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1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1,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 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 地带性植被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 。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 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 沿海地区。
山地灌丛草原带。
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 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 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例如: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 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
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带的数量 逐渐减少,同一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 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 更北地区平地植物种或平地植物群落。

基础生态学: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基础生态学: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For some animals that live there large size may be helpful to conserve heat (moose, Bear). For other types short appendages, such as short snouts, ears, legs, and tails. Animals have a well-developed insulation of fur and feathers.
•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 山系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 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 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二者之 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由它决定山地垂 直地带性。
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之肺)
(一)、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四)、寒温带北方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
(一)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 的森林类型。
1、 位置: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 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 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 迅速直接被树根和真菌所吸收,形成一 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3、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1)、种类組成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 45000 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为木本; 乔木异常高大,常达 46-55 米,最高达 92 米;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2、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 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陆地生态系统是指由动植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在陆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这些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1. 能量流动能量在陆地上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最终被消耗并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成为食物链的起点。

而消费者则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得营养,从而使能量在食物链中逐渐升高。

但是,在每个级别上只有部分能量可以被传递给下一个级别,其余的则被浪费或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2. 物质循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也会不断地循环利用。

例如,碳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有机化合物后通过呼吸和腐殖作用释放到环境中,然后被其他生物再次吸收利用。

氮元素则通过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利用的氨或硝酸盐形式,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而水循环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循环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和河流等方式完成。

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物种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这些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掠食者、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则是食腐动物或分解者。

这些不同角色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保持着其中平衡状态。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当某一组分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并试图调整自身以维持平衡状态。

例如,当天敌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然后天敌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当某些物种数量过多时,它们会消耗过多的资源导致其他物种无法生存,最终整个生态系统将失衡。

三、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森林砍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 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经向地带性:
1.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 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2.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世界植被举例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 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3、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原因: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内陆腹地。 冬季盛行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形成寒潮向南运行,干而寒冷;
图14-3 植 被垂直带 性与水平 带性的关 系示意图
(引自孙濡 泳、李博 等,1993)
14.1.3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南向坡 的植被通常比所在平地的植被更具南方的特征(更 阳性、更喜热);而北向坡的植被,有比平地具有 更北方的特征(更喜阴、更喜冷)。
我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格局
纬向地带性: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
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 依次出现温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 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 分布着针叶落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西部从 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 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课件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课件

小型叶、渐尖、革质、光亮、无茸毛、排列方向与光线垂直
等。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③群落
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
以蕨类植物为主。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
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
少有被子植物。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23
热带雨林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 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 域,面积最大。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 带。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 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向西可达缅 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 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 东部。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 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可分为 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15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16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17
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 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 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 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 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 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2.經度地帶性:大體上與經線(即垂直方向,即南北走向)相 平行伸展成條帶狀,叫做經度地帶性。
3.垂直地帶性:在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隨 著高度的增加而變化,而形成的山地垂直氣候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22
分布
23
温带草原
24
热带草原
25
26

27
荒漠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 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 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 的综合体。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 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和砾质的荒漠 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
28
分布
•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 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 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 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
分类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3
森林生态系统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 • 它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就够最复杂、
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 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 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 条件中起着决定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 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 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 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 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 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 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 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 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 大陆和北美洲,包括针叶 林和阔叶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简述生态系统规律的内容

简述生态系统规律的内容

简述生态系统规律的内容
(一)生态系统规律
生态系统规律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其彼此关联性以及生态
过程中特定规律性行为的总和。

它是一种在森林生态系统里充分发挥和实施的法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定律和关联性的基本表征。

(二)生态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有动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以动植物共存为主,上下游之间发生了大量生态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相互联通的生态体系。

(三)生态动态
森林生态系统从形态学上看具有各种动态机制,因此构成丰富多样性的元素,
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恢复能力。

它们一般会被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演化的动态,其根据变异、特性的界定进行比较;二是适应的动态,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归因于其元素的变异性、绝对稳定性及其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适应性变异。

(四)生态效应
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效应提供重要研究信息:种群效应、群落效应
和生态系统效应。

种群效应是指雌雄两种种群在培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会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可使种群行为朝特定方向发展;群落效应指群落内物种之间内效应的变异;生态系统效应是指所有的群落和物种之间的总体变异所导致的概念性变幻。

(五)结论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规律性行为,互相关联,形成原生态系统以及动态机制,并拥有生态关系、生态效应及物种多样性等特点。

生态系统规律是一门思想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可以开展更全面的研究,有助于发展和调控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第二章1.干绝热直减率:一团空气在大气层中垂直移动并不发生与周围空气的能量交换时所经历的温度变化,约为9.8℃∙km-1。

