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合集下载

高德胜:教育爱的四大特征

高德胜:教育爱的四大特征

龙源期刊网
高德胜:教育爱的四大特征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01期
高德胜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2期《论爱与教育爱》一文指出,教育爱是爱的一种类型,具有爱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独特性。

其一,教育爱是一种代际之爱,体现出上一代人“为下一代人好”的善意。

这种善意不仅仅停留在心意层面,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说上一代人用自己的付出去帮助、扶持下一代人,体现出一种给予之爱的特征。

而且,上一代人给予下一代人的,不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有生命力的事物”,包括德性、知识、能力等。

其二,教育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普遍之爱。

教育事业及作为代表的教育者爱的不是某个特定的学生,也不是某个特定的班级,而是所有学生。

其三,教育爱的给予即是获得。

所谓教育,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教育者用自己的德性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德性。

作为教育者,孩子的成长就是我们德性的完满,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幸福是无与伦比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教师,其在学生成长中体会到的一定不是自我牺牲或自我消耗,而是生命的丰富与充盈
其四,教育爱呈现出典型的道德爱之特征。

无论是从代际,还是从教育爱所具有的给予性等方面来看,教育爱都具有突出的道德性。

从道德爱的两个维度来看,教育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更是对教育关系的道德承诺,即无论学生如何,教育者都对这种教育关系负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教师爱的三元素

教师爱的三元素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

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上。

“皮格马利翁”效应。

热爱学生的三个层次:–从内容上讲,在较低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

它是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抚的那样的感情。

--情感的依赖从较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这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的尊重与理解的感情。

--人格的尊重–在更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期待感,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怀着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期待效应)--成就感的赋予●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夏丐尊●李烈:“以爱育爱,爱要有爱的激情,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70多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四个字就是“童心母爱。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内容是“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爱”,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

师爱的基本特征

师爱的基本特征

师爱的基本特征师爱即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灵魂,是热爱教育事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学生美好不未来坚定信念的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爱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成分,而是在教育实践中,由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生产自救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师爱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既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必要条件。

师爱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其他的爱,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师爱的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职业性。

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

这一职业的特点在于,教育者必须热爱他的教育对象。

如果教师讨厌学生,那么教师的教育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教师这个职业也就不存在了。

职业既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主要特点。

老师通过教育学生,为社会作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借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师爱是老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体现,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自觉形成的。

爱教育,爱从事的这份职业,就必须爱学生。

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二者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师爱这种爱学生和爱事业的一致性,是师爱的职业特点。

第二,原则性。

教师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进行教育的,实质上是接受国家委托来实施教育的过程,是按照国家和学校制订的目标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因此,师爱是一种教育爱,是一种有明确教育目的的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爱。

师爱既含有母爱的慈,又含有父爱的严,却又远远高于母爱和父爱。

因为教师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中包含着党和国家对学生的爱和期望。

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严格培养学生,是师爱原则性的体现。

第三,广博性。

师爱的广博性是指教师要爱自已所教的所有学生,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时时处处表现出教育者的公正。

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涯特点,更需要教师爱所有拭目以待学生。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

“教育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凡是具有“教育爱”的教师必然对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其表现为对学生的牵挂、关心,这种牵挂与关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

师生之间需要理解,能理解学生的教师总是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观察和感受学生的言行,以积极和发展的眼光去理解。

第三,“教育爱”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

教师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才,并寄以深切的厚望,即便是后进生,也决不轻言放弃。

第四,“教育爱”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奉献精神。

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甚至可以牺牲一切。

可以说,“教育爱”是每一位教育者从事工作时都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

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道德高尚的人,爱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

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教育者自身品格来培育品格、以灵魂培育灵魂的劳动。

教师只有用爱去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火种,教育才能照亮孩子的一生。

因此,爱在教育中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以下我将从教学中的几个简单的例子谈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让爱照亮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

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间的心理,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架设心灵的桥梁。

至今我还记得班主任胡新华老师,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并不是因为她的课讲得多么出色,要求多么严格,而是因为一件在老师看来是不经意的小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老师发现我没有到校,担心我煤气中毒,就安排同学到家里找我。

