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962d7abe1e650e52ea99cb.png)
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
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突出江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特点,层次丰富
而有立体感。
这是课后第3题哦!
指导朗读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重点)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
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 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 “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 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许多诗里都有这样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书】 【湖阴先生】 【苔】 【畦】 【排闼】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13张p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13张p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124d3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f.png)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望洞庭》古诗,作者刘禹锡通过描绘洞庭
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背景介绍:首先,我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和《望洞庭》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
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逐句讲解:我逐句讲解了古诗的内容,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让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 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 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意
提问?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 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目 录 《望洞庭》 〔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 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和:相互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朗读训练:我进行了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
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洞庭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互动讨论: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6日
《望洞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1df6833687e21ae45a908.png)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如今直上银河去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
豪迈气概 奋发精神
图解课文
江南春
[唐]杜 牧
1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其 诗风格豪爽清丽,内容深刻,独树一帜,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江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这番绿意盎然的春景,还有人 们临水而居的那一番惬意!从哪一行诗里读懂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
地形和风貌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
虚指,不是实数。指很多。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 宋、齐、梁、陈政权。
楼阁亭台。此处指 寺院建筑。
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169d8ab52acfc788ebc95e.png)
责备、埋怨
乐观、豁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终于以理遣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 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 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么?这是自我安慰,也是 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 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实景: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 朱阁、绮户
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交待了时间(中秋),以及写词 的目的(兼怀子由)
结合上阕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苦闷 矛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积极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向上
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 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 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 猎题材广泛。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刘梦得文集》, 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朗诵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有什么作用?
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 表达了共勉之意,突出了作者豪迈奔放 的气概。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 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 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 态度和进取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2778dd9e31433239689387.png)
拓展练笔
依据《浪淘沙》《江南春》这两首诗歌的 内容,任选一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 诗配一幅画。
将迷信 改为信奉
句意: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 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 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 仿佛可以看到——很多寺庙,很多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仿佛可以听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仿佛可以闻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香、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明诗意
在浪淘沙后加(其一)
浪淘沙 唐唐代代曲曲名名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远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入夜空的银河,请你带上
我扶摇直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晴景、写今
“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 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句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 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悟诗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景、怀古
“四百八十”是个虚数,告诉我们在 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数量很多。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代诗豪刘禹锡PPT课件
![一代诗豪刘禹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9b66114b73f242326c5f1a.png)
一代诗豪
刘禹锡
刘禹锡简介
•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 祖籍洛阳。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 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 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一员。 •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 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 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 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 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 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 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 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 望”。
被誉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鬼脸照镜”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 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 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
夜深还过女墙来。
都。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 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个惟有”四字。刘禹 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 意象之中。而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蒙胧 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 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 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 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 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 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 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刘禹锡
刘禹锡简介
•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 祖籍洛阳。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 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 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一员。 •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 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 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 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 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 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 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 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 望”。
被誉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鬼脸照镜”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 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 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
夜深还过女墙来。
都。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 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个惟有”四字。刘禹 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 意象之中。而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蒙胧 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 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 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 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 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 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 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313016f242336c1eb95e7b.png)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
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在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 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
筋疲力尽、危险重重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件(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bbdb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7.png)
《江南春》抓住了“莺、 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 旗、风、楼台、烟雨”等景物 写出了江南春天秀美的特点。
3.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诗 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其他诗句示例: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牧 (803一852) 字牧之, 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 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 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绩颇 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一诗描画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写了江南烟 雨蒙蒙的楼台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又慨叹南朝的覆灭,显露出兴亡之感,体现了 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风景,赞 美了湖阴先生的浑厚勤劳、清静脱俗,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 淡心境和对田园山水的爱好之情。
写_____一__水__护__田__将__绿__绕__,__两的山景排物闼,送其青中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要完成此题,第一要理解三首诗歌的内容, 然后抓住关键诗句理解画面,最后结合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填写。
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画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
3.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诗 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其他诗句示例: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牧 (803一852) 字牧之, 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 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 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绩颇 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一诗描画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写了江南烟 雨蒙蒙的楼台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又慨叹南朝的覆灭,显露出兴亡之感,体现了 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风景,赞 美了湖阴先生的浑厚勤劳、清静脱俗,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 淡心境和对田园山水的爱好之情。
写_____一__水__护__田__将__绿__绕__,__两的山景排物闼,送其青中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要完成此题,第一要理解三首诗歌的内容, 然后抓住关键诗句理解画面,最后结合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填写。
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画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e15feede80d4d8d05a4f9b.png)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 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 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 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 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 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 意思。
总结方法 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
天?请用“___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景物: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yīnɡ
莺
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 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 平衡、稳定。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 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 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 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 迷蒙的烟雨之中。
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 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 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 把翠色送到了眼前。
想象画面
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 想象画面。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 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 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 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 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 的秀色送入眼帘。
水村山郭 酒旗风
晴朗之景
南朝
四百八十寺
烟雨之色
多少楼台 烟雨中
第3课时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题壁诗
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
[宋] 苏 轼
[宋] 林 升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f14d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4.png)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有江可望,有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 可以安静思考的“江景房”?
