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空间问题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力学部分习题及答案

弹塑性力学部分习题及答案

1 εij = (ui, j +uj,i ) 2
σji, j
(i, j =12,3) ,
E 1 ν = 2(uj,ij +ui, jj ) +1−2νuk,kjδij (1+ν)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12011-2-17
题1-3
E 1 ν (uj,ij +ui,jj ) + σji, j = uk,ki 2 (1+ν) 1−2ν
3
2c
l
y
解: 1、将 Φ 代入
∇ 4Φ =0 满足, 为应力函数。 满足, Φ 为应力函数。
2、求应力(无体力) 求应力(无体力)
20112011-2-17 20
题1-13 3 3F xy q 2 Φ= xy− 2 + y 4c 3 2 c
2
o
x
2c
l
y
2
∂φ 3F xy ∂φ σx = 2 = − 3 +q, σy = 2 =0, ∂y 2c ∂x y2 ∂φ 3F τxy =− = − 1− 2 ∂x∂y 4c c
z l y
F = −ρg bz
x
x
20112011-2-17
8
题1-5 等截面直杆(无体力作用),杆轴 等截面直杆(无体力作用),杆轴 ), 方向为 z 轴,已知直杆的位移解为
u =−kyz v =kxz
w=k ( x, y) ψ
为待定常数, 其中 k 为待定常数,ψ(x‚y)为待定函数, 为待定函数 试写出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和位移法方程。 试写出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和位移法方程。
2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__第八章_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__第八章_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第八章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弹塑性力学问题实质上是边值问题,即求解满足一定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组。

然而只有对一些特殊的结构在特定加载条件下才能找到精确解,而对于一般的力学问题,如空间问题,泛定方程为含有15个未知量的6个偏微分方程,在给定边界条件时.求解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往往足小对能的。

因此,为了解决具体的工程结构力学问题,目前都广泛应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无限元法、边界元法、无网格化法及样条元法等等。

这些解法的依据都是能量原理。

本章将讨论利用能量原理和极值原理求解弹塑性力学问题的近似解法。

本章共讨论五个能量原理。

首先是虚位移原理,由虚位移原理推导出最小势能原理,其次介绍虚应力原理,和由虚应力原理推导出最小余能原理。

另外,还简单介绍最大耗散能原理。

本章还讲述了根据上述的能量原理建立的有关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解法。

8.1 基本概念1.1 物体变形的热力学过程由第四章知,物体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变形过程,严格来说都是一个热力学过程。

因此研究物体的状态,不仅要知道物体的变形状态,而且还要知道物体中每一点的温度。

如果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各点的温度与其周围介质的温度保持平衡,则称这一过程为等温过程;若在变形过程中,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即既没有热量损失也没有热量增加,则称这一过程为绝热过程。

物体的瞬态高频振动,高速变形过程都可视为绝热过程。

令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动能为E ,应变能为U ,则在微小的t δ时间间隔内,物体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总能量的变化为 Q W U E δδδδ+=+ (a) 其中,W δ为作用于物体上的体力和面力所完成的功;Q δ是物体由其周围介质所吸收(或向外发散)的热量,并以等量的功度量。

假定弹性变形过程是绝热的,则对于静力平衡问题有00==Q ,E δδ (b)将式(b)代入式(a),则有W U δδ= (8.1-1)1.2 应变能由第四章的式(4.1-5b)知,在线弹性情况下,单位体积的应变能为ik ij ij ij ij d U εσεσε2100==⎰ (8.1-2)对于一维应力状态,在x x εσ-平面内,则0U 实际上就是应力应变曲线与x ε轴和'x x εε=所围成的面积(图8.1),即⎰='0Xx x d U εεσ (8.1-3)其中'x ε是物体变形过程某一指定时刻的应变,应 图8.1 应变能与应变余能 变能0U 表示物体在变形过程中所储存的能量。

弹塑性力学名词解释

弹塑性力学名词解释

弹性力学:1.应力:应力是描述一点内力各个方向上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的极限值,由于内力具有多重方向性因而应力也有多重方向性,需要用9个量描述,但表面独立的量有6个,实际上这6个量之间真正独立的只有3个。

2.应变;应变是描述一点的变形程度的物理量,变形包括伸缩和方向改变。

一点的应变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需要6个量描述,但独立的量只有3个。

3.体积力:作用在物体每一点的外力。

比如每一点都有的重力。

4.面力: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外力。

比如水给大坝表面的压力。

5.斜面应力公式:一点任一方向的面上的应力与这一点的6个坐标应力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用于应力边界条件和斜面应力的计算。

物体表面的任一点的应力和该点的面力是相同的大小和方向。

6.平衡微分方程:分析一点:反映一点的体积力与该点的6个坐标应力之间的受力平衡的方程,方程是偏微分形式的方程。

直角坐标下的方程形式上简单,其它坐标的复杂些。

7.可能应力: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和平衡微分方程的应力场(该点进入弹塑性阶段时还要满足应力形式的屈服条件),因为应力对应的应变不一定是真实应变,因此只满足应力方程的应力只是可能应力而不一定是真实应力。

