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合集下载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
陕北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经典民歌,它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和文化
内涵,是中国民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这首民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情
感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兰花花》的情节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热情。

歌曲描绘了一个关于草原茫茫,马嗷叫,少女寻找爱情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大
草原上朴素而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更是抒发了少女对真爱的追寻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歌词,并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表演、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于歌曲背
后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兰花花》和文化内涵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它所蕴含
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陕北民歌“以其淳朴的气息、丰富的情
感和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兰花花》以其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歌词描绘了一幅亲切而动人的陕北生活,更重要的是塑造了陕北妇女英勇、独立自主、追求真爱的形象。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可以表达文化自信,并感受到多
元文化的魅力。

浅析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浅析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引言 (2)一、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总体概述 (2)1.陕北民歌演唱风格形成的原因 (2)2. 北民歌的分类及其风格特点 (2)二、《兰花花》艺术分析 (3)1.创作背景 (3)2.音乐特征 (3)三、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致谢 (6)浅析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

陕北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魅力,土色土香的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其中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感。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

其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关键词陕北民歌;演唱风格、分类特点;兰花花;艺术分析;AbstractIn heavily accented is a rarity in the folk art, due to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eavily accented with abundant life form, melody is bold and unrestrained, lyrical based natural unique artistic style. Some of the special shanbei dialect heavily accented voice singing phenomenon that shows unique charm, the ochre soil incense greatly enhances the dialect vocabulary, including the expressive heavily accented by shaanxi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y dialect, let heavily accented vivid and emotional.Shaanxi is heavily accented tl, thoughts, feelings, crystallization, whose masterpiece, the very "is the most popular in heavily accented one of the model work. Its powerful, open, bold and unrestrained resounding melodious rhythm, the lyric, free narratives, language succinct, plain, vivid, the beautiful and kind girl very feudalism, and suffered persecution against the feudal bound very determined shaping up very lifelike.Key wordsHeavily accented; Singing styl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Very; Art analysis;引言五百年间流传在黄河流域的陕北民歌,是陕北特定的地理地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地方音乐,它突出反映了黄河文化和黄土地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在旋律和内容上也把粗犷豪放、淳朴而又坦率的男人的形象和温柔善良、吃苦耐劳而又贤淑重情的女人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兰花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叙事性民歌。

更是一首传统“信天游”风格的民歌。

原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曲调唱出了旧社会的一个弱女子不幸的人生,更是旧社会妇女命运的一个缩影。

新编民歌《兰花花》在把握原信天游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编,音乐旋律凄婉动听,既细腻又生动的表达出主人公兰花花的苦命遭遇,和兰花花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

一、兰花花的创作特点(一)曲调《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它的曲调由上下句多次反复构成,结构清晰而对称。

在第一、二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而后来的三、四、五、六、七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忧伤的心情表现得贴切而形象。

(二)节奏、节拍《兰花花》这首民歌的节拍是2/4,节奏非常工整有序,这种节拍是陕北民歌最为典型的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奏在不同段落之间有比较鲜明的对比。

第一、二段中,是表达了对兰花花的赞美,第三、四段中,采用慢一倍的速度,表现了兰花花被迫嫁到周家的悲痛,以及撇下情哥哥的无奈。

第五、六段马上转入了突快,果断而坚决地唱腔,加上紧凑的节奏,生动的表现出兰花花的愤恨和极力反抗的情绪。

第七段则是采用紧拉慢唱的摇板,节奏自由,舒缓但不失弹性。

第八段是表达了“兰花花”对情哥哥的真挚爱情,因而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节奏稍慢。

二、演唱处理分析(一)唱词分析我国传统民歌的特征《兰花花》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一带,因而与这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其鲜明的区域特征。

再者就是虚词的运用,笔者以下主要从唱词中的咬字及虚词的运用入手作以分析。

(1)咬字。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1. 引言1.1 歌曲《兰花花》的背景介绍《兰花花》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歌词由诗人劳斯贝作词。