2023/10/13
6
继续折腾……
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 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
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 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
然后呢?
…………
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了
2023/10/13
5
折腾折腾……
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 又辗转到了四川夔(kuí)州
十年后,刘禹锡来到安徽和州………… 按规定,刘禹锡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标间,可当地的知
县偏让他住到城南门,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 片荒芜…… 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 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字:
”无有入上德陋则在则不
白鸿帘阶馨室灵深名在
丁儒青绿。,。,。高
2023/10/13
,。,
, 8
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 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长江黄河; 在此陋室,这里便是世间天堂。
没有标间、江景柳色又如何? 被小人刁难又如何?
你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
却永远无法触及我的内心。
2023/10/13御史Βιβλιοθήκη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2023/10/13
3
生命在于折腾——一起一落
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但他是个有为青年, 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
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
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结果…… 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贬
这时,刘禹锡又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
有江可望,有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 可以安静思考的“江景房”?
2023/10/13
6
继续折腾……
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 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
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 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
然后呢?
…………
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了
2023/10/13
5
折腾折腾……
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 又辗转到了四川夔(kuí)州
十年后,刘禹锡来到安徽和州………… 按规定,刘禹锡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标间,可当地的知
县偏让他住到城南门,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 片荒芜…… 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 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字:
”无有入上德陋则在则不
白鸿帘阶馨室灵深名在
丁儒青绿。,。,。高
2023/10/13
,。,
, 8
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 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长江黄河; 在此陋室,这里便是世间天堂。
没有标间、江景柳色又如何? 被小人刁难又如何?
你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
却永远无法触及我的内心。
2023/10/13御史Βιβλιοθήκη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2023/10/13
3
生命在于折腾——一起一落
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但他是个有为青年, 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
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
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结果…… 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贬
这时,刘禹锡又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6e31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8.png)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 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 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 动活泼。
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 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 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 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 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
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 洛阳 ,生 于河南 郑州 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 先祖为中山靖王 刘胜 [1-2] (一说是匈奴后裔) 。 唐 朝时期大臣、 文学家 、 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 《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 主要成就: 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治理州郡 出生地: 河南郑州荥阳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 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 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晚年所写,当时王安石 变法失败,两次罢相之后就一直隐居家乡金陵,在 这期间,诗人和邻居杨德逢交往非常密切,诗人多 次去杨德逢家中游玩,杨德逢是一名隐士,别称湖 阴先生,这两首题壁诗就是写给杨德逢的。
表达情感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 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 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 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 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 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3793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9.png)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浪:波浪 淘:淘洗 沙:黄沙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唐 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后来浪淘沙成为了词牌名。
走进诗人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河南 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刘禹锡性情坚毅,饶有 豪猛之气,其诗风也颇具特殊性,大都 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 雄直气势。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 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
想象 奇特
(浪大、浪高)
(静谧美好)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想要迎风破浪,逆流而上,直到银河的豪迈气势。
朗读感悟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前两句通过直接描写,写折曲的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
大风掀浪 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
而来。
指点书写
yá
涯
书写时注意右边“丿” 穿插,“厂”里面是两个 “土”,不要写成“士”。
崖
“涯”指水边、边际; “崖”指山石或高地陡壁的侧面。
整体感知
假如此刻你就站在黄河边,请你用一些词或句子来赞美黄河。
黄河啊!黄河!你是如此______________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后两句由现实之景展开联想,运用了夸张、想 象的手法,借用典故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人想要迎风破浪,逆流而上,直到银河的豪迈气势。
课后作业
1.背诵《浪淘沙》(其一),并默写。 2.搜集《浪淘沙》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站在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旁边, 诗人又想到什么呢?
