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
核酸检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规范核酸检测工作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2. 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3.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核酸检测工作。
2. 实验室负责人为核酸检测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 采样人员、检测人员、质控人员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参与核酸检测工作。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2.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应进行复检和调查,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4. 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外部质控,接受上级部门的质量评估和监督。
六、安全管理1. 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
2. 采样人员、检测人员应按照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3.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4. 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
七、信息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
2. 采样人员、检测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检测记录,及时上传检测数据。
3. 实验室应定期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每日核酸检测工作制度内容

每日核酸检测工作制度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了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确保疫情不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本每日核酸检测工作制度。
2. 原则:坚持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二、核酸检测对象1. 所有发热患者;2. 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3. 密切接触者;4.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5. border control和 quarantine personnel;6. 其他高风险人群。
三、核酸检测流程1. 预检分诊:所有核酸检测对象需到预检分诊处进行初步筛查,包括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测量体温等,由预检分诊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2. 登记信息:核酸检测对象需在登记处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等。
3. 采样:核酸检测对象根据登记信息,前往核酸采样区进行采样。
采样时,需遵守采样区相关规定,如佩戴口罩、保持距离等。
4. 样本处理:采样后,样本需按照规定进行保存、运输和处理,确保样本质量。
5. 检测: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流程和标准操作。
6. 结果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通知对象,阳性病例需及时报告卫生健康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核酸检测频率1. 发热患者:每日一次核酸检测;2. 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每日一次核酸检测;3. 密切接触者:根据防控要求,进行相应次数的核酸检测;4.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5. border control和 quarantine personnel: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相应次数的核酸检测;6. 其他高风险人群:根据防控要求,进行相应次数的核酸检测。
五、核酸检测人员培训和防护1. 核酸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采样、运输、处理等操作规程;2. 核酸检测人员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3. 核酸检测人员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和样本质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国际化标准(二)20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国际化标准(二)引言概述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基因表达分析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为了实现方法和数据的国际标准化,国际上制定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国际化标准。
本文旨在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国际化标准的主要内容。
正文内容一、技术要求1.1 具备规范的实验室条件,包括洁净、无尘、无RNA酶污染的实验环境。
1.2 使用具有良好稳定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荧光探针和引物。
1.3 验证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确保其精确、重复性和灵敏度符合国际标准。
二、质量控制2.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核酸提取、反转录、荧光探针标记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2.2 使用合适的内部参照基因或内质控,用于验证试剂盒、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建立监控样本和质控品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三、方法标准化3.1 设计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样品制备、反转录、PCR 扩增和数据分析等。
3.2 使用适当的PCR引物和荧光探针,根据模板序列设计合理的引物和探针。
验证其特异性和灵敏度。
3.3 建立标准曲线和基准值体系,用于测定目标基因的定量结果,并进行结果的准确性评估。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4.1 使用统一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始数据进行操作和分析。
4.2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定量结果的计算、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评估。
4.3 结果的解释应基于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合理的统计学方法,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的评价。
五、结果报告和数据共享5.1 根据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可信度,及时撰写实验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存档和备份。
5.2 结果报告应明确标注实验过程、方法参数、核心数据和评估结果,以便他人能够验证和复现实验结果。
5.3 鼓励将实验结果和数据共享,提供底层数据和分析工具的访问权限,促进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1. 目的控制实验的重复性、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保证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采用基因扩增方法检测的所有项目。
3.职责3.1 责任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当班工作人员。
3.2 完成时间检测当天完成。
3.3 目标责任人需评估检测结果,判定当日结果是否可以被采用。
4.性能验证。
在用于临床标本检测前,实验室应对由提取试剂、提取仪、扩增试剂、扩增仪等组成检测系统进行必要的性能验证,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精密度(至少要有重复性)和最低检测限。
建议选用高灵敏的试剂(检测限<500 拷贝/ml)。
5.室内质控。
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 53 号)要求规范开展室内质控。
每批检测至少有 1 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 1.5-3 倍)、 3 份阴性质控品 (生理盐水) 。
质控品随机放在临床标本中,参预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
在大规模人群筛查时,因人群流行率极低(<0.1%) ,一旦浮现阳性结果,对阳性标本采用此外一到两种更为灵敏且扩增不同区域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复核阳性方可报出。
