的独特地质构造,一般会有由以上两种要素所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
在本质上剖析,导致公路边坡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岩石层种类。
由于山区地带地形的独特性,构造较分散的、抗侵蚀性较差的岩层在湍急的水流影响下也会产生全局性的改变,易导致滑坡灾难的发生。
(二)人为要素人们频繁地活动及地球内部的稳定运动也是影响滑坡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们频繁地活动使地质承受不住,毁坏后地质无法自然恢复,最后导致滑坡灾难。
人们频繁地活动大多数是违反了生态资源规律,其中过多开发公路边坡花草树木、滥砍滥伐使植物群落遭受毁坏,进而导致公路边坡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土层储水功能变弱,立即破坏地质。
超全高速公路滑坡高边坡防治技术

超全高速公路滑坡高边坡防治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的滑坡类型、规模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堪称世界之最,对大型复杂滑坡进行详细分析,查明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评价各自的稳定性,分析相互间的影响,对确定整治方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都有什么?滑坡治理施工要点:对治理的地质灾害体熟悉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协调;环境适应;分部分项工序安排;现场交通及材料组织施工措施:抗滑桩;削方减载;锚索;格构护坡;挡土墙;排水01抗滑桩施工方法孔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法施工,桩间隔跳挖,不能通槽施工。
挖孔桩投入劳动力较多,施工机械简单,劳动强度较大,安全施工很重要。
施工工序包括放轴线定桩位、平整场地、锁口梁施工、桩护壁、桩孔开挖、钢筋笼制安、桩身混凝土浇灌、桩间挡板浇灌等。
▲抗滑桩现场1.桩定位及平整场地:按设计图测量定位桩轴线及桩位,设计总平面布置图标注了测量坐标引点的位置,在桩平面布置图上标注了每根桩的坐标,包括平面坐标和桩顶高程,也标注了桩轴线方位,按设计测量定位后,要进行实地地形地物查对。
场地平整包括桩位处的施工场地、运输道路、混凝土搅拌及钢筋加工场地平整。
要有足够的施工操作面,运输道路包括桩间通道、弃土通道和材料混凝土运输通道等,混凝土搅拌和钢筋加工场地应考虑原材料的堆放。
2. 锁口梁及挖孔护壁:挖孔桩锁口梁可保护孔口防止变形,锁口梁上设防护栏,搭盖遮阳防雨蓬。
护壁混凝土强度C15-C25,厚度一般20cm,分段高度1-1.5m,配筋ф10-ф16,钢筋间距200-500mm,在桩孔开挖后要及时支模及浇注混凝土。
由于护壁厚度较薄,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如要加快拆模进度,混凝土中要加早强剂。
3. 桩孔开挖桩孔采用人工开挖,提升架提土,提升架要设自动卡紧制动装置。
开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记录岩土变化,绘制桩周壁地质素描图,要特别关注滑面埋深,如滑面埋深与设计确定的深度不一致时,要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对桩深进行调整。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PPT课件

岩石扩展
碎屑扩展
土扩展
岩石流(深部蠕动) 泥石流(土蠕 泥流(土蠕动) 动)
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运动形式的组合
4
表1-2 斜坡变形的分类
变形深度H 坡面变形(H≤2M)
边坡变形(2M<H<10M) 坡体变形(H≥10M)
运动1 特征 剥落 落石
坡面溜坍
坍塌 边坡滑坡 小型崩塌
崩塌 滑坡 错落 深层蠕动
壤和砂铄层
基岩顶面
方诸省
粘性土滑坡 裂隙粘土、灰色粘土、红土、 同生面、基岩顶面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下蜀土
山西地区
堆填土滑坡 各种人工堆弃、堆填土(石) 同生面、老地面、不同 交通、水利、工矿场
堆填界面
地
半成岩地层 昔格达组滑坡 昔格达组粉砂岩、粘土岩
滑坡
共和组滑坡
共和组粉砂岩、粘土岩
顺层面、基岩顶面 顺层面、切层面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
王恭先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2002年7月
1
主要内容
第一章滑坡灾害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质灾害与斜坡灾害 滑坡灾害 滑坡的类型和特征 滑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滑坡防治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滑坡机理 滑坡的应力场 滑坡的发育过程和阶段 滑带土的变形破坏规律 滑坡的发生机理 滑坡运动特征
1974年 1983年 1983年 1985年11月
1988年6月
黄土滑坡 泥流
灾害情况 259人死亡 138人死亡 112人死亡 约100个村庄被毁
镇被毁,451人死亡 450人死亡 500人死亡 450人死亡 186人死亡 4个村庄被毁,277人死亡 约22000人死亡
高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处治措施

xx高速公路K198段高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处治措施1 前言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带的东缘附近,新第三纪以来地壳抬升迅速,受之影响,区内各类新构造运动强烈,破坏性地震频繁,近地表岩层结构面发育,风化差异性大[1~3]。
广泛存在的不稳定岩土体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气候类型复杂,干湿季分明,雨季多暴雨;受其特色地形“V”型谷影响,山区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异常强烈,降雨常常成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素。
