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燃烧理论基础-化学动力学
△t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 某个反应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浓度图上的 三角形来确定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斜率)
[A], M
Disappearance of A With Time
12 10
8 6 4
[A]2
0 0
2000
4000 t 6000
Time, s
(nA
/ V() nB
/
V
)
A2B[
8
k
BT
]1/2
p
exp[E A
/
RuT
]
N
1 AV
nA/V=[A]NAV 和 nB/V=[B]NAV.
d[ A] dt
pN AV
A2B[
8kBT
]1/ 2
exp[ EA
/
RuT ][ A][B]
4.16
37
3. 基元反应速度 活化能够不够?
38
3. 基元反应速度
浓度变化 Rate 浓度变化所需时间
• 速率的单位是单位时间的浓度, M/s • 随时间变化,浓度可以增加(产物)也可以减少(反应
物) A+B C
反应速率 Rate A B C
t
t t
16
2.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速率表达式必须与化学计量数一致 2A + B 3C
消防燃烧学课件
2、强迫着火特征
(1)体现为局部火焰及其传播 (2)燃点远高于自燃点 (3)点燃过程比自燃过程复杂 (电火花引燃)
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 热理论中的灭火措施
降低系统的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 降低系统的环境温度。 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使系统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
重要结论:
降低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对灭火来讲比降低环境温 度的作用更大;相反对防止着火来讲,降低环境温度的作 用大于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浓度的作用。
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四、燃烧条件的应用
防火措施: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消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
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产物 基本概念
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
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 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
燃烧的化学基础:有关计算 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燃烧时空气需要量的计算
固液体可燃物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计算 气来自百度文库可燃物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计算
固、液体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 燃烧热与燃烧温度的计算
燃烧的物理基础:热量的传递
热量传递的方式:
一、热传导
1、热传导定义:相互接触而温度不同的物体或物体中 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之间,当不存在宏观的相对位移时, 由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传递现象。 2、傅里叶定律:
燃烧理论基础ppt课件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也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未来有 望实现商业化应用。
燃烧技术的研究方向
高效燃烧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燃烧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高效燃烧。通过改进燃烧器设计、优化燃烧过程 等方式,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低碳燃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燃烧技术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通过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 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目标。
热工仪表
热工仪表用于监测和控制燃烧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氧分析仪 等。这些仪表能够实时监测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和含氧量等。
燃烧控制技术
01
空燃比控制
空燃比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合适的空燃比是保证燃烧效率和经济
性的关键。通过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流量,可以调节空燃比,使燃烧过程
微波燃烧
微波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热工技术,利用微波电磁场与燃料 的相互作用产生热量,实现燃料的快速、高效燃烧。微波 燃烧具有低污染、高效率和节能等优点。
06
未来展望
清洁能源的发展
清洁能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化石燃料的使用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氮氧化物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也是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燃烧学》习题
《燃烧学》习题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习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燃烧(2)火灾(3)烟(4)热容
(5)生成热(6)标准燃烧热(7)热值(8)低热值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5.物质浓度、体系温度和反应活化对反应速度速率有何影响?
6.燃烧反应速度方程是如何得出的?在该方程中,KOS(KOS’)和ES是否有直接的物理意义?为什么?
8.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指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试求出在p=1atm、T=273K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H-6.0%、O-37.0%、N-2.0%、W-9.0%,问在p=1atm、T=273K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
11.木材的组成为C-48%、H-5%、O-40%、N-2%、W-5%.试求在1.5atm、30℃的条件下燃烧5kg 这种木材的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空气消耗系数数取1.5)
l2.已知煤气成分为:C2H4-48%、H2-37.2%、CH4-26.7%、C3H6-1.3%、CO-4.6%、CO2-10.7%、N2-12.7%、02-2.0%,假定P=1atm、T=273K、空气处于干燥状态,问燃烧1m3煤气
(1)理论空气量是多少m3?
(2)各种燃烧产物是多少m3?