2.辐射率:单位时间内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能总量。

章节总结:入射和出射辐射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地球之间的能量平衡。

大气层将大约一半的太阳短波入射辐射传给地表,而吸收了地球表面释放的长波出射辐射的90%,这使大气层基本上是从底部呗加热的,并由此产生大气对流运动。

因为热带从太阳吸收的能量要比释放到太空的多,而极地流向太空的能量损失多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所以产生了大气环流的大尺度格局。

这些环流将热量从赤道传向两极以均衡这种不等性。

在此过程中,他们在每个半球产生了3个相互独立的气团:热带气团,温带气团和极地气团。

主要的高于区域有4个,这些地区的空气下沉,降雨量较低。

副热带高压带是地球上主要荒漠分布的区域,主要的低压区域有3个,在这些地区空气上升,降水量较高。

这些地区维持着赤道的热带雨林和北美西部与南美南部的温带雨林。

从赤道向两极的热量传输中,洋流占到了40%,这些水流由表面由表面风系和高纬度的高冷高盐海水沉降流所驱动,而由低纬地区的涌升流来平衡。

区域性和局部性气候格局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异质性。

海陆的不均匀加热通过形成盛行高高压与低压的区域来改变气候的一般纬度格局。

这些气压中心和主要山脉的位置指引着风暴轨迹,这些风暴强烈影响着区域气候格局。

海洋和大湖还能使相邻陆地的气候变得温和,因为他们的高热容量使其升温降温比陆地要慢得多。

这些热反差产生的季节性风系(季风)和日间风系(海陆风与陆海风),影响着相邻陆地。

山脉还产生降水量和截获阳光辐射量的异质性。

植物对气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来实现的,后者决定着地表对热射辐射的吸收量和以长波辐射与显热、潜热湍流通量形式释放到大气层的能量大小。

长波辐射和显热通量直接加热大气层,而潜热向大气层传送水汽,影响地方性的气温与提供降水的水汽资源。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 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物自北向南分 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 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 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 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
11
• • • •
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 非地带性植被 每一地区既有地带性植被,也具有非地带性植被
• Brookman-jerosh和Rubel(1933)编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 模式。 • H.Walter(1964,1968)根据C.Troll的工作加以修改,得到 “平均大陆”的植被模式图。
5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气候变化: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
相应植被变化: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6
东 部 湿 润 森 林 区
7
中 部 半 干 旱 草 原 区
8
西 部 内 陆 干 旱 荒 漠 区
9
中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13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其分布
生科10 蔡曼
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 型及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地球上,由于各地动植物区系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由于某些地质历史的原因,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根据其环境特征的不同,首先可以区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陆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有着极大的复杂性和更富于变化的特征,尤其水分、热量等重要生态因素的不均匀分布,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而土壤的发育和与大气的直接接触,又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陆生生物的种类极其浩繁,生物群落的类型十分多样。

所以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据的总面积虽然比较小,但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积累量。

环境的多变,还使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也比较明显。

陆地生态系统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这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

首先,与热量气候带相适应,植被或生态系统也形成带状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从南往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等。

这种顺纬度方向延伸成带而南北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它是最大最重要的分布规律。

我国植被或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以东部森林区表现最明显。

14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4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方向从高到 低的有规律分布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4
纬向地带性
•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太阳辐射量不同, –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 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 从赤道到两极 降低0.5-0.7度 降低0.5-0.7度 0.5
22
1.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Tropic Rain Forest Ecosystem) )
23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Tropic Rain Forest) )
(1)环境特征:高温高湿 环境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 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月平均 26℃以上 温度多高于20℃ 温度的日变幅2 9℃。 20℃, 温度多高于20℃,温度的日变幅2-9℃。 年降水2500 4500毫米 全年均匀分布, 2500~ 毫米, 年降水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 旱季。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雾, 旱季。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雾, 日照率低。 日照率低。 土壤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 土壤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 淋溶,基性离子被冲走,留下三氧化物, 淋溶,基性离子被冲走,留下三氧化物,被称为硅 红壤化过程。 红壤化过程。 土壤养分极为贫膺,而且是酸性的。 土壤养分极为贫膺,而且是酸性的。
2
14.1.1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 植被 植被(vegetation)的概念 的概念 •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 水热条件:水分和温度 水热条件: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林那样繁茂,但也很普遍 。
• 特征
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 特征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境的结构。
北方针叶林
草原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 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 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 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 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特 征
特点
• 荒漠地区的特点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 都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变率很大,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许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尤以日温差最大。 并多有风沙与尘暴出现。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 乏。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只 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 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所以 群落的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 些地面完全裸露。由于食物资源比较单调和贫乏, 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 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 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 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浓度的尿液等。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是什么

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是什么

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是什么嘿,咱们今天来聊聊地球系统中生物地理分布的那些规律。