8.位移:分析一点:一点变形前后的位置差值。

变形体研究的位移是该点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

9.几何方程:分析一点:反映一点位移与该点应变之间关系的方程。

直角坐标的几何方程形式上是最简单的,而其它坐标的复杂些。

10.变形协调方程:变形体不出现开裂或堆叠现象,即一点变形后产生的位移是唯一的,这时对一点的应变分量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直角坐标下的方程形式上简单,其它坐标的复杂些。

11.物理方程:这是材料变形的固有性质,反映一点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和坐标选取无关,即各种坐标下的物理关系都是相同的函数。

12.弹性:弹性指物体在外界因素(外荷载、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引起变形,在外界因素撤除后,完全恢复其初始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13.完全弹性:材料变形性质只有弹性而没有其他如流变、塑性等变形性质。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

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2—15.如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水的比重为γ1。

己求得应力解为:σx =ax+by ,σy =cx+dy-γy , τxy =-dx-ay ;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c 、d 。

解:首先列出OA 、OB 两边的应力边界条件:OA 边:l 1=-1 ;l 2=0 ;T x = γ1y ; T y =0 则σx =-γ1y ; τxy =0代入:σx =ax+by ;τxy =-dx-ay 并注意此时:x =0 得:b=-γ1;a =0;OB 边:l 1=cos β;l 2=-sin β,T x =T y =0则:cos sin 0cos sin 0x xy yxy σβτβτβσβ+=⎧⎨+=⎩………………………………(a )将己知条件:σx= -γ1y ;τxy =-dx ; σy =cx+dy-γy 代入(a )式得:()()()1cos sin 0cos sin 0y dx b dx cx dy y c γβββγβ-+=⎧⎪⎨--+-=⎪⎩化简(b )式得:d =γ1ctg 2β;化简(c )式得:c =γctg β-2γ1 ctg 3β2—17.己知一点处的应力张量为31260610010000Pa ⎡⎤⎢⎥⨯⎢⎥⎢⎥⎣⎦试求该点的最大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解:由题意知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知:σx =12×103 σy =10×103 τxy =6×103,且该点的主应力可由下式求得:(()()31.233331210102217.0831******* 6.082810 4.9172410x yPa σσσ⎡++⎢=±=⨯⎢⎣⨯=⨯=±⨯=⨯则显然:3312317.08310 4.917100Pa Pa σσσ=⨯=⨯=σ1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按材力公式计算)()22612sin 22612102cos 2xyx ytg τθθσσθ--⨯-++====+=--+显然2θ为第Ⅰ象限角:2θ=arctg (+6)=+80.5376°题图1-3则:θ=+40.268840°16' 或(-139°44')2—19.己知应力分量为:σx =σy =σz =τxy =0,τzy =a ,τzx =b ,试计算出主应力σ1、σ2、σ3并求出σ2的主方向。

《弹塑性力学》第九章空间轴对称问题

《弹塑性力学》第九章空间轴对称问题

80%
物理方程
描述了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表 现出的物理性质。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流动法则
描述了塑性应变与应力之间的 关系。
屈服准则
描述了材料屈服的条件,即应 力达到屈服点时的状态。
强化准则
描述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的应力增强机制。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描述了物体在边界上的受力状态和位 移约束。
如旋转机械、航空航天器等的 设计和分析。
土木工程
如桥梁、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 的分析。
石油工程
如油藏模拟、油气管道设计等 。
核工程
如核反应堆、核废料处理设施 等安全评估。
02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数学模型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80%
平衡方程
描述了物体内部各点的受力平衡 状态。
100%
几何方程
描述了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 和位移。
近原问题的解。
在处理空间轴对称问题时,有限元法能 够将复杂的空间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简 化为易于处理和计算的离散模型,从而
提高求解效率。
有限元法在空间轴对称问题中广泛应用 于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领域,能够得
到高精度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在空间轴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的方法,通过求解差分方程来逼近原问题

CONTENCT

•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 •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数学模型 •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法 •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数值解法 •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实验研究
01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空间轴对称问题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关于某一直线或平面对称分布 的问题。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

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2—15.如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水的比重为γ1。

己求得应力解为:σx =ax+by ,σy =cx+dy-γy , τxy =-dx-ay ;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c 、d 。

解:首先列出OA 、OB 两边的应力边界条件:OA 边:l 1=-1 ;l 2=0 ;T x = γ1y ; T y =0 则σx =-γ1y ; τxy =0代入:σx =ax+by ;τxy =-dx-ay 并注意此时:x =0 得:b=-γ1;a =0;OB 边:l 1=cos β;l 2=-sin β,T x =T y =0则:cos sin 0cos sin 0x xy yxy σβτβτβσβ+=⎧⎨+=⎩………………………………(a )将己知条件:σx= -γ1y ;τxy =-dx ; σy =cx+dy-γy 代入(a )式得:()()()1cos sin 0cos sin 0y dx b dx cx dy y c γβββγβ-+=⎧⎪⎨--+-=⎪⎩化简(b )式得:d =γ1ctg 2β;化简(c )式得:c =γctg β-2γ1 ctg 3β2—17.己知一点处的应力张量为31260610010000Pa ⎡⎤⎢⎥⨯⎢⎥⎢⎥⎣⎦试求该点的最大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解:由题意知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知:σx =12×103 σy =10×103 τxy =6×103,且该点的主应力可由下式求得:(()()31.233331210102217.0831******* 6.082810 4.9172410x yPa σσσ⎡++⎢=±=⨯⎢⎣⨯=⨯=±⨯=⨯则显然:3312317.08310 4.917100Pa Pa σσσ=⨯=⨯=σ1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按材力公式计算)()22612sin 22612102cos 2xyx ytg τθθσσθ--⨯-++====+=--+显然2θ为第Ⅰ象限角:2θ=arctg (+6)=+80.5376°题图1-3则:θ=+40.268840°16' 或(-139°44')2—19.己知应力分量为:σx =σy =σz =τxy =0,τzy =a ,τzx =b ,试计算出主应力σ1、σ2、σ3并求出σ2的主方向。

