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理论讲解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最新文档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最新文档

、并购的概念并购”包括收购和兼并,是公司外延式发展的重要

策略。

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或存续合并,是指两家或以上公司的合并,合并后由继续存续或新设立的公司承担原有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在一般情况下,主动吸收的一方在重要性、价值或其它一些方面强于另一方,融合或吸收后,相对不重要的一方不再独立存在。

收购是指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其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票的所有权,来取得对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收购目的是控股被收购方,或与被收购方合并,或者将其重组得到增值后而出售,或者由上市公司转变为少数投资者控股的非上市公司。

二、并购的类型

1、按公司行业领域划分

⑴ 横向并购:是指同一部门生产或经营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间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消除过度竞争,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增加并购企业的垄断实力,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⑵ 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经营和生产同一产品不同阶段的企业间并购,即在产品链上下游企业(生产工艺、采购、销售上有

买卖关系、前后关联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纵向并购又分为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前向并购主要是为使其确保原材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后向主要是为保证产品营销的通畅。

⑶ 混合并购:是指产品与服务无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分散企业在行业方面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完成不同产品与服务的企业通过使用共同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改善企业间的资金流通。

2、按公司收购意图划分

并购的理论

并购的理论

佳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雇佣管理人员或与外部管理 者签定合同来增加管理投入,以改善自身的管理业 绩。但这往往是不充分的,因为有时一个组织需要 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这样,当低管理效率或业绩 不佳的企业在与高效率的公司合并之后,由于被并 购公司的非管理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 理资本结合在了一起,就将会产生协同效应。该理 论隐含两个假设前提:首先,假设收购公司不能无 条件地释放其过剩的管理资源,其管理层是一个整 体,并且受不可分割性或规模经济的制约,解雇过 剩的人力资源是不可行的;其次,假设被收购企业 不能在相关时段内通过直接雇佣的方式组成一支有
2.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通过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来 实现合并之前两公司单独运营所无法实现的规模经 济。这方面的效应在制造业、化学和医药等行业的 表现较为突出。通过并购,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 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或者 是通过并购,使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如A企业在研究 与开发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但在市场营销方面较为 薄弱;而B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有优势,但在研究与 开发方面能力不足,两企业的并购可以使能力互补。 这里隐含了对某些现存的要素未充分利用,而另一 些生产要素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投入。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成本的降低;二是合并公 司负债能力的提高。合并后,企业的投资活动被 内部化。因为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较多的效率条 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将它们概括为:(1)如果被并购企业的 破产风险较大、内部资金数量较少,并且规模相 对较小时,其资本成本会较高,而并购企业的资 本成本较低(如拥有充裕的内部现金流量)时, 那么通过并购降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将会较大。 (2)由于存在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了投资机会内部化的优越性。内部资金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一、并购的概念和种类

1.并购概念群——收购、兼并、合并和接管

通常所谓的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 and Merger,M&A)包括相互联系和时有交叉的四个概念。

收购(Acquisition)的英文原意是“获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购泛指任何购买行为。狭义的收购概念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卖方企业控制权的行为。股权收购既可以是完全收购也可以是部分收购。在完全收购中,收购者购买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股本。部分收购时,收购者获得控制权,股份额通常高于50%,低于100%。收购后,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仍然存在,通常也不改变名称。

兼并(Merger)是指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经营整体。法律上,它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吸收兼并(Subsidiary 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目标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一部分;新设兼并(Statutory Merger)是指两个企业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例如,A、B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继续存在,B公司解散,此为吸收兼并,即A公司兼并了B公司;兼并后,A、B公司均解散,成立一家新的C公司,此为新设兼并,即两家公司合并了。