正在加紧建设的xx高速公路系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xx线上的重要路段。
该公路起于xx,至于xx县城,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24.5m,起讫桩号k151+600~k225+500,全长73.9km。
沿线属于山岭重点区,地质、地形条件相当复杂,多为高填、高挖路段,施工难度较大。
在施工期间经常发生隧道涌水、坍塌、施工引起的古滑坡复活等地质灾害。
本文兹以左k198段高边坡开挖后出现严重变形为例,对其变形机制做一些分析。
2 工程地形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滑坡位于xx高原东南向xx溶原过渡之斜坡地带,属剥蚀低中山、构造侵蚀沟谷地貌。
由于地壳的间断上升和河流急剧下切,山高谷深,呈“V”字型沟谷发育,一般河流切割深度200~400m,形成构造侵蚀沟谷地貌和剥蚀低中山地貌。
河谷谷坡多见凸面谷坡,山顶平缓。
工作区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点海拔1361.6m,最低点1318.3m,高差43.3m。
原始地面坡度30~37º。
2.2 地层岩性区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 del)亚粘土、第四系(Q del)角砾土含碎石、第四系(Q del)碎石土含块石、泥盆系下统翠峰山组(D1c)粉砂质泥岩、砂岩,现将岩性分述如下:(1) 第四系(Q del)褐黄、褐红色亚粘土,局部含强风化粉砂岩角硬塑状,滑动带附近呈软塑~可塑状;(2)第四系(Q del)褐红、褐紫色角砾土含碎石,松散,稍湿,为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局部碎石含量较高,为碎石土;(3)第四系(Q del)褐红色碎石土含块石,松散~稍密,稍湿,石质为强风化粉砂岩,滑动带见磨光、挤压现象。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地质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地质因素是导致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常常存在着断裂、节理、岩溶等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弱面。
这些弱面在地下水的侵蚀和水压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导致边坡滑坡。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路建设工程常常采用简易施工方式,忽略了边坡的稳定性。
而且,开采矿山等人为活动也会导致边坡的破坏,进一步加剧滑坡风险。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降水量大,水分渗入边坡,增加边坡的重量,引起滑坡。
地震也会引发边坡滑坡。
针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处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加固弱面。
通过注浆、爆破等手段,增加边坡的抗剪强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二是排除地下水的影响。
可以通过采用防渗井、水泥搅拌桩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轻边坡的渗透压力。
三是加强边坡的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及时将边坡内积聚的水排除,减少边坡的重量和渗透压力,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四是合理设计公路路基和边坡。
在公路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实际,合理设计边坡的坡度和形状,提高边坡的抗滑能力。
五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
通过安装监测仪器、定期检查边坡的变形,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滑坡的发生。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从地质、工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滑坡防治原则与措施:防治原则:①预防为主,及时治理:强调事前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理潜在滑坡隐患。
②综合治理,查明原因:全面分析滑坡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综合治理。
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地域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
④排水先行,稳固边坡:重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排放,增强边坡稳定性。
⑤长期监测,动态管理: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实施长期监测与动态调整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①地表水管理:设置排水系统,拦截、旁引地表水,利用自然沟谷汇集排水。
②地下水控制:采用盲沟、渗井等工程排除地下水,减少水压力影响。
③工程加固:施加抗滑桩、挡土墙等结构,增强边坡稳定性。
④削坡减载:削减滑坡体重量,降低下滑力。
⑤复绿与生态防护:恢复植被,增强土壤结构,自然稳固边坡。
⑥规划避让:重要工程避开滑坡高发区域,确保安全选址。
⑦区域预测:进行区域性滑坡风险评估,提前规划预防。
⑧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这些原则和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在公路建设中,路基挖填在所难免,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路堑路堤边坡。