弹塑性力学-第6章 弹塑性平面问题

弹塑性力学-第6章 弹塑性平面问题

第六章 弹塑性平面问题任何一个弹塑性体实际上都是空间(三维)物体,且一般的载荷严格说来也是空间力系。

因此,所有弹塑性力学问题实际上都是空间问题,即所有的力学量都是坐标),,(z y x 的函数。

但是,当所考察的物体(结构)及其所承受的载荷具有某些特点时,则可将它们近似地看作平面(二维)问题,即所有的力学量都是两个坐标(如y x ,)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简化,且所得解答又具有工程所要求的精度.由第二章知,弹塑性力学平面问题可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种,本章主要讨论弹塑性平面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

6.1 弹性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由第二章己经知道,两类平面问题的基本未知量虽然是完全相同的,但非零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量不是完全相同的. 1。

1平衡方程无论是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由于在z 方向自成平衡,因此,两类问题的平衡方程均为⎪⎪⎭⎪⎪⎬⎫=+∂∂+∂∂=+∂∂+∂∂00Y y x X y x yxy xyx σττσ (6.1-1)1.2几何方程由于只需要考虑面内的几何关系,因此,对于两类平面向题均有 xvy u ,yv ,xuxy y x ∂∂+∂∂=∂∂=∂∂=γεε (6.1-2) 由式(6.1-2)可得到平面问题的变形协调方程为y x xy xyy x ∂∂∂=∂∂+∂∂γεε22222 (6.1—3) 1。

3本构关系两类平面问题的非零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不相同,因此,由广义虎克定律所得本构方程也必然不尽相同。

(1)平面应力问题对于平面应力问题,因,0=z σ 0==zx yz ττ,根据广义虎克定律显然有0==zx yz γγ。

因此本构方程为⎪⎪⎪⎪⎭⎪⎪⎪⎪⎬⎫+=+-=-=-=xy xy y x z x y y y x x E EE Eτνγσσνενσσενσσε)1(2)()(1)(1 (6.1—4a)或⎪⎪⎪⎭⎪⎪⎪⎬⎫+=+-=+-=xyxy x y y y x x E E E γντνεενσνεενσ)1(2)(1)(122(6。

弹塑性力学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解题方法

弹塑性力学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解题方法
既能找出变形体中各点的应力分量,也能找出相 对的位移增量分量。
➢主应力法
➢ 主应力法是金属塑性成形中所经常使用的 一种简化方法。在分析问题时,认为剪应 力对材料的屈服影响很小,因而在屈服条 件中略去剪应力,这时平面应变问题中的 屈服条件可简化为
x - y = 2k
➢ 在分析中,还假设应力在一个方向的分布 是均匀的。因此在计算中,数学形式比较 简便。
➢ 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变问题,结果转换 ➢ 平面问题的平衡方程(无体力)
x
xy
0
x y
yx x
y
y
0
➢ 艾里(Airy)应力函数
x
2
y 2
,
y
2
x 2
,
xy
2
xy
➢ 用应力函数表示的物理方程
➢ 变形协调条件
x
1 2G(1
)
2
y 2
2
x 2
y
2G
1 (1
)
2
x 2
几种应力函数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 = ax + by + c 矩形弹性体处于无应力状态,
即在边界上无面力。
➢ = ax2 + bxy + cy2 矩形弹性体受双向荷载。
a > 0, c > 0, b = 0
a = c = 0, b 0
➢ = ax3 + bx2y + cxy2 + dy3 复杂应力状态, 当a = c = b = 0, d 0时,xy = 6dy,为纯弯
2
y 2
xy
1 G
2
xy
4 x
y 4
4 y
x 4

弹塑性力学第五章 简单弹塑性力学问题1

弹塑性力学第五章 简单弹塑性力学问题1


利用 2 ij ij ,以上各式易改写为张量形式
ij ,kl kl ,ij ik , jl jl ,ik
这六个方程的几何意义是被分割后的微分单元体在受力 变形后能重新拼合成连续体,即不会出现“撕裂”或 “套叠”等现象。如图(这里略)
(5.17)
F cos 2 1 2 A (1 2cos3 ) F 1 3 A (1 2cos3 )
(5.18)
由式(5.18)可见 3 1 ,当F增加时,杆3将首先屈服。 显然,当 3 s 时,桁架开始初始屈服,由式(5.18)可 求得桁架初始屈服时对应的荷载值 Fe
3.本构方程 1)弹性阶段,即
f ( ij ) 0或f ( ij ) 0, df 0
本构方程可表示为两种可相互转换的形式:(1)应力表 示应变;(2)应变表示应力

