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20200706220513)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解析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 BC边的长为8, BC边上的高为6 , B和C都为锐角,M为AB 一动点(点M与点A B不重合),过点M作MN // BC,交AC于点N,在△AMN中,设MN的长为x , MN上的高为h •(1)请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h •(2)将△ AMN沿MN折叠,使△ AMN落在四边形BCNM所在平面,设点A落在平面的点为A ,△ 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x为何值时,y最大,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1) Q MN // BC△AMN ABCh x6 8h 3x4(2) Q A AMN AMN△ A,MN的边MN上的高为h ,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NM内或BC边上时,1 13 3y S—MN = MN - h x• — x x2(0 x < 4)2 2 4 8②当A落在四边形BCNM外时,如下图(4 x 8),设厶A“EF的边EF上的高为h ,3则h1 2h 63x 6Q△ A1MN ABC △ A,EF ABCQ EF // MN △ A,EF A,MN2S A 仲 S A ABC(1) 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 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 P , M 为顶点的三 角形与A 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Q S A ABC16 8 2423x 6 2 624 3 2 x 12x 242Q ySA A 1MNSA A 1EFx 8所以 y9 2x 12x 248综上所述: 当0x < 4时,当4x 8时, y9 2x 取x 168,y 最大83Q8 612x 24212x 24(4 8),取xy 最大612x 24, A(4,0), B(1,0), C(0, 2)三点.当Ax 鲁时,y 最大,y最大8C2.如图,抛物线经过2【答案】解:(1) Q 该抛物线过点C (0, 2),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 2bx 2 .当 m 1 时,P( 3, 14).将 A(4,0) , B(1 ,0)代入,1/口 16a 4b 2 0,么/口 a2得解得a b 2 0.一 52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1 2 x 5x 2 22则P 点的纵坐标为1 2 m 5m 2 ,2 2当1 m 4时,AM4 m , PM丄歸222又Q COA PMA90°①当誥0° 2时,△ APM ACO ,1 5即 4 m 2 m 2 m 22 2解得 m 2, m 2(舍去), P(21).②当AM OC PM OA115 时,△ APM CAO ,即 2(4 m) m 2 m222解得 mi 4 , m 25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 1 m 4 时,P(2,1). 类似地可求出当m 4时,P (5,2).(2)存如图,设点的横坐标为,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⑴或(5, 2)或(3, 14).2 83.如图,已知直线11 : yx 与直线l 2 : y 2x 16相交于点C , l 1> l 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 3 3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h 、J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1 )求△ ABC 的面积;(2) 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 若矩形 DEFG 从原点出发,沿 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 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0 < t < 12)秒,矩形DEFG 与△ 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D 点坐标为8,8 .• E 点坐标为4,8 . • OE 8 4 4, EF 8.(3)解法一:①当0< t 3时,如图1,矩形DEFG 与厶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CHFGR (t 0【答案】 2 解:由土 x 380,得x4. A 点坐标为34,0 .由2x16 0,得 x 8.B 点坐标为8,0 .••• AB412.2 x3 2x 8 3,解得 16.5• C 点的坐标为 6.5,6 .…S A ABC12 6 36.(2)解:•••点D 在h 上且x DX B 8, y D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又•••点E 在l 2上且y E y D 8,2x E16 8. X E4.y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则Rt △RGB s Rt A CMB.BG BMQ RtA AFH s Rt A AMC ,4•如图,矩形 ABCD 中,AD 3厘米,AB a 厘米(a 3) •动点M ,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 B A ,B 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 AB ,分别交AN , CD 于P , Q .当点 N 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1) 若a 4厘米,t 1秒,则PM __________ 厘米; (2) 若a 5厘米,求时间t ,使△ PNBPAD ,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 (4) 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 ,梯形PQCN 的面 积都相等?若存在,求 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2t .2t即S4 2 16 44 t 2 t3 3 3 .当3 t 8时, 如图 2,为梯形面积,1 刖2 一 - 8 c 2t,s 1 4[2(4 t) 8 8 ?G (8— t,0). •• GR =2..8 (8 t)—33880t 3 32t ,3当8 t 12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1 2ts 2(8 §)(12 t )t 28t 48(图2)(图3)•- SSA ABCSA BRG S A AFH36N【答案】解: (1) PM -,4(2) t 2,使△ PNB PAD,相似比为3: 25. 如图,已知△ 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B 、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 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 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解答下列问题:(1 )当t = 2时,判断△ 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设厶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 作QR//BA 交AC 于点R ,连结 PR ,当t 为何值时,△ APR s^ PRQ ?【答案】 解:(1) △ 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 t=2 时,AP=2 X 1=2,BQ=2X 2=4,所以 BP=AB-AP=6-2=4,所以 BQ=BP.又因为/ B=600,所以△ BPQ 是等边三角形.⑵过 Q 作 QE ! AB,垂足为 E,由 QB=2y,得 QE=2t • sin60 °= 一 3t,由 AP=t,得 PB=6-t,所以 BPQ 」X BP X QE=l (6-t) X 、3t= -------------------- t 2+3.3t ;2 2 2⑶因为 QR// BA,所以/ QRC 2 A=6d ,/ RQC N B=60°,又因为/ C=60°,1所以△ 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QR=RC=QC=6-2t 因为 BE=BQ cos60°= X 2t=t,2(3) Q PM 丄 AB, △ AMP ABC ,CB 丄AB , PMAMP AM 即 fMAB tABC , 口 ,Q PM at(a t)QM当梯形 PMBN 与梯形 PQDA 的面积相等,即(QP AD)DQ (MP BN)BM坐 3 (a 1)a 2-(a t) t t-化简得26a6aQt < 3 ,-6久< 3,则 a < 6, 3 a < 6 , 6 a(4) Q3 a < 6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贝U CNPM-(a t) 3 t ,把 t a旦代入,解之得a 2. 3,所以6 a所以,存在a ,2 3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 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所以EP=AB-AP-BE=6-t-t=6-2t, 所以EP// QR,EP=QR 所以四边形 EPRC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PR=EQ= 3 t,又因为/ PEQ=90,所以/ APR=/ PRQ=90.因为△ APR-A PRQ, 所以/ QPR 2 A=60°,所以 tan60 °=坐,即 6 2t . 3,所以 t= 6 ,PRV3t 5所以当 t= 6 时,△ APF HA PRQ56. 在直角梯形 OABC 中,CB // OA ,Z COA = 90o , CB = 3, OA = 6, BA = 3.分别以 OA 、OC 边所 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 求点B 的坐标;(2) 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 OC 、OB 上的点,OD = 5, OE = 2E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 DE 的 解析式; (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 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I )作砌丄工抽F 点舐网边年nitnc 为加序、VH -<;ti r 3. ....... ............................................................................. U W -OA -1=3.在屮(BK --加-7(3^)* -3=-^ .................... (2#}门 点H 的耶-标为 m 点) .... ... .... (3余)亀X 站的H 析式九一 i爲“I 叮带川1 T 轴于点昨.翩扒M 帕.<)£ _<W_£G PA「丽丽上 IJt -2, Al : ^4,A 点鰻的肆掠为W - (5 点"的卷赫为他Sk设r (线砒 的第折式为"如*4.(if : -2EB,讷A 赴讴f H(2)证明:如图 4,过点 B 作 BE // CA 交 DO 于 E ,「./ ACO = / BEO .(和 评;T7fl ; ........ * ..... ... .......... .. ....... ........................................... .. (#沪)I 如圏1 . *\ m = tilt = AH \0 “时*网边瞻CUH 八孩f 曼形一 fl-肿丄»半1于点代則轴尸八tin..'.凸册05匕刚 •' 躊"懵m 跖 时” -yj+J «O P 二 卜A 的坐标为(HL 1卜》・ 二 OF 二闇4伍 Ri MM 沖 ip * tv 血 M OD G 亦■ VPVio 1 ■小 MP =2J S ^ m>A L ; 点w 的堡h 为 -■■ h 、射爭村为〔・2廣.方I * ...................................i 如阳 2 ・峙 ffO = z = 'S W * .Vf? - 5 ar F Hi/JME 29%^培托VW 左工繃干庸P ・Ml i W 输・Y 点 v = -V 1 *5 1:T徙M 点串林为5・-y-fl T 3 ) *第得 叫只.気冈(會扫.点肘骑豎肛为2. 3片嵐、的士杯为2.帕+........................................................ (12沪)nw»-w ■■耳- 召 r ■ f3一刨图乩書川F=灯& = ”\吋 边"谭风目卷吩-连搖Y 叭交M |点儿& )'U ~>Y -^1 * 2 F *- - 1*»*5 = V'.7.在图15-1至图15-3中,直线 MN 与线段AB 相交 于点 O ,/ 1 = / 2 = 45 °(1) 如图15-1,若AO = OB ,请写出 AO 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 将图15-1中的M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 图 15-2,其中 AO= OB .求证:AC = BD , AC 丄 BD ;(3) 将图15-2中的OB 拉长为 AO 的k 倍得到图15-3,求BD 的值.AC【答案】 解:(1) AO = BD , A0丄BD ;1'4< Hi W\中,0护*州尸=rtV *(毎甜總应阳■ m * ■ I I 』好〕镰I 所曲*轴匕方的点V {| .^ V,升躬为<',(-2 J 轧;5), V (4. R ). 叫亠2)O图7-3又••• AO = OB ,Z AOC = / BOE,•••△ AOC 也△ BOE.A AC = BE.又•••/ 1 = 45 °ACO = / BEO = 135 °•••/ DEB = 45 °•••/ 2 = 45 ° • BE = BD,/ EBD = 90 °. • AC = BD . 延长AC 交DB 的延长线于F,如图4.T BE / AC,•••/ AFD = 90 ° • AC 丄BD .(3)如图5,过点B 作BE // CA 交DO 于E,•/ BEO = / ACO.•••△BOE s △AOC .BE = BD . •kACN若点P从O点出发,沿OM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M点,点Q从M点出发,沿MA乍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A点。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压轴试题一、选择题1.(2014年江苏宿迁3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AB=8,AD=3,BC=4,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若△P 与A △DPBC 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2015贺州)如图,在△ABC 中,AB=AC=15,点D 是BC 边上的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ADE=∠B=∠α,DE 交AB 于点E ,且tan ∠α= 3 4.有以下的结论:①△ADE ∽△ACD ;②当CD=9时,△ACD与△DBE 全等;③△BDE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为12或 21 4 ;④0<BE ≤ 24 5,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入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1.(2014年福建三明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4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 (﹣ 2,0),与y 轴的交点为C ,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经过B ,C 的直线l 平移后与抛物线交于点M ,与x 轴交于点N ,当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点M 的坐标;(3)若点D 在x 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D ≌△PBC ?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4年湖北十堰12分)已知抛物线C1:2yax12的顶点为A,且经过点B(﹣2,﹣1).(1)求A点的坐标和抛物线C1的解析式;(2)如图1,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与直线AB相交于C,D两点,求S△OAC:S△OAD的值;(3)如图2,若过P(﹣4,0),Q(0,2)的直线为l,点E在(2)中抛物线C2对称轴右侧部分(含顶点)运动,直线m过点C和点E.问:是否存在直线m,使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4年湖南郴州10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BC,=16cm,AD是斜边BC上的高,垂足为D,BE=1cm.点M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N从点E出发,与点M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MN为边在BC的上方作正方形MNGH.点M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N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点G刚好落在线段AD上?(2)设正方形MNGH与Rt△ABC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S,当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时,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设正方形MNGH的边NG所在直线与线段AC交于点P,连接DP,当t为何值时,△CP是D等腰三角形?4.(2014年湖南衡阳10分)二次函数y=ax 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其中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①,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的面积为APC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m取何值时,以A、D、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相O似C?5.(2014年湖南益阳12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B=60°,AB=10,BC=4,点P沿线段AB从点A向点B运动,设AP=x.(1)求AD的长;(2)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S1+S2,求S的最小值.6.(201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13分)以AB为直径作半圆O,AB=10,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在点C运动过程中:(1)如图1,当点E与点O重合时,连接OC,试判断△CO的B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3)当点E在线段OA上时,是否存在以点E、O、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相B似C?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线段O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14年山东日照14分)如图1,在菱形OABC中,已知OA=23,∠AOC=60°,抛物线y=ax 2+bx+c (a≠0)经过O,C,B三点.(1)求出点B、C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直线AG垂直BC于点G,点P在直线AG上.①当OP+PC的最小值时,求出点P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下,连接PE、PF、EF得△PEF,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相F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2014年山东威海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2+bx+c(a≠0)经过A(﹣1,0),B(4,0),C(0,2)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相O似B?若存在,试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BD的A度数.9.(2014年宁夏区10分)在Rt△ABC中,∠C=90°,P是BC边上不同于B、C的一动点,过P作PQ⊥AB,垂足为Q,连接AP.△与PB△QABC相似;有(1)试说明不论点P在BC边上何处时,都(2)若AC=3,BC=4,当BP为何值时,△AQ面P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R t△AOP(3)在Rt△ABC中,两条直角边BC、AC满足关系式BC=AC,是否存在一个的值,使既与Rt△ACP全等,也与Rt△BQP全等.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410.(2014年新疆区、兵团12分)如图,直线y x83A 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单位的速度沿B 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1)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的P面积最大?(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相B似O,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11.(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上,连接O D、BD、△BOD的外心I在中线BF上,BF与AD交于点E.(1)求证:△OAD≌△EAB;(2)求过点O、E、B的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解析式;(3)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其关于直线BF的对称点在x轴上?若有,求出点P的坐标;(4)连接O E,若点M是直线BF上的一动点,且△B与M△DOED相似,求点M的坐标.12.(2014年云南省9分)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矩形ABCD是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3,4)、C(0,4).点D在y轴上,且点D的坐标为(0,﹣5),点P是直线AC上的一动点.(1)当点P运动到线段A C的中点时,求直线DP的解析式(关系式);(2)当点P沿直线AC移动时,过点D、P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M.问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使△DOM 与△ABC相似的点M?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P沿直线AC移动时,以点P为圆心、R(R>0)为半径长画圆.得到的圆称为动圆P.若设动圆P的半径长为A C2,过点D作动圆P的两条切线与动圆P分别相切于点E、F.请探求在动圆P中是否存在面积最小的四边形DEPF?若存在,请求出最小面积S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2014年浙江湖州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以P(1,1)为圆心的⊙P 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点N,点F从点M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F,过点PE⊥PF交y轴于点E,设点F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若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如图所示),求证:PE=PF;(2)在点F运动过程中,设OE=a,OF=b,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3)作点F关于点M的对称点F′,经过M、E和F′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Q,连接QE.在点F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点Q、O、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P、M、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3年山东日照14分)已知,如图(a),抛物线2yaxbxc经过点A(x1,0),B(x2,0),C(0,-2),其顶点为D.以AB为直径的⊙M交y轴于点E、F,过点E作⊙M的切线交x轴于点N。