这首歌曲首次问世于1931年,至今已经流传了近一个世纪。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兰花花》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作曲家朱践耳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了这首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歌词中描述了一位善良、勤劳的农家女兰花花,用她朴实的言行和高尚的品德感染着身边的人,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情怀。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也能感受到他对普通人民的真诚关怀和敬意。

《兰花花》以其清新动人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词,深深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歌曲《兰花花》的音乐特点《兰花花》是一首经典的中文流行歌曲,其音乐特点独具魅力,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清新简单易记,让人听了之后回味无穷。

歌曲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乐器编曲,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呈现出多层次的音乐效果,使整首歌曲更加生动立体。

歌曲的节奏感强烈,旋律跌宕起伏,带有一种悠扬欢快的节奏,让人不禁想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兰花花》的音乐特点是轻快明快、优美动人,给人一种愉悦愉悦的听觉享受。

这些音乐特点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广泛传唱和喜爱。

2. 正文2.1 歌曲《兰花花》歌词分析歌曲《兰花花》的歌词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描述了农村的田园生活和朴实的情感。

歌词中用兰花作为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歌手通过歌词中的描写,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歌词中常出现的田园景象和农业劳作,让人回味无穷,勾起了人们对于乡愁的情感。

歌曲《兰花花》的歌词简单朴实,却饱含深情。

通过歌词的表达,歌手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

兰花花歌词原唱完整版下载,陕北民歌抖音热门歌曲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歌词原唱完整版下载,陕北民歌抖音热门歌曲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歌词原唱完整版下载,抖音热门歌曲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歌词原唱完整版如下 ============ 青线线儿那个蓝线线儿
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儿啊
实再叫人爱
五谷子儿那个田苗苗
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地女儿呦啊
数上兰花花儿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
二月里订
三月里就交大钱啊
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啦
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那个下轿
早撒那个手
前晌你那个死了
后晌我兰花花走
青线线儿那个蓝线线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儿啊实实地爱死个人《兰花花》-陕北民歌陕北民歌 - 兰花花霍永刚 - 兰花花
作曲:沙莎
编曲:沙莎。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刘燕平与民歌《兰花花》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刘燕平与民歌《兰花花》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刘燕平与民歌《兰花花》“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是我婆婆刘燕平19岁时唱响的一首民歌。

那是1951年,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北京举行。

正在青海为修筑青藏公路的筑路部队和民工演出的刘燕平,被选定为西北演出团的歌手。

在奔赴北京的火车上,她和同行的陈若飞以采风收集的原始资料为基础,编创出这首陕北民歌《兰花花》。

忽然听到《兰花花》当时的陇海铁路,从西安到北京需要三昼两夜。

与许多来自民间的小曲一样,这首吟咏兰花花的歌儿在口口相传中不断丰富,光是收集到的词就有近百段,而各段之间却无必然联系,全凭歌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唱的就是个情调,或言消遣。

经过他们的选择、归纳、整理,又在旋律变化、表现处理上反复琢磨、一遍遍吟唱,一首有故事、有情节的叙事民歌伴着驰行的列车有了新的生命,新的模样。

到了北京,伴奏还没有着落,我婆婆急中生智,请到了延安鲁艺的老熟人——作曲家刘炽。

演出当天,刘炽隐身于侧幕,用一根竹笛,伴完全曲。

一曲歌罢,掌声如潮。

会演完毕,我婆婆即被选拔参加在东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并光荣获奖。

之后,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团的成员,她又在历时一年的东欧八国巡回演出中,把《兰花花》唱到了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唱到了在捷克举行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让东欧听众感受到中国民歌的魅力。

一个有趣的反馈是:1953年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访华演出,带来的唯一中国歌曲,就是《兰花花》!13岁演黄母,17岁演喜儿我婆婆是在延安成长起来的艺术家。

10岁那年,她父亲——八路军总部和120师高级参议、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刘杰三,在延安开参议会期间,就托赶牲灵的脚夫,将她从家乡绥德“捎”到延安,投入革命的怀抱。

经过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班的学习,三年后,她被调到西北文艺工作团,不仅在上演的剧目中担任角色,而且和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行军,参加战地医院的救护与服务。