1 ij ij kk ij E E
(5.4)
ij kk ij 2G ij

1

因此,有变形协调关系
1 2 3 cos
2
(5.16)
1、弹性阶段——弹性解和弹性极限荷载
当荷载F足够小时,各杆应力都小于屈服应力,整个桁架 处于弹性阶段。由2 3 E 3
联立式(5.14)、(5.15)和(5.17)并求解,得
5.5 叠加原理(线弹性体)
考虑同一边界条件下作用在同一固体上的两组荷载情况:第 ' ' 一组体力 X i 和面力 X i' ,第二组为体力 X i''和面力 .设它 X i' ' ' 们引起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分别为 ij、ij、ui , '' '' '' 和 ij、ij、ui ,则在线弹性和小变形情况下两组荷载共同 作用时产生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等于各自单独作用 时引起的相应场之和,即

第八章弹性力学问题一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

第八章弹性力学问题一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

所求问题的边界条件给定的是边界上的位移 ui ui,则可直接进行计算。 如果全部边界或部分边界上给出的是应力边界条件, ij l j F i 就要将应力 形式的边界条件转换成为位移形式。 其方法与将应力形式的平衡方程转化为Lame方程的方法大致相同。现推导如 下:先后将式(4-6)、式(4-2)代人式(4-13)得 E E ij ij e ij ij e 2G ij (4 6) (1 )(1 2 ) (1 )
将 2G 换成 , E 来表示,则位移解答为
显然最大位移发生在边界上,由式(8-7)可知
将式(8-7)代入几何方程(4-2)求出应变,再引用式本够方程(4-6)可得应力分量解答
x y

1
( q pz ), z ( q pz ), xy yz zx 0
采用半逆解法。由于载荷和几何形状都对称于z 轴,则各点位移只在z向有变化。试假设
于是 而
因此由Lame方程式(8-3)的前两式知,它们成为恒等式自然满足,而第三式给出
式中A、B为积分常数。 边界上
边界条件式(8-6)前两式自然满足,
lx l y 0
lz 1
u u u u v w lx ly lz ) G ( lx ly lz ) x y z x x x v v v u v w F y el y G ( lx ly lz ) G ( lx ly lz ) x y z y y y w w w u v w F z el z G ( lx ly lz ) G ( lx ly lz ) x y z z z z F x el x G (
利用式(4-5),式(1)中 简化后得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3 滑移线场概念及其在平冲头镦粗半无限体中的应用
6.3.1 滑移线的定义与滑移线法
➢ 滑移线的基本概念
作用于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正应力13恰等于平均应力m或中间主应
力2 ,即
1 3 m 2 1 2 (13 ) 1 2 (xy)
任一点应力状态可用静水压(平均
应力)与最大剪切力K相叠加来表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3 滑移线场概念及其在平冲头镦粗半无限体中的应用
6.3.1 滑移线的定义与滑移线法 ➢ 滑移线的基本概念 塑性变形体(或变形区)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压力容器、管道、挤压凹模等) 2020/10/16轴对称平面问题
应力分析:
rz、θr为零 θ 、 r为主应力,仅随 r 变化; 平衡微分方程:
dr r 0 (6-1)
dr r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1 平衡微分方程和屈服准则联立求解及其应用
6.1.2 受内压塑性圆筒及受内拉的塑性圆环应力计算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1、塑性力学问题求解现状
(1) 在塑性状态物体内应力的大小与分布求解比较弹性状态困难; (2) 非线性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方程; (3) 联解平衡方程和屈服准则,补充必要的物理方程和几何方程,在
代入式(6-12)得
z =s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和考试习题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和考试习题

弹塑性⼒学复习提纲和考试习题《弹塑性⼒学》复习提纲1. 弹性⼒学和材料⼒学在求解的问题以及求解⽅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研究对象的不同:材料⼒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也就是长度远远⼤于⾼度和宽度的构件。

⾮杆状结构则在弹性⼒学⾥研究研究⽅法的不同:材料⼒学⼤都引⽤⼀些关于构件的形变状态或应⼒分布的假定,得到的解答往往是近似的,弹性⼒学研究杆状结构⼀般不必引⽤那些假定,得到的结果⽐较精确。

并可⽤来校核材料⼒学得出的近似解。

2. 弹性⼒学有哪些基本假设?(1)连续性,(2)完全弹性,(3)均匀性,(4)各向同性,(5)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的3. 弹性⼒学有哪⼏组基本⽅程?试写出这些⽅程。

(1)平⾯问题的平衡微分⽅程:平⾯问题的⼏何⽅程:平⾯应⼒问题的物理⽅程:(在平⾯应⼒问题中的物理⽅程中将E换为,换为就得到平⾯应变问题的物理⽅程)(2)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程;空间问题的⼏何⽅程;空间问题的物理⽅程:4. 按照应⼒求解和按照位移求解,其求解过程有哪些差别?(1)位移法是以位移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应⼒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位移分量的⽅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解出位移分量,然后再求形变分量和应⼒分量。

