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实录:《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咸阳中学谢雪芹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词,理解作者在词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2、理解这首词写景、怀人、抒情结合,虚实结合以及衬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1、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词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理解感悟。
师生双边活动内容设计: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式导入:师: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灿若星河,而且还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那么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哪两派?生:“豪放派”和“婉约派”。
师:“豪放派”的代表词人都有谁?生:苏轼、辛弃疾。
师:对,他们在文学史上合称“苏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与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对作者所属的风格流派有所知,便于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正确诵读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词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4、掌握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的出示,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三、了解写作背景:学生看完“学习目标”之后老师紧接着提问: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苏轼一篇非常有名的“赋”,是哪一篇?生:《赤壁赋》。
师:在学习《赤壁赋》时,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苏轼的经历,纵观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苏轼一生的经历中,离不开一个字,哪就是“贬”,而且是累贬。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作者45岁时(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作团练副史时,游览了黄州城外的赤壁矶之后所作。
名师课堂实录:《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名师课堂实录:赵志升《念奴娇赤壁怀古》执教: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2005年11月26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喜欢这首词吗?生:喜欢!师:喜欢。
好!我们就来学习。
(众笑)师:请大家来看一看,看书。
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鼓掌)师:谢谢。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二——(众生朗读全词)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
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
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ái)酹江月”,不读“还(huán)酹江月”。
注意这个字。
好,我们读完了。
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四十位同学交给我七十二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三十九个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投影)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根据你的理解。
好,请你说。
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
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中,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
我由这一句中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以情驭教,以趣激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背景:课前要求学生就有关这首词及作者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阅分析。
并要求学生试分析内容,自设自答个人认为是对课文理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供上课时交流。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老师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师生互致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把前几天的凄婉、低沉、郁闷抛开,来学一首情调高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同学知道作者是谁吗?生:(齐答)是宋代词人苏轼。
师:(指定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你能把苏轼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吗?生:好,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会写词,诗与散文也很有名。
不过,苏轼就是官运不顺,经常被贬,他还到我们广东的惠州做过官。
师:回答得很好,你对苏轼很了解。
(语调高昂,神情恳切。
顿了一下,又问)师:你能说说苏轼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吗?生:贬官失意时。
师:对,那么,贬官失意的滋味如何呢?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同吗?下面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的情感。
(用多媒体放映,学生听朗读,神情专注,约两分钟后)师:同学们,听别人朗读得那么富有感情,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激昂高壮的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约两分钟后)师:(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得非常流畅。
要是开头一句再读出点气势会更好。
