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讲中国社会思想史导论

第1讲中国社会思想史导论
一是认为属于历史学学科的;
二是认为属于社会学学科的;(主流思想) 三是认为属于思想史的学科。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29
三、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的关系
一是现代性——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二是现代与传统 三是社会学视野中的传统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30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概况
从日常现象中追问——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3
能够努力地与西方历史做一点比较
——学习提示之三
人认识自我是通过他人;“镜中我”; 一个民族认识自己亦然; 这其实是我们不自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但是,现在努力将其清晰自觉起来。
所以,比较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这是灰常灰常难的事情:)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20
何谓“社会思想史”
定义: 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 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 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关键词: “思想”——观点、构想或理论; “史”——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 “社会”——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在社会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所形成
辜鸿铭的“辫子”。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8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9
3、课程学习方法的提示:
首先提示一点学习的心理准备: 要做好迎接复杂性思维的挑战;要有批判性思 考意识。
这不仅涉及到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时段特别长; 我们学习的时段特别短; 同时还有一个语言的问题;背后是用今天“现 代人”的思维去理解过去的问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讲义

中国社会思想史讲义

中国社会思想史讲义一、社会思想的基本内涵1、含义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

2、解析(1)社会思想来源于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

(2)“社会”是具体的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不断作出自我选择,但无时无刻不受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

(3)社会生活主要是群体生活,群体生活则面临如何构建、运行与管理的问题。

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障碍性问题,则需要相应解决方案乃至理想的社会模式。

二、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范围定义: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学科。

研究范围:官方、士林、民间;大传统、小传统。

三、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构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国社会思想史构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特色;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必要渠道;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提升学习者素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先秦社会思想.中国历史上首次大的民族混合与文化融合;王官之学逐步下移,私学由此产生.九家十派产生;“道术将为天下裂”。

第一节老子三、“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背景:大道的自然秩序对人类社会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人类只能顺应而不能违背,在上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以百姓心为心”;“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统治者“去甚、去奢、去泰。

”2、弃智以制欲,挥斥社会规范;“圣人为腹不为目”;“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有本作“无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四、“不敢为先”的处世模式1、柔弱谦下的交往原则与世俗相反的知雄守雌观点;“老聃贵柔”;人生处世的“三宝”;对我们现代生活的意义.2、“功成身退”的保身原则“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中国社会思想史 教学课件

中国社会思想史 教学课件
式、处世态度
“早熟”的中国社会思想之现代意义
• 中国社会思想的起落轨迹 • 全球化与“世界性的战国时代”。资源争
夺:世界大战—经济实力较量 • 全人类的共同生存。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
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 • 和平发展的思想理论前提——人与人(国
与国)的相处规则 • 民主人权与德治天下的权衡。(非洲)
• 宗法制完善 • 嫡长子继承制 • 亲亲、尊尊 • 周王朝“兴灭继绝”
周代宗法制
•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 由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阶梯,形成为我国奴隶社会 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 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制传统、科层制官僚体系、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文化自觉
• 什么是“文化自觉”?
–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 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明白 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联系 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 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
• 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忠君、天人 合一、差序格局、
讨论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亲土眷国、中 庸中和、天人合一、刚健有为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和平、宽厚、 知足和适可而止、和谐(人与自然、人与 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统一性(政治、思想、民族、文字)、 • 连续性(政治理念的连续性、学术思想的
中国社会思想史
绪论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
具体内容--以孔子为例
• 社会化(人性)--诗 • 社交、处世—修己 • 社会互动—礼 • 家庭—孝悌 • 组织团体—信 •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7)[58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7)[58页]

第一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社会思想
洪秀全“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平等论 洪秀全的妇女解放思想 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洪仁玕的近代化思想 洪仁玕的近代社会福利观
洪秀全其人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嘉庆十九年 (1814年) 出生,卒于同治三年 (1864年), 出身于农 民家庭,16岁时因家贫辍学,一边随父兄种地, 一边读书。18岁后开始做 乡村塾师,同时多次 参加科举考试,但均名落孙山。他痛恨政治腐败, 科场黑暗,从 此与科举仕途决裂。1843年, 洪秀全因阅读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 《劝世良言》 而开 始信教,并创立拜上帝教。在传教过程中, 与地主团练发生冲突,使洪秀全逐渐由 “传教者” 转变为农民革命领袖。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其次,要想实现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就必须实现土地 公有,将一切土地按 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各户农民耕种: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 则迁此处。凡天 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 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 荒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 寡则分寡。”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从内容上看,作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包括了政治、军事、 文教、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具有全方位特性。其理想社会论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首先,洪秀全理想天国的基本原则可以用 “四有二无”来加 以概括,即: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二、洪秀全的妇女解放思想
在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洪秀全则借助基督教的平等理论,突 破了封建 “夫权”的枷锁,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男女平等色彩 的主张和措施。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点:

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
• 奖励耕战:鼓励农耕的三条措施:粟爵、贵粮和抑商;以 军功任官授爵和二十等爵位制度,是影响深远的基本制度。 特别是理论上论证耕战的相互促进关系,最终是富国强兵。
• 轻赏重罚:首先是“立法明分”,注意法与“分”与“礼” 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分不仅是等级,甚至主要不是等级, 更是职责义务是行为规范;其次是“一刑”,强调“刑无 等级”;最后是赏与罚的关系,以罚为主。
• 因此,政治、国家治理的重心不是“鼓励人们成善,而在 于使人不得做恶”,只能是以“法”治国。进而认为儒家 的仁义道德学说是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
• 因此,实效突出和刻薄寡恩、专任法术,同时成为特征。
五、“法、术、势”相结合
•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就表现于对法家“法、术、势”思想 的重新阐释和整合上。
• “法”是制度是根本,论证“重刑”是“相忍”是利民, 而“仁”是“相怜”是陷阱。“重刑”之外还强调“厚 赏”,强调厚赏的劝民功能。
• “术”是措施是工具,重视吏治“循名责实”。同样是刑 赏并重,特别阐释各种权术的运用。继承发扬申不害学说 风格。
• “势”是尊君任法的保证,强调君权的绝对权威,并充分 运用这种权威以保证法术的顺利实施。提出“抱法处势” 的原则。
四、“计算社会”论
• 韩非思想的基础是“人性恶”,但是,“欲利”只是本能 是生存需要是合理存在。
• 功利的利益交换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经济领 域里的主庸关系如此;政治领域里的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 也是如此;连家庭亲属中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也都是如此。
• 因此,社会行为的评判不能是“善”“恶”等道德伦理标 准,只能是有利无利、利多利少等功利标准。因此社会的 本质是以“计算之心相待”。
• 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变法,是秦国强大的标志;李斯辅助秦 始皇完成统一大业,韩非思想被认为是指导。同时,秦始 皇的暴政,特别是秦末六国贵族们的号召,汉初的“拨乱 反正”,使 太史公曰:商君欺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 挟持浮说,非其质也。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48)[46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48)[46页]

二、论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孔子的“仁”是一 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一言以蔽之。“仁”的要求是很高的,孔子从不轻易说谁是 “仁人”。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他对“仁”的高度概括,所谓仁就 是克制自己,使礼治得以实行。我们认为孔子的“仁”,就是社会制定的人与人关 系与每个人主动服从“礼”,主动按社会规范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等行为的有机总和。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第八章 “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孔子提出的各项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都是从“己”出发的,自己处于什么样的 角色,就要按照这种社会角色所应持的行为你标准去与对方交往。孔子还认为,在 这些人际交往的准则中,最重要、最爱基本的是“孝”和“悌”。家庭生活中形成 的孝悌观念,将影响人的一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本色。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 出,中国古代的社会关系结 构,不是西方式的“团体格 局”,而是一种“差序格 局”,是以“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 的分子一般大家在一个平面 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 愈推愈薄,社会范围是一个 根据死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第二节、孟子的社会思想
性善论 论社会交往准则 论社会分工 对社会问题的考察及社会管理方案 理想中的小康社会模式
孟子其人

中国思想史(全)PPT课件

中国思想史(全)PPT课件
13
第一章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
一、泛爱众而亲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4
4.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
1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
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突出政治。 第二,植根血缘基础。 “亲亲有术”、“爱有差等” 第三,着眼伦理本位。 第四,发挥主体能力。 第五,侧重抑制个体。
6
伦理道德是存之于人心。 孔子曰:“为仁由己”;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
者则知天”; 程朱曰:“性即理”; 陆王曰:“心即理”; 禅宗曰想对人关注重于对神的关注,因此伦 理、政治思想相对发达。
2、中国思想重经学形式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的理 学、心学,清代朴学,其间的创造发展、变 化是很明显的。
⑴、从形式和静止方面言,思想史指人类 社会思想意识的系统化的历史 。
⑵、从内容和动态方面言,思想史又表现 为社会思潮、观念演变的大流。
3
2、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
以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为主。
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
三个特点:重伦理、政治思想,重辩证思维 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
4
1.这三个特点皆牵涉到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 的关系。
参考书目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 版社1989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 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思想史课件