合并(Consolidation)可以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虽然参与企业的实际地位可能存在差别,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但不存在买方和卖方的划分。合并以后,原来的企业全部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通常,当合并的公司规模比较接近时,会使用“合并”一词;而当两家公司规模相差悬殊时,则使用“兼并”一词。吸收兼并是典型的兼并;新设兼并不存在买方与卖方的划分,两个企业的地位大体上是平等的,更接近合并的本来含义。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双方的优劣势,制定合理的整合计 划,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互补。注重企业文化融合和人才培养,以降低整合风险, 提高协同效应。在未来的并购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寻求新的增长点和 发展方向,以实现更高效的协同效应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感谢观看
(4)每股收益增加率:通过比较并购后企业的每股收益与独立运营时的每 股收益,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案例分析 本部分以A公司收购B公司为例,从协同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1、A公司背景介绍
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其在电子制造领域拥有较高的市 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A公司 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2、B公司背景介绍
B公司是一家在软件开发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其开发的多个软件产品 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口碑。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和技术更 新换代的影响,B公司的业务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3、并购动因及协同效应分析
A公司收购B公司的动因主要在于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具体表现 为以下几个方面: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研究及案例 分析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理论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并购不仅是一种战略手 段,更是一种可以实现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并购后,通过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整体绩效优于各自独立运营时的效果。本次演 示将从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并购协同效应的 概念、产生原因以及重要性。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省政府批准了萍钢公司的改制方案,决定将萍钢 公司的国有产权通过公开招标一次性向社会整体转 让。(一)原省属国有产权通过公开招标一次性整体转 让;(二)人员全部承接;相应债权债务全部承接;非 经营性资产不进入转让范围,但社会职能先全部承 接,后逐步剥离;(三)国有资产不得流失;不得全体 职工持股;个人购买时不得财政垫款,或以现有国 有资产和财政担保贷款;
2、九江钢铁厂核心价值分析:符合产业政策的布局,可 以通过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改来扩大规模而不 受限制,具有壳资源优势。九钢经历破产异地搬迁后, 已经成为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其产权边界清晰、权 责关系明确;动力机制合理,反应机制灵活,对市场的 适应能力强。并且没有人员、历史债务、社会负担等 包袱,完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对萍钢 而言,九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即其壳资源、现有 一定生产能力、区域优势以及当地政府对萍钢介入的 强势支持,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并购后企业运营中可能 发生的资金风险。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及分类
我国企业并购发展实践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效应

企业并购模式
经典案例:江纸股份资产重组
企业并购对地方政府的启示
一、企业并购及分类
企业并购,又称兼并与收购(Merger&Acquisition)。 兼并(Merger)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

26.企业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26.企业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跨国并购是一种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是一国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或策略目的而对另一国的企业进行收购。收购方利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购买另一国家的目标企业的所有的资产或足够的股份,承担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部分债务,来完成对另一国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控制,进而将两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势互补,推动双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国,“跨境收购”是一种被称为“跨境收购”的公司行为。美的公司收购德国古克公司的案件也是一起国内公司收购外国公司的案件。

企业并购一般风险控制理论

公司要想生存与发展,必然要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公司的财务风险,关系到公司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在公司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要对公司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境收购活动时,必须采用各种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防范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的金融风险。

企业并购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对企业兼并的决策、兼并的执行、兼并后的兼并等环节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假定条件下的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它与普通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相同,都是基于被兼并企业的有关资料,预先预测兼并进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形;只有这样,在公司实施兼并的时候,才能对所出现的特定情形进行辨识和适应,才能制订出有效的风险控制计划。在此基础上,对并购进行动态的风险控制,既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完成收购目标,又可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因此,对并购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作。

跨国并购理论与实践讲义

跨国并购理论与实践讲义

跨国并购理论与实践讲义

一、跨国并购理论

跨国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获得其控制权或合并成为一家新公司。跨国并购通常是为了实现以下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业务范围、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等。

1. 类型理论

跨国并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垂直并购、水平并购、集约并购等。垂直并购是指在同一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公司进行合并,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效应。水平并购是指在同一产业的同一环节进行合并,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集约并购是指在不同产业进行合并,通过互补资源和优势,实现协同效应和利益最大化。

2. 价值创造理论

跨国并购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价值创造理论认为,只有当并购后的整体价值大于并购前的总和时,跨国并购才是有益的。价值创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市场扩张、成本节约、资源整合和知识转移等。

3. 组织协同理论

组织协同理论认为,跨国并购可以通过整合两个公司的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实现资源的协同利用和协同效应。组织协同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促进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

4. 国际化策略理论

跨国并购是公司进行国际化的一种方式。国际化策略理论认为,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进入外国市场,获取先发优势和资源,增加竞争力。同时,跨国并购也可以降低公司的国际化风险和成本。

二、跨国并购实践

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而风险较高的战略活动,需要谨慎考虑和详细规划。

1. 选择合适的目标公司

选择合适的目标公司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目标公司应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业务前景和管理能力。此外,目标公司与合并方的业务、文化和价值观应有较好的契合度。