这些新形成的边坡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滑塌,出现边坡滑塌首先必须对滑坡体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综合治理,来保证对滑坡治理目的的实现。
本文结合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滑坡,对路堤边坡滑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滑坡成因;处治措施一、工程概况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运营里程为K267+796~+656)原设计为三级,为半填半挖地带,最大填方高度约19m。
一级坡坡率1:1.5,二、三级坡坡率1:1.75;一级坡高8m,二级坡高6m,三级坡高5m;一、二级坡坡面采用植草防护,三级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
受2012年6月中旬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该左侧路堤出现滑坡,最后一道后缘位于中央分隔带附近,滑坡前缘剪出口位于坡脚鱼塘内,滑坡体沿线路方向长约140m,高约19m,滑体厚约13m。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路堤边坡(见图1)地貌属丘陵区,坡面植被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
原自然边坡坡度在15~26°之间,线路走向316°,路堤边坡坡向226°。
线路左侧坡脚为鱼塘,常年积水。
图1 K57+630~+770左侧路堤滑坡全貌(2012.06.26)线路右侧为路堑,共设两级,坡率1:0.75~1:1.0,分级坡高8.0m,最大坡高16m,一级坡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菱形骨架植草,二级坡采用菱形骨架植草,目前该路堑也出现滑动。
根据补勘、原勘探资料和地质调查结果,该路堤边坡主要由以下地层组成:1、填筑土(Qme)褐红、褐黄色,稍干,主要由粉砂质泥岩风化土(石)经人工回填而成,表层含少量碎石、砾石,中~深层含有大量碎石。
褐黄、灰黄、杂色,湿~稍湿,呈硬~可塑状,主要由泥质砂岩、灰岩残积和亚粘土和少量坡积亚粘土填筑而成,遇水易软化流失。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简单来讲,滑坡即岩土体在自身重力、外部压力、地质运动等多重作用下沿山体或土体斜坡向下滑移的自然现象。
该现象具有广发、多发的特点,是破坏地质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灾害类型之一。
结合既往案例经验可知,若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将造成建筑损坏、人员伤亡甚至村庄淹没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所以,有必要对滑坡的特点、成因展开研究探讨,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思路。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诱发因素;防治措施1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作为一种地质灾害,滑坡现象的产生与地质因素存在高度关联。
首先,滑坡的典型表现是岩土体的滑移。
理论上讲,任何处在斜坡上的岩土体均有成为滑坡体的可能性。
而结合滑坡作用机理与大量灾害案例来看,结构强度低、剪切抗性差的岩土类型更容易发生滑坡,如各类碎屑岩、页岩、风化岩等。
其次,山体或岩体斜坡是产生滑坡现象的必要条件。
通常情况下,当斜坡的坡度处在10°~45°,最有利于滑坡灾害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若斜坡的上下两端相对陡峭,中部区域相对平缓,还将进一步提高滑坡的形成概率。
最后,即便岩土体位于滑坡上,若整体地质条件趋于稳定,也较难对岩土体形成有效的滑移作用力。
所以,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高发区域,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地质构造不稳定问题,如断层、裂隙、风化严重、斜坡表面土质疏松软化等。
除地质条件本身的因素以外,外部扰动也是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常见诱因。
从这一角度来讲,外部扰动诱因还可分为自然扰动与人为扰动两类。
其中,自然扰动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降雪、地震、海啸、河流冲刷、地下水运动等。
例如,在雨水径流、冰雪融化的渗透侵袭下,岩土体将发生软化,进而导致其结构强度大大降低。
同时,基于重力作用,雨雪水会沿着斜坡自上而下持续流动,进而对斜坡表面岩土体产生带动影响,从而引发滑坡现象。
而人为扰动则包括所有破坏岩土体结构完整性与地质稳定性的行为,如爆破施工、建筑施工、采煤挖矿、边坡堆载、水库泄水等。
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典型工程实例讲解(300页)

调查、咨询 调查、咨询
8
巫山~云阳
重
庆 市
万州~梁平
128
171
68
76
洪安~酉阳
77
132
福
泉山高速
120
79
建
省 京福高速福建段
308
491
2007.5-2011.9
2001.4-2003.9 2009.5—2009.12 2005.1—2007.12 2000.1—2003.12
地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山区公路建 设中发生了大量的边坡失稳变形和滑坡复活,主要特点: 数量多、变 形多、危害严重——增加投资、延误工期、破坏已有工程,严重影响安 全运营。(深汕高速路K101、京珠粤境北段、二郎山东西引道滑坡治理)
4
高速公路名称 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粤北段
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 北京-福州高速公路福建省段
形滑动。
(4)复杂滑坡——黏性土滑坡、黄土滑坡以及沿大断裂带发育的破碎岩石滑坡大
多成群出现。
龙穆尔沟6#滑坡
对大型复杂滑坡进行分条、分级和分块。查明各块、各级间的空间关系, 评价它们各自的稳定性,尤其是分析其相互间的影响,对确定整治方案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龙穆尔沟6#滑坡
