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发声原理
歌唱基础知识
二、歌唱及语言的发声训练
1、 歌唱及语言的正确姿势
美声、民族声乐的唱歌训练,包括我们的语言发声,必须注重正 确的歌唱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 的协调姿势,姿势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 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甚至对嗓音有害。
歌唱及语言发声的基础知识
一、歌唱及语言的发声原理
声音是语言的基础,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 产生的生理现象,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 象,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 而歌唱发声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因 此,我们学习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 和作用。 歌唱语言的发声系统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 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
经典朗诵欣赏
1、电影《叶塞尼亚》片段
配音表演:乔榛 丁建华 2、雨巷(戴望舒) 朗诵:康桥 3、致橡树(舒婷) 朗诵:丁建华 4、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朗诵:丁建华 5、让心流浪(海浪) 朗诵: 康桥 6、长恨歌(白居易) 朗诵:乔榛.丁建华 7、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 朗诵:丁建华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朗诵:康桥 9、当你老了(叶芝) 朗诵:康桥
5、 歌唱及语言的共鸣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 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 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 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 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 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 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歌唱及语言的共鸣就是指发 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 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 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 化,达到宏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 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 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 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 并能调整其高度。
歌唱的发声器官和姿势教案
歌唱的发声器官和姿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歌唱的发声原理。
2.学会正确的歌唱姿势。
3.能够在歌唱中运用正确的发声器官和姿势,提高歌唱效果。
二、教学内容:
1.歌唱的发声原理:
(1)呼吸: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通过吸气和呼气来控制
气息的流量和压力。
(2)发声:通过振动声带产生声音,并依靠喉咙和口腔等部位
的协作,形成完整的发声。
(3)共鸣:利用头腔、口腔和胸腔等部位的共鸣,放大和美化
声音。
2.正确的歌唱姿势:
(1)站姿:身体站直,放松肩膀和背部,保持稳定。
(2)坐姿: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挺直,放松肩膀和背部。
(3)面部表情:放松面部肌肉,保持微笑。
3.发声器官的使用:
(1)嘴唇:保持嘴唇柔软,不要用力紧绷。
(2)舌头:保持舌头平放在口腔底部,不要向上或向下移动。
(3)喉咙:保持喉咙放松,不要用力挤压。
三、教学步骤:
1.教师简要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和正确的歌唱姿势。
2.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歌唱的发声原理和正确的歌唱姿势。
2.学生是否能够在歌唱中灵活运用发声器官和姿势,提高歌唱效
果。
3.学生是否能够在集体练习中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良好。
歌唱时的发声原理教案
歌唱时的发声原理教案教案:歌唱时的发声原理目标:了解歌唱时的发声原理,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
教学目标:1. 理解歌唱时的发声原理。
2. 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以提高歌唱的质量和稳定性。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介绍歌唱时的发声原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对于歌唱的影响。
2. 发声原理(15分钟):解释歌唱时的发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技巧是歌唱发声的基础,要通过腹式呼吸来控制气息流畅。
