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四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字与词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音、义的结合体。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联系: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字与词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优势,一个汉字基本上记录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语素。

➢汉语中古今词汇的发展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为缓慢。

在词汇的变化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社会的发展,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

2、词义的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就要对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一定了解,切忌不要轻易用今义去理解古义。

如:消息、睡觉、地方在古代汉语中都是一个词组。

古今词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都是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它和变化较为缓慢的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保证了汉语演变的稳定性。

如:日、月、山、马、牛、羊、百、千、万、大、小、多、少等二、古今词义迥异这类词的古今词义差异很大。

如: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诗经》:“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义指丝绸。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今义指应该、应当。

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今义指旅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形容:古义指身形容貌。

《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义指描写。

➢抢:古义指突过,撞。

如《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揭:古义指高举。

如揭竿而起。

今义指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把粘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羞:古义指食品。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为羞。

”今义指害羞。

三、古今词义微殊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种,即有一部分常用词,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某些不同之处,又有某些相同之处。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宫 :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宫 ” 。 《 说文·宀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 说文 宀
室也。 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部》:“宫,室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 “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 的地方, 文化宫” 少年宫” 科技宫” 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困卦》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 周易 困卦 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释文 尔雅音义》 尔雅音义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古义: 瓦 : 古义 : 陶器 说文·瓦部 瓦部》 《 说文 瓦部 》 : “ 土器已烧之总
古今义异词
(1)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 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 ,,都没有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蜩与学鸠笑之曰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 榆枋而止, 《庄子 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 魏策》 以头 地耳” 以头抢 的意思。 《战国策 魏策》“以头抢地耳”。“抢”是“撞”的意思。 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抢夺”之义。 今有成语“呼天抢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 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抢夺”之义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抢:碰、撞。《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 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2)同中有异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无使乏。”给:(古)供给,(今)为给。 《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
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劝:(古)鼓励、劝勉,(今)劝说。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的类型
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词 义程度轻重的差异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成为今义外延的组成部分。
吴大澄 篆文《论语》
通论:古今词义异同
字本位——徐通锵 词本位——马氏文通
双音词(今) 单音节语素(古)
词的意义谓之词义,即词的意思。
考察古今词义的异同,就是分析一 个词它的古代意义和它的现代意义 是相同还是不同。


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在汉语历史上已经失去实际作帷西向立,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 眦尽裂。项王按刃而跽曰 :“客何为者?”
北 齐 校 书 图
(宋)韩熙载夜宴图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 该: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
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 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言简意赅” ,“赅”同“该” 。
《礼记·大学》:如恶恶臭。
《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也。
宫:所有人居住的房屋。 《说文·宀部》:宫,室也。 《墨子·节用》:“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

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

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意义直到今天仍旧是几千年前的意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呢?有的。

例如“鸡”、“牛”、“大”、“小”、“哭”、“笑”等,它们所指称的仍旧是几千年前的同一概念。

这些是属於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但是,像这种意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是毫无关系的呢?也是有的。

例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都只当“完备”讲(注:古代汉语里,字和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传统上都以字为单位。

本书为了行文的方便,沿用了传统的办法,在论及某个具体的单音词时,往往不称“某词”而称“某字”,如不说“‘该’这个词”,而说“‘该’字”,以下皆同此(只是行文上这样,但我们实际上还是以词为单位)。

),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到了中古以后才有“应当”的意义,在这后起的意义和“完备”的意义之间,我们看不出继承的关系来(注:《说文》:“该,军中约也。

”段玉裁注:“凡俗云‘应该’者,皆本此。

”但是“军中约”的意思没有史料可以证明。

)。

又如“抢”(qiǎng)字,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游》中“抢(qiāng)榆枋”的“抢”,是“突过”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qiāng)地尔”的“抢”,是“撞”的意思,都和“抢劫”的意义无关。

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差异

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差异

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词汇的继承性:词汇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的稳定方面,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词,例如:人手日月风雷天地——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单音词天文人民葡萄鸳鸯制度——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双音词还有些古代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再作为单音词使用,但却作为构成新词的语素被继承下来。