(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大家思考一下,感觉哪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能展开辩论更好。
(约一分钟后,学生举手)生:第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把课文先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苏轼怀古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生:赤壁。
师:词中的赤壁在哪?师:是“火烧赤壁”那个赤壁吗?生:不是。
师:苏轼写这首词时,却把这里当作了三国赤壁。
这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虚设的,拟定的赤壁。
“怀古”是什么意思?生:怀念古人。
师:怀念古人引起我们思想感情的波澜,我们会有种种感触,这就叫做“怀古之幽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听过,开头的.那几句歌词是怎么唱的?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师: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过英雄人物啊!这些英雄人物随着历史的流逝,消失在这江涛中了。
这一句有一种感慨,所以在读的时候能不能读得很轻飘?生:不行。
师:要读得很沉稳。
结尾的语调不能高上去,应该低下来。
“大”字开口要大,先声夺人,要有气势。
(教师范读)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江”字能不能改为“长江”?生:没有气势。
师:这个“大”字我们读出了什么?生:就是那种波涛汹涌的感觉。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家在读的时候,把“去”字的声音拖长了,为什么这样读?生:长江奔腾不息。
生:苏轼有一种感慨。
师:苏轼之前的“千古风流人物”,同学们都能想到谁?生:曹操。
师:苏轼《赤壁赋》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师:曹操一世英雄,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秦始皇。
师:还记得《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几句吗?生: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师: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屈原。
师:背一句屈原的诗句。
生:“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一、课文导入(5分钟)教师以音频的形式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时PPT展示一幅水墨赤壁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思绪,静静感受。
教师:大家所听到的音乐是?生:(笑)三国演义!教师:对,证实《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他非常雄浑的声音来演绎的这么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那么刚刚在一开始播放的时候我也听到大家都发出了笑声,应该来说,这首歌曲跟大家经常听到的流行歌曲是有别的。
这是一首雄浑激越而又含蓄深沉的歌曲。
透过这首歌,我们似乎也有一场穿越,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人物。
随着滚滚长江滔滔而去,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被浪花淘尽,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那么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位诗人,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心潮澎湃,大笔挥洒,写下了一首千古杰作。
这位诗人,就是大文学家——苏轼。
那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第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我们要试着去初步掌握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体会这样一首豪放词派代表作的艺术。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还想介绍苏轼著名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
(PPT展示)大家可以做一点记录,直接记录在课本上即可。
那什么叫八面受敌读书法呢?就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或者是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要反复多次地去阅读。
那么在每次阅读的时候,你要做到的是:第一,整体感知。
第二,深入理解。
即每次侧重在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揣摩情感,或者是体味语言的魅力。
最后,是要能够把同一类词或文章去作比较,即比较鉴赏。
比如说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可以和其他的豪放词派作比较,也可以和婉约词派作比较。
这是三个步骤。
好,我们今天呢,也不妨也借鉴一下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来学习、鉴赏他的这首古诗词。
好,我们首先来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读本文是一份上课实录,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以及诗人对那段历史的怀念之情。
通过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故事,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部分:背景故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公元208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吴国孙权联手,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元朝著名文人苏轼所咏的《赤壁赋》的主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并派遣水军攻打刘备的蜀国。
诸葛亮在火烧连营等计谋的帮助下,成功挫败了曹操的攻势。
这场战役标志着曹操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落,也为东吴和蜀国保住了生存的空间。
第二部分:诗歌分析N 赤壁怀古,十里长亭芳草萋萋;翻轻纱,群舸弄水,回顾烟波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一句“赤壁怀古”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十里长亭和芳草萋萋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赤壁当时的繁华景象。