我被同学叫醒,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的那一刻,我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原本以为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我,可没想到,胡老师抚摸了我的头,递给我一个沉甸甸的饭盒,微笑的对我说:“还没有吃早饭吧,来,快接上,老师已经把早饭给你留下来了”。

教育爱的特征

教育爱的特征

教育爱的特征,对照这些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育爱?教育爱的特征教育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执教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

怎样把握好教育爱呢?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体表现:第一,就是教育爱的人道性。

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

那些“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

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

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的地位的平等性;在履行教育职责中,要充分认识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可侵犯性,不能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尊重和自觉维护。

教育爱内含的人道性规定是不可违背和缺失的,违背或缺失人道性,教育爱也会变成鞭挞人性,摧残人性甚至是残害人性的凶手,这已是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

第二个特征是教育爱的广泛性,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即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而是现在素质教育中所讲的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去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

教师不能以“三六九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平等地关爱全体学生。

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的全面关心,即教育爱要求的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不只是能否在各类比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而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

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爱为所有教育者(从校长到教师)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处处、时时、事事都体现着的爱。

②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

教育者须将教育爱深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须“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

③是理念与行动一体化的爱。

教育爱的理念是教育爱的行为的源头活水。

④是一种浓厚的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的情感。

即全体成员所拥有的相类似的情感、心境、思想和行为。

关爱学生是师德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无一例外地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大爱情怀。

从职业性质上说学生是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直接作用对象,成为教师履行职责的客体。

从感情纬度上说一旦身为人师,教师就与学生结下不解之缘。

在学生身上寄托着教师的希望和期待,承载着教师的责任与信念;学生身上发生着的每一个变化,凝集着对教师付出的回报,体现着教师的价值。

教师与学生因此总是难分难解,然而他们的角色、地位不同,目标、价值观不同,分别处在人生旅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情趣、不同的心理特征,难免有着冲突与隔阂。

如何去协调与学生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作为教育职责的承担者的教师来说,是必须面临的挑战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三关爱心得体会

教师三关爱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爱心、耐心、责任心”的三关教育理念,以此为指导,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下是我对教师三关爱心得的一些体会。

一、爱心是教育的灵魂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爱心的几点体会:1. 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 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

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

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我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二、耐心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

以下是我对耐心的几点体会:1. 耐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

面对学生的不足,我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犯错时,我耐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学会改正。

2. 耐心体现在对学生的等待。

教育成果的显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

3. 耐心体现在对自身的提升。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三、责任心是教育的保障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责任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以下是我对责任心的几点体会:1. 责任心体现在对学生的责任。

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业负责,对他们的成长负责,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 责任心体现在对家长的责任。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3. 责任心体现在对学校的责任。

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爱的涵义

教育爱的涵义

教育爱的涵义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

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爱为所有教育者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处处、时时、事事都体现着的爱。

②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

教育者须将教育爱深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须“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

③是理念与行动一体化的爱。

教育爱的理念是教育爱的行为的源头活水。

④是一种浓厚的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的情感。

即全体成员所拥有的相类似的情感、心境、思想和行为。

一、教育爱的特征1.表率性。

是指校长的教育爱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校长在学校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即支配和改变他人观念与行为的心理力量。

其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取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爱。

2.传递性。

比如在学校,是指由校长向教师,再由教师向学生的爱的多向传送。

这一传统性表现为多向性(即教师、学生之间互动的爱)、转化性(即校长的爱转化为教师的爱,最终表现为爱学生)、反馈性(学生对教师爱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对校长爱的反馈)。

在家庭中,则爷爷奶奶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子女,会传递为子女对爷爷****爱,对父母的爱。

这种爱同样具有多向性、转化性和反馈性3.无私性。

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情感的结晶,是一种无私的合乎理智的具有伟大社会意义的情感。

4.信念性。

它是基于教育爱的主体对教育所持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爱。

它明显地表现出主体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的透彻把握。

5.恒常性。

它是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持之以恒的稳定的爱。

6.系统性。

即指其是多维的、全层面的和一致的爱。

具体而言,一是泛爱,即面向全体学生的爱;二是面向每个学生所有方面的爱;三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偏爱”,即对品行后进生、学困生和体育达标困难生的特殊的爱。

