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https://img.taocdn.com/s3/m/fa5595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0.png)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侯振学;王兴志;宋光建;李军龙;胡占群【摘要】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川北地区为台地与海槽相间的沉积格局,在两者的转换地带,发育了大套台地边缘碳酸盐鲕粒滩.该套储层经历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新生变形及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结合成岩阶段划分,建立了该储层的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可分为三期,对储层的破坏作用非常强,尤其是第二期胶结作用以后,残存下来的孔隙降至5%左右.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它不仅将岩石孔隙度提高了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白云岩中形成了较多的晶间孔,为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创造了施展空间.埋藏溶蚀作用使白云岩中的晶间孔溶蚀扩大,形成晶间溶孔,这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它可将孔隙度再提高5%~20%左右.【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3【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鲕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飞仙关组;四川盆地北部【作者】侯振学;王兴志;宋光建;李军龙;胡占群【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资料解释中心;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近年来,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这里先后发现过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普光、龙岗、元坝等多个大中型气田,表明该套地层含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它目前已成为我国西南乃至全国的重点勘探对象之一。
勘探已经证实,大部分飞仙关组气藏富集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鲕粒滩所形成的优质储层中[1],但并不是所有的台地边缘鲕粒滩都能形成优质储层,这是因为成岩作用才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川东TS—HNT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测井资料解释
![川东TS—HNT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测井资料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691d22b4daa58da0114a52.png)
关 键词 : 鲕滩储层特征 ; 测井解释; 碳酸盐岩地层: 飞仙关组: I . S —H N T 地区
中图分类号 : P 3 1 3 . 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5 8 6 X( 2 0 1 3 )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0 3 5— 0 6
孔隙保存 J , 经后期溶蚀作 用的改造 , 形成大量 的粒间溶孔和粒 内溶孔 ; 鲡粒云岩主要 由具 鲕粒 残余结构的细粉晶 白云石组成 , 由于云化作 用影 响 同心 环不 明显 , 仅具有 鲕粒 幻影 , 平均 孑 L 隙度约
表1
研究 区飞仙关组主要岩性与物性关系
N = 2 9
… ,
0 引 言
' I S — H N T地 区位 于 四川盆地东北 部 , 在大 地 构造位 置 上 , 本 区位 于 川 东 断 褶 构 造 带 北 部 ( 图1 ) , 西 邻 川 中平 缓 构造 带 , 面积 约 8 0 0 0 k m 。
在 中生 界下 三 叠统 飞仙 关 组鲕滩 碳 酸盐 岩地 层 中
了 相 应的 测 井解 释评 价方 法。
1 地质特征和测井 响应特 征
1 . 1 地质 特征
研 究 区飞仙 关组 鲡滩 碳 酸盐岩 地层 主要 为 台 地边 缘相 沉积 , 受 沉 积环境 的制约 , 其 岩性 主要为
先后发现了多个 大中型鲕滩气 藏¨ J , 成为天然 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要 是以鲕粒 云岩 和鲕粒灰岩为主的孔隙 ( 洞) 型储 层 。 由于其 岩性 、 孔 隙结 构不 同 , 储层 的物 性变 化 比较 大 【 3 J 。 因此 , 准确 评 价 其储 层 参 数 是 油 气 藏 开发 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的地质约束下 的测井精细解 释是从 不 同孔 隙结构储 层类 型出
川东北地区大中型气藏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川东北地区大中型气藏天然气特征及气源](https://img.taocdn.com/s3/m/cf0e3957804d2b160b4ec02a.png)
5 天然乞地
21 0 1年 1 2月
第3 2卷
第5 4期
O G SG 0 0 Y Ⅱ & A E L G
文 章 编 号 :23—9 8 (0 10 0 6 0 05 9 5 2 1 )6— 87— 6
川 东 北 地 区大 中 型 气 藏 天 然 气 特 征 及 气 源
王 徐 陈 发 强 , 立恒 , 践 。
(. 1 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 院, 湖北 武汉 40 7 ; . 30 4 2 中国石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 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72
3 中 国石 油 大 学 地球 科 学 学 院 , 京 124 ) . 北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9
摘要 : 四川 盆 地 东 北 部 下 三 叠统 飞仙 关 组 、 二 叠 统 长 兴 组 内发 现 了丰 富 的 天 然 气 资 源 , 现 了 良好 的潜 力 。 结 合 川 东 北 上 展
Upp rPe m in Ch ng i g F r ain i o t a tS c u n Ba i rv ai g g o oe ta o au a a x l r — e r a a x n o m to n n rhe s ih a sn e e ln o d p tn ilf rn t r lg s e D o a
型 气 藏 的 形 成 , 一 步 验证 了关 于 长 兴一飞 仙 组 气 藏 首 戛 气 源 为 干 酪 根 裂 解 气 的结 论 。 进 关键词 : 同位 素 ; 层 沥 青 ; 储 烃源 岩 ; 然 气 ; 光 气 藏 ; 东 北 天 普 川