- 声带运动:当空气通过声门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通过调整声带的紧绷程度和张力来调整音高。
- 共鸣空腔:声音在喉咙、口腔和鼻腔中共鸣,产生丰富的音质。
3. 发声技巧(20分钟):介绍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帮助学生提高歌唱的质量和稳定性:- 均匀的呼吸:让学生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
- 身体姿势: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使声音的传输更加顺畅。
让学生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放松肩膀和颈部的肌肉。
- 喉咙的放松:教导学生要通过放松喉咙来避免过度紧张,并保持喉咙的开放状态。
- 声带的控制:让学生练习调整声带的紧绷程度和张力,以掌握不同音高的发声。
- 音色调整: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嘴唇、舌头和腭部的位置来改变共鸣空腔,以获得不同的音色。
4. 演唱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发声原理和技巧进行演唱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练习的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正确的发声原理和技巧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持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演唱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发声原理和技巧。
可以观察学生的呼吸控制、身体姿势、喉咙的放松程度以及声音的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通过学生的表达和问题回答来评估他们对于发声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演唱曲目:选择适合练习的歌曲,可以是流行歌曲、民谣歌曲或者其他风格的歌曲。
发声的原理
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与声带共鸣器官和咬文吐字器官组成。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膈膜等器官组成。
正确的发声方法:
姿势:
精神饱满,双肩略后展,双脚稍分开站稳,头部要端正,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前者的发音称为真声、胸声,主管低音。后者的发音称为假声、头声,主管高音。如果单用环甲肌工作,则音量虽大,但音质比较粗糙,唱高音的能力很差。如单用杓肌群工作,则高音能唱响,,中音以下则轻浮无力,甚至发不出声音。只有环甲肌与杓肌群两者非常恰当的交互运用,才是正确的发声法。
我们在歌唱时,要有始终保持吸气状态的感觉,即使在换气时也不应两肋完全松驰,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气,在两肋尚未完全收缩的同时,再补进一些气息。
声带
唱低声区时:声带闭合不紧并拉长,较厚,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全振动。
唱中声区时:声带靠拢并变薄,缩短,张力加大,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的局部振动。
不论水平高低,唱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的一项技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发声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将它运用到歌唱之中。
发声的原理:
声带内有环甲肌和杓肌群,环甲肌的作用是拉长拉紧声带,杓肌群的作用是缩短、迫紧声带。如单独靠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则声带受到呼气的冲击即上下振动而发音,类似于二胡、吉它、提琴等弦乐器的弦受到弓的拉动而发音。
② 头腔共鸣: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放下下腭,同时收腭和小舌头上抬。(打喷啼前的感觉)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
③ 胸腔共鸣:咽喉部作半打呵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这种共鸣宽厚、结实。
歌唱的发声原理
4、歌唱喉头与声带
(1)喉头稳定。放下喉头的感觉就像打开 喉咙深吸气的状态。
(2)喉咙打开。打开喉咙是唱歌的基本要 求。“打哈欠”的感觉。
(3)声带闭合。声带是发声的音源,歌唱 时的声带要随着歌曲的高低、强弱不同作 出相应的变化。发高音时,声带缩短变薄 张力加大,振动频率就快;发低声时,声 带拉长变厚张力减小,振动频率就慢。同 时,气流量及力度对声带也有影响。
歌唱的发声原理
1、歌唱的器官组成
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 字吐字器官、听觉器官。 呼吸器官:口、鼻、喉管、肺、肋骨、
横膈膜等。 发声器官:声带、喉头、咽壁、软腭、
硬腭等。 共鸣器官:头腔、胸腔、口腔等。 咬字吐字器官:唇、舌、牙、齿、喉。 听觉器官:耳。
2、发声的基本原理
人体作为唱歌发声的“乐器”,在发声 时首先要进行呼吸。声带在呼吸的作用 下震动发声,经过共鸣腔体扩大、美化, 发出具有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从 而完成歌唱。
吸气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 憋,体会腰周围的扩张和膨胀的感觉。 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吸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吸气时,保持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 积极是指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 的感觉。 这种积极、放松的状态,首先 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抬起胸部, 两肩松垂、颈部放松、两眼平视有神、 面带微笑(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 保持这种姿势,通过下面几种吸气方法 的学习,来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