如:目,古代是一个常用词,今天一般已不单独使用,但作为语素,保留在“目的、目标、目前、目光、目录、纲目、眉目、栏目”等双音词中。

这也是词汇继承性的一种表现。

(二)词汇的发展1. 旧词的消亡: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消亡了,这个词往往也就消亡了,可以叫做历史词。

例如:戈、笏、刖、黥、里正、衙役、宦官、太后、舍人等。

有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今天还存在,但改换了说法,这样的词可叫古语词,例如:履——鞋子,叟——老头子,豕——猪等。

2. 新词的增加:新词的增加比旧词的消亡速度要快得多,数量要大得多。

(三)词义的演变1. 古今意义截然不同或差别很大古今有些词,词形相同,意义迥异。

例如: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类食品”,或泛指“食品”,“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羞”,即“食品”之意;“可羞于王公”(《左传·隐公元年》),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现在却指害羞、不好意思,意思完全不同了。

2.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爱:古今都是一个常用词,都有“喜爱”的意思;但“爱”在上古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感情色彩的变化;⑤名称说法的改变。

①词义的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窄,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一般说,这种扩大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我们知道语言是发展变化的。

特别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以外,还表现为词义的不断演变。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旧义不断地积累,新义不断地产生。

所以,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基本未变,完全不同,同中有异。

1.古今词义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仍有一部分词意义基本没有变化。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

这些词都属于基本词汇。

但基本词汇也并非意义都不变,如:江、河,由先秦的专指→泛指。

没变的是基本词汇的核心部分,即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最先学习的词语,马牛羊人口手……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就是说,有一些词,字形古今一致,意义却迥然不同。

如“该”古义为“完备”。

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招具:招魂所用的器具。

备,完备。

该,王逸注:“该,亦备也。

”永,长。

啸呼,指大声呼喊被招者的名字,这是招魂的习俗。

些(suò)句尾语气词,为楚人禁咒语惯用的句尾字。

3.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难点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P84例如:勸: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规劝○劝勉、鼓励(上古)劝学、劝业场给: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给予(让对方得到)○供给(提供)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又○两次、第二次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1.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范围的扩大——语言发展的一种总体趋势上面提到的“江、河”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如:皮(毛)古:带毛的兽皮,类似于今天的裘皮。

《左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革去掉毛的,叫革。

西装革履、人造革(皮鞋)肤至于人的皮,古人称肤。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脸皮、植皮嘴后起字。

古代汉语(I)02-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_5

古代汉语(I)02-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_5
今:岳父。 3.词义转移:题、走、脚、涕、狱 题:本义指额头。雕题;在额头上刻画。
今:题目。 走:古义为挥摆两臂,奋力奔跑,如:走马观花
今:步行。 脚:本义指小腿。《后汉书•班超传》:“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班超在西域多年,年老思归,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班超和将士们的感情很好。 班超临行时,一个叫李互的将领抱住了他的马腿,不让他走。这里的“马脚”是 马腿,不是马蹄子。
今泛指菜肴。 睡:本义指打瞌睡。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躺在床上睡觉,不会低着头。垂头而睡,就是打瞌睡。 今:睡眠。 响:本义为回声,如《水经注 • 江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谷传响,就是空谷间传来回声。
今指一切响声。 脸:本义指两颊的上部。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 笑从双脸生,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因为在跟同伴玩的斗草游戏中嬴了,双颊上笑 意盈盈。脸之所以能成双,是因为它指的是脸颊的上部。
今:腿以下的部分。 涕:本义为眼泪,如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胜所言。” “涕零”是流下了眼泪,不是流下鼻涕。
今:鼻液。 狱:本义为案件。《左传 • 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狱,就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这句意思是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洞 察案情,但一定会根据真实情况处理。
今:面部。
2. 词义缩小:虫、宫、臭、汤、丈人 虫(蟲):本义为动物。古人把动物分为毛虫、羽虫、甲虫、鳞虫、裸虫。
今指昆虫。
宫:本义为大房子。《战国策•秦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 迎三十里。”
战国纵横家苏秦最盛时身佩六国相印,一次他途径自己的家乡,他的父母打扫了 房子,清理了道路,出郊三十里去迎接他。苏秦家不是君王之家,他家的房子也 不是宫殿,这里的“宫”只不过是空间较大的房子而已,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单元 房。

