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32张)
合集下载
2020高考通史复习: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以农为本,兼施商贸
(4)评价: 积极: 经济:汉代田庄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重 要作用,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田庄对生产的精心策划和组 织管理,规模大,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在战乱时期,对生产发展 也起一定作用) 政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田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 法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乡村教化和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 注意:田庄对汉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汉代国家控制力的大 小;
思想:魏晋玄学;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圆 周率 艺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书 圣”;文人画产生,顾恺之“以形写神”。
特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 儒学出现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 征 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科 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技成就领先世界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秦汉时期
史实 经
济 特征
刘宋 代晋
4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刘宋 代晋
420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水利;耕作技 经 实 术进步;土地兼并;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丝织业;用 济 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水排;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 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 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 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4)评价: 积极: 经济:汉代田庄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重 要作用,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田庄对生产的精心策划和组 织管理,规模大,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在战乱时期,对生产发展 也起一定作用) 政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田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 法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乡村教化和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 注意:田庄对汉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汉代国家控制力的大 小;
思想:魏晋玄学;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圆 周率 艺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书 圣”;文人画产生,顾恺之“以形写神”。
特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 儒学出现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 征 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科 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技成就领先世界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秦汉时期
史实 经
济 特征
刘宋 代晋
4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刘宋 代晋
420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水利;耕作技 经 实 术进步;土地兼并;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丝织业;用 济 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水排;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 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 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 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
经 济
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 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
成。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思 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
想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
小题验知
内容
“永宁元年,掸国 (今缅甸东北 )王雍由调复 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 ……自言我 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 秦。 ”
“从加那调州 (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 加拉湾西岸 )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 ,乃入秦,大秦国也。 ”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 趾(今越南北部 )七郡外夷比 (邻),又有水道
小题验知
显性 三国(公元220 ~280 年)、两晋(公元266 ~ 时空 420 年)、南北朝(公元420 ~589 年) 隐性
出处 《后汉书
》
《吴时外 国传 》
《魏略 》
隐性 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 时空 篆、隶书、汉赋、造纸术
深化认知
“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 治理权力
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 的“合法
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 来源”
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 君,即民受制于君。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但 制约机制 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 的设计 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 行约束和规范
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 特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课件(共34张PPT)
【典例2】(2022·浙江·高考)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
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
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B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பைடு நூலகம்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典例2】(2022·湖北·高考)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A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探究主题二 秦汉制度创新
角度2 “汉承秦制”与汉代的国家治理
汉承秦制的表现: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 (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后发展为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采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后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 制王国的活动。 (4)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创新发展为西汉的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5)承袭秦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 汉承秦制的评价:“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的统治巩固。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 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二轮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探究:封建大一统的形成发展与曲折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文 化
焚书坑儒
思 想
汉赋/《史记》
黄老之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
时 秦朝
空
坐 标
前221年
西汉 前207 前202年
东汉 9年 25年
魏建立 220年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对点精练]
1.(命题点:秦汉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柳宗元认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 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 不制其侯王”。材料内容意在说明( ) A.汉代克服了秦朝制度的弊端 B.汉代延续了周朝的政治制度 C.汉代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继承 D.汉代改变了秦朝的地方体制
2.(命题点: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 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 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3)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 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魏晋南北朝 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文学艺术带有分裂割据和民 族融合的特点。
解析 “坞壁经济”可以“耕战兼备”,相当于独立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割据,不利 于大一统,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坞堡”是“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的选 择,利于农耕经济发展,需注意此选项中是“农耕经济”而非“小农经济”,排除A 项;大量农民依附其中会壮大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推动士族门阀政治发展,排除B 项;材料中说北方农民依附于“坞堡”中,未提及南移趋向,排除D项。 答案 C
面,“世卿世禄”在汉代 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 时要求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 过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 实力,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 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 调的是诸侯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故D项错误。
想全面考查。其中汉代经济发展尤
卷Ⅲ 25
2018 年
卷Ⅱ
25
卷Ⅰ 25
卷Ⅱ 25 2017 年
卷Ⅲ 25
汉代儒家思想 其是“庄园经济”这个隐性知识点仍
小农经济
然需要注意。政治上西汉中央集权 加强与国家统一是重点。思想文化
西汉王国问题 上的汉代新儒学常考不衰。 官修史书特点 (3)汉代儒学的“大一统”和“伦理入
法”可能是 2020 年高考命题的一大
西汉时期的经 热点。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与中
济发展
外文明的友好交流会是 2020 年高
考命题的另一大热点。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真题诊断 题点一 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1.(2019课标全国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 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 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魏晋课件
目
链
接
答案 B
第十三页,共23页。
Z专
题
3.关于(guānyú)汉代儒学
(zhuāntí)
串 线 (1)董仲舒新儒学(rúxué)的知识突破。
①汉武帝时期,“无为”思想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背 ②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西汉统治,
景 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③董仲舒对儒学进行
栏 目
了有针对性的改造
Z专 题
(zhuāntí) 串线
(3)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了儒学
在中国(zhōnɡ ɡuó)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栏
目
链
接
第八页,共23页。
Z专 题
(zhuāntí) 串线
【例题❶】(2014·安徽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
Z专 题
(zhuāntí) 串线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jiéhé)所学知识,简析 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解析本题围绕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四大制度分别可以从政治、思想、选官、经济等角度分析其
对中央集权的意义。
栏 目
答案 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初 步发展;官僚政治体制
