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计划大纲与主生产计划
第四讲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
•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是系统可以自行改动
❖
生产活动对MPS的直接影响
•能力变化,任务延期完成、废品产生
•停机、停工、准备时间变化,可用原材料的减少
•常保有过剩能力以便对付计划外的需求
•并提高MPS的计划裕量。
MPS的实施与控制(续)
❖
采购和市场行为对MPS间接影响
采购
•由预测值和实际合同值组合得出
❖
第2步:计算当期预计可用库存量
•考虑已分配量,计算计划初始时刻当期预计库存
当期预计可用库存量= 现有库存量-已分配量
❖
第3步:推算PAB初值
•考虑毛需求,推算特定时段的预计库存量
PAB初值= 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收量
-毛需求量
❖
第4步:推算净需求
第6步:推算预计可用库存量
❖
•推算特定时段的预计库存量
❖
预计可用库存量= 计划产出量+PAB初值
第7步:递增一个时段
分别重复进行第3到第6步,循环计算至计划期终止
第8步:推算计划投入量
考虑提前期,推算计划期全部的计划投入量
第9步:推算可供销售量
在有计划产出量时,往后倒推到上一个计划产出量位置进行计算
❖ •采购订单完成拖期、提前期不准确、己采购项目的拒收
❖ •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行为了解和控制,运输问题解决
毛需求
❖ •与企业生产类型和所处时区有关
毛需求量组合方式
❖
方式1:毛需求量= 预测量
•不考虑合同量,适合于存货型生产企业
❖
方式2:毛需求量= 合同量
•预测量只作为参考,适合于订货型生产企业
第4章 生产规划

可用资源
生产计划大纲 图4-1 生产规划功能
4.3 生产规划大纲的编制方法
信息收集 (1) 计划部门的信息:包括销售目标和库存目标,均以金额表示。 (2) 市场部门的信息:包括各时段产品的销售预测(以产品数量表
示)。 (3) 产品研发部门的信息:确认新产品设计的可能性,包括资源清单
和专用设备要求。 (4) 生产部门的信息:主要为资源可用性,如可用劳动力、可用机时
订单
生产规划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月 100 310 110
12月 100 300 110
全年 1200
1320
3. 其他方法
实际运作过程中有采用数学方法,如线性规划、 线性决策规则、回归分析模型、仿真、搜索决 策规则等。
线性规划的运输方法
例:假设生产手机的生产过程包括4个主要工 序:贴片、测试、压制、成型。在过去6个月 中,在一条生产线上,有9个不同型号使用上 述生产制造设备,在这4个工序中用了47000 个直接工时,完成了这种系列产品5800 部手
机。生产计划大纲中下两个季度的计划为 7000部手机。
表4-12 能力计划系数法资源清单
计算步骤:
(1) 把年预测销售量1200辆按月平均分布,每月为100辆。 (2) 计算期初库存
期初库存=当前库存一拖欠订单=500-300=200辆 (3) 计算库存变化
库存变化=目标库存-期初库存-100-200=(-100)辆(库存减少) (4) 计算总生产需求
总生产需求=预测数量+库存变化=1200+(-100)=1100辆 (5) 把总生产需求量按时间段分配在整个计划展望期内,所得到的生
主生产计划主要内容

主生产计划主要内容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MPS)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
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
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
2. 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
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3. 主生产计划说明在可用资源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4. 主生产计划是按时间分段方法,去计划企业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
主生产计划是一种先期生产计划,它给出了特定的项目或产品在每个计划周期的生产数量。
这是个实际的详细制造计划。
这个计划力图考虑各种可能的制造要求。
5. 主生产计划是MRPⅡ的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
粗略地说,主生产计划是关于“将要生产什么”的一种描述,它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产品,使之成为展开MRP与CRP(细能力计划)运算的主要依据,它起着承上启下,从宏观计划向微观过渡的作用。
6. 主生产计划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有效的主生产计划是生产对客户需求的一种承诺,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协调生产与市场,实现生产计划大纲中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目标。
主生产计划在计划管理中起“龙头”模块作用,它决定了后续的所有计划及制造行为的目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主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管理相关书籍或文献。
生产作业计划与主生产计划概述

生产作业计划与主生产计划概述1. 引言生产作业计划和主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将主生产计划拆分成具体的生产作业任务,并组织和安排这些任务的过程。
主生产计划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定的总体生产目标和计划。
本文将对生产作业计划和主生产计划进行概述,介绍它们的定义、作用、制定过程以及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联等内容。
2. 生产作业计划2.1 定义生产作业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将其拆分成具体的生产任务,确定每个任务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资源等要素,并组织和安排这些任务的过程。
2.2 作用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作用包括:•明确生产任务和工序:生产作业计划将抽象的主生产计划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工序,明确每个任务的生产要求和工序顺序,为生产过程提供具体指导。
•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生产作业计划能够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的使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任务的细致安排和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2.3 制定过程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主生产计划、市场需求、生产资源等相关信息,了解生产环境和要求。
2.拆分任务:根据主生产计划,将其拆分成具体的生产任务,每个任务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所需资源等要素。
3.资源分配: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