浅谈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以《兰花花》为例

浅谈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以《兰花花》为例

浅谈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以《兰花花》为例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杰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陕北民歌的特点是土、美、大,土是土气,美是悠美、大是大气。

陕北民歌土气,在民国时期是民间的一种小调,难登大雅之堂;美是歌声优美,曲调优美,抒发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那个时代陕北人民悲剧命运的感伤,大是大气,陕北民歌曲调高亢、悠扬大气,雄伟高亢,大气奔放,别具特色。

,陕北民歌中尤其以“兰花花”最为有名。

多年以来,陕北民歌只在陕北民间流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民间艺术家的多方努力,才传遍了我国大江南北,最终在科学技术,媒体和我国广大民间艺术家的努力下,才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演唱风格和比较稳定的艺术特征。

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又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因此对它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的研究无疑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

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这些杰出的艺术文化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形成原因;艺术特色;艺术特征引言(前言)陕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没有打跨陕北人民,相反,最终造就出了神奇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艺术其实是北方大文化大背景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广大汉族同胞的思维和情感的艺术表现,这一艺术瑰宝折射出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下我国陕北同胞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思维、观念,以及古老勤劳的陕北人民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展现的是陕北人民强烈的生存意识和精神面貌。

因此它还是勤劳善良智慧的陕北人民在漫长的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歌的魅力,缘自于陕北人民的生活,缘自于陕北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人们常说,艺术缘自于生活,陕北民歌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特色,正是因为它来自于陕北独特的自然环境,来自于陕北人民对生活和情感、人生、命运、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课堂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北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民歌,是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一带的民间流传歌曲。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是中国著名的兰花之乡,而《兰花花》这首歌曲正是以兰花为主题,歌颂了兰花的美丽和坚韧。

通过歌曲中富有诗意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传达了对兰花的赞美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兰花花》这首歌曲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体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对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1.2 研究意义研究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兰花花》等陕北民歌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陕北地区的历史、民风民俗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兰花花》这一陕北民歌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创作背景和歌词意义,从中可以窥见当地人民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对于理解当地人文风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对陕北地区的文化认知。

通过对《兰花花》的曲调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其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有助于了解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为深入学习和传承陕北民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陕北民歌《兰花花》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还能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传统的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兰花花》的创作背景《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它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那个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遭受着沉重的战争压力和生活困顿,民间艺术成为人们宣泄情感、凝聚力量的重要渠道。

《兰花花》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当时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结奋斗的呼唤。

兰花花民歌赏析

兰花花民歌赏析

兰花花民歌赏析
《兰花花》是一首广泛流传的陕北民歌,它以兰花的名称作为主题,描述了一个纯真、质朴、美丽的陕北姑娘兰花花的故事。

这首歌的歌词由著名诗人关鹤岩创作,旋律则由著名作曲家王德丰创作。

首先,从歌词角度来看,《兰花花》的歌词纯朴、真挚地描绘了兰花花这个姑娘的形象和她所经历的遭遇。

歌词中使用了许多陕北地区的方言和习俗,如“清早起”中的“早起”是陕北方言中的表述方式,而“上山坡”等歌词则展示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

歌词中还充满了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情哥哥”、“相思病”等词汇,表达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其次,从旋律角度来看,《兰花花》的旋律优美动听,极富陕北地方特色。

曲调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跌宕起伏,恰到好处地配合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旋律中还运用了许多装饰音和滑音等技巧,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表现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韵味。

最后,从表演角度来看,《兰花花》是一首具有浓厚表演性的歌曲。

它需要演唱者以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技巧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在表演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舞蹈动作和表情等元素,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这首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综上所述,《兰花花》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力的陕北民歌。

它通过生动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纯真、质朴、美丽的陕北姑娘兰花花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
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浅析《兰花花》的演唱韵味

浅析《兰花花》的演唱韵味

浅析《兰花花》的演唱韵味作者:陈玉兰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0期一、《兰花花》音乐的创作因素《兰花花》是陕北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信天游的特征。

信天游是广为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是陕北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和体现。