(3)总燃烧产物是多少m3?
l3.焦炉煤气的组成为:CH4-22.5%、H2-57%、C2H2-3.7%、CO–6.8%、CO2-2.3%、N2-4.7%、H20-3.0%,(体积百分数.在1.2atm、25℃的条件下燃烧3m3的这种煤气,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分别是多少?(空气消耗系数取1.2)
燃烧的物理基础 ppt课件
燃烧学
燃烧学
爆炸
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 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 分类: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燃烧学
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 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 (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 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 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 力变化使容器爆炸。
燃烧学
燃烧学
• 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 烧现象。 • 轰然:火在建筑内部突发 性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 • 回燃
燃烧学
1 燃烧类型 2 燃烧的热量传递方式
燃烧学
燃烧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相互接触而温度不同的物体或物体中温度不同的
各个部分之间,当不存在宏观的相对位移时,由微观粒 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传递现象。
燃烧学
燃烧学
热对流 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之间,由于相对的
宏观运动而把热量从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现象,或者 说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 热量传递过程。
燃烧学
热对流分类: ① 自然对流:流体的运动是由自然力所
引起的。 ② 强制对流:流体的空间移动是由机械
力引起的。
燃烧学
燃烧学
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会引起新 的燃烧。 ➢ 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但一般会向上传播。 ➢ 通过通风孔洞进行的热对流,可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 燃烧区,使燃烧持续发生。
燃烧的原理是什么
燃烧的原理是什么
燃烧的原理是指物质在氧气存在下,释放化学能量的过程。燃烧通常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燃料、氧气和燃烧温度。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燃烧的反应可以用简化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在燃烧过程中,热能和光能被释放出来。其中,热能是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导致气体和周围物质的温度升高。光能则表现为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也称为氧化燃烧。燃料内部的化学键被氧气断裂,然后形成新的键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中,能量被吸收和释放。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燃料的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燃烧温度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燃烧过程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通过外部提供燃烧物质和氧气来创造、控制。
燃烧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烹饪、取暖、交通工具驱动等。然而,燃烧也会产生烟雾、废气和温室气体等污染物。因此,在燃烧过程中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燃烧基础知识
(2)可燃物的类型 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其物理状态分类,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可燃物。 固体可燃物--------凡是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 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固体。 液体可燃物-------尽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 都称为可燃液体。 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 , 都称为可燃气体。 此外,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一定的条 件下又可以燃烧。如:赤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燃烧; 赤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发生剧烈燃烧;铁、铝本身不燃,但 把铁、铝粉碎成粉末,不但能燃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 能发生爆炸。
例如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 源而引起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反应速度快,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气体 和很大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 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点。 3、核爆炸 核爆炸是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 形成的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 炸。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的气体、蒸 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 浓度。
第4章 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
用干燥剂送粉,即乏气送粉时,着火热 Qzh 可用下式来计算:
100 M ar 100 q4 0 Qzh Br V r r1c1k cd Mcq tzh t0 100 100 M ar h) Br M 4.186 100 t0 2510 cq tzh 100 J/(kg· 100
2. 碳的燃烧反应 煤的燃烧主要是碳的燃烧。但
碳的燃烧和气化的反应很复杂。 存在多种理论。
3. 碳的多相燃烧特点
碳的燃烧反应是多相燃烧反应。 由于燃料与氧化剂的相态不同,在碳表面上发生的多相 反应由几个连续的阶段组成: (1) 参与燃烧反应的气体分子 (氧 )向碳粒表面的转移与扩 散; (2)气体分子(氧)被吸附在碳粒表面上; (3)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 (氧 )在碳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燃烧产物; (4)燃烧产物从碳表面上解吸附; (5)燃烧产物离开碳表面,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反应速 度常数k上。 阿累尼乌斯定律:
E RT
k k0 e
k 的单位与反应级数有关, k W Cn ; W 为化学反应速度; R 为通用气体常数; T 为反应温度;k 0 为频率因子,与 k 的 单位相同;E 为活化能。
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系统压力 p 的 n 次方 成正比,即
物理燃烧知识点总结
物理燃烧知识点总结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燃料与氧气在足够的温度下发生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和产