古代汉语常识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常识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亦指帶湯煮熟的蔬菜。後來指湯 類的食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 羹湯。”“羹”“湯”同義連文。
涕:古義指眼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入哭, 甚哀,多涕。”上古鼻涕用“泗、洟”來表示。《詩 經·陳風·澤陂》:“涕泗滂沱。”毛傳:“自目曰涕, 自鼻曰泗。”後來由眼淚變爲鼻涕。上古漢語中一般 不用“淚”,漢代才有“淚”。王褒《僮約》:“目 淚下落,鼻涕長一尺。”於是淚、涕分工,涕主要表 示鼻涕。但漢以後仍有用“涕”表示眼淚者,如《出 師表》:“臨表涕零。”
搶:《戰國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頭搶地耳。”《莊子·逍遙遊》: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兩處的“搶”皆 “碰、撞”之義。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 西,指物不指人。
•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 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词义范围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②词义范围的缩小。 ③词义范围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①词义褒贬的差异。 ②词义轻重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詞義從古義過渡到今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 圍隨之擴大,使古義成爲今義外延的一個組成 部分,稱爲詞義範圍擴大。
菜:古義專指蔬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 者。”到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到吳 敬梓《儒林外史》時,菜已經由專指蔬菜而兼 指肉、蛋等副食。
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葷:古義指蔥蒜等有辛辣刺激氣味的蔬菜。 《說文·艸部》:“葷,辛菜也。” 後指魚肉 等肉類食品,《舊唐書·王維傳》:“居常蔬 食,不茹葷血。”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基本概念基本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基本理论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的特点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主要内容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二、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三、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四、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指在汉语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1、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

2、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zhù),五月生羔;羳(fán),黄肚羊;犙(sān ),三岁牛;牭,四岁牛;豯(xī)(三月小猪)豝(bā)(二岁)豣(jiān )(三岁)。

3、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yuè),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4、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yì)、黥(qíng )、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1、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2、古今义异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抢”是“撞”的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即是此义。

古代汉语教案_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教案_古今词义异同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一)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大致可以分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江、河都属于这样的类型,意义范围扩大。

皮:《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革:《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之形。

“皮是剥皮,引申为兽皮,带毛,去毛称之革。

”“皮之不存,毛之将焉附”《左传》《公羊传·宣十三年》“皮不蠹”注:“皮,裘也。

”这里皮是经过加土制作的裘皮衣服,但也带毛。

《周礼·天官·掌皮》“掌秩欠皮,冬革。

”至于人的皮,古代称“肤”。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是不能改成“皮”字,现在“皮”表达的意义范围扩大,去毛也称作“皮”“皮鞋”“皮夹克”“皮带”。

而人的肤也称作皮,如“植皮”“手擦破了点皮”。

醒《说文》“醒,醉解也。

”以字的结构上分析,它同醉都从“酉”,酒坛状,从“酉”的字都与酒有关。

《楚辞·渔父》“世人皆醉我独醒。

”《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到了唐代,醒的词义就扩大,睡眠状态结束也称作“醒”“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韩愈诗)“鸡声催欲曙,蟾景照初醒”(元稹诗)脸,是后起字,(《说文》中无),中古广泛使用《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可见“脸”仅仅指的是颧骨部分。

温庭筠《菩萨蛮》“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脸”是妇女擦胭脂的地方,所以,诗词中常有“红脸”“桃脸”“胭脂脸”“红脸桃花色”(陈后主词)古代面和脸区分很清楚,“匀面泪脸珠融”(欧阳修《凤楼春》)现在“脸”“面”,同义词。

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睡,《说文》:“睡,坐寐也”“孝公见卫鞅,语事良文,孝公时时睡,弗听”《商君书》“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2.词义的缩小在先秦泠指金属金:在先秦泛指金属《说文》,把银注为“白金”“铜”注为赤金,“铁”注为黑金。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也是随着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的消亡而消亡、变化而变化、产生而产生的。

