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剖析

合集下载

第六章资源承载力分析

第六章资源承载力分析

第六章资源承载力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即规划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指要在不超出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论证规划实施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咨询相关方面专家和产业园规划决策方意见,提出解决的途径,对产业园规划产业定位、产业结构和规模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6.1 评价体系

6.1.1 评价指标

区域环境与资源承载力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必须体现出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在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联系,本次评价采用指标评价法来评价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具体分析评价指标见表6.1-1。

表6.1-1 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一览表

6.1.2 评价方法

本次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为:

资源承载力=Pi Qi

环境承载力=Ei Ei

式中:Pi:当前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对某种资源的需求量;

Qi:该区域现有自然环境可提供的某种资源量;

Ei:当前人们所需求的某生态因子的容量;

Ei′:该区域现有环境容量。

当Pi>Qi,资源承载力>1,表示某种资源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Pi<Qi,资源承载力<1,表示某种资源处于可承载状态;

Pi=Qi,资源承载力=1,表示某种资源处于临界状态。

第6章_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6章_土地可持续利用

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我国目前采用的定义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 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以上表明:土地人口承载量与土地生 产能力成正比,与人口生活水平成反比。
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即生物生产能力,指土地在 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的 内在能力。
能力的发展。
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 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 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 最大限度。
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 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 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 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 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平衡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消除贫困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观念 可持续发展包括代际间的协调和当代区际间的协调


作物的光合潜力假设了各种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宜 条件下高光合效能作用组成的群体所能产生的生物 量(干物质)。 现实情况是在光合潜力转化为实际产量过程中还有 其它因素将它‚衰减‛了。 光合生产潜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从理论上 分析计算了作物最大的生产能力,即作物高产的上 限,所以它是研究‚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生产能力‛ 的依据和基础。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第五节 土地承载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第五节  土地承载力评价

国内情况
• 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与世界整体状况相似, 甚至比 大多数国家还要尖锐。 • 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很大, 增长的绝对 值也大。因此,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 在 我 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土地资源不致退化的 情况 下,全国的土地资源可以供养多少人口, 提 高土地资源 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如何,成为 国家有关部门关心的 重要问题。
第六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五节 土地承载力评价
一·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含义及其研究 意义 二·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思路 三·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估算的流程
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人地关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全球性问 题日益突出,各国的科学家和政治家都在为 这些问题的缓解而做不懈的努力。
农业生态区法(AEZ)
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 力
• 计算行政单元的耕地面积,(灌溉地旱 地),草地和水域的土地生产力
农业生态区法(AEZ)
5、计算一定经济投入水平 下的土地生产潜力
• 进一步考虑经济投入水平,使土 地生产潜力的计算社会经济条件 结合, • 高, 中, 低三种投入水平(表67)
农业生态区法(AEZ)
2、编制以农业生态小区为单元的农 业生态区图。
• 光温生产力图↘ • 光温土生态区图 • Fra Baidu bibliotek壤资源图↗

土地经济学 第六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经济学 第六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2.农作物最大单 产潜力估算
4.土地生产潜力 的估算
1.土地资源 清查
3.作物适宜 性
案例:基于农业生态区域模型的黑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2020/3/29
(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2020/3/29
(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C = Y·S·A /V
式中: C 为各个生态区 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Y 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S 为生态区的( hm2 ) , A 为粮食 转换为热量或 蛋白质的转换系数; V 为人均热量或蛋白质耗 量。
第六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汇百度文库人: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可持续发展
02
土地人口承载力
03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01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1952年 伦敦烟雾
1953年 水俣病
土壤污染
水污染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过程
绿化、防洪、排涝、湿地保护等
(3)城镇建设中,实行土地立体利用,适当提高土地容 积率,盘活存量土地,消除闲置土地,大力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
(4)实行土地重划及土地整理制度。
2020/3/29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种植业生产潜力评价 畜禽业生产潜力估算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5.时间尺度:研究所针对的时期、预测相应时期的 人口、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6.2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的研究方法
FAO建立的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e Ecology Zone):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分 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相对一 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单元内,作物种类与 种植制度也相似,其土地生产潜力即由灌溉 条件的好坏和投入的高低所决定;在此基础 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 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力。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4、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级结构 见书图6-2
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 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 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 物,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生产条 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 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3、土地潜力单元(land capability unit):潜 力亚级续分为潜力单元;特点:
a、 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措施下,可生产相同的农 作物、牧草或林木;
b、 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 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方法;
c、相近的生产潜力(在相似的经营管理下,同 一潜力单元内各土地的平均产量的变率不超过 25%);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土地潜在人口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域的土地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潜在产出所能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人口数量的能力。其研究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日趋减少的尖锐矛盾而发展起来的,可作为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农业布局、人口政策等的依据。