复杂滑坡判识——滑坡要素和外貌特征
4、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短; 5、施工方法不当; 6、地质工作深入程度不够,没有贯穿到整个建设期。
10
第二部分 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11
一、滑坡防治方面(七项关键技术)
(一)正确认识滑坡的性质是滑坡治理的基础
滑坡正确判识与定性是滑坡防治技术的核心与基础, 必须借助综合勘察技术查清滑坡的性质、规模、成因和稳 定性,滑坡的产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 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等,以满足滑坡治理工程各个不同阶 段设计的需要。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指高原地区公路边坡上覆盖的红土层发生滑动现象,造成边坡失稳甚至坍塌的情况。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主要有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针对这些成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置措施来预防和修复滑坡。
地质条件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之一。
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地震和地质灾害较为常见。
红土层的特点是质地松软、水分含量较高、抗水剪力较低。
在地震等地质运动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位移和滑动。
应加强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的地质勘察和监测,采取防震措施,如加固边坡、增加支护措施、设置缓冲带等,减少地震对边坡的影响。
人为因素也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之一。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会导致边坡滑坡。
地质勘察不到位、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不充分、边坡支护措施不到位等。
应加强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边坡的合理设计和施工,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添加加筋网、钢索锚杆等,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自然因素也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之一。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和水文条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高原地区降雨量大、局地暴雨频繁,易引起边坡土体发生流失和软化,增加了边坡滑坡的风险。
应加强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的水文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护坡措施,如增加排水设施、设置泄洪渠等,减少水文条件对边坡的不利影响。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要预防和修复滑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治措施,如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防震措施、合理设计和施工、增加支护措施、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边坡滑坡的发生,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方案

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方案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和地下,由自然地质过程引发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现象。
由于地形地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地质灾害类型有很多,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边坡与滑坡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山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地形不规则,地震频繁,降雨多,华夏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边坡滑坡灾害,其危害有点之前可能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在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方案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地质、水文和工程技术等因素,对灾害地质条件、滑坡危险性及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对边坡与滑坡的工程治理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边坡与滑坡的形成原因分析边坡与滑坡是由于地质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地下水情况。