总的来说,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带是 发声的音源,共鸣腔体使声音扩大、美 化。唱歌就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 一。
3、唱歌的基本方法
声乐生理学与声学基础
声乐生理学与声学基础一、声学基本知识歌唱的发声与物体的发声相同,是遵循声学基本规律的物理现象。
要懂得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需要对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声音的产生自然界声音的形成来源于物体的振动。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直线或曲线往复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声源,二是动力源。
被振动的物体为声源,亦称振源体。
作用于物体的力称为动力源。
乐器的发声就是在具备上述二个因素的条件下产生的。
打击乐的振源体是被打击物体的界面,动力源为打击。
弦乐器的振源体是琴弦,动力源来自弓与弦的磨擦;管乐器的振源体是哨片或吹奏者的嘴唇,动力源来自吹奏者的气流。
发声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时,会以一定速度在媒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称为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送到人耳(在15·C 的条件下,传送速度为340米/秒),激起听觉器官的反应,从而引人的听觉感受,人就听到了声音。
物体有规律的周期性振动,发出的声音有固定频率,听起来悦耳,称为乐音。
噪音,又称杂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声波重叠而成,是一种和成波。
风雨声、爆炸声、机器声等,都是噪音。
(二)声音的特性在声学概念中,声音有如下四种特性:1.音高发声体振动,从离开原位到回到原位的时间称为振动周期。
单位时间内的振动周数称为频率。
频率的多少决定音的高低。
频率多,音就高,频率少,音就低。
频率的单位叫赫兹(Hz)——即发声体每秒内的振动周数。
乐音体系中的每个音均有固定的频率,如标准音的频率为440赫兹——即振动数为440次/秒。
2.音量发声体振动,从原位到离开原位的最大值叫做振幅。
振幅的大小取决于使物体振动的外力。
在物体弹性范围内,振幅与外力成正比。
外力越大,振幅越大。
振幅决定音的强弱,即音量。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反之,声音弱,音量小。
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个性与色彩,构成音色。
音色是由于发声体振动形式及波纹的曲折不同而构成。
发声体振动的形式决定基因和泛音之间的关系。
歌唱的发声原理
• 教学目的: • • 1、学习并了解歌唱者“乐器”发声原理、歌唱发声的器官。 • •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歌唱“乐器”的有关器官在歌唱时的作
用。
• •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 理解各发声器官的生理位置与功用
•
歌唱前的准备
• 一、歌唱姿势
• 一是站式歌唱姿势,要求歌唱者站立的状态,双脚分开如肩
• 打开喉咙的意义在于扩张可调节的共鸣器官,打开喉咙最
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舌平放, 舌根和后咽壁拉开形成一个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的位置 上。单纯练习打哈欠,对于初学者或不易体会打开喉咙的 人是一种矫枉过正然而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歌唱发声时 所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是处于半打哈欠的状态。
发声的“乐器”原理
• 三、喉头位置与打开喉咙 • 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喉头位置在歌唱时发生时的活动状
态,与呼吸的深浅、共鸣腔的调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将会影响到声音的音质、音色、力度、音准及声部特征。
• 喉头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
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正 确的喉头位置形成于打开喉咙深吸气的状态之中。
• 55|55|5432|1—| • • Ha... ... ... ... ... ...
• 5432|1—| • • Wu... ... ...
• 哼鸣练习 • • 哼鸣练习是获得鼻腔共鸣的有效方法。吸气时可
以做闭口打呵欠状。
• • 1232|1232|1—| • • Hm... ... ... ... ... ...
的宽度,也可以一脚稍向前,一脚在后,有一些斜“丁” 字 形状,下巴微含,两眼睁开平视,双肩放平下放的感觉,胸 微挺气下沉腰腹位置,背挺直,保持歌唱支点的三点一线 (颈、后背、双腿)的直立,保持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以及艺术嗓音的发声方案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普通说话时发声的基本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呼吸、声带振动和共鸣等过程组成。
但是,歌唱发声需要更多的细节和控制,以完成更加复杂和高质量的声音表现。
首先,歌唱发声需要更加深入的呼吸控制。