估算土地潜在人口承载力,必须以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为基础。目前一般作法是扣除非农业用地后,根据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评定每一个土地单位对作物的适宜程度;再对所选定的各种作物进行产量分析,以确定特定条件下生产量最高的作物品种,再计算一定投入水平下该作物的产量;然后根据卡路里—蛋白质转换系数,求出各种作物的卡路里—蛋白质生产潜力。把各土地单位的计算结果总合起来,得到一个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再与一定生活水准下的卡路里—蛋白质人均需要量相对照,即可求出该区域的土地潜在人口承载力。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陈诚土管031

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粮食保障问题对世

界的粮食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

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保障程度。尤其是自1978年以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

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人们的温饱解决程度和收入增加状

况不断改善。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仅用占世界9.6%的耕地(按实际面积),养活

了占22%的人口,就贫困人口而言,其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6年的5800万,占乡

村人口的比重降为5%,并正在继续降低。

关键词土地人口承载力;投入;管理经营;供应;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土地资源不仅仅是指耕地,还包含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对象不仅是人口,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量等。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1 总体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总体思路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耕地人口承载力,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社会就业保障能力所承载的人口

限度。

●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从两方面分

析,一是建设用地供给规模;二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限制,通常从建设

用地人口总量和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析。它确定的是既定建设

用地规模下,适宜的人口容量限度。

2)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下,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适宜的建筑规模和强度界限,通常可用建筑容积率来衡量。它与土地扩张强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一起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

土地评价:指当土地用于特定目的时,对土地进行的质量鉴定。包括土地质量诊断、分类或分等、土地制图、数量统计等。土地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一般只表示土地的相对适宜性;后者以数值指标来规定土地间的质量差别。

案例: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多学科活动协同研究

4、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5、评价要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6、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评价的基础

7、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

三、土地评价类型

第二节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与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匹配过程,称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的、定量的,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当前的、潜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

为单宜性(如橡胶)、双宜性(如苹果、板栗)、多宜性(如农林牧多种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土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其评价因子用土地特性,但由于土地特性都具有各自的量纲,使得土地特性之间以及与土地质量之间的比较很困难,因此,使用土地特性作评价因子,首先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其量纲。实际上标准化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土地质量评价将土地特性转化成土地质量,只不过土地质量仍使用土地特性的名称。

三、土地适宜性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

第6章_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第6章_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6.3.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1 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方式
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是一种概算; 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按 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 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质量,并折 算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内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 得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土地潜力。
6.1.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一般具有3个特点:① 它针对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 也可以是一个省或一个县;②其主要的过程是要 计算这一行政区域的食物生产能力,它取决于这 一区域的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的投入水平;③需要考虑分析预测期的生活水平, 因为对于一定的食物生产量,生活水平不同,能 够养活的人口数量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对于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 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土 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土生产 潜力;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 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 水土生产潜力。
土壤修正,实际上是针对有光土壤及相关地学因素所作的作 物生长限制性分析或适宜性评价。所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 土壤剖面构型、土壤厚度、有机质及化学性状、坡度。地下 水位等。
第6章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学 第6章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学 第6章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 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研究视角的发展演变规律 国土空间开发适 宜性概念的演变历程则体现了研究目的演变规律,同时又受外界政策、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从 而使承载力和适宜性评价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6.1.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由土地适宜性评价发展而来的。
6.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6.1.2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1. 是科学、系统、全面认知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发展格局演变规律的必然途径
6.4 评价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6.4.3 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安排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调控国土空间结构、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与提升国土空间魅力品 质的重要支撑手段,不仅是解决新时代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提升之间矛盾问题的理性应对 和实现精明增长的理想途径,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坚实举措。
6.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6.1.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土地资源与风土人情这门课程的主要主题包括

土地资源与风土人情这门课程的主要主题包括

土地资源与风土人情这门课程的主要主题包括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

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

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第九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第十一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学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课件

保护措施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动力来源
人力、手工工具
人力、手工工具 或畜力牵引,改 良工具
包括收割在内的 完全机械化
劳动强度
高,包括未计成 本的家庭劳力
高,包括本分计 算成本的家庭劳 力
二、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
土地资源质量
土地
土地人口承载力
人类
投入水平
生活水平
时间尺度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三、研究方法——AEZ
1.基本原理—模拟作物生长过程
太 阳温降 辐度水 射
土壤资源调查
土土 壤 层坡土 类 性度相 型状
作物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清查
作 物 种 类
种 植 制 度
水 田
水 浇 地
旱 地
草水 地域
农 气候资源图
土壤资源图
作物种类及种

