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试题副本
考点08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解析版)
一.选择题1.(2018•襄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答案】A。
2.(2018秋•东安县校级期末)如图图象正确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水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D.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解析】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图象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但一开始溶液中就有水,故图象错误;D、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集气瓶中的氧气不断的被消耗掉,当氧气浓度较低的时候,燃烧就结束了,因此氧气不能完全消耗掉,正确;【答案】D。
3.(2018秋•新吴区校级月考)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A.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质量减少D.质量增加【答案】A。
4.(2018秋•小店区校级月考)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其中氯酸钾的质量相等。
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由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且氯酸钾的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显然只有D符合【答案】D。
5.(2018秋•荣昌区校级月考)如图为制氧气的装置,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或者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B.不使用催化剂该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D.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答案】A。
(完整word版)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复习总结
催化剂的作用的特征有哪些?催化剂能否改变化学平衡?(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的寿命。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自身并不进入反应的产物,在理想的情况下不为反应所改变。
但在实际过程中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催化剂经过多次使用后会失活。
催化剂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根本不同的。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路线,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作用可分为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两种。
如果催化剂和反应物同处于气态或液态,即为均相催化。
若催化剂为固态物质,反应物是气态或液态时,即称为非均相催化。
在均相催化中,催化剂跟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通常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物即活化络合物。
这一过程的活化能通常比较低,因此反应速率快,然后中间物又跟另一反应物迅速作用(活化能也较低)生成最终产物,并再生出催化剂。
该过程可表示为:A+B=AB(慢)A+C=AC(快)AC+B=AB+C(快)式中A、B为反应物,AB为产物,C为催化剂。
由于反应的途径发生了改变,将一步进行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两步反应的活化能之和也远比一步反应的低。
该理论被称为“中间产物理论”。
在非均相催化过程中,催化剂是固体物质,固体催化剂的表面存在一些能吸附反应物分子的特别活跃中心,称为活化中心。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形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原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迅速进行。
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催化活性越高。
因此催化剂通常被做成细颗粒状或将其附载在多孔载体上。
许多工业生产中都使用了这种非均相催化剂,如石油裂化,合成氨等,使用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固体催化剂。
该理论称为“活化中心理论”。
催化剂可以同样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总复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总复习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但本身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吸附反应物分子并调整它们的构象,使得反应物分子更易于发生键的断裂和形成,从而降低反应的能量阈值,促进反应的进行。
首先,催化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质子催化剂、酸催化剂、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
质子催化剂是指通过质子的转移来促进反应的进行,酸催化剂是指通过提供H+离子来促使反应的发生,碱催化剂则是提供了OH-离子。
金属催化剂则是利用金属元素的特性来调节反应物分子的吸附及活化能,从而促进反应。
其次,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所产生的效应,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反应场所,如金属表面的活性位点,来吸附反应物分子,并调整它们的构象。
在活化态下,反应物的键容易断裂和形成,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也可以通过与反应物分子发生物理或化学交互作用,调整反应物的电子结构,使其更易发生反应。
此外,催化剂还可以通过减小反应物分子之间的位能垒,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总结起来,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
催化剂的选择对于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物分布有重要影响。
催化剂可以提供合适的反应场所、调整反应物的构象和电子结构,从而降低反应的能量阈值,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化工、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
例如,金属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和加氢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酶催化剂在生物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发是实现可持续化学反应和能源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高考化学核心考点最新题型限时训练:催化剂与催化机理(附答案)
催化剂与催化机理1. (2020·河北石家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CO2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成CH3OH燃料,是一种减排、环保的有效方法。