中图 分 类 号 : E 2 . T l2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地 区烃源 岩特 征 , 比分析 长兴一飞仙 关组天 然气组分 、 对 同位素待征 与石炭 系气藏 的异 同, 从而确定其主力烃源 岩层; 对长 兴一飞仙关组储 层进 行 密集采样 , 分析其有机碳值 , 而定量评价储层 沥青 的含量 ; 进 同时根据物质守恒原理 , 算 出普光古 计 油藏裂解 生成的天然气总量。研 究发现 , 龙潭组烃源岩是长兴一飞仙关组气藏 的主力烃源岩 , 干酪根 裂解 气超 过原油 二次 裂解 气的贡献, 气藏 的首要气源类型; 是 普光气藏 的古 油藏裂解 生成天 然气总量为 36 0×1 l , 贡献 不能满足普光 大 1 0I 其 l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空间演化及控制因素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空间演化及控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059db1b6c175f0e7cd137db.png)
受到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和构造 作用等多种 因素 的共 同控制 。 关 键 词 :储集空间 ;演化模式 ;控制因素 ;鲕滩储层 ;飞仙关 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DOI 1 . 9 9 J I S 1 0 . 7 4 2 1 . 2 0 7 : 0 3 6 / . S N. 0 0 3 5 . 0 0 0 . 0
川 东 北 飞 仙 关 组 鲕 滩 储 层 空 间 演 化 及 控 制 因 素
万 云 刘金 库 夏敏 全 陈 兰 陈 国民
(.重 庆科 技 学 院 ,重 庆 1 4 13 ;2 0 3 1 .中 国3 05 04 7)
摘要 :根据川东北地 区野外 露头 、岩心 的观察 ,镜 下薄 片和 扫描 电镜 等微 观鉴定 ,结合 飞仙关 组鲕滩 储层孔 隙 的大小 、形态 、成 因及 与岩 石结构的关系 ,研究 了川 东 北地 区飞仙关 组鲕 滩储层 各类储 集 空间 的特 征 、演化模 I 式及控制 因素 。研究结 果表明 ,储集空 间类型可分 为粒 间残余 孔 、粒 间溶 孔 、粒 内溶孔 、晶 间孔 、晶间溶孔 和
W AN Yu ,L U Jn k ,XI Mi — u n n I i. u A n q a , C HE a , C N Ln HE u — i N G or n a
( . h n qn nvr t o c nea d Tcnl y C o g ig4 13 ,C ia 1 C o g ig U i sy fSi c n eh o g , h n qn 0 3 1 hn ; e i e o 2 E gnei n eh ooyIs tt o N CB h i r l g C m a yLd ,Taj g3 0 5 ,C ia . n ier ga dTc nl ntue C P o a D ii o p n t. in n 0 4 7 hn ) n g i f ln i
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研究
![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3f473b5ef7ba0d4b733b85.png)
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研究本文总结了龙岗东龙会场区块鲕滩储层的基本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①研究区飞仙关组主要储集岩是溶孔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具溶孔鲕粒灰岩或灰质云岩类;②储集空间,主要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晶间孔为主,其余孔隙(洞)类型相对较少,裂缝相对发育为主要渗滤通道;③研究区不同岩石,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标签:龙岗东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层特征1研究区概况四川盆地从构造上可分为川东、川中、川西和川南4个二级构造单元[1-3]。
其中东北部飞仙关组细滩储层主要是鲕粒坝滩经云化及溶性作用改造后形成的残余细粗云岩类孔隙性储渗体,是四川气田勘探的重点区层[4]。
研究区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中部铁山—龙会地区,构造总体走向为NNE及近SN向,面积约1410km2,主要包括龙会场、铁山南、铁山北、大田角、九岭场、木子场等局部构造圈闭。
2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2.1储集岩类型及特征研究区内飞仙关组储层是鲕粒滩经历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不同时期溶蚀作用及裂缝改造的结果。
研究区飞仙关组主要储集岩是溶孔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具溶孔鲕粒灰岩或灰质云岩类。
在这三种主要的储集岩类中,溶孔残余鲕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集性相对最好。
2.1.1具溶孔残余鲕粒白云岩具溶孔残余鲕粒白云岩云化程度普遍较高,白云石含量>90%,是鲕滩储层中最好的储集岩类。
在岩心可见鲕粒残余结构,薄片中其残余结构和幻影结构更加明显。
鲕粒溶孔云岩的岩心疏松,岩心比重相对轻,结构较粗,分选性好,溶孔十分发育,岩心可见面孔率可达3%~10%,。
孔隙类型一般是残余鲕粒之间溶孔、溶蚀扩大孔和晶间孔,有时会出现负鲕孔或铸模孔。
2.1.2粉-细晶白云岩类以细粉晶白云石为主,含少量细晶白云石。
白云石化强烈。
常具颗粒幻影。
孔隙一般以晶间孔为主,孔隙度一般为1%~6%,可形成III类储层。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f7d77e58fafab069dc02fc.png)
3. 1 层序- 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 传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
编图单元, 一方面其跨度时间较长, 图件相对粗糙, 另一方面是其等时性较差, 很难真实地反映古地理 面貌和相带展布特征。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 层序 界面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面或相关 整合面组成, 界面上发育有与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物 性标识, 能够加以识别。层序内部体系域之间的界 面也有相关的物性标识, 也能识别。体系域是在海 平面统一上升或统一下降过程的地层旋回中形成 的, 具有强的等时性。因此, 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编制的层序- 岩相古地理图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 性和勘探实用性, 并能较好地克服同时异相地层之 间 的 等 时 比 问 题 [ 7] 。
地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一度开宽水深的台盆水体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
台地相沉积环境, 其中台地边缘和台内的鲕滩相极为发育, 是形成整个飞仙关组鲕滩的主要时期,
其中尤以海侵期的鲕滩最为发育; SQ2 层序时期, 由于受极度干旱炎热的气候影响, 海平面下降和
水循环受限及台地暴露, 川东北地区鲕滩消减, 进入局限和蒸发台地沉积环境, 最后沉积地貌基本
飞仙关组一段、 飞仙关组二段、 飞仙关组三段
66
岩性油气藏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7 年
李国军等: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67