生新的物质。燃烧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如火焰、煤气灶的火焰、汽车的燃烧等,它
们都是由燃烧产生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物理燃烧的知识点。
一、燃烧的要素
燃烧的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是燃烧的物
质基础。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是燃料燃烧必不可少的成分。足够的温度是指燃烧发生的
温度,通常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形成化学反应的温度。这三者合在一起才能引发燃烧反应。
二、燃烧的类型
燃烧可以分为自然燃烧和人工燃烧两种类型。自然燃烧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燃料与氧气
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燃烧现象,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人工燃烧指的是人为控制燃料、氧气和温度,引发燃烧反应,如取暖、烹饪等。
三、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主要现象包括发光、产热和产生新的物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明亮的火焰,燃烧产
生的能量会释放出来,即发热现象。此外,燃烧还会产生新的物质,如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氧化物。
四、燃烧的方程式
燃烧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CH4 + 2O2 → CO2 + 2H2O。在这个过程中,甲烷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五、燃烧的条件
燃烧反应必须有适当的温度、适量的氧气和适当的燃料供给。温度过低或氧气不足都会影
响燃烧的进行,甚至导致燃烧失败。
六、燃烧的应用
燃烧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取暖、烹饪、发电等。燃料作为燃烧的基础,可以
是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燃烧热的测定实验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燃烧热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定萘的燃烧热,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2. 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 掌握高压钢瓶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一般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往往因为反应太慢或反应不完全,因而难以直接测定。但是,通过盖斯定律可用燃烧热数据间接求算。因此燃烧热广泛地用在各种热化学计算中。许多物质的燃烧热和反应热已经精确测定。测定燃烧热的氧弹式量热计是重要的热化学仪器,在热化学、生物化学以及某些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反应热Q V=ΔU,恒压反应热Q p=ΔH。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所测燃烧热为Q 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为Q p,这两者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Q p=Q V+ΔnRT (1)
式中:Δn为反应前后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摩尔数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K)。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升高。氧弹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则恒容燃烧热为:
Q V=(M/m)·W·(t终-t始) (2)
式中:W为样品等物质燃烧放热使水及仪器每升高1 ℃所需的热量,称为水当量。
水当量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定其始、终态温度,一般来说,对不同样品,只要每次的水量相同,水当量就是定值。热化学实验常用的量热计有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和绝热式量热计两种。环境恒温式量热计的构造如
热动燃烧学第04章 燃料燃烧反应机理讲解
r20 r21 r22 r23
29
• 2 CO的氧化
• 点着和维持干的CO-O2火焰是困难的
– 因为反应 CO+O2 CO2 – 活化能高E=48kcal/mol – 即使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速度也非常低
• 加入少量的H2, 就能够起到催化作用 • 可以通过反应r1--r3, r5,-r10生成自由基OH
• 炔 Alkyne
– 开放的链 – 一个三键 – 分子式: CmH2m-2
• 例如:
– 乙炔 acetylene:
• H-C C-H
– 丙炔 Propyne:
• H-C C-C-H
11
• 6、芳香烃 aromatics
• 芳香烃 aromatics
– 环状结构, 板状或几乎板状的碳氢分子 – 6个碳原子 – 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是苯 benzene
• C6H6 凯库 勒式
简化 表示
– 尽管分子结构是“双键”、环状, 苯是稳定的
简化 百度文库示
• 大的芳香烃分子有两类:
– 紧凑结构: 例如, 奈naphthalene,C10H8, 环上分享双键 – 非紧凑结构: 联苯, biphenyl, C12H10, 靠本环上C-C联 接
12
• 芳香烃: 有机化合物中, 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 碳氢化合物
第 4 章 燃料燃烧的反应机理
燃烧基础知识
上述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常常 不是单独出现。整个传播过程 往往是两种或三种基本方式的 复杂组合,但许多场合是以某 一种方式为主。
第四节
燃烧的基本类型
闪燃 着火 自燃 爆炸
(1)闪燃 闪燃是指在可燃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 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 烧现象。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 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是着火温度的标志,也是评定各 种液体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
• (1)固体物质的燃烧
• 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时情况 也不一样。有的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受热 分解蒸发,生成气体,进而燃烧。有的 固体物质受热后先熔化为液体,然后气 化燃烧,如硫、磷、蜡等。
• (2)液体物质的燃烧
• 液体是一种流动性物质,没有一定形状。 燃烧时,挥发性强,不少液体在常温下, 表面上就漂浮着一定浓度的蒸汽,遇到着 火源即可燃烧。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两类: 易燃液体:闪点小于等于45℃的液体 可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 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 依据。 3、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存储的火 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 施。 闪点<28℃的液体属于甲类液体; 闪点≥28℃至<60℃的液体属干乙类 液体; 闪点>60℃的液体属于丙类液体。
燃烧产物
• 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新物质 称为燃烧产物。其中,散 布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 的云雾状燃烧产物,叫做 烟雾。 • 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会在极短时间内令人眩晕、 窒息、死亡! • 燃烧的高温会使燃烧迅速 蔓延,也会灼伤人!