该可逆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H3OH(g)+H2O(g)CO2(g)+3H2(g)为吸热反应B. 使用催化剂X时,正反应的活化能=ΔH+逆反应活化能C. 其他条件一定,使用催化剂Z时,最先到达化学平衡D. 从图中可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ΔH也不同2. (2020·广东揭阳线)研究发现Pd2团簇可催化CO的氧化,在催化过程中路径不同可能生成不同的过渡态和中间产物(过渡态已标出),下图为路径1和路径2催化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O的催化氧化反应为2CO+O2===2CO2B. 反应路径1的催化效果更好C. 路径1和路径2第一步放出的能量相同D. 路径1 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77 eV3. (2020·福建福州市5月)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B. 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C.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D. 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4. (2020·福建福州3月)生物固氮与模拟生物固氮都是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
大连理工大学曲景平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邻苯二硫酚桥联双核铁配合物,建立了双铁分子仿生化学固氮新的功能分子模型。
如图是所发论文插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C. 图中反应中间体N x H y数值x<3D. 图示催化剂分子中包含配位键5. (2020·山东滨州三模)科研人员提出CeO2催化合成DMC需经历三步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M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CO2-3和甲醇B. CeO2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 ①、②、③中均有O—H的断裂D. 生成DMC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6. (2020·福建福清市)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
(完整版)工业催化考试题目
1.1、论述催化剂是如何加速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物在不改变的情况下,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应。
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1.2、催化作用有哪些基本特征?1) 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2) 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3)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4) 实际上催化剂并不能无限期地使用,在长期受热和化学、物理作用下,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这将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最终导致催化剂失活。
1.3、说明催化剂为什么不能改变平衡反应的平衡位置?对于给定的反应,在已知条件下,其催化和非催化过程的-△G r值是相同的,即Kf值是相同的,所以平衡位置没有改变。
另一种答案:化学平衡是由热力学决定的,?G = ? RT ln k p ,其中kp 为反应的平衡常数,?G 是产物与反应物的标准自由焓之差,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过程的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
催化剂的存在不影响?G 值,它只能加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移动平衡点。
1.4、具有加氢功能的催化剂往往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
试给予解释。
、具有加氢功能的催化剂往往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
试给予解释。
根据Kf= ,催化剂可以以相同的比例加速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因此,对于可逆反应,能够催化正方向反应的催化剂,就应该能催化逆方向反应。
2.1、通常固体催化剂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通常估计催化剂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三个部分组成。
(1)载体: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2)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2.2、在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研究中,如果反应物进料为甲烷和氧气,反应产物经气相色谱分析结果mol % 、在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研究中,如果反应物进料为甲烷和氧气,反应产物经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组成如下:组成如下:CH4 20%、C2H4 30%、C2H6 20% 、CO2 20% 、CO 10% 。
催化原理复习题
催化原理复习题催化原理复习题催化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它通过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原理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催化原理的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的物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因此在反应结束后仍能够重新使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能够以更低的能量进行,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2. 催化剂的选择与反应速率有什么关系?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催化剂能够提供更佳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不同的反应需要选择适合的催化剂,以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3.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表面机理和溶液机理。
表面机理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解离为产物。
溶液机理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解离为产物。
4. 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是指催化剂中能够与反应物发生作用的部位。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
活性中心能够吸附反应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
5. 催化剂的选择与反应选择性有何关系?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催化剂能够引导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路径上进行,从而产生不同的产物。
合适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使得产物得到更好的纯度和收率。
6. 催化剂的失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催化剂的失活是指催化剂在反应中逐渐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
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有多种,包括物理失活和化学失活。
物理失活是指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表面积减小、孔隙堵塞等。
化学失活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或产物发生反应,形成不活性物质。