天津市河北区2017年中考《相似三角形》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天津市河北区2017年中考《相似三角形》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练习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C.矩形都相似 D.正方形都相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中,如果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②如果两个矩形有一组邻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矩形相似;③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都相似;④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菱形都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若,且,则的值是()A.14B.42C.7D.4、已知()A. B. C. D.5、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A.B.C.D.6、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A/的对应点A的纵坐标是1.5,则点A的纵坐标是()A.3B.3C.﹣4D.47、如图,矩形ABCD∽矩形ADFE,AE=1,AB=4,则AD=()A. 2B. 2.4C. 2.5D. 3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在CD上,若DE︰CE =1︰2,则△CEF与△ABF周长比为().A.1︰2 B.1︰3 C.2︰3 D.4︰9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上的一点,DE:EC=2:3,连接AE、BE、BD,且AE、BD交于点F,则S:S△EBF:S△ABF=()△DEFA.2:5:25 B.4:9:25 C.2:3:5 D.4:10:25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AB,CB⊥AB,AB=AD,CD=AB,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则△AEF与多边形BCDFE的面积之比为( )A. B. C. D.11、如图1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彩色纸,将斜边上的高线四等分,然后裁出三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恰好可以用这些纸条为一幅正方形美术作品镶边(纸条不重叠),则这张彩色纸的面积与镶嵌所得的作品(如图2)面积之比为()A.2:3 B.3:4 C.1:1 D.4:312、如图,Rt△ABC中,AC⊥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D交AB于点E,M为AE的中点,BF⊥BC交CM的延长线于点F,BD=4,CD=3.下列结论:①∠AED=∠ADC;②BE=DE;③AC﹣BE=12;④3BF=4AC;⑤=.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13、若△ABC∽△ACD,AB=1,AD=4,则AC= .14、如图,△ABC中,DE∥BC,交边AB、AC于D、E,若AE:EC=1:2,AD=3,则BD= .15、在同一时刻木杆AB、建筑物PQ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分别为BC、PM,如图所示.已知AB=2m,BC=1.2m,PM=4.8m,则建筑物PQ的高度为 m.16、如图,为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的高为 m.17、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4,2),C(6,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 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线段AC的中点P变换后在第一象限对应点的坐标为.18、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EFG中,点D和点F的坐标分别为(﹣3,2)和(1,﹣1),则这两个正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为.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点F,则DF:FC等于.20、如图,平行于BC的直线DE把△AB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则= .21、如图,点M是△ABC内﹣点,过点M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C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1,4,9.则△ABC的面积是.22、如图,□ABCD中,E是边BC上一点,AE交BD于F,若BE=2,EC=3,则的值为.23、如图,△ABC中,AB=7,BC=6,AC=8,延长∠ABC、∠ACB的角平分线BD、CE分别交过点A且平行于 BC的直线于 N、M,BD与CE相交于点G,则△BCG与△MNG的面积比为_________24、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AE=AD,CE的延长线交AB于点F,若AF=1.2,则AB= .三、简答题:25、图①、图②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顶点叫做格点,△ABC的顶点在格点上,点D、E在格点上,连结DE.(1)在图①、图②中分别找到不同的格点F,使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画出△DEF(每个网格中只画一个即可).(2)使△DEF与△ABC相似的格点F一共有个.26、如图,矩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AE交CD于G,交BC延长线于F,∠DAE=∠DCE,∠AEB=∠CEB.(1)求证:矩形ABCD是正方形;(2)若AE=2EG,求EG与GF之间的数量关系.27、探究: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点E不与点B、C重合),连结AE,过点E作AE⊥EF,EF交边CD于点F,求证:△ABE≌△ECF.拓展: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点D不与点B、C重合),连结AD,以AD为边作∠ADE=∠ABC,DE交边AC于点E,若AB=3,BD=x,CE=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8、正方形ABCD中,B=4,点E为射线CB上一点,F为AE的中点,过点F作GH⊥AE分别交边AB和CD于G,H.(1)若E为边BC的中点,GH= ;= ;(2)若=,求的值;(3)若=k,= .29、如图,四边形ABCD表示一张矩形纸片,AB=10,AD=8.E是BC上一点,将△ABE沿折痕AE向上翻折,点B 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F处,⊙O内切于四边形ABEF.求:(1)折痕AE的长;(2)⊙O的半径.30、在△ABC中,∠C=Rt∠,AC=4cm,BC=5cm,点D在BC上,并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EDQ的面积为y(cm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1、C.2、D.3、D.4、B.5、B.6、B.7、A.8、C.9、D.10、C.11、C.12、D. 13、答案为:2.14、答案为:6.15、答案为:8.16、答案为:12m.17、答案为:(2,)18、答案为:(﹣1,0)或(5,﹣2). 19、答案为:1:2.20、答案为:.21、答案为:36.22、答案为:.23、答案为:4:2524、答案为:6.25、【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①所示:使△DEF与△ABC相似的格点F一共有6个.故答案为:6.26、【解答】证明:(1)∵∠AEB=∠CEB,∠ADE=∠CDE,∴∠DAE=∠DCE,在△ADE和△CDE中,,∴△ADE≌△CDE(AAS),∴AD=CD,∴矩形ABCD是正方形;(2)GF=3EG;∵△ADE≌△CDE,∴AE=CE,∵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F,∴∠DAE=∠F,∵∠DAE=∠DCE,∴∠DCE=∠F,又∵∠GEC=∠CEF,∴△ECG∽△EFC,∴,∵AE=2EG,∴CE=2EG,∴,∴EF=4EG,∴GF=3EG.27、【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90°,∴∠BAE+∠BEA=90°,∵EF⊥AE,∴∠AEF=90°,∴∠BEA+∠FEC=90°,∴∠BAE=∠FEC,∴△ABE∽△ECF;(2)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AD+∠ADB=120°,∵∠ADE=∠ABC,∴∠ADE=60°,∴∠ADB+∠CDE=120°,∴∠BAD=∠CDE,∴△ABD∽△DCE,∴,∵AB=3,BD=x,CE=y,∴,∴y=﹣x2+x.28、【解答】解:(1)如答图1所示,过点H作HN⊥AB于点N,则四边形ADHN为矩形,∴HN=AD,∴HN=AB.∵∠AGH+∠GHN=∠AGH+∠EAB=90°,∴∠GHN=∠EAB.在△AEB与△HGN中,∴△AEB≌△HGN(ASA).∴GH=AE.若E为边BC的中点,则BE=BC=2.由勾股定理得:AE==2∴GH=2;∵∠EAB=∠EAB,∠AFG=∠B=90°,∴△AFG∽△ABE,∴,∴GF=•BE=×2=AE=GH.∴FH=GH﹣GF=GH,∴=.(2)若=,①若点E在线段BC上,如答图2﹣1所示,则BE=,与(1)同理,易证△AFG∽△ABE,∴,∴GF=•BE=×=AE=GH,∴FH=GH﹣GF=GH,∴=;②若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如答图2﹣2所示,则BE=1.与(1)同理,可得AE=GH.与(1)同理,易证△AFG∽△ABE,∴,∴GF=•BE=×=AE=GH,∴FH=GH+GF=GH,∴=.综上所述,若=,则的值为或.(3)若=k,①若点E在线段BC上,如答图所示.∵BE+CE=BC,∴BE=BC=AB.与(1)同理,易证△AFG∽△ABE,∴,∴GF=•BE=×AB=AE=GH,∴FH=GH﹣GF=GH,∴=;②若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如答图2﹣2所示.∵BE+BC=EC,∴BE=BC=AB.与(1)同理,可得AE=GH.与(1)同理,易证△AFG∽△ABE,∴,∴GF=•BE=×AB=AE=GH,∴FH=GH+GF=GH,∴=.综上所述,若=k,则的值为或.29、【解答】解:(1)由题意知,AF=10,AD=8,根据勾股定理得:DF=6.∴CF=4.设BE=x,那么EF=x,CE=8﹣x.在Rt△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8﹣x)2+42=x2,解得 x=5.即BE=5.由勾股定理得:∴AE==5.(2)如图,连接OH、OG;则∠OHB=∠B=∠OGB=90°,而BH=BG,∴四边形OHBG为正方形,∴OH=BH;设⊙O的半径为r,则OH=BH=r;∵△AOH∽△AEB,∴=,即=;解得:r=.∴⊙O的半径为.30、【解答】解:(1)在Rt△ADC中,AC=4,CD=3,∴AD=5,∵EP∥DC,∴△AEP∽△ADC∴=,即=,∴EA=x,DE=5﹣x;(2)∵BC=5,CD=3,∴BD=2,当点Q在BD上运动x秒后,DQ=2﹣1.25x,则y=×DQ×CP=(4﹣x)(2﹣1.25x)=x2﹣x+4,即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x2﹣x+4,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1.6;(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x,又∵EQ∥AC,∴△EDQ∽△ADC∴=,即=,解得x=2.5②当∠QED=90°时,∵∠CDA=∠EDQ,∠QED=∠C=90°,∴△EDQ∽△CDA,∴=,即=,解得x=3.1.综上所述,当x为2.5秒或3.1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2017中考数学真题汇编-----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解)