O 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接下来的两句“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二十四桥”指的是赤壁战场周围的桥梁,虽然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而冷月无声则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风景和年轻的向往,也可以视作杨维桢自己对于世事沧桑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I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中的这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宏景色。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的落山景象,而黄河入海流揭示了大自然中巨大的运转力量。
第三部分:思想和情感整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景色的赞美。
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
个水 利 工 程 师 生: 李冰 , 轼 … … 苏 师: 李冰是文学家吗?
— — 一
生 :笑) 是 ! ( 不
师: 找得 很准 !大家都知道 , 人们在遣 诗 词 造 句 时 往 往会 反 复地 推 敲 琢 磨 , 以求 用 得 精 当; 而作为欣赏 者 , 我们不仅要从 整体上感知 诗 味 词 味 , 要 学 会 从 炼 字 的 角度 去揣 摩 玩 味 还
师 : 苏轼 搞 过 什 么 水利 工 程 吗 ? 那 生 : 像有 个 苏 堤 是他 建 的 。 好 师 : 好 , 很渊博 ! 很 知识 个 美食 家 生 :齐说 ) 轼 ! ( 苏 师 : 的 , 天 我 们 就 要 来 学 习 苏 东坡 先 是 今 思考 、 疑探 究 的 习惯 。 质 生的千古名作《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学步 骤 ] 教 ( 影 出今 天 要 学 的课 文 《 奴 娇 ・ 壁 投 念 赤 1 入 由 林 语 堂 《 东 坡 传 》 对 东 怀 古》 .导 苏 中 ) 坡 的 评 价 引 出 今 天 要 学 习 的 《 奴 娇 ・ 壁 念 赤 师 : 首词 的生僻字词 不多 , 这 先听老师 读 怀 古 》 。 遍 , 们边 听 边 将 生 字读 音 标 注下 来 。 你 2 .教 师 范 读 , 生 初 读 , 体 感 知 诗 词 。 学 整 ( 师 配 乐 朗诵 , 生报 以 掌 声 ) 老 学 ( 注读 音 ) 关 师: 同学 们 的掌 声 说 明 大 家 已经 通 过 老 师 3 从 词 的 题 目人手 , 解《 奴娇 ・ 壁怀 的 朗诵 , 步 感 受 到 了这 首 词 的 魅 力 , 面 我 . 理 念 赤 初 下 古》 一词 中写景 、 咏史 、 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其 们 趁 热 打铁 , 体 朗 诵 一 遍 , 有 一 个 初 步 的 集 先 中贯穿两个版 本《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的研读 , 整 体感 知 。 让 学 生 自主合 作 , 过 比较 揣 摩 、 文 嚼 字 去 通 咬 ( 书 “ 奴娇 ・ 壁怀 古” 板 念 赤 )
(完整版)韩军老师《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整理:罗平一中吴勃林上阕写景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背诵一下。
琅琅书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了,背诵完了,我们来品品字词。
PPT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开篇主题曲的歌词,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开篇,它来自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同一个意思。
是不是一个意思?生:我觉得应该是。
师:是的,它就是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风流人物”就是?生: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有才能的人;能够建功立业有非凡才华的人。
师:有才华,有才能,“英雄人物”。
按照杨慎《临江仙》的说法,我认为大家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所以说呢,这首词实际上写的是有才华的,有丰功伟绩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停顿)什么人物?生:“英雄人物”。
师:好了,苏轼就写得就很一般了,故意的在这里炫耀自己的词,他应该用“英雄人物”。
不就是有才能的,有才华的人物吗?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物吗?他非得写成“风流人物”,就是非得用一个冷僻的词来代替一个在口头上常见的词。
所以说,咱们给它换成“英雄人物”。
而且换成“英雄人物”它也和韵呀,“yīng xióng”,“fēng liú”,可以不可以换?生:不可以。
师:我觉得是能换啊,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咱们刚才说了半天,“英雄人物”就是有才能的,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人物啊。
为什么不能换啊?生:因为我认为“英雄人物”在才能方面可能没有“风流人物”表现的好。
师:“风流人物”还是比“英雄人物”更有才能,就是说从“英雄”里边选出更杰出的人物他叫“风流人物”,是吗?“风流人物”高于“英雄人物”,是这样吗?生:我认为应该是。
师:我觉得一样,都差不多,很难说谁高于谁。
因为你说了半天,说不出哪个方面高了,只是说他比他高,说不出具体的道理,这个我不服气。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理解词意
掌握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词意和意境。
让学生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 巧。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和思想。
课程安排
导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 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讲解
逐句讲解词的内容,分 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 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在课堂上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参与 到课堂互动中。
教学深度不足
对于部分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度可能不够,需要进 一步拓展和深化。
改进措施
调整时间安排
针对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时 间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和节奏。
关注学生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 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词意解析