植制度分区图

态 光温土生态区 光温水土生态区 区
与 生
作物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潜 光温土生产力 光温水土生产力

第六章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刘黎明

第六章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刘黎明

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现有耕作技术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措施下土地的最大生产能力。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气候生产力也就是光温水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在一定的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光温水土生产力: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光温土生产力: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土生产潜力。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土地资源的数量: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可利用水域等土地面积。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取决于土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投入水平:取决于物质和技术的投入的多少和高低。

4、生活水平。

5、时间尺度。

简述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平下食物的生产量,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因此,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包含一下3个层次的内涵:

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它把人均粮食的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供养的最大人口量。

2、基于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根据现有的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本课后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本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论述土地、土地资源观点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色。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必定立体空间内的天气、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

(文及植被等自然因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所以,

(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必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准时间内能够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①资源特征——生产性、地区性、动向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

(限性、不行代替性;②财产特征——商品特征、产权特征、增值特征、不动产特征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剖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种类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散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检查与评论:土地资源的数目和质量特色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趋重要,请简要论述土地资源学此后

(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要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展开领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要点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检查和动向监测的技术服务系统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财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世界天气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

(④生态柔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多尺度时空差异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

的和意义。在首先阐述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模型,然

后对山西省土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该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的多尺度差异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影响因素进行了

探讨。在总结了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将为山西省土地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口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评

价模型、现状、变化、影响因素、问题、对策建议、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内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煤炭基地,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山西省土地资源的

利用和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的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山西省土地资源的状况,为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增加,山西省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多尺度时空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土地资源利用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为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深入分析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多尺度时空差异,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建议,促进山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实际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土地资源学--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2

土地资源学--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2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时间序列 法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成功案例: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中国科学院)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6-4 人口承载力计算
1.计算方法:
(1)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粮食型) :不分 年龄、性别和职业,且不考虑粮食品种,如 375-400kg/人.年。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三)耕地增产潜力的相对比值
它从另外一个方面来了解耕地增产潜力及其 限制因素,即是将行政区内各农业生态小区的耕 地生产潜力除以现实最高生产力,即“潜在生产 力/现实生产力”。其比值愈大,则潜力愈大, 反之,则潜力愈小。我们也可将这些比值进行顺 序排列或分级制图,以便使国家和地区决定投资 的方向。
C=P·A/N
C-土地人口承载力,P-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潜力,A-土 地面积,N-人口平均粮食需求.
6 土地人口承载力
2.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回顾
研究历史——国外 (1)前期土地承载力研究 1921年,承载力概念提出(Park; Bergesh ); 1948年《生存之路》;(威廉府格特) 1965年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威廉阿伦) (2) 1970年后土地承载力研究 多目标决策分析;(澳大利亚) AEZ;(卡萨姆) ECCO。(Malcom Slesser) 研究历史——国内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量的20%以下。
三、投入水平对土地生产潜力的修订
1.改善土地状况的基础性投入
农田基本建设:修梯田、土地平整、排水等
2.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常规生产性投入
肥料、农药、良种、农机等
3.投入水平的影响反映在土壤适宜性等级的变化