7.原则性。

它是有目的的、服从社会要求的、理智的、严格的爱。

8.共生性。

它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教育爱的"共生效应"。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出了他对于爱情教育的认识:“只有互相友爱、真心相爱、兴趣一致和性情相投,并以高尚道德为基础,赋予无限崇高的热情,才会建立起真正的爱情。

如果没有爱情,生活将是不完美的。

”可以把这段话的爱情的特点归纳出以下几种:第一,真诚。

如果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只是因为好奇而恋爱,只是为了攀比而恋爱,那么这样的恋爱不足以称为爱情。

真正的爱情既要如朋友一般互相友爱,同时也要像恋人一般真心付出。

第二,有共同语言。

第三,道德。

韩寒说过一句话:“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爱你的人会保护你、珍惜你,而不是伤害你。

即使是烧杀抢掠的土匪,遇到喜欢的人也会变得文质彬彬,如果一些人打着爱情的旗号对你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请及时制止,那不是爱情。

如果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妨跟他聊聊他眼中的爱情是什么?谈谈爱情的三个特点。

当孩子遇到了早恋的问题,即使你不制止,孩子也会用你提供的方法来判断到底要不要恋爱,最后他会发现,大部分爱情,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和爱情的三大特点根本搭不上边。

爱情教育只有爱情吗?作为成年人,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就可以。

这期间还包含了理解、宽容、道德、责任等等问题。

孩子也许不能完全明白,但是身为家长,当我们决定要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时,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渗透给孩子,先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那么爱情教育可以教给孩子什么呢?第一是道德教育。

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着重强调了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性,在卢梭眼里,道德教育是爱情教育的基础。

因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能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

换句话说,有道德的人才能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第二是性别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尊重性别的差异,卢梭认为女人和男人各有不同,这是自然的法则,“不同” 不是嘲笑他人的理由。

第三是审美情趣的教育,这里的审美可不是要教孩子注重外在美,而是要让孩子注重心灵美,在卢梭眼中,正确的审美观是要抵制外表、物质的诱惑,从而学会鉴赏别人的心灵。

论教育爱的基本要素

论教育爱的基本要素

学生 的关 心是教 育 活动展 开 的前提 , 也 是学 生 全 面 发展 的基 础 。在 教育 活动 中 , 教 师 不仅 是 一个 教 育
者, 更 是一 个关 心者 。诺 丁斯甚 至认 为 关 心是 教 师 这个 职业 的基 本 特 点 。她 认 为 一 个 人 进 入 了教 师
缺 少 的核 心要 素 。由于 “ 所有 形式 的爱 常常包 含 着 共 同 的基 本要 素 : 关心 、 责任 、 尊重 和 了解 ” ¨ ] , 因此 教 育爱 的基本 要 素 同样 应 包含 关 心 、 责任、 尊 重 和
区别 。 _ 3 学 生对 于学 习 的积极性 、 主 动性 , 一 方 面取
决 于所 学课 程知识 的 吸引力 。 另 一方 面取 决 于教 师 对 学生 的关 心 所 产 生 的 向师 性 。教 师对 学 生 的关 心是对 全体 学生 生命 整体 的关 心 。 而 不 仅仅 表 现在 对 某个 学生 生 命 中某 个 成 分 的关 心 。在 教 育 工 作 中。 我 们经 常会 遇 到 这 样 的情 况 : 教 师 自认 为 十分 关 心 学生 的成 长 , 但 学 生 却感 受 不 到教 师 的关 心 ,
[ 摘
要】 教育是爱的事业 , 爱与教育具有天然的 内在联 系。对教 育爱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在于对其
基本要素的理解。教育爱的基本要素 包括 : 关心、 责任、 尊重和公平。关心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政府
对教 育发 展 的关 心 ; 责任 表 现为教 育研 究 、 教育决策、 教 育 实践 中的责 任 ; 尊 重是 教 育 目的的 体现 , 是 教 育 过程 的要 求 : 公平 是教 育理 性和教 育 智慧 的体现 , 表 现 在 宏观 和 微观 两 个方 面 , 即教 育政 策 制定 的公 平 和 教 学过 程 的公平 。 [ 关键词 ] 教 育爱 ; 基本要 素 ; 关心 ; 责任 ; 尊 重 [ 中 图分类号 ] G 4 0 — 0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4 ) 2 5 — 0 0 1 2 — 0 4