唱歌时,需要将腹部和肋骨扩张、横隔膜下降来获得更多的气息,以产生更持久的音符和更长的音程。
其次,歌唱需要更加精确的声带控制。
声带的长度、张力和厚度等特征需要根据不同的音高、音调和乐曲要求进行微调。
此外,歌唱还需要更加复杂的共鸣控制,以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
总的来说,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包括呼吸控制、声带控制和共鸣控制等。
利用艺术嗓音的知识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案(1)气息训练在歌唱课中,气息不仅仅是演唱发声的动力,与此同时亦是其支撑,仅有调整一下气息,才会得到演唱发生的支点,从而使得学生进行完整的歌唱,特别是可以减轻学生喉部的发声压力。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指导学生学会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需选用鼻子和嘴巴同步进行,且吸气快而深,呼气时往外旋开胸骨两肋,并降低横膈肌,迟缓将气体呼出,将丹田做为气息的支点,这样既能处理学生们肌肉肌肉僵硬焦虑不安等诸多问题,还能让学生们的气息幅度扩大和强化其本身对气息的控制力,进而有利于扩大其音区增强对于歌曲的表现力。
也可以在歌唱课时通过一些小游戏来给学生训练气息,如吹吸管训练:“坐直或站立,放松肩膀和颈部,呼吸自然平稳。
取一个吹吸管,将吸口朝向嘴唇并夹住吹口,使用外力将空气吸入肺部。
将空气缓慢地呼出,但是要尽可能维持长时间的呼出时间,直到完全呼出所有的空气”。
通过练习掌握吸气和呼气的技巧,可以增强肺活量和肺功能。
也可以通过打““嘟”来训练气息的连贯性,例如用““嘟”搭配““哆瑞咪发嗦发咪瑞哆”音阶不断的变化速度由低到高反复的训练。
这两种训练不但可以训练气息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歌唱时正确使用声带发声的最重要器官是声带,因此在歌唱教学环节中,需十分重视对声带均衡运用的有效调整,一般来说,健康的喉部具有边沿振动和整体振动二种振动形式,声带的振动也受到呼吸的影响。
声乐的基础知识
歌唱呼吸方法
• 学习歌唱者都要把建立正确呼吸状态视为头等之 技。声乐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吸足气和善于正确而 节省地使用这些气。歌唱者无论有多么好的听觉 和愿望,如果他不会控制气息,那他就唱不准音 ,或是发出毫无生气的、可怜的声音。在歌唱艺 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外歌唱家们经过不断探 索,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歌唱呼吸方法,归纳起来 ,可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与胸腹式联合 呼吸法三种类型。
声乐的基础知识
1、声乐简介 2、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3、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
声乐简介
•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门艺术,这 不仅指声乐艺术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它的 魅力还在于歌唱充分地发挥了人声的优势和潜力 ,可以说我们的嗓子是一种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 。我们的声音根据各人的生理条件(如声带的长 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等)以及按照人们歌 唱时音色的差异及音域的高低,可分为女高音、 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类 。由于人们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声音也有千差 万别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声乐艺术中各自展现着 独特的风采。
声乐是一门极富感情的艺术
• 歌唱以抒发感情见长,恐怕是自古以来人们 认识这门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一声唱到 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朱权著《太 和正音谱》)就是指的听了一种极富情感的 歌声后,在内心获得共鸣后所产生的艺术震 撼力。
• 歌唱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音乐化的语 言,直截了当地抒发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情 感、各种情趣,当它们与听者内在的思想感 情发生交流后,便会激起听者内心的共鸣而 感动至深。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声带: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 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
➢声门:声带就闭合挡 气,发出声音。
声带是人体乐器发声的振动体
歌唱发声原理
歌唱发声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歌唱发声原理,这可老神奇啦!
你想想啊,咱为啥能唱出那么好听的歌呢?就好像一辆汽车能跑起来,
那肯定有它的动力原理呀!咱们唱歌的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说,咱的喉咙就像是一个精巧的乐器。
不信你唱一句试试,感受一
下喉咙那里的震动,是不是挺奇妙的?当空气从咱们的肺部出来,经过喉咙这个“小乐器”,就发出声音啦。
再看看嘴巴,那可是声音的大导演呀!它能通过不同的形状,把声音塑
造成各种样子。
“啊”“哦”“呀”,不同的发音,嘴巴的形状是不是就不一样啦?就像厨师能把食材做成各种美味菜肴一样!
还有鼻腔呀,有时候那也是声音的好帮手呢!你听那些美声歌唱家唱歌,那鼻腔共鸣多带劲呀!
哎呀呀,你说这发声原理是不是很有趣?想象一下,如果喉咙不好好工
作了,或者嘴巴不配合了,那咱们还咋唱歌呀?还不得郁闷死啦!