信天游产生并流行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影响了陕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成了民歌尤其是山歌的流传。

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特色。

陕北民歌唱法因为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且音乐中刚性较强,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优秀的陕北民歌手的演唱,真假声结合得非常好,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二、《兰花花》的演唱特点1. 真假声结合运用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特色。

陕北民歌唱法因为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且音乐中刚性较强,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手的演唱,真假声结合得非常好,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2. 特殊的语音现象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味道。

《兰花花》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陕北民歌或带有陕北民歌风格的歌曲要唱得有陕北味道,味道越浓就越具有美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而方言正是体现该味道的最主要的佐料。

陕北方言中部分字与普通话有明显不同之处。

(1)声韵变化。

如《兰花花》第一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

”在演唱中,“线”应唱为儿话音的“线儿”,“生(sheng)”字按陕北一带方言要唱为平舌音““seng”,“下(xia)”唱为“ha”,“爱(ai)”要唱为“ng-ai”,字头唱“ng”,归韵到“ai’。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分析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分析

也 占有 很 大 一 部 分 比 例 。 调 式 主 音 上 方 四度 音 和 下 方 四 度 音 构 成 的 跳 进 音 程 是 陕 北 民歌 高 亢 嘹 亮 的 缘 由 所在 。 二、 《 兰 花 花》 的 创 作 分 析 ( 一 )_ z - - 花花》 的 音 乐 分析 原曲《 兰花花》 以运 用 五 声 羽调 式 音 阶, 以一 个 曲调 反 复 演 唱 。 曲调 过 于 简 单 平淡 , 且音域相对狭 窄 , 使 得 歌 曲 的 表 现
关键 词 : 陕 北 民歌 艺术特 征 表 演要 素
民歌 是 劳 动 人 民长 期 生 产 实践 中 逐 其 中“ 人” 读 r e n g, “ 民” 读 mi n g 。 仅 八个 字的歌词“ 中 国 出 了个 毛 泽 东 ” 就 有 种 演 唱 方 式 在 空 旷 的 黄 土 高 原 互 相 喊 话、 问候 。信 天 游 的 演 唱 随 心 所 欲 , 没 有
说起 《 兰花 花》 , 首先要 说 明究竟 是
《 兰花花》 还是《 蓝花花》 。 兰 花 花 是 一 位
亭亭玉立美丽女子 的名字。有 人说是 因
为她 生 得 美丽 ,像 雨 后 马兰 花 一 样 招 人
部有东北 民歌、 蒙古 民 歌 。 《 兰花花》 是 陕
北 信 天 游 中 具 代 表 性 的 经 典 作 品 ,也 是
哥哥重逢 的感 人爱情故事 。《 兰花花》 热
粗犷 奔放、 荡 气回肠的演 唱方式 , 塑造 了 个 性 鲜 明 的高 原 文 化 ,也 是 陕北 人 民精 神、 思 想、 感 情 结 晶 的 集 中体 现
( 三) 《 兰 花花》 创 作 原 型

“ 爱( a j 1 ” 唱“ n a i ”

汪立三_兰花花_作品分析

汪立三_兰花花_作品分析

❀汪立三《兰花花》作品分析❀文⊙韩静张雅静刘俊稳陕北民歌《兰花花》带有典型的信天游风格,讲述了兰花花旧社会一个美丽陕北的农村姑娘,被迫嫁到地主周家,但勇敢的抗婚争取自由与光明,终于与自己的情哥哥重逢的爱情故事。

汪立三先生于1 9 5 3 根据这首陕北民歌改编创作了一首钢琴变奏叙事曲《兰花花》,这部作品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优秀表演曲目。

钢琴作品《兰花花》是汪立三先生的早期作品,他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一的一名学生。

钢琴曲以民歌为创作素材,不仅表现了兰花的美丽,还容纳了惊慌、悲痛、反抗的情绪,在比较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