先说说我之前的一次有趣经历吧。

有一次我去爬山,山脚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阔叶林,树木高大,枝叶繁茂。

我沿着山路往上走,慢慢地,树木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阔叶林逐渐减少,出现了更多的针叶林。

再往上,居然还看到了一些矮小的灌木丛。

当时我就很好奇,为啥在同一座山上,植物的分布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啊,这就和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有关系啦。

简单来说,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可不是随便乱来的,它们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

首先,气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像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就特别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生物,什么色彩斑斓的鸟儿,稀奇的热带水果。

而到了寒冷的两极地区,能生存的生物就比较少啦,大多数是耐寒的动物,像北极熊、企鹅啥的。

温度对生物的分布影响也很大。

比如,有些动物只能在温暖的地方生活,像鳄鱼,要是把它放到寒冷的地方,估计得冻得打哆嗦,根本没法生存。

降水同样关键。

沙漠地区降水少得可怜,所以那里的植物大多根系特别发达,能够深入地下寻找水分,像仙人掌就是个典型。

而在降水丰富的地区,植物就能长得水灵灵的。

地形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气压等都会发生变化,生物种类也就跟着变了。

就像我爬山时看到的那样。

海洋里也有生物分布的规律。

浅海区域阳光充足,有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各种小鱼小虾。

深海里呢,黑漆漆的,压力又大,生物的样子和习性都很特别。

再比如,土壤的性质也能决定哪些植物能在那里生长。

酸性土壤适合一些特定的植物,碱性土壤又适合另一些。

还有呢,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分布。

有些植物会分泌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

动物之间也会因为食物、领地等发生竞争。

总之,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是非常复杂又有趣的。

了解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让各种生物都能在自己合适的地方快乐地生活。

就像那座山,每一种植物都在属于自己的区域里努力生长,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 植物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 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 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西部: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 →高原山地灌丛草丛带。
14.1.2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 垂直厚(宽)度 •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的组合排列和更迭顺序形 成一定的体系 • 在低纬度地区(如赤道),地面全年接受太阳总的辐射量最大, 因而终年高温多湿,常夏无冬。在北半球,随着纬度的北移, 地面受热逐渐减少。 • 到了高纬度地区 (如北极),终年寒 冷,常冬无夏。这样从南到 北就形成了各种热量带。
从赤道像两极依此出现
• • • • •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苔原
经向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 向变化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 发生更替
• 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 • 半干旱的草原 • 干旱区的荒漠
• 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性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 方针叶林及苔原。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 风的影响,使得西侧为干旱区域, 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 南半球,它们只限于沿海地区
2.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4.1.2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与此相应,各种植被类型也呈带状依次更替,其顺序为: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极地苔原。此 即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陆地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陆地生态系统
2、隐域性植物群落(非地带性):可以在几个地带里或者任何地带里遇见的 植物群落,很少取决于气候带,基本上由极端的土壤条件所控制的植物群落,如 沼泽。
3、地带性生境:排除一切极端性生态条件的地段,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 排水良好,属地带性土壤,与气候条件相一致的生境。
4、非地带性生境:不是呈带状分布,受地质条件、排水状况、盐性、坡度 等控制。
第三节 陆地上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的植物群落 一、森林
1.分布与现状: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林地面积约 6×109hm2,占地球陆 地总面积的 45.8%。至 1985 年,森林面积下降到 4.147×109hm2,占陆地总面积的 31.7 %(据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986),仍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陆 地生态系统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约 102×109t,其中森林生产 58×109t,占全球有机物质 总产量的 56.8%(草地生产 20.8×109t,农作物生产 10.5××l09t)。
3意义a植被区划是群落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性问题和实际任务之一b5植被区划对植物的空间结构与地理特征的进一步归纳对于植被研究成果的概括体现出各地植被的特点及与世界植被的联系c植被区划的成果是生物圈及生态系统的核心和功能部分植被区划对于综合自然区划和生物圈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个地区的植被最能反映这个地区的综合自然条件d植被区划是植物群落学研究服务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手段植被区划可以提供植被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生产潜力的基本资料对各区计划资源及生态条件作出确切评价
5、泛域植物群落:(泛域植被):进入邻近地带的岛状植物群落,由于特殊 生存条件而超越了自己地带分布范围以外的植被(超域植物群落)。
6、预兆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更北地区的植被或 植物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 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 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例如: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 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此图为陆地示意图):
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带的数量 逐渐减少,同一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 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 更北地区平地植物种或平地植物群落。
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 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 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 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 林、雨林。 西部: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
山地灌丛草原带。
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 地带性植被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 。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 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 沿海地区。
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 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季雨林—雨林。 以上为纬度地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