词的上阕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 背景和苏轼自身的感慨,通过描 绘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出对英
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刻画,表达了 苏轼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羡慕, 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
感慨。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 言优美,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
。
艺术手法分析
01
02
03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周瑜的年少得志 和苏轼的壮志未酬,突出 了两者的不同境遇,增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
苏轼借助赤壁之战的历史 遗迹和自然景色,抒发自 己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 为含蓄、深沉。
豪放风格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开 阔,体现了苏轼豪放派词 人的风格特点。
03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写这首词之前,苏轼经历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也就是课下注释1里讲到的“乌台诗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佳作。
而这些作品也成为后人了解苏轼当时境遇和情怀的载体。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黄州的苏轼。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朗读这首词。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可以把课下注释里面非常重要的读音标注到原文当中。
学生出声朗读。
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1朗读全词。
师:这位同学对于字音的把握很准确,读得很顺畅,但老师觉得语速可以再慢一些。
咱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2朗读全词。
师:有进步了。
一开始咱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深入,读得可能不够好。
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我们会读得越来越好。
下面咱们来齐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
"师:“念奴娇”是它的词牌,题目是“赤壁怀古”。
这样一个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内容是写“赤壁”,由赤壁怀想到一些古人古事,而这些古人古事又触动了作者的情怀。
这也是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上片写赤壁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
那么,是什么样的赤壁景色,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呢。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上片。
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朗读上片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学生举手)生3:我觉得比较好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用了一个比喻,首先是把“浪花”比作雪,感觉非常美;而且这个“堆”字也是显示出了浪花澎湃的气势,代表了赤壁的一种非常雄壮的景色。
师:他用了一个词“雄壮”,而且提到了能够表现这种雄壮的词语“堆”,实际上,这一句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你还找到了哪些生3:还有“穿”“拍”。
“穿”字写出了山石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字让人感觉江水的强劲有力,很有力量。
师:分析得很好。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大气磅礴的气氛,投影歌词,让学生跟唱、体味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师: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胸襟和气概,在我们今天将要学的词里也有,这首词的标题是?生:赤壁怀古。
师:那念奴娇是?生:词牌名。
师:苏轼是宋代难得的全才,他的成就哪些?生: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画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画“宋四家”师:现在请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同学们都推举平时朗诵好的陈浩诵读)师:读的非常流畅,抑扬顿挫,极尽抒情。
但如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诵读之前应先蓄势,酝酿,想象自己立于滚滚而逝的江畔,那样喷发出来的该是怎样的感情?生:阔大的、豪迈的、雄壮的。
师:有哪些根据让大家觉得要读出这样的感情?生:淘尽两字。
师:此二字是有悲壮在里面,但不够豪迈。
生:大江和千古。
师:为什么?生:觉得就该在这里,但说不清楚。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生笑)大江传递给我们的是横向的无尽头,而千古传递给我们的纵向的无始无终。
从经纬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宏大的立体空间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仪状的框架)。
同学们在赏析的时候应联系前后,展开想象和联想,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全班把这个句子大声诵读一遍(学生深情诵读,很享受的样子)师:读得很好,可是我还有个问题啊,这个句子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真的能像淘沙一样淘掉风流人物吗?连浪都淘得掉,他们怎么还是英雄呢?生:那是比喻,浪花喻时光。
师:写时光的句子你们还学过?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师:相比之下,苏轼的更大气。
这个句子让他在长江这个领域占领了后人无可超越的最高峰。
但黄河方面的佳句却是谁的呢?生(想了一下):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绝唱。