投入水平及有关说明
评估的作物 内容
中等投入水平 高投入水平 部分改为最适 最适作物搭配 现有作物搭配 生产体制 作物搭配的旱 的旱作栽培 的旱作栽培 作栽培 有改良的栽培 品种,施有限高产品种,最 本地栽培品种, 的化肥,简单适的化肥施用 不施化肥或不 的推广一些措量,病虫害及 进行病虫害及 施包括病虫害杂草的化学防 使用的技术 杂草的化学防 及杂草的化学治、有一定的 治、无休闲期、 防治、有一定最短的休闲期、 无长期的土壤 的休闲期、某完全的土壤保 保护措施 些长期的土壤护措施 保护措施 低投入水平
Pw=Ymp· W
W=1-Ky(1-ETa/ETm)
Ky为产量反应系数,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不一样,
ETm为最大蒸散量,即供水充足条件下作物的最大蒸散
量,ETa为实际蒸散量(需要在既无径流又无地下渗漏的 情况下才能实现)。
3.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
以农业生态区为评价单元,对选定作物做气候适宜性评价
二、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 土地资源质量
土地
土地人口承载力
人类
投入水平 生活水平
时间尺度
三、研究方法——AEZ
AEZ: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化为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 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 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土地生产潜力 的差异一进步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采用“作物生产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 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人均消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 单元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二)农业生态区法
1.光温生产力 2.光温水生产力 只决定于品种和辐射、温度 光、温度、降水
3.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其产量修正
1.光温生产力(Ymp)
1)模拟计算作物总生产率(bgm) 当Pm>20kg/(km2·h)时 bgm=F(0.8+0.01Pm)b0+(1-F)(0.05-0.25Pm)bc[kg/ hm2·d] 当Pm<20kg/(km2·h)时 bgm=F(0.5+0.025Pm)b0+(1-F)(0.5Pm)bc[kg/ hm2·d] 2)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长率 CL=2.47570×10-3+0.32241×LAI+0.83616×103×(LAI)2-0.01328×LAI3+1.33047×10-3×LAI4 Bg=CL×bgm
3)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人均消耗水平标准 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认为温饱阶段的人均 年粮食消费量为250- 400kg,小康水平为400-600kg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院士指出,人 均年粮食占有量400kg是初步小康型标准,437kg为 全面小康标准,472kg为向富裕阶段过渡标准;
A u , A v , A k 分别为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mg/kg); Om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2)采用耕地质量系数修正
f(L)=(F1a1十 F2a2十 F3a3)/(∑Fiai) F1、F2、F3分别为一、二、三等耕地的面积;a1,a2,a3分
别为一、二、三等耕地在一定条件下的产量;
蛋白质/g 75 80 90 70
75 85 80 75 60 45
2.计算标准 (1)人均粮食占有量 人均粮食占有量应包括人口口粮、种子粮、饲料粮、本 地工业用粮及仓储等其他用粮。 1)基本生存需求——250kg 中国预防医学院、国家统计局在《中国七省市食物营养与 健康状况》研究中指出,人均年占有粮食248.56kg为生 存性粮食需求水平,若低于此水平,就会发生绝对的粮 食危机或绝对饥荒。人均年占有粮食248.56kg为生存性 粮食需求水平,若低于此水平,就会发生绝对的粮食危 机或绝对饥荒。 2)主流观点是我国人均年粮食占有量必须在400kg以上 , 目前发达国家为500-550kg。
yo—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毛重(Kg/hm2· d); F—白日的阴天部分(小数); yc—给定地区的全天阴天时的标准作物下物质产量毛重( Kg /hm2· d ), ye—给定地区的全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的毛重; Rse—植彼地面在晴天里吸收的短波幅射最大值(卡/cm2· d); Rs—植被地面实际吸收的短波幅射值(卡/cm2· d); ETM—生育期内日平均最大蒸散量(mm/d) CT—温度订正系数; CH—经济系数;G为生长期(天);Y为光温生产潜力。
3)计算呼吸速率
R(t)=0.28bg(t)+CT×Bn(t)
4)计算净生物量(bn)
bn(t)=bg(t)-R(t)
Bn(△t)=∫t+△t bg(t)-R(t)
5)计算光温生产力(Ymp) Ymp=Bn×CH
2.光温水生产力(Pw)
光温水生产力又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
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最适宜者(VS)可得最大潜在产量的80%-100%; 适宜者(S1)可得最大潜在产量的60%-80%; 中等适宜者(S2)可得最大潜在产量的40%-60%; 边际适宜者(S3)可得最大潜在产量的20%-40%;
不适宜者(NS)只能达到最大潜在产量的20%以下。
二、光温(水)土生产潜力(YL)——土壤因素修订
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 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以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为计算基础
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三个层次:
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
满足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
2)基于现实条件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人口
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
长状况,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