唱歌不仅仅是嘴巴和喉咙的事儿,更是全身的配合。
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每个部位都要齐心协力。
比如你的腹部,那可是气息的源头呢。
你唱高音的时候,要是没有腹部的有力支持,那声音肯定上不去呀!这就好比要上高楼,没有坚实的楼梯可不行!
总之,歌唱发声原理就是这么神奇,这么让人着迷!认识了它,你才能更好地歌唱,才能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呀!我的观点就是,咱们得好好了解歌唱发声原理,这样才能让咱们的歌声更美妙!。
发声原理与技巧范文
发声原理与技巧范文发声是声音的产生和发出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演讲、朗诵、歌唱等表演艺术的基本要素。
掌握发声原理与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提高沟通效果。
本文将就发声原理与技巧展开讨论。
发声原理主要包括共鸣、气息控制和喉头肌肉的协调运动三个方面。
共鸣是指声音在体内空腔中的反射与共鸣,包括胸共鸣、咽共鸣和头共鸣。
通过共鸣的调节,声音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质和韵味。
气息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呼吸的深浅、快慢和稳定性,掌握声音的力度和持久力。
喉头肌肉的协调运动是指声带的伸缩和张紧,以及声带的震动规律。
这些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使声音更加清晰、响亮和富有表现力。
在掌握了发声原理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发声效果。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身体的挺直,以保证呼吸畅通。
松弛身体肌肉,特别是颈部和肩膀的肌肉,有助于声音的流畅发出。
其次是正确调节呼吸。
吸气时要让腹部膨胀,慢慢用力吐气,使声音稳定而持久。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导致声音粗糙而疲劳。
再次是发音准确清晰。
要练习清晰的发音,注重舌头的定位和嘴唇的张合,以确保发声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最后,要注意调节声音的高低音调和音量。
通过练习发出不同的音调和音量,可以使声音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场合下的发声技巧。
比如,在大型演讲活动中,要注意运用声音的节奏感和变化范围,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在广播主持人的工作中,要注意控制声音的速度和韵律,以及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在歌唱表演中,要注意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注重音乐的感染力,通过调整音量和音高,以及感情的渲染,使歌曲更具魅力。
总之,发声原理与技巧的掌握对于我们的交流和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共鸣、气息控制和喉头肌肉的协调运动等原理,以及运用正确的姿势、调节呼吸、发音准确和控制音调和音量等技巧,我们可以改善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更好地与人交流,展示自我,提高沟通效果。
歌唱的发声原理范文
歌唱的发声原理范文首先,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声带的振动。
声带位于喉部,是一对弹性的黏膜褶皱,在发声的过程中,声带会通过空气的流动而产生振动。
当呼气气流通过声带时,声带的肌肉会通过调节张力和振动频率的方式来改变声带的震动强度和音高。
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波,成为声音的基础。
其次,共鸣腔体的调节和控制对歌唱发声至关重要。
共鸣腔体包括喉咙、口腔和鼻腔等部分,它们的形状和位置会对声音的音色和共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喉咙是共鸣腔体的起始部分,它通过调节咽喉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程度来改变共鸣腔体的大小和形状。
喉咙的开合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口腔和鼻腔则负责加强声音的共鸣效果。
口腔的形状和位置可以通过嘴巴的开合、舌头的位置和唇形来改变,这样可以调节共鸣腔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色。
鼻腔则通过鼻腔的开合程度和气流的进出来达到共鸣效果。
共鸣腔体的调节对于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歌手产生更加丰富、饱满和动听的声音。
此外,呼吸的正确运用对于歌唱发声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呼吸控制可以提供充足的气息供给,有效地支撑声音的产生和发展。
在歌唱过程中,歌手应该通过鼻子均匀地吸气,然后使用腹式呼吸来支撑声音的输出,并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气流来调节声带的振动和声音的音量。
此外,良好的发声姿势和唱腔技巧也是歌唱发声的关键。
歌手应该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平衡,头部和颈部应该站正而不过分僵硬,喉咙和口腔应该放松并保持良好的开合状态。
在唱腔技巧上,歌手应该注意发音的准确性、音程的准确性以及情感的表达,这些都能够帮助歌唱者更好地发声和传达歌曲的意境。
总之,歌唱的发声原理涉及到声带的振动、共鸣腔体的调节和控制、呼吸的运用、发声姿势和唱腔技巧等因素。
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对于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发出美妙的声音并传达歌曲的情感。