7. 如何减缓催化剂的失活?减缓催化剂的失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定期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或修复,恢复其催化活性。
(完整)催化试题
催化作用基础试题一填空题1、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共催化剂)、(载体).2、如果在n型半导体中加入施主型杂质,则Ef(增大)¢(减小)电导率(增大)。
3、沸石分子筛的组成是(水合硅铝酸盐),分子筛的四个层次的结构分别是(初级结构单元)、(次级结构单元)、(笼)、(笼+SBU)。
4、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根据化学吸附状态可分为三种吸附类型:(弱键吸附)、(受主键吸附)、(施主键吸附)。
5、工业重整催化剂中主催化剂是(Pt),助催化剂是(Re、Sn),提供酸性的是(Cl)。
二选择题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
B。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平衡常数。
C.催化剂不影响反应体系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D.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与最终产物。
2、不是评价催化剂价值的性质是(B)A.活性 B。
稳定性 C。
寿命 D.选择性3、不是工业催化剂选择时综合考虑的工程性能的是(D)A。
稳定性 B。
流动性 C。
选择性 D。
寿命4、当孔径〈1。
5的扩散方式是(D)A。
体相扩散 B.克努森扩散 C.过渡区扩散 D.构型扩散5、下列关于催化剂密度数值最小的是(B)A. 视密度B.堆密度 C颗粒密度 D.真密度6、下列关于催化剂密度数值相同的是(C)A。
视密度与堆密度B.颗粒密度与真密度C。
视密度与真密度D。
颗粒密度与堆密度7、催化剂的活性与吸附的关系是(C)A.吸附越强,活性越强B.吸附越弱,活性越弱C。
吸附适中时活性最强D。
吸附很弱或很强时活性最强8、在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当中,活性多用(C)表示.A。
时空产率 B.选择性 C.反应速率 D.转化率9、由于催化剂能加速反应的效率,所以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程度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程度相比(C) A。
前者大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无法预测10、催化剂能(A)相应的可逆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的时间.A。
缩短 B.延长 C.不改变 D.有时缩短有时延长三简答题1.载体有哪些作用?答: 1)分散活性组分;2)稳定化作用(抑制活性组份的烧结)3)助催化作用(如,提供酸性,对金属组分的调节作用)4)支撑作用;5)传热与稀释作用2。
(完整版)催化剂试卷答案
(完整版)催化剂试卷答案选择题A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逆反应的速度B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途径D催化剂能降低控诉步骤的活化能4. 催化剂的活化方式不包括( D )A氧化活化B还原活化C硫化活化D煅烧活化5.对于金属氧化物,下列条件中( C )不能形成n型半导体。
A掺杂低价金属离子B氧缺位C引入电负性大的原子D高价离子同晶取代6. 催化剂的转化率越大,其选择性( D )A 越好B 越差C 不变D 无一定的规律7. 铂碳催化剂中( B )A 铂和碳都是活性组分B 铂是活性组分碳是载体C 铂是活性组分碳是助催化剂D 碳是活性组分铂是助催化剂1. 催化活性与吸附的关系是(A吸附越强活性越强C吸附适中时活性最强2. 氧化反应常用具有( B An型半导体BC本征半导体D 3. 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C )B吸附越弱活性越强D吸附很弱或很强活性最强)型半导体的氧化物为催化剂p型半导体p和n半导体都可以 A )8. 在O2,CO,H2,N2中,金属最易吸附(A )A O2B COC H 2D N 29. 下列影响催化剂活性衰退的原因中,可逆的是(D )A 活性组分的烧结B 活性组分剥落C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D 吸附了其他物质10.SO2 被氧化成SO3的机理为:NO+O 2→ NO2 SO 2+NO2→ SO3+NO其中NO是(C )A 总反应的反应物B 中间产物C 催化剂D 最终产物11. 以下符合兰格缪尔吸附理论基本假定的是(A )A.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B. 吸附分子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者多分子层C. 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相互影响D. 吸附热和吸附的位置和覆盖度有关二填空题1. 催化剂的一般组成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共催化剂和载体。
2. Ea,Ed,Qc之间的关系为Ed=Ea+Qc 。
3. 分子筛的化学组成为M2/n O˙Al2O3˙mSiO2˙pH2O ,结构单元是 SiO 4 和 AlO 4的四面体 , 常见的分子筛类型有 X 型,Y 型, A 型, ZSM-5 型。
初一化学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化学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练习题及答案20题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增加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且在反应中自身不发生永久变化。
催化剂通常能够提供一种活性场,使反应物分子吸附于其表面,进而发生反应,最后得到反应产物。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生物体内以及环境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催化剂与催化反应,以下是20道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1. 催化剂通过以下何种方式增加反应速率?答案:降低活化能,提供可靠的反应途径。
2. 催化剂本身是否参与反应?答案: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永久变化,因此催化剂本身不参与反应。
3. 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催化剂提供一个能够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反应途径,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4. 为什么催化剂可以在反应结束后仍然存在?答案:由于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不发生永久变化,所以它们可以在反应结束后得以保留。
5. 给出一个常见的催化剂的例子。
答案:铂是一个常见的催化剂,例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使用。
6. 催化剂对反应平衡有何影响?答案:催化剂并不影响反应的平衡。
7. 催化剂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答案:催化剂通过提供一种更低能的活化能途径,使得反应更易于发生。
8. 催化剂的选择因素有哪些?答案:催化剂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的类型、温度、压力等因素。
9. 催化剂和反应物之间发生的是什么样的相互作用?答案: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通过吸附作用相互作用。
10.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是否改变?答案: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的活化能被降低。
11. 催化剂的存在对反应的平衡常数有何影响?答案:催化剂的存在不会对反应的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12. 什么是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答案: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