由此,便产生了古今词义之间的异同。

本文就是通过具体的词例来说明古今词义异同所存在的几种情况。

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复杂多样,所以,笔者从多个角度对古今词义的异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指词义的外延)1、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全面收敛。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词义从故意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说文》:“焚,烧田也。

”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

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

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词义的变化又比词形的变化更为显著。

严格地说,“古今词义”这个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先秦、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汉唐对清说来是古,清代相对说来是今;清代对现代说来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

词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

不过,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这个概念比较笼统,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期。

它是一个古汉语教学体系中的概念,而不是专门的、严格的词汇史概念。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所以这样确定“古今词义”的内涵,是因为汉语在相当一面时期内言脱节,后代文言文一般仿效先秦文献言语言,自然的差异固然存在,但人为的求同又很显著,对一般的文言文阅读说来,完全可以把整个的文言文存在时期看成一个大阶段而对内部的小阶段差异忽略不计。

不过,因为小阶段的词主差异毕竟是存在的,所以,在谈问题时,也难免要涉及到某些时代的特殊情况;又因为文言文是以先秦书面语为基础,所以谈到差异,一般多从先秦谈起。

由于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必须认识,也必须辨别。

认识是理论问题,辨别则是实践问题。

古今词义的辨异是一个在语言理论上和实际阅读上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我们还是着重解决实践上的问题,也就是着眼在如何辨异而不过多去研究词义变化的内在规律。

所谓古今词义的差异,是指同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阅读文言文时,用今义去理解就会发生错误。

说古今词义有差异,一般是指它们有不同的义项:说古今词义微殊,一般也是指古义的某一义项和今义的另一个义项十分接近而稍有区别。

所以,古今词义的比较,是以义项为单位来进行的。

且看下面几个例子:①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一、古今词义的差异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古义消失(二)古今义项的微殊(一)古代义项的消失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如: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鼌错《论贵粟疏》)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

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

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天下兼相爱》)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左传?昭公元年》)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

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如: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丧服》)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

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

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如: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古今汉语的词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义缩小了。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

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

现代汉语中只指黄金。

2、词义扩大了。

例如:河,在古代汉语中专指黄河,《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现代汉语中指所有河流。

3、词义转移了。

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跑,《守株待兔》的寓言里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可以看出兔子跑得很快。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行走。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词义异同