“教育爱”的大同与小异

“教育爱”的大同与小异

“教育爱”的大同与小异教育爱是指以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关爱与尊重,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育爱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自律和责任感,让他们具备面对社会和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虽然教育爱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但在不同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中,教育爱的具体实践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大同:1.关爱为本教育爱的核心是关爱,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情感上,孩子都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怀,才能健康成长。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给予他们鼓励和鞭策,让他们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以身作则教育爱需要父母和老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们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态度,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够展现出爱与尊重,孩子们也会学着爱与尊重他人。

在家庭中,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

在学校中,老师也同样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他们学会爱与尊重。

3.个性化关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爱与关怀。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教育。

在学校中,老师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地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异:1.家庭环境的差异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庭条件不同或者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同,可能导致对孩子的教育爱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家庭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父母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对孩子的教育爱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父母之间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

教师之爱的具体体现

教师之爱的具体体现

教师之爱的具体体现
教师之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和关怀:教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真正的渴望
与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无论是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惑,还是情感上的困扰,教师都会用爱去化解,用情去感染。

2.尊重和信任: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信任他们的能力和
潜力。

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3.耐心和细心:教师对待学生充满耐心和细心,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
力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怕麻烦,不嫌琐碎。

他们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用爱去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4.公正和公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他们不
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用爱去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和不平等。

5.奉献和牺牲:教师之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他们愿意为了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

他们用爱去诠释教育的真谛,用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6.引导和激励:教师之爱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上。

他们不仅传授
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素养。

他们用爱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情去激励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教师之爱是一种无私、伟大、纯洁的爱,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精神和道德风范,也是教育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一、教育爱的定义教育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艺术。

它是从教师热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中所引申出来的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伦理概念,其内涵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二、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者的情感和爱就像池塘里的水,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而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情感,才能产生施爱的强烈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越深,其爱心就越强。

2、理智性对学生来说,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和学生相处,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要用一种理性的爱去对待孩子,不要溺爱,无原则的爱,爱是要讲求艺术的。

3、超越性教师的爱需要超越,不能只停留在爱的情感和理智层面上,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工作中要爱岗乐群,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志存高远;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在学习生活中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其实,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爱的超越。

一是学会宽容,二是帮其改过。

学会宽容很重要,因为学生都未成年,犯错是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不要一味的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

帮其改过很关键,一是要帮学生认识到错误;二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有爱的情感和爱的理性在里面,让爱在超越中升华。

三、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1、必要性(1)仁慈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需要奉行仁慈的原则。

此外,从仁慈的超越性特质来看,人类总是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宽恕的美德,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仁慈对人的生命、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2)仁慈是公正的延伸和补充公正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仁慈是个人伦理的基础,它们互为延伸和补充。

主题教育爱

主题教育爱

主题教育爱教育爱是培养孩子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道德观念的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它要求父母和教育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爱心,促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爱和尊重,学会爱和关爱他人。

教育爱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教育爱的基础是父母和教育者身上的爱心。

爱心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是对他人的关怀、尊重和关爱。

父母和教育者要有爱心,首先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孩子。

他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意愿。

只有关心和尊重孩子,才能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爱心还表现在关爱和关怀孩子的生活。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健康状况。

他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教育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关心他们的饮食营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爱还要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培养孩子的爱心。

比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和教育者要用爱心去理解他们,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同时,父母和教育者还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和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

比如,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学会分享和合作;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义工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慰问孤寡老人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除了爱心,教育爱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责任感是一种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自觉。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教育孩子懂得责任,懂得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他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力去履行。

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学会尽孝道,尊敬父母,照顾弟妹;在学校中,他们应该学会尊重师长,团结同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社会中,他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教育爱”的特质及修炼

