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石砚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上海民立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民立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
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浙江省建兰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浙江省建兰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________
②酒既酣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②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3)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浙江省部分地市2022年中考语文习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部分地市2022年中考语文习题汇编03文言文阅
读
杭州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
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铷:败絮。⑧蹙(cu):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⑥几希:很少。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
B.倭寧绍兴(盗贼)
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
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1
【答案】B
【解析】“倭寇绍兴”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人倭坛入
四?
面
皆
水
断
前
后
两
桥
则
死
地
矣
盍
化诱
【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句主要从理
解的角度去翻译。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3分)
【答案】你们极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
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解析】注意“辈”表复数,“若辈”指“你们”,“即往”后省略“化人坛”,翻译时注意省略部分要加上,“俟”翻译成“等到”。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
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
《天石砚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石砚铭(并序)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
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
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
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
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③。其匣虽不
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
砚台磨墨易筋浓。③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得异.石(2)而不可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
寄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找出与之相照应的语句。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的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不同的,奇特的(2)更换,更改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宝而用之”“不可易也”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③腰白玉之环腰:
④以军务倥偬以:
⑤今日预为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2.阅读选文
【甲】《唐雎不辱使命》(略)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2.文言文阅读
窃符救赵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2)解释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臣有客在市屠中________
②睥睨,故久立________
③公子色愈和________
④宾客皆惊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济南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济南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2023唐山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唐山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且为铭曰 ( 雕刻 ) (2)明年至黄州( 第二年 ) (3)求砚不复得( 寻找 ) (4)发书箧( 翻开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 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 感恩。
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
在
空地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
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敲扣击之铿然。试以以之为为砚,甚发墨,
只是
这
品质
wk.baidu.com
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
于是
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
祥也。”
以之赐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 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 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 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 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 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 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赐给我,说:“这 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
珍爱
雕刻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改变 以…为主 保全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
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重庆巴蜀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重庆巴蜀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④将弃官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2.文言文阅读。
甲
上海中学东校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中学东校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
【乙】三上
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2024届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应.当/答应.强.制/强.身健体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B.发酵./咆哮.绮.丽/犄.角之势风驰电掣./提纲挈.领
C.着.凉/着.迷否.定/否.极泰来度.日如年/度.德量力
D.辍.学/点缀.赡.养/瞻.前顾后众口铄.金/闪烁.其词
2.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没有一个人能否认学校有今天的局面不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修改:去掉“能”
B.校足球队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
修改:在改善前加“得到”。
C.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比较低。
修改:将“成本也比较低”与“副作用小”互换位置。
D.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
修改:在“有助于”后加上“提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外精美的作品有很多,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父母的心》就是典型代表。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情至爱的故事,表达了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石砚铭(并序)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③。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得异.石(2)而不可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找出与之相照应的语句。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的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不同的,奇特的(2)更换,更改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宝而用之”“不可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