并购财务基础理论讲义课件

并购财务基础理论讲义课件

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
善意并购 3、 敌意并购 4、
跨国并购
国内并购
2014-12-6
5
1985年以来,美国企业从股票市场上直接 融资比例很小,只占到企业整个融资的0.8%, 可它每年要完成数以千亿美元的资产交易。
2014-12-6
6
纵观美国著名的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 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 收购手段而发展起来的。
9
2014-12-6
(3)相关多元化战略


围绕企业某一可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的核心能力(技术、 管理、品牌、文化)进行扩张: 分散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能够使获取核心能力的支出分摊到更多的经营活动中去, 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
(4)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跨行业、跨产业发展,形成多个核心事业;



横向并购为主,“大鱼吃小鱼”,产生了许多大的垄断 商,消除了过剩的生产能力。 以国内并购为主,地方性企业转变为全国性企业。 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并购的非规范性,接管冲突较多。 推动企业组织形式变革,促进管理向专业化发展。
17
2014-12-6


典型案例: 摩根时代: J.P.摩根收购了785家钢铁公司,合并成美国钢 铁公司,它的产量曾经占美国钢铁行业总产量的75%。 美国烟草享有当时90%的市场份额; 洛克菲勒合并40多家石油公司,形成的标准石油公司占 85%的市场份额。 结束: 1904年股市崩溃,随后许多银行破产使融资变得困难。 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 (1901-1909)开始加大执行力度。 1914年出台克莱顿法案规定:如果收购其他公司股票导致 行业竞争明显下降,则此收购违法。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传统并购理论1、效率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和并购实践一样充满着鲜明的时代脉搏。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协同效应“2+2>;5”,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如夺取核心资源、输出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财务信誉而减少资金成本、减少上缴税收、多元化发展以避免单一产业经营风险。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鲍莫尔(1982)提出可竞争市场和沉淀成本理论,进一步支持效率理论。1984年美国司法部的《合并指南》修正《克莱顿法》的传统观点,旗帜鲜明地支持效率理论。 2、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1937)提出企业的存在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是当企业意识到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本质上可归为效率理论。 3、市场势力理论 通过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增强企业的实力,为新一轮并购打下基础。市场势力一般采用产业集中度进行判断,如产业中前4或前8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或CR8)超过30%为高度集中,15-30%为中度集中,低于15%为低度集中。美国则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市场占有率的平方之和)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该理论成为政府规制并购、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依据。 4、价值低估理论 并购活动的发生主要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詹姆斯·托宾以Q值反映企业并购发生的可能性,Q=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如果 Q<;1,且小得越多,则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进行并购要比购买或建造相关的资产更便宜些。该理论提供了选择目标企业的一种思路,应用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但现实中并非所有价值被低估的公司都会被并购,也并非只有价值被低估的公司才会成为并购目标。 编辑本段现代并购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由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并购是为降低代理成本(法玛、詹森1983)。金融经济学解释并购失效的三大假说是:过度支付假说,主并方过度支付并购溢价,其获得的并购收益远远低于被并方的收益;过度自信假说(罗尔1986),主并方的管理层常常因自大而并购,任何并购价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首先从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入手,分析不同企业并购的动机及目标。其次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分类理论,包括横向、纵向和集团内并购等。接着探讨了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理论,通过财务指标和市场因素评估并购的价值。然后讨论了企业并购的整合理论,包括文化整合、人员整合等方面。最后探讨了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结论部分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机、目的、分类、价值评估、整合、风险管理、理论、总结

1. 引言

1.1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分类理论、价值评估理论、整合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并购活动的实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益。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的并购活

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并购的机会,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将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实施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2. 正文

2.1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成长或战略转型的行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并购理论与动机

并购理论与动机
▪ 2.管理者的观点 1)追求企业规模,2)展现管理 才能, 3)分散风险,维持营运,4)避免被收购。
▪ 3.竞争压力的观点
• 降低单位成本, 增加市场占有率。
彭彦敏编辑
二、并购效应
▪ 经营协同效应 ▪ 财务协同效应 ▪ 企业发展动机 ▪ 市场份额效应 ▪ 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
彭彦敏编辑
二、并购效应
Q值小于1具有收购价值。
彭彦敏编辑
五、市场势力理论
▪ 通过购并提高市场 占有率 ▪ 市场竞争对手的减 少,可以增加公司
对市场的控制力。 ▪ 同时可伴以规模经 济和协同效应的实
现。
彭彦敏编辑
六 税负理论
▪ 通过购并,降低 税负。 ▪ 利用政府的减免 税收鼓励购并的 政策 。
• 通过兼并,利益由政府向公司转移
彭彦敏编辑
四、不完全市场理论
▪ 2.价值低估理论
• 当目标公司市场价值(market valuation)未能反映 出其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时,并购活动将发生。
• 经营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潜能; • 收购方占有外部市场不具备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
价值的信息; • 通胀等造成了资产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差异,即
彭彦敏编辑
一、效率理论
▪ 3.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 产业存在规模经济的潜能,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能有 利于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和重组是指通过收购、兼并或重组等手段来实现企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和实现战略目标等。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