燃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燃烧的化学基础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本质: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
的氧化还原反应。
也有人认为游离基的连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爆炸: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燃烧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还原剂):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2、助燃物(氧化剂):凡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3、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3.一定的引燃能量 相互作用 燃烧持续的要素 1.外加热(着火源)或者反应释放足够能量维持燃烧 2.可燃物质3.氧或
助燃剂4.合理配比 5.混合作用
火灾:在时间和(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预防: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火灾扑救: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摩尔数。()
s
m mol dt
dc dt V
dn
⋅=
⋅=
3/ω
fF eE bB aA +→+
ωωωωω==
=
=
f
e
b
a
F
E
B
A
系统反应速率(ω)代表反应系统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是唯一的。
质量作用定律:等温条件下,任何瞬间反应速度与该瞬间各反应物的浓度的某次幂成正比。在基元反应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次等于该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fF eE bB aA +→+反应速度方程为:b
1-第一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 燃烧反应热
1.1 反应热、生成热和燃烧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在反应前后其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系统内能量分配的变化。后者表现为反应后生成物所含能量总和与反应物所含能量总和间的差异。此能量差值以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或从环境吸收,称反应热。显然,生成物所含能量少于反应物所含能量时,此差值为负值,表明有多余能量释放,称放热反应。相反,此差值为正值即要向系统加入能量,为吸热反应。如C+O2→CO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为Q=-393.5kJ/mol。而C+H2O→CO+H2则为吸热反应,反应热为Q=130.14kJ/mol。
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反应热数值与反应时的条件有关。在定温定容过程时,反应热等于系统内能变化。即Q=∆U。在定温定压过程时,反应热等于系统焓的变化,即Q=∆H。两种反应热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由热力学关系得
H=U+PV
则∆H=∆U+∆(PV)=∆U+P2V2-P1V1
对于气相反应,认为体系近似为理想气体,可用状态方程处理,即 PV= nRT
即P2V2-P1V1=( n2-n1 ) RT=∆nRT
则∆H=∆U+∆nRT(1-1)∆n为反应前后气相物质摩尔数的增加。通常,∆n较小,而∆U值很大,可认为∆H与∆U近似。
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且反应也是在任意温度下进行的。因此反应热也相应有不同数值。为了比较和计算方便,规定了一个相对标准。
把在298K ,0.1013MPa 下反应热定为标准反应热,用符号∆0298H 表示。
脚注表示标准状态温度298K ,肩注表示压力为0.1013MPa (旧标准为1大气压)。如
燃烧过程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速度均相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多相反应
燃烧过程的理论基础
⏹
化学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速度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
固体燃料的燃烧
煤燃烧的四个阶段
焦炭的燃烧
煤和煤粉的燃烧特点
⏹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着火与熄火的热力条件煤粉气流着火热源
煤粉气流的着火及影响因素
完全燃烧条件
燃烧反应是一种发光放热的高速化学反应,同时伴随各种物理过程
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多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速度在反应系统单位体积中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率,单位是mol /(cm 3·s )对于反应式