浪淘沙(其一)
浪:波浪 淘:淘洗 沙:黄沙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唐 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后来浪淘沙成为了词牌名。
走进诗人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河南 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刘禹锡性情坚毅,饶有 豪猛之气,其诗风也颇具特殊性,大都 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 雄直气势。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 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
想象 奇特
(浪大、浪高)
(静谧美好)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想要迎风破浪,逆流而上,直到银河的豪迈气势。
朗读感悟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前两句通过直接描写,写折曲的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
大风掀浪 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
而来。
指点书写
yá
涯
书写时注意右边“丿” 穿插,“厂”里面是两个 “土”,不要写成“士”。
崖
“涯”指水边、边际; “崖”指山石或高地陡壁的侧面。
整体感知
假如此刻你就站在黄河边,请你用一些词或句子来赞美黄河。
黄河啊!黄河!你是如此______________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后两句由现实之景展开联想,运用了夸张、想 象的手法,借用典故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人想要迎风破浪,逆流而上,直到银河的豪迈气势。
课后作业
1.背诵《浪淘沙》(其一),并默写。 2.搜集《浪淘沙》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站在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旁边, 诗人又想到什么呢?
2024年度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
![2024年度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1729e8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6.png)
国外研究现状
刘禹锡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汉学家和翻译家对其作 品进行了翻译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意象、文化内涵等方面 的探讨。
2024/3/24
24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探讨
2024/3/24
拓展研究领域 除了传统的生平事迹、诗歌散文、政治军事等领域外,还 可以拓展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化交流等方 面,进一步挖掘其学术价值。
2024/3/24
14
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04
响
2024/3/24
15
对唐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
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
刘禹锡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社会、历史、 自然等多个领域,为唐诗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推动了诗歌风格的多样化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 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对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 起到了推动作用。
10
03 刘禹锡散文创作与成就
2024/3/24
11
散文题材分类及思想内涵
怀古伤今
刘禹锡的散文中,怀古伤今是一个重 要题材。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 反思,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
针砭时弊
山水游记
此外,刘禹锡的散文中还有大量山水 游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山水之 美,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
加强跨学科研究 可以借鉴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刘禹 锡及其作品。
推动国际化研究 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刘禹锡研究的国际 化进程,提升其在国际汉学领域的影响力。
25
对刘禹锡研究的期待和展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433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d.png)
45
他是谁? 46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存世。
47
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
48
想一想
自由读诗,思考: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情趣高雅? 哪些诗句表 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41
理解诗句注释
42
读一读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 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田 埂围着。
排闼: 推开门。 闼: 小门。
43
理解古诗译文
44
读一读
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 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 护着农田,将绿色的田地环绕;两 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49
划分节奏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0
理解诗句: 1.“净”是通过“无苔”体现的。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护”和“绕” 采用了拟人手法。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 趣的高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 人的品质高洁。
14
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情节合理, 语言要生动。
15
再见
16
古诗三首
《江南春》
17
看一看
18
背一背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19
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他是谁? 46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存世。
47
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
48
想一想
自由读诗,思考: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情趣高雅? 哪些诗句表 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41
理解诗句注释
42
读一读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 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田 埂围着。
排闼: 推开门。 闼: 小门。
43
理解古诗译文
44
读一读
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 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 护着农田,将绿色的田地环绕;两 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49
划分节奏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0
理解诗句: 1.“净”是通过“无苔”体现的。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护”和“绕” 采用了拟人手法。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 趣的高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 人的品质高洁。
14
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情节合理, 语言要生动。
15
再见
16
古诗三首
《江南春》
17
看一看
18
背一背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19
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877c0d7c1cfad6185fa76e.png)
潼关
谭嗣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 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 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8 年参加戊戌变法,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杀。有《谭嗣同全集》行世。
背景链接