2017中考数学真题汇编-----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解)

点 C 的对应点为 C′,连接 BB′;
( 2)在( 1)所画图形中,∠ AB′B=

【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AC=7,点 P 在△ ABC内,且∠ APC=9°0,∠ BPC=12°0,
求△ APC的面积.
小明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如下想法:
想法一:将△ APC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得到△ AP′,B连接 PP′,寻找
请你参考上面的思路,证明 DF=EF(只用一种方法证明即可) . ( 2)类比探究:在( 1)的条件下(如图 1),过点 D 作 DM⊥AC 于点 M ,试探 究线段 AM, MF,FC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3)延伸拓展:如图 2,在△ ABC中,若 AB=AC,∠ABC=2∠BAC, =m,请你
AB 于点 D,E,F,若 = , = ,求 的值.
6.已知,在△ ABC中,点 D 在 AB 上,点 E 是 BC延长线上一点,且 AD=CE,连 接 DE 交 AC于点 F. ( 1)猜想证明:如图 1,在△ ABC中,若 AB=BC,学生们发现: DF=EF.下面是 两位学生的证明思路: 思路 1:过点 D 作 DG∥BC,交 AC于点 G,可证△ DFG≌△ EFC得出结论; 思路 2:过点 E 作 EH∥ AB,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H,可证△ ADF≌△ HEF得出结 论; …
△ ABC平移的时间为 t (s).
( 1)等边△ ABC的边长为

( 2)在运动过程中,当 t=
时, MN 垂直平分 AB;
( 3)若在△ ABC开始平移的同时.点 P 从△ ABC的顶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BA﹣AC运动.当点 P 运动到 C 时即停止运动.△ ABC也随