的确立
封建农耕经济的初步发 展
统治思想趋向成熟; 思想文化统一
第五页,共23页。
栏 目 链 ) 点拨
1.汉代加强(jiāqiáng)中央集权的措 施和影响
(1)政治方面:①改革中央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官吏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32张)
②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创业,客观形势使 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
③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官营,由官府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 方面
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外交 发展与朝鲜和日本的关系,并在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 方面 上丝绸之路 思想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春 方面 秋大一统”,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文化 汉武帝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 方面 建官学制度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 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取了新的发 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 (1)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区别
比较项
分封制
地方单位
封国
地方基础
血缘
行政特点
分权
官员身份
贵族
产生方式
世袭
选官标准
血缘
任职时间
终身
经济来源
封邑
历史影响
造成割据
中央集权制 郡县 地域 集权 官僚 任命 才能 任期 俸禄
巩固统一
3.汉承秦制,颇有所改 (1)“汉承秦制”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卿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 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 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PPT33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多芬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多芬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高三二轮 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3页文档
3.加强练习,培养高考的各项能力要求。要充分利用课后巩固和 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巩固练习,培养知识迁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秦朝:(前221 ——前207 咸阳)
(一)政治:
1、秦的统一:1)条件 必然性:① 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
②政治: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出现统一趋势;分封制崩溃 中央集权制兴起,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③民族关系:民族融 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④人心:长期割据混战, 人民渴望统一; 可能性:⑤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共36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承上启下,具体表 述为: 政治上,国家大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南北处于对峙 状态,但分裂当中孕育着统一;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 士族制度形成发展。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破 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总体上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并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上,继 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再次掀起民族融合的高潮,为中华民族注入 了新鲜血液与新的生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科技方面,以数学和农学等为代表继续领先世界;佛教广 泛传播,思想异常活跃,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激烈;文学艺术 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一)政治:
1、秦的统一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 (2)影响:
积极: 这种制度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 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发展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评价
1、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 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 失误。
一、秦朝:(前221 ——前207 咸阳)
(一)政治:
1、秦的统一:1)条件 必然性:① 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
②政治: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出现统一趋势;分封制崩溃 中央集权制兴起,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③民族关系:民族融 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④人心:长期割据混战, 人民渴望统一; 可能性:⑤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共36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承上启下,具体表 述为: 政治上,国家大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南北处于对峙 状态,但分裂当中孕育着统一;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 士族制度形成发展。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破 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总体上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并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上,继 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再次掀起民族融合的高潮,为中华民族注入 了新鲜血液与新的生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科技方面,以数学和农学等为代表继续领先世界;佛教广 泛传播,思想异常活跃,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激烈;文学艺术 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一)政治:
1、秦的统一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 (2)影响:
积极: 这种制度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 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发展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评价
1、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 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 失误。
高三通史第二轮历史复习 秦汉 魏晋史 (共49张ppt)
(1)思想上:儒学成为官方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国家:加强了皇权,统一了国家思想,稳定统治秩序。 (3)对社会:“三纲五常”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成为个人修养的 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选官:儒学家得到重用,成为选拔官吏主要标准 (5)法律: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6)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 系。
2、原因:天灾人祸。魏晋之际北方气候发生变化,冷冻、干 旱、沙化天气越来越多;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较安定,气 候温和,资源丰富;南方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能力拓展】
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认识
3、影响 (1)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
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的发展。 (2)带来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民
【能力拓展】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认识
1、出现的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豪强势力强盛影响国家政治,皇权统治依赖于 士家大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 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2、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 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尚谈玄学之风。
1、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统一文字为小篆,汉代由黄老之学 到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 受到冲击。
2、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以高 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
2、原因:天灾人祸。魏晋之际北方气候发生变化,冷冻、干 旱、沙化天气越来越多;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较安定,气 候温和,资源丰富;南方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能力拓展】
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认识
3、影响 (1)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
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的发展。 (2)带来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民
【能力拓展】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认识
1、出现的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豪强势力强盛影响国家政治,皇权统治依赖于 士家大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 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2、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 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尚谈玄学之风。
1、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统一文字为小篆,汉代由黄老之学 到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 受到冲击。
2、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以高 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命题研究
2.(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
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64 年 前 144 年
24 郡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命题研究
4.(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 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 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 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 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 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 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 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政 “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 治 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经 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 济 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
2.经济 (1)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 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漕渠、白渠、王景治理黄河、 新疆坎儿井);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 强地主田庄经济。 (2)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官办);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阳 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销。 (3)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