4.安排工序:确定每个任务的工序顺序和时间安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5.编制计划:将以上信息整理成生产作业计划,包括任务清单、资源分配表、工序安排等内容。
2.4 与其他部门的关联生产作业计划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与销售、采购、运营等部门的协调紧密。
•与销售部门的关联:生产作业计划需要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采购部门的关联:生产作业计划需要根据采购部门提供的原材料供应情况,确定生产任务的数量和时间,确保所需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周 次
液晶电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50K型
10
10
10
12
12
12
12
12
10
10
10
6
6
6
6
6
650T型
25
25
25
30
30
30
630K型0T型
100
100
100
LED电视
100
200
400
400
5000型
6200型
主生产计划(部分)
综合计划分解
01
综合计划分解的结果被称为主生产计划(MPS),国内企业常 称之为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
02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目的是要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出 产数量和出产时间。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具 有独立需求特征的整机、部件或零件,它可以是直接用于消费 的产成品,也可以是作为其它企业的部件或配件。 主生产计划是MRP(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部分之一,与我 国通常采用的产品出产进度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单位上略有不 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一般以月为计划时间单位,而主生产计 划通常以周为单位。 MPS的编制一般采用“试验法”进行,先编制一个初步计划 方案,看是否符合综合计划与资源约束条件的要求。若不满 足,再进行调整,直到合适为止。因此MPS的制定过程是一个 反复测算的过程。
生产计划指标体系 我国企业在制定总体计划(年度生产计划)时,通常用一些指标来表示,称为计划指标体系。国外的总体计划主要反映产品的出产进度和数量,而很少涉及产值。
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培训

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培训1. 背景介绍综合生产计划是企业内部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主生产计划则是在综合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制定,包括具体的生产数量、时间、工艺等方面的安排。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培训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成为了一项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一些培训的建议。
2. 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和原则综合生产计划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目标所进行的全面性、综合性、主动性的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考虑。
综合生产计划的原则包括: - 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的生产需求和资源状况,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 系统性原则:建立完整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实现计划的有效执行和监控。
- 预见性原则:对市场需求和生产资源进行准确的预测,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
- 灵活性原则:对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响应,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3. 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和制定过程主生产计划是综合生产计划的具体表现,包括了生产数量、时间、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细节安排。
制定主生产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3.1 收集需求信息收集来自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需求信息,包括产品类型、数量、交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3.2 分析生产资源分析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评估生产能力是否满足需求。
3.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需求信息和生产资源的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时间、工序安排等。
3.4 评估风险评估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风险,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5 执行和监控按照主生产计划的安排进行生产,同时进行监控和反馈,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4. 培训建议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对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培训建议:4.1 基础知识培训提供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
生产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粗生产能力计划
在利用MPS模型制定出MPS的初步方案 后,生产管理人员接下来必须根据资源 约束条件来看该方案是否可行,通常用 RCCP来检查MPS方案的可行性。
粗生产能力计划 (RCCP)对实际资源 需求的一个大致估计
粗生产能力计划(续)
“能力清单”法(capacity bill) • 能力清单类似于MRP中的物料清单 (BOM),但它不是用来确定物料需求, 而是用来确定MPS产品的能力需求
安 全 在 于 心 细,事 故出在 麻痹。 20.12.1020.12.1014:21:0914:21:09December 10, 2020
加 强 自 身 建 设,增 强个人 的休养 。2020年 12月 10日下 午2时21分 20.12.1020.12.10
扩 展 市 场 , 开发未 来,实 现现在 。2020年 12月 10日星 期四下 午2时21分 9秒 14:21:0920.12.10
3
900 180 400
1500 180 400
80元/件 100元/件
140元/件
4元/件
4 700
4 450 180 400
如何制定主生产计划(MPS) ?