那么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 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本课教学获江苏省2008年高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教学目标]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赏析玩味中力求成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教学步骤]1、导入由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东坡的评价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教师范读,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诗词。
(关注读音)3、从词的题目入手,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其中贯穿两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研读,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较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从而带动全篇的学习,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魅力,个体朗读或齐读,力求成诵。
[教学过程]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对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的评价,请大家猜猜看他会是谁。
(逐句打出评价,学生七嘴八舌报名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生:白居易,李白……——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生:李白。
——一个月夜徘徊者生:李白、苏轼……——一个大文豪、诗人、大书法家生:苏轼。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生:……——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生:……——一个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生:苏轼……——一个水利工程师生:李冰,苏轼……师:李冰是文学家吗?生:(笑)不是!师:那苏轼搞过什么水利工程吗?生:好像有个苏堤是他建的。
师:很好,知识很渊博!——一个美食家生:(齐说)苏轼!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苏东坡先生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投影出今天要学的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这首词的生僻字不多,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边听边将生字读音标注下来。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报以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老师的朗读,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下面我们趁热打铁,集体朗诵一遍,先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歌,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诗反映了作者苏轼对于历史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该诗始于赤壁之战,然而,作者却不仅是在叙述一个历史故事,更是在通过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哲思。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首诗,本文将介绍一场名师课堂,该课堂深入解析并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课堂由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的语文教师主持。
首先,教师分享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对学生们对苏轼的印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语言和历史背景。
在古文阅读和理解方面,教师强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解释,例如:“白发”、“青山”、“流水”、“古今多少事”。
此外,教师还详细解释了古文中的必备知识,如典故和文化隐喻。
教师也包括阐述了笔画及其组合的表现能力、修辞手法等文学语言知识。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诗歌意义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作者的意图。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首先,作者通过抒发对历史的留恋和感慨,表现了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敬意。
苏轼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因此他深深地怀念过去的时光。
其次,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和疑问。
他通过叙诉历史故事,借鉴其中蕴含的哲思,来探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其三,作者透过历史情节,唤醒了他对故乡的激情。
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个民族的强烈认同,以及对于生命经历的深刻反思。
最后,作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爱、和平和幸福,最终会驱散历史背后的黑暗。
在这场名师课堂上,学生们把不同的想法和本身的感受带到了课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从而得到了启迪和收获。
综上所述,《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古诗中的名篇,其深刻思考和真挚感情,引领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和人类历史的演变。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案模板(通用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案模板(通用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案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案模板(通用5篇)1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作者介绍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2.“三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且同属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苏黄”:与黄庭坚并称(诗歌创作)。