αA +βB → γG +δH
反应速度为
C A 、C B 、C G 、C H 分别为反应物A、B和生成物G、H的浓度,mol/cm 3α、β、γ、δ 分别为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
)
14(dt
dC 1dt dC 1dt dC 1dt dC 1w H
G B A -⨯δ=⨯γ=⨯β-=α-
= 均相反应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
反映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对于均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各反应物浓度乘积成正比,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等于其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
对反应αA+βB →γG+δH
质量作用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k 为反应速度常数,表示单位物质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
34(C kC w B A -=β
α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分子的碰撞机会越多,化学反应速度就越快。
多相反应质量作用定律
多相燃烧反应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燃料浓度不变(C A =常数),故多相反应速度w 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表面上反应物(气相)浓度的变化率
燃烧学的基础原理与实践
燃烧学的基础原理与实践
燃烧学是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的
主要对象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在生产过程中,
热能的利用和安全控制等重要问题都与燃烧学相关。在实践中,
人们通过对燃烧的深入研究,掌握了多种优化燃气混合物设计、
燃料改进技术等相关技术,促进了燃烧过程的现代化、高效化。
在燃烧学中,燃烧反应是燃烧的核心和基础。燃烧是一种氧化
还原反应,其基础原理是燃料和氧气的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以及其它的燃烧产物。其中,燃料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燃烧
的品质和效率与燃料的选择和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生产中,
人们常采取优化燃料性质和混合比的措施,从而达到经济、安全、环保方面的目标。
此外,燃烧的速率也是燃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燃烧
速率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的速度。速率快的燃烧过
程不仅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其在生产加工中还常用于实现快速
升温、快速加热等生产加工需求。因此,控制燃烧的速率、稳定
燃烧过程等都是升级优化生产控制过程的具体技术措施。
同时,人们通过燃烧反应的研究,根据反应产物的特性,研发
出了多种燃烧控制和污染减少的技术。例如,在生产加工环境中,针对石油、煤炭、液化气等燃烧过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问题,人们引入了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化学处理方法。例如,通过
高温燃烧,将含有污染物的气体分解成可回收的资源,既提高了
产值,又减轻了环境问题.
此外,燃烧学还涉及到多种研究技巧和相关工具,例如实验测
试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尤为
广泛,尤其是在安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通过计算机对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们的关系为
HHV = LHV + hfg
(kJ / kmol fuel)
式中, hfg是产物中H2O的摩尔数是在 25oC下水的 汽化潜热。
25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4 绝热燃烧温度
在实际的燃烧装置中,反应焓亦即燃烧热被生成物吸 收而使燃烧产物温度升高。 如果所有反应焓全被吸收就一定是在绝热条件下才可 能,此时所能达到的燃烧温度为最高燃烧温度,或称 绝热燃烧温度。
11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的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守恒。 对闭口系统(质量一定的系统),
Q = E + W
Q=热 E = 系统内能的变化 W=功
它表明向系统输入的热量Q,等于 系统内能的增量ΔE 和系统对外界作 功W之和。
12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例如: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理想产物是 CO2,H2O,O2,和 N2。但如果离解就会产生以 下物质:H2,OH,CO,H,O,N,NO, 还可 能有其他的许多。 如何计算平衡组分?
