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突触传递 生理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

生理学思维导图整理

●绪论

●生理学研究:

●范围: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水平:

●细胞分子(离子通道、兴奋)

●器官系统(内外呼吸、血液循环)

●整体环境(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ps:一个水平的结论不可以跨水平应用;例如信号传导是分子层面,稳态调

节是系统层面

●功能:基本生理活动,感觉器官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生理活动,内分泌~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物质和能量交换

●兴奋性excitability

●主动做出相应反应适应变化

●刺激、反应(兴奋、抑制)

●兴奋条件:可兴奋细胞或组织,适宜刺激强度(阈刺激阈强度)

●适应性adaptation

●生殖reproduction

●衰老senescence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

●体液body fluid:(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ICF2/3+细胞外液ECF1/3-内环

境)

●组成:血液、淋巴、组织液、脑脊液

●意义: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

●稳态:homeostasis

●定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拓展:机体内所有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为了维持稳态)

●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神经系统参与

●特点:快短准(反应快作用时间短调节准确)

●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有些可以消失)

●条件反射:需要训练,大脑皮层参与

●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出入神经、中

神经生物学:突触传递

神经生物学:突触传递

Types of synapses
电突触也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均有 在电耦合的神经元间,突触前的动作电位可以引起一个 小的离子流,跨过gap junction channels流入另一个神经元, 产生突出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PSP) 哺乳动物脑由单个电突触产生的PSP通常很小—其峰值约 1 mV或更小—这样,仅凭该电位是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细 胞的动作电位的。 哺乳动物电突触具体的作用因脑区不同而不同 (如:同步 化synchronize;发育协调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见教科书,Box 5-2 by Michael V. L. Bennett
一般概念: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 (20–50 nm ), 充满纤维状细胞外 蛋白质混合物,这种细胞间基质的功能之一就是使突触前后细 胞膜相互粘附在一起。 突触前组分(presynaptic element), 通常是轴突末梢 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 (直径50 nm), 储存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用于与突触后神经元通讯 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s )(直径约100 nm的囊泡) 含 有可溶性蛋白 (电镜下呈暗色,也称大致密核心囊泡 large dense-core vesicles) 膜特化区(Membrane differentiations) 突触两侧膜结构 活化区(Active zone) 椎体状,神经递质释放位点 突触后致密区( postsynaptic density)含有受体使得细胞间 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号。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第二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的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 三小肠内的消化 四大肠的功能
第三节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三肝脏的贮备功能及肝脏的再生 四肝脏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 节
第一节能量代谢
复习思考题
第二节女性生 殖
3
第三节妊娠与 分娩
4
第四节性生理 学
5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男性生殖
一睾丸的功能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三月经周期
第三节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 二分娩
第四节性生理学
一性成熟 二性兴奋与性行为 三性功能障碍
(一)中医学类专业
(二)针灸推拿学专 业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高三生物——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高三生物——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高三生物——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知识梳理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

(2)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单向。原因如下:

①递质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

②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助学巧记

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

突触传递生理学

突触传递生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讲义 >> 突触传递生理学

突触传递生理学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5/4 阅读:3111次

(Physiology on Synaptic Trasmission)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祁金顺

神经系统—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反射,反射弧);

神经元之间如何联系?神经元和其它效应器细胞之间如何联系?

广义的突触概念: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和其它效应器细胞之间发生功能性联系的特殊结构。中枢突触的数量:

1011×1000

*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经典的突触,神经-心肌接头属于非定向突触,心肌细胞之间的联系属于电突触。中枢三者均有,以定向式为主。

一、突触传递概述

(一)定向式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性化学传递)

1.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突触前膜(线粒体、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受体);

突触间隙(20-40nm)

* 活性带(active zone):释放神经递质的特定膜结构区域。

* 突触后致密物质(postsynaptic density)

2、主要神经递质、受体亚型及其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递质受体亚型跨膜信号转导途径

配体门控通道 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通道

乙酰胆碱烟碱型(N)

肌肉(N2) ↑Na+/K+/Ca2+

神经节(N1) ↑Na+/K+/Ca2+

中枢神经元(N1,N2) ↑Na+/K+/Ca2+

毒蕈碱型(M)