6.室间质评。
实验室应常态化参加国家级或者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对检测量大以及承担重点人群筛查等任务的实验室,要适当增加室间质评频率。
不按要求参加室间质评的,或者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或者检测结果质量问题突出的,不得开展核酸检测。
7.质控物来源随试剂盒提供的对照品及卫生部临检中心质控物或者第三方可信质控品。
8.工作流程8.1 将强阳性对照、临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质控物与待测标本一起进行核酸的提取并与待测标本一起扩增检测。
8.2 分析 Ct 值确认本次实验的有效性。
8.2.1 阴性对照的 Ct 值应 230 (当采用一个循环条件扩增时,Ct 值应 240);强阳性对照的Ct 值应 W20 (当采用一个循环条件扩增时, Ct 值应 W30) ,临界阳性对照的 Ct 值应大于强阳性对照品的 Ct 值,并且 W28 (当采用一个循环条件扩增时, Ct 值应《38) ,否则该批定量结果视为失控。
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手册(完整版)

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手册(完整版)为了贯彻《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采集、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了本手册。
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一、技术人员基本要求1.采样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2.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
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1.各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应当与门急诊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诊疗量相匹配,并与采集的标本量相适应,避免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能力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2.各医疗机构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3.标本采集应当在满足本机构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院内职工的检测需求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三、采样点设置及人员配置1.医疗机构设置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
采样点应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2.采样人员和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采样点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1.原材料的采购和质量控制: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原材料时要选择有良好生产记录和质量控制体系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2.生产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所有的操作步骤都应该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遵循GMP要求。
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术的标准化,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的设立和实施:在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对于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要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4.设备和环境的控制: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包括反应器、离心机、电泳仪等,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校验和保养,确保其工作状态正常。
同时,生产环境也要进行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
5.人员培训和资质控制: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建立一套资质控制的制度,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人员进行评估和考核。
6.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受控:在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与受控程序。
及时调查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7.产品留样和追溯:核酸检测试剂的每个批次都应该留样,并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对于产品留样,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备可能的质量问题调查和需求。
总结起来,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质量控制的设立和实施、设备和环境的控制、人员培训和资质控制、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受控、产品留样和追溯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可以确保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试剂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价值。
PCR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质量保障体系文件

PCR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质量保障体系文件目标和范围本文件旨在建立PCR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该体系适用于PCR实验室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操作规范、实验数据记录和质量控制等。
质量保障体系要求1. 实验室管理- 设立质控部门或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 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管理、试剂管理、样本管理等方面。
-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确保实验室管理符合质量保障要求。
2. 设备维护- 确保PCR仪器和相关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 制定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计划,每次维护都应有详细记录。
3. 操作规范- 确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处理方法。
-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避免实验误差和结果偏差的产生。
4. 实验数据记录-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配备适当的数据记录表和标签。
- 实验数据应进行备份,并按照规定的时间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验证。
5. 质量控制- 采用合适的质控方法,包括使用合格的质控样品和参比材料。
- 定期进行质控检测,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件更新和审核本文件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实验室的需求。
修订和更新应经过质控部门或质量管理小组的审核,确保符合质量保障体系要求。
结论PCR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质量保障体系文件对于确保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执行该体系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水平,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GeneXpert 质量控制

GeneXpert 质量控制标题:GeneXpert 质量控制引言概述:GeneXpert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 GeneXpert 检测时必须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设备维护和校准1.1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零部件,保持设备干净整洁。