要使得位移分量在区域⾥满⾜微分⽅程,并在边界上满⾜位移边界条件或应⼒边界条件。

(2)应⼒法是以应⼒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位移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应⼒分量的⽅程和边界条件,解出应⼒分量,然后再求出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

满⾜区域⾥的平衡微分⽅程,区域⾥的相容⽅程,在边界上的应⼒边界条件,其中假设只求解全部为应⼒边界条件的问题。

5. 掌握以下概念:应⼒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圣⽂南原理;平⾯应⼒与平⾯应变;逆解法与半逆解法。

位移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约束位移分量和,则对于此边界上的每⼀点,位移函数u和v和应满⾜条件=,=(在上)应⼒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分量(s)和(s),则可以由边界上任⼀点微分体的平衡条件,导出应⼒与⾯⼒之间的关系式。

塑性力学第五章(2)-简单的弹塑性问题(二)

塑性力学第五章(2)-简单的弹塑性问题(二)
2
ε = 0.707σ s
1 τ= 3
σs ε2 + γ2
1 3
γ = 0.408σ s
附一: 附一: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 Prandtl
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
— Reuss 理论
σ σs
Eε σ = σ s
ε ≤ εs ε > εs
εs εp εe ε
在塑性区, 在塑性区,应变增量由弹性和塑 性两部分组成。 性两部分组成。
简 单 的 弹 塑 性 问 题(二) 二
薄壁圆筒的拉扭联合变形 增量理论 全量理论
不可压缩(v=0.5)理想弹塑性材料的薄壁圆管受轴向拉力和扭矩作用, 不可压缩(v=0.5)理想弹塑性材料的薄壁圆管受轴向拉力和扭矩作用, 使用Mises条件。 使用Mises条件。 条件 应力路径:(1)先拉至 ε s = :(1 应力路径:( (2)先扭后拉。 先扭后拉。
th
σs
σs
σ =
ch
σs
3G γ
σs
γ =
σs
3G

σ = 0 .648 σ s , τ = 0 .439 σ s
(2)先扭后拉 )
γ
σs
3G
τ
B C
σ
3
A
s
B
C A
O
σs
3G
ε
O
σ
σ
s
dγ = 0
dW d = σ d ε + τd γ = σ d ε
3Gd ε = dσ 1−
dσ σ 2 dε dε = + 3G σ s2
σ = 0 .707 σ s τ = 0 .408 σ s
σ 2 + 3τ 2 = σ s2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04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实现 过程
网格划分与节点生成
网格划分
将三维空间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节点连接。
节点生成
根据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在关键区域布置节点,确保计算的精确性。
比例边界条件的处理
边界条件转换
将比例边界条件转换为等效的节点力约束。
节点力平衡
确保所有节点力在平衡状态下,以实现真实比例边界条件的模拟。
材料属性
根据实际问题,设置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 。
力学行为
考虑弹性和塑性行为,建立相应的本构关系和屈服条件。
边界条件与载荷施加
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问题,施加相应的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的位移约束、滑动边界的 摩擦力约束等。
载荷施加
根据实际问题,施加相应的外部载荷,如重力、压力、扭矩等。同时考虑惯 性效应,如质量、阻尼等。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 建模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几何模型
根据实际物理模型,建立相应 的几何模型,包括三维实体、
表面等。
网格划分
根据模型复杂程度和计算精度要 求,选择合适的网格类型和密度 进行划分。
边界定义
根据实际问题,定义模型的边界条 件,如固定边界、滑动边界等。
单元选择与属性设置
单元类型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有限元单元类型,如四面体单元、 六面体单元等。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比例边界 有限元法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三维弹塑性理论基础 •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建模 •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实现过程 •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算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docx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docx

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2— 15.如 所示三角形截面水 材料的比重 γ,水的比重 γ 1。

己求得 力解 :σ x = ax+by , σy =cx+dy- γy , τxy =-dx-ay ;根据直 及斜 上的 界条件,确定常数 a 、b 、c 、 d 。

解:首先列出OA 、 OB 两 的 力 界条件:OA :l 1=-1 ;l 2=0 ;T x= γ1 y ; T y =0σx =-γ1y ; τxy =0代入: σx =ax+by ; τxy =-dx-ay 并 注 意 此 : x =0得 : b=- γ1; a=0;OB : l 1=cos β ; l 2=-sin β, T x =T y =0:x cosxy sin0 yx cosy sin⋯⋯⋯⋯⋯⋯⋯⋯⋯⋯⋯⋯( a )将己知条件: σ x=1xy=-dxyγ y-γ y ; τ; σ =cx+dy-代入( a )式得:1 y cos dx sin0L L L L L L L L L bdx coscxdyy sin L L L L L L L L L化 ( b )式得: d = γ12β;ctgT4n2τ 30° δ 30°30°化 ( c )式得: c =γctg β -2γ 13y10x10Ox12 6τxy103 Pa2— 17.己知一点 的 力 量6 10 00 0δ y求 点的最大主 力及其主方向。

x题1-3 图解:由 意知 点 于平面 力状 ,且知:σx =12×O103σ y =10× 103 τ xy =6× 103,且 点的主 力可由下式求得:β212 101221.2xyxy21023n 22xy22610βγ 1y113710311 6.0828 10317.083 10 3 Paγ34.91724 10BA然:y117.083 10 3Pa2 4.917 10 3Pa30σ 1 与 x 正向的 角 : (按材力公式 算)c2 xy2 6 12 sin 2tg 2121026xycos2然 2θ 第Ⅰ象限角: 2θ=arctg ( +6) =+80.5376 °则:θ=+40.2688 B 40° 16'或(-139° 44')2— 19.己知应力分量为:σx=σy=σz=τxy=0,τzy=a,τzx=b,试计算出主应力σ1、σ2、σ3 并求出σ2 的主方向。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doc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doc