一、词义演变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各要素总是直接或
间接地映射着社会的变化。词汇对社会变化的反 映是最敏感的,旧词旧义在不断地消亡,新词新 义在不断地生成。尤其是在社会产生剧烈变化的 时期,词汇变化的迅速常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一)基本没变 一般说来,基本词汇的变化相对较小。有些
金”在先秦泛指金属,《说文》:“金,五色金也。” 《史记·平准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 赤金为下。”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金就砺则利” (《荀子 ·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 专指黄金
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象形。”指陶器。现代汉语“瓦”指铺房顶 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 子、禽
“汤”,原指一切热水,现在仅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或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丈人”,原是对一般年长的男人的尊称,现在仅称妻 子的父亲。
“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 堆
古今词义是否相同,要留心比较。由于 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 古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车”在古 代指马车、牛车、战车等,而现代又指 汽车、火车、摩托车等,但作为陆地上 有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这一意义几乎 没有变。
(二)古今意义悬殊,很多意思已经消失了。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 “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用白底子的锦把旗杆裹起来)《九歌·湘君》: “薜荔拍(一作柏)兮蕙绸。”王逸注:“绸, 缚束也。”
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1、扩大 词义的扩大指词义内涵变大了。如:
菜:古代指植物性的蔬菜。《说文》:“菜, 艸之可食者。”现代汉语“菜”既指能做副食品 的植物、蔬菜,也指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 蛋、鱼、肉。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宫 :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宫 ” 。 《 说文·宀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 说文 宀
室也。 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部》:“宫,室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 “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 的地方, 文化宫” 少年宫” 科技宫” 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困卦》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 周易 困卦 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释文 尔雅音义》 尔雅音义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古义: 瓦 : 古义 : 陶器 说文·瓦部 瓦部》 《 说文 瓦部 》 : “ 土器已烧之总
(BACK)
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说文·目部 目部》 坐寐也。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说文 目部》:“坐寐也。”今 商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 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 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 商君列传 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 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 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 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秋声赋》 童子莫对, 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秋声赋》:“童子莫对, 垂头而睡。 古之“睡觉” 论语》 垂头而睡。”古之“睡觉”作“寐”作“寝”。《论语》:“宰 予昼寝。 予昼寝。”
其它: 耒耜、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G源自)(二)古今传承词 古今义同词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 、父、母、妻、子、兄、 弟、马、牛、羊、农、牧、土…… 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古人认为雷是“天鼓” 司雷之神是“雷公” 雷有意志,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 惩恶。 惩恶。 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犙、牭古代官职等级:君、臣、吏、奴、婢、大夫、丞相古祭祀名:祠、礿、禅、社2、古今义同词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比较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今,丝织品;古,缠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古,外交使节(2)同中有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今,勤快,勤劳;古,与“逸”相对,辛苦,辛劳相对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咨询;今,询问,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说文·目部》:“睡,坐寐也。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干粮,行道中带的《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载,通“才”,仅仅,只有,限制性范围副词(对应总括性范围副词)2、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1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扩大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变宽泛,采取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原 义寓于新义之中,并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庄子·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桂馥曰:“粮乃行者之干食。”
• 2、风俗变迁 古代尊左尚右,但是分工不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 注意词义时代性
• 币:
• 丝织品(本义)——礼物(先秦)——货币(秦汉后)
一般来说,古今词义指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
• 古代的词演变到后代,三种情况: 旧义消失,产生新义,也就是新义代替了旧义。 新义产生,旧义尚在,也就是新旧义并存。 词义保留,稍有变化。 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 a、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 b、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 c、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三、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不同
(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 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三、如何掌握词的古义 1、从字形上分析 幣、醒、劣 2、从语境上分析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经》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 妇勉其夫。 《国语》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战国策〃齐策》:“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一、古今词义的差异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古义消失(二)古今义项的微殊(一)古代义项的消失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如: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鼌错《论贵粟疏》)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

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

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天下兼相爱》)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左传?昭公元年》)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

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xx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如: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丧服》)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

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

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如: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曹植《与杨德祖书》)现代汉语中,“臭”在表示“气味”时,只表示“难闻的气味”,同先秦时期相比,表义范围变窄了。

亲戚①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②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史记?五帝本纪》)“亲戚”古代汉语中指族内外亲属,也包括父母兄弟。

现代汉语中父母亲是不能称亲戚的。

以上三例,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范围比古代汉语窄,或者说是词义的外延比古代汉语小,也有与此正好相反的情况。

比如:菜,xx,醒。

(见教材)2.程度深浅的差异如:恨、感激(见教材)3.色彩褒贬的差异如:xx、谤、贿、党(见教材)4.词义特点的差异(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

如:售: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人有酤酒者》)②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卖之不可偻售也。

(《荀子?儒效》)③献鱼者曰:“天暑市远,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

”(《说苑?贵德》)例①“酸而不售”,是说酒酸了因而卖不出去。

例②中“不可偻售”是说不能很快卖出去。

例③中更加明显,“卖之不售”,是说卖了半天卖不出去。

可见,古代汉语中,“售”的意义是“卖出”,其特点在于强调卖的结果。

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不再强调卖的结果了。

又如:购、访(见教材)二、古今词义的沟通两个方面:(一)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口语的词素中去了解古义。

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面”,“望其项背”即:常用义“接近,走近”,“若即若离”走:跑。

“走马观花”,“奔走相告”(二)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掌握了词的本义及其特点,就能以简驭繁地去掌握词义。

如:诬,秉(见教材)文选(共五篇,均选自xx)xx伐xx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xxxx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注释】2.xx:指xx。