盆、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 5 个 相带和包括台地边缘和台内鲕滩在内的 9 个亚相, 各亚相带按其岩性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再细分微相 ( 由于受篇幅限制, 对各亚相和微相特征不再细述) 。
表 1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划分简表 Table 1 Sedimentar y 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Feixianguan For mation in nor theaster n Sichuan Basin
川东北普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川东北普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55b2a9edd88d0d233d46abf.png)
带 上 的 一 个 鼻 状 构 造 , 藏 类 型 为 高 含 硫 、 造 — — 岩 性 气 藏 。主 要 储 层 为 飞 仙 关 组 。根 据 古 地 理 、 性 气 构 岩 组 合 特 征 、 井 相 分 析 , 区主 要 发 育 台 地 边 缘 暴 露 浅 滩 相 、 阔 台 地 相 、 地 蒸 发 岩 相 , 中 台地 边 缘 单 该 开 台 其
关 键 词 : 光 地 区 ; 积 相 ; 积 模 式 I 积 特 征 普 沉 沉 沉
川 东 北 地 区 位 于 四 川 盆 地 的 东 部 , 侧 西 段 为 北
米 苍 山 隆 起 及 其 前 缘 , 段 为 大 巴 山 推 覆 带 前 缘 褶 东
皱 带 , 邻 川 中平 缓 构 造 带 , 侧 及 南 侧 为 川 东 断 皱 西 东
上 属 于 川 东 断 褶 带 东 北 段 双 石 庙 一 普 光 NE 向 构 造
带 上 的 一 个 鼻 状 构 造 , 藏 类 型 为 高 含 硫 、 造 — — 气 构 岩 性 气 藏 。 。 川 东 北 下 三 叠 统 飞 仙 关 组 是 继 石 炭 系
带 m( 1 。普 光 气 田位 于 四 川 省 宣 汉 县 境 内 , 造 图 ) 构
中 的 流 体 体 积 , 正 确 评 价 孔 隙 度 和 渗 透 率 提 供 了 对
很 好 的基础 。
4 2 在 准 确识 别 流 体性 质 和 计 算 孔 渗 等储 层 参数 . 方 面 , 磁 共振 测井 较常 规 测井 具有 明 显的优 越 性 , 核 与 常 规 测 井 结 合 , 有 效 解 决 复 杂 疑 难 储 层 遇 到 的 能
问题 。
4 3 核 磁 共振 测 井 前 , 根 据 地层 特 性 , 学 合 理 . 要 科 地 选 择 正 确 的 观 测 模 式 , 有 适 用 的 观 测 模 式 才 能 只 提 供正 确 的地层 信 息 。 ( 考文 献 ) 参 [ ] 肖 立 志 等 著 . 磁 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振 测 井 资 料 解 释 与 应 用 导 1 核
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其储集条件研究
![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其储集条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4a00ed9b89680203d825d8.png)
家寨 、 山坡等大型鲕滩气藏 , 铁 但广大川东地区的
飞 仙关组 , 油气 勘 探 上 则 一 直 没 有 获得 大 的突 在
破, 为了弄清原因, 本文根据 已钻资料对川东飞仙 关 组鲕滩 气藏 控制 因素 及储 集条 件进 行 了研 究 。 川东 已发 现 气 藏 统 计 结 果 ( 1 显 示 … 川 表 ) 1: 东地区飞仙关组 已发现气藏的储集岩多为鲕粒云 岩或者 鲕粒 灰 岩l , 2 其平 面 分 布见 图 1 尤 其铁 山 J , 气 田的开发验证其动态储量已大 于容积法储 量 , 表 明鲕滩 气 藏具有 良好 的储 集空 间和 渗滤 条件 。
分, 即环 开江~梁平 海槽 外缘分布 的川东碳 酸盐连 陆 台地边 缘鲕粒滩发育 区、 开江一 梁平 海槽 内缘分布 区是川东飞仙 环 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 区。
关键词 : 川东 ; 飞仙关组 ; 鲕滩 气藏 ; 控制 因素 ; 储集条件
中 图分 类 号 : E12 2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通过 对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和沉 积 特 征 的分 析 , 结
合前人研究进展 , 认为川东地区飞仙关期所处 的
沉积 环境 主要 为一 连陆碳 酸 盐 台地一 盆地 ( 海槽 )
研究 表 明 , 内 主要 的 白云 石 化 作用 与沉 积 区 时滩 体 高部 位 局 部频 繁暴 露 有 关 。飞 仙 关 期 , 开
表 1 川 东地 区已发现的飞仙关组气藏
Ta . s o e e a o l o ii n u n F r t n i u n o g a e b 1 Di v rd g s p o s fFex a g a o ma i Ch a d n r a c o n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26db30bde80d4d8d15a4f43.png)
N r enScu nB s n seoui J . caS dmetlg a ot r i a ai a di vlt n[ ] A t ei nooi h h n t o c
Snc ,0 4,2 2 : 5 -5 . iia 2 0 2 ( ) 2 42 9
[] 杨雨 , 应初. 东北开江一 5 文 川 梁平 海 槽 发 育 对 Tf 粒 岩 分 布 的预 测 l鲡 [] 然 气 工 业 ,0 2,2 增 刊 1 :03 . J. 天 20 2 ( )3 —2
5 结论
1 铁 山一 黄 泥塘 地 区 飞 仙 关 组 鲕 滩 储 层 主要 发 ) 育在 台地 边缘 相 , 储集 岩 以鲕粒 云岩 和鲕 粒灰 岩 为主 ;
W a g Yi a g, e n c u, n i o, ta .E p o a i n t g to n g n W n Yi g h Ho g Ha t e 1 x l r t a e f a o r t e p o lt e c a e e v o ft e T a scS se F i in u n hed e o i c b a h g sr s r iro r s i y tm e x a g a i h i
F r aini E pr o i u nB sn[ ] N trlG sId sr, om t n N a fSc a ai J . aua a n ut o t h y
2 0 2 (2 :—. 0 4,4 1 ) 5 9
主要 储集 空 间类 型有 残余粒 间孔 、 间溶 孔 、 内溶孔 粒 粒
Id s ,0 2,2 S p 1 ) 3 — 2 n ut 20 2 (u p. :03 . y r 1
溶蚀 作用 改 造而成 ,其成 因为早 期孔 保 存 的叠合 构 造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33fa03983c4bb4cf7ecd199.png)
毕 海 龙 17 年生, 96 工程师,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
气 田勘 探与 开 发 地 质研 究 。 通 讯地 址 : 10 9四 川省 成 都 市 成华 区二 仙 桥 东三 路 1号 605
随着 四川盆地 钻井 、 井 、 测 地震 勘探技 术的整体
白云岩两大类 E 。 中 , l其 5 白云岩又可 分为残余 鲕粒 白
家特别关注 的研究课题 J 。由于飞仙关组储 层非 均 质性强 及地 震多解 性 的存在 L1 加上 对飞仙 关组 优 l4  ̄i , 质储层 的特征及 预测方 法等关 系气藏勘探 开发 的基
础问题 尚未解决 。 这些都成 了制约 目前飞仙关组气藏 研究 的瓶颈 。 本文从川东北地 区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特
进步, 盆地东北 部下三叠统 飞仙 关组礁滩 相气藏 的勘
探 获 得 了重 大 突 破 , 继 发 现 有 T 业 价 值 的 高 效 气 藏 相