解:在x=()上,/=-1, m =0,X=yy Y=0(1)管的两端是自由的;应力状态为,G.= o f = pH”, G 尸o, T 疽苛%:=0 」2=:[(。

-弓)2+(。

厂%)2+(%-%)2+6(1混似+1*)】=:[2(pR 〃)2]= ! (pm )26 J。

1 一对于 Mises 屈服条件:二=贮=T : ZZ > p = \/3-T s t/R对于Tresca 屈服条件:=> P =2T /R第二章应力例2如图所示的楔形体受水压力作用,水的容重为7,试写出边界条件。

(必)x=0* (-1)+(&)莉0 =冷 脆或(T) +(a v ).(=o o = 0 (Z )m=F (T J.V =0- 在斜边上 1= cosg m = -sinao v cosa 一 T vr sina = 0T rv cosa- o v sina = 0第四章本构关系例.一薄壁圆管,平均半径为R,壁厚为/,受内压"作用,讨论下列两种情 况:(1) 管的两端是自由的; (2)管的两端是封闭的;分别使用Mises 和Tresca 屈服条件,讨论〃多大时管子开始屈服(规定 纯剪时两种屈服条件重合)解:将Mises 和Tresca 中的材料常数4和人、都使用纯剪时的屈服极限表示, 并使得两种屈服条件重合,则有Mises 屈服条件:J 2 = T s 2■例题1 0 稣]=o 3 -4 0 求在1 I-45 _面上的法向正应力和切向剪应力丁 =/qi+"gi+〃Si =^xl-^x0+-j=x(-4) =;一2扼 | 11 3T 2=/^l2+/?/a 22+/ia 32=-xO--x3+-^xO = -- 1 | | 5V2 L=—x(-4)——x()+- — x5 = —2+m((r y )s +l(Tj s = Y(3) y = -h子=Jlf+T ;+穿一尻=—27+4 叫 2/ = 0, ni = -1'lx=0,Y=q(贝),・0 + "(+1)= 0奴),•(+i )+k)・o = o町0 + "(-1)= 0 &(-1) + &)$・0 = 0Tresca屈服条件:O)-G3=2T S(2)管段的两端是封闭的;应力状态为,(5=l)R/2t9 0Q=pR", o z=0 T“=L)=T&=0J2= 7 F(a-o r)2+(a-a0)2+(a0-G.)2+6( c] + 节 + 讫)1=!; (pR心o 6 2O|-o3= % = pR/t对于Mises屈服条件:P = 2X s t/R对于Trcsca屈服条件:p = 2tj/R例.一种材料在二维主应力空间中进行试验,所得屈服时的应力状态为(q, 00=(3/, f),假定此材料为各向同性,与静水压力无关且拉压屈服应力相等。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处理弹塑性问题?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处理弹塑性问题?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处理弹塑性问题?在工程力学领域,弹塑性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研究方向。

弹塑性力学主要用于分析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这对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理解如何处理弹塑性问题,首先得清楚弹性和塑性的基本概念。

弹性阶段,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一旦外力消失,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是可逆的。

而塑性阶段,材料在受力超过一定限度后,产生的变形即使外力去除也不能完全恢复,会留下永久的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材料都表现出弹塑性的特性,比如金属材料。

当对这类材料进行加工或者构建结构时,就需要准确地处理弹塑性问题,以预测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行为。

处理弹塑性问题的第一步是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

本构模型用于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它是分析弹塑性问题的基础。

常见的本构模型包括理想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和非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本构模型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加载条件以及分析的精度要求。

在建立本构模型之后,就需要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来求解弹塑性问题。

有限元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数值方法。

它将连续的物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通过对每个单元的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物体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在有限元分析中,需要合理地划分网格,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并确定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边界条件的确定在处理弹塑性问题中也非常关键。

边界条件包括位移边界条件和力边界条件。

位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某些点的位移,而力边界条件则规定了物体某些表面所受到的力。

正确地设定边界条件能够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加载方式同样会影响弹塑性问题的分析结果。

加载可以是静载、动载或者循环加载等。

不同的加载方式会导致材料的响应不同,因此在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模拟加载过程。