本曲用花变奏的手法展开,通过织体的改变,和声的力量,节奏的推动,讲述了令人激动的故事。

为表现中国民歌风格,作者大胆运用了西洋和声、复调等手法,并使之与浓厚的民间、民族的色彩和个性揉织在一起,这种创作技巧,对于后来中国钢琴作品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作品结构与音乐表现内容剖析:第一段(1 - 8 )小节: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这一段写景,琴声把我们带到遥远的陕北高原,那么宽广辽阔的黄土高坡。

第二段(9 - 1 6 )小节:主题第二次出现,兰花花主人公的出场,引出了一位兰花花的美丽,一十三省的女儿哟,上那个兰花花好。

第三段(1 7 - 3 5 )小节:右手做了织体的变化,并巧妙地将带有民歌《对花》风格的旋律交给左手的低声部来塑造情哥哥的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头扎羊肚子手巾,身穿粗布坎肩,手拿羊鞭的情哥哥,与兰花花在山野田间的自由的生活。

这一段的最后3 小节为兰花花命运的转折做了铺垫。

第四段(3 6 - 4 3 )小节:表现了黑暗恶势力的强大,与兰花花悲惨命运的开始,一对恋人被拆散了,兰花花被抬进了周家。

第五段(4 4 - 6 0 )小节: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兰花花呐喊、挣扎、反抗、逃婚。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摘要】用陕北民歌《天心顺》、《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东方红》、《兰花花》等歌来论述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并论述了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关键词】陕北民歌;旋律特点;兰花花;风格特征;演唱技巧【Abstract】Use Xia north folk song 《day heart agreeable 》, 《the inside of Heng-shan come down some swim a shot brigade 》, 《east red 》, 《arethusa flower 》etc. song to discuss Xia north folk song of melod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Xia north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olk song 《arethusa flower 》of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sing on stage technique.【Key words】Xia north folk song;Melody characteristics;Arethusa flower;Style characteristic;Sing on stage technique民族风格的歌曲包涵较广,有人们长期收集、整理的原始民歌,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有根据民歌或戏曲、说唱音乐改编、创作的民族艺术歌曲和民族歌剧唱段,如美丽其格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石夫作曲的《牧马之歌》.今天我们来论述一些陕北风格的民歌及它的代表作《兰花花》。

1.陕北风格的民歌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涉及陕西及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从地形上可以看出,以陕西为中心,向四面幅射。

这个地区以高原为主,山歌成为西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歌种。

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色浅析

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色浅析

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色浅析《兰花花》是一首地道的陕北民歌,具有极为浓厚的地方风味。

自古以来,“陕北”的地理环境就十分恶劣,在道道山梁上迎风而生的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艰苦卓绝的奋战之中,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这也是陕北民歌最初的起源。

歌曲《兰花花》最初流传于陕北固临县地区,由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曲调清新,歌词质朴,具有突出的口语化特征,采用了大量的陕北方言。

深入分析探讨其艺术特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陕北民歌的特征,传承和保护地方民歌文化。

一、曲调旋律自由舒展从音乐曲调来看,陕北民歌与其他地方民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陕北民歌的音乐节奏极为独特,高音多,具有极强的对比性,显得自由而舒展。

在演唱时一般通过延长高音的方式表现情感,但是高音的长度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即兴处理。

演唱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拉长声调,从而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感受。

上述特征在歌曲《兰花花》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其次,陕北民歌旋律悠扬高亢,粗犷豪迈,十分适合表现悲壮、沧桑的情感。

歌曲《兰花花》在演唱时就如同陕北汉子在大声嘶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民众对兰花花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还包含着陕北汉子对于女性浓烈的倾慕与爱恋,以及陕北人民与命运不屈抗争的信念。

再次,就作品的曲调而言,《兰花花》主要采用G 大调,速度为4/4 拍,但是歌曲行进过程当中,曲调的变化极其丰富,当歌曲内容与情绪发生变化时,曲调也会跟着变化,在此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润腔技巧,充分体现了陕北信天游特殊的韵味。

歌曲的曲调整体较为高亢,音域跨度比较大,前半部分高亢有力,通过四度跳进的音型来表现女主人公清新灵动的个性气质,后半部分改为大二度音程,曲调的情感转为凄凉悲伤,再加上幽怨的哭腔,来表现女主人公在无奈之下,被逼出嫁的痛苦和悲伤。