相似三角形(压轴必刷30题专项训练)(解析版)--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相似三角形(压轴必刷30题专项训练)(解析版)--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相似三角形(压轴必刷30题专项训练)一.填空题(共9小题)1(2020秋•虹口区校级月考)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为15cm ,底边上的高长22.5cm .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 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第6张.【分析】设第x 张为正方形,如图,△ADE ∽△ABC ,则DE BC =AM AN,从而计算出x 的值即可.【解答】解:如图,设第x 张为正方形,则DE =3(cm ),AM =(22.5-3x )(cm ),∵△ADE ∽△ABC ,∴DE BC =AM AN ,即315=22.5-3x 22.5,解得x =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等于对应边上的高之比.2(2019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BE BC=23,那么BF FD =23.【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BEF ∽△DAF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BE :DA =BF :DF 即可解.【解答】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 ∥AD ,BC =AD∴△BEF ∽△DAF∴BE :DA =BF :DF∵BC =AD∴BF :DF =BE :BC =2: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3(2017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B =10,BC =6,在线段AB上取一点D ,作DF ⊥AB 交AC 于点F ,现将△ADF 沿DF 折叠,使点A 落在线段DB 上,对应点记为A 1;AD 的中点E 的对应点记为E 1,若△E 1FA 1∽△E 1BF ,则AD =165.【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 ,设AD =2x ,得到AE =DE =DE 1=A 1E 1=x ,然后求出BE 1,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DF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E 1F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得到x 的值,从而可得AD 的值.【解答】解:∵∠ACB =90°,AB =10,BC =6,∴AC =AB 2-BC 2=102-62=8,设AD =2x ,∵点E 为AD 的中点,将△ADF 沿DF 折叠,点A 对应点记为A 1,点E 的对应点为E 1,∴AE =DE =DE 1=A 1E 1=x ,∵DF ⊥AB ,∠ACB =90°,∠A =∠A ,∴△ABC ∽△AFD ,∴AD AC =DF BC ,即2x 8=DF 6,解得DF =32x ,在Rt △DE 1F 中,E 1F =DF 2+DE 12=3x 22+x 2=13x 2,又∵BE 1=AB -AE 1=10-3x ,△E 1FA 1∽△E 1BF ,∴E 1F A 1E 1=BE 1E 1F ,∴E 1F 2=A 1E 1•BE 1,即(13x 2)2=x (10-3x ),解得x =85,∴AD 的长为2×85=165.故答案为:165.【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综合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4(2021秋•普陀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4AB =5AC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EF ⊥AD 于点F ,点G 在AF 上,FG =FD ,连接EG 交AC 于点H .若点H 是AC 的中点,则AG FD的值为43.【分析】解题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如解答图所示:第1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D =54CD ;第2步:延长AC ,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ABD ≌△AMD ;第3步:过点M 作MN ∥AD ,构造平行四边形DMNG .由MD =BD =KD =54CD ,得到等腰△DMK ;然后利用角之间关系证明DM ∥GN ,从而推出四边形DMNG 为平行四边形;第4步:由MN ∥AD ,列出比例式,求出AG FD的值.【解答】解:已知AD 为角平分线,则点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设为h .∵BD CD =S △ABD S △ACD =12AB ⋅h 12AC ⋅h =AB AC =54,∴BD =54CD .如图,延长AC ,在AC 的延长线上截取AM =AB ,则有AC =4CM .连接DM .在△ABD 与△AMD 中,AB =AM ∠BAD =∠MAD AD =AD ∴△ABD ≌△AMD (SAS ),∴MD =BD =54CD .过点M 作MN ∥AD ,交EG 于点N ,交DE 于点K .∵MN ∥AD ,∴CK CD =CM AC =14,∴CK =14CD ,∴KD =54CD .∴MD =KD ,即△DMK 为等腰三角形,∴∠DMK =∠DKM .由题意,易知△EDG 为等腰三角形,且∠1=∠2;∵MN ∥AD ,∴∠3=∠4=∠1=∠2,又∵∠DKM =∠3(对顶角)∴∠DMK =∠1,∴DM ∥GN ,∴四边形DMNG 为平行四边形,∴MN =DG =2FD .∵点H 为AC 中点,AC =4CM ,∴AH MH=23.∵MN ∥AD ,∴AG MN =AH MH ,即AG 2FD =23,∴AG FD =43.故答案为:43.方法二:如图,有已知易证△DFE ≌△GFE ,故∠5=∠B +∠1=∠4=∠2+∠3,又∠1=∠2,所以∠3=∠B ,则可证△AGH ∽△ADB设AB =5a ,则AC =4a ,AH =2a ,所以AG /AD =AH /AB =2/5,而AD =AG +GD ,故GD /AD =3/5,所以AG :GD =2:3,F 是GD 的中点,所以AG :FD =4:3.【点评】本题是几何综合题,难度较大,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几何知识,例如相似、全等、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等,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5(2022秋•普陀区校级月考)如图,点A 1,A 2,A 3,A 4在射线OA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B 上,且A 1B 1∥A 2B 2∥A 3B 3,A 2B 1∥A 3B 2∥A 4B 3.若△A 2B 1B 2,△A 3B 2B 3的面积分别为1,4,则图中三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和为10.5.【分析】已知△A 2B 1B 2,△A 3B 2B 3的面积分别为1,4,且两三角形相似,因此可得出A 2B 2:A 3B 3=1:2,由于△A 2B 2A 3与△B 2A 3B 3是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所以面积之比即为底边之比,因此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2,根据△A 3B 2B 3的面积为4,可求出△A 2B 2A 3的面积,同理可求出△A 3B 3A 4和△A 1B 1A 2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A 2B 1B 2,△A 3B 2B 3的面积分别为1,4,又∵A 2B 2∥A 3B 3,A 2B 1∥A 3B 2,∴∠OB 2A 2=∠OB 3A 3,∠A 2B 1B 2=∠A 3B 2B 3,∴△B 1B 2A 2∽△B 2B 3A 3,∴B 1B 2B 2B 3=12=A 2B 2A 3B 3,∴A 2A 3A 3A 4=12.∵S △A 2B 2A 3S △B 2A 3B3=12,△A 3B 2B 3的面积是4,∴△A 2B 2A 3的面积为=12×S △A 2B 2B 3=12×4=2(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同理可得:△A 3B 3A 4的面积=2×S △A 3B 2B 3=2×4=8;△A 1B 1A 2的面积=12S △A 2B 1B 2=12×1=0.5.∴三个阴影面积之和=0.5+2+8=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再根据已给的面积,求出相似比,从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6(2017秋•徐汇区校级月考)设△ABC 的面积为1,如图①,将边BC 、AC 分别2等分,BE 1、AD 1相交于点O ,△AOB 的面积记为S 1;如图②将边BC 、AC 分别3等分,BE 1、AD 1相交于点O ,△AOB 的面积记为S 2;⋯,依此类推,则S n 可表示为 12n +1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分析】连接D 1E 1,设AD 1、BE 1交于点M ,先求出S △ABE 1=1n +1,再根据AB D 1E 1=BM ME 1=n +1n 得出S △ABM :S △ABE 1=(n +1):(2n +1),最后根据S △ABM :1n +1=(n +1):(2n +1),即可求出S n .【解答】解:如图,连接D 1E 1,设AD 1、BE 1交于点M ,∵AE1:AC =1:(n +1),∴S △ABE 1:S △ABC =1:(n +1),∴S △ABE 1=1n +1,∵AB D 1E 1=BM ME 1=n +1n ,∴BM BE 1=n +12n +1,∴S △ABM :S △ABE 1=(n +1):(2n +1),∴S △ABM :1n +1=(n +1):(2n +1),∴S n =12n +1.故答案为:12n +1.【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得出相似三角形.7(2018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是6,点E 在直线AD 上,DE =3,连接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M ,则MC AM的值是 2或23 .【分析】由菱形的性质易证两三角形相似,但是由于点E 的位置未定,需分类讨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1)点E 在线段AD 上时,△AEM ∽△CBM ,∴MC AM =BC AE=2;(2)点E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时,△AME∽△CMB,∴MCAM =BCAE=23.【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其中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求相似比不仅要认准对应边,还需注意两个三角形的先后次序.8(2020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CB的内、外角平分线分别交BA及其延长线于点D、E,BC=2.5AC,则ABAD+ABAE=5.【分析】根据CD平分∠ACB,可得ABDA=BCAC,根据CE平分∠ACB的外角,可得DEAE=BCAC,进而可得结果.【解答】解:∵CD平分∠ACB,∴AB DA =BC AC,∴BD+DADA =BC+ACAC,∴AB DA =BC+ACAC,①∵CE平分∠ACB的外角,∴DE AE =BC AC,∴BE-AEAE =BC-ACAC,∴AB AE =BC-ACAC,②①+②得,AB AD +ABAE=BC+ACAC+BC-ACAC=2BCAC=2×2.5=5.故答案为:5.【点评】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9(2022秋•黄浦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P在BA的延长线上,PA=1 4AB,点D在BC边上,PD=PC,则CDBC的值是 34 .【分析】过点P 作PE ∥AC 交DC 延长线于点E ,根据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PB =PE ,再证△PCE ≌△PDB ,可得BD =CE ,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PA AB=CE BC ,结合线段的等量关系以及比例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P 作PE ∥AC 交DC 延长线于点E ,∵AB =AC ,∴∠B =∠ACB ,∵AC ∥PE ,∴∠ACB =∠E ,∴∠B =∠E ,∴PB =PE ,∵PC =PD ,∴∠PDC =∠PCD ,∴∠BPD =∠EPC ,∴在△PCE 和△PDB 中,PC =PD ∠BPD =∠EPC PB =PE,∴△PCE ≌△PDB (SAS ),∴BD =CE ,∵AC ∥PE ,∴PA AB =CE BC ,∵PA =14AB ,∴CE BC =14,∴BD BC =14,∴CD BC =34.故答案为:3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列出比例式.二.解答题(共21小题)10(2017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点D ,点E 为AB 的中点,EC 与AD交于点G ,点F 在BC 上.(1)如图1,AC :AB =1:2,EF ⊥CB ,求证:EF =CD .(2)如图2,AC :AB =1:,EF ⊥CE ,求EF :EG 的值.【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AD =∠B ,根据AC :AB =1:2及点E 为AB 的中点,得出AC =BE ,再利用AAS 证明△ACD ≌△BEF ,即可得出EF =CD ;(2)作EH ⊥AD 于H ,EQ ⊥BC 于Q ,先证明四边形EQDH 是矩形,得出∠QEH =90°,则∠FEQ =∠GEH ,再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证明△EFQ ∽△EGH ,得出EF :EG =EQ :EH ,然后在△BEQ 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出EQ =12BE ,在△AEH 中,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出EH =32AE ,又BE =AE ,进而求出EF :EG 的值.【解答】(1)证明:如图1,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点D ,∴∠CAD =∠B =90°-∠ACB .∵AC :AB =1:2,∴AB =2AC ,∵点E 为AB 的中点,∴AB =2BE ,∴AC =BE .在△ACD 与△BEF 中,∠CAD =∠B ∠ADC =∠BFE =90°AC =BE,∴△ACD ≌△BEF ,∴CD =EF ,即EF =CD ;(2)解:如图2,作EH ⊥AD 于H ,EQ ⊥BC 于Q ,∵EH ⊥AD ,EQ ⊥BC ,AD ⊥BC ,∴四边形EQDH 是矩形,∴∠QEH =90°,∴∠FEQ =∠GEH =90°-∠QEG ,又∵∠EQF =∠EHG =90°,∴△EFQ ∽△EGH ,∴EF :EG =EQ :EH .∵AC :AB =1:3,∠CAB =90°,∴∠B =30°.在△BEQ 中,∵∠BQE =90°,∴sin B =EQ BE =12,∴EQ =12BE .在△AEH中,∵∠AHE=90°,∠AEH=∠B=30°,∴cos∠AEH=EHAE =32,∴EH=32AE.∵点E为AB的中点,∴BE=AE,∴EF:EG=EQ:EH=12BE:32AE=1:3=3:3=33.【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并且证明四边形EQDH是矩形.11(2021秋•杨浦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点E是AB的中点,AF⊥BC于点F,连接EF、ED、DF,DE交AF于点G,且DE⊥EF.(1)求证:AE2=EG•ED;(2)求证:BC2=2DF•BF.【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F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D∥BC,求得∠DAG=∠AFB =90°,然后证明△AEG∽△DEA,即可得到结论;(2)由AE=EF,AE2=EG•ED,得到FE2=EG•ED,推出△FEG∽△DE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G=∠E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AF⊥BC于点F,∴∠AFB=90°,∵点E是AB的中点,∴AE=FE,∴∠EAF=∠AFE,∵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DAG=∠AFB=90°,∵DE⊥EF,∴∠FEG=90°,∴∠DAG=∠FEG,∵∠AGD=∠FGE,∴∠EFG=∠ADG,∴∠EAG=∠ADG,∵∠AEG=∠DEA,∴△AEG∽△DEA,∴AE DE =EG AE,∴AE2=EG•ED;(2)∵AE=EF,AE2=EG•ED,∴FE2=EG•ED,∴EF DE =EGEF,∵∠FEG=∠DEF,∴△FEG∽△DEF,∴∠EFG=∠EDF,∴∠BAF=∠EDF,∵∠DEF=∠AFB=90°,∴△ABF∽△DFE,∴AB DF =BF EF,∵四边形ACBD是菱形,∴AB=BC,∵∠AFB=90°,∵点E是AB的中点,∴FE=12AB=12BC,∴BC DF =BF12BC,∴BC2=2DF•BF.【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2021秋•杨浦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ED=1:2,点F为DC的中点,连接BE、AF,BE与AF交于点H.(1)求EH:BH的值;(2)若△AEH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1)延长AF,BC交于点G,证明△ADF≌△GCF(AAS),可得AD=CG=BC,所以BG=2BC,根据AE:ED=1:2,可得AE:AD=1:3,AE:BG=1:6,,证明△AEH∽△GBH,即可解决问题;(2)在△AEH中,设AE=x,AE边上的高为h,△BGH中,BG边上的高为h′,可得平行四边形ABCD的高为h+h′,BC=3x,根据△AEH的面积为1,可得x•h=2,所以h′=6h,进而可以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延长AF,BC交于点G,∵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D =∠DCG ,∠DAF =∠G ,∵点F 为DC 的中点,∴DF =CF ,在△ADF 和△GCF 中,∠D =∠FCG ∠DAF =∠G DF =CF,∴△ADF ≌△GCF (AAS ),∴AD =CG ,∴AD =CG =BC ,∴BG =2BC ,∵AE :ED =1:2,∴AE :AD =1:3,∴AE :BG =1:6,∵AD ∥BC ,∴△AEH ∽△GBH ,∴EH :BH =AE :BG =1:6;(2)在△AEH 中,设AE =x ,AE 边上的高为h ,△BGH 中,BG 边上的高为h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高为h +h ′,BC =3x ,∵△AEH 的面积为1,∴12x •h =1,∴x •h =2∵△AEH ∽△GBH ,∴h :h ′=1:6,∴h ′=6h ,∴h +h ′=7h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BC •(h +h ′)=3x •7h =21xh =4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3(2021春•徐汇区校级月考)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对角线AC 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EF =EB ,EF 与CD 相交于点G ;(1)求证:EG •GF=CG •GD ;(2)联结DF ,如果EF ⊥CD ,那么∠FDC 与∠AD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先证明△BCE ≌△DCE ,得∠EDC =∠EBC ;利用此条件再证明∠DGE ∽△FGC ,即可得到EG •GF =CG •GD.(2)利用第(1)题的结论,可证明△DGE ∽△FGC ,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外角关系,即可得到∠ADC 与∠FDC 的关系.【解答】解:(1)证明:∵点E 在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ECB =∠ECD ,∵BC =CD ,CE =CE ,∴△BCE ≌△DCE ,∴∠EDC =∠EBC ,∵EB =EF ,∴∠EBC =∠EFC ;∴∠EDC =∠EFC ;∵∠DGE =∠FGC ,∴△DGE ∽△FGC ;∴EGCG =GD FG∴EG •GF =CG •GD ;(2)∠ADC =2∠FDC .证明:∵EG CG =GD FG ,∴EG DG =CG FG,又∵∠DGF =∠EGC ,∴△CGE ∽△FGD ,∵EF ⊥CD ,DA =DC ,∴∠DAC =∠DCA =∠DFG =90°-∠FDC ,∴∠ADC =180°-2∠DAC =180°-2(90°-∠FDC )=2∠FD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14(2021秋•宝山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DEFG 是△ABC 的内接正方形,AB =BC =6cm ,∠B =45°,则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多少?【分析】过A 作AH ⊥BC 于H ,交GF 于M ,于是得到△AB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AH =BH =2222AB =32cm ,由△AGF ∽△ABC ,得到GF BC =AM AH,求得GF =(62-6)cm ,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A 作AH ⊥BC 于H ,交GF 于M ,∵∠B =45°,∴AH =BH =22AB =32cm ,∵GF ∥BC ,∴△AGF ∽△ABC ,∴GF BC =AM AH,即GF 6=32-GF 32,∴GF =(62-6)cm ,∴正方形DEFG 的面积=GF 2=(62-6)2=(108-722)cm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利用相似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1秋•松江区月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为边BC 上一点,联结AE 并延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M ,交BD 于点G ,过点G 作GF ∥BC 交DC 于点F .求证:DF FC =DM CD.【分析】由GF ∥BC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DF FC,又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 =CD ,AB ∥CD ,继而可证得DM AB =DG BG ,则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GF ∥BC ,∴DF FC =DG BG,∵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DM AB =DG BG ,∴DF FC =DM C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2021秋•松江区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D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FD FC =BD DC ;(2)若BC FC =54,求BD DC的值.【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DE =EC ,推出∠EDC =∠ECD ,求出∠FDC =∠B ,根据∠F =∠F 证△FBD ∽△FDC ,即可;(2)根据已知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S △BDC S △FDC =54,S △BDF S △FDC =94,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S △BDFS △FDC =BD DC 2=94,即可求出BD DC.【解答】(1)证明:∵CD ⊥AB ,∴∠ADC =90°,∵E 是AC 的中点,∴DE =EC ,∴∠EDC =∠ECD ,∵∠ACB =90°,∠BDC =90°∴∠ECD +∠DCB =90°,∠DCB +∠B =90°,∴∠ECD =∠B ,∴∠FDC =∠B ,∵∠F =∠F ,∴△FBD ∽△FDC ,∴FD FC =BD DC(2)解:∵BC FC =54,∴S △BDCS △FDC =54,∴S △BDFS △FDC =94,∵△FBD ∽△FDC ,∴S △BDF S △FDC =BD DC2=94,∴BD DC=3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注意:相似数据线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17(2021春•黄浦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E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点,EB =ED 且∠ABE =∠ADE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延长DE 交BC 于点F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EF •AG =BC •BE .【分析】(1)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证明;(2)由AD ∥BC ,推出EF DE =EC EA ,同理DC AG =EC EA,由DE =B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推出BC =DC,可得EFBE =BCAG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连接BD.∵EB=ED,∴∠EBD=∠EDB,∵∠ABE=∠ADE,∴∠ABD=∠ADB,∴AB=AD,∵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F DE =EC EA,同理DCAG=ECEA,∵DE=B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EF BE =BC AG,∴EF•AG=BC•BE.【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2021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DE∥BC,EF∥CD,求证:AD2=AF•AB.【分析】由DE∥BC,EF∥CD,可得△ADE∽△ABC,△AFE∽△AD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结论.【解答】证明:∵DE∥BC,EF∥CD,∴△ADE∽△ABC,△AFE∽△ADC,∴AD:AB=AE:AC,AF:AD=AE:AC,∴AD:AB=AF:AD,∴AD2=AF•A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19(2020秋•浦东新区月考)在△ABC中,D是BC的中点,且AD=AC,DE⊥BC,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1)求证:△ABC∽△FCD;(2)若DE=3,BC=8,求△FCD的面积.【分析】(1)由DE⊥BC,D是BC的中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E=CE,又由AD=AC,易得∠B=∠DCF,∠FDC=∠ACB,即可证得△ABC∽△FCD;(2)首先过A作AG⊥CD,垂足为G,易得△BDE∽△BGA,可求得AG的长,继而求得△ABC的面积,然后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FCD的面积.【解答】(1)证明:∵D是BC的中点,DE⊥BC,∴BE=CE,∴∠B=∠DCF,∵AD=AC,∴∠FDC=∠ACB,∴△ABC∽△FCD;(2)解:过A作AG⊥CD,垂足为G.∵AD=AC,∴DG=CG,∴BD:BG=2:3,∵ED⊥BC,∴ED∥AG,∴△BDE∽△BGA,∴ED:AG=BD:BG=2:3,∵DE=3,∴AG=92,∵△ABC∽△FCD,BC=2CD,∴S△FCDS△ABC=(CDBC)2=14.∵S△ABC=12×BC×AG=12×8×92=18,∴S△FCD=14S△ABC=92.【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0(2021春•静安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点F在BA的延长线上,BE=AF,CF∥AE,CF与边AD相交于点G.求证:(1)FD=CG;(2)CG2=FG•FC.