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地质体产生变形,随着变形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边坡与滑坡的形成。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造成边坡与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区地势险峻,地面高低起伏,坡度较大,地形起伏不平,这些都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山区,山体的坡度较大,地表排水不畅,地形凹凸不平,地势较复杂,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边坡与滑坡的发生。
(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也是导致边坡与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对地质体的影响及微观构造、矿物组成等因素。
在不同地质构造类型的地方,受力情况和变形条件都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形成边坡与滑坡的能力。
(三)岩石性质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边坡与滑坡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岩石的抗压性差、岩体的强度差、岩石的裂缝比较多等,都是导致边坡与滑坡的重要原因。
(四)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情况也是影响边坡与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的润湿作用会使得土壤的稳定性下降,岩石的强度减小,从而导致边坡与滑坡。
三、边坡与滑坡的治理原则在边坡与滑坡的工程治理中,应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云贵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措施

云贵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措施云贵山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地形多为陡峭山坡和悬崖峭壁,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加上长期的雨水侵蚀和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成为了广大山区地方面临的一大难题。
滑坡灾害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村庄居民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云贵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1. 地质背景云贵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存在大量易发滑坡的地质体。
由于地震活跃,导致岩体破碎和土层松散,这使得山区公路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
2. 气候条件云贵山区气候多变,雨水充沛,降雨量大,强降雨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季节性的冻融作用也对山区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3. 地形条件云贵山区地形陡峭,特别是公路沿线常常存在大量的陡坡悬崖,地势复杂。
这给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4.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山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采石开矿、水利工程、道路修建和垃圾堆放等对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云贵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1. 通过对山区公路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地质勘探和GPS测量等手段获取边坡的高程、坡度、坡面岩土组合和稳定性分析结果。
有力的数据支持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边坡的实际情况,对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利用地质雷达、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山区公路边坡进行快速评估和预警分析,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辅助工具对山区公路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模拟,了解山体岩土体的力学性质,预测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加强公路边坡的基础工程建设,采用边坡整理、坡脚排水、植被覆盖等措施,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
2. 采用钢丝网、混凝土挡墙等边坡支护结构,加固危险边坡部位,减少滑坡的发生几率。
3. 采用挡土墙、垃圾掩埋、水泥灌浆等技术手段,预防陡坡悬崖的塌方和滑坡。
高边坡崩塌和滑坡的防治方法

高边坡崩塌和滑坡的防治方法
高边坡崩塌和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
施来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加固措施:对于高边坡或滑坡的土体进行加固,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植被加固、土木加固和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植被加固能够增加土体的抗冲刷能力和固结力,土木加固则通过修建挡土墙、护坡砌体等结构物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加固则是通过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来抵抗土体的滑动和崩塌。