在处理弹塑性问题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

很多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就需要在本构模型和分析中考虑这种各向异性的特点。

李同林 弹塑性力学 第八章 空间轴对称问题

李同林 弹塑性力学 第八章 空间轴对称问题

并采用拉普拉斯算符:
可得下列用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也称拉梅位移方程:
可缩记为:
G u jji Guijj Fi 0
可改写为:
187
缩记为:
G i G2ui Fi 0 1 2
2.位移解法的张量推导:
若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必须将泛定方程改用位移 ui 来表示。现在来进行 推导: 将式几何方程(4—2)代入本构方程(4—6)得:
192
(6)
uv0
(1 )(1 2 ) p 2 2 w q ( h z ) 2 (h z ) (1 ) E
(8—7)
显然最大位移发生在边界上,由式(8—7)可知:
wmax ( w) z 0 (1 )(1 2 ) 1 2 qh ph (1 ) E 2
一、 位移法: 1.位移解法的一般推导:
为用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必须将泛定方程改用位移 u、v 和 w 来表示。
186
为此,由本构方程,再利用几何方程可得:
再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得: 注意到:
x y z ,则:
2u 2v 2 w x x 2 xy xz
问题的特点假设一部分应力或位移为已知,然后在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求 解另一部分,这样便得到了全部未知量。在具体计算中对于简单问题经常先利 用材料力学中对同类型问题的初等解作为近似解,建立应力(或位移)函数再 代入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中逐步修正得到精确解。
(3)迭代法:在塑性力学中使用全量理论并按位移求解问题时,还经常
F i (e ij 2Gij )l j e ijl j G(uij u ji )l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并不是所有问题中的 位移函数都是有势的。若 位移势函数有势,则体积 2 应变 e = ∇ ψ = C 。 六 拉甫位移函数 为求解轴对称问题, 拉甫引用一个位移函数ζ(r,z) 令
1 ∂ 2ζ ur = − 2G ∂r∂z 1 ∂2 2 w=− 2(1 − µ )∇ − 2 ζ 2G ∂z
其解为
u r = Ar +
B r2
B r3 B r3
x
得应力分量
σr =
E 2E A− 1+ µ 1 − 2µ E E A+ σt = 1 − 2µ 1+ µ
y z
26
将边界条件 (σ r )r =a = −q a
a3qa − b3qb (1− 2µ), A= 3 3 E b −a
(σ r )r =b
dσr 2 + (σr −σϕ ) + Kr = 0 dr r
23
二 几何方程 由于对称,只可能 发生径向位移 ur ;又由 于对称,只可能发生径 向正应变 ε r 及切向正应 变 ε t ,不可能发生坐标 方向的剪应变。球对称 问题的几何方程为:
du r εr = dr u εt = r r
三 物理方程 球对称问题的物理方 程可直接根据虎克定律得 来: 1
31
(a )
m = ±1; l = ±1;
X =Y = Z = 0 X =Y = Z = 0
习题8.2 试用Love应力函数
ϕ = z (c1r 2 + c2 z 2 ) 求解圆柱
z
杆的两端受均匀分布作用的各应力分量。
解: 首先检查应力函数是否满足 相容条件
∇2 ∇2ϕ = 0
L
( )
对函数 ϕ 进行求导,得
18
∂ 2 ∂2 ∂ 2 1∂ σ r = µ∇ − 2 ζ , σ θ = µ∇ − ζ r ∂r ∂z ∂z ∂r ∂2 ∂2 ∂ ∂ σ z = ( 2 − µ )∇ 2 − 2 ζ , τ zr = (1 − µ )∇ 2 − 2 ζ ∂z ∂r ∂z ∂z 可以求得位移分量和应力分量 A1rz A2 r A1 3 − 4µ z 2 A2 ur = + , ω= + 3+ , 3
∂ϕ = 2c1rz, ∂r ∂2ϕ = 6c2 z 2 ∂z
∂2ϕ = 2c1z, 2 ∂r
x
y
32
∂2ϕ 1 ∂ϕ ∂2ϕ 2c1rz 2 ∇ϕ= 2 + + 2 = 2c1z + + 6c2 z ∂r r ∂r ∂z r = (4c1 + 6c2 )z
显然
∇2 ∇2ϕ = 0
(
)
∂ ∂ 2ϕ 应力分量 σ = µ∇ 2ϕ − 2 r ∂z ∂r
这就是按位移求解球对称问题时所需要用的基本微分方 程。
25
五 举例:空心圆球受均布压力 设有空心圆球,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内压为qa, 外压为qb,体力不计,试求其应力及位移。 解: 由于体力不计,球对称问题的微分方程简化为
d 2ur 2 dur 2 + − 2 ur = 0 2 r dr r dr
一· 检验平衡微分方程 ∂σx ∂τyx ∂τzx + + + X =0 ∂x ∂y ∂z
∂τxy ∂σy ∂τzy + + +Y =0 ∂x ∂y ∂z ∂τxz ∂τyz ∂σz + + +Z = 0 ∂x ∂y ∂z
显然满足。 二. 检验相容性 因为体力为常量,相容方程为:
29
∂ 2Θ (1 + µ )∇2σ x + 2 = 0, ∂x ∂ 2Θ (1 + µ )∇2σ y + 2 = 0, ∂y ∂ 2Θ (1 + µ )∇2σ z + 2 = 0, ∂z
2GR 2GR( R + z) 2G R R 2GR (1 − 2µ) z 3r 3 z z 1 σ r = A1 − 5 + A2 3 − , 3 R R R(R + z) R (1 − 2µ) z 3z 3 A2 z A1 (1 − 2µ ) z A2 σθ = + + 5 − 3 ,σ z = − A1 3 3 R(R + z) R R R R (1 − 2µ )r 3rz 2 A2 r τ zr = − A1 + 5 − 3 3 R R R
E dur ur σr = (1 − µ ) dr + 2µ r (1+ µ )(1− 2µ ) E dur ur + σt = µ (1+ µ )(1− 2µ ) dr r
再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得
E(1 − µ ) d 2ur 2 dur 2 2 + − 2 ur + Kr = 0 dr (1 + µ )(1 − 2µ ) r dr r
∂ 2Θ (1 + µ )∇2τ yz + =0 ∂z∂y ∂ 2Θ (1 + µ )∇2τ zx + =0 ∂x∂z ∂ 2Θ (1 + µ )∇2τ xy + =0 ∂y∂x
将应力分量代入,显然均能满足。 三. 检验边界条件 下端面: z = 0, 代入边界条件
30
l = m= 0,
n = −1;
在空间问题中,如果弹性体的几何形状、约束情况 以及所受的外来因素,都对称于某一点(通过这一点的 任意平面都是对称面),则所有的应力、形变和位移也 对称于这一点。这种问题称为空间球对称问题。 根据球对称的特点,应采用球坐标 (r , θ , ϕ ) 表示。若 以弹性体的对称点为坐标原点 O ,则球对称问题的应力 分量、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都将只是径向坐标 r 的函数, 而与其余两个坐标无关。 显然,球对称问题只可能发生于空心或实心的圆球 体中。
σ x = 0,σ y = 0,σ z = γz,τ xy = 0,τ yz = 0,τ yz = 0
能满足所有一切条件。 解: 已知应力分量为 z
σ x = 0,σ y = 0,σ z = γz, τ xy = 0,τ yz = 0,τ yz = 0
体力分量为 y
X = Y = 0,
Z = −γ
28
19
边界条件是
(σ z ) z =0, r ≠ 0 = 0 (τ rz ) z = 0, r ≠ 0 = 0
(a) (b) (c)
根据圣维南原理,有