【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FAD =∠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D =EA ,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DCF =∠BF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 =∠BF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 =∠FDA ,等量代换得到∠DCF =∠FD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在菱形ABCD 中,AD ∥BC ,∴∠FAD =∠B ,在△ADF 与△BAE 中,AF =BE ∠FAD =∠B AD =BA,∴△ADF ≌△BAE ,∴FD =EA ,∵CF ∥AE ,AG ∥CE ,∴EA =CG ,∴FD =CG ;(2)∵在菱形ABCD 中,CD ∥AB ,∴∠DCF =∠BFC ,∵CF ∥AE ,∴∠BAE =∠BFC ,∴∠DCF =∠BAE ,∵△ADF ≌△BAE ,∴∠BAE =∠FDA ,∴∠DCF =∠FDA ,又∵∠DFG =∠CFD ,∴△FDG ∽△FCD ,∴FD FC=FG FD ,FD 2=FG •FC ,∵FD =CG ,∴CG 2=FG •F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2021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BC =2AD ,点E 为边DC 的中点,BE 交AC 于点F .求:(1)AF :FC 的值;(2)EF :BF 的值.【分析】(1)延长BE 交直线AD 于H ,如图,先由AD ∥BC 得到△DEH ∽△CEB ,则有DH BC =DE CE,易得DH =BC ,加上BC =2AD ,所以AH =3AD ,然后证明△AHF ∽△CFB ,再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AF :FC 的值;(2)由△DEH ∽△CEB 得到EH :BE =DE :CE =1:1,则BE =EH =12BH ,由△AHF ∽△CFB 得到FH :BF =AF :FC =3:2;于是可设BF =2a ,则FH =3a ,BH =BF +FH =5a ,EH =52a ,接着可计算出EF =FH -EH =12a ,然后计算EF :BF 的值.【解答】解:(1)延长BE 交直线AD 于H ,如图,∵AD ∥BC ,∴△DEH ∽△CEB ,∴DH BC =DE CE,∵点E 为边DC 的中点,∴DE =CE ,∴DH =BC ,而BC =2AD ,∴AH =3AD ,∵AH ∥BC ,∴△AHF ∽△CFB ,∴AF :FC =AH :BC =3:2;(2)∵△DEH ∽△CEB ,∴EH :BE =DE :CE =1:1,∴BE =EH =12BH ,∵△AHF ∽△CFB ,∴FH :BF =AF :FC =3:2;设BF =2a ,则FH =3a ,BH =BF +FH =5a ,∴EH =52a ,∴EF =FH -EH =3a -52a =12a ,∴EF :BF =12a :2a =1:4.【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通过相似比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22(2021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是∠ABC 的平分线,过点D 作DE ∥CB ,交AB 于点E ,AD DC =13,DE =6.(1)求AB 的长;(2)求S △ADE S △BCD.【分析】(1)由∠ABD =∠CBD ,DE ∥BC 可推得∠EDB =∠CBD ,进而推出∠ABD =∠EDB ,由此可得BE =DE =6,由DE ∥BC 可得AE EB =AD DC=13,进而证得AE =2,于是可得结论;(2)△ADE 看成以DE 为底,高为h 1,△BCD 看成以BC 为底,高为h 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 1h 2=AD DE =13,DE BC =14,进而证得结论.【解答】解:(1)BD 平∠ABC ,∴∠ABD =∠CBD ,∵DE ∥BC ,∴∠EDB =∠CBD ,∴∠ABD =∠EDB ,∴BE =DE =6,∵DE ∥BC ,∴AE EB =AD DC =13,∴AE 6=13,∴AE =2,∴AB =AE +BE =8;(2)△ADE 看成以DE 为底,高为h 1,△BCD 看成以BC 为底,高为h 2,∵DE ∥CB ,∴△AED ∽△ABC ,∴h 1h 2=AD DE =13,DE BC =14,∴S △ADE S △BCD =12DE ⋅h 112BC ⋅h 2=1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2022春•长宁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DB 交于点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联结EF 、DF ,且∠DEF =∠ADC .(1)求证:EFBF =AB DB;(2)如果BD 2=2AD •DF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分析】(1)由已知条件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易证△ADB ∽△EBF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即可证明:EF BF =AB DB;(2)由(1)可得BD 2=2AD •BF ,又因为BD 2=2AD •DF ,所以可证明BF =DF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 =90°,所以∠ADC =∠DEF =90°,进而可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解答】解:(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AD ∥BC ,AB ∥DC∴∠BAD +∠ADC =180°,又∵∠BEF +∠DEF =180°,∴∠BAD +∠ADC =∠BEF +∠DEF ,∵∠DEF =∠ADC ,∴∠BAD =∠BEF ,∵AD ∥BC ,∴∠EBF =∠ADB ,∴△ADB ∽△EBF ,∴EF BF =AB DB;(2)∵△ADB ∽△EBF ,∴AD BD =BE BF,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ED =12BD ,∴AD •BF =BD •BE =12BD 2,∴BD 2=2AD •BF ,又∵BD 2=2AD •DF ,∴BF =DF ,∴△DBF 是等腰三角形,∵BE =DE ,∴FE ⊥BD ,即∠DEF =90°,∴∠ADC =∠DEF =90°,∴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矩形的判断,其中(2)小题证明△DBF 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2021秋•宝山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6,点P是射线AD上的点,BP交AC于点E,∠CBP的角平分线交AC于点F,且CF=13AC时.求AP+BP的值.【分析】延长BF交射线AP于M,根据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CB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M=∠CBM,从而得到∠M=∠PBM,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P=PM,求出AP+BP=AM,再根据AC=13CF求出AE=2CF,然后根据△MAF和△BCF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延长BF交射线AP于M,∵AD∥BC,∴∠M=∠CBM,∵BF是∠CBP的平分线,∴∠PBM=∠CBM,∴∠M=∠PBM,∴BP=PM,∴AP+BP=AP+PM=AM,∵CF=13AC,则AF=2CF,由AD∥BC得,△MAF∽△BCF,∴AMBC =AFCF=2,∴AM=2BC=2×6=12,即AP+BP=1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延长BF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求出AP+BP=AM并得到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5(2020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已知△ABC与△ADE均为等腰三角形,BA=BC,DA= DE.如果点D在BC边上,且∠EDC=∠BAD.点O为AC与DE的交点.(1)求证:△ABC∽△ADE;(2)求证:DA•OC=OD•CE.【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得到∠B=∠ADE,由于BABC=DADE=1,根据得到结论;(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DAE,于是得到∠BAD=∠CAE=∠CDE,证得△COD∽△EO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OE =ODOA,由∠AOD=∠COE,推出△AOD∽△CO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ADC =∠ABC +∠BAD =∠ADE +∠EDC ,∴∠B =∠ADE ,∵BA BC=DA DE =1,∴△ABC ∽△ADE ;(2)∵△ABC ∽△ADE ,∴∠BAC =∠DAE ,∴∠BAD =∠CAE =∠CDE ,∵∠COD =∠EOA ,∴△COD ∽△EOA ,∴OC OE =OD OA,∵∠AOD =∠COE ,∴△AOD ∽△EOC ,∴DA :CE =OD :OC ,即DA •OC =OD •CE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2021秋•金山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边AD 上,CE 与BD 相交于点F ,AD =4,AB =5,BC =BD =6,DE =3.(1)求证:△DFE ∽△DAB ;(2)求线段CF 的长.【分析】(1)AD ∥BC ,DE =3,BC =6,DF FB =DE BC=36=12,DF DA =DE DB .又∠EDF =∠BDA ,即可证明△DFE ∽△DAB .(2)由△DFE ∽△DAB ,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证明:(1)∵AD ∥BC ,DE =3,BC =6,∴DF FB =DE BC =36=12,∴DF BD =12,∵BD =6,∴DF =2.∵DA =4,∴DF DA =24=12,DE DB =36=12.∴DF DA=DE DB .又∵∠EDF =∠BDA ,∴△DFE ∽△DAB .(2)∵△DFE ∽△DAB ,∴EF AB =DE DB .∵AB =5,∴EF 5=36,∴EF =52=2.5.∵DE ∥BC ,∴CFEF =BC DE .∴CF 2.5=63,∴CF =5.(或利用△CFB ≌△BA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梯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第(2)问也可利用△CFB ≌△BAD 求得线段CF 的长,不管学生用了哪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就要积极地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2020秋•宝山区月考)如图,正方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ABC 的边BC =15,高AH =10,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和面积.【分析】高AH 交DG 于M ,如图,设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x ,则DE =MH =x ,所以AM =10-x ,再证明△ADG ∽△ABC ,则利用相似比得到x 15=10-x 10,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求出x ,再计算x 2的值即可.【解答】解:高AH 交DG 于M ,如图,设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x ,则DE =MH =x ,∴AM =AH -MH =10-x ,∵DG ∥BC ,∴△ADG ∽△ABC ,∴DG BC =AM AH,即x 15=10-x 10,∴x =6,∴x 2=36.答:正方形DEFG 的边长和面积分别为6,36.【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28(2021秋•闵行区校级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M 是CD 上的点,DH ⊥BM 于H ,DH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E .求证:(1)△AED ∽△CBM ;(2)AE •CM =AC •CD .【分析】(1)由于△ABC 是直角三角形,易得∠A +∠ABC =90°,而CD ⊥AB ,易得∠MCB +∠ABC =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 =∠MCB ,同理可证∠1=∠2,而∠ADE =90°+∠1,∠CMB =90°+∠2,易证∠ADE =∠CMB ,从而易证△AED ∽△CBM ;(2)由(1)知△AED ∽△CBM ,那么AE :AD =CB :CM ,于是AE •CM =AD •CB ,再根据△ABC 是直角三角形,CD 是AB 上的高,易知△ACD ∽△CBD ,易得AC •CD =AD •CB ,等量代换可证AE •CM =AC •CD .【解答】证明:(1)∵△ABC 是直角三角形,∴∠A +∠ABC =90°,∵CD ⊥AB ,∴∠CDB =90°,即∠MCB +∠ABC =90°,∴∠A =∠MCB ,∵CD ⊥AB ,∴∠2+∠DMB =90°,∵DH ⊥BM ,∴∠1+∠DMB =90°,∴∠1=∠2,又∵∠ADE =90°+∠1,∠CMB =90°+∠2,∴∠ADE =∠CMB ,∴△AED ∽△CBM ;(2)∵△AED ∽△CBM ,∴AE BC =AD CM,∴AE •CM =AD •CB ,∵△ABC 是直角三角形,CD 是AB 上的高,∴△ACD ∽△CBD ,∴AC :AD =CB :CD ,∴AC •CD =AD •CB ,∴AE •CM =AC •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这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 =∠MCB 以及∠ADE =∠CMB .29(2022秋•徐汇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点A (6,0),B (0,8),C (-4,0),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和射线AB 上的动点,点M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C 向A 方向做匀速运动,点N 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A 向B 方向做匀速运动,MN 交OB 于点P .(1)求证:MN :NP 为定值;(2)若△BNP 与△MNA 相似,求CM 的长;(3)若△BNP 是等腰三角形,求CM 的长.【分析】(1)过点N 作NH ⊥x 轴于点H ,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综合两种情况,求得MN :NP 为定值53.(2)当△BNP 与△MNA 相似时,当点M 在CO 上时,只可能是∠MNB =∠MNA =90°,所以△BNP ∽△MNA ∽△BOA ,所以AM AN =AB AO ,所以10-2k 5k =106,k =3031,即CM =6031;当点M 在OA 上时,只可能是∠NBP =∠NMA ,所以∠PBA =∠PMO ,根据题意可以判定不成立,所以CM =6031.(3)由于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应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BP =BN ,PB =PN ,NB =NP 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证明:(1)过点N 作NH ⊥x 轴于点H ,设AN =5k ,得:AH =3k ,CM =2k ,①当点M 在CO 上时,点N 在线段AB 上时:∴OH =6-3k ,OM =4-2k ,∴MH =10-5k ,∵PO ∥NH ,∴MN NP =MH OH=10-5k 6-3k =53,②当点M 在OA 上时,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OH =3k -6,OM =2k -4,∴MH =5k -10,∵PO ∥NH ,∴MN NP =MH OH=5k -103k -6=53;解:(2)当△BNP 与△MNA 相似时:①当点M 在CO 上时,只可能是∠MNB =∠MNA =90°,∴△BNP ∽△MNA ∽△BOA ,∴AMAN =AB AO,。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一线三等角模型(角度有锐角、直角、钝角,若为直角,则又称一线三垂直模型).解决此模型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利用三等角关系找全等或相似三角形所需角的相等条件,利用全等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证明体验】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90DPC A B ∠=∠=∠=︒,求证:AD BC AP BP ⋅=⋅. 【思考探究】(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DPC A B β∠=∠=∠=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 中22AB =45B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点D 在BC 上,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且45EFD ∠=︒,若5CE =CD 的长.2.综合实践问题背景:借助三角形的中位线可构造一组相似三角形,若将它们绕公共顶点旋转,对应顶点连线的长度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数学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图1,在ABC 中90,4B AB BC ∠=︒==分别取AB ,AC 的中点D ,E ,作ADE .如图2所示,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连接BD ,CE .(1)探究发现旋转过程中线段BD 和CE 的长度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2)性质应用如图3,当DE 所在直线首次经过点B 时,求CE 的长. (3)延伸思考如图4,在Rt ABC △中90,8,6ABC AB BC ∠=︒==,分别取AB ,BC 的中点D ,E .作BDE ,将BD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连接AD ,CE .当边AB 平分线段DE 时,求tan ECB ∠的值.3.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4.如图,在ABC 中6cm AB =,12cm BC =和90B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s t .(1)当2t =时,求PBQ 的面积; (2)当t 为多少时,PBQ 的面积是28cm ? (3)当t 为多少时,PBQ 与ABC 是相似三角形?5.下面是小新同学在“矩形折叠中的相似三角形”主题下设计的问题,请你解答.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点B 重合),先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F 处,CF 交AD 于点H .(1)观察发现:写出图1中一个与AEG △相似的三角形: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迁移探究:如图2,若4AB =,6BC =当CF 与AD 的交点H 恰好是AD 的中点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③,当点F 落在边AD 上时,延长EF ,与F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CM 交AD 于点N ,当FN AF ND =+时,请直接写出ABBC的值.6.【阅读】如图1,若ABD ACE ∽,且点B 、D 、C 在同一直线上,则我们把ABD △与ACE △称为旋转相似三角形.(1)【理解】如图2,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BC 上,连接CE .求证:ABD △与ACE △是旋转相似三角形.(2)【应用】如图3,ABD △与ACE △是旋转相似三角形AD CE ,求证:③ABC ADE △△∽;③AC DE =;(3)【拓展】如图4,AC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90,D B ACD ∠=︒∠=∠,25,20BC AC ==和16AD =,试在边BC 上确定一点E ,使得四边形AECD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7.综合与实践如图1,已知纸片Rt ABC △中90BAC ∠=︒,AD 为斜边BC 上的高(AD BC ⊥于点D ). 观察发现(1)请直接写出图中的一组相似三角形.(写出一组即可)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2,将图1中的三角形纸片沿BE 折叠(点E 为AC 上一点),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第二步:BE 与AD 交于点G 连接GF ,然后将纸片展平. 猜想探究(2)猜想四边形AEFG 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证明猜想. (3)探究线段GF ,BE ,G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如图1,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可证AB BDAC CD=.证明思路是如图2,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证明AB BDAC CD=.(1)利用图2证明AB BDAC CD=; (2)如图3,在Rt ABC △中90BAC ∠=︒,D 是边BC 上一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E 点处.若1AC =,AB=2,求DE 的长.9.【教材原题】如图③,在ABC 中DE BC ∥,且3AD =,2DB =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是__________,它们的相似比为__________ ;【改编】将图③中的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求证:ABD ACE ∽△△;【应用】如图③,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30ABC ADE ∠=∠=︒点D 在边BC 上,连接CE ,则ACE △与ABD △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10.问题背景: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慧发现并证明了关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一个结论.如图1,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可证AB BDAC CD=小慧的证明思路是:如图2,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证明.(1)尝试证明:请参照小慧提供的思路,利用图2证明AB BDAC CD=; (2)基础训练:如图3,在Rt ABC △中90BAC ∠=︒,D 是边BC 上一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E 点处.若1AC =,2AB =求DE 的长;(3)拓展升华:如图4,ABC 中6AB = ,AC=4,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AD 的中垂线EF 交BC 延长线于F ,当3BD =时,求AF 的长.11.定义:两个相似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一组对应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那么把这两个三角形称为“阳似三角形”、如图1,在ABC 与AED △中ABC AED ∽△△.所以称ABC 与AED △为“阳似三角形”,连接EB DC ,,则DCEB为“阳似比”.(1)如图1,已知R ABC 与Rt AED △为“阳似三角形”,其中90CBA DEA ∠=∠=︒,当30BAC ∠=︒时,“阳似比”DCEB=______; (2)如图2,二次函数234y x x =-++交x 轴于点A 和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M 为直线12y x =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且OMB △与CNB 为“阳似三角形”,连接CM ③当点N 落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时,求出线段OM 的长度; ③若32CN =34BM MC +的最小值.12.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1)在图1中写出其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2)已知1BD =,DC=2,将CBD △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得到C BD ',连接AC ',BC . ③如图2,判断AC '与BC 之间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证明; ③在旋转过程中当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BC 的长.13.定义:若一个四边形能被其中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和谐四边形”,这条对角线叫“和谐线”.(1)如图1,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网格Rt ABC △和两个网格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BCE ,其中是被AC 分割成的“和谐四边形”的是______.(2)如图2,BD 平分ABC ∠,43BD =10BC =,四边形ABCD 是被BD 分割成的“和谐四边形”,求AB 长; (3)如图3,A 为抛物线24y x =-+的顶点,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B ,C .在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 ,在射线BC 上有一个点Q .P 、Q 5/秒,5个单位/秒的速度同时从B 出发分别沿BA ,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QMP 是以PQ 为和谐线分割的“和谐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阅读理解】小白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延长DE 、CA 交于点F ,DE=EF ,AB=5,求AE 的长.小白的想法是:过点E 作EH BC ∥交AC 于H ,再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BE 的比,从而得出AE 的长.请你按照小白的思路完成解答.【解决问题】请借助小白的解题经验,完成下面问题: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D ,E 为AB 边上一点,AE=AD ,H 、Q 为BC 上两点,CQ DH =和DQ mDH =,G 为AC 上一点,连接EQ 交HG 、AD 于F 、P ,180EFG EAD ∠+∠=︒猜想并验证EP 与GH的数量关系.15.【温故知新】(1)九(1)班数学兴趣小组认真探究了课本P 91第13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3CF DF =,图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③小华很快找出ABE DEF △△∽,他的思路为:设正方形的边长4AB a =,则2,AE DE a DF a ===,利用“两边分别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请你结合小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③小丽发现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三对,而且可以借助于ABE 与DEF 中的比例线段来证明EBF △与它们都相似.请你根据小丽的发现证明其中的另一对三角形相似;【拓展创新】(2)如图2,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EF EC ⊥交AB 于F ,连结FC .()AB AE > ③求证:AEF ECF ∽△△;③设2,BC AB a ==,是否存在a 值,使得AEF △与BF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3)52.(1)2BD CE =(2)6CE =(3)1tan 2ECB ∠=3.(1)DMG ③DBM △,EMF ③EAM △ (2)53FG =4.(1)8(2)2秒或4秒(3)当t 为3或1.2秒钟,使PBQ 与ABC 相似.5.(1)FHG △或DHC (写出一个即可)(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3 (3)AB BC 的值为357.(1)ABC DBA ∽ ABC CAD ∽ DBA DAC ∽(其中一个即可,答案不唯一);(2)四边形AEFG是菱形,(3)212GF GE BE =⋅ 8. 5 9.【教材原题】ADE ABC △△∽,35【应用】13 10.5(3)611.23105337 12.(1)BCD ACD ∽ BCD BAC ∽△△ CAD BAC △∽△(任写两对即可)(2)③2AC BC '= AC BC '⊥ ③BC 2595+2595-+13.(1)四边形ABCE ;(2)10AB =或245; (3)1118t = 2881t = 1825t = 180169t =.14.阅读理解 54AE =;解决问题,猜想:12EP m GH m +=+. 15.③存在 3。