1.2 定期检查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1.3 定期维护设备的零部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2.1 确保标本采集时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2.2 标本采集后,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标本变质影响检测结果。
2.3 标本处理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三、质控品使用3.1 定期使用质控品进行检测,确保 GeneXpert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质控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3.3 记录质控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四、操作人员培训4.1 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其熟悉 GeneXpert 检测流程。
4.2 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操作、标本处理、质控品使用等方面。
4.3 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考核,确保其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质量控制文件管理5.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记录、质控品使用记录等。
5.2 质量控制文件应保存完整、清晰,方便查阅和追溯。
5.3 定期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结论:严格遵循 GeneXpert 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通过设备维护和校准、标本采集和处理、质控品使用、操作人员培训以及质量控制文件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 GeneXpert 检测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核酸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学习专家课堂)

失控原因分析和 IQC评价
• 分析失控原因 • 预防假阳性、
假阴性发生的 措施 • IQC评价
分析前质量控制
实验室资质要求
管理 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国务院令第 424号
资质 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及以 上实验室
《医疗机构临床基 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管理办法》卫办医 政发[2010]194号
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 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及设施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严格控制空气流向,以防止扩增产物顺空气气流进入扩增前区域
分区合理 控制气流
人员资质与培训
持续的内 部培训
临床基因扩 增检验培训 合格
接收
• 制度严格的签 收制度
• 拒收不合格标 本 • 标本太少 • 溢洒 • 样本类型与 条码不符 • 容器破损 • 用错采样管 等
保存
• 24h内检测, 4℃保存
• 放24h以上, 置于-70℃保 存,避免反复 冻融
分析中质量控制
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
核酸浓度和纯度检测 核酸完整性检测 样本保存液、核酸提取试剂应与核酸扩增试剂配套。有些核酸提 取试剂易受胍盐或保存液中特殊成分的影响,影响核酸提取效果。
核酸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全球累计确诊>1413万,死亡>60万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COVID-19诊断金标准
如何保证检测质量 发出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
室内质量控制的概念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是指在实验室内部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所有影响质量的 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 性,监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 作中批内、批间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以确定检测结果 是否可靠、有效,能否发出报告的一项工作。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POCT)质量管理

六、质量保证措施
(一)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控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应制定室内质量控制程序,程序中应有针对核酸检测中防 污染的具体措施。
POCT检测通常每个样本都包含一个内部对照(内标),而 外部质控品(应包括阳性和阴性)作为单独的样本运行。内 标在控表明正确提取了患者样本,这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必 要步骤。外部质控品则评估检测系统是否提供正确结果。 完整的室内质控程序可以控制检测过程、评价检测系统性 能,提供质量保证。
一、概述
即时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又称“床旁检 测”、“近患检验”,是指在患者附近或其所在地进行的、 其结果可能导致患者的处置发生改变的检验。在医疗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方,特别是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 人们获取高质量和及时的医疗服务是一个挑战。
非病原体核酸POCT目前已在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 应用,主要应用于血糖、心肌标志物等血液化学和免疫学 指标,减少对有证检验技术人员的依赖。
二、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应用场景
二、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应用场景
POCT结果属于医学检验报告,因此必须同样保证其报告 准确、及时和信息完整,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尽管 POCT的性质决定其可以在非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检验科) 的实验室开展,鉴于核酸检测的技术特性,仍需具有临床 检验资质的检验技术人员(多重核酸检测系统检验人员应 具有临床基因扩增上岗证)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并出 具检验报告。
五、检验程序性能验证
(一)定性项目的性能验证
2 、精密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新鲜或冻存的阴性和弱阳 性样本各1份。若无法获得足量临床阳性样本,可适当稀 释阳性样本或使用人工制备模拟样本。按照检测程序每天 检测3次,连续检测3 d(若多人操作应更换操作人员);对 于多通道POCT设备,每个检测通道至少检测一次。阴性 和弱阳性样本检测结果应完全一致。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控制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控制1. 风险识别在新冠核酸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风险:1.1. 样本采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1.2. 样本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失控1.3. 实验室内部操作失误1.4. 核酸检测设备故障1.5. 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2. 风险评估针对上述风险,进行以下评估:2.1. 样本采集交叉污染风险:高2.2. 样本运输和储存温度失控风险:中2.3. 实验室操作失误风险:中2.4. 核酸检测设备故障风险:中2.5. 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风险:中3.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上述风险评估,制定以下风险控制措施:3.1. 样本采集交叉污染风险控制:- 采用一次性采样器- 采样前后对采样部位进行消毒- 采样人员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3.2. 样本运输和储存温度失控风险控制:- 使用专业的样本运输箱,确保温度在合适范围内- 实时监测样本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并记录- 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及时进行检测3.3. 实验室操作失误风险控制:-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设置质量控制环节,对操作过程进行监督3.4. 核酸检测设备故障风险控制:-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备用核酸检测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3.5. 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风险控制:- 采用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检测试剂盒- 采用双份样本检测方法,降低假阳性率- 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准确性4. 风险监测与改进4.1.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确保有效性4.2. 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4.3. 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风险意识4.4. 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以上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冠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检测需求和环境。