前半部分以高音为主,后半部分则主要采用低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全曲的对比性,表现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

最后,《兰花花》的节奏还具有自由舒展的特点。

浅析陕北民歌《兰花花》中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毕业论文

浅析陕北民歌《兰花花》中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陕北民歌是传统音乐上颇具影响力的一种民歌,最具经典民歌中以《兰花花》最为著名,讲述了一位名叫兰花花的陕北女子,不能与心爱之人一起,被父母逼迫下嫁他人,而引发兰花花悲惨的苦难生活,反映了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众多女性的痛苦命运。

本文将通过我对《兰花花》这首歌曲的切身体会,加上对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更加精准地对这首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让更多热爱民间音乐的爱好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演唱技巧;情感表达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treatment of the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LAN hua hua”Abstract: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 is a kind of folk song with great influence in traditional music. Among the most classical folk songs, orchid is the most famous. It tells about a woman named orchid in Northern Shaanxi who can't be forced to marry others by her parents together with her beloved, which leads to the miserable life of orchid. It reflects the painful fate of many women in that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Through my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song "orchid"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of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will more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is folk song, so that more fans who love folk music can feel the cha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Key words: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 orchid flower; singing skills; emotional expression引言(前言)陕北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个特别的年代里,群众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歌声里,用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浅析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浅析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曾有 “ 古人 唱歌 兼唱情 , 今人 唱歌 惟唱声 ” 的诗句 , 明了古人对“ ” 情” 表 声 与“ 的重视 , 说明历代歌 唱者都 强 调“ 声情并茂 ” 。特别是 我 国传 统 的民族声 乐艺术 , 是强调 通 更 过演唱者的形体身段 、 手势 眼神和 丰富的情感 情绪 的表演 , 想 设 歌曲中人 物所 处的环境、 景象 , 达到情 景交 融的艺术效果 , 感染 。
文 学导 ・丞豺 l 干 司
浅析陕北 民歌及其代表作《 兰花花》
高 兴
( 天津 师范大学 , 天津 30 8 ) 0 37
中图 分 类 号 : 5 I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演唱会 很单 调。因此 , 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不同内容的需 要 处理成 几种 不同的速度演 唱 , 这首 民歌还 曾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和大型歌剧 等 “ 信天游” 是流行在陕北 的民歌 歌种。它的歌词基 本格式 是 上下旬 的两 旬体 . 曲调一般也 均为 由上 下旬构 成的单乐句 段 , 一
文 章 编 号 :63— 1 12 1 ) 7— 1 1 0 17 民歌 。西北 地 区的汉族 民歌涉 及陕西及山西、 宁夏 、 甘肃 、 海 、 青 内蒙古 的部分地 区。从 地形 上 可以看 出, 以陕西为中心 , 向四面 幅射 。这个地区 以高原为主 , 山 歌成 为西北 民歌 中最有 代 表性 的歌 种 。如 各种 “ 信天 游 ” “ 、 花 儿 ” “ 山调 ” , 、爬 等 已闻名遐 迩 , 广泛 流传 。特 别是 陕北 民歌 , 经 3 0年代末 、O年 代初 延安 “ 4 鲁艺 ” 音乐 工作 者 的挖掘 、 整理 、 推
“ 长工歌” 内容 , 的 反映陕北人 民对封 建统洽 阶级的压迫 、 剥削 的 反抗 , 特别是革命历史 民歌 , 是一批 珍贵 的革 命历史 资料 。像 著

民歌歌词

民歌歌词

陕北民歌《兰花花》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湖南常德《打硪歌》《猜调》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李有松》李家庄有一个李有松,李有松(罗罗罗)。

封建思想老古(哦),董(哎)白天洞里,来做梦(啊)勿准女儿找老公(啊)胡子摸摸一场(哎哎)空(哦)《小河淌水》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和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叫(呀)我来么显(呀哈)来我(哇)就(哟)来了,拔根(的)芦柴花清谷(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河是(那个)莲花并蒂(那个)开(呀)鸳鸯(那个)戏水波浪翻(小小的郊儿来嗨)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小小的郎儿来)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陕北民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哈!下拉些游击队,一面面的个红旗捡畔上插,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家,你当兵来,我宣传。