论“内耳”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状态,也需要好的“内耳”,歌唱不是找感觉,只有把各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一再强调:我们在歌唱中一定要感觉“声音像天鹅绒般柔美”。只有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打动人,不知不觉地就把混声给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说法,一种很好的感觉,我们只有靠我们的“内耳”去感受,去记住这种感觉,从而来指导我们歌唱。
论“内耳”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地位
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自己“内耳”听到的好听声音,听众听了未必是美妙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声乐学习者。笔者认为“内耳”与整体歌唱、歌唱心理以及基本状态等都有着很紧密地联系,在声乐的学习和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歌唱发声的共鸣原理
(一)物体发声的共鸣原理
(二)所谓“内耳”听到的声音
就是声带振动后以身体为媒介传送到听觉中枢的声音,内耳听到的是一种不客观的声音。它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听自己说话或是唱歌的声音都是不客观的。我们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去体会自己的声音,有时我们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很亮,有时会感觉很暗。有时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像一条细线,有时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很粗,甚至会感觉无边无涯。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我们歌唱中需要的声音?什么声音是错误的声音?哪些声音是我们在歌唱中要克服的声音?这就是我现在要谈的问题。为什么声乐的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声音会产生错觉呢?就是因为是我们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听自己的声音,在共鸣腔体里听声音,“内耳”就给我们一个错觉。
四、建立正确的“内耳”听觉意识,运用“内耳”听觉
(一)声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的“内耳”听觉意识
唱歌既要唱声更要唱情,感情真挚,声情并茂,才能唱得生动感人,扣人心弦。如何鉴别正确的声音概念,办法很简单,两个字:多听。男、女、高、低声部的歌唱都要听、好好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演唱的也好,教学的也好,从你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所以,对耳朵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在这方面真正的下功夫。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
店铺就为大家介绍唱歌发声的基本原理,仅供参考。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就是气息由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振动喉头的声带,发出声音,然后通过各共鸣腔体得到共鸣,使声音扩大,变成优美、悦耳的歌声。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强弱则取决于振幅的大小。
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调节而产生的,歌唱时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大脑支配下,共鸣腔快速的进行精细的调整就会产生丰富多采的音色。
歌唱器官的主要构成歌唱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喉头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及听觉器官构成。
这些器官是受大脑统一支配,共同协作,缺一不可的整体。
(1) 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
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两肋和横膈膜。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必经之路;横膈膜、肺、两肋在歌唱发声中是起重要的风箱作用的。
吸气呼气的动作主要是靠膈肌和胸、腹部许多肌肉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
肺的下面是在呼吸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横膈膜。
它是隔开胸腔和腹腔的一片约两、三分厚的肌肉薄膜。
中心厚,边缘薄,四周边缘与胸、腹腔交界相连接,它随着呼、吸肌肉群的紧张和松弛,两肺的扩张和收缩而升降。
(2) 共鸣器官这是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器官。
鼻腔、胸腔、头腔(包括额窦、蝶窦、上中下鼻窦、筛窦等)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形状的共鸣腔。
咽腔(分为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
在喉的上面是喉咽腔,在口腔后面的是口咽腔,在软腭后面的是鼻咽腔。
)喉腔、口腔能借助于肌肉的张缩而改变腔体的形状与大小,是可变的共鸣腔。
歌唱技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训练对这些共鸣腔体的调节能力。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只有在各共鸣腔体中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与美化。
(3) 喉头声带这是声源。
歌唱技巧之发声原理