新冠检验检测工作制度

新冠检验检测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确保疫情检测工作的高效、准确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则,确保新冠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组织架构:设立新冠检验检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设立新冠检验检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2. 职责分工:(1)新冠检验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新冠检验检测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检测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新冠检验检测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检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及外部资源,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医疗部门:负责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管,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安全。
(4)实验室:负责样本的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5)防疫部门:负责疫情防控,确保检测工作现场的安全。
(6)行政部门:负责检测工作的物资保障和人员培训。
三、检测流程1. 样本采集:由专业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样本采集,确保采集的样本质量。
2. 样本运输:采用专业的样本运输箱,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安全性。
3. 样本保管:样本到达实验室后,由实验室人员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4. 样本检测: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报告:实验室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1.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和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
2. 人员培训:对参与新冠检验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3. 生物安全: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样本处理,防止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室内质评:定期进行室内质评,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室间质评:参与室间质评,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检测结果的比对,提高检测水平。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首先,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质量控制: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必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包括严格的原料采购和检验、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产品的稳定性测试等环节。
2.环境控制:生产核酸检测试剂需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确保产品不受到污染。
同时,要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和清洁,确保环境的洁净度。
3.设备和仪器管理:生产核酸检测试剂需要使用合适的设备和仪器,并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要对设备和仪器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不受到污染。
4.生产工艺和工序控制: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工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包括原料配制、反应体系的调整、加工工艺的优化等环节。
其次,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料的质量控制:核酸检测试剂的原料包括核酸提取试剂、试剂盒配套试剂、质控品等。
需要严格对原料进行采购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检验方法的验证和标准化: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需要建立合适的检验方法,并进行验证和标准化。
确保产品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并能和其他实验室的结果相比较。
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原料配制、反应体系的调整、加工工艺的优化等,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产品稳定性的测试:核酸检测试剂的稳定性是能否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关键,需要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5.质量问题的处理和纠正措施: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需要,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关注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核酸检测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然而,由于核酸检测涉及到病毒的检测和诊断,一旦出现误差或失误就会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样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细致介绍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
一、样本采集在进行核酸检测前,首先要明确样本采集流程。
重点包括采样工具的消毒、采集时间的掌握、采集部位的选择等。
采样工具应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采集时间应该选择在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导致病毒传播的可能时段进行,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采集部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同病毒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二、实验操作在核酸检测实验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流程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才能进行核酸检测实验操作。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样本的标识与分类、操作台面的清洁与消毒、试剂的有效使用期限等细节问题,保证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化要求,杜绝操作失误。
三、结果判读核酸检测的结果判读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结果判读存在误差会直接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在结果判读环节,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者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辅助判读。
此外,结果的记录和报告也必须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科研分析。
四、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有的数据应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备份、数据存储等环节。