已确定的综合计划
MPS方案 资源约束条件是否满足 N
Y 物料需求计划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1、计算现有库存量(projected on –hand inventory,POH)是指每周的需求被满足之后 手头仍有的、有利用的库存量。
“资源描述”法(resource profiles) • 利用能力清单来确定产品在其整个生产周 期中每一阶段对关键资源的需求量
综合因子法(method of overall factors)
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1. 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是指一个企业在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和生产方式等内容的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设备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以达到生产经营的最佳效益。
1.1 综合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综合生产计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使企业能够预测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合理的综合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及时调配生产资源,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市场需求低迷时,合理调整生产计划,避免资源的浪费。
此外,综合生产计划对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协同作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般而言,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并进行需求的预测,确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2.资源评估:评估企业的生产资源,包括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3.制定生产策略:在考虑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生产的数量、时间和方式等。
4.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策略,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进度的安排等。
5.调度和执行: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任务的调度和执行,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的达标。
1.3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势和挑战综合生产计划具有以下优势:•提高生产效率:综合生产计划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综合考虑原材料供应和设备利用等因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协同管理:综合生产计划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然而,综合生产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需求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信息不对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综合生产计划的失衡。
第四章-生产计划

第四章生产计划一、名词解释1.综合计划:在对计划期内需求和资源进行平衡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内总的生产目标,主要用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示。
又称年度生产大纲。
2.产品品种指标: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的生产的产品种数。
3.产品产量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的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4.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最大可能的产量。
5.设计生产能力:指在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
6.定性需求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需求预测方法,它结合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情绪、个人经验和价值系统等因素进行预测。
7.主生产进度计划:在综合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各种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进度,它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又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
8.时间序列::指某种变量的数值按时间顺序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排列而成的序列。
9.学习曲线:也称为熟练曲线,专指在大量生产中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随生产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曲线,而单位产品生产时间的减少是操作者通过学习、练习而积累经验的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1.在市场需求波动时,需求高时多生产,需求低时少生产,这种企业生产计划响应方式称为( C )。
