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 引言说到教育,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严肃的课堂和高高在上的老师,但其实,教学的本质就是一场心灵的交流。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简直就是这场交流的金钥匙。

好比在做饭,得先有食材,再有配方,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教育界的大咖——泰勒,他的理念到底有多重要。

2. 泰勒的教育理念2.1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首先,泰勒特别强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试想一下,没目标的学习就像无头苍蝇,东撞西碰,最后搞得一团糟。

泰勒认为,教育应该明确设定目标,清楚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这样,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像打靶一样,一箭穿心。

你看,给学生设定清晰的目标,就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阳光一照,知识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接下来,咱们聊聊教学内容。

泰勒认为,课程内容要与目标相匹配,就像做拼图,只有把对的块儿拼在一起,才能看出完整的画面。

比如说,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那课程里就得有相关的讨论和分析,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换句话说,教学就得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这样,课堂才不会变成“睡觉的天堂”,而是“思维的乐园”。

3. 教学方法与评估3.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说到教学方法,泰勒可不是随便说说。

他认为,不同的目标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

比如,若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咱就得让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去,而不是单靠书本。

想象一下,老师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眼睛闪闪发光,激情四溢,那种氛围简直让人热血沸腾!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再也不是“枯燥的填鸭式教育”。

3.2 评估与反馈当然,光有好方法还不够,评估也很重要。

泰勒提到,评估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这就好比咱们买了个新车,得定期检查才能确保它跑得飞快。

通过合适的评估,老师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反馈就像是学习的指南针,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迷路,稳稳前行。

4. 结论总而言之,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清晰的教育图景。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如: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提供的学习经验就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如:以旨在形成解决健康问题的技能的学习经验为例,这种学习经验不仅要使学生有机会解决健康问题,而且还应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感到满足。
2、学习心理学
这部分包括写出学习心理学的重要要素、指出每个要点对教学目标具有的各种可能的含义、 过滤教育目标等内容。心理学理论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某种努力最有效的年龄阶段,以及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三)最有效的陈述教育目标的形式
1、指出要是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2、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3、设计评价手段(泰勒反对把评价看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可以采用问卷、观察、交谈、样品收集等)
4、利用评价结果
【回顾与反思】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他毕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无论是他2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的学程评价工作,还是30、40年代参与的“八年研究”,都是想要帮助学校走出困境,从而起到缓和当年美国社会矛盾的作用。
2、选择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活动,而是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构建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并提出了三项主要准则:连续性 (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rgration)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其人其事】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

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己服务的社会”。

——泰勒•“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

——泰勒•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

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

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

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

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一)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泰勒原理美国课程学者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由此构成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基本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评价:(局限)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理性)”。

它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其对“技术兴趣”的追求是显见的。

“泰勒原理”的“技术兴趣”的本性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的模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造性不见了;每一具体学校实践的特殊性也容易被忽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他们在课程开发中、在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贡献)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且该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课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年泰勒是当代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

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21年从多内学院毕业后,曾在南达科他州的一所中学任教。

此后,先后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22 ~ 1953年,泰勒曾相继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

在历时8年的“三十校实验”(1934 ~ 1942)中,他领导了评价委员会的工作。

1953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创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并任主任,直到1967年退休。

泰勒曾担任过全国合作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科学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进步评估研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联邦教育总署研究咨询理事会理事长等职务。

他还撰写了很多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最初是泰勒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一份讲授纲要。

旨在阐述观察、分析和解释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与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为课程的编制提供指导。

该书自出版以后,已重印30多次,并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视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以及20世纪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一、确定学校的教育目标泰勒指岀,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个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

这些教育目标是有意识地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职员期望实现的结果。

因此,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确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作出的各种价值判断。

在设计任何一个全面的课程计划时,应该对每一种教育目标的来源予以考虑。

一是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其目的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的变化。

这种研究大多包括2个部分: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以确认差距或需要。

在这种研究中,教师可使用观察、与学生的交谈、与家长的交谈、问卷、测验、査看学校的记录等方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不足之处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不足之处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不足之处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工与专业化、科学管理以及奖惩激励等方面。

虽然这些原理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下:
1. 忽视个体差异:泰勒的原理主要侧重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都不同,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得到具体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2. 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泰勒课程与教学注重将任务分解为各个简单、重复的步骤,追求效率和标准化。

这种模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泰勒的原理主要关注工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养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和职业发展中都至关重要。

4. 形成应试教育倾向:为了追求效率和标准化,泰勒课程与教学往往偏向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熟memorization。