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研价值。
因此,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是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可靠的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流程,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十分必要的。
只有严格遵守样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和数据管理等环节的相关规程和标准,才能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为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引言核酸检测在疾病诊断和基因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核酸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检测设备和试剂的选择和验证在核酸检测中,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试剂至关重要。
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 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2.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产生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
试剂的选择和验证也是必要的。
试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 试剂应具有高纯度和一致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剂应经过验证,并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3. 试剂的使用应按照厂家的说明书和建议进行。
样本采集和保存的标准和要求样本采集和保存是核酸检测中的关键步骤,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样本采集和保存的标准和要求:1. 样本采集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以避免污染和损坏。
2. 样本应妥善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或光线下,以防止核酸的降解和损伤。
3. 样本的保存时间和方式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
质量控制的过程和方法质量控制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内部质量控制:在每次检测中引入内部标准,以监控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变异。
内部标准应具有稳定的性质,与待测样本类似,并且可以与待测样本一同处理。
2. 外部质量控制: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和交流,以评估自身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和校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校验,排除异常数据和误判的可能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数据可靠性的必要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试剂,遵循样本采集和保存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
本文介绍的标准和要求可作为指导,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新冠核酸检测的质量管理与案例分析

1、结果的分析 2、结果报告与解释
01 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实 验 室 资 质
实验室资质要求 应当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 务院令第424号)和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 医政发〔2010〕194 号)有关规定 具备经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 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条件,以及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条件。 独 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还应当符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要求。
检验前质量控制——样本采集、运输及保存
按要求采集样本,所有标本应当放合格采样管中,拧紧,密封。 容器外有明确患者信息标注。
标本采集后应在2-4h内送到实验室。长途运输标本,应采用干 冰等制冷方式包装运输。
标本接收人员的个人防护按采样人员防护装备执行,并进行双签 收。
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境外高风险区域人群以及新 冠肺炎患者的密接者和密接者的密接者等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标 本,检测后,应当在-20℃保存7天。其他一般人群筛查标本,则可在 -4℃保存24小时。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标本运送期间 避免反复冻融。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泛指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扩增反应(TMA)等。
核酸检测试剂是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已经用于病原体检测、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体内物质的型别鉴定等不同领域。
为规范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并将根据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修改。
一、基本要求1、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人员、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等条件,建立专用实验室,配备满足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以及操作人员防护所需的设备。
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
3、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4、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单位应当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
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须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5、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原材料应制订相关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或《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的要求。
使用未列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二、原材料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
如果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定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DNase和RNase污染。
PCR检测技术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解析

PCR检测技术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解析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以体外扩增DNA片段为基础的核酸分析技术。
为了确保PCR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好质量控制。
下面将分析PCR检测技术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解析。
1.分析前冷冻样品的合适性在进行PCR前,样品需要储存在低温下以保持其完整性和质量。
首先要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冷冻样品进行PCR分析。
通过检查样品的保存时间和冷冻环境,确保冷冻样品未受到污染或降解。
此外,还需检查样品是否有足够的量,以及样品是否符合实验需求。
2.检查试剂的有效性PCR反应所需的试剂包括引物、酶、缓冲液等。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检查这些试剂的有效性。
可通过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实验来验证试剂的质量。
阳性对照实验样品中含有目标基因,而阴性对照实验样品中不含目标基因。
如果阳性对照实验显示出预期的结果,而阴性对照实验显示无检测到目标基因,那么试剂被认为是有效的。