13. 催化剂对反应的速率有何影响?答案: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14. 催化剂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答案:催化剂通过提供一种更低能的反应途径,使反应更易发生,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有关催化剂试题及答案解析
有关催化剂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催化剂?A. 二氧化锰B. 氧化铜C. 硫酸铜D. 硫酸答案:D解析:硫酸通常不作为催化剂使用,而是作为脱水剂或酸性反应介质。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A. 改变反应速率B.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C. 改变生成物的量D. 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答案:A解析: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生成物的量或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二、填空题3.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其中“一变”指的是______,而“二不变”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改变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解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三、简答题4. 描述一下催化剂在工业合成氨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在工业合成氨的过程中,催化剂(通常是铁基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使得反应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提高了合成氨的效率和经济性。
四、计算题5. 如果一个反应在没有催化剂时的速率常数为 \( k_1 = 2.0 \times 10^{-3} \) s⁻¹,而在有催化剂存在时的速率常数为 \( k_2 = 3.5 \times 10^{-2} \) s⁻¹,计算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加了多少倍?答案: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加了 \( \frac{k_2}{k_1} =\frac{3.5 \times 10^{-2}}{2.0 \times 10^{-3}} = 17.5 \) 倍。
五、实验题6.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a. 准备两组相同的化学反应,一组加入催化剂,另一组不加。
b. 同时开始两个反应,并记录反应开始后特定时间点的反应速率。
c. 比较两组反应的速率,观察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预期结果:加入催化剂的一组反应速率应明显快于未加催化剂的一组,从而验证催化剂的作用。
(完整版)催化剂试卷答案
助催化剂包括:结构型助催化剂——提高稳定性,延长催化剂寿命;调变型助催化剂——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中和酸性,抑制结焦;毒化型——防止积碳,加入碱性物质毒化强酸中心。
4)载体(基质):作用如下
分散活性组分——提供大表面和孔隙结构,节省活性组分,提高抗中毒能力;稳定化作用;支撑作用——维持一定形状;传热和稀释作用——防止烧结;助催化剂作用——调节载体的活性金属间作用。
煅烧处理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①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等),使之转变为所需的化学成分;
②通过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定的晶型、微晶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等;
③使微晶适当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
2.何谓积碳?有哪些形态?积碳的原因是什么?
答:
积碳:指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在表面上沉积一层炭质化合物,减少了可利用的表面积,引起催化剂活性的衰退。
Φ≈Ι:常常二者各自提供一个电子共享,形成共价键。这种吸附键通常吸附热很大,属强吸附。
6.简述分子筛的各级结构单元?
答:
一级结构单元:硅、铝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与氧原子相连,形成以硅或铝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
二级结构单元:由硅氧四面体或铝氧四面体通过氧桥形成的环结构;
笼结构:二级结构单元再通过氧桥进一步连接形成。
7.在制造固体催化剂时,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活化处理?
答:
1)热活化方法:可导致催化剂改变化学组成和影响其物理状态。改变化学组成包括:热分解使氢氧化物、铵盐、硝酸盐、有机酸盐等分解成氧化物;发生固相变化,在高温下使组元间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改变物理状态主要是晶相变化,脱水、比表面孔结构变化。
(完整版)催化化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催化化学习题及答案⼀、基本概念题1. 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是相对于催化剂某⼀特定性质⽽⾔的活性。
例如:催化剂每m2的活性。
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有效地加速平⾏反应或串联反应中的某⼀个反应的性能。
3.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和本⾝的质量以及由于温变、相变⽽产⽣的应⼒的能⼒,统称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4. 催化剂的密度:实际催化剂是多孔体,成型的催化剂粒团体积包括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V隙、颗粒内部实际的孔所占的体积V孔和催化剂⾻架所具有的体积V真,即V堆=V隙+V孔+V真。
(a)堆密度;(量筒)(b)颗粒密度;(压汞法)(c)真密度(氦⽓法)5. 催化剂的⽐表⾯:通常以1g催化剂所具有的总表⾯积m2/g6. 催化剂的⽐孔容:1g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
ml/g7. 催化剂的孔隙率: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占催化剂颗粒体积的百分数。
8. 催化剂的孔分布:除了分⼦筛之外,⼀般催化剂中的孔道直径⼤⼩不⼀。
不同⼤⼩的孔道占总孔道的百分数称为孔分布。
不同范围的孔径(r>200nm称⼤孔,r<10nm 微孔,r为10~200nm过渡孔) 有不同的测定⽅法。
9. 催化剂的平均孔半径:⼀般固体催化剂(分⼦筛除外)中孔道的粗细、长短和形状都是不均匀的,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把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L,平均半径为r。
10.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有少量杂质⽽引起的,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11. 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可以保持活性和选择性的时间称为催化剂的寿命。
12. 催化剂的活化:催化剂在投⼊实际使⽤之前,经过⼀定⽅法的处理使之变为反应所需的活化态的过程。
13. 转化数:单位活性中⼼在单位时间内进⾏转化的反应分⼦数14. 转化率:反应物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的百分数15. 产率:反应产物的量相对于起始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数产率、选择性和转化率三者的关系为:产率=选择性*转化率16. 时空产率: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所得某⼀产物的量。
(完整版)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试题副本