罗家寨 、 普光 、 岗等大气 田¥j 龙 i 。前人 对飞仙 关组气 - 3
藏 开展 了大量研究 , 因飞仙 关组气 藏埋藏深 , 但 储层
主要 以低孑 隙度 、 L 低渗 透率 为主, 以在低孔 隙低 渗 所 透率 背景上如何 寻找相 对好 的优质储层 就成 了勘 探
征 表 征 以及 地 震 剖 面 的反 射 特 征 角 度 进 行 阐述 。 期 以
状 、 状交 错层 理 发 育 , 板 冲刷 面 和侵 蚀 面 常见, 明 表 该类 白云岩 最初形成 于水 动力条件较 强 的沉 积环境 之 中 , 台地 边缘 和台 内滩 等环境 , 飞仙关 组 中最 如 是
四川 盆地所发 现 的下 三叠统 飞仙关组 高效气藏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273ba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f.png)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王一刚;文应初;洪海涛;徐丹舟;张静;师晓蓉【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4(024)012【摘要】近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发现的鲕滩气藏储量已超过1000×108m3.它们的埋深大都小于4500 m.为了加快深层鲕滩气藏勘探,文章通过野外露头、井下岩心、测井、钻井资料以及室内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烃源运聚、构造史对深埋鲕滩气藏的影响.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蒸发台地西缘有巨厚的台缘障壁坝鲕粒岩发育,它是巨厚优质鲕滩储层发育有利区.大巴山褶皱带的抬升、挤压使该区供烃通过北东向断层由开江-梁平海槽往东向台地运移,使台地西缘圈闭处于捕烃最有利位置.鲕滩气藏无统一气水分布,故台地西部台缘鲕粒滩相的深层圈闭有望发现储层巨厚的特大鲕滩气藏.边缘相带深埋的分水岭、青草坪鲕滩气藏圈闭是目前两个最值得钻探的目标.【总页数】5页(P5-9)【作者】王一刚;文应初;洪海涛;徐丹舟;张静;师晓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J], 沈平;赵佐安;曾云贤;杨雨2.台内鲕粒滩气藏成藏过程与模式——以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为例 [J], 李宏涛3.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赵文智;曹宏;杨雨;张宝民;陶士振4.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J], 刘成川;向丹;黄大志5.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暴露标志的识别与地质意义 [J], 刘雁婷;傅恒;陈骥;李秀华;曹竣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气速度确定
![采气速度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30592158fb770bf78a5581.png)
气藏合理的采气速度是以储量为基础,在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使气藏开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稳产期,有较高的采收率,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针对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气藏,结合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状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储量、气藏类型、气藏动静态特征、流体组分、开发指标、经济指标、资源及管网系统等,对采气速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件允许下,可适当的提高气藏的采气速度,本,减轻环境污染。
推荐了合理的采气速度。
指出,在技术条少井高产,以缩短开采年限,减小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气藏采气速度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确定气藏合理的采气速度就是气藏生产规模的选择,这是气藏开发方案编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气藏的合理采气速度受多因素的影响,它的确定应考虑:国家需要和市场供求关系;气藏储量和资源接替状况;气藏地质条件和地层水活跃程度;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国内外同类气藏的开发经验等。
特别是针对川东北飞仙关组这种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的气藏,考虑到天然气中酸性杂质对脱硫厂、净化厂的设备要求,地面集输管网,井下管柱的腐蚀,应在产能允许条件下,适当的提高气藏的采气速度,以缩短开采年限,减小开采成本。
根据四川不同类型气藏开发状况,气藏的合理采气速度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b]气藏的储量级别[/b]为保证天然气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稳定供气,考虑到不同储量大小气藏的建设周期,对不同储量级别的气藏生产规模的选择,应保证气藏有足够长的稳产期。
一般储量在50×108m³以上的气驱气藏,稳产期应在10年以上,采气速度以3~5%左右为宜;储量在50×108m³以下的气驱气藏,稳产期为5~8年,采气速度可达5%以上。
[b]气藏类型[/b]对于气驱气藏或边、底水不活跃的气藏采气速度按储量级别划分,同时应满足气藏稳产期的采出程度一般应为探明储量的40%~50%,边、底水活跃的气藏,避免过早水窜或水锥,单井应控制产量生产,气藏采气速度一般以2%左右为宜;低渗透气藏则要根据经济合理的井数,确定可能达到的采气速度。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ac0f5b9960590c69ec376f4.png)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中Fe、Mn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范围: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涉及四川境内的万源、宣汉、达县、开江和重庆境内的梁平、开县、城口、云阳和巫溪等县(市) ,面积约20 000 km2 。
飞仙关组在四川盆地内的岩性变化主要为东西向的岩性差异上,西部以碎屑岩为主,东部主要为泥岩和碳酸盐岩。
从区域上由西至东主要分为三个岩性区,即碎屑岩区、过渡岩区和碳酸盐岩区。
研究目的:分析白云岩成因,为油气成因分析提供证据。
本文的涉及区域,即位于川东北地区东部的碳酸盐岩区,该地区鲕粒滩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而鲕粒滩(鲕粒是一种内碎屑,鲕粒滩则是反映沉积环境为海滨相。
)主要发育在川东北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台地内为蒸发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互层。
鲕粒滩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白云石化并形成鲕粒白云岩。
样品中Fe2 +,Mn 2 + 含量(单位ppm )如下表:Mn2 +的变化范围为14 ppm ~78 ppm ,平均值在40 ppm 左右。