A、均匀生产方式B、混合生产方式C、跟踪生产方式D、加班加点方式2.当预测人员没有定量数据可供分析使用时,可采用( A )来进行预测。
A、经验法B、时序列法C、因果法D、经济计量模型3.德尔菲法使用( C )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A、开会研讨B、个别谈话C、通信征询D、民主协商4.在进行生产能力平衡时选用增强生产能力的措施当中,( A )较经济。
A.转给负荷轻的其它工作中心B、加班加点C、外包加工D、临时增加工人、班次5. 适于长期预测的预测方法的是( A )。
A、经验法B、时序列法C、因果法D、经济计量模型6.新产品需求预测需应用( B )来做。
A、主观推断B、定性分析C、定量分析D、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7.生产运作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年或更长一些,在计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 B )。
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

库存管理
安全库存设置
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以避免缺 货和满足紧急订单需求。
库存控制策略
采用先进的库存控制策略,如ABC分类法、实时库存更新等,降 低库存成本并提高库存周转率。
库存盘点与优化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发现并解决库存积压、过期等问题,持续优 化库存结构。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03
流运作的高效运行。
Part
03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生产计划的制定
确定生产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和资源 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包 括产量、品种、质量等方面的要 求。
制定生产计划
根据生产目标,综合考虑生产能 力、库存状况、销售预测等因素 ,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产 品结构、生产进度、资源分配等 方面的安排。
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优化生产计划和改进生产过程,提 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 续发展。
Part
04
主生产计划的关键要素
产品需求预测
01
预测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预测方法,如时 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专家判 断等,对产品需求进行预测。
预测精度
02
03
预测周期
提高预测精度是关键,需要不断 优化预测模型,考虑市场变化、 竞争状况等因素。
库存积压与降低库存的策略
挑战
库存积压过多,占用企业资金和资源,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解决方案
采用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如ABC分类法、实时库存更新和需求拉动式生产,降 低库存水平,避免积压。
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
挑战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缺乏协同,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第四章 生产计划(生产运作与管理,陈荣秋)

生产计划:根据需求和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限制,对一个生产 运作系统的产出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 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计划的层次体系 流程规划 战略能力计划 总生产计划 制造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周劳动力与顾客计划 日劳动力与顾客计划 服务
(三)短期计划:计划期在6个月以下。 1、主生产作业计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简称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1)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项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 数量; (2)生产计划系统的核心,是所有短期生产活动(材料采购、 零部件外协、制造和装配等活动)的依据; (3)计划期限一般为季度或月度。 2、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四、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总生产计划将企业策略和生产能力计划转化为劳动力水平、 库存量和产量。 需求变动客观存在,修正需求的对策: 1、改变库存水平:通过库存来调节生产,而维持生产率和 工人数量不变。 2、改变生产率(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变动的工作时间) 使生产率与需求率匹配。 3、改变工人数量:在需求量大时多雇工人,在需求量少 时工人。 4、分包:将产品的某些部分分包出去。 企业广泛使用混合策略。
第二节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综合计划的特点 1、时间跨度一般为12个月,并定期更新计划; 2、考虑一个或几个类型产品的产品需求的综合水平; 3、供应和需求变量都有可能变化; 4、多种管理目标(低存储、良好的劳资关系、低成本); 5、考虑的设备是固定的,不能扩充; 6、不仅决定计划的产出水平,也决定使用的资源输入的组合。 二、生产计划指标体系
(二)均匀递增分配方式:将全年计划产量按劳动生产率每 季(或每月)平均增长率,分配到各月生产——适用于需求 逐步增加,企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的情况 (三)抛物线递增分配方式:将全年产量按开始增长较快, 以后逐渐缓慢的递增方式安排各月生产。