(4)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一方面,借助丝绸之 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对西方影响深远;另一方 面,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如佛教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治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 品中正制。 2.经济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 白瓷;出现“草市”。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 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 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 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④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⑤统一度量衡。 ⑥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⑦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2.历史评价 (1)功: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 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过:兴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外关系的特点 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 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③与亚洲 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 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 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⑤中国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⑥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 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取了新的发 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 (1)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3)田庄经济 随着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发展,西汉中期以后, 特别是东汉王朝建立后,逐渐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田庄经济。田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 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 渔牧业。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聚族而居,此外田庄 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他们对豪强地主有极强 的依附性,因此田庄还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地主田庄还 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他们 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 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地主田庄的出现,是封建生产关系 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2.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政策的原因和措施 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大大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大大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分封制的扩展作用使起源较早的中华 文明控制了广大人口和地域,使这一地域上的其他文明或者发 展不起来,或者被中华文明所同化。汉武帝时,继续推行“大 一统”政策。 (1)原因:①汉初,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严 重影响皇帝的集权。 ②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势力,王国问题仍然威胁 中央统治。
②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创业,客观形势使 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
③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夏朝尊命、商朝尊鬼神、周人尊礼。春秋战国时礼崩乐 文化
坏,用传统的礼仪无法约束平民和官僚。因此在文化上, 因素
秦汉皇帝思考怎样教化百姓,以统治辽阔的国土 人才 汉初军功贵族显赫,武将轻视文人,文士人才极度匮乏。 因素 推行郡县制以后,需要众多的贤人担任官僚 经济
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约束以家为单位的言行 问题
——历史解释更明晰
1.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形成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①从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转变(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 转变);
政治 ②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转变;
文明 ③从世袭制到任命制转变; ④从分裂割据到统一王朝转变
经济 ①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文明 ②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转变 精神 从思想自由到思想控制转变(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转 文明 变)
汉代儒学
先秦儒学
代表著作
《春秋繁露》
《论语》
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仁
思想来源 儒学、阴阳、黄老、法家
儒学
研究领域
谈论神学
谈论现实问题
与统治者 的关系
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批判时政
被当成“真理”而独尊,并 只是“百家”之一,是
地位作用 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 对“真理”的追求
砖”
——客观分析更理性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再思考
(3)实质 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 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制,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 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1)相同之处:重视对人民的教化;重视以礼治国;强调重 义贱利;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不同之处
通史整合(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一统”的实现、巩固和曲折。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政治 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士族势力强大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 经济 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 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 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思想 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 文化 教的传入与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文学艺术 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2.辩证认识魏晋时期的士族政治 (1)消极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 盾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②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2)积极 ①在魏晋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编户农民依附于世家大族, 有较为保障的生产条件,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
(2)主要特点 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 经济上
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生活上 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衰落原因 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 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 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 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庶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 摧垮了腐朽的士族。
3.汉朝官僚体制的特点 是指西汉开国功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 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
布衣将相 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 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
重视母族 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
亲属关系 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2.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区别
比较项
分封制
地方单位
封国
地方基础
血缘
行政特点
分权
官员身份
贵族
产生方式
世袭
选官标准
血缘
任职时间
终身
经济来源
封邑
历史影响
造成割据
中央集权制 郡县 地域 集权 官僚 任命 才能 任期 俸禄
巩固统一
3.汉承秦制,颇有所改 (1)“汉承秦制”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卿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 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 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史实理解更透彻
1.社会转型——周秦之变
西周
生产技术 石器、木器、骨器,少量青铜器
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井田制
耕作方式
千耦其耘
阶级关系
贵族、平民、奴隶
社会结构
血缘社会
地方治理
分封制
国家结构
分权
统治方式
贵族政治
治国思想
王道;德政
秦朝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 小农经济 地主、农民 君臣社会
郡县制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霸道;法家
5.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法律的影响 (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汉以后礼法结合、德刑并用 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与主流法律思想。 (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 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 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还创制了上请 原则、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罚适用原则。 (3)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如“亲 亲得相首匿”“以功覆过”等。 (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即大批具 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治 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
方面 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强化监察制度,在中 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 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军事 三次反击匈奴,改变了汉朝对匈奴的被动地位;进军西南 方面 地区,征服东越、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 经济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 儒士受到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 重用
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 地方势力 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 强大 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 面
4.两汉重要的经济制度 (1)编户齐民 为加强对百姓的管理,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 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 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 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 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 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 稳定的兵源。但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 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③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④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断制造事端,边境不宁。 ⑤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出现繁荣的 局面。
(2)措施 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大量选拔人才, 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以及通过“酎金夺爵”的办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