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讲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7582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1.png)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在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他们对于中华经典的了解,并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教育。
以下是课件中的一些经典范本内容。
第一篇:《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通过课件中的引言和摘录,学生将接触到孔子的智慧和品德。
例如,课件中可能会引用以下经典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句子深入了解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待人接物的原则。
第二篇:《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简明易懂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和知识点。
课件中可能会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三字经》的内容,并附上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件和朗读《三字经》,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发音能力,同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第三篇:《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汇集了文言文精华的经典读物。
课件中可能会选取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古文段落。
例如,一些优美的诗歌,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将能够欣赏古文的美感,同时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第四篇:《诗经》《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课件中可以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读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鹿鸣·东方之日兮》和《采莲舟·慈母手中线》等。
通过学习诗经,学生将会拓展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诗歌的欣赏水平。
第五篇:《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虽然《红楼梦》的全文在二年级学生来说还过于复杂,但课件中可以选取一些与二年级生活相关的片段,让学生对《红楼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或者选取一些独立成篇的诗词。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6098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a.png)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经典素读(Classical Reading)是一门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和经典阅读的课程。
通过教学设计合理的经典素读汇报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典素读汇报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汇报课教学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选读、解读和评析,学生对作品的个人感悟和分析等。
具体内容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经典作品选读(1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适合学生的片段,由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朗读,以提高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文本解读与讲解(20分钟)教师对所选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解读与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4.学生展示与讨论(25分钟)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对经典作品的个人感悟与分析,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对话等形式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5.总结与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更深层次思考和探索。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经典作品相关的阅读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堂评估:1. 实时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展示的汇报内容进行评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逻辑性等。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5课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5课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04f637bceb19e8b9f6ba81.png)
2.素解文意。
去行善。
【点拨】这个部分教育我们,揭穿别人的缺点、张扬别人的隐 私是让人不开心的事;如果多称赞别人,就能鼓励他继续传承 美德。
【链接】《贺知章和李白的故事》
【拓展】说一说,当好朋友把他的秘密告诉你时,你会怎么 做?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七)学习第七部分,从“扬人恶”到“道两亏” 。 1.文白对读。
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常识。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5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5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5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5 张PPT)
原句
译文
将加人,先问己, 让别人做一件事,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 做,
己不欲,即速已。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你也不要让别人去 做。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5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5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5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5 张PPT)
2.字词释义。 ①相:看。 ②仪:威仪。 ③止:指举止合乎礼节。 ④俟:等待。 ⑤胡:为什么。遄:快速。
(四)品诗味 【品味】俗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诗人用丑陋、狡 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统治者作比较,而人却连老鼠都不如, 产生了辛辣的讽刺效果。 【链接】《春秋卫国国君们的故事》 【拓展】老鼠由于丑陋、偷窃而被人厌恶,于是人们创造了许 多词语来表达对老鼠的厌恶,比如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 寸光等。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看那老鼠都有皮, 这人却没有威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做人没有威仪,为什么不去死?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看那老鼠都有齿,这人却没有好举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做人没有好举止,等什么还不去死?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看那老鼠都有体,这人却不知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做人不知礼,怎么还不快去死?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9课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9课](https://img.taocdn.com/s3/m/b71730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d.png)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 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一些事虽然已经商定,但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 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 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19课 内容一 前出师表(中) 内容二 病起书怀
内容一 前出师表(中)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前出师表(上)》《蜀相》。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前出师表(中)》,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性行(xíng)、行(háng)阵、颓、 桓、长(zhǎng)史、躬耕、猥、二十有(yòu)一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当年 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 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 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论这些史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 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 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信任他们, 那么汉室的振兴,就为期不远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f747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7.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中华经典素读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选取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品,使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篇经典素读范本,包括《白兔记忆力》,《父亲的月亮》,《岳阳楼记》等。
一、《白兔记忆力》《白兔记忆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之间。