而实际上,学生应该被培养成为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人。

总之,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需要注意其中的不足之处,关注个体差异,培养综合素养,避免简单化和应试化教育倾向。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的挑战。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一)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泰勒原理美国课程学者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由此构成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基本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评价:(局限)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理性)”。

它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其对“技术兴趣”的追求是显见的。

“泰勒原理”的“技术兴趣”的本性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的模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造性不见了;每一具体学校实践的特殊性也容易被忽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他们在课程开发中、在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贡献)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且该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课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这本书的内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泰勒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概括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按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理念,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展开,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提出了“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

他提出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泰勒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四、总结与回顾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育著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认为泰勒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阅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中,我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启发。

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近期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

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

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一、以研究学习者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要在学习者身上引发的种种犯罪行为变化,包含思索与情感。

而学生的“须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法”、“邵力子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蜕变档案袋”等方法去研究学习者的须要与兴趣。

二、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的来源从研究“当代社会生活”找寻教育目标极具意义。

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法存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将生活分为:(1)健康生活(2)家庭生活(3)休闲生活(4)职业生活(5)宗教生活(6)消费(经济)生活?(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3、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

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赢得正像发生改变人类的犯罪行为模式通常,就是须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所挑选的目标的数量,必须就是以我们具有的时间内,能实际达成一致的为限度,并且必须能够保证我们选好的,的确就是关键的目标。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泰勒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泰勒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首先,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强调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此外,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强调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实用性和生活性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导言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怎样获得教育目标呢?学校领导与教师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

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作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1、对学生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

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由于学校教育的时间、能量有限,因此要把精力集中在少量非常重要的目标上,就要对选择出来的大量目标进行筛选或过滤,剔除不很重要或相互矛盾的目标。

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是目标筛选的两个筛子,可以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强调的关键词是“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实然”和“应然”间的差距。

普雷斯科特将需要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我们要做的是满足这些需要。

而在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中抽取教育目标时,我们要做的是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中抽取出“适合教育来满足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也就成为了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在“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中,泰勒强调从当代校外生活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目标。

这里的两个关键点是“当代”和“真正有价值”。

首先,从“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中抽取的教育目标必须以时代为背景,从已经过去了的时代中抽取出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从当代生活中抽取教育目标时,会出现相当多的冗余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对信息进行综合和甄别筛选,选取最有价值的最具普遍适用性的信息,来制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在从“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中获得教育目标的阐释中,泰勒注意到,通常情况下,学科专家会以青年学生在进入某个研究领域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但会忽视那些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的学习者的感受,因此泰勒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能对那些外行和普通公民学习者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他们即使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也仍能从该课程中获益。

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First published in 1949,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by Ralph W. Tyler has remained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yler's book outlin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sign that has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way educators think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s idea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and continue to infor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es today.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是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泰勒的书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对教育者思考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他的观点被广泛采用,并继续影响着当今的课程开发过程。

One of the key principles outlined by Tyler is the importance of clearly defin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e argued that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begin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By setting specific learning goals, educators can create more focused and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plans. This emphasis on objectives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curriculumdevelopment, guiding educators in designing meaningful and relevant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泰勒所提出的关键原则之一是清晰定义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在深入研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泰勒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其提出的“泰勒原理”不仅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泰勒原理的核心在于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问题如同灯塔一般,引领着我们在课程与教学的海洋中航行。

首先,“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一问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具体且可衡量,它们不仅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教育目标应当具有时代性,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紧接着,“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一问题引导我们关注教育经验的选择与提供。

泰勒认为,教育经验应当是多样的、丰富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校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体验式学习经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是泰勒原理中的第三个问题。

泰勒提出,教育经验的组织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连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我看来,有效的教育经验组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和支持。

最后,“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一问题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P24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能产生几种结果。P24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三)组织学习经验
泰勒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三项原则: 连续性:是指直线式的陈述主要课程要素。 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经验要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 同时又要对相关经验加以深入,广泛的开展。 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以便于学 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 内容统一起来。P24
16
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什么?
是既能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能言明这种 行为能在其中的生活领域或内容。P22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什么是学习经验? 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P23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选择经验的五条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 这个目标的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P23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的所隐含的那 种行为而活动满足感。P23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 的范围之内。P23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泰勒原理的反思与发展
对泰勒原理的修改和补充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性P28 (二)强调学生的校外学习P29 (三)关于教育目标一般化和具体化的程度问题P30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选择学习经验的十条经验: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的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 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P28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泰勒课程简介1、泰勒课程是一种学习理论,由于它较其他学习模型具有许多先进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泰勒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在学习者、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效的相互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获取最大吸收量的新知识和技能。

3、泰勒课程的设计特别注重学习者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自信。

同时,它也增强了学习者在之后的表现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够为学习者创造多种知识范畴。