“教育爱”的特质及修炼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关键能力建设专题“教肓爰”前特质及111炼文/毛道生人因为有爱才成其为人,是“爱造就了人”,爱是“人之根”⑴,所以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2],“四有”好老师应当具有“仁爱之心”[31o对“教育爱”的修炼不仅仅是“四有”好老师的“仁爱之心”所需,更是应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要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挑战所需。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爱或者其他社会关系中的爱,如亲情爱、友情爱、爱情爱等,具有教育的规定性和实践性,笔者称之为“教育爱”。

“教育爱”体现和影响着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的关键能力。

教师需要对“教育爱”的内涵和特质有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渐进行修炼。

一、“教育爰”的特质“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生命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精神与情感投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

“教育爱”涵盖教师爱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经验和能力等素养要求,也就是说,“教育爱”不仅仅是情感使然和道德感召,更是综合素养和实践智慧,具有爱的一般属性,更体现着教育特质。

“教育爱”存在于教育实践中,必然遵循教育性原则,这是“教育爱”的本质属性。

从反面来讲,某种名义上的爱,只要背离了教育的目的、规律或伦理,这样的爱即便可能是真诚、真实的,因其不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定性,也不能称其为“教育爱”。

1.“教育爱”的合目的性“教育爱”应指向教育目的,具有教育的合目的性。

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生命的社会性和个体化成长,实现个体生命的幸福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共同进步。

“教育爱”的合目的性意味着,以片面强调个人的利益、地位、成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脱离个人需要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而导向精致的利己主义,看上去是情之切切,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爱”。

部分教师为一些短期的、功利的、狭隘的利益所诱导,忽视了教育本身的社会价值和学生的生命意义,无论怎样言之凿凿地号称“这是为学生好”,也摆脱不了背离教育目的的实质。

教育爱的三个特征是

教育爱的三个特征是

教育爱的三个特征是:一、情感性。

二、理智性。

三、超越性。

谈谈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
人一生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学生也是如此,就看我
们教师是如何对待的。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宜“快”不宜“慢”。

对学生的问题处理的时效上,应该“快”刀斩乱麻。

小学生最大特点就是自我控制力差,有许多错误应属于学生成长中的“调皮”或“淘气”行为,如迟到、上课讲话、不完成家庭作业等,他们在事后也会很后悔,发现自己做错了,所以教师要尽快解决,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

切不可对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反而滋生出抵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再就是耐心经营,不要急于求成。

学生犯错误不是一时造成的,改正过来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有时候还容易出现较大的反复。

作为老师,不能希望通过一两次表扬,就把学生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给他改过来。

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用老师的爱心去感化。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着他,爱护着他,使他感觉到当将要犯错误时,下意识的思考老师会发现的,不能这样去做。

三是要一视同仁。

往往我们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误时,视而不见,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犯错误时抓住不放。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切实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犯错误应不应该,行不行。

对暂时后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或教育,以激发其时时扬长避短,时时充满上进的活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 (2)

教师对学生的爱 (2)

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1.深厚、持久、无私的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们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

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

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子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的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尚的无私的,是建立在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之上,是在履行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这一崇高职责中产生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会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始终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2.一视同仁的爱当今,我国大力倡导并实施的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学生,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因此,教师要全面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状况优劣来偏倚学生,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

教师在教育中的失败往往来自师爱的不公平。

如果失去了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使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业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个学生,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

3.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爱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与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权利。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

爱的教育的三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爱的教育的三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爱的教育的三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长文进行简要介绍,概括提及爱的教育的三个主要部分和目的。

以下是对1.1概述部分的一个示例:爱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爱的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教育理念。

首先,我们将探讨爱的教育的第一部分,即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和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

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石,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建立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使其具备健康的情绪表达与交流能力。

其次,在爱的教育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社交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中融入和相处的重要能力,而道德观念则是引导孩子正确行为的内在导引。

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道德观念,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正直、宽容和负责任的品格。

最后,我们将探讨爱的教育的第三部分,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面对挑战和困难,还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而独立性的培养则能够帮助孩子逐渐发展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这三个主要方面的探讨与分析,本文旨在强调爱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孩子综合素质的积极影响。