白兔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它有一副超凡的记忆力,可以记住所有经过的草的颜色和形状,而其他动物们却不怎么在意这些。
白兔很自卑,觉得自己有时候太过于敏感,但后来它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可以帮助其他动物找到草吃,从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特长为他人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自己的优点中找到自信和自豪感。
二、《父亲的月亮》《父亲的月亮》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
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父亲之间的故事。
父亲是一个游客车司机,每天都很辛苦地工作,只有晚上才能见到女儿。
父亲虽然疲惫不堪,但每天晚上他都会把月亮给女儿看,只为了让女儿笑一笑。
女儿对父亲的关爱和真诚感到非常感动,她说:“父亲是最好的爸爸,他有一颗闪亮的心”。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父爱是伟大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快乐而不惜付出努力。
我们应该珍惜父爱,感恩父亲的辛勤付出。
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一篇古文,是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这篇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乡愁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范仲淹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也引发了读者对家乡的共鸣。
它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我们珍惜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除了以上几篇文章,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素读范本,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精彩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课人教部编版2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课人教部编版2](https://img.taocdn.com/s3/m/e3dac6c5376baf1ffd4fad16.png)
《诗经·小雅·苕之华》是一首哀叹自己生不逢时 的作品。苕,陵苕,即凌霄花,叶青花黄。华,古同 “花”。这首诗以凌霄花来起兴,故认此为题。
正诗音 内容二 诗经·小雅·苕之华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由花黄到心忧,这是“伤”的开始。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分步练读
·文白对读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翻译:小麻雀讥笑它说:“它想飞到哪里去? 我奋力跳起来向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 盘旋在蓬蒿丛中,也就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 它还想飞到哪里去?”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标注易读错字词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内容一
庄子·逍遥游(三)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苕·标(t注iá入o)声、字 华(huā)、牂(zāng)、罶(liǔ) 此“内母所此这故《六此凌对翻了 然忧第由而《虽比容羊有而样(中年虽霄于译,而愁二花彼中免 兴 一 身 人 已 做 f华 级 免 花 人 : 而, 自 章 黄 且 华ú)乎”瘦都。虽经下乎缤生小它 几伤作到奚经知行手头赞然典册行纷,麻还 乎。者心适典(,法特誉免素,,庄雀想 世以忧也素zh犹在大他去读犹枝子讥飞 间“,?读庄ì)效有《,但行范有上追笑到 所苕这”范子一所诗星他走本所叶求它哪 有之是此本·逍官待经光不的》待青的说里 的华“小》遥、者》静会劳者青是:去人”伤大游行也之静因苦也。自“? 皆的”之((。后照此,。由它” “叶的辩x三ìn的罶更但、想这 有子开也)g古下努毕“飞就 所起始。)比典。力竟无到是 待兴。一诗,有所哪小 ”,乡歌所所待里和 ,相、创有凭”去大 就比而作人依的?的 像于(n中都。逍我不 接凌én也批遥奋同 下霄g)常评境力了 来花征被他界跳。 我的(用但。起们茂zh到他来要盛ēn。不向学,g)会上的普一因飞《通国此,诗百者沮不经姓、丧过连·小其,几生雅自他丈存·苕视能高下之也认就去华,清落都》亦自了感中若我下到的此和来吃主矣外,力人。物盘,公的 旋 这一分在引样别蓬发,,蒿了他辨丛他就明中更因荣,悲为誉也伤生和就的活耻是情中辱我绪的的飞。某界翔些限的事,极情如限而
四年级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10
![四年级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10](https://img.taocdn.com/s3/m/8b4fe4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c.png)
译文
一棵杜梨孤零零,树叶儿却茂盛。 一个人孤独走在路上,难道路上无人同行? 不如同父兄弟亲。 可叹路上行人,为何不与我亲近?
有人生来没有兄弟,为何不能对他同情? 一棵杜梨孤零零,树叶儿却繁盛。 一个人孤独走在路上,难道路上无人同行? 不如同母兄弟亲。 可叹路上行人,为何不与我亲近? 有人生来没有兄弟,为何不能对他同情?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⑩。公子吕曰:“国不堪 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 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文: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也听命于自己。公子吕说 :“国家不能出现一地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您要把 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 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他 会自取其祸的。”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避害?”对曰:“姜氏 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 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 待之。”
译文: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 公说:“制地地势险要。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都随您的 意。”又请求京地,让共叔段住在那里,大家都叫他京城太 叔。 祭仲对庄公说:“分封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
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是: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 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 一。现在京城不合规定,破坏先王制度,君王将不被放在眼 里。”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怎样才能避免祸害呢?”祭 仲回答:“姜氏哪里能满足呢?不如及早处置,不要让祸根 滋生蔓延,一旦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 尽,何况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老做不义的事,必 然自我招致灭亡,您姑且等着看吧。” 2.素解文意。 启思:什么是“不义”之举? 提示:人做事时超出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规定的范围。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讲课教案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8c9f0680203d8cf2f242d.png)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一年级下)第23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内容二诗歌一首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第24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二)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邰从鄂。
内容二诗经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第25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三)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鬱,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内容二诗歌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26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四)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四年级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5
![四年级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5](https://img.taocdn.com/s3/m/e3c779f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e.png)
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 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 》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而后郑庄公将姜氏安置在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 相见!”不久后又后悔了。
2.素解文意。 点拨: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谋夺君位,贪婪愚蠢;庄公作 为国君和兄长,没有对弟弟的不义之举加以教导和劝阻,反 而一味放纵,暴露了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一面。记载这 段历史的史官对此也深为不满,但这种感情倾向不是通过直 接议论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字词的选择、细节描写等进行委 婉的暗示,这种“以一字寓褒贬”的笔法就是“春秋笔法”, 也叫作“微言大义”。 拓展:积累《春秋》中对不同身份人物之死的措辞: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文公十六年) 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文公十六年) 陈杀。 启思:请大家回顾《郑伯克段于鄢(上)》并结合本课内容, 找出共叔段从一开始请求封地到准备袭击都城的行为过程。 提示:请封制地—请封京地—迁居京地—命西北二鄙贰于 己—收贰以为己邑—整治城郭—修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链接:《繻葛之战》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第36课 内容一 郑伯克段于鄢(下) 内容二 钗头凤(红酥手)
内容一 郑伯克段于鄢(下)