“剪烛西窗”在本诗中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在家 中西窗之下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来泛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 畅,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游山西村》《关山月》 《书愤》《示儿》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意: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 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 共话今宵的情景(虚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 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 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一反过去的悲秋论调,赞颂秋天的 美好,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奋 发进取的豪情与豁达乐观的情怀。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秋词》(其一)中诗人推出证据,写出明丽的秋景,引出豪
迈诗情的两句诗是:__晴__空__一__鹤__排__云__上_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 (2)《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论调,运用鲜明的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052ad0f705cc1754270906.png)
rào
t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簸
上下结构
涯
左右结构
唐代曲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浪淘沙
国 忧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今) 民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 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叹。
杨德逢的别名,王安石退居钟 书写。 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又称王文公。宋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 船瓜洲》等。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q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苔:青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
围有土埂围着。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翻译: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 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 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唐代诗豪刘禹锡课件(2024)
![唐代诗豪刘禹锡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ac9c4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c.png)
描绘自然美景
向往隐逸生活
寄情山水间
刘禹锡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 美景的描绘和赞美,如“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等诗句,展现了他敏锐的观 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他在诗中常表达自己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等诗句,体现了他对宁静、淡 泊生活的渴望。
刘禹锡善于将个人情感寄托于 山水之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晴却有晴”等诗句,含蓄而深 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
他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 入其中,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感染力。
善于营造阔大悠远的意境
刘禹锡的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阔 大悠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自然之中,感受 到诗人的超然与豁达。
8
象征手法运用
01
以自然物象寄托情感
刘禹锡在诗歌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和寄托,来
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
尽管刘禹锡在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他并未放弃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 狂沙始到金”等诗句,彰显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12
讽刺时弊,关心民生疾苦
揭露社会黑暗面
刘禹锡在诗中敢于揭露社会的黑 暗面,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 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揭示了 贵族阶层的衰落和社会的不公。
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
02
象征与比喻的巧妙结合
他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往往与比喻相结合,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
象,寓意深远。
2024/1/25
03
象征手法的个性化运用
刘禹锡的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善于从独特的角度审视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长达23年之久。
2020/4/8
4
继续折腾——二起二落
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奉召回京。十年之后,再回京城, 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看着这十年之间由于投机取巧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再看 看到处都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
刘禹锡很不以为然,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然后呢?
…………
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了
2020/4/8
5
折腾折腾……
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 又辗转到了四川夔(kuí)州
十年后,刘禹锡来到安徽和州………… 按规定,刘禹锡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标间,可当地的知
县偏让他住到城南门,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 片荒芜…… 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 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字:
白鸿帘阶馨室灵深名在
丁儒青绿。,。,。高
2020/4/8
,。,
, 8
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 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长江黄河; 在此陋室,这里便是世间天堂。
没有标间、江景柳色又如何? 被小人刁难又如何?
你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
却永远无法触及我的内心。
2020/4/8
9
三起三落
被贬13年,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
于是旧地重游,观里的桃树已经快没了,满地长着野葵,一片荒凉。
他感慨万千,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的高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斗争中 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比较前一首诗,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为倔强……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有江可望,有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 可以安静思考的“江景房”?
2020/4/8
6
继续折腾……
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 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
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 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
2020/4/8
13
Why?
刘禹锡在《华山歌》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大丈夫如果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坐拥富贵也不 过是庸碌之辈!
——这正是刘禹锡秉持一生的志向,也是破译他一生选择 的密码。
2020/4/8
14
豪情一生若此, 恰似碧霄一鹤, 吟啸千古!
