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小学奥数30种类型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
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
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
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
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小学六年级奥数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问题专项强化训练题(中难度)
小学六年级奥数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问题专项强化训练题(中难度)
例题1:某数表如下所示:
1, 4, 7, 10,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20项是多少。
解析:观察数表可知,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3。因此,可以得出数表的通项公式为:
a(n) = a(n-1) + 3
其中,a(n)表示数表的第n项。
根据通项公式,可以得到数表的第20项为:
a(20) = a(19) + 3
= a(18) + 3 + 3
= a(17) + 3 + 3 + 3
= ...
= a(1) + 3 + 3 + ... + 3 (共19个3)
= 1 + 3 * 19
= 1 + 57
= 58
因此,数表的第20项为58。
专项练习题:
1:某数表如下所示:
2, 5, 8, 11,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15项是多少。
2:某数表如下所示:
10, 13, 16, 19,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12项是多少。
-1, 4, 9, 14,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25项是多少。
4:某数表如下所示:
3, 8, 13, 18,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10项是多少。
5:某数表如下所示:
-2, 1, 4, 7,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30项是多少。
6:某数表如下所示:
0, 4, 8, 12, ...
若数表继续按照规律进行下去,请写出数表的第18项是多少。
7:某数表如下所示:
20, 17, 14, 11, ...
小学数学周期问题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周期问题知识点归纳
一、定义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星期有星期一到星期天七天,像这样按照一定的循环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叫作周期问题。
二、周期长度
每次都重复出现的事物就是一个周期,它里面包含的数量就是周期长度。
1、2、3、4就是一个周期,它的周期长度是4。
再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的周期长度是4;一个星期有星期一到星期天七天,它的周期长度是7。
三、计算
总数÷周期长度=组数……余数
有余数:余数是几就是周期里的第几个。
总数÷周期长度=组数
整除时: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四、常见考查类型
1、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2、数列中的周期问题
3、年月日中的周期问题
五、常见考查形式
1、求第几个是什么?解题秘诀:看余数。
例题一:照样子穿下去,第33粒珠子是什么颜色?
解题过程:33÷4=8(组)……1(粒) 答:第33粒珠子是红颜色的。 例题二:
……
照这样排列,第27个是什么颜色?
解答:27-1=26(个) 26÷3=8(组)……2(个)
答:第27个是黄色的。
分析:本题的周期不是从第一个开始,需要先从总数减去不是规律排列的数量,再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
2、求出现几次?解题秘诀:一组里有几个×组数+余数里的个数
例题:国庆节,学校设计校园楼顶的彩旗按红、黄、红、蓝、红、紫的顺序循环,共挂了50面。这些彩旗中红旗有( )面。
解答:50÷6=8(组)……2(面)
3 × 8 + 1= (面)
每组有3个红旗 有8组 余数2面里有1个红旗
答:这些彩旗中红旗有25面。
3、求和?解题秘诀:一组和×组数+剩余数的和
奥数35个问题知识点归纳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六、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七、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
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八、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3)循环小数与周期性问题
循环小数与周期性问题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小朋友,这个故事听过吗?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断循环出现的现象,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星期天星期六,一周又一周,不断地循环往复等等。在这些现象中,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四季的变化以一年为周期,星期的变化以7天为一周期。在数学里,也常常会碰到一些重复出现的周期性规律的问题。例如余数问题、星期问题等,而我们这里重点是学习有关循环小数的问题。
在周期性问题里,关键是找到规律性现象的周期,这样就可以使较难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所以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抓住两点:
1.找出规律,发现周期现象,确定重复出现的元素的个数是几,周期就是几。
2.将题中要求的问题和某一周期的等式相对应,再运用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分析求出答案。【例1】计算1÷7,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练习:
1.4÷7,并将结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小数后第100位,这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例2】计算6÷7商的小数点后面1000个数字的和是几?
练习:
1.循环小数0.21999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这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例3】在循环小数0.2763824中,最少从小数点右面第几位开始到第几位为止的数字之和等于2020。
练习:
在循环小数0.67406379中,最少从小数右面第几位开始,到第几位为止的数字之和等于200110?
奥数34个常用公式
34个小学奥数必考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奥数知识点
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34个小学数学必考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小学奥数知识框架与重点内容大全
小学奥数知识框架与重点内容大全
和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公式适用范围和差问题几个数的和与差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
+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
数=较小数和与差和倍问题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差倍问
题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
÷(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倍
数差与倍数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
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在直线或者不封闭在直线或者不封闭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封闭曲线上基本
类型的曲线上植树,两端的曲线上植树,两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都植树端都不
植树植树基本公式关键问题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数=段
数棵距×段数=总长棵距×段数=总长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
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
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
数学奥数知识点
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奥数规律总结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1)(和-差)÷ 2 =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和+差)÷ 2 =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2)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3)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 ...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1.和差倍问题 2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6.盈亏问题 3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10.抽屉原理 4
11.定义新运算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5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5.质数与合数 6
16.约数与倍数
17.数的整除7
18.余数及其应用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8
21.分数大小的比较9
22.分数拆分
23.完全平方数
24.比和比例10
25.综合行程
26.工程问题
27.逻辑推理11
28.几何面积
29.立体图形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2
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2.浓度与配比
33.经济问题13
33.经济问题
34.简单方程
35.不定方程
36.循环小数14
1.和差倍问题
2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奥数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明思教育四年级奥数专题十-周期问题
明思教育四年级奥数专题十----周期问题
姓名:
知识要点:
1、周期问题:一些数、图形和事物的变化往往是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我们把具有这种规律的问题称为周期问题。例如每隔7天是一周,则说周期是7;每隔12个月是一年,则说周期是12;每隔24小时是一昼夜,则说周期是24等。
2、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如果正好有个整数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的大小得出正确的结果。
3、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发现问题的周期性和确定周期长度。然后用画图、列举、计算等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一练
1、如图电子跳蚤每跳一步,可以从一个圆圈跳到相邻的圆圈;现在,一只红跳蚤从标有数“1”的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跳了20步,落在一个圆圈里;一只黑跳蚤也从标有数“1”的圆圈起跳,但它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跳了24步落在另一个圆圈里,那么这两个圆圈里的乘积是多少?