一、温故揭题 (一)教师引导学生用镂空法背诵《郑伯克段 于鄢(上)》。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唐风·杕杜》。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郑伯克段于鄢(下)》,老师读一句, 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缮、卒乘(shèng)、出奔 共(gōng)、段不弟(tì)、寘、颍、羹、尔有母 遗(wèi)、繄、公语(yù)之、阙(jué)地、其 乐也泄(yì)泄、施(yì)及庄公、匮、永锡(cì) 尔类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4篇doc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4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cf9383caaedd3382c4d32f.png)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4篇doc中华经典诵读教案弟子规教学目标: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2、要学生知道做人不要自私自利,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得呢?二、整体感知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2、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一遍上节课的内容,说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三、诵读指导(一)学习第一句1、下面请大家听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
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
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
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
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指名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7课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7课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af90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f.png)
(3)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点拨:宠辱与隐退 链接:①《许由洗耳》 ②《不为五斗米折腰》
(4)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链接:疏广、疏受 点拨:退隐生活
3.多情势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渠荷的历”到“凌摩绛 霄”。 1.文白对读。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清明时节雨纷纭, 清明时节细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的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能买酒浇愁?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指向那远处的杏花山村。
2. 字词释义。
①纷纭:形容多。②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 身体分开一样。断魂:表情凄迷,烦闷不乐。③借问:请问。 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 村”作酒店名。
点拨:这四句描画了春夏秋冬的风景。春天,园中 草木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夏天,荷花开得光彩鲜艳; 秋天,写梧桐叶子早早凋谢;冬天,枇杷依然苍翠。
(2)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点拨:在园林中漫步,看到老树根枯萎死去,落下的树叶在 空中随风飘荡,鹍鸟高飞,凌空直冲云霄。这里说游鹍独运, 同时也对应前文所描写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的生活, 烘托出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二)正诗音
1. 初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老师读一句,学生跟 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酥、遥看(kān)、绝胜(shēng) 3. 标注入声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部编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部编版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9aae63e53a580217fcfe6f.png)
·标注易读错字词
峰峦(luán)、踌躇(chóu chú)
·标注入声字
精选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 素读范 本部编 版ppt 教学课 件名师P PT推荐
精选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 素读范 本部编 版ppt 教学课 件名师P PT推荐
明诗意
·文白对读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精选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 素读范 本部编 版ppt 教学课 件名师P PT推荐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 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齐谐》这本书,专门记载怪异之事。《齐谐》 中说:“大鹏迁往南海时,翅膀击水,激起三千里波涛, 借助海上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南海。”春天林泽中奔马般的雾气,低空中飞扬的尘埃, 都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色苍苍,是它 本来的颜色吗?还是它旷远而看不到尽头?大鹏在高空中 俯瞰,看到的也不过如此。
精选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 素读范 本部编 版ppt 教学课 件名师P PT推荐
背诗句
·复沓式读诗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张养浩是一位有气节、有才华、有胆识的文人。他不 苟且安逸,始终。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
牌类似。“潼关”是地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
“怀古”有吊古伤今、抒发情怀之意。本曲是作者途
经潼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流露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精选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 素读范 本部编 版ppt 教学课 件名师P PT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一年级下)第23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内容二诗歌一首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第24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二)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邰从鄂。
内容二诗经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第25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三)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鬱,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内容二诗歌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26课内容一百家姓百家姓(四)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
丌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郈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内容二诗经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第27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内容二诗歌两首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28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二)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内容二诗歌两首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29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三)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内容二诗经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第30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四)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始终。
内容二诗歌两首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31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五)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内容二:诗经诗经召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第32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六)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势。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
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内容二:诗歌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33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七)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内容二:诗经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经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第34课内容一三字经【宋】王应麟三字经(八)蔡文姬,能辩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内容二:元曲两首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第35课内容一散文一篇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内容二:诗歌两首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36课内容一散文一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