《主生产计划》课件

案例分析:某零售企业的主生产计划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零售企业运用主生产计划,实现了库存管理和销售预测 的精准化,从而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客户满意度。
该零售企业的关键挑战在于库存管理和销售预测。通过实 施主生产计划,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需求,并及时调整 库存水平。这避免了库存积压和浪费,同时也确保了商品 供应的稳定性。此外,主生产计划还促进了跨部门的协作 ,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02
主生产计划的核心要素
产品结构与物料清单
产品结构
主生产计划的基础是产品结构,它定 义了产品的组成以及各组件之间的关 系。
物料清单
根据产品结构,可以确定所需的原材 料、零部件和组件,形成物料清单。
预测与销售订单
预测
预测是对未来需求的估计,通常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其他相关信息。
销售订单
实际接收到的客户订单,直接影响生产计划和交货时间。
策略
主生产计划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 求、企业战略、生产能力等因素,采取 灵活的调整策略,如调整生产计划、优 化排产顺序等。
VS
应对措施
针对市场变化、供应链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制定应对措施,如建立应急储备、调整 供应商等,确保生产计划的稳定性和灵活 性。
计划执行与监控
执行
主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执行部门,各部门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和采购, 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方法
主生产计划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根据销售预测、产品结构、库存状况等因素,逐层分解为零部 件和原材料的需求计划。
公式
主生产计划可以采用资源需求计划(RRP)或物料需求计划(MRP)等公式进行计算,根据产品结构 、库存状况和时间序列等因素,计算出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
生产作业计划与主生产计划概述

小 大 3 分析风险
加强实力 中 6 有选择地
适当投资 小 9 有计划地
撤出市场
中 2 增加投入
增强实力
大 1 努力保持优势
5 维持现状 8 停止投资
4 保持现状 发挥优势
7 回收资金
盈亏平衡点法
★ 盈亏平衡点法可以提供一种保本产量的概念。
★ 盈亏平衡点法需要用到管理会计中的“固定费用”和“变 动费用”。
C1
320
60 60 50 50 50 50
C2
240
30 30 40 40 50 50
C3
320 80 80
80 80
D
180
15 25 30 50 60
E
110
30 30
20 30
F
160 40
40
40
40
G
80
15 15
15 15
10
10
H
120 30
30
30
30
主生产计划的能力平衡问题
★ 全年总工作量与全年总能力要进行平衡。
K 10 10 1 10 31 5 5 1 1 12
a: 资金利润率 b: 销售增长率 c: 市场容量 d: 对国计民生
的影响 w: 生产能力
x: 销售能力 y: 研制开发能
力
z: 市场占有率
诸产品在象限中的位置
市场引力
3K 2
C
D
65
E F
98
A1
G4
B
7
H
企业实力
象限法品种组合决策 的指导性原则
新产品开发计划 产品质量计划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主生产计划》课件

主生产计划支持的制造类型
1 标准化生产
主生产计划适用于大 规模标准化生产,可 实现高效生产和降低 成本。
2 定制化生产
通过精确的需求管理 和计划编制,主生产 计划也可以支持小批 量、定制化生产。
3 灵活化生产
主生产计划灵活调整, 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 变化,实现生产线高 效运作。
《主生产计划》PPT课件
主生产计划定义
1 生产计划的核心
主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中最重要的计划之一,它确定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以及生产 多少数量。
2 企业运营的指导方针
主生产计划为企业提供了对销售预测和生产能力的综合考虑,以及实现生产计划的战略 方向。
3 支持供应链管理
主生产计划与其他计划紧密协同,确保供应链流程高效运转,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 满足客户需求。
订单管理
管理客户订单,及时处理订单变更和调整,保证主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库存管理
优化库存水平,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计算生产计划
容量规划
根据资源能力和需求情况, 计算产能满足度,确定产品 生产的可行性。
排程计划
制定详细的生产排程,协调 生产线各个环节,确保生产 计划的顺利执行。
生产监控
主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1
资源评估
2
评估现有生产资源的能力和瓶颈,
确定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3
计划审核
4
对主生产计划进行内部审核和沟通, 确保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需求分析
分析市场需求、销售计划和预测, 确定产品需求。
制定计划
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时序和批次 规划,编制主生产计划。
第4讲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
通过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根据客户订单和预测,在企 业可用资源的条件下,在计划展望期内,把产品系列具体化, 即对最终产品所制定的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反映了如下问题:
将生产什么?(一般为最终产品) 将生产多少? 什么时间开始生产? 什么时间交货?