2、如下图有一串珠子按2粒白珠、3粒黑珠依次用线串出来,第32粒珠是什么颜色的,几个白球,几个黑球?
○○●●●○○●●●○○●●●○○……
思维拓展
例题1、假设所有的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所示,39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88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解析:从排列情况可以知道,这些自然数是按从小到大按照ABCDABCD……循环排列的,即是4
个数为一周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除以4所得的余数来分析、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例题精讲:
1. 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____.
2. 按下面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_____个白色的.
……
3.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小明想第73盏灯是_____灯.
4. 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____.
5. 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__列.
6. 把分数7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第1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
7. 循环小数7992511.0 与74563.0 .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_____位,首
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中的数字都是7.
8. 一串数: 1,9,9,1,4,1, 4,1,9,9,1,4,1,4,1,9,9,1,4,……共有1991个数.(1)其
中共有_____个1,_____个9_____个4;(2)这些数字的总和是_____.
9. 7 7 7 …… 7所得积末位数是_____.
50个
10. 紧接着1989后面一串数字,写下的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乘积的个位数.例如8 9=72,在9后面写2,9 2=18,在2后面写8,……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这串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第1989个数字是什么?
11. 1991个1990相乘所得的积与1990个1991相乘所得的积,再相加的和末两位数是多少?
12. 设n=2 2 2 …… 2,那么n的末两位数字是多少?
1991个
13.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答案——————————————————————
1. 二
因为7 4=28,由某年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所以这年二月份应是29天,且2月1日与2月29日均为星期日,3月1日是星期一,所以从这年3月1日起到这年6月1日共经过了
31+30+31+1=93(天).
因为93 7=13…2,所以这年6月1日是星期二.
2.日
依题意知,这十年中1992年、1996年都是闰年,因此,这十年之中共有365 10+2=3652(天)
因为(3652+1) 7=521…6,所以再过十年的12月5日是星期日.
[注]上述两题(题1—题2)都是推断若干天、若干月或若干年后某一天为星期几,解答这类问题主要依据每周为七天循环的规律,运用周期性解答.在计算天数时,要根据“四年一闰,整百不闰,四百年才又一闰”的规定,即公历年份不是整百数时,只要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公历年数为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 39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角形按“二黑二白一黑一白”的规律重复排列,也就是这一排列的周期为6,并且每一周期有3个白色三角形.
因为80 6=13…2,而第十四期中前两个三角形都是黑色的,所以共有白色三角形13 3=39(个).
4. 白
依题意知,电灯的安装排列如下:
白,红,黄,绿,白,红,黄,绿,白,……这一排列是按“白,红,黄,绿”交替循环出现的,也就是这一排列的周期为4.
由73 4=18…1,可知第73盏灯是白灯.
5. 13时.
分针旋转一周为1小时,旋转1991周为1991小时.一天24小
时,1991 24=82…23,1991小时共82天又23小时.现在是14时正,经过82天仍然是14时正,再过23小时,正好是13时.
[注]在圆面上,沿着圆周把1到12的整数等距排成一个圈,再加上一根长针和一根短针,就组成了我们天天见到的钟面.钟面虽然是那么的简单平常,但在钟面上却包含着十分有趣的数学问题,周期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6. 3
仔细观察题中数表.
1 2 3 4 5 (奇数排)
第一组
98 7 6 (偶数排)
10 11 12 13 14 (奇数排)
第二组
18 17 16 15 (偶数排)
19 20 21 22 23 (奇数排)
第三组
27 26 25 24 (偶数排)
可发现规律如下:
(1)连续自然数按每组9个数,且奇数排自左往右五个数,偶数排自右往左四个数的规律循环排列;
(2)观察第二组,第三组,发现奇数排的数如果用9除有如下规律:第1列用9除余数为1,第2列用9除余数为2,…,第5列用9除余数为5.
(3)10 9=1…1,10在1+1组,第1列 19 9=2…1,19在2+1组,第1列
因为1992 9=221…3,所以1992应排列在(221+1)=222组中奇数排第3列数的位置上.
7. 7
7
4
=0.57142857...... 它的循环周期是6,具体地六个数依次是 5,7,1,4,2,8 110 6=18 (2)
因为余2,第110个数字是上面列出的六个数中的第2个,就是7. 8. 35 因为0.1992517的循环周期是7,0.34567的循环周期为5,又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所以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35位,首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上的数字都是7.
9. 853,570,568,8255.
不难看出,这串数每7个数即1,9,9,1,4,1,4为一个循环,即周期为7,且每个周期中有3个1,2个9,2个4.因为1991 7=284…3,所以这串数中有284个周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