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认识到爱的教育的价值,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社交能力、道德观念、自信心和独立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清晰地表达和组织我们对于爱的教育的三个部分的理解和观点。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即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将介绍爱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简要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爱的教育的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和培养孩子情感能力的方法。

论教师之爱的类型及表现

论教师之爱的类型及表现

论教师之爱的类型及表现论教师之爱的类型及表现摘要: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

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

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关键词:教师;爱;类型;表现我国著名学者夏丐尊先生在1924年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见,爱之于教育,相当于灵魂,离开爱,教育不过是空空的躯壳而已。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怎样的教师之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一、教师之爱的类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明确提出两种教师之爱:一种是要爱岗敬业,另一种是要关爱学生。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教师就要以“生”为本。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强调:“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可见,爱岗敬业也应该是以爱学生为出发点,再归结到爱学生的落脚点上。

所以,无论是爱岗敬业还是爱护学生其实都是爱教育事业的表现,二者是统一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是爱学生。

但在教育实践中,这两种爱有时候得不到统一,表现出不同的两个向度:一种是单纯的爱岗敬业,可以称之为爱业绩;另一种是对学生的真切之爱,称之为爱学生。

教师爱学生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或是由于学生长相玲珑或是由于性格乖巧或是由于聪明过人或是由于勤奋如牛而爱,这种爱是喜爱,是人类喜爱美好事物的共同本能反应。

这种爱,不能普及给每一个学生,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具有稳定性。

所以,我们倡导教师对学生的理性之爱,这种爱源于责任,超越本能。

正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难之际舍身救学生的爱就是一种理性之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爱的特征 ⒈情感性 孔子在《论语》曾经这样表述‘仁者爱人',孟子则解释说“仁”主要指人 心,尤其是“恻隐之心”。

两人强调的都是仁慈的情感性特征,即仁慈首先是一 种爱心,应当爱人,同情、关怀和帮助人。

⒉理智性 伦理学家包尔生指出: “同情是积极的社会德性的基础,但它绝不是德性本 身,像生命冲动的任何方面一样,它必须接受理性的教育和训导;”仁慈有别于 普通情感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理性色彩。

在理性的意志中,它既实现自己,又限 制自己 _ 就其推动人类幸福的目的而言,它实现着自己,就其需要防止有害的 结果而言它必须限制自己。

⒊超越性 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它要求道德主体比公正做得更多, 给他人更多的爱心;另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对人有更多的宽恕。

因为爱本身 是一种从容和平静的喜悦,而不是烦恼、抱怨和仇恨。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 ⒈仁慈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公正只能保证生活秩序井然,并不能提 高生命的质量。

缺乏关怀的社会是无情和冷漠的社会,因此仁慈就成为令人向往 的美德。

生命神圣却又十分脆弱,需要我们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

人与人之间需 要奉行仁慈的原则。

此外,从仁慈的超越性特质来看,人类总是容易犯错误,所 以我们需要宽恕的美德,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仁慈对人 的生命、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⒉仁慈是公正的延伸和补充 公正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仁慈是个人伦理的基础,它们互为延伸和补充。

从 男性伦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意公正,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而他的弟子吉列根却发现, 妇女存在另一种道德语言,她们把道德问题定义为避 免伤害和实现关怀,也就是说,妇女更在意爱心和仁慈。

同时,由于公正具有历 史性,在现实生活中,公正原则有时会带来某种不可兼得的价值遗憾,在这种时 候,往往需要仁慈来弥补。

正如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里的一句台词“倘若能 以慈悲调剂着正义,人间的权力无异于上帝的权力。

” 仁慈是一个与公正不同的道德原则,仁慈显然比公正要求得更多。

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资格去延伸和补 充公正。

如何实践教育爱 1. 要有无条件的爱心。

教师仁慈体现出的一定是无条件的关怀和爱心。

也 就是说这种爱心是洒向每一个孩子的。

不因他们的容貌、出身、性格及学业成绩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个真正仁慈的教师必然明白, 越是不好看的、 家庭贫贱的、 淘气顽皮的、成绩落后的学生,越需要关怀而不是抛弃。