咱们一搭闹革命,好喜欢。

六年级音乐课欣赏曲兰花花

六年级音乐课欣赏曲兰花花

六年级音乐课欣赏曲兰花花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由刘燕平演唱,后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兰花花坚决不屈服的刚烈性格,对周家的老猴子的鄙视,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决心。

歌曲矛盾冲突强烈,对兰花花性格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使《兰花花》成为经典歌曲,至今盛传不衰。

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歌曲中"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莹莹地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句体现了陕北民歌独有的味道。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摘要】用陕北民歌《天心顺》、《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东方红》、《兰花花》等歌来论述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并论述了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关键词】陕北民歌;旋律特点;兰花花;风格特征;演唱技巧The Xia north folk song and its representative work 《arethusa flower 》Song Ling-bo【Abstract】Use Xia north folk song 《day heart agreeable 》, 《the inside of Heng-shan come down some swim a shot brigade 》, 《east red 》, 《arethusa flower 》etc. song to discuss Xia north folk song of melod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Xia north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olk song 《arethusa flower 》of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sing on stage technique.【Key words】Xia north folk song;Melody characteristics;Arethusa flower;Style characteristic;Sing on stage technique民族风格的歌曲包涵较广,有人们长期收集、整理的原始民歌,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有根据民歌或戏曲、说唱音乐改编、创作的民族艺术歌曲和民族歌剧唱段,如美丽其格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石夫作曲的《牧马之歌》.今天我们来论述一些陕北风格的民歌及它的代表作《兰花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摘要】用陕北民歌《天心顺》、《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东方红》、《兰花花》等歌来论述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并论述了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关键词】陕北民歌;旋律特点;兰花花;风格特征;演唱技巧
【Abstract】Use Xia north folk song 《day heart agreeable 》, 《the inside of Heng-shan come down some swim a shot brigade 》, 《east red 》, 《arethusa flower 》etc. song to discuss Xia north folk song of melod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Xia north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olk song 《arethusa flower 》of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sing on stage technique.
【Key words】Xia north folk song;Melody characteristics;Arethusa flower;Style characteristic;Sing on stage technique
民族风格的歌曲包涵较广,有人们长期收集、整理的原始民歌,如:江苏民歌《茉
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有根据民歌或戏曲、说唱音乐改编、创作的民
族艺术歌曲和民族歌剧唱段,如美丽其格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石夫
作曲的《牧马之歌》.
今天我们来论述一些陕北风格的民歌及它的代表作《兰花花》。

1.陕北风格的民歌
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涉及陕西及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从地形上可以看出,以陕西为中心,向四面幅射。

这个地区以高原为主,山歌成为
西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歌种。

如各种“信天游”、“花儿”、“爬山调”等,
已闻名遐迩,广泛流传。

特别是陕北民歌,经30年代末、40年代初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推荐、介绍,更是深入人心。

现集中分析几首流行于
陕西省的民歌旋律特点,可大致了解西北民歌色彩区的音调进行规律。

1.1调式和音阶。

陕北民歌以五声徽调式为最普通。

如:《天心顺》这首民歌的
调式音阶为:561235 。

也有少于五声的徵调式。

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
为:56125。

是一首缺角音的徵调式民歌。

《东方红》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5671235。

是一首带变宫的的徵调式民歌。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56712345 。

是一首带闰和清角的
徵调式民歌。

这种调式音阶在陕北民歌中很独特。

在秦腔和眉户中也有运用,俗
称“苦音音阶”。

在陕北民歌中除了大量出现徵调式外,商调式也常运用,较少出现的羽调式和宫
调式。

如:《对花》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2345612 。

是一首带清角的商调式民歌。

《兰花花》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612356 。

是一首五声羽调式民歌。

《三十里铺》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1234561 。

是一首带清角的宫调式民歌。

综上所介绍,陕北民歌的调式除角调式外均有运用。

徵调式为最常见,商调式次之,羽、宫调式较少见。

调式音阶中缺角音和带闰的徵调式最为别致。

1.2旋法和终止。

陕北民歌旋法中最具鲜明特点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与上方四度音对调式主音的突出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四度跳进音程,产生了高亢、明朗的情感特点。