指预测的最终产品需求量。
指最终产品的实际订单量。
毛需求是指在特定时段需要生产的项目 的数量。由订单或预测综合确定。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45-22
主生产计划方案的指标体系 企业资源规划(ERP)
计划接收量 (SR)
指正在执行的计划将在计划展望期内预 计完成的产品数量。 计划接收量=计划产出量
可用库存 (POH)
固定周期法 直接批量
对主生产计划的影响
每次按固定数量或固定数量的倍数进行采购或生 产。批量=经济批量或给定批量。适用于编制外 购件或原材料采购计划。
按固定周期安排采购或生产。 周期批量=经济周期或给定周期。批量=周期内全 部净需求量之和。计算经济周期时总需求量=计 划展望期内的毛需求合计。 适用于编制内部自制件加工计划。
定。
不同生产类型下的MPS对象
备货生产(MTS)——最终产品
订货装配(ATO)——组部件
订货生产(MTO)——零部件
订货设产计品 (ETO)——部零件件、原材料 零件
MPS
MPS
MPS
有限种产品 多种零部件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多种产品 有限种部件
多种产品 有限种零件
45-12
2
主生产计划的需求数据
时区——说明某一计划的产品在某时刻处于该产品的计划跨 度内的时间位置。包括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企业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组织和安排生产活动的依据,它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运作的最优化。
本文将围绕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内容和制定过程进行详细论述。
一、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及作用主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能力和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的一份详细的生产计划。
它具体包括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方式、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等内容,是企业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安排生产活动的依据。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主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主生产计划还可以控制生产进度,避免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情况发生,实现生产运作的平衡。
此外,主生产计划还可以提前预测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二、主生产计划的内容主生产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生产数量和周期:主生产计划要明确每个产品的生产数量和生产周期。
通过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每个产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生产数量和生产周期。
同时,要确保生产数量和周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生产方式:主生产计划还要明确产品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批量生产、定制生产、零库存生产等,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和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3. 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主生产计划还要考虑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情况。
需要提前预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量,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能够及时供应到位,以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4. 资源配置:主生产计划还需要明确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场地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调配,确保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主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生产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生产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计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生产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是生产计划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生产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生产综合计划生产综合计划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企业对所有生产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的计划,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产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排程、设备调度等等。
生产综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等因素。
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综合计划,企业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制定生产综合计划时,企业通常会依据预测的市场需求量来安排生产任务。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供应状况以及生产设备的可用性。
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企业可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生产综合计划。
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生产综合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的一份详细的生产安排。
主生产计划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包括产品的数量、交付时间等信息。
主生产计划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清晰的生产指导,使企业能够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主生产计划也是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进行协调的依据,它能够帮助企业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