4.“苏辛”:与辛弃疾并称(豪放词创作)。
5.“宋四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苏轼生活的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政治改革和诗文的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挑战,为词坛注入一股“雄风”。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
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三、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lǔ)⑷早生华发(f à)⑸还酹(huánlè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播放MTV,显示多媒体画面①)师:(在音乐声中)听着这首雄壮激越又含蓄深沉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英雄,随着滚滚长江,滔滔东去。
是的,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辈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音乐结束,稍作停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迥异的两派。
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苏轼,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
(显示多媒体画面②,画面出现苏轼像)师: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
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显示多媒体画面③,由远及近推出课题及赤壁背景。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我们学习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显示多媒体画面④,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3)体会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师:苏轼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方法(显示多媒体画面⑤,画面出现“‘八面受敌’读书法”几个红色大字),就是阅读一本书要反复多次,每次侧重于一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使苏轼受益无穷。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怀古诗的解读策略——以教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怀古诗的内容特征与解读策略降大任先生说:“怀古诗是通过历史遗迹,或某一地点、地域间接歌咏与之有关的古人古事。
”雷恩海在谈及怀古诗时说得更详细:“怀古诗需有历史陈迹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情,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将历史蕴含的感情与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相融合。
”这里有几点可以形成共识:1.“怀古必切时地。
”(沈德潜《说诗啐语》)怀古诗中,诗人必然凭临某一古迹(历史遗迹、历史名城等)。
2.怀古诗中,诗人自然要缅怀与古迹相关的某个或某些古人,追忆古人事迹。
3.怀古诗中,诗人会抒发情思,多表达对古人风骨、精神、功业等的感性追慕或者理性评说。
而且,怀古诗的终极目的不是怀古,而大多是关照当下,即感伤个人遭际,揭露时弊,讽喻朝廷等。
既然在怀古诗中,诗人要凭古迹,怀古人古事,慕/评古风,抒己情/讽时弊,那么,我们解读怀古诗,理应跟随诗人的足迹,走进古迹,留心古迹特征;理应直面古人,与诗人一道认识古人,了解古事;理应感受诗人怀古时的心路路程,对诗人的所思感同身受;进而明确诗人怀古的用意。
解读思路如下:策略阐释:1.回答凭何古迹,怀何古人,思何古事三个问题,是对怀古内容的确定。
具体步骤可分解为:首先确定古迹是哪个,古人是哪位或哪些,古事为哪样;然后概括和确认古迹、古人的特征。
2.要明确怀古用意,首先要明确探求的问题:为什么凭临的是这个古迹?为什么怀的是这位古人?为什么忆的是这件古事?然后,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国家时局等)进行阐释。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读例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一首怀古作品。
教学时,可以把本词作为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样本”,通过教授本词,教给学生解读怀古诗的阅读策略,然后再用相关题材的诗歌作为延伸材料进行训练,以达成使学生会自主解读怀古诗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师:生命终将殒灭,现实终成历史。
《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伙儿。
师:应该说是八大伙儿之一。
哪八大伙儿?说说。
生:苏洵、苏辙……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伙儿?生:文学。
师:因此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伙儿。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确实是说,是苏轼在人一辈子的中意依旧在失意时所作?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师:读的专门流畅。
但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概。
(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有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师:如何不对?生:“浪”应该是比喻吧?师:比喻什么?生:比喻时刻。
师:对了。
那个地点不能把浪说明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刻。
你还明白用水比喻时刻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专门有气概。
江,直截了当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概。
这句,专门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概、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差不多上大气磅礴的。
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赤壁怀古苏轼|苏轼赤壁怀古课堂实录苏轼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为大家共享了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欢迎大家参考!师:友爱的同学们,我们开头上课了。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卑田院乞儿”就是指民间那些讨饭的小孩儿。