M1 (脑内) Gq/11 ↑PLC ↑IP3、DG ↑Ca2+

M2 (心脏) Gi/o ↓AC ↓cAMP ↑K+

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常于其 他多个神经构成突触联系,而突触后神经元 的状态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与IPSP代数 和的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若:EPSP>IPSP ,并达阈电位, 则后神经元呈兴奋状态 EPSP<IPSP 则后神经元呈抑制状态
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 突触易化(Synaptic facilitation) • 当突触前末梢受一个短串刺激时,虽然每个 刺激都引起递质释放,但后来的刺激引起的递质 释放要比前面刺激引起的为多。
• 突触强化( Synaptic potentiation)在较长时间连 续刺激之后,且可延续数秒或更长时间;在此期 间来到的对对突触前末梢的刺激,将引起较大的 突触后反应 。
ຫໍສະໝຸດ Baidu
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EPSP
IPSP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冲动 传至突触前轴突末梢
• 长时程增强(LTP)与长时程压抑(LTD): 在很多突触处还观察到一种由于突触的连续 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 的该突触活动的增强,称为长时程增强; 与此相反的称为长时程压抑。 • 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 在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约0.5~0.9ms后,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去极化才开始。这段时 间称为突触延搁.

简述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生理学

简述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生理学

简述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生理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之一。突触传递的过程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学信号传递,是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神经元结构、突触结构、突触传递的生理学机制等方面,对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一、神经元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信息的细胞。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部分。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部位,包含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树突是神经元的突出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轴突是神经元的长突,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目标器官。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地方,是神经元连接的重要结构。

二、突触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是神经元连接的关键环节。突触主要包括突触前端、突触后端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突触前端是轴突末梢的部分,负责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端是突触前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的地方,负责接受神经递质的信号。突触间隙是突触前端和突触后端之间的空隙,是神经递质传递的必经之路。

三、突触传递的生理学机制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机制,它主要涉及到神经递质、突触前端、突触后端等多个生理学结构和机制。突触传递的过

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突触前端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它主要由突触前端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会引起电信号的变化,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钙离子的升高会引起突触前端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神经递质从囊泡中释放出来。

(完整版)生理学思维导图

(完整版)生理学思维导图

单纯扩散02、N2、CO2、乙醇、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j ①高度特异性!

易化扩散卜4载体介导-(②有饱和现象!

|;③有竞争性抑制।

通道介导-Na +、K+、Ca2+、Cl-等离子 g.离子泵利用分解ATP 产生的能量 原发性 1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继发性

肠及肾小管吸收葡萄糖

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进行转运的方式

出胞和入胞 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囊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物质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

丁,—心房肌细胞

工作细胞

产(jt 、空肌细胞

功能1

…>建房结细胞

自律细抱/ 浦肯野细胞 心房肌 快反应细胞心室肌 浦肯野 慢反应细胞 房室结 3期内向Ca 减弱,外向K 增强

降息跨膜转运仍进行 免极化K 外流

前3期同于心室肌细胞

*上*皿出八门外流减弱IkK 离子外流减弱 浦肯野细胞4期

(内流城SIfNa 内流野1 分类 去极速度 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 静思电位Na 内流 的泉 Na 内流去极化 快通道 TTX 阻断 动作电位 。期 1期K 外流

复极化 2期(平台期) 早期外向K 抗衡内向Ca ♦

晚期・外向K

去极化 Ca 内流I 型通道慢通道

缺乏Na 通道

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悒 慢反应目篌^

自动去极化 速率最高 1勺的卜流进行性衰减

IfNa 进行性增强

T 型Ca 流Ca 内流

K 外

快反应细胞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_第四章__突触传递及突触活动调节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_第四章__突触传递及突触活动调节
长时程抑制(LTD)=与LTP相反。
习惯化=
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
敏感化= 与习惯化相反。
2.突触后抑制 ⑴机制:
⑵分类: ①侧支性抑制:
②回返性抑制: 特征:是超极化抑制。 2.突触前抑制
兴奋冲动 抑制性中间N元 释放抑制性性递质 突触后N元产生IPSP 突触后N元发生抑制
※ EPP的大小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量子释放:乙酰胆碱的释放是以一个囊泡为单位被释放的。包含在一个囊泡中的乙酰胆碱的数 量,称为量子,以囊泡为进行的释放单位,称为….。
第二节神经元突触 一、兴奋传递的
方式
(一)电突触传递
(二)化学突触传递
(一)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 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体板蛋膜白上分的子N构2受型体改结变合,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3.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①侧支性抑制: 兴奋冲动传入
侧支兴奋 抑制性中间N元
wk.baidu.co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