通过合理制定主生产计划,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交付能力。
生产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关系生产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依赖。
首先,生产综合计划为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生产综合计划中的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能力评估等信息能够为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主生产计划需要充分考虑生产综合计划中的各种因素,以保证生产任务的合理安排。
其次,主生产计划是生产综合计划的具体体现。
主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综合计划中的信息,详细列出了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包括数量、交付时间等。
主生产计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模块四 主生产计划
② 设计。某些子装配件和零件可能需要设计,设计之后可能还需 要购买某些主件或原材料。
③ 采购。物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很大的比例。如果能够让采购 人员更早知道采购计划,则有机会通过选择供应商、获取折扣等方式来 降低采购成本。
如果在当前时段,某个产品所需的总装时间小于DTF,则表明该产 品已经处于总装阶段,物料已经投入。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该产品的 MPS是不能轻易调整的。
如果在当前时段,某个产品的采购和加工时间大于DTF小于PTF,则 表明该产品还未处于总装阶段,但是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毛坯件已经 开始采购。这时,该产品的MPS是不能由系统自动调整的。如需调整, 应由主生产计划员手工操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模块四 主生产计划
有的人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根据MPS制订物料需求计 划呢?难道不能直接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和客户订单来制订物料需求计划 吗?答案是必须根据MPS制订,目的是必须满足均衡生产的需要。如果 直接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和客户订单来制订,就会使得生产任务不平衡, 生产任务时而多时而少,造成一种不均衡的生产节奏,表现为:时而加 班加点、设备日夜运转,时而员工无事可做、设备闲置。长期的不均衡 的生产节奏有可能造成生产无序的严重后果。MPS工具在这个转换过程 中起到了三个作用:第一,屏蔽了需求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 MPS是物料需求计划的唯一来源,从而大大简化了其处理多样性需求的 算法;第二,作为一种缓冲器,大大降低了预测结果和客户订单不稳定 性向物料需求计划的传播,有助于保障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第三,提高 了ERP系统的柔性和扩展性,新增的ERP功能模块只要可以处理MPS的结 果即可,无须考虑其他各种形式的需求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时间序列分析
(1)移动平均法
2.时间序列分析
(2)指数平滑法
移动平均数法给最近N期中每一期观察值的权数都是1/N, 而对以前时期各观察值的权数则是零。而指数平滑法是根 据过去的实际数和预测数,通过加权平均而给最近的观察 值以较大的权数,而对于离现在较远的观察值则给予较小 的权数,也就是更重视最近的观察值。
N——为每次移动平均包含的观察值个数。
如果对一次移动平均值序列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则得到二次移动平均
值。用二次移动平均值进行预测的计算公式为:
Mt
Yt
Y t1
... Y tn1 N
Mt 为t期二次移动平均值,Y t ,Y t1…… Y tn1为一次移动平均值序列。表 6-1位某企业销售额的一次和二次移动平均预测。
2.时间序列分析
(2)指数平滑法
在指数平滑法预测中,预测结果能否符合实际情况,加权因子a的选择是关键所在,可按以下几 条规则来选择a:
➢当时间序列中的数据有上下波动,但总的变化接近于水平直线时,预测值与a大小关系不大。
➢当时间序列中的数据有突然升降的不规则变化时,为了消除这种影响,a的数值越小越好。当 a=0时,则本期的平滑值 等于上期平滑值,不考虑当前因素的影响。
第五层
车间生产控制
这是计划的最底层,也是基础层。它根据由MRP生产的零部 件生产计划编制工序排产计划。
计划时间展望期
指编制主生产计划所跨越的时间范围。主生产计划人员一般将计划时间 展望期分为三个时间区间,需求时间区、计划时间区和预测时间区。三个时 间区分别由需求时间栏和计划时间栏隔开
需求时间区间
需求时间区间表示近期的主生产计划,它反映了当前的制造订单。该区 间的时间长度最小等于产品的最终装配提前期。
【比例模型】
yt=xt+St+Ct+et
yt=xt•St•C平均数法是根据时间序列,逐项移动,依次计算包括一定项数的 序列平均数,形成一个序列平均数的时间序列。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Yt
Yt
Yt1
... Ytn1 N
式中 Y—t —为t期的移动平均数,作为t+1期的趋势值;
4.2.3 预测的方法
2.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就是通过对预测目标本身时间序
列的处理,来研究预测目标依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以预测
未来。 一个时间序列的形成,其理论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加法模型,另一类为比例模型。
【加法模型】设序列的全变化为yt,趋势变化为xt,季节性变 化为St,循环变化为Ct,随即变化为et,则:
第四章
生产计划大纲与主生产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 S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第四章 生产计划大纲与主生产计划
4.1 基本概念 4.2 预测与计划 4.3 生产计划大纲的编制 4.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4.1.1 计划与控制的层次 市场
第一层 第二层 主计划
经营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 资源需求计划
工程 生产 财务
经营计划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企业的高层 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政 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 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经营计划,即对策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PRODUCTION PLAN)。它的任务是根据经营 计划的目标,确定企业的每一类产品在未来的1-3年内,每年每 月生产多少,需要那些资源。