2. 排水防治:排水是预防高边坡崩塌和滑坡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排水系统,降低土体内部的水压力,减少水分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常见的排水措施包括设置排水沟、挖设排水井、建设泄洪闸等。
3. 监测与预警:高边坡和滑坡地区应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土体变形、位移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并进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疏散安置:对于高边坡或滑坡的危险区域,应及时疏散相关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并提前做好疏散和安置工作准备。
总体来说,防治高边坡崩塌和滑坡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稳定性、水分条件和人员安全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边坡(滑坡)的防护措施

边坡(滑坡)的防护措施在我国铁路、公路、矿山、水电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遇到了大量的地质工程问题,尤其是工程建设中形成的边坡,往往会引起滑坡、崩塌、剥落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如遇到雨天,滑坡、崩塌则频频发生,危及建设工程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边坡的防护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逾越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的防护措施又是工程建设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份比较好的边坡防护设计文件,应该是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和便于施工的。
下面结合本人在边坡防护方面的经验,就边坡防护措施的适用条件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1 充分认识滑坡形态特征及引起变形的因素在制定防治措施前,要认真阅读滑坡勘查报告,搞清楚滑坡体的几何形状,体积大小;滑裂面的埋深;滑坡的滑移形式;滑坡的物质组成;滑带土的强度值等。
然后分析引起边坡变形的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滑坡自身条件和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反复论证过的防治措施应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方案。
2 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滑坡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在一个滑坡的防治措施中,就含有多个治理措施。
一般来讲,滑坡的防治措施有截(排)水、削坡减载及对坡体的稳固,而对坡体的稳固措施主要有下档、中固、上护的基本方法,下挡措施有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桩挡墙及新型支挡结构;中固措施主要有锚杆(锚索)锚固、喷锚支护锚固、土钉墙锚固等;上护主要有格构护坡、柔性网护坡及生物护坡等。
3 边坡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3.1 排水所谓排水就是将影响坡体滑动的坡面水、坡体深部水和坡面外的客水通过一定的方法排走。
水是边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什么样的边坡防治,排水都是第一位的。
当坡体内存在水时,排水应作为首选和必选措施。
边坡排水措施包括坡面以外的截水措施、坡面排水措施和坡内深部排水(含钻孔排水,平洞排水)措施。
3.1.1 地表截水渠所谓截水是截坡面以外的客水。
在滑坡后缘及左右两侧以外设置地表截水渠(俗称天沟和吊沟),拦截滑坡体以外的客水,不使其汇入滑坡体内。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在地质灾害当中,滑坡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一旦发生了滑坡,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主要就是对滑坡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以后在分析滑坡的理论以及在治理的过程当中,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标签:滑坡成因治理措施分析滑坡主要就是指部分斜坡面的土地或者是岩体在受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具有的一种稳定状态在失重的作用下失去了重心,从而沿着某一个滑动面发生的剪切破坏的运动,这种现象就是滑坡。
在发生滑坡的时候,滑动面可能是岩体当中结构已经比较软弱的面,也可能是受到剪切应力最大破坏的带或面。
如果滑坡的规模比较大的话,那么其在向下滑动的过程当中就比较的缓慢,持续时间比较长。
但是也有的滑坡向下滑动的速度比较的快,滑动的过程也分成滑动破坏和蠕动变形两个阶段;还有一些滑坡在下滑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的剧烈,下滑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因为滑坡对于工程的建设和交通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造成的后果也非常的严重,所以对滑坡产生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非常必要。
1对滑坡成因的分析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主控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诱发因素。
其中主控因素由主要包括了地层的岩性、地质的结构以及地下水的条件;而次要因素就包括了气候的条件和地形地貌;诱发因素主要就包括了地震、降水以及工程建设的活动等。
(1)对主控因素的分析。