2017中考数学全国试题汇编------二次函数中三角形相似综合压轴题

2017中考数学全国试题汇编------二次函数中三角形相似综合压轴题

3
0 ,解得 c=2
∴ B( 0, 2),
∵抛物线 y
42 x
bx
c 经过点 A(3,0) ,
3
∴ 4 32 3b 2 0 ,∴ b= 10
3
3
∴抛物 线的解析式为 y
4 x2
10 x
2;
33
( 2)∵ MN x 轴, M (m,0),∴ N( m,
① 有( 1)知直线 AB 的解析式 为 y
2 x
得 M , P , N 三点成为 “共谐点 ”的 m 的值 .
【答案】( 1)B( 0,2), y
4 x2
10 x
2 ;( 2)① 点 M 的坐标为( 11 ,
3
3
8
0)或 M ( 5 ,0); ② m=-1 或 m= 1 或 m= 1 .
2
4
2
试题解析:
( 1)直线 y
∴x 轴交于点 A(3,0) ,
3
4 m2
10 m
2)
3
3
2, OA=3,OB=2
∵在 △APM 中和 △BPN中,∠ APM=∠BPN, ∠AMP=90°,
若使 △APM 中和 △BPN相似,则必须∠ NBP=90°或∠ BNP=90 °,
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 I)当∠ NBP=90°时,过点 N 作 NC y 轴于点 C,
则∠ NBC+∠BNC=90°,NC=m,




∴ 16a2=4,
a=± ,
∵ a> 0,
∴ a= ;
∴ B (1, );
( 3)如图 3,设 AC=nBC,
由( 2)同理可知: A 的横坐标是 B 的横坐标的 n 倍,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附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附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附答案)相似三角形0题一、选择题:1如图,DE∥B,在下列比例式中,不能成立的是()A =B ==D =2如图,点D、E分别为△AB的边AB、A上的中点,则△ADE的面积与四边形BED的面积的比为()A.1:2 B.1:3 .1:4 D.1:13两个相似多边形一组对应边分别为3,4,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为( )4如图,F是平行四边形ABD对角线BD上的点,BF:FD=1:3,则BE:E=()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相似的是( )A.B..D.6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A-7,-,14,B-6,-8,3,4 3,,9,12 D2,3,6,127如图,铁路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长臂长16当短臂端点下降0时,长臂端点升高(杆的宽度忽略不计)()A4 B6 8 D128下列四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A正方形与矩形B正方形与菱形菱形与菱形D正五边形与正五边形9如图所示,在&#9649;ABD中,BE交A,D于G,F,交AD的延长线于E,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A3对B4对对D6对10如图,在△AB中,∠AB=90°,A=8,AB=10,DE垂直平分A交AB于点E,则DE的长为()A.6 B..4 D.311如图,△AB与△DEF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3,已知AB=4,则DE的长等于()A6 B 9 D12如图,正方形ABD的边长为4,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以1/s的速度分别沿A→B→和A→D→的路径向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单位:s),四边形PBDQ的面积为(单位:2),则与x(0≤x≤8)之间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为( )A B D13如图,矩形ABD中,AB=3,B=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的方向在AB和B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则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D.14如图,△AB与△DEA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D=90°,B分别与AD、AE相交于点F、G.图中共有n对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不等于1),则n的值是()A2 B3 4 D1如图,正方形ABD的两边B,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轴的正半轴上,正方形A/B//D/与正方形ABD是以A的中点/为中心的位似图形,已知A=3 ,若点A/的坐标为(1,2),则正方形A/B//D/与正方形ABD的相似比是( )A B D16如图,三个正六边形全等,其中成位似图形关系的有()A4对B1对2对D3对17如图,△AB和△AN都是等边三角形,点是△AB的重心,那么的值为()A B D18将一副三角尺(在Rt△AB中,∠AB=90°,∠B=60°,在Rt△EDF中,∠EDF=90°,∠E=4°)如图摆放,点D为AB的中点,DE交A于点P,DF经过点,将△EDF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α(0°&lt;α&lt;60°),DE′交A于点,DF′交B于点N,则的值为()A B D19如图,在△AB中,∠AB=90°,∠A=30°,B=1P是AB边上一动点,PD⊥A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一直减小一直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20如图,在⊙中,AB是直径,点D是⊙上一点,点是弧AD的中点,弦E ⊥AB于点E,过点D的切线交E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E、B于点P、Q,连接A给出下列结论:①∠DA=∠AB;②AD=B;③点P是△AQ的外心;④A2=AE&#8226;AB;⑤B∥G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③⑤B②④⑤①②⑤D①③④二、填空题:21若△AB与△A1B11的相似比为2:3,△A1B11与△A2B22的相似比为2:3,那么△AB与△A2B22的相似比为22如图,(1)若AE:AB=________,则△AB∽△AEF;(2)若∠E=_______,则△AB∽△AEF23如图,在□ABD中,对角线A,BD相交于点,P是B边中点,AP 交BD于点Q 则的值为________.24在△AB中,已知AB=3,B=。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中考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压轴题通常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例子:
题目:在△ABC中,∠BAC = 90°,AB = AC,点D是BC的中点,AF = BE,连结AD、DE、E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
第一步,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斜边BC的中点,所以
AD⊥BC,∠CAD=∠BAD=45°=∠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第二步,根据题意AF=BE,结合第一步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BED≌△AFD (SAS)。