1. 规模经济理论: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吸收合并的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固定成本的分摊,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产出和利润。

2. 产业链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即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3. 市场占有率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越稳固,能够抵抗竞争和压力,实现更高的利润。

4. 资源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 风险分散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风险的分散,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风险分散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将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和业务中,降低企业面临的风

险。

二、企业重组的基本理论

1. 经营战略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使企业调整战略,实现战略目标。通过重组,企业可以剥离不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部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2. 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稳健。通过重组,可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优化,降低负债率,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评估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评估
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双方在市场份额、用户规模等方面实现了快速扩 张。双方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合并后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进 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此次合并的协同效应。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企业并 购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并购交易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 效应的实现。因此,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 从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并购的影响及其协同效应 的评估方法。
3、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背景和意义
然而,企业并购协同效应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并购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资源冲突、文化差异、组织结构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并购后 的整合困难,甚至出现协同效应的降低。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对潜在 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应对。
二、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
3、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背景和 意义
3、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并购来快速扩展业务、提 高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 现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 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一)并购: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M&A)

兼并(Merger)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主体,并取得被购买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即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续存,被吸收公司解散。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被收购企业可以续存。

(二)并购的基本形式:企业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1)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现金并购、股票并购

现金并购是指由并购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其主要特点是目标企业的股东得到了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任何选举权和所有权。现金并购包括现金购买资产和现金购买股票。

股票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增加发行本企业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因而不影响并购方企业的现金状况。股票并购分为股票换取资产和股票换取股票。

(2)按参加并购的企业行业互相关系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两家或多家竞争性企业,即处于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合并。横向并购往往会促使并购企业拥有垄断市场的能力,因此,经常遭到反托拉斯法的管制。不过,由于很难判断横向并购导致的垄断行为,反托拉斯法对横向并购的管制又有一定得局限性。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建立在经营协同基础上的理论假定在行业中存 在着规模经济,且在合并之前,公司的经营水 平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 协同财务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合并可以重组各个企业 的财务资源,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筹资能力,降低筹 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在这些基础之上,可以使企 业适用折现率降低,企业价值增大。
二、并购效应
1.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 (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 (差别效率理论)
– 效率理论认为,购并和其他形式的资本经营活 动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通常包含了企业管理 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即 “1+1>2” 的效应。
– 原因: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不同 – 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 并购方的管理资源剩余,且具有不可分散性 • 目标公司的低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外部管理层的介入
➢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 并购,是生产、销售的连续性过程中互为购买者和 销售者(即生产经营上互为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 间的并购。其主要目的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产 销一体化。
➢横向并购:
➢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并 购
➢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消除重复设施, 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 竞争对手,确立或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优 势地位,扩大企业规模。
– 多元化经营理论认为,不同的经营行业存在着不同的 风险,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而 企业合并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条捷径。