Fe2 +的变化范围为600ppm ~1000 ppm 平均值约为700ppm与原岩(石灰岩)相比的高含量Fe2+,Mn2+,以及在阴极射线下这些白云石具有暗淡红色发光的特征, Fe 2 +和Mn 2 +进入到白云石晶格中表明白云石化处于还原环境,这就意味着白云石化是在埋藏条件下发生的。
因为近地表条件下,发生白云石化时,氧化环境Fe 、Mn 处于高价状态,高价的Fe 和Mn 是不能进入到白云石的晶格中,阴极射线下此类白云石不具发光特征。
这就显示出飞仙关组白云岩不会是在近地表条件下的海水或蒸发海水的回流白云石化[ 1, 5 ]或蒸发作用下准同生白云石化。
样品号 岩性 Mn2+ Fe2+ 1 白云岩 36 700 2 白云岩 36 600 3 白云岩 65 1000 4 白云岩 21 600 5 白云岩 14 900 6 白云岩 28 600 7 白云岩 78 700 8 白云岩 36 1000 9 灰岩 8 90.9 10 灰岩 9 111.9 11灰岩 12 104附:白云岩成因主要有A 萨布哈蒸发泵模式(Friedman和Sanders,1967;Daniel等,1990);B 渗透回流模式(Adams和Rhodes,1960);C 毛细管浓缩模式(Sherman等,1947);D 溶液调整白云岩化模式(Goodell和Garman,1969);E 地下水与海水混合模式(Hanshow等,1971);F 多拉哥模型(Badiozamani,1973);G热泉模式(Fanning等,1981);H 风暴流模式(Patterson和Kinsman,1982);I Kohout对流模式(Simms,1984;Saller,1984);J 潮汐泵模式(Carballo等,1987);K 海岸混合带模式(Humphrey 和Quinn,1989);L 蒸发混合水模式(Gill等,1995)等主要12种模式。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b5c6623af45b307e8719733.png)
3本文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01CB209100资助。
作者简介:王一刚,女,195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系,获硕士学位;现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石油地质与沉积学研究。
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83号。
电话:(028)86015673。
E 2mail :wyg518@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3王一刚 文应初 洪海涛 徐丹舟 张静 师晓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一刚等.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天然气工业,2004;24(12):5~9摘 要 近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发现的鲕滩气藏储量已超过1000×108m 3。
它们的埋深大都小于4500m 。
为了加快深层鲕滩气藏勘探,文章通过野外露头、井下岩心、测井、钻井资料以及室内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烃源运聚、构造史对深埋鲕滩气藏的影响。
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蒸发台地西缘有巨厚的台缘障壁坝鲕粒岩发育,它是巨厚优质鲕滩储层发育有利区。
大巴山褶皱带的抬升、挤压使该区供烃通过北东向断层由开江—梁平海槽往东向台地运移,使台地西缘圈闭处于捕烃最有利位置。
鲕滩气藏无统一气水分布,故台地西部台缘鲕粒滩相的深层圈闭有望发现储层巨厚的特大鲕滩气藏。
边缘相带深埋的分水岭、青草坪鲕滩气藏圈闭是目前两个最值得钻探的目标。
主题词 四川盆地 东北 飞仙关组 气藏 成藏 勘探 四川盆地东北部已发现大中型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可采储量超过1000×108m 3。
这些气藏的埋深大多小于4500m (表1),属于中深埋藏。
这些气藏保存条件较好。
埋藏条件小于2000m 的圈闭保存条件变差,如正坝1井孔隙鲕粒云岩段厚达30m ,储层为水层。
表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埋藏深度表气 藏D KHLJ ZTSPJ ZPGZPQL Y J Z B Y J气井中部深度(m )4250~43733216~39383430~410029702941.44~58201813 川东北地区存在一批埋藏深度较大的飞仙关组构造,特别是在铁山坡构造带以北、大巴山前缘以西的川东北碳酸盐蒸发台地中段地区。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_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_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8d34ad28cfc789eb172dc833.png)
3本文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成藏条件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99-110-02-01)的成果。
33王一刚,女,1954年生,高级工程师;1982年于西南石油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工作。
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府青路一段1号。
电话:(028)86015673。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3王一刚33 刘划一 文应初 杨 雨 张 静(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一刚等.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等方法与远景预测.天然气工业,2002(增刊):14~18 摘 要 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现了渡口河等以孔隙性鲕粒白云岩为储层的飞仙关组气藏。
这些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
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因而影响着鲕滩气藏的分布。
研究区的鲕粒滩集中分布在环早期开江—梁平海槽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它们随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区的扩大和开江—梁平海槽的消亡而发育迁移,形成了宣汉黄金口—开县地区、达县—梁平地区等几个鲕粒岩集中发育区块。
由于孔隙性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解作用有关,故储层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在致密的鲕粒灰岩中,使鲕粒气藏具有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特点。
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的声速平均5540m/s ,致密灰岩的大于6200m/s ,故在地震剖面上储层表现为在一定层位的弱反射背景出现的一段连续的强振幅反射。
因此,鲕滩气藏的勘探可遵循“占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思路进行综合预测勘探。
除目前重点勘探的五宝场地区外,宣汉黄金口—万源区块和达川—梁平区块是很有希望的勘探后备区块,万源—南江区块和广元—昌平区块是鲕滩气藏勘探的远景区块。