这是我国闻名的大词人苏轼对他的弟弟苏辙说的。
苏轼一开口就豪气冲天啦!我们今日就来观赏这位名震天下的大词人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预习。
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一遍。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下?从这位同学开头,请。
生:读。
(读得很有激情。
)师:好,请就座。
我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从字词到读的感情。
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在字词方面读得是比较清晰的。
从读的方面来说,是能够抒发在词中所抒发的豪气的。
师:精确性呢?生:精确性挺高的。
最终一个字“还”hái应当读成“还”huán。
师:“一尊”后面那个字怎么读啊?(面对同学们)生师:“还”hái酹江月”。
师:非常好,请就座。
读得很有感情,第一次能如此读,特别不错。
我们再看看词的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能不能主动一点?生:(主动的,听闻我要上公开课,提前预备得比较充分。
书上写得密密麻麻)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歌女,她的演唱调高动听。
传奇唐玄宗特别喜爱她的演唱。
这首词是为了纪念她而创作的。
师:恩,非常好。
那“赤壁怀古”呢?生:“赤壁怀古”是借赤壁来怀念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叹。
师:特别好,请就座。
(旁边的同学)你来补充一下吧?生:“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书中指苏轼所游的黄州的赤鼻矶,并非是赤壁的大战处。
师:就这么多啊?生:恩。
师:非常好,请就座。
从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来看,学界对赤壁的解释还存在争议。
下面我们来完整的瞧一瞧大屏幕上对词牌和题目的一个解释。
(出示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读的时候,能不能请你大声一点?你读吗?好,你来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课堂实录:赵志升《念奴娇赤壁怀古》执教: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2005年11月26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喜欢这首词吗?生:喜欢!师:喜欢。
好!我们就来学习。
(众笑)师:请大家来看一看,看书。
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鼓掌)师:谢谢。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二——(众生朗读全词)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
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
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ái)酹江月”,不读“还(huán)酹江月”。
注意这个字。
好,我们读完了。
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四十位同学交给我七十二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三十九个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投影)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根据你的理解。
好,请你说。
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
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中,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
我由这一句中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
师:好的,请坐!还有别的意见吗?有没有?没有?大家都认同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在上阕?是不是?写景的那部分?噢,你请讲。
生:我认为这首词在它的下阕,也同样反映出苏轼豪放的风格,像它描写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笑”来写出周瑜在当时那么危急、紧张的战况下,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强敌,指挥军队打败八十万曹军,这也体现出苏轼那种豪放的风格。
师:好,这儿也看出它的豪放。
还有吗?没有新的意见?好,我们大家来看一下,上阕。
把写景的部分,我们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哪一位自告奋勇?就读写景的语句。
谁来?我想请一位男生,找一位壮壮的。
哪一位?你们班谁最壮?(众生指一位同学,笑)在哪儿呢?好!有请。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好的,要不要鼓励鼓励啊?(众生鼓掌)师:嗳,读得这么有气势,应当鼓励。
不过有一个问题,我刚才说的,是描写景色的语句,是不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那个地方,哪儿啊?(生:乱石……)好,一起读,一、二——众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好的,我们来看看写景的地方,它好在哪儿啊?你请说。
生:这几个动词,穿、拍、卷,写得好。
师:好在哪儿啊?生:三个字用得很有气势!师:很有气势,怎么看出它的气势来?生:拍,卷,就是很有力度的词。
师:很有力度,你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是拍电影,拍电视的话,这个“乱石穿空”的“穿”,是一种什么样的镜头?生:速度很快。
师:速度很快,一下子把天空穿一个窟窿,是不是?(众生笑)噢,你说。
生:我想应该是在江边,乱石耸立,直插云天的一种状态。
师:直插云天的一种境况。
我刚才问的是拍电影,拍电视,用一种什么样的镜头,这个角度,怎样的?生:仰视。
师:好,下面,“惊涛拍岸”。
生:俯视。
师:好,“卷起千堆雪”。
生:平视。
师:哎哟,你看苏东坡那会儿,如果我们现在拍电影片,拍电视的话,就有了一个脚本了,是不是?仰视、俯视、平视,我们都有了,写出了这种气势,好得很吧?再来读一遍。
乱石穿空,一、二——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我不说大家也明白,哪两句?(众生:问君能有……)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也写江水啊,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女同学说一说。
有请。
生:我觉得“问君能有几多愁”,那个“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
师:说得太好了。
有同学说了,为什么说苏东坡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刚才两位同学,有的从上阕,有的从下阕,分别找了一些语句。
这位同学通过比较李后主的词,让我们明白了。
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