名词解释(10~15分,4~6题)填空(10~15分,5~10题)简要回答问题(45~55分,6~8题)论述题(25~35,2~3题)第1、2章复习思考题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
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
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
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
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催化原理习题
河南理工大学催化原理复习重点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什么是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2、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2.工业生产中可逆反应为什么往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3.催化剂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映历程,从而实现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途径进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4.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当反应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反应时,使用特定的催化剂就可以对其中一个方向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
这种专门对某一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5.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寿命?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催化剂在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下,会经受一些不可逆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如晶相变化,晶粒分散程度的变化,易挥发组分的流失,易熔物的熔融等导致活性下降至失活。
(1)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特别是高温下发生熔融和烧结,固相间的化学反应、相变、相分离等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2)催化剂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可能发生流失、或活性组分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活性下降和失活。
)(3)催化剂中毒或被污染(催化剂发生结焦积炭污染或中毒。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计算题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计算题【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催化剂的定义与特点二、催化剂的活性与表示方法三、催化剂的选择性及表示方法四、催化剂的载体功能与作用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六、催化剂选择的考虑因素正文一、催化剂的定义与特点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能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这就是催化剂的定义,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二不变”。
二、催化剂的活性与表示方法催化剂的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压力、温度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反应速率来衡量催化剂的活性。
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反应速率常数、催化指数等。
三、催化剂的选择性及表示方法催化剂的选择性是指在多个可能的反应方向中,催化剂选择性地加速其中一个或几个反应方向。
催化剂选择性的表示方法通常是选择性系数。
四、催化剂的载体功能与作用催化剂的载体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1.分散作用:载体可以将活性组分均匀地分散在反应体系中,从而提高催化效果。
2.增大表面积:载体的存在可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3.分散活性组分:载体可以将活性组分分散在反应体系中,防止其聚集,提高催化效果。
4.稳定化作用:载体可以防止活性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熔化或者再结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5.支撑作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损。
6.传热和稀释作用:载体可以及时移走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7.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使化学反应变快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六、催化剂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催化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反应类型: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如酸碱催化剂、氧化还原催化剂等。
工业催化过程考试试题
工业催化过程考试试题工业催化过程考试试题在工业生产中,催化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方式。
它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物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
催化剂在工业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工业催化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将给出一些关于工业催化过程的考试试题,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题目一: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催化剂是指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在反应中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物质。
请简要阐述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并举例说明。
题目二:催化剂的选择与设计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工业催化过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请列举三个影响催化剂选择和设计的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简要解释。
题目三: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催化剂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失活,降低其催化性能。
请简要介绍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进行催化剂再生。
题目四:催化剂的毒性和抗毒性某些反应物或产物可能对催化剂具有毒性,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请简要说明催化剂的毒性和抗毒性的概念,并提出一种方法来提高催化剂的抗毒性。
题目五: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活性等。
