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评课稿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
振》评课稿
1. 前言
本评课稿旨在对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进行评估和分析。本文将围绕该学习主题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该学习主题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2. 教材内容分析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亚非拉国家解放运动的背景与历程
本学习主题着重介绍了20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开展解放运动的背景和历程。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背景,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亚非拉国家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2.2 亚非拉国家独立的影响与意义
在本部分,学习主题将重点介绍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后的影响和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此部分内容,更好地理解独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3 亚非拉国家的振兴与发展
本学习主题还将介绍亚非拉国家独立后的振兴和发展。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国家通过自主发展的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展现了亚非拉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
3. 教学目标分析
3.1 知识与理解层面
通过学习该学习主题,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与理解: -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历程; - 理解亚非拉国
家独立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 了解亚非拉
国家独立后的振兴和发展情况。
3.2 应用与分析层面
通过学习该学习主题,学生应当能够进行以下应用与分析:- 分析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 探讨亚非拉国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本课主要内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
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辛过程,认识到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史料,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用具体的历史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
争的历史事实。
2.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辛
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史料:相关的历史史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情景模拟。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反法西斯战争的老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具体的历史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实。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教案(精选3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教案(精选3篇)
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
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对外开放》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上一课对内改革相对应。以深圳特区为例,了解邓小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内改革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不善于独立思考,能动性较差。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了解重要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时空观念: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理解对外开放的宏达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了解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并支持我国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深圳为例认识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
____的召开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共57页)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共57页)
目录
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第18课经济全球化趋向
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课标要求】
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三个子目第一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第二目“三国同盟”、第三目:“三国协约”,先后讲述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更是很少,因此,要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主要过程;记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时间及组成国家;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矛盾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及对策,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和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使学生关注巴尔干半岛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的能力。
2013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川教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埃及“七月革命”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情况;记住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胜利、“非洲独立年”和纳米比亚独立的时间;了解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斗争的基本情况;理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释读本节教材中的历史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思考和认识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亚非拉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振兴而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爱国精神;认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团结斗争是亚非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保证。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埃及“七月革命”、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难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非洲的历史以及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制作历史事件、人物如卡斯特罗资料卡片。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对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起了示范作用,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考点 1.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导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导学设计
1、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分子目对课文内容进行导学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知道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与我国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
导入新课: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
简介单元内容,
一、板书课题:俄国向何处去
二、布置学生自学,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一)“二月革命”
1、革命前的形势分析革命前俄国的形式
2、二月革命什么是二月革命?
3、二月革命后的形势是怎样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教案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
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学习重点: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遍(含小字、图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对重要的知识点和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画。
三、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 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
3. 欧共体建立的原因(背景)是什么?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
4.到2007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欧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
变化?
5.列举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情况?
6.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
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四、互动展示(教师点拨补充)
1.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改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级部共有4个班,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没有爱好。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从三四百年前人类的出现到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进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四、学期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古近代史的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制造的文明成果。
4、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五、教学进度及单元课时安排
总课时46节
六、教学措施
1、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老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2、精心设计#教案# 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爱好。
3、继续深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写好利用好教学反思。
4、乐观参加教科研活动,合理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参的地位。
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5篇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地位的确定,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认识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师:这首歌唱的是谁为什么要歌唱他
学生: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试答)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在《9改革开放》一课的知识基础上由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块
教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拨开迷雾,领航改革路;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教师: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赢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赞誉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九下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为了纪念普林西普,在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站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
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
上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
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
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
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面积不成比例。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问: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2.帝国主义矛盾的实质
。
德国:要求按照国家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9世纪中后期,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国为核心
4.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2.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教学难点:
1.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并引出以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
二、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三、展开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自豪感。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5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1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5篇
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1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教师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从这一课起,我们学习的内容属于世界近代史。我们先了解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板书)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说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板书)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上朝的统治.
(这个王朝的国王家族姓斯图亚特,故名)。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 .说
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板书)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展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双方对阵形势(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3.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这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播放欧洲1916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纳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