以徵调式为例:251 。

主音5与上、下方四度音的跳进是常用的。

如《天心顺》中,重用5→2、2→5、5→1、5→1等跳进音程。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重用5→1、2→5、5→2、2→5等跳进。

《东方红》中重用5→2音程的跳进。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中重用5→1、1→5、2→5、5→2等跳进。

同样,商调式(625)、羽调式(362)、宫调式(514)中也是强调以调式主音为中心的四度跳进音程。

如《对花》中重用2→5、5→2、6→2、2→6等跳进。

《兰花花》中重用6→2、2→6、6→3、3→6等跳进。

《三十里铺》中重用5→1、1→5、1→4等跳进。

可见以调式主音为中心的上、下四度跳进成为陕北民歌,也是西北民歌中最鲜明的旋法。

陕北民歌的终止式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最主要的终止式是顺着调式音阶自然下行到主音。

如《东方红》中的 2 1 7 6│5 -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中的2 1 7 6│5-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的5216│5 -‖;前两例从属音自然下行到主音上,后一例从主音自然下行到主音上。

另一种很有特点的终止式:如《天心顺》中的2 6 1 6│5-‖;《三十里铺》中的1 2 5 2│1-‖。

虽然调式不同,但手法一样,都是两次强调上主音,然后进入主音。

还有一种终止式是在基本下行的基础上,再迂回加花,然后进入主音。

如《蓝花花》中的终止式:2321 6 5│6-‖。

这个终止式的旋律骨架为2 16 ,然后分别在2和6音上加用辅助音,形成了比较平和的终止式。

2.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民歌《兰花花》是汉族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信天游的风格特征。

曲调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这是一首陕北传统民歌。

兰花花,据民间传统实有其人,是陕西固临县临镇某村的一位女子,长得美丽,渴望幸福,但却被迫嫁给姓周的地主——“猴老子”。

歌曲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地歌颂了这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为了追求幸福不惜拼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的勇敢精神。

此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兰花花的形象,由于这首歌有八段歌词,如果用一个速度演唱会很单调。

因此,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处理成几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民歌还曾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和大型歌剧等。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的民歌歌种。

它的歌词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的两句体,曲调一般也均为由上下句构成的单乐句段,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山歌类的和小调类的,《兰花花》属后者,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旋律进行平稳,情感刻画细腻柔和。

此歌演唱时要注意咬字。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

咬准字
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

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

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交待要清楚,韵尾是复韵母还是鼻韵母,还是没有韵尾以韵腹的母音直收。

我国现在的传统民族声乐沿用的“十三辙”分类发声的方法仍然是比较实用、科学的。

歌唱的语言表达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咬字吐词的语气、腔调也应该有所不同。

《兰花花》演唱要悲痛怨恨、深缓忧郁,旋律节奏曲折婉转、滑行的歌曲,吐字应该喷口有力、干净利落,行腔又抑扬顿挫、细腻委婉。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

再优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画技再高也只能称为素描。

在歌唱艺术上来说人的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是目的。

歌唱的声音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精湛。

而情感的表达,除了了解、掌握作者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征,创作动机、手法,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歌曲文字语言的思想艺术性,咬字吐词方法,以及民族特征、风俗、生活情趣等,更主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形象思维、生活体验、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演唱技能和表现处理的能力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的诗句,表明了古人对“声”与“情”的重视,说明历代歌唱者都强调“声情并茂”。

特别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更是强调通过演唱者的形体身段、手势眼神和丰富的情感情绪的表演,设想歌曲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景象,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感染。

“声情并茂”的歌曲演唱表现处理,一定要服从歌曲的内容、情景,“声情并茂”的目的是用动听的歌声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任何违背歌曲原意的表现都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的:“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