29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化学平衡的概念来自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义:
①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1850 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 ②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 其他影响(1851 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 ③ 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可以表述为: 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 此即熵增原理。
2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状态方程:用来表示一种物质的压力P、温度T和体 积V(比容积v)之间的关系。对于理想气体,即忽 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体积的气体,状态方程等 效为以下几种形式:
kg K
pv RgT pV nRT p0V0 RT0
1kg n mol 1mol标准状态
pV mRgT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第4 章
4.1 4.2 4.3 4.4 4.5 4.6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热力学性质关系式回顾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 绝热燃烧温度 化学平衡 化学动力学
1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1 热力学性质关系式回顾
强度量:以单位质量(或物质的量)来表示,通常 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比容为v(m3/kg),比内能 为u(J/kg),比焓为h(J/kg)(=u + Pv)等; 广延量:取决于物质的数量(质量或物质的量), 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如体积为V(m3),内能 为U(J),焓为H(J)(=U + PV)等。 所以 V=mv;U=mu;H=mh
氧原子和双原子氧分子的生成焓随温度的变化
22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3.3 燃烧焓和热值
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在反应前后其化学组分发 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系统内能量分配的变化。后者表 现为反应后生成物所含能量总和与反应物所含能量总 和间的差异。此能量差值以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或从 环境吸收,称反应焓(反应热)。 对燃烧过程,就称 为燃烧焓,即
26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一般地,燃烧室的温度要低于理论绝热燃烧温度。
27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绝热燃烧温度有两种定义: 一是定压燃烧下的(适用于燃气轮机或锅炉) 一是定容燃烧下的(适用于理想奥托循环) 一个稳态的燃烧过程的绝热燃烧温度Tmax可以用 Hprod = Hreact 来进行计算,即
H2O:0.0468, CO2:0.0585, O2:0, N2:0.772 其它成分如CO和未燃HC忽略不计。 ①燃料是从只包含H和C两种元素的碳氢燃料。问:H原子和C 原子数之比是多少? ②计算发动机运行时的化学当量燃空比是多少?取空气的平均 摩尔质量为29 g/mol.
③问:这台发动机是火花点燃式汽油机还是压燃式柴油机?请 解释。
H reac (Ti , P) H prod (T max, P)
即反应物在初态(T=298K,P=1atm)的绝对焓 等于产物在终态( T=Tmax,P=1atm )的绝对焓 Tmax 定义明确,简单,但计算要求知道燃烧产物 的组成。
28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5 化学平衡
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不是简单的理想产 物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离解,产生次要成分。
hR qcv hprod hreac
以外延量表示为
H R H prod H reac
23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显然,若H R 为负,即生成物所含能量小于反应 物所含能量,表明有多余的能量释放,称为放热 反应,相反,此差值为正即要向系统加入能量, 为吸热反应。
如
C O2 CO2
=1,化学当量比混合物燃烧
过量空气系数 = 1 / ,即当量比的倒数。
15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例4.1 一个小型的低污染排放的固定燃气轮机,在满负荷下 运行(3950kW),此时的当量比为0.286(贫燃),空气流量 为 15.9kg/s。 当量的燃料(天然气)成分是C1.16H4.32. 请求 出燃料的流率及这台燃气轮机的运行空燃比。
cp 分子的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
平动 转动
平动
振动
(a)只含有平动(动能) (b)含有振动(势能和动能) 的单原子组分的内能 和转动(动能)及平动动能 6 的双原子组分的内能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一般地,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就越大。
摩 尔 热 容
温度
7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C x H y a(O2 3.76 N 2 ) xCO2 ( y / 2) H 2O 3.76aN 2
式中:a x y / 4 , 而3.76为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即79%:21%
mair 4.76a MWair 化学当量空燃比 ( A / F ) stoic m 1 MW fuel fuel stoic
Pa m3
气体常数,单位为J/(kg· K)
R=MW*Rg=8.314 5 J/(mol· K)
3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状态的热方程:表示内能(或焓)与压力和温度关 系的方程,即 u=u(T,v) h=h(T,P)