不过这是词的正宗,过去词都写什么?写男女的爱情,写离别,而苏东坡呢?你看看,他写的什么?怀古!有同学问,怀古怎么跟“念奴”捏在一块儿了。
你请讲。
生:“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
师:噢,是这样把它们放在一块儿了。
生:“念奴娇”是一个体裁,是词牌名。
师:好,你请坐。
有同学问的是“念奴”,那是歌妓,是不是?那为什么要用她来怀古,显得豪放?这儿要说一下,“念奴娇”这里的“念奴”,她唱歌的时候音调很高亢,适宜抒发胸中的豪情,所以很多豪杰之士都用这个词牌来写念奴娇。
好了,这个问题,我们说到这儿。
(投影:“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艳羡周瑜?——朱志宇同学问)师:朱志宇同学问,他是抓住上阕里面提到的“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这多少豪杰啊,很多啊,刘备算不算?曹操算不算?为什么苏轼要独独地艳羡周瑜?为什么?生思考,举手。
师:你请讲。
生:我认为这与苏轼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
因为周瑜备受孙权的器重,让他指挥赤壁之战,而且他有才智、有谋略,而苏轼当时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他政治上不得意,所以他希望借周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师:好的,你说得不错。
我刚才问的是为什么不羡慕刘备,不羡慕曹操,偏偏要羡慕周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
(板书:羡周瑜)生举手。
师:好,请你说。
生:周瑜在年轻时就非常有作为,而这就和作者“早生华发”而碌碌无为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刘备、曹操都不是青年时就有多大成就的。
师:是吗?刘备、曹操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请注意,这儿是赤壁!请坐,好吗?哦,还有,那接着说。
生:由于周瑜他年轻时……师:别慌。
生:年轻的时候作为比较大吧。
(众生笑)他不羡慕其他人,就羡慕周瑜,因为他就是,比较……(众生大笑)师:就是比较喜欢,是吧?行,说到这儿。
生:在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句话:“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也就是说,苏轼根据当地的传说来看,他就认为这个地方暂且把它当作是赤壁之战的战场。
赤壁之战的主角是周瑜。
因为他打败了兵力众多的曹操,虽然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周瑜做出的最大。
所以他艳羡周瑜是自然的。
师:很自然的,没写曹操,没写刘备,因为曹操是周瑜的马前败将。
(投影:李白《赤壁歌》)根据李白所说的“周瑜于此破曹公”。
还能写败将吗?当然要写战胜的英雄了。
仅仅是因为这个吗?我们再想想,还羡慕什么?生举手。
师:好,你来。
生:我们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年仅34岁,而此时苏轼被贬黄州45岁。
师:47岁。
生:周瑜在34岁时就有了这么大的功绩,而苏轼自己已经45岁了,还没多大的成就,所以他就借赤壁羡慕周瑜。
师:嗯,好的,请坐。
你查的资料是45岁。
45岁时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到黄州隔了几年写了这首词,所以应是47岁。
生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老师,我觉得周瑜属于将才,而曹操、刘备都是属于帅才,而苏轼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所以属于将才,因此他与周瑜作比较,着重写周瑜。
师:你从将才、帅才这个角度来区分,觉得他特别羡慕周瑜,是不是?生举手。
生:下阕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第一句写的是周瑜与江南美女小乔喜结连理,正是才子配佳人。
第二句“羽扇纶巾”,写周瑜大破曹军。
这两句一句写的是周瑜,写他人生得意的境况。
而下一句写周瑜,写他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辉煌业绩。
我想当时的苏轼正是为周瑜这种美妙的人生以及他的气度所吸引而独羡周瑜的。
师:好!刚才很多同学谈了不少,引经据典地说了不少。
看来这个问题又牵扯出一些问题来了。
我们来看一下,(投影)张璧琳、杨柳等同学问:“词的下阕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刚才这位同学也提到了,对吧?和东吴的美女小乔喜结连理。
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生:首先,我认为是因为美女是配英雄的。
师:噢,美女是配英雄的,美女衬英雄,所以这也是苏轼艳羡周瑜的一个原因。
(板书:小乔(美女衬英雄))好,你接着说。
生: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
所以周瑜他能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
生大笑。
师:大家笑了。
嗯,有同学说有道理。
你来说说看,有什么道理。
噢,你请稍等。
生:赞同而已。
师:噢,赞同而已。
好,你接着说。
生:就是因为周瑜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所以他才能够指挥赤壁之战,才能这样从容地把曹操打败。
师:好,请坐。
你好眼力!你不光看到美女衬英雄这一点。
其实更重要的是什么?因为小乔的姐姐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
孙策死后,他的母亲就对孙权说:“你可一定要把周瑜看作是自己的兄长。
”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孙权、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得到信任,他才能指挥作战。
好的,看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魏恺同学问“赤壁之战对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敌强的战争”,我觉得魏恺同学这个“敌”字用得特别好。
曹操多少兵力?八十三万。
东吴多少?五六万人。
“为何将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这与历史符合吗?”生思考。
师:谁来说说?生:从一点来说,东吴的兵力一般都是水军,东吴久居江南,以长江为天堑,周瑜所谓有恃无恐啊!师:这个词用得不太准确。
好,你接着说,没关系。
生:而曹操的兵大多来自北方,就算他收复荆州的兵马,但他的兵大多是乌合之众。
而对于周瑜那些精良的兵马来说,周瑜本来不必怕曹操,而且他把曹操手下的蔡瑁、张允都设计除掉了。
因此以长江为天堑,曹操想攻破,是比登天还难。
师:你是从宏观的角度,大的方面来分析战局。
请注意,魏恺同学问得很细,说为什么要把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
从哪儿看出来?“羽扇纶巾”,特别用了一个“谈笑”(板书)。
请注意,谈笑之间就能破曹,跟历史相符吗?生举手。
生:我觉得,这多少带有苏轼个人的情感在里面。
因为此时苏轼他被贬黄州,此时的境遇与周瑜多少有点相似,他把周瑜描写得毫无惧色,同时有一点也是表现苏轼他自己此刻的情感。
师: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魏恺问的是跟历史相符不相符?我说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