首先就是地层的岩性。
只有当组成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被各种各样的构造面在进行分离和切割之后,造成不连续的状态时才可能会发生向下的滑动,而在这个时候,因为土体或者岩体已经是处在一种不连续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为水流进入到斜坡当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道。
所以各个层面、裂隙、节理发育的斜坡是很容易发生滑坡现象的。
在我国西南部的丘陵地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势比较的陡峭,而且山体比较多,在山体当中还分布了很多的沟谷和河流,它们之间相互的切割,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的滑动所需的足够的切割面和斜坡体,而这些也正是能够发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都会发生滑坡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7期总第133期福 建 建 筑Fujian A rchitecture &Constructi on No7・2009Vol ・133高边坡滑坡的分析与防治王道炀(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 漳州 363000)摘 要:高速公路高边坡,常因施工改变了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导致开挖边坡常发生滑坡现象,需采用加固补强措施。
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高边坡滑移,所进行的施工勘察、加固治理过程。
根据勘察资料和施工监理,对该边坡产生滑坡的岩土工程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边坡滑坡 岩土工程条件 稳定性分析 滑坡防治中图分类号:P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2009)07-0060-03St ab ility ana lysis of l andsli de of h i gh slope and its preven ti on m ethodW ang Dao -yang(Fujian M innan Geol ogical Unit zhangzhou 363000)Abstract:Frequently,due t o constructi on,landslide usually occurred by changing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diti on of high sl ope ofexp ress way,and it is necessary t o take s ome treat m ent measures 1W ith exa mp le of high sl ope sli p in a certain exp ress way engineering p r o 2ject,analysis of sl ope stability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diti on that causes landslide is made,and treat m ent measures are put f or 2ward in this paper,based on data of constructi on investigati on and supervisi on 1Keywords:Landslide of high sl op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diti on Stability analysis Landslide treat ment作者简介:王道炀,男,1953年1月出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程师职称,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收稿日期:2009-05-17 一、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边坡路段路基呈台阶状,设计标高:左侧约44410~44710m 、右侧44610~44910m,路基总宽度27m 。
边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Q el +dl )粘性土及三叠系中统(T 2b )泥岩、砂岩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组成,岩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
原设计边坡采用多级台阶式放坡开挖,其中左侧边坡按二级放坡,边坡坡率为1∶1;右侧按四级放坡,一、二级边坡坡率为1∶1,三、四级边坡坡率为1∶1125。
边坡碎落台及平台宽均为115m,边坡底部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护面,中上部采用挂网喷射细石混凝土护面。
该边坡于2003年12月开挖完毕,在施工完砼预制块截水沟及浆砌石骨架护坡后,右侧边坡K166+880~K167+020段坡顶出现纵、横向张拉裂缝,坡脚处出现滑移痕迹。
2004年1月,右侧边坡K166+880~K167+020段裂缝延伸至山体前进方向K167+080;同时山体左侧边坡K166+900~K167+100段坡顶开始出现许多纵、横向张拉裂缝,坡脚也出现滑移痕迹。
2004年3月,右侧边坡K166+880~K167+080段边坡开挖至第四级边坡顶20m 平台时,发现平台处靠近路基侧9m 范围内还存在纵、横向裂缝。
2004年7月,随季节性雨水的增多,虽K166+880~K167+100右侧边坡第三级及其以上边坡拱形骨架、急流槽和平台水沟等施工已完毕,但由于雨水的冲刷及渗透等因素综合作用,K166+920~K167+040段左右一、二边坡内坡体岩土体潮湿,岩土体强度降低,造成新的滑移,出现新的裂缝。
具体为左侧边坡坡顶垂直滑动错位高差约115~210m;中间路床被滑动推移隆起达015~1150m;右侧第二级平台局部裂缝距坡口约7m,坡体开裂错位约115m,坡脚处水平滑移最大达2m 。
为了确保高边坡的稳定,对该边坡滑坡地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勘探点按网格状沿一、二级边坡滑动地段均匀布设,共布置14个钻孔,孔距1115~70m 。