第2章-企业并购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2章-企业并购理论基础PPT课件

-
15
四、代理理论
▪ 1、代理成本理论: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
于管理者(代理者或决策者)和所有者(风险承
担者)间的合约不可能无代价的签订和执行,由
此产生的代理成本主要包括:
➢ 1、构造一系列合约的成本;
➢ 2、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成本;
➢ 3、保证代理人进行最优决策,否则将就次优决策的后 果保证给委托人以补偿的契约的签订成本;
▪ 在总结造成茅台啤酒这一现状的原因时,有人认为,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 是沉醉于“国酒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这一金字招牌就能实现品 牌的提升。市场只以效益论成败,对于白酒而言,“茅台”确实有市场号召 力,有强有力的品牌溢价能力。但“茅台”二字被移植到啤酒品牌上,溢价 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 此外,1999年贵州茅台还在长城葡萄酒的生产基地所在地——河北昌黎生产 葡萄酒。自2002年上市以来,茅台葡萄酒的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6 年8月,茅台葡萄酒,开始了系统变革,推出了包括开拓多元化的渠道、升 级中高端产品、聚焦重点市场等三大市场策略。
-
25
▪ 啤酒属于大众消费品,且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工艺、市场运作 和利润率都比较透明,目前实现成功运营的超高端啤酒品牌并不多。蓝带啤 酒产品线结构较为丰富,市场基础较好。蓝带1844的推出,倡导超高端啤酒 的概念,不仅是一个创新化的尝试和运作,也是对蓝带啤酒品牌美誉度和知 名度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通过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来
实现合并之前两公司单独运营所无法实现的规模经 济。这方面的效应在制造业、化学和医药等行业的 表现较为突出。通过并购,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 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或者 是通过并购,使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如 A企业在研究 与开发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但在市场营销方面较为 薄弱;而 B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有优势,但在研究与 开发方面能力不足,两企业的并购可以使能力互补。 这里隐含了对某些现存的要素未充分利用,而另一 些生产要素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投入。
(二)市场势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并购的动机是基于市场竞争 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并购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进 入新行业的障碍,通过利用目标企业的资产、销 售渠道和人力资源等优势 ,实现企业低成本、低 风险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将关键性的投 入-产出关系纳入企业的控制范围,借助并购活 动减少竞争对手,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对 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 得长期盈利的机会。
此理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并购的动机, 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企业并购行为完全由市场所 导向,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一切行为及其背后 的动机。但是,由于种种其它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企业行为不能仅仅用唯一的市场变量来解释;同 时,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也使得企业并购的动机不 能完全用市场竞争来解释。此外关于市场势力问 题,存在着两种意见相反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 为,增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会导致合谋和垄断,兼 并的收益正是由此产生的。所以,在发达的市场 经济国家里,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第二种观点却认为,产业
佳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雇佣管理人员或与外部管理 者签定合同来增加管理投入,以改善自身的管理业 绩。但这往往是不充分的,因为有时一个组织需要 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这样,当低管理效率或业绩 不佳的企业在与高效率的公司合并之后,由于被并 购公司的非管理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 理资本结合在了一起,就将会产生协同效应。该理 论隐含两个假设前提:首先,假设收购公司不能无 条件地释放其过剩的管理资源,其管理层是一个整 体,并且受不可分割性或规模经济的制约,解雇过 剩的人力资源是不可行的;其次,假设被收购企业 不能在相关时段内通过直接雇佣的方式组成一支有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并购
的动因在于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某种协同效应,即 1+1>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应。这种协同效应可来自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1.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包含了差别效率理论和无效率 的管理者理论两个分支。
(1)差别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 A公司的管理层比 B公司更有效率, 在A公司兼并了 B公司后, B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 A 公司的水平,效率通过并购得到了提高。当一个公 司存在过剩的管理能力,而又不能通过削减人员而 将其释放掉的话,就可以通过并购进入其相关行业, 来利用其过剩的管理能力。但若收购企业不具有被 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专门知识,进入其行业就不一 定是有利可图的。同样,对于低管理效率或业绩不
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更广泛地讲,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那些未能使企业 的经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管理者,而另一管理团 队能够更有效地对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 理。
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 题:第一,该理论假设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 (或股东) 无法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 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第二,从该理论中可 以得出一个的预测,即合并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 被替换,但经验表明实际并非如此。一个在相对较短
的期限内进行了多项收购活动的公司,如果只使用 其自身的管理资源或把被收购公司的管理者免职后 雇佣新的管理者,将会面临无法对被收购企业进行 有效管理的困难。因此,若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 主要动机的话,并购活动就不可能集中于少数几家 进行多项收购的企业。所以说并购是为了替换无效 率的管理者的理论难以成为并购行为的合理解释。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 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成本的降低;二是合并公 司负债能力的提高。合并后,企业的投资活动被 内部化。因为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较多的效率条 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将它们概括为:( 1)如果被并购企业的 破产风险较大、内部资金数量较少,并且规模相 对较小时,其资本成本会较高,而并购企业的资 本成本较低(如拥有充裕的内部现金流量)时, 那么通过并购降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将会较大。 (2)由于存在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了投资机会内部化的优越性。内部资金
效的管理队伍。然而,如果把这一理论引向极端, 即整个社会只有一家企业(管理层水平最佳的一家) 时,其效率将达到最大化。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受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能力 所限。加之现实中大量的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的 企业之间,因此差别效率理论不能对并购作出完整 解释。
(2)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讲,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不称
并购的主要理论
一、基于新古典及行为学派的并购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从微观经济和市场结构角度,在 将企业视为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方程的 基础上,认为追求规模经济是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 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 看作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据此提出了以下 一些理论或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