因此,ED=FD,∠ADF=∠BDE。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结论和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EDF=180°-∠ADF-
∠BDE=180°-∠BDE-∠BDE=∠ADB=90°。

第四步,综合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注意:以上解答过程仅供参考,实际解题过程可能因题目条件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解题时,应仔细审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书写规范和步骤的完整性。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题型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题型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题型压轴题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顶点在底边所在的直线上,角的两边分别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如图所示:等角的顶点在底边上的位置不同得到的相似三角形的结论也不同,当顶点移动到底边的延长线时,形成变式图形,图形虽然变化但是求证的方法不变。

此规律需通过认真做题,细细体会。

典型例题【例1】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 =60° (1)求证:△BDE ∽△CFD (2)当BD =1,FC =3时,求BE【思路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三等角型相似,由题意可得∠B =∠C =∠EDF =60°再用外角可证∠BED =∠CDF ,可证△BDE 与△CFD 相似排出相似比便可 求得线段BE 的长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EDF =60°∴∠B =∠C =∠EDF =60°∵∠EDC =∠EDF +∠FDC =∠B +∠BED ∴∠BED =∠FDC ∴△BDE ∽△CFD (2)∵△BDE ∽△CFD∴BECDBD FC CAD B EF∵BD =1,FC =3,CD =5∴BE =35点评:三等角型的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中已知三边可以求第四边。

【例2】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EDF =∠B ,求证:△BDE ∽△DFE【思路分析】比较例1来说区别仅是点D 成为了BC 的中点,所以△BDE 与 △CFD 相似的结论依然成立,用相似后的对应边成比例,以及BD =CD 的条件 可证得△BDE 和△DFE 相似 解: ∵AB =AC ,∠EDF =∠B∴∠B =∠C =∠EDF∵∠EDC =∠EDF +∠FDC =∠B +∠BED ∴∠BED =∠FDC ∴△BDE ∽△CFD∴DFDECD BE =又∵BD =CD ∴DF DE BD BE =即DFBD DE BE = ∵∠EDF =∠B∴△BDE ∽△DFE点评:三等角型相似中若点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则仅有一对相似三角形,若点D 是底边中点则有三对相似三角形,△BDE 与△CFD 相似后若得DFDECF BD =加上BD =CD 可证得△CFD 与△DFE 相似【例3】如图,在△ABC 中,AB =AC =5cm ,BC =8,点P 为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P 作射线PM 交AC 于点M ,使∠APM =∠B ;DBPC(1)求证:△ABP ∽△PCM ;(2)设BP =x ,CM =y .求 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APM 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PB 的长.【思路分析】第(1)(2)小题都是用常规的三等角型相似的方法。

2017中考数学压轴试题复习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2017中考数学压轴试题复习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AC DF=和AB DFAC DE=两种情况列方程.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图1例 1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二次函数y =a x 2+b x +c (a≠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3, 0)、B (1,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m )(m >0),顶点为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1,当m =2时,点P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 的面积为S ,试求出S 与点P 的横坐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 的最大值;(3)如图2,当m 取何值时,以A 、D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 相似?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衡阳28”,拖动点P 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 运动到AC 的中点的正下方时,△APC 的面积最大.拖动y 轴上表示实数m 的点运动,抛物线的形状会改变,可以体验到,∠ACD 和∠ADC 都可以成为直角.思路点拨1.用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2.连结OP ,△APC 可以割补为:△AOP 与△COP 的和,再减去△AOC .3.讨论△ACD 与△OBC 相似,先确定△ACD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4.直角三角形ACD 存在两种情况.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3, 0)、B (1, 0)两点,设y =a (x +3)(x -1).代入点C (0,-3m ),得-3m =-3a .解得a =m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m (x +3)(x -1)=mx 2+2mx -3m .(2)如图3,连结OP .当m =2时,C (0,-6),y =2x 2+4x -6,那么P (x , 2x 2+4x -6).由于S △AOP =1()2P OA y ⨯-=32-(2x 2+4x -6)=-3x 2-6x +9, S △COP =1()2P OC x ⨯-=-3x ,S △AOC =9, 所以S =S △APC =S △AOP +S △COP -S △AOC =-3x 2-9x =23273()24x -++. 所以当32x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74.图3 图4 图5(3)如图4,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DE 于F . 由y =m (x +3)(x -1)=m (x +1)2-4m ,得D (-1,-4m ).在Rt △OBC 中,OB ∶OC =1∶3m .如果△ADC 与△OBC 相似,那么△ADC 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m .①如图4,当∠ACD =90°时,OA OC EC ED =.所以331m m =.解得m =1. 此时3CA OC CD ED ==,3OC OB =.所以CA OC CD OB =.所以△CDA ∽△OBC .②如图5,当∠ADC =90°时,FA FD ED EC =.所以421m m =.解得2m =此时2DA FD DC EC m ===32OC m OB ==.因此△DCA 与△OBC 不相似. 综上所述,当m =1时,△CDA ∽△OBC .考点伸展第(2)题还可以这样割补:如图6,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AC 交于点H .由直线AC :y =-2x -6,可得H (x ,-2x -6).又因为P (x , 2x 2+4x -6),所以HP =-2x 2-6x .因为△P AH 与△PCH 有公共底边HP ,高的和为A 、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所以S =S △APC =S △APH +S △CPH =32(-2x 2-6x ) =23273()24x -++. 图6例 2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D ⊥AB ,∠B =60°,AB =10,BC =4,点P 沿线段AB 从点A 向点B 运动,设AP =x .2·1·c·n·j·y(1)求AD 的长;(2)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B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 与△PCB 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若S =S 1+S 2,求S 的最小值. 动感体验 图1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益阳21”,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心O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条线段.观察S 随点P 运动的图象,可以看到,S 有最小值,此时点P 看上去象是AB 的中点,其实离得很近而已.思路点拨1.第(2)题先确定△PCB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第(3)题理解△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O 很关键,圆心O 在确定的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又在不确定的BP 的垂直平分线上.而BP 与AP 是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以AP 为自变量,求S 的函数关系式.图文解析(1)如图2,作CH ⊥AB 于H ,那么AD =CH .在Rt △BCH 中,∠B =60°,BC =4,所以BH =2,CH =AD =(2)因为△APD 是直角三角形,如果△APD 与△PCB 相似,那么△PC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①如图3,当∠CPB =90°时,AP =10-2=8.所以APAD PC PB APD 与△PCB 不相似.图2 图3 图4②如图4,当∠BCP =90°时,BP =2BC =8.所以AP =2.所以APAD APD =60°.此时△APD ∽△CBP . 综上所述,当x =2时,△APD ∽△CBP .(3)如图5,设△ADP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G ,那么点G 是斜边DP 的中点.设△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那么点O 在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设这条直线与BC 交于点E ,与AB 交于点F .设AP =2m .作OM ⊥BP 于M ,那么BM =PM =5-m .在Rt △BEF 中,BE =2,∠B =60°,所以BF =4.在Rt △OFM 中,FM =BF -BM =4-(5-m )=m -1,∠OFM =30°,所以OM 1)m -. 所以OB 2=BM 2+OM 2=221(5)(1)3m m -+-. 在Rt △ADP 中,DP 2=AD 2+AP 2=12+4m 2.所以GP 2=3+m 2.于是S =S 1+S 2=π(GP 2+OB 2) =22213(5)(1)3m m m π⎡⎤++-+-⎢⎥⎣⎦=2(73285)3m m π-+. 所以当167m =时,S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137π.图5 图6考点伸展关于第(3)题,我们再讨论个问题.问题1,为什么设AP =2m 呢?这是因为线段AB =AP +PM +BM =AP +2BM =10. 这样BM =5-m ,后续可以减少一些分数运算.这不影响求S 的最小值.问题2,如果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S 关于m 的解析式是什么?如图6,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不同的是FM =BM -BF =(5-m )-4=1-m .此时OB 2=BM 2+OM 2=221(5)(1)3m m -+-.这并不影响S 关于m 的解析式.例3 2015年湖南省湘西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 经过A、B两点,点P在线段OA上,从点O出发,向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向点B结P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问: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3)过点P作PE//y轴,交AB于点E,过点Q作QF//y轴,交抛物线于点F,连结EF,当EF//PQ时,求点F的坐标;(4)设抛物线顶点为M,连结BP、BM、MQ,问: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B、Q、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B、P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西26”,拖动点P在OA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有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PQF有一个时刻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MBQ与△BOP有一次机会相似.思路点拨1.在△APQ中,∠A=45°,夹∠A的两条边AP、AQ都可以用t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2.先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P、Q的坐标,进而表示点E、F的坐标,根据PE=QF列方程就好了.3.△MBQ与△BOP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图文解析(1)由y=-x+3,得A(3, 0),B(0, 3).将A(3, 0)、B(0, 3)分别代入y=-x2+bx+c,得930,3.b cc-++=⎧⎨=⎩解得2,3.bc=⎧⎨=⎩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APQ中,∠P AQ=45°,AP=3-t,AQ.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①当∠PQA=90°时,AP.解方程3-t=2t,得t=1(如图2).②当∠QP A=90°时,AQ-t),得t=1.5(如图3).图2 图3(3)如图4,因为PE //QF ,当EF //PQ 时,四边形EPQ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P =FQ .所以y E -y P =y F -y Q .因为x P =t ,x Q =3-t ,所以y E =3-t ,y Q =t ,y F =-(3-t )2+2(3-t )+3=-t 2+4t . 因为y E -y P =y F -y Q ,解方程3-t =(-t 2+4t )-t ,得t =1,或t =3(舍去).所以点F 的坐标为(2, 3).图4 图5(4)由y =-x 2+2x +3=-(x -1)2+4,得M (1, 4).由A (3, 0)、B (0, 3),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AB =由B (0, 3)、M (1, 4),可知B 、M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BM 所以∠MBQ =∠BOP =90°.因此△MBQ 与△BOP 相似存在两种可能:①当BM OB BQ OP =3t=.解得94t =(如图5).②当BM OPBQ OB =3t =.整理,得t 2-3t +3=0.此方程无实根. 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用坐标平移的方法:由P (t , 0),E (t , 3-t ),Q(3-t , t ),按照P →E 方向,将点Q 向上平移,得F (3-t , 3).再将F (3-t , 3)代入y =-x 2+2x +3,得t =1,或t =3.。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摘要:一、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背景和重要性1.中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和地位2.相似三角形压轴题在数学考试中的占比和作用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三、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识别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简化问题3.解方程求解相似比和对应边4.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四、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备考策略1.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4.总结经验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正文:一、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背景和重要性中考数学作为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考试,其难度和地位不言而喻。