二、岩土工程条件11地形地貌该高边坡区属低山地貌,因受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呈上、下陡中间较缓地形,地面高程约在460~530m 之间,相对高差约70m,山坡倾向南22°西,坡角约为10~35°,地表植被一般发育。
边坡路段位于低山的南侧坡腰,原地形坡度不大,经路基施工开挖后,形成左侧边坡高约12m (为二级边坡,台阶式),右侧边坡高约90m (为九级边坡,台阶式)。
滑坡路段位于两侧边坡的坡脚一、二级边坡,钻孔高程472133~443135m 。
路段内滑坡呈大致对称分布,左侧坡体范围约为200×15m 2,滑坡体厚约4~5m,属中型滑坡,主滑方向为北东向,方位角约为22°;右侧坡体范围约为200×39m 2,滑坡体厚约8~11m,属大型滑坡,主滑方向为南西向,方位角约为202°。
滑坡迹象明显,发育有滑坡壁、滑坡鼓丘和拉张裂缝等,周界呈椅状,中间滑动位移和深度较大,滑坡壁高1100~2100m,滑坡主裂缝宽约0120~0150m,深0150~3100m 。
滑坡上部的裂缝主要为拉张裂缝,呈弧形与滑坡壁方向大致平行。
局部还发育有少量剪切裂缝和鼓张裂缝。
21地层岩性⑴覆盖层:滑坡路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和三叠系中统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覆盖层为第四系残积粘性土(Q el):分布ZK3和ZK8~ZK10钻孔一带,粘土为主,局部为亚粘土,淡黄~棕红色,硬塑~坚硬状态,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含5%~10泥、砂岩风化碎石。
层厚1150~6100m,层底标高470123~445173m。
标准贯入试验(表1),锤击数平均值N=1017击。
原状土样,孔隙比平均值e=01922,液性指数平均值IL= 01113,压缩系数平均值α1-2=01242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 S =8MPa,自由膨胀率平均值F S=43%,膨胀率e p50=0105,收缩系数Cs L=0133,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 J013-95)条文说明第6171111条计算,胀缩总率ep s=1198〔e p s=e p50+C S L(ω-ωm),ωm=KωP,K按湿润区地形坡度>8°取值0185〕,综合确定该层容许承载力﹝σ﹞=230kPa,具弱胀缩性。
取容重γ=18169k N/m3,粘聚力C=36kPa,内摩擦角φ=14°,砼与粘性土的摩擦系数f=0125。
土、石工程分级属为Ⅱ级普通土类。
⑵风化层:滑坡路段基岩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沉积岩(T2b),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砂岩,淡黄、黄褐、粉红色,含泥质较高,按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强、弱风化两层:①强风化层:粉红、褐红、黄褐色,岩石风化强烈,风化程度不均匀,大部分已被风化呈碎块、碎石土状,局部为粘性土混碎石状,风化岩石碎石质软,多数手可折断、捻碎。
层厚2190~17180m,层底标高458133~433120m。
标准贯入试验,平均锤击数N=1514击(见表2),综合确定该层容许承载力﹝σ﹞=350kPa。
取容重γ=22k N/m3,滑动体地段粘聚力C=8kPa,内摩擦角φ=17°;其余地段粘聚力C=13kPa,内摩擦角φ= 25°,砼与的摩擦系数f=0135。
路基土、石工程分级属为Ⅲ级硬土类。
②弱风化层:黄褐色、淡黄色,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细砂质结构,岩石成分不均匀,粉砂质泥岩与砂岩呈互层状,裂隙较发育、较破碎,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及泥质充填。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R ja=16127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R j a=12173MPa,软化系数为0144~0174,小于0175,为易软化岩石,以极软~软质岩为主,按极软~软质岩呈碎块状的特征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 J024-85)表21112-7得该层容许承载力﹝σ﹞=1000kPa。
结合钻探情况,综合确定该层容许承载力﹝σ﹞=800kPa。
取容重γ=2315k N/m3,粘聚力C=25kPa,内摩擦角φ=3015°,砼与弱风化岩层的摩擦系数f=0145。
路基土、石工程分级属为Ⅳ级软石类31地下水特征经钻探揭露,勘察区地下水属上层滞水,赋存于残积土层及强风化岩层裂隙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无统一水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41地质构造及地震滑坡路段未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岩层呈单斜构造,产状为40°∠30°,节理产状分别为160°∠80°(5条/m)、170°∠75°(3条/m)、120°∠70°(3条/m)、145°∠86°(7条/m)、150°∠82°(6条/m)、190°∠75°(8条/m)、220°∠30°(4条/ m)、250°∠40°(3条/m)及260°∠25°(4条/m)等。
频数为3 -8条/m,分布不规则,多数呈微张状,隙宽1~3mm,多被泥质充填。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5g。
三、滑坡产生机理及成因类型滑坡产生的机理与边坡开挖坡度、岩层产状、岩(土)体性状、结构构造特征及其他外部环境(地表水的冲刷与入渗)等有密切的关系。
该路段边坡产生滑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质构造及岩性:滑坡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40°∠30°,边坡倾向22°,岩层倾向与斜坡倾向基本一致,边坡坡角约为27°,属顺向边坡;右侧边坡岩层有一组节理产状为250°~260°∠25°~40°,边坡倾向202°,岩体节理倾向与边坡倾向基本一致,边坡坡角约为3317°,亦属顺向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