请简要解释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并说明如何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控制催化反应速率。
题目六: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是评估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
请列举三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和评价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题目七:催化剂的应用工业催化过程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石油炼制、化学品合成和环境保护等。
请选择一个领域,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该领域中催化剂的应用和意义。
总结:工业催化过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试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加深对工业催化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试题,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工业催化过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计算题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计算题【实用版】目录1.催化剂的定义与特点2.催化剂的催化作用3.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5.催化剂的相关计算题正文一、催化剂的定义与特点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同时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2.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3.选择性:当反应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时,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加速其中的某一反应。
4.稳定性: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稳定性,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三、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在选择催化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活性:催化剂的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压力、温度)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活性越高,催化效果越好。
2.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催化剂对不同反应方向的影响程度。
选择性越高,说明催化剂对目标反应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其活性和物理性质不发生改变。
稳定性越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越长。
4.适应性:适应性是指催化剂对不同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适应程度。
适应性越强,催化剂的应用范围越广。
四、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散作用:催化剂可以将反应物分散,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稳定化作用:催化剂可以稳定活性组分,防止其熔化或再结晶,保持催化剂的活性。
3.支撑作用:催化剂可以提供支撑,使催化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
4.传热和稀释作用:催化剂可以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同时可以稀释反应物,降低反应物的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0~15分,4~6题)填空(10~15分,5~10题)简要回答问题(45~55分,6~8题)论述题(25~35,2~3题)第1、2章复习思考题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
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
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
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
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9、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1)BET法测比表面积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依据BET提出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
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2)实验方法测定表面积的实验方法通常有,低温氮吸附容量法、重量法和色谱法等,当表面积比较小时,采用氮吸附法。
(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10、何为扩散?催化剂颗粒内部存在几种扩散形式?(1)扩散: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
(2)1)普通扩散(分子扩散):分子扩散的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通常在大孔(孔径大于100nm)或者压力较高的条件下发生的扩散多为分子扩散。
2)微孔扩散(努森扩散Kundsen):微孔扩散的阻力重要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撞3)过渡区扩散:指介于分子扩散与微孔扩散之间的过渡区。
4)构型扩散:在同一孔隙中扩散,由于分子构型不同,而扩散系数相差很大的扩散,称为构型扩散。
5)表面扩散:由于表面上分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传质过程11、Fick扩散定律描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Fick扩散定律:dn/dt=-Dedc/dx答:描述:在扩散过程中,体系内部各处扩散质点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在x方向各处扩散流量相等。
定律含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扩散的物质数量和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3、4章复习思考题:1、固体酸酸性来源和酸中心的形成是怎样的?填(1)来源:电离、提供电子、接受电子。
(2)1)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中心的形成2)卤化物酸中心的形成3)金属盐酸中心的形成4)阳离子交换树脂酸中心的形成5)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6)杂多酸化合物酸中心的形成2、固体酸的性质包括哪几方面?1)酸中心的类型:通常与催化剂作用相关多为B酸和L酸。
2)酸中心的浓度(酸中心的数目):指单位催化剂表面或单位催化剂质量所含酸中心的数目的多少。
3)酸中心强度:指给出质子(B酸)或者接受电子对(L酸)能力的强弱。
3、均相酸碱催化机理是怎样的?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即酸碱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形成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与另一反应物作用,生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构成酸碱催化循环。
4、碳离子反应规律是什么?酸碱催化剂对许多烃类分子具有催化活性。