二、泰勒课程的基本原理1、泰勒课程中把学习者视为探究课题的研究者,由学习者本人合作研究和发现知识和技能,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泰勒课程的核心是它的反馈机制,它以及时和有效的方式衡量和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以便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及时的支持。

3、泰勒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多学科内容融合,它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多方面的概念能力。

4、最后,泰勒课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供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实践性机会,对学习者负责。

三、泰勒课程的教学1、教学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可持续的学习体系。

2、教师需要通过利用泰勒课程的反馈机制,实施改进学习中层级性的技巧,从而支持学习个体的发展。

3、教师也需要利用所有的可用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学习,不断探究和反思。

4、泰勒课程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引导学习者朝着更具挑战性的知识水平前进。

四、总结泰勒课程的核心在于综合考虑并强调关注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它让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的知识,一起参与一个充满挑战的学习体验,以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

泰勒课程以及时、高效且有效的方式,以期望帮助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早有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是国家要求,对于具体学校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具体的细化,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目标的来源是泰勒一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可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身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虽然在后续内容中,教育目标的来源还有校外生活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但这些也都是和儿童自身需要和兴趣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桌本身研究的重要性。

需要可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学校会绝对满足生理需要,吃好穿暖这没问题,但后两个基本都被忽视,即便口头上说,也少有实际行动。

社会需要是指情感尊严和荣誉等,整体性需要是指人生哲学,超越自身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本身也未必具有这样的思考,实际中就更难顾及得到。

把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理想常模进行比较,有差距的地方就是课程应该着力的地方。

1.联系: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要营造的情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性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目的之一,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学生需要的满足与自己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

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习才有课程发生。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在《科学的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1. 分析劳动过程,找出最佳方法。

通过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找出耗费时间最多、效率最低的步骤,以及如何采用最佳方式完成任务。

2. 选出最佳员工来执行工作。

泰勒认为,将工作分解成若干简单且易于掌握的步骤后,再将其分配给最适合完成每个步骤的员工,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实行科学管理。

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考核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和管理员工,确保他们按照最佳方式执行工作。