以:介词,率领。

xx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

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3.溃:溃败。

7.风:马、牛、牝牡相诱。

8.xx:料到,想到。

涉:本指徒步过河,这里指走到、进入。

11.五xx:泛指xx。

五xx:公、xx、xx、子、男五等xx。

xx:xx之长。

12.实:句中语气词。

13.夹辅:辅佐。

14.履:鞋。

这里指可以征伐的范围。

2.xx:包裹成捆的菁茅,菁茅为楚国特产,古代祭祀时使用。

包,一作“苞”。

3.共(gōng):供给,后作“供”。

4.缩酒: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包茅上渗下去,表示神已饮酒。

7.寡人是问:宾语前置,代词“是”作宾语,置于动词“问”前。

9.其:语气词,作状语,表示委婉语气,可译为“请”。

诸:“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指代这件事情。

xx,次于陉。

xx,xx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xx。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xx盟。

【注释】11.xx:xx大夫。

如:前往,到……去。

师:xx联军。

17.xx:表敬副词。

徼:求。

社稷:社,土地神:稷;五谷神。

18.辱:表敬副词。

19.xx:xx。

重点提示词义:风、xx、履、徽、次、如、徼、xx、敢、辱虚词:以(率领)分化字:大(太),共(供)宾语前置: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②xx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xx。

介子推不言禄xx从亡者,xx之推不言禄,xx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xx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6.二三子:指跟随重耳出亡并得到赏赐的人。

7.诬:虚枉不实,荒唐。

9.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义行。

10、奸:邪恶。

11.xx:欺骗。

12.盍:何不。

14.尤:指责。

效:模仿,效法。

17.文:文饰,装饰。

19.女(rǔ):第二人称代词,你。

偕:一起。

2.为之田:双宾语。

田:封地。

4.旌:表彰。

提示词义:诬、盍、怼、尤、效、文、偕虚词:以(死),与(处),与(女)子文治兵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蔿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注释】10.贯:这里指用箭刺穿。

贯耳是当时军队的一种刑罚。

11.国老:退职的有名望的老臣。

12.饮(yìn):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饮之酒:双宾语,“之”代指国老,作间接宾语,“酒”为直接宾语。

13.蔿贾:字伯嬴,即后来楚国名相叔孙敖之父。

15.靖:安定。

16.诸:“之于”的合音。

17.举:推荐。

18.将:副词,作状语,还、又。

何贺: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贺”前。

19.刚:刚愎自用。

21.其:语气词,表示测度语气,大概。

以:率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入:回国。

提示词义:贯、靖、诸、刚使动双宾语:子文饮之酒。

宾语前置:将何贺焉?何后之有?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注释】3.君:名词用作动词。

不君,不行君道。

4.厚:重。

敛:赋税。

雕:画。

5.弹(tán):用弹弓射。

辟:躲避,后作“避”。

丸:弹丸。

6.胹(ěr):炖。

熊蹯:熊掌。

孰:后作“熟”。

7.诸:“之于”的合音,“之”代指“宰夫”。

畚:用草绳编成的筐一类的器皿。

8.载:抬着。

一说用车装着。

过朝:从朝廷上经过。

9.赵盾:谥号宣子,晋国正卿。

士季:名会,晋国大夫。

10.莫之继: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动词“继”前。

意为“没有谁接续您”。

因为赵盾是正卿,除国君外,官位最高。

之,代词,指代听话者。

11.子:对人的敬称,您。

之:代词,指代说话者。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注释】12.三进:士季每进一次,就向灵公跪拜一次,灵公故意装作看不见。

士季祗能继续往前走,再拜,一共前进了三次。

溜:指屋檐下滴水处。

13.所过:所犯的过错。

14.稽首:先跪拜,再拱手至地,头伏在双手前的地上稍作停留。

稽首礼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5.莫: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谓结构的主语,没有哪一种。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其中“是”指代“过而能改”。

16.《诗》:引自《诗经?大雅?荡》。

17.靡:无定代词,没有谁。

初:开始。

18.鲜:少。

克:能够。

19.衮职:周天子。

衮指天子穿的礼服,代指天子。

此诗中指周宣王。

阙:过失。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2.骤:多次。

3.鉏麑(chúní):晋国力士。

贼:此处用本义,义为杀害。

4.寝:卧室。

辟:开5.盛:穿戴整齐。

朝:上朝。

6.假寐:打瞌睡。

7.主:当家人。

8.信:信用。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注释】9.饮(yìn):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