酸性催化剂可以提供质子或接受电子对,使烃类分子转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碳离子,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催化转化;而碱性催化剂进攻烃类分子后,往往夺取质子或给烃类分子施放电子对,使反应按负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
5、分子筛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①具有较高活性;②具有较高选择性,可择形催化;③具有较灵活的调变性;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试说明金属催化剂的特性?(1)金属催化剂通常是以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而且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由此也为化学吸附提供多种吸附中心。
(2)由于这些中心相互靠近,有利于被吸附物种相互作用而进行反应。
(3)由于吸附中心的多样性,也就造成竞争反应的同时发生,降低了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
(4)对双原子分子,容易进行解离吸附,从而进行各类反应。
7、试说明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为三种类型:一是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处在界面部位处,则分散了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的性质;二是分散了的金属原子熔于氧化物载体的晶格结构中或与载体形成混合氧化物;三是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释。
正是由于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结果使得电子流体在二者之间转移,出现电荷的位移。
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过程发生了变化。
8、试说明金属催化剂的哪些特性对其催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1)金属催化剂晶格缺陷及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点缺陷是指在晶格上缺少原子或者有多余的原子,造成缺陷的原因大致有三种:①机械点缺陷②电子缺陷③化学缺陷。
(2)金属催化剂不均一表面对催化作用的影响第5、7章复习思考题1、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性质有哪些?①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阳离子的d电子层容易失去电子或夺取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
②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③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内层价轨道与外来轨道可以发生劈裂。
④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过渡金属都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而前者由于其耐热性、抗毒性强,而且具有光敏、热敏、杂质敏感性,更有利于催化剂性能调变,因此应用更加广泛。
2、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机理是怎样的?答: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当中,特别是对烃类氧化反应中,反应产物中的氧往往不是直接来自气相中的氧,而是来自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气相中的氧只是用来补充催化剂在反应中消耗的晶格氧。
其氧化还原过程为:3、晶体场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影响结果如何?⑴第一个峰大多在电子构型为d3(Cr2O3,MnO2)处;⑵第二个峰大多出现在电子构型为d6~d7(Co3O4)处;⑶d0、d5和d10电子构型的氧化物(TiO2、Fe2O3、MnO、CuO)几乎在所有的反应中活性最低。
4、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包括哪些过程?(?)1)探索阶段根据反应特点,查阅有关文献分析、理论指导等,从技术上和济济上设计并初步进行研制。
经测定、筛选、改进,确定供进一步放大研究的催化剂。
该阶段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
一般只进行合成方法与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评价试验。
实验室通常是在小型的能反映催化剂本征活性的装置上进行试验。
2 )模拟放大阶段将第一阶段筛选的催化剂取一定数量,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进行活性、选择性、寿命、再生产性等性能方面的考察,经过改进与完善,获得催化剂的全面性能数据,提出可以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应用以及进行工业生产的数据。
试验通常是在一定规模的工业装置上进行(按生产条件),可在放大实验室或工业装置侧线进行。
在这阶段还应对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为工业放大提供数据与资料。
3 )工业生产阶段设计与建立工业生产的反应装置和催化剂生产车间,经过试车正式进行工业化生产。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每一个阶段中,都应十分注意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全面评价与分析,否则生产上全无意义。
5、选择催化剂的方法有哪些?1 、周期表模拟:利用活性组分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进行参考模拟。
2 、活性样板:利用具备同种活性的物质作为活性组分。
3 、主体性质:根据活性组分应该具备的催化性质,如属于固体酸、氧化还原、络合配位性质等选择。
4 、几何构型:利用反应物分子的结构不同,选择活性组分。
5 、化学吸附:利用对反应物的吸附能力及其吸附中间物种来选择活性组分。
6、原料和配料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1)原料的选择:1.符合产品的性能要求;2.所含的杂质容易去除,或限定在某个范围;3.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加工;4.对环境不存在污染或经处理能除去污染(2)配料的选择原则:1.当配制成溶液时,水溶性物质可用水作为配料,但也应注意其酸性。
2.当原料不溶于水时,采用其它溶剂作为配料时,应容易除去,或者它的存在不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3.原料的配比可用重量比或原子比,关键在于准确并且符合催化剂的要求7、沉淀法和凝胶法有什么特点与不同?(1)优点:①有利于杂质的去除;②可获得活性组分分散度较高的产品;③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有利于组分间的紧密结合,形成适宜的活性构造;④活性组分于载体的结合较紧密,不易流失。
(2)缺点:①沉淀过程机理复杂,不易掌握;②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均匀度不易保证;③制造工艺流程较长,而且复杂,生产费用大。
(3)区别:凝胶法于沉淀法相比较,它能制备较为均匀的多组分催化剂,但凝胶法的设备更加庞大,费用更高。
8、浸渍法有何特点?①它可以采用已经成型的外形与大小的载体,无需再进行以后的催化剂成型操作;②浸渍法能够将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活性组分都分布在载体表面上,活性组分利用率较高,用量少,这对于贵重金属意义重大;③载体的结构基本决定了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孔结构与比表面大小。
则可选择具有合适的结构和比表面的载体,以提供适合催化剂所需的各种机械与物理性能。
9、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哪些?1)催化剂相组成的变化2)烧结:高温下,粒子发生迁移,降低表面使得体系向稳定的方向进行,从而导致催化剂烧结。
3)流失:在高温下,由于某些组分被挥发、或是由于迁移而使得活性组分流失,导致催化剂失活。
4)中毒:由于毒物的存在而使得催化剂失活.5)积炭(结焦):高温下,反应物料由于分解、聚合等反应生成的碳或焦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减少,堵塞孔道,影响活性使得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