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歌唱发声歌唱的发声是歌唱者使用特殊的方法,调节发声器官的共鸣,赋予嗓音以不同的音量、音质和音色。
为了获得一个洪亮而清晰的嗓音,需要熟悉人体发声器官的音响学规律。
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肺、喉、咽、鼻腔和口腔。
喉咽腔和口腔组成发声通道,通道的形状取决于吐字发音器官唇、下巴、舌和喉的位置,由于这些器官的不同动作,使发声通道在某些位置上收缩或扩张,形成不同的共鸣腔,使声音得到壮大或减弱。
从功能上看,声带是发声器官,位于管状喉头的底部,喉头正好连接咽腔。
咽腔是从口腔到食道之间较低宽的腔体,咽的顶部是软腭,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
当软腭在其提起的位置时,到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这样,当气息从肺部流出而声带闭合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从声带之间经过的空气使气管产生出一种收缩力,它和声带一起,几乎立即使声门闭合。
随着压差的再次增高,迫使声带再次分开。
在开与闭的循环之中,把一串串空气波动送人喉咽腔这种振动的频率决定于肺里的气压和声带的机械性能。
一般说来,肺部压力越大,声带越薄和越紧张,声带的振动频率就越高。
由于这一串串波动,在发声通道中迅速地产生一种振荡气压形成共鸣,便产生了声音。
气流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声源基音。
其音高是振动频率的速度所决定的。
它是一个复合音,不是单一频率所形成的,是由基音频率和大量的泛音所组成。
泛音的振幅随着声带振动频率的减少而均匀地减少。
根据发声体所包含的各个频率成分的总和来看,一个歌唱家的“声源波谱”或振动频率的振幅与非歌唱家的区别不大,虽然轻声说话时的“声源波谱”与轻声歌唱时小有区别。
但是,当声带的振动频率与共鸣体所特有的共鸣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其声音强度增大。
声音和共鸣之间的频率差越大,所产生的声音就越弱。
发声器官是一个完整的共鸣体,声音经过这个音响共鸣体的传递,才能产生泛音共鸣,使声音增强。
人体的发声共鸣一般具有四个或五个共鸣腔,它们注入声音许多声源泛音。
唱歌时如何正确发音及正确发声的方法
唱歌时如何正确发音及正确发声的方法良好的歌唱呼吸是歌唱最基本的条件。
没有呼吸就没有歌唱发声器官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先了解一些发声生理方面的知识。
唱歌时如何正确发音一、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发声器官是由喉咙及其肌肉、软骨和声带组成。
气管的上部是喉头,喉头中部有一个器官叫声带,共有一对,左右并列,性质相当于两条很强的韧带,表面很均匀的盖有一层粘膜,声带是唱歌的发音体,声音便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来的。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在软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对声带进行调节,吸气时使两条声带分离,声门打开;呼气发声时,两条声带又相互靠拢,在呼吸的作用下,能调节其长度、厚度和张力,使声音产生高低强弱的变化。
在发声开始前,声带进入发生准备状态。
开始发声时,两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相互靠拢或闭合,使声门关闭。
此时由于呼吸肌群的作用,储存在肺泡、支气管里的空气被排出,使声门下气压开始增高,当气压超出声带闭合紧度时,空气就会周期性地迫使声带稍向两侧分开冲出来。
在冲出后的一瞬间,声带借本身的弹力以及缩小声门肌肉的作用,声带重又恢复原来闭合的状态。
接着又是增高气压、冲开声带和随之闭合。
由于声带有节律地冲开与闭合一系列振动,气流通过声门形成一系列“气喷”造成空气稠密和稀疏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波,即声门波。
此声门波再经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体的放大与美化,就成为人的嗓音,即人生。
二、真声、假声和混合声真声:音色明亮而饱满的一种声音。
其发声状态为:发声时声带拉紧,两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声带张力较强,且依张力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
真声主要是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明亮结实,使用中、低声区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讲话的音质比较接近。
真声发出的声音具有强烈的“个性”。
如:当我们听某人说话就知道是谁。
但真声的音域不宽,音域约从g-f2,不产生换声区或换声点,在g2以上的声音变成假声,出现明显的换声痕迹。
由于歌唱有音高、时值的要求,完全用真声就不能很好的使用歌唱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歌唱的共鸣器官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歌唱的共鸣 对歌唱起到修饰、美化作用。人体的共鸣腔是 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体积大,适 合低音共鸣;口腔次之,适合中音共鸣;鼻、 头腔体积小,适合据各共 鸣腔体在三个声区的不同比例,使之有机地协 调起来,混合使用,获得 “整体共鸣”。
(1)唱歌的姿势 a、身体自然端正站立,重心稳定。 b、腰部直立,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收, 双肩平放,手臂自然下垂。 c、颈部放松,头眼平视,下把自然下垂。 d、面部表情自然大方。 e、精神饱满,生气勃勃。
(2)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是歌唱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歌唱的质量。 呼吸时,首先要口鼻同时呼吸,并保持 呼吸时的平稳;其次要呼吸得深,吸在 丹田位置;再次,呼和吸要科学的运用 不同肌肉群的协同动作完成歌唱的呼吸; 最后,注意保持好良好的呼吸状态。