主题词 四川盆地 东 飞仙关组 沉积相 储层 预测 自1963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川东石油沟构造巴3井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中获工业气流,至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取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勘探上的重大突破,已历时近30年。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高硫化氢气藏成因探讨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高硫化氢气藏成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29d567b7fd5360cba1adb42.png)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北京 昌平 124 ; . , 0 2 9 2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有限公 司 地质科学研究 院 , 山东 东 营 27 1 ) 5 0 5
摘要 : 东北地 区三叠 系飞仙关组是 一套 重要 的 区域性含 气层 , 分气藏 以硫 化氢 含量 高 为突 出特 征。该 区高硫 川 部
分 勰 区
/
代气 表井
积于高水位域 , 在海平 面上升缓慢期 和下降期于潮 坪环境 中沉积了大量 的硫酸盐矿物。录井、 测井及
岩心资料显示 ,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 区伴随大量 的石膏沉积。如在天东 、 口河和铁山坡构造中, 渡 部
图 1 川东北地 区下三叠统 飞仙 关组沉积相 与含气构 造分布
坝、 龙门及高峰场等含气构造 , 以高硫化氢含量为 均 主要特 征, 双家 坝 构造 七 里 2 0井 硫化 氢 含量 为 156g m , 门气 田为 9 .7— 2 .2/ 处于 9 .5/ 龙 7 7 10 9 gm ; 东侧边缘 的高峰 场 构造 硫 化 氢含 量 为 18 7 0 . 5~ 104 9/ 大池干井构造北部 则大于 5 gm 。 .6 gm , 1 0/ 开江一梁平海槽 内部的气 田或含气构造以低硫 化氢含量为主要特征 , 毛坝 硫化氢含量为 0 07~ .4 0 23/ 铁 山气 田为 O 3 ~ .5/ 沙罐坪为 .0 gm , . 1 13 gm , 0 0 一 .2/ 而东 岳寨构造 为 0 .l 0 0 gm , 。碳酸盐 台地
维普资讯
油
20 0 6年 3月
气
地
质与 采Biblioteka 收 率 第l 3卷 第 2期
PT E ROL EUM 0L Y AN C VER E F C ENC GE 0C D RE 0 Y F I I Y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2f1971d55270722192ef7fa.png)
二叠统 茅 口组 8m 时发 生强 烈井 喷 , 据该 井 电测 、 根 录井 和天然 气组 分 等 资 料 综 合 分 析 判 断 , 仙关 组 飞 有一厚 层孔 隙型 储层 , 认为 诱发 井 喷虽 在 阳新 统 , 但 主要 产层应 是 下 三 叠 统 飞仙 关 组 。压 井成 功 后 , 由 于井 下情 况复 杂 , 定 专 层 侧 钻 。该 井 在 飞 仙关 组 决 钻遇孔 隙 型 白云岩 , 对 井段 436~ 5 进 行 并 0 434m
NO .1 2 7 o0
文 章 编 号 :10 0 0—23 ( 07 0 00 — 4 6 4 2 0 ) 1— 0 1 0
川东北 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 及气 藏特征
沈 平 赵 佐 安 曾云 贤 杨 雨 , , ,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分公司勘探 处 , 1 四川 成都 6 05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0 1 2
、0 0年 5月 ( 家 1井 ) 2 0 罗 、0 1年 4月 ( 珠 1 金 四川盆地 飞仙 关 的鲕粒 灰岩 在 东部 地 区广 泛分 井 ) 2 0 , 罗 金珠 坪相 继发 布 ,川 东下 三 叠 统 飞仙 关 组 的 天 然 气 勘 探 从 16 井 ) 在 川 东北地 区 的铁 山坡 、 家寨 、 93
作者简介 : 平(16 沈 9 3一) 男 ( , 汉族 ) 重庆丰都人 ,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石油地 质勘探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2
西南 石油 大学层 。20 04年 7月 , 于 七 里 峡构 造 带 北 端 的 埋 藏热演 化史 模 拟 , 二 叠 统 烃 源 岩于 中 三叠 世 进 位 上 七里北 鼻 状潜伏 构 造近轴 部 的七 里北 1 钻遇 厚 的 人 生烃 门 限 , 井 晚三 叠世 末进 人生 油高 峰 期 , 中侏 罗世 优 质鲕滩 储 层 , 经完 井 测 试 , 天 然气 8 × o 3d 达 高成 熟热 演 化 阶段 , 获 1 l4 / 。 m 晚侏 罗 世一 白垩 世 源 岩演 化 实 现 了复 合 圈闭类 型 的鲕滩气 藏 的勘探 突破 。
采气速度确定
![采气速度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30592158fb770bf78a5581.png)
气藏合理的采气速度是以储量为基础,在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使气藏开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稳产期,有较高的采收率,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针对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气藏,结合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状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储量、气藏类型、气藏动静态特征、流体组分、开发指标、经济指标、资源及管网系统等,对采气速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件允许下,可适当的提高气藏的采气速度,本,减轻环境污染。
推荐了合理的采气速度。
指出,在技术条少井高产,以缩短开采年限,减小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气藏采气速度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确定气藏合理的采气速度就是气藏生产规模的选择,这是气藏开发方案编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气藏的合理采气速度受多因素的影响,它的确定应考虑:国家需要和市场供求关系;气藏储量和资源接替状况;气藏地质条件和地层水活跃程度;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国内外同类气藏的开发经验等。
特别是针对川东北飞仙关组这种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的气藏,考虑到天然气中酸性杂质对脱硫厂、净化厂的设备要求,地面集输管网,井下管柱的腐蚀,应在产能允许条件下,适当的提高气藏的采气速度,以缩短开采年限,减小开采成本。
根据四川不同类型气藏开发状况,气藏的合理采气速度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b]气藏的储量级别[/b]为保证天然气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稳定供气,考虑到不同储量大小气藏的建设周期,对不同储量级别的气藏生产规模的选择,应保证气藏有足够长的稳产期。