在这样一场重要的考试中,压轴题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三角形压轴题作为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占比和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两个三角形相似,当且仅当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方法有:AA 相似性质、SAS 相似性质、SSS 相似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中的HL 相似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成比例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相似三角形可以起到简化问题和求解未知量的作用。

三、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识别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在解决相似三角形压轴题时,首先要识别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

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迅速发现题目中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简化问题在识别出相似三角形后,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简化问题。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相似、位似及其应用2017(选择题)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相似、位似及其应用2017(选择题)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相似、位似及其应用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山东枣庄6,3分)如图,在△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不相似的是A.B. C.D.答案:C,解析:A、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B、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C、两三角形的对应边不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D、两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选C.3.(2017四川成都,3分)如图四边形ABCD和A′B′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OA:OA′=2∶3,则四边形ABCD和A′B′C′D′的面积比为A.4∶9 B.2∶5 C.2∶3 D23答案:A,解析:由位似的性质得,ABCD和A′B′C′D′的位似比为2∶3,所以四边形ABCD 和A′B′C′D′的面积比为4∶9 .5.(2017重庆,8,4分)若△ABC∽△DEF,相似比为3:2,则对应高的比为()A.3:2 B.3:5 C.9:4 D.4:9答案:A解析:因为△ABC∽△DE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故选择A .6. (2017重庆B ,8,4分)已知△ABC ∽△DEF ,且相似比为1:2,则△ABC 与△DEF 的面积比是 A .1:4B .4:1C .1:2D .2:1答案:A ,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S △ABC :S △DEF =1:4,故答案为A .8. 4.(2017江苏连云港,4,3分)如图,已知ABC DEF △∽△,:1:2AB DE ,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12BCDFB .12A D ∠的度数∠的度数 C .12ABC DEF △的面积△的面积 D .12ABC DEF △的周长△的周长答案:D ,解析:已知ABC DEF △∽△且相似比为1∶2,A 选项中BC 与DF 不是对应边; B 选项中的∠A 和∠D 是一对对应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 =∠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可得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是1∶2;因此A 、 B 、 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9. 1.(2017甘肃兰州,1,4分)已知2x =3y (y ≠0),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32x y = B. 23x y=C.23x y = D. 23x y =【答案】A【解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等式依然成立。

相似三角形的期末复习3:相似三角形的压轴题

相似三角形的期末复习3:相似三角形的压轴题

相似三角形的期末复习4:相似三角形的压轴题一.知识清单1.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的图像综合问题2.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的综合问题3.相似三角形的规律性问题4.相似三角形与图形的变换5.相似三角形与其它图形的综合6.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7.相似三角形的探究性问题和阅读理解型问题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的图像综合问题例题1: 1.如图在Rt△ABC 中,∠ACB=90°,∠BAC=30°,AB=2,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射线CA 于点E .设AD=x ,CE=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 C. D.2.如图,在Rt △OAB 中,∠AOB =90°,OA =4,OB =3.⊙O 的半径为2,点P 是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O 的一条切线PQ ,Q 为切点.设AP =x ,PQ 2=y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D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4,点P 在BC 边上运动,连结DP ,过点A 作AE ⊥DP ,垂足为E ,设DP=x ,AE=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4.(2015•包河区一模)如图1,点D 、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在△ABC 中,∠BAC=40°,AB=AC=2,点D 、E 在直线BC 上由左向右运动,且始终保持∠DAE=110°,当点D 向点B 运动时(D 不与B 重合),如图(2),设DB=x ,CE=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 )A. B. C. D.5.在△ABC中,AB=AC=10,BC=12,D是BC边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DE⊥AC于点E,设CD=x,四边形ABDE的周长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6.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6,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B边上的动点,DF⊥DE交边AC于点F.(1)求BC的长;(2)设FC=x,BE=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联结EF,当△DEF和△ABC相似时,求BE的长.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o,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B向C 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1)求证:△ACD∽△BAC;(2)求DC的长;(3)设四边形AFEC的面积为y,求y 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小值.题型二: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的综合问题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2.如图,直线x y 21=与双曲线x k y =(k >0,x >0)交于点A ,将直线x y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与y 轴交于点C ,与双曲线x k y =(k >0,x >0)交于点B ,若OA=2BC ,则B 点的坐标为( ) A.(2,3) B.(2,4)C.(1,25)D.(34,38) 3.如图,双曲线y=x k经过Rt △OMN 斜边上的点A,与直角边MN 相交于点B ,已OA=2AN,△OAB 的面积为5,则k 的值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中考压轴试题、选择题1. (2014 年江苏宿迁 3 分)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 // BC , / ABC=90 °, AB=8 , AD=3 , BC=4 ,、填空题1. (2015贺州)如图,在△ ABC 中,AB =AC =15,点D 是BC 边上的一动点(不与 B 、C 重合),/ ADE =/ B = Za, DE 交 AB 于点 E ,且 tan Za = 3•有以下的结论:①△ ADEACD ;②当CD =9时,△ ACD4与厶DBE 全等;③厶BDE 为直角三角形时,21 24BD 为12或 :④0 v B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45入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1. (2014年福建三明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抛物线y=ax 2+bx+4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 A ( 2 , 0),与y 轴的交点为C ,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 . (1) 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经过B , C 的直线I 平移后与抛物线交于点 M ,与x 轴交于点N ,当以B , C , M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点 M 的坐标; (3)若点D 在x 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PBD ◎△ PBC ?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若△PA ^ PBC 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A. 1个B. 2个 D. 4个C. 3个 C22. (2014年湖北十堰12分)已知抛物线C i: y=a(x+1)—2的顶点为A,且经过点B (- 2 , - 1).(1 )求A点的坐标和抛物线C i的解析式;(2)如图1,将抛物线 6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与直线AB相交于C , D两点,求S A OAC : S A OAD 的值;(3)如图2,若过P (-4 , 0), Q (0 , 2 )的直线为I,点E在(2)中抛物线C?对称轴右侧部分(含顶点)运动,直线m过点C和点E.问:是否存在直线m,使直线I, 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I, 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 (2014 年湖南郴州10 分)如图,在Rt △ ABC中,/ BAC=90。

,/ B=60 °C=16cm , AD 是斜边BC上的高,垂足为D, BE=1cm .点M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N从点E出发,与点M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MN为边在BC的上方作正方形MNGH .点M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N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1 )当t为何值时,点G刚好落在线段AD 上?(2)设正方形MNGH与Rt △ ABC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S,当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时,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设正方形MNGH的边NG所在直线与线段AC交于点P,连接DP,当t为何值时,△CPD等腰三角形?24. (2014年湖南衡阳10分)二次函数y=ax +bx+c ( a丰0 )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 (- 3, 0 )、B (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 3m )(其中m >0),顶点为D.(1 )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①,当m=2时,点P 为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的面积APC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m取何值时,以A、D、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OC?5. (2014 年湖南益阳12 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 CD, AD丄AB, / B=60 °,AB=10 , BC=4 , 点P 沿线段AB从点A向点B运动,设AP=x .(1 )求AD的长;(2 )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厶ADP W^ 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 0、氐若S=S+S2,求S的最小值.6. (201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13分)以AB为直径作半圆O , AB=10 ,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 ,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丄AB于点E,交AC于点F,在点C运动过程中:(1) 如图1,当点E 与点O 重合时,连接 OC ,试判断厶C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 如图2,当DE=8时,求线段EF 的长; (3)当点E 在线段OA 上时,是否存在以点 E 、0、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C ?若存在,请求出此 时线段0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占- 八、、♦(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7. (2014年山东日照14分)如图1,在菱形OABC 中,已知OA= 2 3,/ AOC=60 ,抛物线 y=ax 2+bx +c(a 丰0)经过O , C , B 三点.(1) 求出点B 、C 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如图2,点E 是AC 的中点,点 F 是AB 的中点,直线 AG 垂直BC 于点G , 点P 在直线AG 上.①当OP+PC 的最小值时,求出点 P 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 下,连接PE 、PF 、EF 得厶PEF ,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M , B , C 为顶点的三 角形与△ PE W 似?若存在,请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 (2014 年山东威海12分)2已知抛物线 y=ax +bx+c ( a 丰 0)经过 A (- 1 , 0) , B (4, 0),(2) E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 E 使以A 、B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B ?若存在,试求出B oB>40 0 如图,A图2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 BD的度数.9. (2014年宁夏区10分)在Rt △ ABC 中,/ C=90 °,P 是BC 边上不同于 B 、C 的一动点,过P 作PQ 丄AB, 垂足为Q ,连接AP .(1 )试说明不论点P 在BC 边上何处时,都有△ 与BQ ABC 相似;(2)若AC=3 , BC=4,当BP 为何值时,△AQP 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3 )在 Rt △ ABC 中,两条直角边 BC 、AC 满足关系式 BC= - AC ,是否存在一个'的值,使 Rt △ AOP 既与Rt △ ACP 全等,也与 Rt △ BQP 全等.4 10 . ( 2014年新疆区、兵团12分)如图,直线y x 8与x 轴交于A 点,与y 轴交于B 点,动点P 3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 AO 方向向点O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 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 单位的速度沿 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 时间为 t (s ) (0 v t w 3.) (1 )写出A , B 两点的坐标;(2)设厶AQP 的面积为S ,试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设运动AQP 面积最大?(3)当t 为何值时,以点 A , P ,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 Q 的坐标.在x 轴上,连接 OD 、BD 、A BOD 的外心I 在中线BF 上,BF 与AD 交于点E . (1 )求证:△OAD BA EAB ;(2)求过点0、E 、B 的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解析式;P ,其关于直线BF 的对称点在x 轴上?若有,求出点 P 的坐标;12 . (2014年云南省9分)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O 是坐标原点,矩形ABCD 是顶点坐标分别为A (3 , 0 )、B (3, 4 )、C (0 , 4).点D 在y 轴上,且点 D 的坐标为(0,- 5),点P 是直线 AC 上的一 动点.(1 )当点P 运动到线段AC 的中点时,求直线 DP 的解析式(关系式);(2)当点P 沿直线AC 移动时,过点D 、P 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x 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使△ 与厶ABC 相似的点M ?若存在,请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点P 沿直线AC 移动时,以点P 为圆心、R ( R >0)为半径长画圆.得到的圆称为动圆P .若设动AC圆P 的半径长为 AC ,过点D 作动圆P 的两条切线与动圆 P 分别相切于点E 、F .请探求在动圆P 中是否存2在面积最小的四边形 DEPF ?若存在,请求出最小面积 S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 . (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 .2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3 )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4)连接OE ,若点M 是直线BF 上的一动点,且△BM D OED 相似,求点M 的坐标.DOM13 . (2014年浙江湖州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以P (1,1 )为圆心的O P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点N,点F从点M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F,过点PE丄PF交y轴于点E,设点F运动的时间是t秒(t > 0)(1)若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如图所示),求证:PE=PF;(2)在点F运动过程中,设OE=a , OF=b,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 ;(3)作点F关于点M的对称点F ',经过M、E和F '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Q,连接QE .在点F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点Q、0、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P、M、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 . 214. (2013年山东日照14分)已知,如图(a),抛物线y =ax bx c经过点A(x 1, 0), B(X2, 0), C (0 ,—2),其顶点为D.以AB为直径的O M交y轴于点E、F,过点E作O M的切线交x轴于点N。

/ ONE=30X t -x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连结AD、BD,在(1)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 AB与△ ADB相似?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来源学#科#网](3)如图(b),点Q为EBF上的动点(Q不与E、F重合),连结AQ交y轴于点H,问:AH • A(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