——爱折腾的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
三起三落
“打不死的小强”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2020/4/8
1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唐 代中晚期诗人。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 香门第。
被白居易称赞为“诗豪”。
2020/4/8
2
初出茅庐
刘禹锡, 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辞赋。 在青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
所以……
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
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的闲职……
2020/4/8
12
刘禹锡一生曲折皆因永贞革新而起,很多 人都觉得刘禹锡太傻了,
逞一时意气,误一生大计! 如果他圆滑世故一些, 凭借自身才华和朝中多位宰相的青睐, 完全可以青云直上,封侯拜相。 他为什么 这么爱“折腾”呢?
老母去世,
好友柳宗元病故,
他悲痛交加。
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丧事,收养 他六岁的儿子。
2020/4/8
10
三起三落
一路北上,途径扬州。见到了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以诗唱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2020/4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20/4/8
11
三起三落——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这时,刘禹锡又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
御史,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2020/4/8
3
生命在于折腾——一起一落
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但他是个有为青年, 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
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
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结果…… 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贬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悠然自得……
2020/4/8
7
继续折腾……
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 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 面对知县势利小人的嘴脸,刘禹锡反倒觉得滑稽
可笑, 淡定从容地写下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
……
往谈草苔惟斯有水有“
来笑色痕吾是龙不仙山
”无有入上德陋则在则不
2020/4/8
4
继续折腾——二起二落
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奉召回京。十年之后,再回京城, 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看着这十年之间由于投机取巧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再看 看到处都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
刘禹锡很不以为然,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然后呢?
…………
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了
2020/4/8
5
折腾折腾……
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 又辗转到了四川夔(kuí)州
十年后,刘禹锡来到安徽和州………… 按规定,刘禹锡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标间,可当地的知
县偏让他住到城南门,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 片荒芜…… 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 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字:
白鸿帘阶馨室灵深名在
丁儒青绿。,。,。高
2020/4/8
,。,
, 8
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 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长江黄河; 在此陋室,这里便是世间天堂。
没有标间、江景柳色又如何? 被小人刁难又如何?
你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
却永远无法触及我的内心。
2020/4/8
9
三起三落
被贬13年,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
于是旧地重游,观里的桃树已经快没了,满地长着野葵,一片荒凉。
他感慨万千,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的高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斗争中 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比较前一首诗,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为倔强……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有江可望,有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 可以安静思考的“江景房”?
2020/4/8
6
继续折腾……
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 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
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 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
2020/4/8
13
Why?
刘禹锡在《华山歌》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大丈夫如果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坐拥富贵也不 过是庸碌之辈!
——这正是刘禹锡秉持一生的志向,也是破译他一生选择 的密码。
2020/4/8
14
豪情一生若此, 恰似碧霄一鹤, 吟啸千古!
——爱折腾的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
三起三落
“打不死的小强”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2020/4/8
1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唐 代中晚期诗人。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 香门第。
被白居易称赞为“诗豪”。
2020/4/8
2
初出茅庐
刘禹锡, 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辞赋。 在青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
所以……
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
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的闲职……
2020/4/8
12
刘禹锡一生曲折皆因永贞革新而起,很多 人都觉得刘禹锡太傻了,
逞一时意气,误一生大计! 如果他圆滑世故一些, 凭借自身才华和朝中多位宰相的青睐, 完全可以青云直上,封侯拜相。 他为什么 这么爱“折腾”呢?
老母去世,
好友柳宗元病故,
他悲痛交加。
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丧事,收养 他六岁的儿子。
2020/4/8
10
三起三落
一路北上,途径扬州。见到了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以诗唱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2020/4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20/4/8
11
三起三落——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这时,刘禹锡又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
御史,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2020/4/8
3
生命在于折腾——一起一落
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但他是个有为青年, 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
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
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结果…… 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贬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悠然自得……
2020/4/8
7
继续折腾……
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 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 面对知县势利小人的嘴脸,刘禹锡反倒觉得滑稽
可笑, 淡定从容地写下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
……
往谈草苔惟斯有水有“
来笑色痕吾是龙不仙山
”无有入上德陋则在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