一般储量在50×108m³以上的气驱气藏,稳产期应在10年以上,采气速度以3~5%左右为宜;储量在50×108m³以下的气驱气藏,稳产期为5~8年,采气速度可达5%以上。
[b]气藏类型[/b]对于气驱气藏或边、底水不活跃的气藏采气速度按储量级别划分,同时应满足气藏稳产期的采出程度一般应为探明储量的40%~50%,边、底水活跃的气藏,避免过早水窜或水锥,单井应控制产量生产,气藏采气速度一般以2%左右为宜;低渗透气藏则要根据经济合理的井数,确定可能达到的采气速度。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c83fb06844769eae009ed5e.png)
摘要 : 川东 北地 区 三 叠 系 飞仙 关组 鲕 滩 气藏 是 近 年 四川 盆 地 碳 酸 盐 岩 天 然 气 勘 探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的领 域 , 目前 在 中 国 石 油 探 区 内 已发 现 罗家 寨 、 口河 、 山坡 等 大 中型 气 藏 。 对 鲕 滩 气 藏 白云 岩 储 集 层 进 行 岩 心 观 察 、 渡 铁 显微 薄 片 分 析 , 进 行 微 并 量元素 、 流体 包 裹体 、 x衍 射 、 阴极 发 光 及 电子探 针 等 分 析 , 果 表 明 , 结 白云 岩 化 和 多 期 溶 蚀 是 形 成 优 质 白云 岩 储 集 层 的 关
Y A N G a — i g Xi o p n , ZH A O e - hi W n z ,CA O on , YA NG u H g Y 。,ZH A N G o m i 。TA O iz n Ba - n Sh — he ( .Ree rhI siueo toe m plr to & De eo 1 sa c n ttt f Per lu Ex o a in v lpme t n ,Per C ia,Bejn 0 8 to h n i g 1 0 3。Chn i 0 ia; 2 Per C iaSo t wetOi a d Gafil o a y,Sih a 1 0 1 h n . to h n uh s l n s ed C mp r t c u n 6 0 5 ,C ia)
作 用 是 浅 埋 期 和 深 埋 期 的溶 蚀 作 用 。 优 质 白云 岩 储 集 层 主 要 分 布 在 台 缘 鲕 粒 滩 相 带 , 向 与 亮 晶 鲕 粒 灰 岩 呈 韵 律 性 互 纵 层 , 向主 要 分 布 在 鲕 粒 滩 坝 靠 近 漏 湖一 潮 坪 一 侧 。 图 4参 1 横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634(2007)01-0001-04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3沈平1,赵佐安1,曾云贤2,杨雨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处,四川成都610051;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阐述了川东北地区从1963年石油沟构造巴3井首次在飞一段钻获天然气开始,到福成寨、板东、黄草峡构造上相继发现飞仙关组气藏,渡口河构造的渡1井在飞仙关组钻遇孔隙型白云岩,获天然气流,罗家寨、铁山坡、金珠坪等一批飞仙关组鲕滩整装气藏的勘探历程。
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指出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上二叠统及飞仙关组自身为其主要烃源;其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云岩和溶孔鲕粒灰岩两大类。
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
分析了气藏的形成过程,认为可划分为古油藏阶段、大气藏阶段、古气藏调整定型阶段等三个阶段。
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分布、圈闭要素等角度剖析了罗家寨等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气藏特征。
关键词: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气藏特征;成藏分析;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1 气藏勘探发现历程四川盆地飞仙关的鲕粒灰岩在东部地区广泛分布,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从1963年石油沟构造巴3井首次在飞一段钻获日产天然气4.26×104m3开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在福成寨、板东、黄草峡构造上发现了飞仙关组气藏,但因气藏的探明储量规模仅有4.13×108m3,且大部分为裂缝性气藏,而长期处于兼探地位;至九十年代初,虽在铁山南构造发现了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以鲕粒云岩为主,探明储量39.28×108m3,但仍未改变其兼探地位。
1995年5月,根据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在川东北地区的渡口河构造北高点钻探渡1井。
1995年12月25日,钻至井深5037m,进入下二叠统茅口组8m时发生强烈井喷,根据该井电测、录井和天然气组分等资料综合分析判断,飞仙关组有一厚层孔隙型储层,认为诱发井喷虽在阳新统,但主要产层应是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压井成功后,由于井下情况复杂,决定专层侧钻。
该井在飞仙关组钻遇孔隙型白云岩,并对井段4306~4354m进行衬管完井测试,获日产天然气44.152×104m3,从而发现渡口河飞仙关鲕滩气藏。
1996~1998年,依据渡1井地震“亮点”特征追踪鲕滩孔隙型储层分布,并据此部署渡2、3、4井进行评价勘探,结果井井获气,效果显著。
继后,又分别于1999年9月(坡1井)、2000年5月(罗家1井)、2001年4月(金珠1井),在川东北地区的铁山坡、罗家寨、金珠坪相继发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整装气藏,实现了勘探的大突破,发展成为继石炭系之后储、产量增长的重要图1 探区平面图第29卷 第1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Vol.29 No.1 2007年 2月 Journal of South west Petr oleu m University Feb 2007 3收稿日期:2006-11-01作者简介:沈平(1963-),男(汉族),重庆丰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管理工作。
接替区层。
2004年7月,位于七里峡构造带北端的七里北鼻状潜伏构造近轴部的七里北1井钻遇厚的优质鲕滩储层,经完井测试,获天然气81×104m 3/d 。
实现了复合圈闭类型的鲕滩气藏的勘探突破。
2004年至2005年突破了温泉井以东地区,在正坝南、菩萨店构造又相继发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
2005年6月在开江—梁平古海槽西侧,华蓥山构造带北倾没段的铁山北构造又发现飞仙关组鲕滩复合圈闭气藏(图1)。
2 气藏特征2.1 烃源条件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飞仙关组下覆的上二叠统是其主要烃源层,其次为飞仙关组自身。
烃源岩主要为泥质碳酸盐岩,其次为暗色泥岩。
川北地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是飞仙关组最主要的烃源岩(图2)。
图2 礁、滩气藏储盖组合示意图上二叠统烃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为3%~7%,最高值12.55%;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则为0.4%~1.1%,平均有机碳含量达0.5%左右,具较强的生烃能力。