中国思想史课件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视野
03
培养新生代研究力量
重视培养新生代学者和研究力量,为中国思想史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思想史需要与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02
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
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ERA
目录
CONTENTS
中国思想史简介中国传统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中国当代思想中国思想史的影响与启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ERA
中国思想史简介
定义
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思潮、学派及其演变、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独立。
总结词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后经庄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道家思想认为世界万物都遵循同一个法则,即道。这个道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自由和独立,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ERA
中国当代思想
总结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总结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详细描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详细描述: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社会思想史53页PPT

中国社会思想史53页PPT

第六章儒学反思的谶纬化 “谶”“纬”之风 谶纬政治的现实需求 儒学谶纬化的理论动力 儒学的谶纬化 儒学谶纬化的终结
第七章儒学反思的抽象化(形而上学化)
玄学的浸润与儒学反思概念的抽象化
佛学的风薰与儒学反思方式的纯化
P3
理学的兴起与儒学反思的体系化构造
第一讲儒学社会的概念
相关概念的质疑 一个新的视角 中国社会的历史演进
中国
社会
思想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al thoughts
W W W . E - S H I P .C O M
主要章节内容
绪论:儒学精神的三个命题及其合理化路径
儒学社会及其主导精神
儒学反思的三个命题
儒学反思的内在规定性
儒学精神的合理化路径
第一章儒学反思的场域
远古社会中的“巫文化”
部分西方研究者运用的概念 资本主义的情结
P7
相关概念的质疑之二:“传统社会”的概念质疑
“传统” “传统社会”
P8
一个新的视角:儒学社会
西周—春秋战国 —汉武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前儒学社会 儒学社会…… 儒学社会的解构…………后 儒学社会
P9
儒学社会
一种理想的社会类型
P11
儒学精神
儒学的基本精神或基本理念是指,在前儒学社会以及儒学 社会发展过程中贯穿于整个儒学发展过程的、不变的基本 要素。
儒学精神是精义儒学、经典儒学以及解释儒学的最大公约 数。
如果不仅就其理论形态而言,而且考虑到儒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意义,那么儒学精神可以进一步被表述为三个相互联 系的命题或要素:
P4
相关概念的质疑之一:封建社会的概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98页文档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98页文档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


乐是“六艺” 之一。“六艺”是孔子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六门课艺, 它是准备从政的士应该具备的六种基本技艺。“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据《周礼》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又说: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就是六门课程: 礼,是通过学习懂得各种礼仪程序,以及不同等级的人在各种礼仪中 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际是一门政治课;乐,是音乐舞蹈课;射、御 是学习作战本领,是军事体育课;书,是文字书法课;数,是数学课。 通过“六经”的讲授和六门课艺的教学,把那个时代已有的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传授给弟子了。“六经”主要传 授古代文化典籍先王遗文,侧重在文化理论水平的提高。“六艺”主 要培养一个士从政的基本技能,侧重于实践和训练。
《春秋》一书包含了孔子定名分,寓褒贬,别善恶的社会政治思想。 它是孔子对弟子进行当代政治历史教育、了解各国国情的教科书。孔子 用《春秋》教育弟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留 给后世效法;二是培养出一批笃信他的政治理想,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 去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可见孔子教《春秋》,并非仅仅是传授近现代历 史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六书 ”是孔子在教育中实施智育的主要内容。 由上可见,在孔子创立的教育体系中,德、智、体、美样样俱全,面 面俱到,形成了一个古代中国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每一项都融合了德 育的内容,孔子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孔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孔子学琴所反映的教育思想
《乐》是孔子施教的重要内容。《乐经》已经失传,《乐》的教材无 从得知。乐,基本指音乐舞蹈,而《乐》教本是学习音乐舞蹈的基本知 识。孔子施行《乐》教,不单是给弟子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 《乐》教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而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满足艺术 修养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 孔子的乐教是和诗教、礼教融合在一起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礼乐教育不限于形式,重要的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思想内 容。礼乐教化人有着不同的功能。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仁政礼治”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纲领,孔子把它与礼乐联 系紧密,足见他是把“仁政礼治”思想寓于乐教之中。从这一点看出, 孔子的乐教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 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 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 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 是何 。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 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 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 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 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 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 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 《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 画殷商史事。 • 这里也显示了神权思想和 敬德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商时期社会思潮总结
• 1、神权和专制思想
• (1)神权思想 •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天有如父亲,下面的王是儿子, 众民更在其下,所以要听从上天,听于神示。王则自有天命。 • (2)王有专制的权力 • “予告汝训汝”, “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下民的言论权受到钳
2、《尚书》中《盘庚》
•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 “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 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 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従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 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 绥四方。” 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 “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王 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従 康。”……
盘庚迁都