4. 合理规划和分配工作。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确保最佳方法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中,并在选人、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以上为泰勒的主要观点,其对课程设计和教学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学科知识结构,找出最佳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选拔最适合执行课程任务的学生;实行科学管理,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考核和奖励制度,激励和管理学生,确保他们按照最佳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心理学的用途
(一)在最低层次上,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使我们把可能期望通过学习过 程使学生产生的变化,与不可能期望产生的变化区别开来。 (二)在较高层次上,学习心理学的知识筛使我们把在特定年龄阶段可 行的目标,与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或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区分 开来。 (三)学习心理学知识是与为各年级安排、在教育上可达到的目标相联 系。能够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以及某种努 力能最有地起作用的特定年龄阶段。
.
二、从学习心理学研究中产生的另一类判断,与习得某些类型的教育目标 所需要的条件有关。(例如 遗忘速度)
三、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达到某些教育目标所需要条件的另一个例证, 可以从对引起年轻人某些类型的变化所需时间所作的一些研究中获得。
对课程编制者来说,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之一是:大多数学习经验都 会产生多重结果。所以,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 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
.
对学习者的研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a. 观察——可以确定许多有关学生的事实。 b. 交谈——只能用于学生的样本,但能获得非正式资料。 c. 问卷——有效的手段(可以获得学生毫无顾忌的信息) d. 测验——技能(谈、写、算)、知识、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现状。 e. 记录——开始研究前应首先查看学校的记录,尤其是有累计记录时。
.
泰勒认为,由学科专家提出的教育目标往往太专门化,或在其他方面与学生的需要不合。因为学科 专家往往把学生看做是将来要在这个领域从事高深研究的人,而不是把这门学科视作基础教育的一个 组成部分。泰勒明确指出,学科专家应考虑的是这门学科对一般公民有何用处,即探讨这门学科的一 般教育功能,而不是该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
认为这种或那种技能、这种或那种习惯和做法有助于获得物质奖励,或者获得这类成功的种种建议, 很可能会被排除。
而导向前四种价值的目标就会被放在重要的地位
.
三、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适应社会还是改进社会?
若学校相信他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生适应社会,那学校就十分重视顺应现实的权威、忠于目前的形式与传统, 以及把当今生活的方法延续下去。
批评:
1. 合理性: 对当代社会活动的识别本身并表明这些活动的合理性。 2. 要素主义:当代对生活的研究是对"现世主义“的崇拜。 3. 进步主义:当代生活的某些重大问题和成人从事的某些共同的活动,其本身不是儿童感兴趣和所关心的。
.
调查对象:
a. 个体生活 b.某些社会群体:习俗、概念、价值观等。 c. 制约某些社区或地区生活的各种因素:自然资源、人口变化等。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
用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陈述教育目标
常见的几种不当的目标陈述形式: 1.以教师开展活动的形式陈述目标:介绍进化论 2.列举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要素:西部大开发运动 3.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发展批判性思维
.
最有效的目标陈述形式要包括两个维度:行为方面和内容方面 二维图表:指导学程进一步完善的一组简要的具体说明
倘若学校承认这些价值为基础,意味着它们是这个学校所追求的价值,也就是说,提出了旨在达成的各 类价值与理想、习惯与实践的学校教育计划。与这些价值相吻合的纳入教育计划,冲突的予以剔除。
.
二、物质的价值与成功
许多学校不接受当代社会所强调的物质主义,而且不认为人们通常所讲的经济的、个人的或社会的成 功是理想的教育价值。
行为方面: 学习经验、经验的性质、教学方法、课程材料、教学程序 内容方面:清晰地具体说明进一步完善课程所要采取的步骤
.
关于二维图表的两个问题: 1.图表中目标是否是合适目标 2.阐述目标的行为和内容时一般化和具体化程度 行为目标类别7--15个 内容目标类别10--30个
注意事项:在行为标题和内容标题中使用的每一个术语都应该有意义。(具体清楚)
建议:记下你所熟悉的一些学生团体的有关资料,并尽可能全面地阐明一组有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资料。
.
泰勒认为,我们只需要把有关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 就可以发现教育上的需要。从而提示出教育目标。
.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当前的两个论点:
a. 把当前的努力集中在这种复杂生活的决定性部分,集中在当今生活中这些部分的最重要的方面。 b. 发展心智的各种官能。(训练迁移的研究)
.
不要让学生去学习在50年前重要的、但现在已不再有意义的内容。
.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批判:学科专家制定的目标太专业
报告中获得的提示 英语的功能 文学领域 科学功能 艺术功能
建议:阅读至少一份感兴趣的学科的报告,记下委员会认为这门学科所起的功能,以及对其他学科贡献的 解释,你退到出来的教育目标,将使你对各学科团体撰写的报告提出各种教育目标有所了解。
反之,学校如重视改革的职能,他就会更多地关注批判性分析、应付新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和自我指导、 自由和自律等。
.
四、社会中不同阶级是否应该有和不同的教育?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社会下层阶级的儿童制定不同教育目标的做法就是正当的。 与此相反,倘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学校所需要的不是为不同阶级儿童制定不同的级育目
.
两个筛子
为了选择少量非常重要而又互相一致的目标,必须对大量庞杂的目标进行筛选以便提出那些不重要的和 互相矛盾的目标。
1. 教育哲学(办学宗旨) 2.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
.
教育哲学
哲学的陈述实质上旨在界说一种良好生活和良好社会的性质。教育哲学中有一部分,就是要勾划一种令 人满意的和有效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观。
第一章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教育目标的来源:
1.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2.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3.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教育目标的选择依据:1源自 教育哲学(办学宗旨) 2.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
.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需要、兴趣
学生的需要:
I. 普雷斯科特对“需要”的解释: a. 生理的需要 b. 社交的需要 c. 整合的需要
教育和社会的哲学一种适当的阐述,应该包括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1. 是否注重民主的价值? 2. 是否注重物质的价值与成功 3. 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适应社会还是改进社会? 4. 社会中不同阶级是否应该有和不同的教育? 5. 民主是否只能用政治术语予以解说?
.
一、民主的价值
1. 承认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2. 提供广泛参与社会中各种社会团体各方面活动的机会 3. 鼓励个性多样化而不追求单一的个性 4. 相信理智,不依赖权威
I. 把学生需要视为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的论据: 学校没有必要重复校外已经充分提供的教育经验。 学校的种种努力应主要集中在学生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严重差距上。
建议:选择一所你认为最熟悉的学校,勾划一下特点的调查研究。
.
学生的兴趣: 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育目标的主要基础是学习者本身的兴趣(并非一时的兴趣)。 论点: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学习者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建议:拟定一项在你最熟悉的学校中能够进行的学生兴趣的研究的计划。
标,而是要努力选择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共同的教育目标。
.
五、民主是否只能用政治术语予以解说?
如果学校哲学把民主看成是一种适合于生活所有方面的生活方式,那么学校必然会把重点放在旨在发 展民主的价值,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类目标上,这不仅仅是为了政治民主,而且也是为了生活所幼 方面的民主。
.
第二个筛子——学习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