3.DNA提取和纯化的质量控制在进行PCR分析之前,通常需要从样品中提取和纯化DNA。
确保提取和纯化的DNA具有足够的浓度和纯度,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可使用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并使用凝胶电泳检查DNA的完整性和纯度。
如果DNA浓度过低或纯度不高,可能会导致PCR反应失败或产生错误结果。
4.引物的设计和质量控制引物是PCR反应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用于引导DNA聚合酶的扩增。
在进行PCR前,需要对引物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
引物的设计应确保与目标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和互补性。
引物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查引物的纯度、浓度和序列的完整性。
此外,还需检查引物是否与其他非特定性序列杂交,以避免产生错误或假阳性结果。
5.PCR反应条件的优化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于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实验者需要确定PCR反应的最适温度、引物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扩增周期数。
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改变这些因素并观察反应结果,可以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
此外,还可以进行负对照实验来验证PCR反应是否存在污染或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冲间
工作流向
理想的PCR实验室分区设计模式
标本处理与核酸提取的质量控制
核酸提取试剂的选择 核酸扩增试剂的选择 试剂的分装保存 试剂的配置 对照的设立 核酸扩增仪器 扩增参数的设定
扩增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荧光定量 普通凝胶电泳 毛细管电泳
污染的控制和预防
常见污染的来源 控制污染的措施 消除污染的措施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基于核酸的分子诊断技术
荧光定量PCR检测
DNA
病 毒 颗 粒 裂解 加 样 RNA
FQ-PCR
荧光信号检测
RT-FQ PCR
核酸提取
荧光PCR检测系统
病毒荧光定量PCR反应
反应体系配置 内容
DEPC H2O Master MIX RT-MIX 引物 探针 对照设置: 阴性对照:灭菌双蒸水代替标本 阳性对照:提取好的阳性核酸标本
生物安全的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
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 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生物安全三个方面:
一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 物安全;三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环境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项技术措施
样品隔离技术(机械、气幕):防止传染因子进 入环境接触人体
定向气流技术(负压系统):防止传染因子扩散 消毒灭菌技术(物理、化学):灭活传染因子
实验室可以分为
基础实验室 —— 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基础实验室 ——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防护实验室 ——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最高防护实验室 —— 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
电机 转速 最低转速 最高转速 转头 消毒方式 标准配件系统 噪音
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方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板或平台上,并力求使机器 处于水平位置以免离心时造成机器震动。 打开电源开关,按要求装上所需的转头,将预先平衡好的 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按功能选择键,设置各项要求:温度、速度、时间、加速 度及减速度,带电脑控制的机器还需按储存键,以便记忆 输入的各项信息。 待离心机完全停止转动时打开机盖,取出离心样品,用柔 软干净的布擦净转头和机腔内壁,待离心机腔内温度与室 温平衡后方可盖上机盖。
反应条件设置 1份样品的量
2.875ul 6.25ul 0.125ul 0.25ul
程序 循环数 温度 反应时间 1 2 3 1 1 45 50 95 95 30min 15min 15sec
60
1min
0.25ul
典型荧光定量PCR结果
阳性标本扩增曲线
阴性标本扩增曲线
二、质量控制要点
PCR实验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核酸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凤鸣
目
录
一、PCR实验技术操作要点 二、质量控制要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PCR实验技术操作要点
常用仪器设备
加样器
PCR实验室应备有4套 连续可调加样器,分 别用于试剂准备、样
本处理、扩增和产物
检测四个试验区。
加样器的类型
单道连续可调式移液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方法
机体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
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
开机前应检查转头按装是否牢固,机腔有无异物掉入。 离心机运行时,离心机周围30cm范围内不能有人和危 险物品。 挥发性或腐蚀性液体离心时,应使用带盖的离心管, 并确保液体不外漏以免腐蚀机腔或造成事故。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为什么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起SARS疫情后期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3年9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在P3实验室
同时开展西尼罗病毒与SARS病毒的研究,一位27岁华人研 究员感染;
2003年12月6日:台湾省国防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一
名47岁的中校研究员,在P3实验室内清理SARS实验后的废 弃物时,未戴手套,因而感染;
严格实行分区操作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
标本处理和核酸制备区
核酸扩增区 扩增产物分析区
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PCR实验室设计的一般原则
各区独立 注意风向 因地制宜 方便工作
产物分析区 扩增区 空气流向 空气流向 专用走廊
“十六字口诀”
标本制备区 空气流向
试剂准备区 空气流向
缓冲间
缓冲间
2004年4月22日:中国CDC病毒所,跨室开展SARS病毒
研究,并引发三代、9例 病例、1例死亡;另有两例 “隐 性”感染者。
引起实验室生物污染的原因很多很多
人员生物安全概念薄弱和技术操作不当;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容器的不正常使用或使用
不当; 样品传递、接受和使用、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 瓿的打开; 匀浆器、组织研磨器、摇床、搅拌器和超声处理 器的使用; 离心机内装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吸取液体时应缓慢匀速吸取,避免液体溅到移
液器头上;打出液体后拇指不应松开按钮,将 吸液嘴压掉后再将拇指松开,避免液体回吸。
在调整取液量的旋钮时,不要用力过猛,并应
注意计数器显示的数值不要超过其可调范围。
连续可调式移液器不可在无吸头时使用,吸头
有液体时不可平放或倒置。
(一)高速(冷冻)离心机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涉及到 整个基因检测扩增的所有阶段,确保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禁各类交 叉污染事故的发生。
PCR实验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PCR实验的过程主要包括:
标本处理与核酸提取 扩增试剂的准备 核酸扩增与产物分析 测定后的结果报告
PCR实验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高质量无污染无降解的核酸制备
多通道连续可调式移液器
单道连续移液器
单道移液管配合使用的移液器
加样器的使用
加样器的校准
校准方式 计量局 厂家 自较 时间 视使用频率定(6个月-1年)
加样器-注意事项
根据所需取液量选择相应的移液器及吸头,基因扩增实 验要求使用带滤芯的吸头,防止交叉污染。
加样器-注意事项
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方法
易燃易爆以及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 离心。 在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时,不能离心有毒的、放 射性的物质或病原微生物。
离心机运行时不可人为地打开盖子。
如果转头和盖子有可见的腐蚀或磨损的痕迹,则 应立即停止使用。 使用的玻璃或塑料离心管应能承受相应的离心力 并大小合适。非金属转头不可用紫外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