殷墟宫殿复原图
大禾方鼎

续 2、《尚书》中《盘庚》
• • • • • •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 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 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 予亦拙谋作,乃逸…… 总结分析上文显现出来的社会思潮 (1)神权和专制思想 天有如父亲,下面的王是儿子,众民更在其下, 所以要听从上天,有上天保护。“先王有服,恪谨 天命”。 王有专制的权力
制,行动听从王。
• 2、敬德意识
•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德是 衡量社会成员的尺度,要依德而行。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宗 法社会和宗法文化
• 一、西周时期的宗法社会 • 在各个民族历史上,西周的宗法制 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它对之后的中国 社会面貌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重影响, 所以具有对它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 (一)宗法的含义 • “宗”是宗族,“法”是规则。宗 法就是宗族内部的规范体系。 • (二)西周宗法制度 • 1、文献记载 • 《礼记》中的两篇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一章西周社会思想
• 第一节 商代社会思潮 • 一、研究商时期社会思潮的主要文献
三种文献
《史记》的《五帝本纪》和《殷本纪》
《尚书》
《诗经》
• (一)《史记》的《五帝 本纪》和《殷本纪》
• 1、 《五帝本纪》
• 由一个角度了解商代起源
• 2、 《殷本纪》
• 是了解商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续 2、《殷本纪》 •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 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 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 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 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 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子氏。契 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 姓,百姓以平。 • 总结分析上文显现出来的社会思潮 • 商的始祖是由上古世系的帝王而来, 同时又有神话的出生背景,显示出浓 厚的神权思想。
“予告汝训汝”,王有教训众人的权力,下民的言论 权受到钳制“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商的人纹玉雕
• •
(2)敬德意识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注意以德为标 准树立形象,行为处事。
盘庚迁都线描
3、《诗经· 商颂· 玄鸟》
• 《诗经》中辑有《商颂》五 篇,即《那》、《烈祖》、 《玄鸟》、《长发》、《殷 武》。虽然对《商颂》是否 商代的作品有争议,但至少 反映了当时的思想。
宗亲制度影响深远
厦门萧氏宗族祠堂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宗 法社会和宗法文化
• 一、西周时期的宗法社会 • 在各个民族历史上,西周的宗法制 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它对之后的中国 社会面貌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重影响, 所以具有对它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 (一)宗法的含义 • “宗”是宗族,“法”是规则。宗 法就是宗族内部的规范体系。 • (二)西周宗法制度 • 1、文献记载 • 《礼记》中的两篇
(二)《尚书》
• 1、《尚书》简介 • 《尚书》又叫《书经》、《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内容包括“典”、“谟”、“诰”、“誓”四大部分,是 关于尧、舜和夏、商、周至秦穆公的历史文献汇编,是研 究中国远古社会的重要资料。 • 现在多见的是《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它是由《今文 尚书》和伪《古文尚书》拼凑而成的。《今文尚书》是由 西汉初年伏生(原是秦朝博士)传授出来的,因为是用西 汉通行的隶书所写,所以称《今文尚书》。据说汉武帝时, 又发现了一部《尚书》,这部书是用早于小篆的先秦和六 国所用的大篆或籀文书写,因此称为《古文尚书》。到东 汉以后,这部《古文尚书》不见了。东晋初年,又出了一 部伪造的《古文尚书》,这部书作者究竟是谁,已无法确 证。 • 《今文尚书》共28篇(不包括《太誓》篇),其中《虞 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 篇。
宗亲制度影响深远
厦门萧氏宗族祠堂
《礼记》中的《丧服小记 》和《大传》 • (1)简要理解《礼记》
• 《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 “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 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 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 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 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 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 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 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 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 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