取微分
du= ( u )v dT ( u )T dv
T v dh= ( h ) P dT ( h )T dP T P
混合物焓的计算:
hmix Yi hi
i
h mix xi hi
i
hi
摩尔焓
smix (T , P) Yi si (T , Pi )
混合物熵的计算:
i
s mix (T , P) xi s i (T , Pi )
i
10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在许多燃烧过程中,涉及液体-蒸汽之间的相变。 汽化潜热hfg:在给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液体在定 压过程中完全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又叫蒸发焓)。
u cv ( ) v T
u cv ( ) v 定容比热: T
h 定压比热: c p ( ) P T
4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u du= cvdT ( )T dv 所以 v h dh= CpdT ( )T dP u P ( )T 0 u v ( )T 0 对理想气体 h v ( )T 0 h P ( )T 0 P
18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9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3.2 绝对(或标准)焓和生成焓 绝对焓定义为(标准状态)生成焓与显焓之和。
hi (T )
温度T 下的绝 对焓
h f0,i (Tref )
标准参考状 态(Tref,P0)下 的生成焓
hs ,i (T )
从Tref 到 T 显焓的变 化
14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 A / F ) stoic ( F / A) 当量比 ( F / A) stoic (A/ F)
即实际燃空比与理论燃空比的比值; 常用来定量地表示燃料-氧化剂混合物是富、贫或 化学当量的。
>1,富(浓)燃料混合物燃烧
<1,贫(稀)燃料混合物燃烧
Yi xi MWi / MWmix xi Yi MWmix / MWi
MWmix xi MWi
i
混合物的摩尔质量MWmix
MWmix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压为所有物质分压之和 i
P i Pi Pi xi P
1 (Yi / MWi )
P Pi
i
9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理想气体混合物 组分 i的摩尔分数,xi
Ni Ni xi N1 N 2 N i N tot
组分 i的质量分数,Yi
mi mi Yi 1 x m1 m2 mi i mtot
i i
根据定义
x
i
i
1
y
i
1
8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摩尔分数和 质量分数之 间的换算:
对开口系统(控制体),
它表明向系统输入的热量Q,等于质量为 m的流体流经 系统前后焓H 的增量、动能的增量以及系统向外界输出 的机械功W之和。
13
第4章 燃烧的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物理基础
1.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
1.3.1 化学当量值 燃料的化学当量值是刚好完全燃烧一定量的燃料 所需要的氧化剂(一般为空气)的量。
标准参考状态的定义: 温度 Tref=25C(298.15 K) 压力 Pref=P0=1 atm(101,325 Pa)
20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1.3.2 绝对(或标准)焓和生成焓 某一物质由于其化学组成在一个特定状态下的焓 称为生成焓 ,而显焓是一个只与温度有关的焓。 注意:在标准参考状态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即自 然状态下的元素)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例如, 在 25º C 和 1 atm下氧元素的以一个双原子 的状态存在,即
h fg (T , P) hvapor (T , P) hliquid (T , P)
其中,T 和 P 为相应的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克劳修斯-克拉珀龙Clausius-Clapeyron 方程
dPsat h fg dTsat 2 Psat R Tsat
通过上述方程来计算饱和压力随温度的变化
燃料空气混合器 燃气轮机燃烧筒,该机共8个
16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已知: =0.286,MWair=28.85,mair=15.9 kg/s, MWfuel=1.16×12+4.32×1 =18.24 求: mfuel and (A/F)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4.2、在一个大气压下,对内燃机排气歧管内的废气进行采样后 分析得到如下废气成分的摩尔分数:
(h
0 f ,O2 298
)
0
21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在298.15K,氧分子的生 成焓为0,即 hO2 0 在298.15K,氧原子的绝对 焓等于生成焓(标态)
氧原子 绝对焓 (kJ/kmol)
氧分子
在4000K,氧原子的绝对焓 (4000K时)等于生成焓 (标态)+显焓,即 hO (4000) (h f0,O ) 298 hs ,O (4000)
反应焓为-393.5 kJ/mol,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而
C H 2O CO H 2
反应焓为130.14 kJ/mol,则为吸热反应。
24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燃料的热值(heating value) :定义为燃料在稳 态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时产物的状态返回到反应物 的状态所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等于燃料燃烧 焓的绝对值 。 即 Heating value = hc (kJ/kg 燃料)
取积分得
理想气体的热方程
u (T ) T u ref cv dT u (T ) u ref cv dT Tref h(T ) T href c p dT h(T ) h c dT Tref
Tref
T
5
T
cv 第4章 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
比热容 cv 和 c p 是温度的函数,而温度与系统 的内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