各种营养物质的日均消耗量 类别 成年男子 轻体力劳动 (65kg)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成年女子 轻体力劳动 (55kg)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少年: 男 女 儿童 7-10岁 3-5岁 热量/KJ 10878 12552 15062 10042
11715 14226 10878 10460 8368 5858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二、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三、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一)瓦赫宁根法(Wageningen )
ETM Y yo K CT CH G ea ed
yo Fyc (1 F ) ye
Rse 0.5Rs F 0.8Rse
1.光温(水)土生产潜力的计算
光温土生产潜力:灌溉有保证,修订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水土生产潜力:灌溉没保证,修订光温水生产 潜力。 YL=YW· f(L) YL为光温(水)土生产潜力,YW为气候生产潜力修订 值, f(L)为土壤修订系数
2. f(L)土壤修订系数的计算
1)从土壤肥力方面
f(L)=Nu· Om
3)依据土壤适宜性评价修订 以农业生态区为评价单元,对选定作物做土壤适宜性评价。 最适宜者(VS)可得气候潜在产量的80%-100%;适宜者 (S1)可得气候潜在产量的60%-80%;中等适宜者(S2)可 得气候潜在产量的40%-60%;边际适宜者(S3)可得气候 潜在产量的20%-40%;不适宜者(NS)只能达到气候潜在
1.土地生产潜力模拟计算原理——在确定作物种类的基础 上,分层次模拟作物生长过程 (1)模拟作物的光合过程——光温生产潜力
除光照和温度外其他条件都能充分满足作物生产需要情况
下的作物生产力
(2)模拟水分条件——光温水生产潜力
除光照、温度和水分外其他条件都能充分满足作物生产需 要情况下的作物生产力 (3)模拟土壤条件——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除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外其他条件都能充分满足作物
折合 “平均人” ;粮食品种分别折算按热量和蛋白质折
合相应农业生态区内的单位面积生产量,两者相除得人 口承载力。
主要粮食作物热量与蛋白质的产量转换系数 作物 热量(KJ/kg) 14518 水稻(单季稻与双季稻) 15146 玉米(春玉米与秋玉米) 14811 小麦(春小麦与冬小麦) 17238 大豆(春大豆与夏大豆) 15230 高粱 10962 谷子 5314 甘薯 3222 马铃薯 蛋白质(g/kg) 73 85 99 363 77 97 18 23
3)极限(理想)人口承载量
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因素处于最佳状态,资源管 理最理想状态,所养活的最大人口规模。
2.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1)生态内涵 资源所承载的总和效用具有生态上的极
限。
2)技术内涵
技术背景
3)社会经济内涵
人口的价值观和具体的效用需求,社会经济系统优化
可以提高资源承载力
4)时空内涵
光温(水)生产力
气候适宜性修订
VS:80%-100% S1:60%-80% S2:40%-60% S3:20%-40% NS:<20%
VS:80%-100% S1:60%-80% S2:40%-60% S3:20%-40% NS:<20%
土壤适宜性修订
投入水平修订
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生 产性投入同时每升一级, 土壤适宜性等级升一级; 常规生产投入单独升两 级,土壤适宜性升一级。
耕地分布图(行政区)
土地人口承载力区域分析
2. AEZ工作程序和步骤
2. AEZ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农业资源,并制图 (2)制农业生态区图 (3)计算光温土生产力与光温水土生产力 (4)计算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5)考虑经济投入水平问题 (6)计算能支持的人口数量
第二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一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概述 第二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第三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四节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第一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概述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涵义 PSCL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土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
生产需要情况下的作物生产力
土 地 资 源 清 查
气候资源调查 太 阳 辐 射
土壤资源调查
作物资源调查 作 物 种 类 种 植 制 度
土地利用现状清查 水 水 旱 田 浇 地 地
温 度
降 水
土 壤 类 型
土 层 坡 土 性 度 相 状
草 水 地 域
土壤资源图 农 气候资源图 作物种类及种 业 植制度分区图 生 态 光温土生态区 光温水土生态区 区 与 作物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生 产 潜 光温土生产力 光温水土生产力 力 计 耕地生产力 算 投入水平 力人 计口 算承 载 人口承载力 人均营养水平
人力、手工工具 包括收割在内的 动力来源 人力、手工工具 或畜力牵引,改 完全机械化 良工具 高,包括本分计 高,包括未计成 低,使用家庭劳 劳动强度 算成本的家庭劳 本的家庭劳力 力则计入成本 力 中等,可以获得 资本密集程度 低 高 的条件贷款 自给性生产加商 销售方针 自给性生产 商业性生产 业销售剩余产品 进入市场机会是 需要某些进入市 必须具备的条件, 所需的基本设 不一定进入市场,场的机会及得到 高水平的咨询服 施 咨询服务不足 示范田和服务的 务并应用研究成 机会 果 土地占有情况 分散的 有时是合并的 合并的
Nu为土壤养分指数,Om为土壤有机质指数
1 Nu =Leabharlann Baidu 1/3(A u /90+A v /10+A k /150) 1 Om = 0.5+Om / 60 A u 90, A v 10, A k 150 A u 90, A v 10, A k 150
Om 30 g / kg Om 30 g / kg
第三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二、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1.计算方式:按研究区域土地能生产的农畜产品,并根据
一定人均营养标准来计算研究区域能养活多少人。
1)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来计算
不考虑年龄、性别、职业和粮食品种,是一种概算
2)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多少克蛋白质。
陈百明认为人均420kg为初步小康标准;人均450kg为 全面小康标准;人均500kg为富裕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