教师仁慈首先是爱心, 但又不止于抽象的爱心。

更有一些教师对这种爱理解 有误,以至于发展成糊涂的爱。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布置大量作业, 强迫学生陷入题海复习,因为一个词、一道题的错误要求学生数十遍改正,当学 生出现其它错误时, 以学习作为最方便的惩罚手段等等。

不仅无法取得教师希望 的教育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要想真正 地践行教育仁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

⒉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含义 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 有可无,相反它非常必要;第二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 有无心的、 有无知的、 也有有意的。

教师的仁慈往往集中体现在有问题的时刻和有问题的学 生身上。

它是一种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过错的迁就和放纵, 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耐心和冷静不可或缺。

仅用惩罚是 不能救人的,一味急躁也与事无补。

3.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仁慈不同于普通的怜悯和简单的同情,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它要求践行 者必须达到一定道德自由的境界才能准确把握。

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 必将陷入日常是非厉害中难以自拔,自身无法自由,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 宽容大度?叶澜老师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个性:一个有资格当教师的人,应该是 一个热爱生命、珍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开朗、热情、胸怀宽广。

仁慈是一种比公正要求得更多的伦理原则,在道德修养上必然要求境界更高。

4.拥有教育信心。

信心让人冷静和从容。

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 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 自己的学生。

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 学生和事业。

相反,如果丧失信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

但 这种信心绝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和技能是拥有信心的保障。

5.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在师生交往中,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 爱?除了学习运用语言、教态及其它手段外,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掌 握不同的沟通技巧:外向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谈话、聊天等途径,内向的孩子让很 多教师感到为难。

6.关心学生的心理。

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居高临下地说和 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方的心灵沟通,也不利于教师真正地理解学生。

其 次,教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

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

最后,教师应当用自己的仁慈与宽容, 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 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得到情感上和心理 上的有力支持。

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提 供优良师资的关键所在。

但很多教师还不能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那么如何正确的认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就培训文件,国家培训机构, 培训形式以及今后将如何开展培训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 分析。

一、培训文件的制定和相关内容 国家教育部的培训文件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令第 7 号)的形式颁布的,整个规定共六章。

文件中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 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 级的依据之一等等。

同时省依据教育部文件、市依据省文件、县依据市文件、校 依据县级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文件。

我县教育局每一轮培训都会制定一个 五年的培训规划,然后由教师学校依据培训规划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二、培训机构 国家教育部文件规定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 门领导下, 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培训机构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所在学校。

教师进修学校和任职学校是主要培训机构。

三、培训形式 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训结合、远程培 训等。

四、今后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些设想 教师的在岗培训可以提高技能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师的学习 过程对整个教师培训质量的影响极大,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 时,更加渴望获得实践知识,包括对学校各种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获得等。

这就需要在政府保障经费的前提下,培训形式多样化以适应教师的需求。

在原有 的多种培训形式下,要更加注重以下的培训形式 (1)加强反思性教学 1989 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 “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提出对教师培训也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教师培 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 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对实践生活进行关注,培训 过程突出教育内容、认识主体、实践情境的特殊性,强调个体体验深层次实践性 学习,促进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教育生活,形成自己 的教学风格。

(2)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 与探讨。

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 实践问题。

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 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 方案,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 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训者在 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 例研究过程中使教师得到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实践。

(3)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通过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在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开展,结合教学实 际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校本培训可采取“帮带”方法进行个性化培训,通过跟 班指导,结合备课指导、课后点评进行职业技能辅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

另外, 校本培训的另一条基本路径是主题式教研活动,通过教师群体性的课例分 析开展的教研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诊断性、指导性、共享性特征,通过 对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诊断,进行理性归纳和整理进而解决问题。

主题式教 研活动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获得教学经验。

(4)大规模开启远程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大规模开启远程培训模式。

其优点 是低成本、高水平,既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教师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还 可以在平台上与专家沟通。

远程培训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系统,更好 的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1、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 在人才辈出的时代,学校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空前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数千万大中专毕业生。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的逐步增多, 各级各类学校招聘选拔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 提高。

当前,我国的中等师范教育正在逐步取消,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学历层 次将会由原来的“中专以上学历”上升到“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

所以 教师要尽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生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量也在逐步减少, 必然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

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 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准备。

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 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 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