A、叹气式吸气:
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你心里主要想着 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 被排出后,也就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做 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工 作——吸气,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 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 句都是如此,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
B、闻花式吸气
这种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 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 体会和掌握。 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 舒服地向往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 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 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 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 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6、歌唱的语言
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 正腔圆。我国的歌唱语言是汉语普通话为标 准语言,我们必须掌握中国汉语语音知识和 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等技巧和方法。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歌唱者,都必须尊重 学习掌握本国、本民族的语言规律和特点, 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表现方式。
歌唱的发声原理
1、歌唱的器官组成
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 字吐字器官、听觉器官。 呼吸器官:口、鼻、喉管、肺、肋骨、 横膈膜等。 发声器官:声带、喉头、咽壁、软腭、 硬腭等。 共鸣器官:头腔、胸腔、口腔等。 咬字吐字器官:唇、舌、牙、齿、喉。 听觉器官:耳。
2、发声的基本原理
呼气的练习
用相同的力度呼气,保持气息均匀呼出, 感受小腹慢慢收缩。 用一根燃烧的蜡烛,对着它发出“U”音, 让蜡烛的火苗倾倒但是不能灭,保持的 时间越长越好。
4、歌唱喉头与声带
(1)喉头稳定。放下喉头的感觉就像打开 喉咙深吸气的状态。 (2)喉咙打开。打开喉咙是唱歌的基本要 求。“打哈欠”的感觉。 (3)声带闭合。声带是发声的音源,歌唱 时的声带要随着歌曲的高低、强弱不同作 出相应的变化。发高音时,声带缩短变薄 张力加大,振动频率就快;发低声时,声 带拉长变厚张力减小,振动频率就慢。同 时,气流量及力度对声带也有影响。
吸气
吸气时,口、鼻同事自然的进行,要尽 力做到平稳、柔和,不要用强制性的力 量,不要僵硬。气吸得要深,不要吸在 上胸和心窝处。 吸气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 憋,体会腰周围的扩张和膨胀的感觉。 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吸气的方法
吸气时,保持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 积极是指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 的感觉。 这种积极、放松的状态,首先 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抬起胸部, 两肩松垂、颈部放松、两眼平视有神、 面带微笑(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 保持这种姿势,通过下面几种吸气方法 的学习,来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
人体作为唱歌发声的“乐器”,在发声 时首先要进行呼吸。声带在呼吸的作用 下震动发声,经过共鸣腔体扩大、美化, 发出具有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从 而完成歌唱。 总的来说,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带是 发声的音源,共鸣腔体使声音扩大、美 化。唱歌就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 一。
3、唱歌的基本方法
C、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 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 的。这种吸气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 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 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 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 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呼气
呼气的方法是利用横隔膜的力量把腰腹 扩张的感觉保持住。这点很重要,就好 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 了,要控制气息徐徐吐出,节省用气, 均匀地吐气。 想象自己正在从一个大瓶子往小瓶子倒 油时候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呼吸舒缓、 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