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资料数据及各种因素条件,对 预测结果作必要的修正和确认,使预测结果更能反映实际 情况。
输出最后确认的预测结果。
4.2.3 预测的方法
预测的方法
定性方法
调查研究法 德尔菲法
历史性 类比法
经验估计法
……
定量方法
时间序列 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趋势外推法
……
4.2.3 预测的方法
【第二轮调查】小组组织者根据各位专家对第一轮问题的回答进 行整理和归纳。设计出一张对未来办公室工作条件看法的调查表, 调查表包括了若干项待预测的事情。这种事件表的形式可以象图 6-4那样,也可以是别的式样。
1.德尔菲(Delphi)方法
1.德尔菲(Delphi)方法
【第三轮调查】小组组织者将所有专家的回答按各项事件分别进 行统计。如采用中心意向统计法计算出中心意向(即中间值)和 四分位值。当然,也可以在计算机上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
➢当时间序列中的数据波动,是按固定速率变动,呈斜坡形,而不规则变动较小时,a的数据越 大越好。当a=1时,即本期的平滑值等于第t期的观察值,以当前期为重,不考虑以前的影响。
➢当时间序列中的数据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然后上升或下降到一个新的水平即呈阶梯形,a 的数值也是越大越好。
为了使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值,可以用二次值数平滑进行预测,二次值数平滑是对一次值数平 滑再进行一次平滑,其公式为:
不合理
选择预测方法
进行预测
分析评价 预测结果
合理 确认预测结果
输出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目标的要求及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选择合 适的预测方案,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所选择的方案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输入数据进 行预测。
根据上述的数学模型及数据进行预测所得到的结果, 需做认真分析评价,看其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应另选 预测方案,重新进行预测。
➢草、羊和狼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影响未来中国男女人口比例问题
4.2.2 预测过程
确定预测目标
首先应明确预测需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包括预测 量,预测时间期限及数量单位等。
收集、分析历史资料、数据与当前信息
根据已选定的预测目标,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与预测目 标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选 择,以便去伪存真。
指对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展望期中的需求时间区间、计划时间区间和预测 时间区间的分隔线。它分为需求时间栏和计划时间栏。
也叫时间段,它是组织和显示计划编制的时间,是需求时间区、计划时 间区和预测时间区的时间单元。时间周期可以按天、周、月和季来表示。
与 产 品
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是企业生产的可以出售的产品项目,通常位于产品结构表的最 上层。
低,买空调最为划算。
➢高考填报志愿预测问题
北航提档线 北京 河北
1997年 520 580
1998年 520 602
1999年 545 617
2000年 567 590
2001年 559 641
2002年 565 632
2003年 570 597
要考虑以下两类因素: 【不确定因素】(1)考生能考多少分?(2)多少人报考北航?(3)北航当年的提档线? 【确定因素】(1)北航各专业的在全国不同省份的录取人数。
为订单装配
(Assembly-To-Order,ATO)
为订单装配是指根据MTS方式先生产和储存定型的零部件, 在接到订单后再根据订单要求装配成各种产品,以缩短产品的交 货期,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类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很长,若接到 用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产品,则交货期太长,不能满足用户的要 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通常比较大。这类产品如:电子设备、汽 车、精密机床、医疗仪器、计算机、拖拉机等。
有
关
的 概
零件
零件指那些可以用来装配成机器、工具等的单个制件。
念
4.1.3 不同生产特征编制计划的特点
为订单设计
(Engineer-To-Order,ETO)
为订单设计是按客户需求设计制造,它是在接到客户订单后, 按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组织生产,整个过程的管理按 工程管理的方法进行。它适用于复杂结构的产品生产,如造船、 电梯、专用测试设备和锅炉等,其计划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产
特
为订单生产是指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用户的订单,一般是接 到用户的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产品。这类企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具
征
为订单生产
有一些可供选择的产品品种和规格;生产和储存这些产品的费用 较大,产品是为专门的用户而生产的;市场需求允许在一定时期
(Make-To-Order,MTO)
后交货。这类产品如:飞机、船舶等。
Y (2) t
a gYt (1)
(1
a)gYt
(2) 1
式中:Yt(1—) —时期t的一次平滑值; Yt(2—) —时期t的二次平滑值,作为时期t+1的预测值;
Yt
(2) 1
——时期t-1的二次平滑值。
2.时间序列分析
(2)指数平滑法
2.时间序列分析
(3)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根据过去经济现象逐期增减变动的数量或比率, 研究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通常适用 于长期趋势预测。在MRPⅡ中可用于经营计划的预测。主要的 研究问题有: ➢预测参数是单调递增还是单调递减,是有一个或几个极值,
1.德尔菲(Delphi)方法
下面引用的是1980年美国专家在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 中心讲《科技管理》中介绍德尔菲的简例。它是用德尔菲法收集 关于未来办公室工作方式预测的实例。我们引用时对其过程和步 骤增加了一些解释。
【第一轮调查】向已应聘的德尔菲小组的专家们发信,要求他们 谈谈对未来办公室工作的想法:到2000年,美国办公室工作会是 什么样子?会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和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也可以问专家有些什么资料提供给小组。
为存生产是指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预测,并在接到用户订单
之前已生产出产品。为库存生产为生产特征的企业,产品需求一
为库存生产
般比较稳定并可以预见,产品规格及品种较少;产品允许保留较
生
(Make-To-Stock,MTS)
长时间;产品储存在仓库中,根据需要随时提取。这类产品如: 家用电器、自行车、电视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