0
(2πr d r)σ z + P = 0
边界条件(a)是满足的。由边界条件(b)得
(1 − 2r ) A 1 + A2 = 0
由条件(c)得
(d) (e)
22
一 平衡微分方程 取微元体。用相距 dr 的 两个圆球面和两两互成 dϕ 角 的两对径向平面,从弹性体 割取一个微小六面体。由于 球对称,各面上只有正应力, 其应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对称性,微元体只 有径向体积力 K r。由径向平 dϕ dϕ sin 衡,并考虑到 2 ≅ 2 ,再 略去高阶微量,即得球对称 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代入不计体力的基本微 分方程,得
∂ 2 ∂ ∇ ψ = 0 , ∇ 2ψ = 0 ∂r ∂z
即 从而有
∇ 2ψ = C
15
取 C = 0 ,则 ∇ ψ = 0 。即ψ 为调和函数,由位移势函 数求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为:
2
σr σ
z
∂ 2ψ 1 ∂ψ = ,σ θ = r ∂r ∂r 2 ∂ 2ψ ∂ 2ψ = , τ rz = ∂r∂z ∂z 2
ζ = A1R + A2 [R − z ln(R + z)]
=( A1 + A2 ) r 2 + z 2 − A2 z ln r 2 + z 2 + z
P
R
x
y
z
[
]
z
根据位移分量和应力分量与位移函数的关系:
∂2 1 ∂ 2ζ 1 2 ur = − ,ω = 2(1 − µ )∇ − 2 ζ 2G ∂r∂z 2G ∂z
应力表达式
b3 a3 −1 1− 3 r3 σ r = − 3 qa − r 3 qb , b a −1 1− 3 a3 b b3 a3 +1 1+ 3 2r 3 σt = 3 qa − 2r3 qb b a −1 1− 3 a3 b
27
习题8.1
设有任意形状的等截面杆,密度为 γ 上端悬挂。
下端自由,如图所示。试证明应力分量
可见,对于一个轴 对称问题,只须找到恰 当的重调和的拉甫位移 函数 ζ (r, z) ,使得该位 移函数给出的位移分量 和应力分量能够满足边 界条件,就得到该问题 的正确解答。
17
七 举例: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 设有半空间体,体力不计,在其边界上受有法向集 中力,如图所示。试求其应力与位移。 解:取坐标系如图。通过量纲 分析,拉甫位移函数应是F乘 以R、z、ρ等长度坐标的正一 次幂,试算后,设位移函数为
P (1− 2µ)R 3r 2 z σr = − 3 2 2πR R + z R (1− 2µ)P z R σθ = 2 R − R + z 2πR 3Pz3 3Pr z 2 σ z = − 5 , τ zr = τ rz = − 2πR 2πR5
21
§8-4 空间球对称问题
εr =
E 1 ε t = [(1 − µ )σ t − µσr ] E
(σ r − 2µσt )
将应力用应变表示为:
E [(1− µ)εr + 2µεt ] (1+ µ)(1− 2µ) E (εt + µεr ) σt = (1+ µ)(1− 2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