据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模拟,上二叠统烃源岩于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晚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期,中侏罗世达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晚侏罗世—白垩世源岩演化至过成熟阶段。
中侏罗世—白垩纪是生气高峰期。
据全国第三次资源评价研究结果,上二叠统烃源岩分布面积达54200k m 2,烃源岩累积平均厚度约220m ,其厚度变化在100~300m ,以梁平—万县一带源岩厚度最大。
上二叠统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39.5003×1012m 3,烃源较丰富。
研究区内,生烃强度分布在(2000~7500)×106m 3/km 2,而川东北生烃强度最大,平均5000×106m 3/k m 2。
从上二叠统烃源岩生烃强度的时空展布特征来看,强生烃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
2.2 储集条件飞仙关组的鲕滩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环古海槽发育的台缘,鲕粒滩(坝)经早期混合水白云石化和晚期埋藏溶蚀作用后成为飞仙关组主要的孔隙性储渗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
2.2.1 储集岩类型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储集岩可分为残余鲕粒(砂屑)云岩和溶孔鲕粒(砂屑)灰岩两大类。
残余鲕粒(砂屑)云岩类,主要发育在台缘鲕粒坝(滩)相的高能环境中,常发育溶蚀孔隙,岩芯面孔率一般3%~10%,孔隙度一般5%~27%,是良好的储集层(Ⅰ、Ⅱ类)。
目前的勘探实际表明,鲕粒(砂屑)云岩类在川东北部开江—梁平古海槽东侧的温泉井—铁山坡地区沿台地边缘有着较广泛的分布,特别是在坡1、2,渡1、2、3、4、5,罗家1、2、8、5井区,厚度大,横向展布较为稳定。
目前发现,在开江—梁平古海槽西侧龙会场—铁山—黄泥堂一带,沿台地边缘也有一定规模的分布,但横向的连续性明显较东侧台缘差,发育厚度明显较东侧薄。
海槽东侧在紫1、鹰1、金珠1等井区还见到由石膏胶结的膏质鲕粒(砂屑)云岩类,它们主要发育于局限海台地的低能环境,通常岩性致密,溶蚀孔隙不发育,一般只能形成较差储层(Ⅲ类)。
溶孔鲕粒(砂屑)灰岩类,发育在台缘鲕粒坝相和台内鲕粒滩相相对高能环境中,主要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少量泥晶,云化程度低,岩芯面孔率1%~2%,孔隙度大部份介于2%~4%,少量可到6%左右,通常只能形成较差储层(Ⅲ类)。
从目前的勘探情况看,该岩类气藏主要分布在川东腹地的新市、黄草峡、福成寨等台内区以及川西北的广旺地区(射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年1、河3等),海槽西侧铁山南、双家坝、龙门T1f鲕滩气藏部分井段也发育溶孔鲕粒灰岩类储层。
总体看,这类储层井间差异较大,非均质性强。
另外,在局限海台地低能环境中沉积的泥粉晶云岩在部分地区也能形成储集层(如金珠1、天东9、55),但该岩类溶蚀作用很弱,孔隙多为晶间孔,孔隙度一般在2%~3%,仅能形成Ⅲ类储层。
当有效裂缝与之搭配时,可明显改善其储渗性能。
鲕滩储层(包括灰岩和云岩)一般分布在一个层序的中下部,泥粉晶云岩多位于层序的上部或顶部。
总体看,鲕粒(砂屑)云岩类储集性能明显好于溶孔鲕粒(砂屑)灰岩及泥粉晶云岩类,是形成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基础,也是目前勘探所要寻找的主要储集岩类。
2.2.2 储层类型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主要储集空间是各种晚期埋藏溶蚀孔隙。
由于储层中孔隙和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得其储渗系统在勘探开发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可分为裂缝Ο孔隙型与孔隙型两大类。
裂缝Ο孔隙型储层如坡1井、铁山11井,孔隙型储层如渡口河气藏。
图3 川东北部分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能系数(H×<)分布图现有资料表明,飞仙关组气藏的储层类型与储集岩石类型有明显的关系,残余鲕粒(砂屑)云岩类储层均属裂缝Ο孔隙型或孔隙型,如海槽东侧的渡口河、罗家寨、铁山坡以及西侧的铁山,该类气藏通常分布在环海槽台地边缘的鲕粒云岩发育区,单井产能高,储量规模较大;而鲕粒灰岩、膏质鲕粒云岩、泥粉晶云岩类储层多属孔隙Ο裂缝或裂缝型,如川东的金珠坪、紫水坝、龙门以及沙罐坪、川西北广旺地区的射箭河、河湾场等,主要分布在台内(或台缘)鲕粒灰岩发育区、泥粉晶云岩及石膏发育区以及海槽相区,总体上单井产能较低、储量规模小,通常需要酸化改造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2.2.3 储层有利区带分布通过方法试验选择了Jason、Strata、Seislog等速度反演技术来进行储层预测工作。
预测结果(图3)表明,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要分布在铁山坡、杨家坪、渡口河、罗家寨、滚子坪一线,连片分布,厚度较大,西南部储层的发育程度好于东北部;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和钻探成果相吻合(图1),展示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分布及勘探前景。
2.3 盖层条件鲕滩气藏储层的侧向尖灭使之为致密的泥晶灰岩及鲕粒灰岩所围限,以及飞仙关组内部的泥岩、泥质云岩、膏质云岩它们共同构成了鲕滩气藏垂向与侧向上的良好的直接盖层。
飞仙关组飞四段以泥岩、泥质云岩、膏质云岩为主,厚30~50m,岩性及厚度横向分布稳定,此外,飞仙关组中上部的泥灰岩及泥页岩,在区内大部分地区分布稳定,厚度几米~几十米不等,也可形成良好的直接盖层。
如金珠1井,钻探过程中从侏罗系到飞仙关组四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井漏,且地层压力较低,但金珠1井飞仙关组完钻后测试产气7.22×104m3/d。
显然,其上覆的直接盖层起到了关键的封堵作用。
飞仙关组的区域盖层是其侏罗系—上三叠统的泥页岩系(厚度大于1000m)以及中下三叠统的膏盐岩系(117~557m),尤其是嘉陵江组二段的石膏层横向分布稳定,目前的勘探表明,在它未槽剥蚀破坏的情况下,其下覆往往存在嘉一气藏、飞仙关组气藏、长兴组气藏、茅口组气藏、石炭系气藏等。
川北探区内除靠近山前的个别构造主体部位外,地表主要出露侏罗系,其次为白垩系,飞仙关组埋深较大,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完整,保存条件优良。
3 成藏过程分析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成藏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初步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古油藏阶段,二是古气藏阶段,三是古气藏调整最终定型阶段(图4)。
3第1期 沈平等: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图4 川东北鲕滩气藏成藏过程示意图 印支末期—燕山早期(T3xΟJ3s)上二叠统烃源岩经历了从低熟Ο成油高峰阶段(R o:0.5%~1.3%),液烃沿早期的边界断裂及其相邻裂缝系统进入台地边缘的鲕滩储层,由于储层的侧向尖灭封堵,液烃就在台缘储层发育区内的高部位聚集成藏,形成古油藏。
燕山中晚期(J3pΟK)—喜山早期(早中新世),上二叠统烃源经历了凝析油—湿气—干气阶段(R o:1.3%~2.0%以上),这一阶段以大量生气为主要特征,同时古油藏中的液烃裂解成气,在当时的圈闭中聚集形成古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